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诞生于五四时期的新诗,关于“大和小”的争论一再出现:新诗应该介入历史现实的“大”呢,还是独抒性灵的“小”?诗歌有宏大之美,也有细小之美。
杜甫《登高》《望岳》可谓宏大,《客至》《见萤火》当属细小。
诗可以微小、细小,但不能狭小、渺小;诗可以重大、宏大,但不能空大、疏大。
诗无论大小,都要植根于诗人自我的生命体验之上。
正大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特点。
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与天下兴亡密切相关。
写社稷安危的,天下大事的,皇帝大臣的,边关战事的,这些叙述不可谓不大,但又绝不超出他个人的生命体验。
“国破山河在”“烽火连三月”大,但“泪”“心”“家书”“不胜簪”这些都是切切实实的小。
杜诗不管走多远,看多广,探多深,最后都能回落到灵与肉。
他那些隐逸的、非介入的抒写,萤火、蚂蚁、桃树、古柏、新松,不可谓不小,但它们会与诗人的生命密切联系在一起。
物中有人,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是他能以小见大的秘密。
因此,诗的大小并不以题材论。
并非写国家、写社会、写世界就大,也并非写个人、写身体、写日常生活就小。
诗的大小关键还在思想境界。
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将中国文学的传统分为载道派与言志派。
新诗似乎有这样一个怪圈:载道就不可能言志,言志就会抵触载道。
杜甫则超越了这个怪圈,他的实践证明,对优秀诗人来说,载道并不必然影响言志抒情。
载道是他骨子里的东西,与生俱来,每一首诗自然都是载道,所谓“每饭不忘君”“致君尧舜上”“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并非咸吃萝卜淡操心,也并非故意而为,而是自然而然。
新诗史上曾经提过“文章下乡,文章入伍”,有过“抗战诗”热潮,要求诗歌载道。
于杜甫而言,他已经“下乡”,已经“入伍”,已经“抗战”。
“三吏”“三别”就是最好的“抗战诗”。
于他而言,家国情怀就是他的个人情怀,个人感受就是他的天下感受,载道与言志,自然而然,没有冲突。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课课练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1.1.;1.2;1.3;2;3)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同步练习目录1.1.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1.1.2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1.1.3 《庖丁解牛》同步练习1.2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1.3 《鸿门宴》同步练习1.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班级:姓名: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侍.(shì)坐铿.(kēng)尔小相.(xiàng) 哂.(shě)笑B、浴乎沂.(qí) 莫.(mù)春比.(bǐ)及曾皙.(xī)C、喟.(huì)然舞雩.(yú) 师旅.(lǚ) 鼓瑟.(sè)D、千乘.(shèng) 率.(shuái)尔摄.(shè)乎饥馑.(jǐn)【答案】D【解析】A 哂(shěn)笑 B浴乎沂(yí) C 喟(kuì)然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风乎舞雩喟然叹曰鼓瑟稀B、以俟君子宗庙之事春服既成C、因之以饥馑裕乎沂宗庙会同D、千乘之国无吾以也夫子栖之【答案】B【解析】A鼓瑟希 C浴乎沂 D夫子哂之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B、摄乎大国之间乎:在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如同D、子路率尔而对曰尔: ......的样子【答案】C【解析】如:或者4、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是()A、鼓瑟希,铿尔B、莫春者,春服既成C、唯求则非邦也与D、宗庙之事,如会同【答案】D【解析】A 希,通“稀”,稀疏 B 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C与,通“欤”,语气词二、理解性默写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
居则曰: , ,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促织》检测题(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促织》检测题(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4.1《促织》检测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促织》课文7、8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
成述其异,宰不信。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1)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乃赏成,献诸抚军。
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益奇之。
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抚军不忘所自。
无何,事以卓异闻。
(2)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库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赍成。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战?(3)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信夫!"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库/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B.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库/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C.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库/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
D.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库/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宰,地方长官,如县令。
《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B.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
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
C.跬步,“跬"相当于现在的两步,即跨出两脚,“步”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即跨出一脚。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第一单元群文阅读(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单元群文阅读诗意的探寻主题解说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
”王小波说:“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笑容,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
人应当进行一番诗意的探寻。
许多典雅的文字,其词采华茂,至今看来仍余霞满目;其音韵和谐婉转,至今读来仍满口余香。
无数美丽的景、物、人、情在这里凝结成永恒的典故。
让我们走进这些篇章,开启美的历程,进行“诗意的探寻”……单篇研读一、(2020河北邢台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9分)送人从军(时有吐蕃之役)杜甫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
今君渡沙碛,累月断人烟。
好武宁论命,封侯不计年。
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无地”即地尽处,“近天”是天边处,极言戍边之地的偏远。
B.颔联想象友人将渡过“断人烟”的茫茫沙漠,行军环境之恶劣溢于言表。
C.颈联暗用李广难封之典故,用友人的口吻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
D.标题交代了写作背景和缘由,阳关、沙碛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战争氛围。
2.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2020山西师大附中诊断)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3—4题。
(9分)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首句描写了堤上踏青赏春之人随着画船行走的情形;一个“逐”字,不禁让人想到游人之多,景况之热闹。
B.上片末句是写一群少女在绿杨掩映的临水人家的庭院里荡着秋千、怡然自乐的美妙情景,让人心驰神往。
C.下片首句中,“白发”当是词人自指。
本词通过“白发戴花”这一细节,刻画出词人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
D.下片末句作者发出感叹,表达出忘却贬官烦恼、愿一醉方休的思想情感,然欢快之中却透出对人生的感慨。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第一单元专项练习(文言文课内外)(解析版)
第一单元专项练习(文言文课内外)课内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节选自《论语·先进篇》)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B.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C.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帽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陪侍,陪站在尊长身边。
《论语》中单用“侍”,指孔子坐着,弟子站着;“侍坐”指孔子和弟子都坐着。
B.饥馑:泛指灾荒年。
(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时检测习题(有答案)
D.①⑦ / ②③④⑤ / ⑨/⑥⑧ 解析: ①⑦⑧ 句为判断句; ②③⑨ 句为宾语前置句; ④⑤ 句为状语后置句;
⑥ 句为被动句。 答案: C
二、能力拓展
(2019 ·天水一中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2 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 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也。项氏 .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⑧道.芷阳间行 A.①⑧ / ②③ / ④⑥ / ⑤/ ⑦
B.①③ / ②⑧ / ④⑥ / ⑤/ ⑦
C.①⑧ / ②⑤ / ③⑦ /④⑥
D.①③ / ②⑤ / ④⑥ /⑦⑧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词类活用。其中 ①⑧ 为名词动用, ②③ 是名词作状语, ④⑥ 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⑤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⑦是动词用作名词。
C.项羽利用早晨去参见宋义的机会,在军帐中将他杀死,其他将领们都因 畏惧项羽而不敢抗拒,并且还一起拥立项羽代理上将军。
D.项羽私自杀死宋义后,对外宣称宋义勾结齐国共同谋反,自己是受楚王 密令处死宋义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担心其他将领对自己的不满。
解析: B 项,“ 项羽的父亲项梁,就是一位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楚国大将 ” 说法错误, “项梁 ”为项羽的叔父, “ 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 ” 是项燕。
பைடு நூலகம்
A.宋义曰 / 不/ 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 今秦攻赵战胜 / 则兵罢 / 我承其敝
/ 不胜 / 则我引兵鼓行而西 / 必举秦矣 B.宋义曰 / 不然 / 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 今秦攻赵战胜 / 则兵罢 / 我承其敝
/ 不胜 / 则我引兵鼓行而西 / 必举秦矣 C.宋义曰 / 不然 / 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 今秦攻赵 / 战胜则兵罢 / 我承其敝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
单元素养检测(一)(120分钟,120分)一、阅读鉴赏(50分)(一)阅读下面《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的文字,完成1~5题。
(25分)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曰:“然则小固不行以敌大,寡固不行以敌众,弱固不行以敌强。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B.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C.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解析】选A。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课后习题含解析下册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课后篇一起巩固随堂演练一、夯实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饥馑.(jǐn)铿.尔(kēng)哂.之(shěn)舞雩.(yú)B。
胡龁.(hé)吾惛.(hūn)狗彘.(zhì) 褊.小(piǎn)C.便嬖.(pì) 庠.序(xiáng)庖.丁(páo) 肯綮.(qǐ)D。
砉.然(xū)怵.然(chù)莫.春(mó)大郤.(xì)项,“褊”应读“biǎn";C项,“嬖”应读“bì”,“綮”应读“qìng”;D 项,“莫”同“暮”,应读“mù".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鼓瑟希.,铿尔B。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我虽不敏.,请尝试之C.盖.亦反其本矣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D.是罔.民也批大郤.,导大窾项,“以”同“已",“希”同“稀”;B项,“涂”同“途";C项,“盖”同“盍”,“采”同“彩";D项,“罔”同“网”,“郤”同“隙"。
3。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不吾知也B.何由知吾可也C。
臣之所好者道也D.臣未之闻也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B.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C。
所见无非..牛者D.虽然..,每至于族项,古义:不称道,不谈论。
今义:暴虐,没有德政。
C项,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只,不外乎。
D项,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连词,表转折。
5。
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良庖岁.更刀②而刀刃者无厚.③无以,则王.乎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⑤是以君子远.庖厨也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⑦端章甫..⑧风.乎舞雩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A.①④/②⑥⑨/③⑤⑦/⑧B。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提升版)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检测卷(提升版)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衡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讲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
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
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
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
《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
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
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
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
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
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材料二:“述”的内涵非常丰富。
《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统编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检测卷(基础版)(解析版)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检测卷(基础版)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选择题(21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B.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待C. 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编写D. 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C项,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整句译文:和他们三人(子路、冉有、公西华)陈述的才能不同。
故选C。
【点睛】文言实词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
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
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
(2)联想迁移。
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
(3)通假代入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
(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
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 B卷 (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语 文(B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博物馆成为公众喜爱的文化“打卡”地,一些精品大展现场经常出现排长队的景象。
但是线上展览的观展热度似乎远远不及线下。
是什么阻挡了观展热情?首先,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欣赏文物、浏览展厅,与身临其境面对实物所带来的审美体验、艺术震撼是不一样的。
线上展览受到观展设备、展示程序、网络环境等因素影响,操作不便捷、画面不清晰、切换不流畅,都会让观展体验大打折扣。
其次,线上展消弭了空间感,也隐去了观展同伴,参观者难以直观地感受展厅布置的精美、展线设计的巧妙,在观展过程中也没有伙伴可以交流,相应地减少了一些乐趣。
线上展览存在不少局限,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
它在云端持续开放,没有闭展时间,让亿万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参观。
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文物图像可以多角度清晰显示,让观众看到一些现场看不到的细节。
独自观展省去了排队、拥挤的烦恼,能让人更专注地欣赏文物。
线上展和线下展在很多方面都有显著差别,因此,线上展不应是简单地把线下展览搬到网上,而是要对展览进行延伸、拓展,甚至“再创作”。
从三维到二维,少了空间的束缚,线上展览可以打破原有展线设置,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观展线路和更丰富的展示内容。
线下展览无法实现的检索、细读等功能,在网络平台都可以实现,以更好地满足文博“发烧友”(线上观展核心人群)的需求。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氓课后习题含解析部编版下册
氓一、夯实基础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愆:拖延B.以我贿.迁贿:财物,这里指嫁妆C。
渐.车帏裳渐:逐步D。
夙兴.夜寐兴:起,指起身项,渐:浸湿.2.下面选项中全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③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④女之耽兮,不可说也⑤反是不思,亦已焉哉A。
①④B。
②⑤C.②③D.④⑤“无”同“毋”;④“说”同“脱”。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B.送子涉淇,至于..顿丘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项,“至于",现代汉语中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这里的意思是“到,达到”。
4.下列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这两者合称为“六义”。
C。
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诗经》中的“国风"民歌,“骚”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风骚”指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后代用“风骚”泛指文学。
D.“风"指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项,“六艺”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六部经书,即《诗》《书》《礼》《易》《春秋》《乐》;一是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诗经》当为六部经书之一。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用桑树比兴描写女主人公青春年华和容颜衰老的句子分别是“,”“,”。
(2)《氓》中描写女主人公与氓热恋时的情形的句子是“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3)《氓》中写女主人公回忆少年时代尽情说笑、非常快乐的句子是“,”。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测试卷: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运动对少年儿童的快乐有很大影响,越是不爱运动的孩子快乐得分越低。
而且,不爱运动的孩子经常存在孤独、忧郁、注意力不集中、焦躁、睡不着等不良情绪或感受。
数据显示,不爱运动的学生,各种不良情绪比例更高,尤其是体育成绩下等的学生,孤独、忧郁、神经敏感、情绪不稳定、焦躁、注意力不集中、想叫喊骂人等情绪的比例均高出体育成绩上等的学生20多个百分点。
这说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更善于缓解不良情绪。
因此,体育较差的学生应多增强运动,使各种不良情绪得到纾解。
但是,数据也显示,有近半数(47.1%)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运动量不够。
而且随着年级升高,学生认为运动量不足的比例越来越高,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三共上升了30.4个百分点。
然而,有的家长、老师为了让少年儿童多学习,减少了运动量,占用了运动时间。
这不仅仅是剥夺了孩子的运动,更是剥夺了他们的快乐。
同样,和谐的亲子关系也会使少年儿童的快乐指数更高。
调查发现,有近六成少年儿童经常与父母聊天。
年级越高,与父母经常聊天的学生比例越低。
相关分析还发现,经常与父母沟通的孩子,快乐指数更高。
但是,有超过三成的少年儿童“投诉”父母边玩手机边与自己聊天,近两成与孩子聊天时说没时间,近一成不愿听孩子说话。
而且,父母与孩子聊天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日常生活、学习,聊兴趣爱好的比例仅有两成多(22.8%),聊朋友尚不足两成(18.7%),均排位比较靠后。
然而,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给他们的快乐带来深刻影响的因素往往并非只有学习,情绪、兴趣、朋友等这些在成年人看来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反而深刻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快乐感受。
(摘自孙宏艳《影响孩子快乐的因素常被我们忽略》,《光明日报》2017年9月) 材料二:图表:男女生快乐指数比较(摘自孙宏艳、田丽《我们的孩子快乐吗》,《光明日报》2017年9月) 材料三: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欧美39国青少年的健康与福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荷兰青少年最快乐,而且快乐程度超过美国同龄人。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第一单元 单元群文阅读(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单元群文阅读古代经典史籍主题解说中华典籍浩如烟海,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
典籍中的先贤哲人用智慧碰撞出火花,照亮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推动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
以人文关怀作为最终的思想诉求,闪烁着耀眼的理性光芒——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
他们的思想既可以治国、安邦,也可以救世、济民,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单篇研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甲科为郎。
鸿嘉中,举敦朴能直言,召见宣.王嘉字公仲,平陵人也。
以明经射策..室.,对政事得失,超迁太中大夫。
出为九江、河南太守,治甚有声。
建平三年代平当为丞相,封新甫侯,加食邑千一百户。
嘉为人刚直严毅有威重,上甚敬之。
哀帝初立,欲匡成帝之政,多所变动,嘉上疏荐儒者公孙光及能吏萧咸等,皆故二千石有名称。
天子纳而用之。
是时,侍中董贤爱幸于上,上欲侯之。
嘉与御史大夫贾延上封事。
上感其言,止,数月,遂下诏封贤为高安侯。
后数月,日食,举直言,嘉复奏封事。
于是上寖不说,而愈爱贤,不能自胜。
光禄大夫孔光、左将军公孙禄等劾嘉迷国罔上不诏狱。
使者既到府,掾史涕泣,共和药进嘉,嘉不肯道。
有诏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服。
主簿曰:“将相不对理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
”使者危坐府门上。
主簿复前进药,嘉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
丞相岂儿女子邪,何谓咀药而死!”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诏狱上使将军以下与五二千石杂治。
狱吏稍侵辱嘉,嘉喟然卬天叹曰:“幸得充备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余责。
”吏问贤不肖主名,嘉曰:“贤,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进;恶,高安侯董贤父子,佞邪乱朝,而不能退。
罪当死,死无所恨。
”嘉系狱二十余日,不食欧血而死。
大司马丁明素重嘉而怜之,上遂免明,以董贤代之。
嘉为相三年诛,国除。
2022年秋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或者。
B.不识有诸.诸:之。
C.诚.有百姓者诚:的确。
D.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替。
:“之乎”的合音。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是以君子远.庖厨也②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③三子者出,曾皙后.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⑤刑.于寡妻⑥为肥甘..不足于口与⑦抑王兴甲兵,危.士臣⑧良庖岁.更刀A.①④/②⑥/③⑤/⑦/⑧B.①②④/③⑤/⑥⑦/⑧C.①④⑥/②⑦/③⑤/⑧D.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②⑥形容词用作名词;③⑤名词用作动词;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⑧名词作状语。
3.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B.何由知吾可也C.臣之所好者道也D.臣未之闻也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
4.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为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
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
它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重新确定主语、谓语和宾语,但并不改变原意,是该类型题目考查的特点。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直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加之以师旅,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之事,他说:“, , ,。
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
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
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
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
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
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
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
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
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
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
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材料二: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
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解析)一、基础积累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待) B.批大郤,导.大窾(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 C.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朝济.而夕设版焉(成功)D.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A.如会同,端章甫..B.善刀而藏之C.越国以鄙远..D.项伯杀人,臣活.之3.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语言精练、绘声绘色,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樊哙的话,豪壮威严;项庄的话,似巧实拙。
B.《烛之武退秦师》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兴起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C.《庖丁解牛》这则寓言中,庄子采用夸张、对比、描摹、想象等多种手法,表现庖丁解牛技巧的纯熟,神态的悠然,动作的优美,节奏的和谐,身心的潇洒。
D.孟子用“以羊易牛”一例,肯定了齐宣王的“不忍”,认为齐宣王已具备“保民”的基础。
同时也为下文论说齐宣王没有实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埋下了伏笔。
4.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衅钟是周朝的一种礼仪。
在古代,钟被视为一种神器,新铸成的钟要用牛羊的鲜血予以祭祀。
B.《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庠序,即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C.乘,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D.《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下列选项中,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简直怒不可遏。
但是第二天见到刘邦来谢罪,却洋洋自得,还将曹无伤告密之事和盘托出。
这充分体现了项羽恃勇骄横、胸无城府、拙于应变的性格。
B.去鸿门“谢罪”,虽有项伯居中调停,实则深入虎穴,刘邦做到忍辱负重、能屈能伸。
回到军中立诛曹无伤,则体现他的坚决果断。
C.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是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他能在两军交战、生死未卜之时出使秦师,勇闯秦营,是一位勇士;同时他还是一位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辨士。
D.“子路率尔对曰”之后“夫子哂之”,“率尔”一词充分体现出子路鲁莽直率、好胜自诩的性格特征。
6.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语句。
(1)孟子认为,只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天下就很容易治理了。
(2)烛之武指出,秦、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近邻,因此亡郑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对秦国不利的后果。
(3)子路认为,如果由他来治理夹在大国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又有饥荒的千乘之国,等到三年,便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公西华所述志向,孔子评价道:“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专题阅读(一)阅读下面两则节选文段,回答7~9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节选)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齐桓晋文之事(节选)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下列选项中,关于两则节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从“鼓瑟”到“而作”,短短九字,生动地描绘出了曾皙从容、洒脱、清高的情态;而“舍”“作”两个动作,又表现了他对老师的恭敬态度。
B.曾皙没有直接指出怎样从政治国,而是描绘出一幅“风清俗美,人民安乐”的太平盛世的风情画,展示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并表现了一种“安贫乐道”“澡身浴德”的高洁志趣。
C.孟子例举了霸道的种种危害之后,齐宣王表示愿意就教,于是孟子水到渠成地推出了他的仁政主张,即“制民之产”和“谨庠序之教”。
D.孟子认为,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就不会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
这是推行王道、施行仁政的最终目的。
E.孟子认为,等到百姓犯了罪,然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
这是一个有仁德的君主不会犯的错误。
8.朱熹《四书集注》引程子曰:“孔子与(曾)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
”对此你是否赞同?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孔子对曾点之志,喟然而叹。
面对孟子所推崇的“王道”蓝图,你觉得孔子会作何评价?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
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曰:“此其近者祸及身,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
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10.下列选项中,相关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
B.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为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C.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
D.太后曰:“诺。
恣君之所使之。
”——太后说:“好吧。
任凭您指派他。
”11.下列选项中,有关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连用语气助词,引发多重感叹,传达出他内心的满腹牢骚,让人倍感辛酸。
B.“君之所知也”,一个“也”字表明烛之武尽可能以客观陈述的语气,让秦伯相信这一切都是为了秦国着想。
C.“日食饮得无衰乎”,疑问语气词“乎”看似是平日里闲谈式的问候,恰恰为触龙进谏的成功拆除了第一道屏障。
D.“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采用反问语气,是对已经意气渐平,能听人言的太后的一次助推,结果自然而然赢得了一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