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小学部)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一、指导思想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准绳,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总目标,进一步突出评价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达到评价促进发展的根本目的。
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主要内容有: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技能素质、成功的足迹、教师评语、家长回音、评价方法八个方面。
1、思想品德素质—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基本能反映这方面素质的日常表现情况。
2、科学文化素质—和以往考试分数不同,我们评价孩子某一学科的情况,是把该学科要素尽量细分,如语文学科,评价项目就分解成听话、说话、朗读、作文、作业、单元练习、写字、学习态度与习惯等项,这样你会详细地了解孩子在某门学科的长处和不足,以便更好的进行教育和帮助。
3、身体心理素质__包括身体健康情况、心理健康情况和交流与合作情况三项,对学生身心健康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4、实践技能素质—考查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和自我服务劳动的情况,反映学生的劳动态度、习惯和实践能力。
5、成功的足迹—记录孩子一学期中所取得的各项成功,包括比赛获奖、作品发表、甚至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6、教师评语—重点评价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并提出殷切希望。
7、家长回音—请您对学校素质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写在“家长回音”栏中,我们将认真对待每一份回复。
8、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技能素质的发展情况,采用等级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对学生操行情况的评价采用定性语言表述的方式。
三、评价方法1.学生自评。
自我评是促进学生自我表现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应是主动的自我表现评价者。
小学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制度范文
小学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教育中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制度,对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素质教育的意义出发,探讨小学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制度的设计。
二、小学素质教育的意义小学教育是学生最初接受正规教育的阶段,对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认知、思维、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小学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引导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推动教学过程和组织方式的改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依据。
三、小学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制度的设计原则小学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制度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评价标准应该涵盖学生综合素质各个方面,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道德品质等。
2.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应该基于科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原理,具有可量化和可操作性。
3.适应性原则:评价标准应该适应学生不同个体差异和阶段特点,注重因材施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4.鼓励性原则:评价标准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综合性原则:评价标准应该综合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如观察记录、学业测试、课堂表现、作品展示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
四、小学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1.思维能力指标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基础。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综合能力等。
2.实践能力指标实践能力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3.情感品质指标情感品质是学生在情感态度、道德情操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学生的情感认知、情感态度、道德修养等。
4.学习能力指标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动力的激发等。
小学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制度
小学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制度一、引言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为了有效评价学生的素质教育,制定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二、认识素质教育评价的重要性1. 素质教育评价的意义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而传统的知识评价方式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标准,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2. 素质教育评价的目标通过素质教育评价,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准确把握他们的实际水平,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评价结果还可用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决策与引导。
三、小学素质教育评价的原则1. 全面性原则小学素质教育评价应全面覆盖品德、智慧、身心健康等方面,避免偏重某一方面评价,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
2. 科学性原则小学素质教育评价应基于科学的评价理论与方法,采用科学的评价工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可靠。
3. 综合性原则小学素质教育评价应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手段,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记录、测验等,确保评价结果的综合性和准确性。
4. 可操作性原则小学素质教育评价标准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小学素质教育评价标准的内容1. 品德素质评价品德素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包括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团结友爱等方面。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思想品德的测评、班级活动的观察记录等。
2. 学业素质评价学业素质评价要全面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书面测验、小组项目研究等。
3. 身心素质评价身心素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艺术与运动特长等方面。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体质测试、心理测试、艺术作品展览等。
4. 创新素质评价创新素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
小学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制度范本
小学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制度范本目录1. 前言2. 教师评价标准3. 学生评价标准4. 家长评价标准5. 学校评价标准6. 总结7. 参考文献1. 前言小学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更好地评价小学教育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准确的评价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四个方面提出评价标准,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力求构建全面客观的小学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2. 教师评价标准2.1 教学能力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与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创设情境,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2 德育能力教师应注重品德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2.3 教育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积极的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能够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师德师风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尊重学生,严守纪律,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做到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 学生评价标准3.1 学业水平学生应根据学科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3.2 素质发展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注重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3 个性发展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发展个性潜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主动参与的精神。
3.4 社会责任学生应关注社会问题和时事热点,具备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公民意识和社会关系的建立。
4. 家长评价标准4.1 家庭教育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与学校共同教育孩子。
4.2 家庭环境家长应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良好的家风和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注重家庭教育的沟通和亲子关系的建立。
(完整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
打车李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小学教育的实际,特制定如下细则: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整体构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要求,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衔接,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合作交流与探索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专业支撑与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要坚持如下原则:(一)导向性原则。
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导向功能,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制度等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发现发展潜能;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有利于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发展性原则。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更要发现潜在的发展可能性;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三)可行性原则。
制定的评价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
(四)客观性原则。
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
二、评价内容与方法小学生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即“目标+等级+特长+评语”的综合评价。
小目标的确定使学生养成扬长避短,养成奋发向上的好习惯;等级评价和延缓评价,是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特长评价发展了学生兴趣和特长;综合评语采用“优点+鼓励+希望”的基本模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实践证明,实施小学生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促进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使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普通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细则
管
理
54
(四)
行政
工作
10
10.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学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明确,检查落实到位,日常管理有序。
2
1.制定办学思想正确,办学理念科学,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宗旨的学校章程。
2.有部门工作职责及岗位标准,注重过程性日常管理,有自我诊断及检查考评机制和做法。
3.教职员工对校章及学校制度全面了解,并遵照执行。
3.义务教育阶段按有关政策接收符合政策要求的随迁子女及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班级设置合理,不设重点班、实验班;无开除学生现象。
看材料
座谈问卷
看材料
座谈访谈
问卷
1
1
12.认真执行学籍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学生辍学,义务教育阶段无开除学生现象,不设重点班和实验班;按有关政策接收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安排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2
1.认真宣传、执行有关学生入学及招生政策,行为规范。
2. 执行学籍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学生辍学。
3.教师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教职工无品行不良和违法违纪行为。
听汇报
看材料
师生问卷
实地观察
1
1
1
8.按照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科研等活动;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教师培训、教育教学展示交流等活动提供必要的保证条件;研究和探索教师发展性评价工作,引领教师规划职业生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看材料
访谈
1
1
5.学校领导干部深入实际,作风民主,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廉洁勤政,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到令行禁止,无违法违纪行为。教职工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模版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模版一、简介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法,旨在全面、客观、全方位地了解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状况。
本文将介绍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法。
二、基本原则1. 个性化评价: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2. 综合性评价:突破传统学科评价的狭隘性,注重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3. 持续性评价:评价过程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和进步。
4. 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包括观察记录、问卷调查、实际表演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5. 客观性评价:评价结果应尽可能客观、真实、可靠,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干扰。
三、评价内容1. 学业表现:包括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学习方法的运用、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等。
2. 仪表仪容:注重学生的外在形象和礼貌举止,培养良好的仪表仪容习惯。
3. 动手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包括绘画、手工制作、实验操作等能力。
4. 社交能力:评价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人际交往的能力、合作精神等。
5.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品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等。
四、评价方法1. 教师评语:教师通过个人观察和学习记录,对学生的学业、品德、态度等进行全面评价。
2. 评价表格:采用标准化的评价表格,对学生的各项素质进行打分和描述,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3.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为个性化评价提供依据。
4. 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评价结果的运用1. 学生发展指导:评价结果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建议,帮助他们针对自身差距进行学习和改进。
2. 学校管理决策:评价结果可以为学校提供全面了解学生整体素质的数据支持,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 家校沟通交流:评价结果可以为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提供参考,促进家校合作和及时沟通。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三篇)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是一种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的制度。
传统教育中注重对学生学科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出现,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学业能力评价:评价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考试、测试、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2. 学习态度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包括是否认真完成作业、是否积极参与课堂等。
3. 创新能力评价: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包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
4. 实践能力评价: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包括学生在实际操作、实验设计、实地考察等方面的表现。
5. 社会参与评价:评价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责任感,包括学生的义务劳动、社会实践等方面。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通过评价制度可以精确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二)是指对小学生在学习、品德、身体健康、艺术才能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体系。
该制度旨在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评价内容包括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学科能力水平、个性发展情况等。
评价方法灵活多样,包括日常观察、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
评价结果应客观公正,能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和指导。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科知识、学习方法、科学思维、综合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提升综合素质。
同时,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也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教师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是指通过对小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进行全面评价的一套制度。
它强调学生不仅要在学术方面取得好成绩,还要注重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小学教育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推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评价制度主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通过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学习的热爱,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其次,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传统评价制度下,学生只注重取得好成绩,而对于其他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刻意忽视。
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通过对学生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通过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帮助他们检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进而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能力提升。
另外,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传统评价制度以学科成绩为评价标准,而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不仅能够评价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能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从而使学校注重全面培养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也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特长和潜力,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总之,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通过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全面评价学生的多方面表现,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小学部)(总3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实验中学小学部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小学部学生评价体系一、各学科学习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原则1、评价内容多元化。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
2、评价过程动态化。
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学习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多运用鼓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应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等。
3、评价主体互动化。
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间的沟通与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改变教师单一评价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二、各学科发展性评价方案学校是实施学生学科发展性评价的主体,我校依据学科《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为目标,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各学科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并将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
(一)评价的主要项目、内容评价的项目、内容主要分三大部分,分别是:平时学习表现、实践性学习、期中期末检测。
学期末,根据这三部分的综合评价结果,得出每位学生一个学期的总评结果。
1、平时学习表现:包括课堂学习表现、书面作业、单元检测。
其中课堂学习表现主要记录、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较侧重于课堂上能具体看得到的、听得到的或能具体感知到的外在表现。
书面作业是指平时教师要求学生用各种类型的作业本来完成的作业,侧重于检查、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运用情况。
每做一次作业给一个成绩,每月根据各种类型的作业本上的各次成绩,得出本月书面作业综合成绩;学期末再根据各月成绩得出一个学期综合成绩。
单元检测是指每个单元的书面检测,主要检查、评价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后,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运用、创新能力等情况,所考核的内容和能力范围较为宽广。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以下为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的内容:1.目标与原则:a. 综合素质评价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旨在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目标。
b. 综合素质评价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c. 综合素质评价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2.评价内容:a. 学科知识水平:评价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b. 能力与素质发展: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
c. 个性发展:评价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
3.评价方式:a. 日常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外活动参与等方面进行评价。
b. 综合测试评价:定期进行综合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学科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等。
c. 课程项目评价:针对个别课程项目,进行专项评价,如科学实验、艺术表演等。
d. 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展示作品、口头报告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4.评价标准:a. 设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
b. 评价指标要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发展。
c. 评价等级要符合学科教学大纲和综合素质发展目标的要求。
5.评价结果与应用:a. 评价结果要向学生和家长及时反馈,帮助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动态。
b. 评价结果要用于教学改进和课程调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c. 评价结果要用于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综合学情分析和政策制定。
6.评价管理:a.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评价管理体系,包括评价组织、评价标准、评价工具、评价记录等。
b. 要加强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客观性,避免评价结果过于片面或主观。
7.评价与评定:a.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b. 评定是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判断和排名的过程。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4篇)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是指在小学阶段,通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的教育评价制度。
本文将从综合素质评价的背景意义、评价内容与方式、实施路径等方面对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进行详细论述。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背景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综合素质评价的出现,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1.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综合素质评价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和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 个性化成长: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潜能和特长。
综合素质评价可以更好地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使他们在发展中拥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实现自己的价值。
3. 促进教育公平: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容易造成教育的不公平,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条件不同。
而综合素质评价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能力,减少对单一标准的依赖,从而提高教育的公平性。
二、评价内容与方式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业表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
下面分别对这些评价内容进行详细说明:1. 学业表现:学业表现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和平时表现等进行评价,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进行评价。
2. 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解答、思维导图的制作等方式进行评价。
3. 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动手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
新吉林省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达不到B等标准。
A4
学
校
自
主
发
展
(20)
B8
改革创新(5)
C33
改革
创新(3)
领导及教师具有较强改革意识,创新意识,积极参与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思路清楚,目标明确。措施配套,任务落实。改革创新力度大、效果好,受到师生拥护。
四项要素有一项存在不足。
三项要素有一项存在不足或参加研究教师少于1/2、发表文章少一篇。
有一项要素存在明显不足或无发表文章。
A2
教
育
教
学
管
理
(35)
B5
教学
管理(12)
C16
体育
卫生
工作(3)
上好体育课、课间操,保证学生每天开展一小时体育活动。组织好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和运动队训练,开展经常性小型多样的学生体育比赛。每年召开一次体育运动会。
三项要素有一项存在不足。
达不到B等标准。
A4
学
校
自
主
发
展
(20)
B10
学校
与
社会(7)
C37
学校
间
互动(3)
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和优秀的管理经验。定期开展各种学习和交流活动,每学年至少开展或承办一次县级以上公开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教师培训、教研、资源等方面为其他学校提供支持。
四项要素有一项存在不足或未开展县级公开教学活动。
附件1—1:吉林省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估等级标准
A(1.0)
小学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实施细则
小学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实施细则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小学教育的实际,特制定如下细则: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按照整体构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要求,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衔接,以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和综合实践活动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专业支撑与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要坚持如下原则:(一)导向性原则。
利用华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导向功能,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制度等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发现发展潜能;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有利于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发展性原则。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更要发现潜在的发展可能性;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三)可行性原则。
华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中的各项评价指标、评价功能,充分与学校实际相融合,力求操作性强、灵活、简便,避免繁琐和形式化。
(四)客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
二、评价内容与方法小学生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即“目标+等级+特长+评语”的综合评价。
小目标的确定使学生养成扬长避短,养成奋发向上的好习惯;等级评价和延缓评价,是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特长评价发展了学生兴趣和特长;综合评语采用“优点+鼓励+希望”的基本模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实践证明,实施小学生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促进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使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全面完整版)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全面完整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全面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更好体现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衔接,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主要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采取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法,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学预定目标,从而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二、基本原则(一)发展性原则。
评价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过程性原则。
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模块测试结合起来,把纸笔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激励性原则。
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从而使评价成为一种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性原则。
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努力获取学生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五)互动性原则。
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一)评价内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项内容。
1、基础性发展目标主要有: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情感与态度、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小学生素质评价方案(5篇)
小学生素质评价方案.2.28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____》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目标通过评价改革,贯彻新课改的育人理念,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评价原则1、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全面性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功能,使评价客观、全面,既得到同学、教师、家长等的认同,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4、动态生成性原则。
评价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生命性。
因此评价可根据学生年龄、年段特点,根据校本实际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实化过程,凸现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达成。
5、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有利于教师将评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评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三、评价的基本内容、标准、结果呈现方式。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品德行为、学习能力、合作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表现等五个维度。
各维度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又分为要素、关键表现提示等。
2、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呈现形式包括两部分。
一是等级评定。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五个维度分别用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呈现。
二是综合性评语。
由自我描述、同伴赠言、教师寄语、家长心声四个内容组成。
自我描述:记录一学年中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成绩;同伴赠言:记录自己最信任的同学或同龄朋友的希望与祝愿;教师寄语:记录班主任或你最欣赏、信任的老师对自己一学年的评价;家长心声:记录家长的反馈意见。
(完整版)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及细则
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及细则一、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江苏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建立体现素质教育宗旨,符合轻负担高质量要求的综合评价制度,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教师观、学生观,深入践行“名在减负、名在特长、名在名师、名在文化”的办学理念,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全区小学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二、评价内容分办学行为、德育工作、师资队伍、学业水平、学生特长、办学特色等六大项,总分为100分。
三、评价标准1.办学行为(10分)(1)开齐规定课程,开足规定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
课表、课外活动安排表上墙上网,没有弄虚作假现象。
(2分)(2)严格执行全市统一制定的学生作息时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集中教学时间不超过6小时。
(2分)(3)有切实的课外作业总量监控机制,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中高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
节假日、双休日没有违规补课的现象。
(2分)(4)规范考试科目和次数,学校组织的考试每学期不超过一次,科目不超过3门。
(2分)(5)认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近视率、肥胖率明显降低。
(2分)2.德育工作(10分)(1)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重视整合德育资源和开发优质德育课程,德育内容丰富。
(2分)(2)将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德育队伍健全,职责明确。
(2分)(3)德育活动形式多样,校园育人氛围浓郁。
(2分)(4)班主任工作扎实有力,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
学校、社区、家庭沟通良好,形成合力。
(2分)(5)学生熟悉《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行为习惯良好,精神风貌积极向上,无随地吐痰、乱扔乱抛、乱涂乱画、大声喧哗等现象。
万杰朝阳学校小学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万杰朝阳学校小学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是基础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和发展的中心。
基于此,我们制订了小学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等进行全面评价,以促进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构建评价体系1、确定学生素质发展目标(1)构建依据一是依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二是依据党的教育方针、最新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构建原则①注重基础性。
小学教育是基础的基础,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会做人、长大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制定发展目标及具体要素时,要符合少年儿童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突出目标的基础性。
②注重全面性。
全面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素质目标内容全面,即包括德、智、体、美、劳和个性心理等方面,让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③注重时代性。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育人要有超前意识。
我们确定素质目标的具体要素时,要预想到21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素质。
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应符合时代的要求。
④注重针对性。
制定素质目标和具体要素,一方面要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要符合地区对人才的实际需要,生源状况、办学条件的实际等。
目标切合实际才能实现。
根据上述原则和构想,我校确定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目标,作为引导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要求。
2、构建素质评价表设计《学生素质评价表》时,我们考虑了最为关键的问题:①具体素质目标(即评价标准),进行定性表述,宜粗不宜细,宜静不宜动,采用等级办法。
②文字简练、通俗,让小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3、确定素质发展层次,激励学生向更高目标发展我们根据学生智商、性格差异的客观因素把基本素质发展情况定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中学小学部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小学部学生评价体系一、各学科学习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原则1、评价内容多元化。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
2、评价过程动态化。
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学习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多运用鼓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应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等。
3、评价主体互动化。
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间的沟通与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改变教师单一评价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二、各学科发展性评价方案学校是实施学生学科发展性评价的主体,我校依据学科《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为目标,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各学科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并将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
(一)评价的主要项目、内容评价的项目、内容主要分三大部分,分别是:平时学习表现、实践性学习、期中期末检测。
学期末,根据这三部分的综合评价结果,得出每位学生一个学期的总评结果。
1、平时学习表现:包括课堂学习表现、书面作业、单元检测。
其中课堂学习表现主要记录、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较侧重于课堂上能具体看得到的、听得到的或能具体感知到的外在表现。
书面作业是指平时教师要求学生用各种类型的作业本来完成的作业,侧重于检查、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运用情况。
每做一次作业给一个成绩,每月根据各种类型的作业本上的各次成绩,得出本月书面作业综合成绩;学期末再根据各月成绩得出一个学期综合成绩。
单元检测是指每个单元的书面检测,主要检查、评价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后,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运用、创新能力等情况,所考核的内容和能力范围较为宽广。
单元检测一般每单元进行一次,如果有学生觉得自己成绩不理想的,可要求进行补测,不管首次检测还是补测,都要记录检测成绩。
学期末再根据各次检测成绩,得出一个学期综合检测成绩。
2、实践性学习:主要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科的不同可以有所区别,但是应力求丰富多彩而又切合学生实际,主要有:探究性学习,调查访问,生产劳动,实际操作,信息收集和整理,社区服务等。
实践作业一般每学期二到四次,有必要时家长协助,如确有需要的,每学期中途还可多布置一、两次实践作业。
每做一次实践作业给一次成绩,每学期根据各次成绩得出一个学期综合成绩。
3、期中、期末检测: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在完成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运用、创新能力等情况,所考核的内容和能力范围较为宽广。
期中、期末考试每学期各进行一次,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成绩不理想的,可要求进行补考,不管是首次考试还是补考,都要记录考试成绩。
有进行补考的,根据首次考试成绩及补考成绩,得出一个综合考试成绩。
4、期末总评:学期末,根据上述各项的学期综合成绩,得出一个总评成绩。
各项成绩按比例计算出总评成绩,然后划分为A、B、C、D 4个等级:90分以上,评为A级;70分-89分,评为B级;60分-69分,评为C级;60分以下时,评为D级。
(见表2)(二)各学科评价实施细则1、品德与生活(社会)(1)平时学习表现:包括课堂学习和平时的行为表现、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
由科任教师按学生表现情况确定成绩,占结果的30%。
(2)实践性学习: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占结果的20%。
(教师要保存好学生的相关资料等,学期结束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3)期末检测:只进行期末检查,期末检测成绩占结果的50%。
允许学生申请进行第二次考试(补考),并记录其最高分数。
2、数学(1)平时学习表现:包括参加课堂学习(听讲、做练习、发言、讨论等)、完成作业的态度和能力、单元检测等,由科任教师按学生表现和完成情况确定成绩,占结果的30%。
(2)实践性学习:包括计算、动手操作、调查统计、参观访问、测量、设计制作等,占结果的10%。
(教师要保存好学生的相关资料等,学期结束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3)期中、期末检测:期中检测成绩占结果的20%,期末检测成绩占结果的40%。
允许学生申请进行第二次考试(补考),并记录其最高分数。
3、语文(1)平时学习表现:包括参加课堂学习(听讲、发言、讨论、识字、朗读、阅读、背记、写作等)、完成作业的态度和能力、单元检测等,由科任教师按学生表现和完成情况确定成绩,占结果的30%。
(教师要做好学生平时课堂学习及作业完成情况的记载,学期结束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2)实践性学习:包括口语交际、参观、访问、开展社会调查、开故事会、演课本剧、演讲比赛、办手抄报等,占结果的10%。
(教师要保存好学生的相关资料等,学期结束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3)期中、期末检测:期中检测成绩占结果的20%,期末检测成绩占结果的40%。
允许学生申请进行第二次考试(补考),并记录其最高分数。
4、英语(1)平时学习表现:包括参加课堂学习(听讲、发言、课堂游戏、朗读、背记等)、完成作业的态度和能力、单元检测等,由科任教师按学生表现和完成情况确定成绩,占结果的30%。
(教师要做好学生平时课堂学习及作业完成情况的记载,学期结束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2)实践性学习:包括唱英语歌,简单的英语会话,编演英语小品、讲英文故事、参加准交际活动等,占结果的10%。
(3)期中、期末检测:期中检测成绩占结果的20%,期末检测成绩占结果的40%。
允许学生申请进行第二次考试(补考),并记录其最高分数。
5、科学(1)平时学习表现:包括参加课堂学习(听讲、发言、讨论、收集和处理资料等)、完成作业的态度和能力等,由科任教师按学生表现和完成情况确定成绩,占结果的30%。
(2)实践性学习:包括实验操作,实际观察,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科技制作等,占结果的20%。
(教师要保存好学生的相关资料等,学期结束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3)期中、期末检测:只进行期末检测,期末检测成绩占结果的50%。
允许学生申请进行第二次考试(补考),并记录其最高分数。
6、音乐(1)平时学习表现:主要是学生参加课堂学习表现、学具准备等,由科任教师按学生表现和课堂完成情况确定成绩,占结果的30%。
(2)实践性学习:包括唱歌,乐器演奏、打节奏或进行指挥,欣赏乐曲等,占结果的20%。
另外,对积极参加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的文艺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可加分,但加分后成绩不超过20分。
(3)期中、期末检测:只进行期末检测,期末检测成绩占结果的50%。
可由试唱、听唱及音乐理论知识组成。
7、美术(1)平时学习表现:包括课堂学习表现、学具准备、学生作业等。
由科任教师按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确定成绩,占结果的50%。
(教师要保存好学生的优秀作品,学期结束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另外,对能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绘画展览和比赛,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可加分,但加分后成绩不超过50分。
(2)期末检测:每学期进行一次期末测验,通过具体的素描、国画、油画、水粉画、剪纸等作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占结果的50%。
8、体育(1)平时学习表现:包括课堂学习、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以及各种运动会中的表现等,占结果的20%。
此项由科任教师、文体委员按学生课堂学习表现确定成绩。
(2)检测成绩: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进行的各项测试成绩累计得分,占结果的80%。
小学部教师评价体系一、指导思想以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评价机制,以此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对象全体教师。
三、评价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
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教师研究和开发课程,进行富有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因此,对教师的评价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㈠政治思想素质1、政治品格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追求事业的发展。
2、工作态度教师工作态度端正,工作量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工作效率高。
3、遵章守纪教师能遵守党纪、政纪、国法和职业道德规范,能按照我市规范办学行为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
4、为人师表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对待家长都要做到为人师表。
师生关系融洽,对学生充满爱心。
㈡教育理念1、教育理论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教学特点,自觉地学习吸收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能根据需要正确表述和与别人交流现代教育理论。
2、教育观念教师能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课改意识教师能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深刻钻研教材,把握其内涵,教学及管理能体现《纲要》、《课标》、新教材的基本要求。
4、教学定位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㈢基本素质与能力1、学科知识教师要熟识所教学科的有关概念、基本知识、基本体例,掌握本学科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2、文化素养教师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懂得基本的百科、生活常识,了解相关学科与本学科的联系;教师应具有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能以自身文化素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进步。
3、参与共事能力教师能主动参与学校、教研组和同事的教育教学规划设计,并能提出合理建议。
在工作生活中具有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的能力。
4、反省与计划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不断地进行自我诊断与分析,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建议,并能调整自己的学习、工作计划。
5、教学研究教师能按常规教学的要求进行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与评价学生,能采用多种媒体手段实施教学,并能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科研能力教师有教学科研的意识,承担课程改革实验课题,养成规范、科学的研究习惯。
7、自我发展能力教师能不断提高自身学历,接受继续教育,养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习惯,形成自我改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8、课程开发能力教师能树立新的课程观,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㈣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以《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中的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为依据。
㈤教学绩效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所教班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体现自主学习、独立钻研,探究学习、质疑问难,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