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江上渔者 古诗

合集下载

《江上渔者》教案(含教学反思)

《江上渔者》教案(含教学反思)

5.江上渔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渔民生活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由“鱼”引出“渔”。

2.讲述:专门从事打鱼、捕鱼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们为“渔民”“渔夫”“渔人”,古人也称他们为“渔者”。

揭示课题:江上渔者。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感受较深,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岳阳楼记》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他留下来的诗文有356篇。

二、熟读古诗1.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学过不少古诗,学好古诗有哪些方法呢?(解诗题、知作者、解诗意、悟诗情。

)2.朗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出没(mò)鲈(lú)鱼风波(bō)(2)同桌互读,读出情感。

(3)指名朗读,读出节奏和情感。

班组评议。

(4)教师范读。

(5)师生对读。

三、明诗意1.默读古诗,圈出不明白的字词。

2.全班交流重点字词的解释。

(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鲈鱼:一种头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君:你。

)3.出示古诗,看图读诗,思考:古诗中写了哪些人?4.交流反馈:(打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5.引导学生了解诗句大意,知道打鱼人和吃鱼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1)学习前两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出示图片)师:你们看,每天江上许多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

古诗江上渔者教案中班古诗江上渔者教案实用

古诗江上渔者教案中班古诗江上渔者教案实用

古诗江上渔者教案中班古诗江上渔者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2.通过讲解,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创作背景。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义,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渔船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2.讲解古诗教师板书《江上渔者》的诗句,逐句进行讲解。

讲解第一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教师解释:江上来来往往的人,都喜欢吃美味的鲈鱼。

讲解第二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教师解释:你看看那些小船,在风波中出没,非常危险。

讲解第三句:“昨夜入江潮,悠悠逐浪花。

”教师解释:昨天夜里,江水上涨,潮水悠悠地追逐着浪花。

讲解第四句:“今朝泊岸处,依旧满江红。

”教师解释:今天早上,渔船停泊在岸边,江水依然呈现出红色。

3.分析意象和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江上往来人”、“一叶舟”、“风波”、“潮水”、“浪花”等。

教师提问:诗中描绘的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情感,如对美景的喜爱、对渔民的同情等。

教师提问: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4.背诵古诗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江上渔者》。

学生反复背诵,直至熟练。

5.拓展延伸教师出示其他关于渔者的古诗,如《宿新市徐公店》、《泊船瓜洲》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交流学习心得。

学生谈谈学习收获,表示要继续学习古诗词。

四、作业布置1.背诵《江上渔者》。

2.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1.讲解古诗时,语速要适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

2.在分析意象和情感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作业布置要合理,既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又不能过多增加学生负担。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相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讲解诗句时,通过提问和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但爱鲈鱼美”和“出没风波里”所蕴含的对比意味,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渔民辛苦生活的同情。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篇一: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CAI课件,舒缓音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带读词语。

2、上节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大诗人范仲淹为此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诗,今天我们继续了解“江上渔者”的劳动艰辛,一起感受这首诗创作的过程。

3、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感悟诗文1、简介范仲淹,师读第1自然段。

师: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

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

)2、请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同桌之间读一读。

3、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常常到各地游览”。

教师接着读第2自然段第1句“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引学生接着读”一边饮酒——边观赏风景”。

请大家想象一下,作者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4、指导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这一句。

想象酒楼里品尝鲈鱼的客人在称赞鲈鱼时会说些什么?(可以鼓励学生朗读或表演,体会“坐满”“不住地称赞”等词语。

)5、刚才大家读的这句话,老师数了数,有27个字,但你们瞧,作者范仲淹却只用了一句很简单的句子就描绘出当时的情景。

(出示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江上渔者》 学历案

《江上渔者》 学历案

《江上渔者》学历案一、学习主题《江上渔者》诗词赏析与感悟二、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2、理解诗中的字词含义,准确翻译诗句。

3、体会诗人对渔民劳作的同情,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4、培养对古代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之情。

三、学习资源1、课本中《江上渔者》的原文及注释。

2、相关的诗词解读资料。

3、多媒体课件,展示江上捕鱼的场景。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江上捕鱼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渔民的工作环境和状态,提问学生对渔民生活的初步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江上渔者》。

(二)初读诗歌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强调重点字音和节奏。

3、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三)理解诗意1、结合课本注释,小组合作讨论诗句的意思。

2、教师抽查小组讨论结果,对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讲解。

比如“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但”在这里是“只”的意思,这两句诗说的是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君”是指你,“出没”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这两句是说你看那一叶小小的渔船,时隐时现出没在滔滔风浪里。

(四)深入探究1、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描绘江上渔者的艰辛,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讨论:从诗中可以看出渔民的生活是怎样的?让学生体会到渔民为了捕捞鲈鱼,冒着生命危险在风波中劳作,生活十分艰难。

3、对比:将“往来人”对鲈鱼的喜爱与渔民的艰辛劳作进行对比,说说你的感受。

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的不平等,以及诗人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五)情感升华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身边还有哪些类似渔民这样辛勤劳动的人。

学生可能会提到农民、建筑工人等,引导他们关注身边劳动者的付出。

2、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劳动者?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六)背诵全诗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尝试背诵全诗,教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三年级语文上《江上渔者》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江上渔者》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江上渔者》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江上渔者》。

理解古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江上”、“渔者”、“捕鱼”等。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利用图片和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热爱,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使他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江上渔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描写江上渔者捕鱼的诗。

诗中通过描绘江上渔者的辛勤劳动和江上景色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渔者的同情和敬意。

2.2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江上渔者》。

理解古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江上”、“渔者”、“捕鱼”等。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图片或图像,展示江上渔者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江上渔者的工作和生活的艰辛。

3.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江上渔者》,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强他们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

3.3 生词与短语学习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江上”、“渔者”、“捕鱼”等。

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

3.4 修辞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古诗《江上渔者》的朗读和背诵。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4.2 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江上渔者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上渔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此诗的学习知道这是一首赞美江上渔者的诗歌,从而启发学生联想到父母工作的辛苦。

2.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重、难点:体会捕鱼人所冒的危险。

教学材料:学生自制道具。

教学过程:一、出示古诗《江上渔者》1.介绍作者范仲淹。

2.重点字词的解释。

但:只。

3.教师解释诗句的含义。

大江上来来往往的读书做官的人们,只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喜爱它,却不知捕鱼人所冒的风险。

你看,江中那小船像一片树叶在大风大浪里摇摆飘荡,一会儿爬上浪尖,一会儿跃入浪谷又看不见了。

二、朗读古诗《江上渔者》1.教师领读古诗。

2.学生有语气的练习朗读。

3.师生对读。

三、古诗表演《江上渔者》1.根据古诗的意思创编情景剧《江上渔者》。

2.请一部分学生表演古诗。

四、古诗绘画《江上渔者》1.由学生描述所要画的内容。

2.教师讲明诗句书写的格式。

3.完成作品后讲评。

【赏析】有一天,范仲淹到江边去散步游玩,看到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他想,这么多人在忙什么呢?想知道个究竟。

于是,他恭恭敬敬地向过路人打听,原来这些人到江岸的`唯一目的,是想买到味道鲜美的鲈鱼。

接着,诗人进一步打听这鲈鱼有什么特点。

人们详细地告诉他,因为这种鱼的肉很嫩,味道特别鲜美可口,但是很难捕到,数量不多,所以他们跑得很快,生怕被别人买光了;而渔民们捕这种鱼时必须冒着生命危险,驾着小船漂泊于波涛汹涌的大江之上,才有可能偶然捕到。

“那么渔民们为什么要冒生命危险,去捕捉鲈鱼呢?”范仲淹自问自答:那就是渔民们没有办法生活下去了,只能下江捕这种鱼,卖了谋生。

想到这里,他提起沉重的笔,怀着对渔民们的深切同情,写了《江上渔者》这首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便是这首诗中的名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律,积累并背诵古诗。

2.借助抓取“往来”“但爱”“出没”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古诗大意,通过对比“吃鱼人”的安乐生活进一步体会“捕鱼者”的艰辛不易。

3.通过资料补充,古诗拓展,深入体会诗人对捕鱼人的关切和同情,初步感知诗在反映社会问题上的作用。

【板块一:勾连旧知,释题导入】1. 导入诗题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不仅可以用来赞美景物,说明道理,还可以用来揭露一种社会现象。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五言绝句《江上渔者》(齐读),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2.解释诗题我们曾经在很多古文里见过“者”,它一般表示“……的人”,比如在《守株待兔》中学到过“宋人有耕者”意思是宋国有一个耕地的人。

我们还在《学弈》中学到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弈秋是全国下棋最好的人。

那么渔者就是——捕鱼的人,诗题的意思就是——在江面上捕鱼的人。

同学们能联系旧知理解意思,乃善学者。

3.认识诗人(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出示: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他关爱百姓,政绩卓著,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精通诗、词、散文、书法等,世称范文正公。

其代表作有词《渔家傲·秋思》、散文《岳阳楼记》、绝句《江上渔者》等。

(3)小结:一个普普通通的捕鱼人,为什么会引起大诗人的注意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去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勾连旧知,解释诗题,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实现,建立互文见义的系统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运用互文手法释义解文的能力,达到融会贯通。

【板块二:朗读古诗,疏通大意】1.读正确、流利随机指导“没(mò)”的读音。

2.读出节奏根据“前二后三”的基本节奏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过渡:这首诗言语朴实,形象生动,范仲淹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3.合作学习,疏通大意合作任务和要求:借助注释、课文插图等方式理解“往来人”“出没”“风波”“但”“君”等字词的意思,并连起来说一说大意。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江上渔者》全诗,感受作者范仲淹对渔民的同情和关怀。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描绘的渔民生活,体会诗人对渔民的同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

(2)请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作者范仲淹,他有哪些著名的诗句?2.解读诗歌(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江上渔者》,注意节奏和韵律。

(2)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解释诗中的生僻字词,如“箬笠”“蓑衣”等。

3.分析诗歌意象(1)请同学们找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如“江水”“风浪”“渔船”等。

(2)分析这些景物在诗中的作用,如何表现渔民的艰辛生活。

4.体会诗人情感(1)请同学们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讨论:诗人为什么会对渔民产生同情?这种情感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5.分析表现手法(1)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对比手法,如“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对比。

(2)分析这种对比手法如何突显诗人的情感。

(1)请同学们谈谈对本诗的理解和感悟。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渔民生活的诗句?分享一下。

四、作业布置1.背诵《江上渔者》全诗。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较为深入,能够体会到诗人对渔民的同情。

2.在分析诗歌意象和表现手法时,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3.作业布置合理,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4.不足之处:在分析诗歌意象时,部分同学对景物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教学资源1.古诗《江上渔者》原文及注释。

2.诗人范仲淹的简介。

3.与《江上渔者》相关的诗歌及图片。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江上渔者教案

江上渔者教案

江上渔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出没风波里”所描绘的危险场景,以及诗人对渔民生活的关切之情。

体会诗歌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诗歌的意境进行想象和描述。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诗人的创作背景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渔民的生活,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江上捕鱼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渔民的工作场景。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渔民的工作辛苦吗?为什么?2、初读诗歌教师范读《江上渔者》,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生字词,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理解诗意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如“渔者”“但”“爱”“出没”等。

让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补充和完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出没风波里”所描绘的危险情景。

4、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说“但爱鲈鱼美”?这与后面的“出没风波里”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讨论:从这首诗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教师总结:诗人通过对比吃鱼的享受和捕鱼的艰辛,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5、想象意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配乐朗诵诗歌,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学生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6、背诵诗歌学生自由背诵诗歌。

小组内互相背诵,互相检查。

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江上渔者》教案2篇

《江上渔者》教案2篇

《江上渔者》教案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上渔者》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上渔者》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难点: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唐朝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师出示“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

(加上“氵”)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

(捕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答(捕鱼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捕鱼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捕鱼的人。

(板书课题)3.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工于诗、词、散文。

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重点讲解“鲈(lú)”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是。

爱:喜欢。

鲈鱼:鱼的一种。

体侧扁,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背部和背鳍有黑斑,口大,下颌突出。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忽隐忽现。

风波:波浪。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2.交流反馈。

(捕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3.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优质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优质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优质教案推荐文章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备课教案热度:小学二年级语文《江上渔者》优质教案热度:小学五年级语文《景阳冈》优质教案范文热度: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优质教案范本热度: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上的红双圈》优质教案范文热度:《江上渔者》文章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优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

(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

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学生:江上打鱼的人。

(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

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

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

请你再读一遍好吗?……)2、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

三年级语文上《江上渔者》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江上渔者》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江上渔者》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掌握渔者的生活特点和江上景色描绘的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能力和描绘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渔者辛勤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读:课文《江上渔者》是一首描绘江上渔者生活和景色的古诗。

通过对渔者辛勤劳动和江上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渔者的敬意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难点:掌握渔者的生活特点和江上景色描绘的方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江上渔者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渔者的生活特点和江上景色的描绘方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4 写作与表达: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一幅江上渔者图。

学生互相展示和评价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并和家人分享课文内容。

4.2 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写作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江上渔者》全文。

5.2 教学图片或视频:江上渔者的图片或视频。

5.3 生词和短语卡片:用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生词和短语。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活动: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节奏。

学生表演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6.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学生互相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江上渔者》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

范仲淹是江苏人,生长在松江边上,他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是为了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渔民们为了捕捞鲈鱼,不得不乘着一叶扁舟“出没风波里。

”作者通过吃鱼人和捕鱼人之间的鲜明对比,写出了渔民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顶风破浪去江中捕鲈鱼,这鲜美的味道是靠渔民们冒着生命危险得来的啊!可世人只爱鲈鱼的味道鲜美,却不知体察渔民的艰辛,若不是人人竞相追求美味,渔民们也不必冒这么大的危险来谋生。

这是一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捕鱼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渔民的关切和同情。

同时也带有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之意。

小诗意蕴隽永,耐人寻味。

二、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有很多著名的诗词。

主要作品:《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苏幕遮.怀旧》《御街行.秋日怀旧》《严先生祠堂记》等。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2.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3.通过学习能体会捕鱼人的生活的艰辛以及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4.通过学习能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能体会捕鱼人的生活的艰辛。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出示范仲淹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师范读并解释名言的意思。

2.指名生读。

3.生齐读。

(二)进入新课。

今天就来学习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江上渔者》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释题:①“者”意思是什么?(……的人)②“江上鱼者”什么意思?(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③生再次齐读诗题。

《江上渔者》教案

《江上渔者》教案

《江上渔者》教案《江上渔者》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江上渔者》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学会写8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没”。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由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教学重点:利用课文帮助理解诗意。

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

(加上三点水旁)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

(捕鱼,也就是打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生答(打渔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打渔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打渔的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范仲淹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课文。

师:生字大家都预习了,再读读,读完后,同桌互查生字读音。

师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字读得好,词会读吗?指名读重点词语。

2、师:请生默读课文,想想从中知道了什么。

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对于文中提到的大诗人——范仲淹你们了解多少呢?师随机介绍范仲淹。

三、再读课文,谈谈感受1、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吧!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述:范仲淹喜欢到各地去游览,一天,他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饮酒一边欣赏风景。

此时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范仲淹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将有关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反馈,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生(1):我觉得酒楼里的人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江上渔者古诗
设计理念
《江上渔者》是一篇关于古诗创作的小故事,根据《江上渔者》的诗意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创作而成。

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范仲淹想从自己以上的描述,让那些但爱鲈鱼美的人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本文的教学设计旨在让低年级学生能够借助对现代文的学习理解古诗文,在有限的课堂中尽情体味古诗的韵律美、领略诗文的意境美、体验情感美、领悟哲理美,从而受到诗人同情劳动人民情感的感染,激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cai课件,舒缓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全班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词和会认字词。

2、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2、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
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还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但是古时候的渔民只能在江河里才能捕捞到。

2、今天我们将跟随着大诗人范仲淹,继续了解江上渔者的劳动艰辛,一起感受这首诗创作的过程。

3、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师: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风景。

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

)
2、请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出自己勾画的句子: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
3、(出示课文中图片)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常常到各地游览。

教师接着读第2自然段第1句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引学生接着读一边饮酒边观赏风景。

请大家想象一下,作者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
他听到了什么?(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
4、指导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这一句。

想象酒楼里品尝鲈鱼的客人在称赞鲈鱼时会说些什么?(可以鼓励学生朗读或表演,体会坐满不住地称赞等词语。

)
5、刚才大家读的这句话,老师数了数,有26个字,但你们瞧,作者范仲淹却只用了一句很简单的句子就描绘出当时的情景。

(出示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谁想读?(引导学生读这句诗)
6、你们觉得这句写得怎么样呢?到底好在哪里?
(1)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2)你从诗中读懂什么了?(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指导学生说说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体会南来北往这个词,从而理解往来人的意思。

)
(3)让回答、体会得好的学生读诗句,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7、鲈鱼是非常好吃的,这些客人大老远地来吃鲈鱼,还不住地称赞鲈鱼的味道鲜美。

这时,范仲淹站起身来.向江面望去。

他看见了什么?(指名学生读课文这一句.相机运用评价和合作指导读出捕鱼危险的情景。

)
8、江面上风浪这么大,如果不小心就有可能出危险。

引导学生说出可能造成船毁人亡的后果,引导他们体会渔民的艰辛和危险。

9、可是这些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却不知道捕鱼的辛苦和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评价学生:在江上捕鱼真危险啊,老师听出你很同情那些渔民。

还可以由同学来评价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可以给小伙伴提意见。

13、出示诗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危险。

10、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你从哪儿知道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把描写的句子好好读读。

11、指名学生反馈。

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

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读得好,(出示课件: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像树叶一样柔弱的小船被浪推着摇晃的情景)想想看,一片树叶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中哪里还看得见,谁知道会被江水冲到什么地方去。

12、再请学生读这一句:
(1)点击君,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君而不用你?然后再现画面,学生边看课件边思考:想想你们看到的情景.和前面听到客人的称赞比较一下,你会有什么想法?
(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2)分四人小组充分地谈自己的观感,然后全班反馈。

14、教学至此,高潮出现。

这时,教师在哀婉的民乐声中用深沉而缓慢的语调小结,把学生的思绪引到更深更远:在茫茫的江面上,渔民随时会遭强风暴雨的袭击;江面上波浪起伏、波涛汹涌,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都会有翻沉的危险,可这些渔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在风浪中捕鱼这不由地又让老师想到一首我们学过的写农民种地艰辛的诗《锄禾》,老师诵读《锄禾》,学生受到感染也会跟读。

15、你们都是很有同情心的好孩子。

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样的情景也和你们一样,对渔民产生了同情,于是他就写下了这首《江上渔者》。

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16、师生一起满怀情感诵读全诗。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大家的课文读得这么有情感,字也一定写得很美,让我们一起来写字吧。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田字格中的8个字: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自己试着记一记。

3、把自己不会写的字在小组提出来.如果都会记就交流一下记字方法,用自己的好方法帮助不会的同学。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好的识字方法,如:比较识字(酒一渔、宋一客);自编儿歌;字形想象等。

4、教师挑选几个重点字在全班交流。

5、教师范写要注意的关键字。

6、播放舒缓的音乐:学生练习写字。

并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笔画的写法。

如:酒:左窄右宽,右边的酉压着竖中线写。

站:左边的立横变提。

君:中间一横要出头等。

四、拓展学习,开拓眼界
1、这一课的字,大家写得很好,让我们再一次回顾诗人写作这首诗时的经历吧,再读课文。

2、范仲淹写的这首诗和我们学的其他许多文章一样,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很有思想。

其实我们班也有很多小作家,只要你们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学会像范仲淹那样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加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你也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

3、出示课件: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教师简要介绍:他的散文《岳阳楼记》也是一篇描写优美的美文,令人百读不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读。

板书设计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吃鱼者)(鲜美)
渔民生活
苦难艰辛
江中: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打鱼人)
教学反思
目前,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求教学应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

儿童学习古诗文,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我国的古诗文从表现形式和表达内容上都有其独特的写作特点和深厚的历史背景,儿童通过学古诗文,既可受到文化的熏陶感染,又可以从情感上、思想上得到美的体验。

使其终生受益。

本文的教学正是让孩子们通过这个小故事,来理解古诗含义,了解写作背景,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并积淀一定的语文素养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