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土木导师状况
土木类国家教学名师
张亚英,王强,甄进平,韩宇峰,赵春荣
111
国家“十五”规划教材《水工建筑物》(教材)
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
林继镛,张社荣,林皋,练继建,苗隆德,彭新民,杨敏,迟世春
240
开放•交叉•融合—以设计创新为核心的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新体系
东南大学
王建国,钱强,龚恺,韩冬青,陈薇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名单(2014年):
一等奖:
序号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完成人
24
20年磨一剑——与国际实质等效的中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制度的创立与实践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东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国强、沈祖炎、赵琦、邱洪兴、何若全、陈以一、孙伟民、何志方、何敏娟、赵宪忠、邹超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
梅洪元、孙澄、周立军、邵郁、徐洪澎、李玲玲、邢凯、陆诗亮、史立刚
186
建筑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华南理工大学
孙一民、肖毅强、冯江、庄少庞、苏平
214
面向转型期我国城乡建设需求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刘克成、陈晓键、段德罡、周庆华、李昊、任云英、惠劼、白宁、王侠、李小龙
大土木类(土木、建筑、水利)的国家教学名师名单(学校排名前30位的高校查询):
姓名
单位
获得年份
袁驷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2003
王其亨
天津大学建筑系
2003
洪嘉振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2003
赵振兴
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3
易思蓉
重庆大学导师介绍
一、结构工程1、钢筋混凝土基本性能与动力反应:首选白绍良教授,其次是张川教授,再者是付剑平教授2、结构非线性分析:首先张川教授,其次是王志军教授,有精力在学校可以请教周基岳、刘南科以及肖允徽教授3、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以及可靠度研究:陈朝晖教授4、钢筋混凝土抗震分析:首选白绍良教授,其次是赖明、黄宗明、张川、李英明教授5、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首选王志军教授其次是张川教授6、预应力混凝土:首选王正霖教授、其次是李唐宁、简斌、秦士洪教授7、砌体结构:骆万康教授8、框支结构:全学友教授9、高强混凝土结构:李立仁教授10、钢结构稳定理论:李开禧教授11、钢结构可靠度:戴国欣教授12、钢结构其他:催佳教授13、木结构:黄绍胤教授二、防灾减灾1、地震工程学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首选赖明教授,其次是黄宗明、李英民教授因此学科设置时间与结构工程相比时间不长,因此此方面还是以结构抗震分析等为主,对与地震工程学复杂的知识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所以及工力所学习最为合适。
三、岩土工程:1、岩土力学与动力学:首选吴德伦教授,其次可以选张永兴教授、刘东燕、阴可教授2、地基与基础:首选邓安福教授,其次是胡岱文、樊泽宝教授3、边坡工程:首选胡岱文、张四平教授4、地下洞室首选张永兴教授,其次是阴可等四、工程力学1、岩土、结构动力学、弹塑性力学首先:吴德伦教授、其次是孙仁博、武建华、李正良、游渊教授五、桥梁工程学科增加的时间不长,建议现在还是专门考开设时间长的学校为宜。
以上只是我在学校时一点认识,时间过了很久,人员会有些变化,研究专长也可能在转变,所以只能仅供你参考。
1、张永兴学术团队(1)负责人:张永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
现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前承担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7项,已经完成科研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与其他专家合著公开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中国著名桥梁专家信息一览表
姜友
生
湖北 省交 通规 划设 计院
党委书 记 教授级 咼工
桥梁工程专业年轻技术骨干之一,现任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党
委书记。1999年被交通部授予“交通青年科技英才”称号,被省
人事厅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年被湖北省政 府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负责或主要参与过多种类型的特大 桥设计,主要参与的郧阳汉江公路大桥设计获国家银质奖。
21
雷俊
卿
北京 父通 大学 土建 学院
教授,博 十牛导 师
雷俊卿,女,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工作在北京交通 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桥梁与防灾工程研究所
22
明
郑珠
1959年考入唐山铁道学院,毕业后在甘肃兰州铁道部第一设计院 工作。1978年底调至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获“有突出贡献科
技人员”、“交通建设标兵”称号。现任江苏润扬长江公路大桥
12
徐国
平
中交 公路 规划 设计 院公 司
副总经 理兼总 工程师, 教高
中国公路学会百名优秀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桥梁 工程专业,从事公路勘察设计领域的特大型桥梁设计、管理与科
研工作,先后担任过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职务
13
王仁
贵
中交 公路 规划 设计 院
公司总 经理助 理,教 高
中国公路学会百名优秀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桥梁 工程专业,从事公路勘察设计领域的特大型桥梁设计、管理与科
1989年毕业于冋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 从事公路勘察设计领域的 特大型桥梁的设计、管理与咨询工作,先后担任过桥梁室副主任、 副总工程师等职务
20
刘济
源
中交 第一 公路 勘察 设计 研究 院有 限公 司
土木工程导师评语
土木工程导师评语以下是一些土木工程导师的评语:1.该生在土木工程领域表现出色,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实践能力。
2.该生在科研项目中表现突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该生在课程学习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和参与课堂讨论。
4.该生在实习实践中表现优秀,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该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论文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语言表达流畅。
6.该生在实验室工作中表现出较高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实验态度,能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及时总结实验结果。
7.该生在团队协作中表现突出,能够积极协调各方面资源,推动团队工作的高效进行。
8.该生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设计作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水平。
9.该生在课外活动中表现积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10.该生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同事和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11.该生在专业领域内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基础理论,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12.该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了较高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具有较强的自律精神。
13.该生在科研项目中表现优秀,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14.该生在课程学习中表现稳定,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15.该生在实习实践中表现良好,能够适应工地环境和工作要求,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结构大师林同炎
结构大师林同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及结构工程系杨成一代结构大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教授林同炎先生,于2003年11月15日在其艾尔赛利度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令华裔社区以至整个工程界都因为他的离去而感到惋惜。
有“预应力混凝土先生”美誉的林同炎创立的“预应力混凝土”理论,开创了世界工程建筑新的里程碑,他是国际建筑界公认的同时代最伟大的结构工程师之一。
他的作品遍布全世界,从美国旧金山的玛斯孔尼会议中心到中国台湾的关渡大桥,以及世界最大的地下展览厅,林同炎的杰作为世界增添了无尽的丰富色彩。
功勋卓著林同炎1912年生于福建福州市, 1925年,林同炎14岁考取了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现西南交通大学前身)。
他每试必冠,是校长茅以升、教授孙宝琦的得意门生。
1931年,林同炎由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执教的胞兄林同济的资助,到该校工程研究院深造,获学士学位。
他的毕业论文《力矩分配法》,轰动了美国建筑界。
刚到美国时,他只想着要当个小工程师,却没想到最后成了享誉国际的世界级建筑工程师。
林同炎硕士毕业后曾一度留校任教。
其间,他走出校门,到过旧金山、芝加哥、纽约、柏林、巴黎、伦敦等地,一路观看了许多展览和建筑,其中最使他感兴趣的就是各国的桥梁,他一一拍照,以备日后深入研究。
林氏所著工程文章共有百多件,都具其创新理论及独特建筑风格,在国内新近出版了林氏文选。
他所著工程书籍共有三本问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房屋与桥梁系统》),都已译成欧、亚各文,风行世界。
特别是1956年他完成的力作《预应力混凝土》一书,被公认为预应力学术界的权威著作,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评选为大学最好教科书之一,翻译成日、俄、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出版。
他是“美国预应力的功勋人”,被尊称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生”。
他首创的“荷载平衡法”设计理论,成为预应力混凝土设计三大基础理论之一,被尊为现代建筑的一代宗师。
所得的个人奖接近半百,另获工程设计奖也有数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研究生导师信息
钢结构方向钢结构是建大的招牌,也是建大土木历年最为火爆的二级学科下面的专业方向,分数自不会低了,最好是能在360以上郝际平郝老是自不用多说,是陈绍蕃老人的弟子,建大副校长,研究生院的院长,正教授,博导,历年来报名的人数都火爆,本校分数340,外校最好350以上吧,11年到了380了,390/400也有被刷的,郝老师完全看你的综合能力,本校报考较多,慎重苏明周杨应华 2位老师也是陈绍蕃老人的弟子,分数也不会低了,都是正教授.杨老师今年刚升为博导。
苏老师完全看你的分数;杨老师有美国以及德国留学经历,英语很不错的,面试应当注意。
郁银泉胡天兵均是教授级高工,高工,活应该不少,当然要看看有没有时间带咱们了,一般来说高工没时间带你,这2位老师学生一般是让苏明周或者陈向荣老师带的,报考前请斟酌王先铁王老师是最快博士毕业的,也是最年轻的硕导之一,年轻有为,是郝老师的弟子,博士后出站第二年直接破格成为硕导,招收了2届硕士了,一般报郝老师的学生多出了应该可以调剂到王老师手下,当然前提是王老师没招满李峰钢结构室主任,副教授惠宽堂一直在给学生上课,本科生跟研究生都有,据说也是不错的老师混凝土方向(防灾亦可参考)牛荻涛正教授,硕导,博导,土木学院院长,结构安全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混凝土耐久性。
据说项目比较多,土木申请的国家项目属他申请的数额最高,分数不低,每年报考的很多,本校报考可能较多,慎重王社良土木学院副院长,正教授,硕导,博导,报考的人数也多。
人很和蔼,30大特聘教授之一。
结构减震隔振方面的白国良博士,正教授,博导,工程结构与抗震研究所所长,建大结构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报考人数很多,报考的同学请斟酌。
前院长,地位很高,全国教学名师,30大特聘教授之一梁兴文教授,博导,建大的混凝土书是梁老师编的,报考的也不少,一直参与规范的编写,潜心搞学术的老师姚继涛博士,正教授,博导,报考的也不少,可靠性方面的薛建阳博士(后),正教授,博导,土木学院副院长,薛老师名声在外,报考的人很多,喜欢很好学有自己见地的学生。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导师简介-土木工程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导师简介-土木工程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导师简介1.罗迎社教授罗迎社,男,1954年1月生,湖南长沙人,二级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国家二级教授,我校首批“树人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国家人社部、湖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日本名古屋大学、岐阜大学国际合作研究员。
“工程流变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力学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湖南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化学学会、中国力学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主任,国际流变学学会理事(唯一的中国籍理事)。
中国科协全国性学会流变学科学术带头人。
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3项(10672191,11072270,51178474);教育部重点、省自科重点和教育厅重点各1项;出版专著5本;发表学术论文147篇,其中SCI 收录32篇,EI收录49篇,ISTP收录2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9项,其中第一发明人各5项;获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3项、全国力学教学优秀教师奖、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化学学会联合授予的“第二届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等多项教学科研奖励。
E-mail:lys0258@/doc/b25647362.html2.贺国京教授贺国京,男,1964年5月生,湖南岳阳人,二级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湖南省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带头人,瑞典Lulea大学兼职教授。
IASCE(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国际科学与计算工程学会)国际会员,IABS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ridge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 国际会员,IABMA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ridge Maintenance and Safety, 国际桥梁运营与安全协会),全国结构物鉴定与加固委员会湖南分会委员,铁道部铁路特色(铁道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公路工程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土木工程教材编写委员会理事,湖南省建筑管理协会副主任。
岩土工程界的大师们
岩土工程界的大师们从太沙基于1925年发表《土力学》一书奠基至今,岩土工程学科已诞生近百年,我们特别整理了十位对岩土学科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前辈大师们,简要介绍诸位大师的生平和学术风采,以飨东南岩土的读者们。
1Charles Augustin de Coulomb库仑1736年6月14日生于法国Angoul,1806年8月23日卒于法国巴黎。
Coulomb对土木工程(结构、水力学、岩土工程)以及自然科学(包括力学、电学和磁学)等都有重要的贡献,如物理学中著名的库仑定律就是他提出的。
他于1774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在巴黎期间,Coulomb为许多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帮助,而工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促使了他对土的研究。
1773年,Coulomb向法兰西科学院提交了论文“最大最小原理在某些与建筑有关的静力学问题中的应用”,文中研究了土的抗剪强度,并提出了土的抗剪强度准则(即库仑定律),还对挡土结构上的土压力的确定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提出了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即库仑土压理论)。
该文在3年后的1776年由科学院刊出,被认为是古典土力学的基础,他因此也称为“土力学之始祖”。
2Karl von Terzaghi太沙基Terzaghi于1883年10月2日出生于捷克的首都布拉格,1904年毕业于奥地利的格拉茨(Graz)技术大学,之后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一名地质工程师。
1916~1925年期间,他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技术大学和Bogazici大学任教,并从事土的特性方面的研究课题,这也最终导致了他的举世闻名的《Erdbaumechanik》(土力学)于1925年在维也纳的问世,该书介绍了他所提出的固结理论以及土压力、承载力、稳定性分析等理论,标志着土力学这门学科的诞生。
1925年,他被派往麻省理工学院担任访问教授,四年后回到维也纳技术大学任教授。
1938年德国占领奥地利后,Terzaghi前往美国,并在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56年退休。
土木水利导师推荐信范文
——推荐鲍艳博士为优秀导师[收件人姓名及职务][收件人单位][收件人地址][日期]尊敬的[收件人姓名]:您好!我谨以此信向您强烈推荐鲍艳博士作为一位杰出的土木水利专业导师。
鲍艳博士在我校土木工程/土木水利专业担任硕士生导师,其在学术研究、教学工作和指导学生方面均表现出卓越的能力和深厚的造诣。
以下是我对鲍艳博士的综合评价:一、学术研究方面鲍艳博士在土木水利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曾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她发表的50余篇学术论文被SCI、EI和ISTP收录,参编教材、著作4部。
此外,她还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的第3负责人,主持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延续资助项目)。
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鲍艳博士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实力。
二、教学工作方面鲍艳博士在教学工作中严谨治学,关爱学生。
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为我国土木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指导学生方面鲍艳博士在指导学生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她关心学生的成长,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
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在学术研究、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四、个人品质方面鲍艳博士为人正直,待人诚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她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充满热情。
在她的带领下,团队氛围和谐,合作愉快。
综上所述,鲍艳博士是一位优秀的土木水利专业导师。
我相信,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定能在学术和职业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在此,我衷心希望您能给予鲍艳博士充分的认可和支持。
敬请审阅。
此致敬礼![推荐人姓名][推荐人职务][推荐人单位][联系方式]。
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博士生导师一览
郭正兴1956年8月生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东南大学工民建专业本科学习;1885年9月至1987年3月在东南大学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1987年6月至1988年12月在日本爱知工业大学研修。
郭正兴教授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施工技术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近年来,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国家专利4项;在《建筑技术》和《施工技术》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研究论文,出版了施工方面的书籍4本。现为中国建筑学会施工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土建学会施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吕志涛 1937年11月生,浙江省新昌县人。196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土木系,1965年6月结构工程研究生毕业后留校。1986年6月审批为博士生导师,同年7月升为教授。199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重大土木导师状况
临近年终,过年期间不能上网,所以向lutzhang 兄推荐一下土木学院的老师,仅仅代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一、结构工程1、钢筋混凝土基本性能与动力反应:首选白绍良教授,其次是张川教授,再者是付剑平教授2、结构非线性分析:首先张川教授,其次是王志军教授,有精力在学校可以请教周基岳、刘南科以及肖允徽教授3、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以及可靠度研究:陈朝晖教授4、钢筋混凝土抗震分析:首选白绍良教授,其次是赖明、黄宗明、张川、李英明教授5、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首选王志军教授其次是张川教授6、预应力混凝土:首选王正霖教授、其次是李唐宁、简斌、秦士洪教授7、砌体结构:骆万康教授8、框支结构:全学友教授9、高强混凝土结构:李立仁教授10、钢结构稳定理论:李开禧教授11、钢结构可靠度:戴国欣教授12、钢结构其他:催佳教授13、木结构:黄绍胤教授二、防灾减灾1、地震工程学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首选赖明教授,其次是黄宗明、李英民教授因此学科设置时间与结构工程相比时间不长,因此此方面还是以结构抗震分析等为主,对与地震工程学复杂的知识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所以及工力所学习最为合适,此方面的我也在结构人物专栏有介绍,可以参阅。
三、岩土工程:1、岩土力学与动力学:首选吴德伦教授,其次可以选张永兴教授、刘东燕、阴可教授2、地基与基础:首选邓安福教授,其次是胡岱文、樊泽宝教授3、边坡工程:首选胡岱文、张四平教授4、地下洞室首选张永兴教授,其次是阴可等四、工程力学1、岩土、结构动力学、弹塑性力学首先:吴德伦教授、其次是孙仁博、武建华、李正良、游渊教授五、桥梁工程学科增加的时间不长,建议现在还是专门考开设时间长的学校为宜。
以上只是我在学校时一点认识,时间过了很久,人员会有些变化,研究专长也可能在转变,所以只能仅供你参考。
于2007-06-15 12:56现将土木工程学科学术团队介绍如下,供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选择老师:1、张永兴学术团队(1)负责人:张永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
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谢涛(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第六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专家,交通部注册隧道检测工程师((公路)检师0920323S),《施工技术》杂志第五届通讯员。
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道路与铁路工程专业,现从事道路与桥梁方面的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工作。
迄今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公路交通科技》、《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ASCE》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EI核心检索15篇。
主持贵州省工业攻关项目1项,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项目1项,省长基金1项。
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
主要研究方向:道路工程、桥梁桩基础理论、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治。
刘远明(桥梁和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男,博士,教授。
毕业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地下结构方向)。
现从事岩土工程的教学与研究。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等研究。
近几年发表论文1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桥梁和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安竹石(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男,1961年生,学士,副教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现为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桥梁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承担多项横向科研项目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大跨度桥梁结构施工控制,桥梁检测与加固技术。
杜斌(桥梁与隧道工程):男,贵州普安人,1982年3月出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访问学者。
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师从黄质宏教授和赵人达教授。
担任《桥梁工程》和《高等桥梁结构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
主持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交通厅科技项目、贵州大学引进人才项目和教改项目,发表论文十余篇。
重庆大学 导师介绍
一、结构工程1、钢筋混凝土基本性能与动力反应:首选白绍良教授,其次是张川教授,再者是付剑平教授2、结构非线性分析:首先张川教授,其次是王志军教授,有精力在学校可以请教周基岳、刘南科以及肖允徽教授3、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以及可靠度研究:陈朝晖教授4、钢筋混凝土抗震分析:首选白绍良教授,其次是赖明、黄宗明、张川、李英明教授5、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首选王志军教授其次是张川教授6、预应力混凝土:首选王正霖教授、其次是李唐宁、简斌、秦士洪教授7、砌体结构:骆万康教授8、框支结构:全学友教授9、高强混凝土结构:李立仁教授10、钢结构稳定理论:李开禧教授11、钢结构可靠度:戴国欣教授12、钢结构其他:催佳教授13、木结构:黄绍胤教授二、防灾减灾1、地震工程学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首选赖明教授,其次是黄宗明、李英民教授因此学科设置时间与结构工程相比时间不长,因此此方面还是以结构抗震分析等为主,对与地震工程学复杂的知识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所以及工力所学习最为合适。
三、岩土工程:1、岩土力学与动力学:首选吴德伦教授,其次可以选张永兴教授、刘东燕、阴可教授2、地基与基础:首选邓安福教授,其次是胡岱文、樊泽宝教授3、边坡工程:首选胡岱文、张四平教授4、地下洞室首选张永兴教授,其次是阴可等四、工程力学1、岩土、结构动力学、弹塑性力学首先:吴德伦教授、其次是孙仁博、武建华、李正良、游渊教授五、桥梁工程学科增加的时间不长,建议现在还是专门考开设时间长的学校为宜。
以上只是我在学校时一点认识,时间过了很久,人员会有些变化,研究专长也可能在转变,所以只能仅供你参考。
1、张永兴学术团队(1)负责人:张永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
现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前承担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7项,已经完成科研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与其他专家合著公开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学长推荐土木导师选择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导师选择指导大家在分数出来之后肯定是要在第一时间联系老师,博取老师的好感,比如本人当时联系杨红老师的时候就迟了,本人的一个朋友就第一个联系到杨红老师,杨红老师最后也就收了这个孩子,所以给大家一个老师的推荐,老师的联系方式考研论坛都有,可以去找一下,然后发邮件和老师联系,本人现在所说的是那些老师比较适合大家。
周绪红团队(钢结构方向):周绪红老师,校长,院士,钢结构的大牛,大家能跟上他是最好的,不过难度有点大。
周校长的其他老师应该也很牛逼,不过今年没有招人,具体情况大家可以多打听多联系,当然我也帮大家看着。
刘汉龙团队(岩土方向):刘汉龙老师,长江学者,杰青,未来最有可能评上院士的岩土学者,今年占时没有建设成团队,不过下学期应该有,如果能跟上当然也是非常好,这个老师在河海的时候口碑极好,在香港理工的读博后的发了大量的sci和ei,做学术和考博的能跟上他是最好不过了。
李英明团队(抗震方向):1,李英明老师,博导教授,当然小李老师作为院里的书记,自然是很牛逼的,如果想要跟小李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小李老师每年带的人相当的多(因为自己的名额很多,还要帮自己的导师赖明老师带人),所以如果李老师对你有心,一定要和李老师坚持下去谈,如果你能读上学术而且能上结构方向并且成绩不错,一般李老师都会要你,李老师一般会有一个心里小测试,不用担心。
2,刘立平老师,博导教授,刘老师人很好,据称土木学院最好说话老师,没有之一,手下面项目相当多,跟他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如果以后去设计院跟刘老师就最好了,而且人很和蔼,并且是振动台实验室的负责人,每年招生一般在3-5个。
3,韩军老师,土木学院小李团队最年轻有为的老师之一,学术做的非常的好,为人情切,基本上暑假就会叫你来学校帮忙学习有限元软件,如果觉得大老板不怎么会理大家,一选这样的老师以后发展会相当的好。
4,伍云天老师,原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博士,不论是英语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是十分一流的。
土木工程导师带徒徒弟总结500字
土木工程导师带徒徒弟总结500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导师:
大家好!20XX年X月X日至今我在XXXXX项目部担任施工员工作,导师是XXX,在他的精心安排和悉心教导下,在各位领导及同事的帮助下,我的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在这三个月(5、6、7月),根据导师给我制定定的培训内容,我理解和适应了建筑行业施工现场的特点和艰辛,投入到这个行业中,能吃苦耐劳,不畏艰辛。
现将导师带徒期间的工作、学习情况总结如下,请各位领导、导师指正:
1、在工作中和业余时间加强学习,积极查阅图集及相关书籍,能够看懂图纸,并学会了模板、混凝土、砌体等工程量的计算,这极大丰富和提高了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建筑行业没有高的理论,不需要高深的先进技术,要的是一份勤学多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在这三个月的学习期间,我熟悉了公司各项基本管理制度,知道了建筑行业施工现场的基本管理模式,施工现场的基本技术参数以及基本常识。
这段时间,经过导师的悉心教导和指点,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积极改正。
最后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导师、同事,使我在工作实践中收获了很多。
XXX
20XX年X月X日。
土木工程导师带徒工作日志
土木工程导师带徒工作日志我想给小伙伴们讲一讲我在土木工程导师带徒中的经历呢。
我的导师是一个特别厉害的人。
他就像一个超级英雄,对土木工程的各种事情都了如指掌。
刚跟着导师的时候,我就像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迷糊。
导师带我去看正在建的房子。
那是好大一片工地呀,到处都是泥土、砖头和各种大机器。
导师告诉我,这就像搭积木一样,不过是超级大的积木。
有一次,我们看到工人叔叔在砌墙。
导师就拿起一块砖头,跟我说,你看这个砖头,它是房子的小零件。
每一块砖头都要放得稳稳的,就像我们写字的时候,每个笔画都要写在正确的地方。
他还亲自示范给我看,怎么把砖头抹上水泥,再整整齐齐地放到墙上。
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做,可我的砖头歪歪扭扭的,导师笑着说:“没关系呀,多试几次就好了。
”导师还带我去看挖土机工作。
那挖土机的大爪子一挖下去,就能挖起好多土,就像一个大力士。
导师说,挖土机要把地挖得平平整整的,这样房子的地基才会牢固。
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地方盖房子,地基没挖好,结果房子就歪歪斜斜的,像喝醉了酒一样。
这让我知道了,地基就像房子的脚,脚没站稳,房子就会倒。
我们还会一起看图纸。
那些图纸上有好多线条和数字,我一开始根本看不懂。
导师就耐心地指着图纸上的一个小方块说:“这个小方块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那个房间哦。
”他用很简单的话告诉我,图纸就是房子的设计图,就像我们画画之前的草稿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犯错。
有一回,我把一些建筑材料的数量算错了。
我特别害怕导师会生气,可是导师却拍拍我的肩膀说:“没关系的,这是一个小失误,我们一起重新算就好了。
”然后他就一步一步地教我怎么算,就像教我做数学题一样。
跟着导师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好多好多。
我知道了盖房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很细心,每一个小环节都很重要。
我也不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迷糊啦,我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小小的土木工程师啦。
我特别感谢我的导师,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在土木工程这条路上前行。
我也希望自己以后能像导师一样,去教其他的小伙伴,把这些有趣又有用的知识传递下去呢。
土木工程导师带徒徒弟总结_概述说明
土木工程导师带徒徒弟总结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土木工程领域,导师带徒徒弟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导师作为经验丰富的专家,肩负着教授和指导年轻工程师的责任。
通过其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能够传授技术、提供指导,并培养出优秀的新一代土木工程师。
本文将对土木工程导师带徒徒弟过程进行总结和概述。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目标;第二部分将详细讨论土木工程导师的角色和职责以及带徒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好处;接下来,第三部分将进一步探讨具体的要点,并提供解决方法;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导师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对徒弟成长和行业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土木工程导师与徒弟之间特殊关系的重要性,并分析导师在培养新一代土木工程师中所扮演的角色。
通过深入研究土木工程导师带徒徒弟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本文将提供解决方法和建议,以促进这一关系的有效发展。
最终,本文将为读者们增加对土木工程领域导师制度的了解,并为未来的实践者和学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土木工程导师带徒徒弟总结2.1 导师的角色和职责土木工程导师在带徒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和职责。
首先,导师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土木工程领域有一定的声誉。
他们应该能够传授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徒弟,并指导他们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
此外,导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能够将复杂的概念简单化,使徒弟易于理解。
同时,导师还应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和激励徒弟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2.2 带徒的重要性和好处土木工程领域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累经验才能成为行家的领域。
而通过带徒制度,新人可以借鉴并受益于资深导师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土木工程行业对人才需求量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决定了必须采取培养新人的策略。
因此,导师制度在土木工程领域被广泛应用,它可以有效促进新人的成长,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并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土木导师带徒师傅工作总结
土木导师带徒师傅工作总结
在土木工程领域,师徒制度一直是传承和发展技艺的重要方式。
作为一名土木
导师,带徒师傅工作是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带领了一些优秀的学徒师傅,并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发现与学徒师傅的沟通至关重要。
作为导师,我需要耐心倾听学徒师
傅的想法和困惑,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与学徒师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方案。
通过与学徒师傅的良好沟通,我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
其次,我发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作为导师,我不仅要求自己在专业技能上
有过硬的能力,更要求自己在品德修养上做出表率。
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成为学徒师傅们的榜样,做到言传身教,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在工作中,我注重细节,严谨治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影响学徒师傅们,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最后,我深刻体会到了耐心和包容的重要性。
每个学徒师傅都有自己的特点和
优缺点,作为导师,我需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包容他们的不足,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在带徒师傅的过程中,我发现只有耐心和包容,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的来说,土木导师带徒师傅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榜样力量和耐心
包容等品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为学徒师傅们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指导,让他们在土木工程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近年终,过年期间不能上网,所以向lutzhang兄推荐一下土木学院的老师,仅仅代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一、结构工程1、钢筋混凝土基本性能与动力反应:首选白绍良教授,其次是张川教授,再者是付剑平教授2、结构非线性分析:首先张川教授,其次是王志军教授,有精力在学校可以请教周基岳、刘南科以及肖允徽教授3、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以及可靠度研究:陈朝晖教授4、钢筋混凝土抗震分析:首选白绍良教授,其次是赖明、黄宗明、张川、李英明教授5、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首选王志军教授其次是张川教授6、预应力混凝土:首选王正霖教授、其次是李唐宁、简斌、秦士洪教授7、砌体结构:骆万康教授8、框支结构:全学友教授9、高强混凝土结构:李立仁教授10、钢结构稳定理论:李开禧教授11、钢结构可靠度:戴国欣教授12、钢结构其他:催佳教授13、木结构:黄绍胤教授二、防灾减灾1、地震工程学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首选赖明教授,其次是黄宗明、李英民教授因此学科设置时间与结构工程相比时间不长,因此此方面还是以结构抗震分析等为主,对与地震工程学复杂的知识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所以及工力所学习最为合适,此方面的我也在结构人物专栏有介绍,可以参阅。
三、岩土工程:1、岩土力学与动力学:首选吴德伦教授,其次可以选张永兴教授、刘东燕、阴可教授2、地基与基础:首选邓安福教授,其次是胡岱文、樊泽宝教授3、边坡工程:首选胡岱文、张四平教授4、地下洞室首选张永兴教授,其次是阴可等四、工程力学1、岩土、结构动力学、弹塑性力学首先:吴德伦教授、其次是孙仁博、武建华、李正良、游渊教授五、桥梁工程学科增加的时间不长,建议现在还是专门考开设时间长的学校为宜。
以上只是我在学校时一点认识,时间过了很久,人员会有些变化,研究专长也可能在转变,所以只能仅供你参考。
于2007-06-15 12:56现将土木工程学科学术团队介绍如下,供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选择老师:1、张永兴学术团队(1)负责人:张永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
现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前承担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7项,已经完成科研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与其他专家合著公开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2)主要研究方向山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整治等成套关键技术锚杆—围岩结构系统智能检测技术高层建筑复杂地基稳定性分析研究山地城市浅埋隧道与地面结构相互作用(3)团队主要成员阴可教授(博士后)、靳晓光副教授、周小平副教授(博士后)、许明副教授(博士)、王桂林副教授(博士? ⑽暮<腋苯淌冢ú┦浚 ⑽馐锕饨彩Γú┦可 ⒄挪ń彩Γú┦可 ⑿煜 私彩?2、李正良学术团队(1)负责人:李正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工程力学学报编委、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持和主研包括“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1994年获“四川省十佳青年教师”称号,1996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1997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主要研究方向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及地基基础分析和设计的新方法、新理论结构灾变行为与损伤诊断理论及方法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及维修决策方法大跨度桥梁结构的抗震与抗风(3)团队主要成员邓安福教授(博导)、陈朝晖副教授(博士)、干腾君副教授(博士)、李正英讲师、熊辉讲师(博士生)、黄超讲师3、李英民学术团队(1)负责人:李英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高层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建筑物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世界地震工程》编委、《工程抗震》编委。
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它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2项,参加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编制。
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
1996年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主要研究方向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工程地震与地震动输入现代信息技术在结构抗震工程中的应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工程抗震性能鉴定与加固(3)团队主要成员杨溥副教授(博士)、肖明葵教授(博士)、曹晖副教授(博士)、夏洪流副教授(博士)、刘立平副教授(博士)、董银峰讲师(博士生)、常中仁讲师(博士生)、郑妮娜讲师(博士生)4、黄宗明学术团队(1)负责人:黄宗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科带头人,全国机械振动与冲击标准化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重庆市建委科技委建筑结构专委会副主任,《重庆建筑大学学报》主编,《世界地震工程》副主编,《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曾主持和主研完成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目前正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项。
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各一本.(2)主要研究方向钢筋混凝土结构三维非线性动力分析及其相关问题大跨度钢筋混凝土预应力住宅结构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轻型钢结构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3)团队主要成员钟树生教授(博士)、杨溥副教授(博士)、陈滔副教授、陈名弟讲师、程睿讲师5、刘东燕学术团队(1)负责人:刘东燕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地质工程学科带头人。
现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建设部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专家组成员。
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灾害地质防治方面的科学及工程实践研究。
曾参加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国家博士生专项基金项目和重庆市建委、重庆市科委的研究项目。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能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国家专利一项。
发表论文40余篇.(2)主要研究方向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边坡工程、基础工程以及岩土工程可靠性分析(3)主要成员罗云菊讲师(博士生),6名博士生6、白绍良学术团队(1)负责人:白绍良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深教授,结构工程学科带头人。
现任国际混凝土学会(fib)抗震设计委员会中方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混凝土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世界地震工程》副主任委员。
已完成和正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3项、其它部级项目12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2)主要研究方向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理论钢筋混凝土结构二阶效应和稳定问题分析和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抗震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累积损伤规律及控制(3)团队主要成员张川教授(博士)、王志军教授(博士)、傅剑平副教授(博士)、杨红副教授(博士)、魏巍副教授(博士)、刘毅讲师(博士)、许绍乾讲师7、张亮亮学术团队(1)负责人:张亮亮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带头人。
现为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风工程专委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风工程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大跨度桥梁和高耸建筑结构抗风研究。
主持和主研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部委级以上科技成果奖7项,其中二等奖三项。
(2)主要研究方向复杂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大跨度桥梁的动力稳定性(3)主要成员邓朝荣教授、朱正刚讲师、李加讲师8、李唐宁学术团队(1)负责人:李唐宁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参加预应力结构科研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获重庆市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次,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次。
目前正参加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建筑体系与工程质量保障关键教授》研究工作。
(2)主要研究方向预应力大开间住宅结构体系大跨度预应力次梁结构体系预应力框架次内力和弯矩调幅预应力钢结构基本问题预应力在建筑物改造和加固中的应用研究(3)团队主要成员秦士洪副教授、简斌副教授(博士)、黄音讲师(博士)、华建民讲师(博士)、邹胜斌讲师(博士生)、邢世建讲师9、刘新荣学术团队(1)负责人:刘新荣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日本东京大学土木工学科任客座研究员,现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及副秘书长、《地下空间》杂志副主编。
主持或主研完成国家攻关项目等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写教材2部。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4项课题。
(2)主要研究方向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性地下溶腔围岩稳定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其立法岩土体基本力学特性及边坡稳定性大跨市扁平隧道的开挖力学效应(3)团队主要成员朱可善教授(博导)、胡振瀛教授、陈林讲师、吕欣讲师10、陈山林学术团队(1)负责人:陈山林教授、博士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工程力学学科带头人,主研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中国科学”、“力学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仪器仪表学报”、“应用力学进展”(英文,荷兰)等中外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2)主要研究方向结构及桥梁工程设计计算理论及施工监控方法结构、基础及桥梁工程非线性分析方法工程造价信息集成化系统研究(3)主要成员谭德精副教授、孙俊贻副教授、郑周练副教授(博士)、杨凌川讲师(博士生)、杨春讲师(博士生)、何晓婷讲师(博士生11、戴国欣学术团队(1)负责人:戴国欣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结构设计基础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委员,《工业建筑》编委,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主要编著者。
承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计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建设部等省部级科技项目4项,重庆市重点建设研究项目1项。
参编、主编教材2部,在各种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2)主要研究方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性分析的理论与工程应用轻型住宅钢结构体系?肷杓品椒?大跨度钢管结构整体稳定及抗风分析复合不锈钢网架技术开发受力蒙皮结构抗剪性能分析钢-砼组合结构构件及性能研究钢-砼组合结构在高层建筑转换结构中的应用(3)主要成员崔佳副教授、龙莉萍副教授、罗明德副教授、陈永庆讲师(博士生)、周淑蓉讲师(博士生)、聂诗东讲师、熊刚讲师12、杨佑发学术团队(1)负责人:杨佑发博士、副教授,结构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工程结构动静力分析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5篇,其中4篇被EI收录,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在研省部级项目为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