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生猪饲养的技术要点

生猪饲养的技术要点

生猪饲养的技术要点生猪饲养是一个需要注意多方面细节的复杂过程,在繁殖、饲养、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技巧和要点,下面将就生猪饲养的技术要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猪场准备1. 土地选址:应选择地势平坦、空气清新、附近有充足的水源的地方。

2. 饲养场建设:必须要保持场地的卫生、透风、隔离等条件,设施尤其要配齐。

二、品种选育1. 通背×长白猪:是国内一种较好的生猪品种组合,可有效提高种猪繁殖性能。

2. 长白猪×大约克猪:是一种新品种组合,在体形上能够兼顾两者的优点,繁殖性能高,可稳定产出高价肉猪。

三、饲养管理1. 环境控制: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和通风换气,每头生猪的空间不应过于拥挤。

2. 饲料品质:饲料的质量是直接影响猪的生长和体重的,应尽可能采用高蛋白质饲料,并定期检测各项营养成分的含量,确认饲料的质量是合格的。

3. 疾病防治:猪场的环境卫生和疫病防治必须做到位,保持充分的卫生条件,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消毒和防疫,同时要保持动物的健康。

4. 科学养殖:猪养殖要实现全养殖过程的科学化,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预防、育种、环境控制等方面,通过科学养殖的方式可提升猪的生产性能。

四、繁殖技术1. 选种繁殖育种:应实行优生优育,选择优良种猪,掌握好各种品种饲养技术,利用科学的繁殖技术进行繁殖。

2. 孕育管理:怀孕期繁殖母猪幼儿应保证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卫生条件,同时还应定期检查体重和健康情况。

3. 产仔与育仔:产仔要求安静、温度适宜、有充足的营养和水源,育仔期间要保持卫生和少扰动幼猪。

五、环境卫生1. 场地清洁:应定期进行卫生清洗,保证场地内无漏水、粪便和垃圾等废弃物。

2. 光源:宜保持清洁、明亮,同时要防止强光直射猪身体。

3. 空气流通:对于集约式养殖,在密闭猪舍内要保持充足的空气流通和供氧量。

六、其他注意事项1. 猪舍建筑:猪舍建筑的设计要符合猪的生理特点和习惯,要做到通风换气、防病、及时清洗,确保室内采光充足。

生猪饲养与管理技术

生猪饲养与管理技术

生猪饲养与管理技术生猪饲养与管理技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不仅关乎养殖户收益,也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国家对肉类食品的需求。

因此,要实现规模化、高产、高质的生猪养殖,必须采用先进的饲养和管理技术。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生猪饲养与管理技术。

一、猪舍管理1.猪舍选址:应选择通风、采光好、便于排放粪便、无水涝和污染的地方。

猪舍周围不得有工业污染、毒物质等危险因素,地势要高于周围。

2.猪舍设计:要充分考虑猪舍后期的管理和操作。

猪舍面积根据饲养数量来决定,一般每只生长育肥猪需要0.8平方米的空间。

空气流通和温度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可以采用开窗、通风扇、喷雾等方法来调节舍内的空气质量和温度。

舍内盥洗设施应建设在舍门口附近,在猪出猪舍之前先将它们清洗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3.猪舍清洁:猪舍每天要清理,每周定期彻底清理,以消灭有害细菌,预防和控制疾病。

猪舍清洗时不能让污物溅到猪身上,否则将增加它们感染疾病的机会。

4.猪舍消毒:要使用适度浓度的消毒剂,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一般情况下,每周消毒一次即可,使用热水、蒸汽等消毒方式更为彻底,对猪也更为安全。

5.猪舍适温:生长育肥猪应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夏季温度一般控制在26℃到32℃,冬季控制在5℃到10℃之间。

二、合理饲养1.饲料:要选择优质猪饲料,以保证猪的健康和生长。

育肥猪饲料由能量饲料、粗纤维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三部分组成,供应量要根据猪的体重、生长阶段和阶段性需求来决定。

2.喂食次数:生长育肥猪每天喂食2到3次,每天固定喂食时间,不能过量或过少,专业的饲养者应能判断猪的饥饱状态,及时调整喂食策略。

3.水源和饮水管理:猪的生长需要有充足的饮水量,要保证干净的饮用水供给,充分通畅的水源管道、饮水器道和水池要定期清理。

要确保猪饮水器的安全和完好,以避免发生猪的突然暴动、嬉戏等导致猪饮水器破损。

4.饲料添加剂:在合理饲养的基础上,饲料添加少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剂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保持其健康状态。

员工培训教材-生猪操作规程(配怀舍)1

员工培训教材-生猪操作规程(配怀舍)1

.一、配种怀孕区操作规程1.0目的:搞好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饲养管理,有效地控制配种环节,提高配种分娩率和胎产活仔数。

2.0范围:适用于种公猪、怀孕母猪、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和配种操作规程各环节。

3.0职责3.1配种怀孕区的饲养员负责操作规程的实施。

3.2主管技术员负责操作技术的指导、监督、检查及技术措施的效果跟踪,配合组长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

3.3生产线组长负责操作规程的监督。

4.0程序:4.1配种怀孕区每天的工作日程:参考工作日程7:00—7:20观察猪群7:20—7:50饲喂8:00—8:30试情,确定配种母猪数,向公猪站报精液8:30—9:309:30—11:30清理卫生、其它工作14:00—15:30观察猪群或冲洗猪栏、清理工作15:30—17:00治疗、其它工作17:00—17:30饲喂4.1.1喂料:1)喂料前必须关上水掣,检查和清洁料槽,做到无杂物、无剩料。

2)检查饲料的品种和质量,确实无误后开始喂料,每天的喂量参考《饲料使用制度》,根据猪的体况作适量的增加或减少。

3)记录食欲较差或厌食的猪只。

4)清扫走道上的饲料到食槽内。

4.1.2清理粪便和检查猪群1)将猪栏内的粪便清理运走。

2)检查母猪复发情的情况,特别注意配种后一、二个情期(18—24天、38—44天)的母猪,做好标记。

3)检查患病、跛行、流产、子宫阴道炎的母猪,并作好标记。

4.1.3供给饮水猪群吃完料后给予足量的饮水。

喂水量要适当,不能把水放得太大,以免弄湿栏舍,并堵住出水口。

不能放长流水,以免浪费水。

4.1.4治疗病猪当天发现的病猪或病例按《疾病防治制度》给予适当治疗。

4.1.5配种1)发情鉴定:检查断奶3天后的母猪,表现为神经质,食欲差;在圈内来回走动,频频排尿;压背静立不动;互相爬跨,接受公猪爬跨。

阴户肿胀,粘膜潮红,阴道有分泌物,分泌物较浓,粘性大,两手指伸张有丝状,放进公猪栏里试情,出现站立发情的母猪,确定为发情盛期母猪。

生猪繁育操作规程

生猪繁育操作规程

生猪繁育操作规程生猪繁育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养猪户来说,正确的繁育操作规程能够提高生猪的繁殖率和生长速度,加快猪群更新速度,提高经济效益。

下面是一份生猪繁育操作规程,供养猪户参考。

一、选种和配种1.选种要选择外形匀称、体型健壮、毛色亮丽、腿短骨骼发达的生猪作种猪。

2.种猪选择要有较好的繁殖性能和适应性,产仔多、健康率高的优良品种。

3.定期更换种猪,避免近亲繁殖,减少遗传病发生的概率。

4.配种要选择同等品质的种猪,确保繁殖的优良基因传递。

二、怀孕和产仔管理1.怀孕期间要给予高蛋白、富含营养的饲料,保证母猪的身体健康。

2.临产前1-2天要给予特殊饮食,保持产母猪的胃肠道通畅。

3.产房要保持干净整洁,为分娩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4.产仔后要及时清理,确保仔猪呼吸通畅,避免被母猪压死。

5.为了避免乳汁分泌不畅,可适当给母猪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三、断奶和仔猪饲养1.在仔猪两周龄时,可逐渐将仔猪从母猪身边分离,断奶时间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

2.断奶后的仔猪要逐渐转换到适合于其生长发育的饲料上。

3.为了提高仔猪生长速度,可适当给予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肉骨粉和维生素。

四、生长调理和饲养管理1.根据生长发育的需要,合理配置饲料,保证生猪的营养需要。

2.生长期要定期给予疫苗接种和驱虫,预防常见病的发生。

3.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避免猪传染病的发生。

4.饮水要干净,充分供应,确保猪的饮水需求。

5.定期称重,了解生猪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五、销售和出栏1.根据猪的生长速度和市场行情,合理安排销售时间。

2.在出栏前,对生猪进行养殖标识,统一管理,方便出栏和销售管理。

3.出栏时要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和运输方式,避免生猪受伤或感染病菌。

4.销售后要及时清理猪舍,消毒和准备下一批生猪的饲养。

六、养殖人员和卫生管理1.培训养殖人员,提高其繁育操作技能和疫病防控意识。

2.加强养殖人员的卫生管理,保证养殖场的环境卫生。

生猪如何管理制度

生猪如何管理制度

生猪如何管理制度一、饲养管理1.1 养猪场选址养猪场选址必须远离城区及水源地,并且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选址时要尽量避免周围有其他养殖场,避免交叉感染并减少环境污染。

1.2 建筑规划养猪场的建筑规划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养殖规模、养猪品种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建筑物的设计应考虑猪只的运动和生活空间,保证猪只的舒适度和健康。

1.3 猪只繁殖对于繁殖母猪,要定期进行配种管理,保证猪只的繁殖率和产仔数量。

对产生的仔猪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断奶、断奶后猪只分群等管理,以保证仔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1.4 饲料管理猪只的饲料要根据其生长期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的搭配和供应,确保猪只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饲料的选择和搭配要符合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质等条件,避免对猪只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1.5 健康管理要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确保猪只的健康状况。

对于病猪要进行隔离和治疗,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1.6 环境卫生养猪场的卫生要求非常严格,要保持猪只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避免粪便和污水对猪只及其饲料的污染,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1.7 施肥和消毒养猪场要加强对猪舍的消毒工作,控制在猪舍中的病原微生物,减少猪只的感染风险。

同时,要合理利用猪粪、猪尿、猪饲料残渣等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

二、疫病防控2.1 疫苗接种养猪场要根据当地的疫情和猪只的生长阶段,合理选择和接种疫苗,对常见传染病如猪瘟、猪流感等进行预防和控制,保障猪只的健康生长。

2.2 疫情监测养猪场要做好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当地畜牧部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避免疾病的扩散。

2.3 饲料安全养猪场要严格管理和监控猪只的饲料安全,避免饲料中存在毒素和有害物质,对饲料原料进行检测和鉴定,确保饲料的安全性。

2.4 饮水卫生猪只的饮水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养猪场要保证猪只的饮水清洁卫生,避免水源受到污染和细菌的滋生。

2.5 猪场外人员管理要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减少疾病的外部传播。

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

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

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生猪由于饲养条件有限,多圈养。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一起来看看。

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一、公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在饲养公猪时,必须时刻注意它的营养状况,使其保持不肥不瘦。

过肥的公猪整天睡觉,性欲低下,过瘦则营养不良,没有性欲。

(二)猪体应保持清洁卫生。

每天可刷拭一次猪体。

并要求每天在运动场地运动2小时左右。

此外,种公猪应单圈饲养,减少外界干扰,保持良好的性欲。

(三)种公猪的饲养应以精料为主,粗、青饲料搭配,饲料种类要求3种以上搭配。

配种旺季应加喂豆类、鸡蛋等蛋白质饲料,以提高配种能力和精液品质。

二、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基本要求是保证母猪身体健康、按期发情,消除不孕因素,及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配种前母猪的膘情达到6—7成为宜,太瘦或太肥的母猪对受胎都不利。

经产母猪由于哺乳,体况消瘦,应在配种前20—30天实行“短期优饲”,使其恢复体力。

三、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身体健康和无遗传疾患。

后备猪应是生长发育正常,精神活泼,健康无病,并来自无任何遗传疾患的家系。

猪的遗传病有多种,常见的有疝气、隐睾、偏睾、乳头排列不整齐、瞎乳头等。

遗传疾病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给生产管理带来不便,严重的造成死亡。

2、体形外貌的选择。

后备猪体形外貌应具有品种特征。

例如,毛色、耳型、头型、背腰长短、体驱宽窄、四肢粗细高矮等均要符合品种要求。

如长白猪毛色纯白,耳大且前倾,头小嘴长,体驱细长,后驱丰满,四肢细高,给人清秀的感觉。

3、繁殖性能的选择。

繁殖性能是种猪非常重要的性状,后备猪应来自繁殖力高的家系,并有良好的外生殖器官。

4、生长和育肥性状选择。

后备猪的生长育肥性状或者和其同窝猪的育肥性状都是挑选后备猪的依据,包括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等方面四、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配种后18~24天以及39~45天认真做好妊娠诊断,及时检测出复发情或未受孕的母猪。

2、配种初期的母猪应少受刺激,避免热应激,不得鞭打、追赶母猪。

国家生猪养殖管理制度

国家生猪养殖管理制度

国家生猪养殖管理制度一、生猪养殖场规划建设1.1、生猪养殖场选址原则生猪养殖场应选择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环境卫生的地方建设,远离城区和饮用水源,确保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1.2、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生猪养殖场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包括生猪圈舍建筑布局、设施设备、防疫隔离等。

圈舍的建筑要结构稳固,通风采光好,排水顺畅,设施设备要符合卫生标准,方便管理和操作。

1.3、生猪养殖场环保要求生猪养殖场必须符合环保要求,设立垃圾处理设施,加强污水、粪便等有害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生猪养殖管理2.1、生猪饲养管理生猪饲养管理是生猪养殖的核心环节,对猪只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保证猪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提高猪肉的质量和产量。

具体包括饲料配制、饲料投喂、疫病防控、环境卫生等方面。

2.2、猪只管理对猪只的管理包括生产母猪、仔猪、种公猪等各个阶段,要做好猪只的种猪选择、疫病检测、生殖管理等工作,确保种猪的品质和繁殖效率。

2.3、疫病防控疫病防控是生猪养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要注重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做好生猪的免疫工作,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扩散。

2.4、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是保证生猪养殖场卫生的关键,要加强猪圈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空气清新,水质清洁,防止疫病的传播。

三、监督管理和执法3.1、监督管理机构国家和地方应设立专门机构,对生猪养殖场的规范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指导和促进养殖场合法合规运营。

3.2、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的养殖场,要依法进行处罚,严格监督,确保生猪养殖市场秩序良好,消费者权益得到保护。

四、培训和技术支持4.1、养殖人员培训对生猪养殖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提高其养殖技术水平和疫病防控意识,保证养殖质量和安全。

4.2、技术支持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国内猪肉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生猪饲养管理制度范本

生猪饲养管理制度范本

生猪饲养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生猪饲养管理,加强猪场管理,保障生猪生产安全和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生猪饲养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生猪饲养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强化科学养殖、安全生产观念,确保生猪养殖工作顺利开展。

第四条生猪饲养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生猪饲养基本要求、饲养环境管理、疫病防控、饲料管理、兽医保健等方面。

第五条猪场应当建立健全生猪饲养管理制度,配备养猪专业人员,定期进行管理培训,做好相关记录和档案管理。

第二章生猪饲养基本要求第六条选择规模适当、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的场地建设猪场,场地要平整、通风良好、无洼地积水、周围环境卫生整洁。

第七条确保猪舍建筑牢固、设施齐全、通风良好、保温防寒,并具备防火、防盗、防洪措施。

第八条生猪饲养场所应当做好消毒、杀菌等工作,防止疫病传播,定期清理猪粪,保持环境卫生。

第九条严格执行猪场进出规定,定期检测猪只健康状况,隔离患病猪只,避免疫病传播。

第十条确保生猪饲养场所安全,加强防护措施,防范疫病、火灾、盗窃等安全隐患,确保饲养人员安全。

第三章饲养环境管理第十一条确保生猪的饲养环境稳定,合理设计饲养密度和饲养方法,保障猪只的休息、运动和饲食需求。

第十二条控制生猪饲养场所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保持猪只健康状况。

第十三条注重猪场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猪舍、通风系统、饮水设施,防止腐败食品、异味等对猪只的影响。

第十四条保证饲养水源的质量安全,定期检测水质,消毒水源,防止水质受污染。

第四章疫病防控第十五条饲养猪只必须进行免疫程序,预防主要疫病的发生,保证猪只健康。

第十六条确保生猪饲养场所有疫病防控措施,定期对饲养场所、饲料及猪只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当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第十七条严格控制病死猪及临死猪的处理,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疫病情况及时隔离。

第十八条强化疫病监测体系建设,定期检测饲养场所的环境卫生和猪只的健康状况,确保生猪养殖安全。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篇一: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生猪标准化养殖是实现生猪产业向安全、生态、高产、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标准化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五大内容:品种优良化:主要指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的生猪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性能良好、检疫合格。

对于中小规模的养殖户,主要是注意外购种猪时务必要从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正规的种猪场引种,同时,引种时要求其提供“种猪合格证”或“种猪档案证明”。

合格证中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内容:种猪的耳号标记方法、种猪三代以上的系谱和生产性能测定结果。

有了这些资料和数据,说明所购买的种猪来源正规,种猪质量相对有保证。

养殖设施化:主要指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猪场选址应选在当地政府划定的可养区内;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道,其它畜禽养殖场及屠宰、加工交易场所1000米以上。

猪场布局合理,有一定规模的应将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分开;生产区中的母猪区、保育区、肥育区同样要分开,做到功能分区清晰,并有50米以上的距离,最好设置有隔离带;生产区中设有净道和污道,不交叉、不污染,猪流、物流科学、顺畅,有利防疫。

猪场的占地面积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总的要求每头能繁母猪占地40㎡以上,如存栏300头能繁母猪规模的猪场建筑占地面积至少要12000㎡(18亩)。

饲养和环境控制等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需要,主要指母猪分娩舍、保育区应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猪舍配备通风换气与温控等设备,有自动饮水器,有能控制的饮水加药系统等。

饲料、药物、疫苗等不同类型的投入品分类、分开储藏且储藏设备完善。

场区入口有消毒池、生产区入口有更衣消毒室等,防疫设施齐全。

有一定规模的场还可以安装自动送料系统,配备B超用于妊娠检查以及信息化管理设施等。

生产规范化:主要指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绿色生猪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生猪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肉猪养殖操作规程一.保育猪饲养管理规程(38~73日龄)(一)保育猪绿色养殖操作程序1. 进舍第1天,原产房的38日龄仔猪,(前后不超过3日龄、.体重大于8kg以上的健康仔猪,)一次性转入保育舍(为了程序清晰,转入保育舍第一天的猪记作38日龄)。

每栏8~12头,占栏面积0.5㎡/头左右。

转猪时可同时注射伪狂犬病疫苗;转猪时公母要分开,大小要分开,病弱残次猪要移走,并留一空棚集中处理在生产中需治疗的病猪。

进舍前后各两天在饲料中添加Vc500PPm,以防应激反应。

进舍7天内继续饲喂原有的乳猪饲料。

2. 进舍第1~3天,要对转入的猪精心调教,保证采食、排泄、睡卧三点定位。

进舍第7~10天,开始使用绿色保育料,并以2:1、1:1、1:2的过渡方式进行三天的饲料过渡。

3. 进舍第11天,全部用绿色保育料。

保育猪采用自由采食、自动饮水的方式。

4.进舍第25天,注射猪瘟二免疫苗。

5.进舍第25天,注射口蹄疫疫苗。

同时转入生长肥育舍,并称重记录。

在转群前后各2天饲料中添加Vc500PPm。

在转群前2小时停喂饲料。

6.36~38天,猪舍的彻底清洗及消毒、搁置干燥准备进下一批猪。

(二)保育猪绿色养殖应注意的事项1.选择猪场断奶日龄在25至28日龄的仔猪,采用移走母猪,用原有的乳猪料在原栏饲养十天。

(25日龄注射猪瘟疫苗;28日龄注射蓝耳病疫苗。

)2.保育舍采用全进全出制度。

在上一批猪全部转出猪舍后须彻底对猪栏进行清洗消毒,并搁置干燥至少2d以上,才能转入下一批猪。

3.舍内温度控制在20~27℃为好。

低于20℃要采取保暖措施,必要时采用供暖设备。

高于30℃要开门窗通风;高于35℃采用降温设备降温。

但要注意,保育猪身上千万不要冲水。

4.进猪舍必须穿高帮套鞋,并在消毒池或消毒桶里浸过后才能入舍。

5.每隔一周猪舍内外消毒一次,周围如有发病情况需每天消毒一次。

猪圈内墙1米以上、地面、铁栏,包括净、污走道,粪尿水沟内均要消毒到位。

生猪操作规程

生猪操作规程

生猪操作规程生猪是农业中一种重要的经济动物。

为了保障生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制定了一系列的生猪操作规程。

下面就是一份生猪操作规程的范文,总共1200字。

一、饲养环境规范1. 圈舍环境要保持干燥、通风、清洁,定期进行卫生消毒。

2. 圈舍的温度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保证猪的舒适度。

3. 饲料、草料和水源要保证无污染,并及时补充和更换。

4. 外界噪音要尽量避免,避免对猪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干扰。

二、饲料管理规范1. 饲料要保证营养均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猪的生长需求。

2. 饲喂时间要有规律,按照科学的干湿饲养原则定时定量饲喂。

3. 饲料要新鲜,不发霉、变质和异味。

4. 饲料要充分磨碎,以方便猪的消化吸收。

三、生猪繁殖管理规范1. 繁殖母猪要选用高质量的种猪和健康的母猪,避免近亲交配。

2. 母猪的饲养要科学合理,保证营养充足,避免过度肥胖或瘦弱。

3. 母猪的发情期要有规律,在发情期内进行人工授精或安排种猪配种。

4. 母猪怀孕期要进行适当的保健和饲养管理,如定期进行体检和补充营养。

四、生猪疫病防控规范1. 生猪要定期接种疫苗,包括猪瘟热、猪蓝耳病等,以预防常见的猪病。

2. 圈舍要定期进行消毒,杜绝病菌传播和扩散。

3. 生猪要进行常规体检,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和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

4. 禁止使用含有禁用药物的饲料和药品,以保障生猪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五、生猪屠宰和运输规范1. 屠宰要在合法的屠宰场进行,按照卫生检疫要求进行彻底的屠宰和处理。

2. 屠宰后的猪肉要进行冷却和包装,确保肉质的新鲜和卫生。

3. 猪肉的运输要按照卫生标准进行,保持肉质的卫生和完整。

4. 猪肉要在指定的销售场所出售,保证消费者购买到安全可靠的猪肉产品。

六、养殖管理记录规范1. 养殖场要建立健全的养殖记录制度,记录饲养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和数据。

2. 每头猪要有个体号码,记录猪的生长、饲养和医疗等信息。

3. 养殖记录要详细、真实和准确,供日后分析和研究使用。

生猪饲养管理制度

生猪饲养管理制度

生猪饲养管理制度一、前言生猪饲养是农村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了提高生猪养殖的产能和效益,需要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加强生猪饲养的管理工作,确保养殖场的生猪健康成长,提高生猪的质量和产量。

本文将围绕生猪饲养管理制度展开论述,从饲料管理、疾病防控、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生猪养殖提供必要的参考指导。

二、饲料管理1.饲料选择根据生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选择适宜的饲料。

生猪幼仔期需要高蛋白、易消化的饲料,而成年猪需要高能量、高纤维的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2.饲料配比根据生猪的生长阶段和饲养目标,进行科学的饲料配比。

合理配比能够满足生猪的营养需求,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并且减少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3.饲料定量定量饲喂是生猪饲养的基本要求,根据生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降低饲料成本和环境污染。

三、疾病防控1.疫苗接种对生猪进行规定的疫苗接种,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制度,增强生猪的免疫能力,有效预防重要猪病。

2.病死动物处理对于发现死亡的生猪,要及时处理,严禁随意丢弃或私自销售。

尸体应按规定进行处理,杀灭病原体,避免疾病传播。

3.疫病监测建立疫病监测制度,定期对养殖场的生猪进行疫病检测,及时发现和防控疾病,保障生猪的健康。

四、环境卫生1.粪污处理建立科学的粪污处理制度,对生猪的粪便进行定期清理和处理,避免产生恶臭和污染环境。

2.卫生消毒定期进行场地、设备和饲料槽的清洁消毒工作,减少病原体的滋生,维护生猪场的卫生环境。

3.空气质量管理保持养殖场的通风良好,控制空气中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确保生猪的呼吸环境健康。

五、管理人员培训建立完善的管理人员培训制度,提高养殖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使其能够科学有效地管理生猪饲养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实践。

六、经济效益建立科学的生产成本核算制度,分析生产经营的利润和亏损,通过适当的经济激励措施,激发养殖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优化生产经营,提高生猪饲养的经济效益。

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生猪饲养是农村养殖业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保障肉类供应意义重大。

为了确保猪的健康成长,提高生猪的养殖效益,以下是一份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希望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1. 猪舍建设与环境管理:
- 确保猪舍的采光、通风和温度适宜,保持舒适的生活环境。

- 猪舍应保持干燥,定期清理猪圈和更换稻草或麦秸。

2. 饲料管理:
- 猪的饲料应合理搭配,包括糙米、豆粕、鱼粉、蔬菜等,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 建议配饲专业饲料,避免给猪投喂过多废弃食品,以防疾病传播。

3. 疫病预防:
- 做好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及时接种猪瘟热、猪链球菌等疫苗。

- 注意隔离新引进的猪只,检查其健康状况。

- 定期消毒猪舍,防止疫病的传播。

4. 猪只管理:
- 注意猪只的生长情况,及时测定体重,掌握生长速度。

- 定期检查猪只的精神状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 定期清洗猪只身体,防止寄生虫感染。

5. 生产监控:
- 追踪记录猪只的生长状况、疫苗接种情况、饲料投喂量等。

- 根据记录结果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养殖效益。

6. 饲养员培训:
- 饲养员应具备基本的养殖知识和管理技能,定期进行培训。

- 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加强团队协作,共同实现养殖目标。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可以有效减少生猪饲养过程中的
疾病发生率,提高猪只的养殖效益,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希望养殖户在生猪饲养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以上规程进行操作,以
确保猪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猪饲养管理方法

生猪饲养管理方法
致生猪出栏周期较长 , 屠宰率低 , 效益相对较低 , 以大 种记 录 ; 难 及时淘汰劣质种公猪 。 规模发展生猪产业 。本文就如何科学养殖 生猪 , 创造理 3 . 2后备母 猪 的饲养 管理要 点 选择 符合 品种特 性 和经 济要求 的后备 母猪 : 6 以上乳头 , 育 良好 , 有 对 发 分 布均 匀 ; 良好 、 体型 匀称 , 背线平直 , 丰满 ; 臀部 外生殖器
是发情 开始后 1 ̄ 6 2 3 小时 。有条件 可采用人工授精 , 能
可促 进发情 、 排卵 ; 配种 : 后 目前 , 国从 国 外引进的 优秀品种 有长 白猪 、 约 段时间饲喂优 质青绿饲 料 , 我 大
2饲养管理的基本原则 . 21 “ . 抓 四定” 一是定 位 , 猪具 有“ 、 、 ” 角定 吃 拉 住 三
怀孕 后期母猪 及哺乳母 猪宜单栏 饲养 , 奶母猪 、 断 空怀
母猪可小群饲Leabharlann ; 仔猪和肉猪饲养密度要适宜。
3种猪 的饲 养管理 .
31 . 种公猪 的饲 养 管理要 点 要 求 品种优 良 ,睾丸
大, 两侧对称 , 体躯健壮 而灵活 , 膘情 中等 、 腹线 平直而
不下垂 ; 实行单圈饲养 , 定时定量 饲喂 , 证充足的清洁 保 饮水 , 保障公猪足够运动 , 每天驱赶运动 12小时 ; ~ 选购
流水 、 松手 即散 开 , 以利 于提高生猪采食量 ; 改喂大猪 为 5 %碘酒 、 干净毛 巾 、 剪刀 、 结扎线 、 猪产仔 记录 表等 ; 母 适 时出栏 , 一般 9~ k 0 1 Og出栏 为宜。 l 分娩 时 , 专人 看护 , 有 母猪 产后 做好 子宫 清洗 、 炎 工 消
降低 饲养成 本 , 提高繁殖水平 。 3 妊娠母猪 的饲养管理要点 配种 2 2 个 月后改 . 3  ̄. 5

生猪养殖技术要点

生猪养殖技术要点

生猪养殖技术要点生猪的养殖对母猪的要求比较高,母猪要身体健康,体形长,体格大,前胸宽,后臀宽,腿高,身长,腰平直或略弯,增重和饲料报酬高,乳头排列整齐,乳头突出明显,且有效乳头在7对以上,阴部发育良好,无繁殖缺陷等。

养好母猪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母猪养殖技术生猪的养殖对母猪的要求比较高,母猪要身体健康,体形长,体格大,前胸宽,后臀宽,腿高,身长,腰平直或略弯,增重和饲料报酬高,乳头排列整齐,乳头突出明显,且有效乳头在7对以上,阴部发育良好,无繁殖缺陷等。

养好母猪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母猪的饲养与管理母猪的饲养比较粗放。

以青粗饲料为主,饲料搭配多样化,起到营养互补作用。

2、母猪的发情与配种母猪是多周期发情动物,可全年发情配种。

发情周期为21天。

母猪适宜的初配年龄:引进品种为8-10月龄,体重达100公斤左右;地方品种为6~8月龄,体重70公斤~90公斤。

配种过早,会影响母猪的生长发育和产仔初生重及泌乳力。

配种要掌握好时机,“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

”3、母猪的受胎与产仔母猪配种后,20多天不再发情,并且食量增大,毛有光泽,性情变得温顺,疲乏、贪睡,阴户收缩,尾巴下垂,就可以认为是怀孕了。

怀孕到90天左右,用手轻压腹部,能触到胎儿。

母猪的怀孕期为112~116天(本地猪妊娠期短,引人的猪种较长;幼龄猪妊娠期较短,经产猪较长),平均为114天,即“三、三、三”(三月、三周、三天)。

为了做好产前的准备工作,应将每头母猪的预产期推算出来。

等全部仔猪产完后,接产人员应立即将仔猪口、鼻上的黏膜掏除擦净,再擦净全身,立即进行断脐。

排出的胎衣,要马上清除掉,严禁母猪吞食胎衣。

给产后的母猪喂些温豆饼、麸皮或米糠水,并适当加些食盐。

分娩后2-3天,不要喂得太多太稠,饲料调制成稀粥状,喂量逐渐增加。

二、育肥猪养殖技术育肥猪是生猪生产的后一个阶段。

饲养管理上要按照育肥猪不同的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对营养的需求,来选择配制不同营养饲料,满足育肥猪的营养要求,减少饲料的浪费,提高猪的生长发育,降低料肉比。

猪的饲养与管理技术方案

猪的饲养与管理技术方案

猪的饲养与管理技术方案一、推荐品种可选择的品种有瘦肉型外二元社会制度母猪、杂交培育母猪、内二元、内三元杂交母猪等。

二、功能与用途加强猪饲养管理,减少地震给养猪产生的会带来灾害,保证养猪生产正常进行。

三、技术要点(一)加强卫生管理,严格消毒防疫1、将猪场内因地震造成的各种残留物清除干净,用现配5%火碱彻底消毒一次,第二天用第二天有机碘混合物下定决心喷洒消毒,以后每天消毒一次。

2、所有所有用具使用有机氟化物混合物、稀戊二醛等定期浸泡消毒,并用规定浓度的消毒液带猪对舍内环境、舍夫琴环境每天消毒一次,以后可每周消毒三次。

3、禁止外来无关人员进入,恰当饲养和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消毒方能入场。

4、饮水消毒,可以在饮水里添加百毒杀等消毒药水,让所有猪只饮用。

5、仔细观察猪群,及时发现和治疗发病猪只,并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6、进一步提高驱虫和常规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疫苗免疫,并据传染病紧急免疫。

(二)加强对仔猪的培育出1、哺乳嚼仔猪产后一小时内吃到初乳,并保证在24小时内,让乳猪吃足初乳。

2、母猪产后死亡或缺奶时,可用代乳品进行泥炭哺乳,做到定温、定时、定量、定浓度。

3、供应充足干净的饮水,最好能供给37-38℃温水。

4、仔猪出生后2-3天必须补铁和硒,两周后可再注射一次。

5、早补料,锻炼仔猪的消化潜能,以每天4-6次为宜,每次50克。

配制乳猪料可参考下面配方:玉米62%,豆粕28%,鱼粉3%,麸皮2%,油1%,乳预混料4%。

6、断奶仔猪要注意温度和密度,加强营养和管理,积极推动防治仔猪拉稀。

(三)生产育肥猪的财务管理1、按照品种及身高体重相近、体质采食能力相结合原则合并组群,为避免应激和咬斗,尽量在晚间并群,并喷洒异味消毒药水(如来苏儿)。

2、猪针对猪不同阶段的营养资金需求,把猪划分为小猪(15-30kg)、中猪(30-60kg)、大猪(60kg-出栏),采用自由采食。

饲粮的配比可参考以下配方:小猪玉米63.9%,豆粕27.1%,麸皮5%,预混料4% 中猪玉米62%,豆粕23%,麸皮11%,预混料4%大猪玉米63%,豆粕19.5%,麸皮13.5%,预混料4% 3、注意防暑降温,一旦中暑,应立即划到将猪移到采光阴凉的地方抢救。

生猪的日常管理制度

生猪的日常管理制度

一、引言为规范生猪养殖管理,提高生猪养殖效益,保障生猪养殖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饲养管理1. 生猪养殖场应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确保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

2. 合理控制猪的饲养密度,根据猪舍面积、通风、光照等条件,合理确定每平方米饲养头数。

3. 夏季降温、冬季保温,保持生猪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湿度。

夏季采用喷雾、风扇等方式降温,冬季采用暖气、红外线灯等保温措施。

4. 采取机械通风等措施,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使猪舍空气质量符合NY/T 388标准。

5. 确保猪饮用水质符合NY 5027标准,保持饮水清洁、卫生。

6. 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确保饲料新鲜、安全。

7. 经常清洗消毒饮水、饲喂料槽和工具,预防疾病传播。

三、饲料管理1. 使用的配合饲料、浓缩料应来源于具有《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企业生产的产品,预混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具有省级饲料管理部门颁发的产品批准文号。

2. 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要符合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

饲料添加剂应是农业部规定的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

3. 不给育肥猪使用高铜、高锌日粮。

4. 不在饲料中使用制药工业副产品、其他畜禽源性副产品。

5. 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兴奋剂(瘦肉精)、镇静剂、激素类和砷制剂。

四、疾病防控制度1. 结合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和生产实际,制定免疫程序,抓好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强制性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

2. 严格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3. 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4. 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药苗的有效性。

5. 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袋物。

6. 疫苗接种及反应处置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7. 遵守操作规程、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

分娩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分娩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焰 消毒 或 薰蒸 消毒 。
完, 先产仔猪可进行哺乳 , 边产边 吃 , 猪吃初乳 前 , 每个 乳 头 的最 初 几 滴 奶 要 挤 掉 , 吃 上 初 乳 , 猪 固定 乳头 , 生 重 小 的放 在 前 面 , 的放 在后 面 , 初 大 连续 固
2 执行每周 的断奶程序 , . 9 平均 3 龄断奶 , 0I q 根据
哺乳成绩和体况 、 年龄评价每批 断奶母猪 , 分别转 入 配种 区或淘汰 ; 断奶前要对母猪 、 仔猪做好疫苗
防疫 。
21 及时检查维修饮水器 、 . 0 产栏 、 保温箱等有关设
组织村级防疫员严密寻查监控 , 发生高热病疫情的
立 即封 锁 疫 区 , 隔离 病 猪 , 对死 猪 进 行无 害 化处 理 。 做 到 “ 宰杀 、 不 不食 用 、 出售 , 不 不转 运 ” 。 县 站 加大 了对 规 模 场 ( ) 致病 性 猪 蓝耳 病 、 户 高 猪瘟的防疫监 管 , 落实监管责任人 , 签订 防疫 责任
状, 及时跟踪生猪存栏 、 免疫 、 消毒 、 死亡等情况。积 极推行包括 免疫 消毒工作 在内的生猪养 殖全过程 监管 。
坚 持 自繁 自养 , 育肥 猪 实行 全 进 全 出 。严 把种
疫效果 , 抗体水平低的尽快实施加强免疫 。新补栏
生猪及时补免 , 做到应免尽免, 留死角。 不 4 净 化环 境 , 高效 益 提 病原控制是防制高热病 的根本 , 通过高热病 防 控技 术 的示 范 和 推广 , 养 猪场 ( ) 能有 效 地 消 各 户 都 灭、 隔离 、 限制病原 , 发病猪能坚持 “ 对 四不治 ” 原 则, 即无法根治的病猪不治 , 传染性强危害严重 的
养 猪
分娩舍饲 养管理 技术操作规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农牧业公司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第一节隔离舍(后备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工作目标保证后备母猪使用前合格率在90%以上,后备公猪使用前合格率80%以上。

二、工作日程上午7:30—11:30,下午14:00—17:307:30~8:00观察猪群8:00~8:30喂饲8:30~9:30治疗9:30~11:30清理卫生、其它工作14:00~15:30冲洗猪栏、清理卫生15:30~17:00治疗、其它工作17:00~17:30喂饲三、操作规程1、按进猪日龄,分批次做好免疫计划、限饲优饲计划、驱虫计划并予以实施。

后备母猪配种前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进行乙脑、细小病毒、猪瘟、口蹄疫等疫苗的注射。

2、日喂料两次。

限饲优饲计划:母猪6月龄以前自由采食,7月龄适当限制,配种使用前一月或半个月优饲。

限饲时喂料量控制在2㎏以下,优饲时2.5㎏以上或自由采食。

3、做好后备猪发情记录,并将该记录移交配种舍人员。

母猪发情记录从6月龄时开始。

仔细观察初次发情期,以便在第二~三次发情时及时配种,并做好记录。

4、后备公猪单栏饲养,圈舍不够时可2~3头一栏,配前一个月单栏饲养。

后备母猪小群饲养,5~8头一栏。

5、引入后备猪头一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如维力康、Vc,、多维,矿物质添加剂等。

同时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生素药物如呼诺玢、呼肠舒、泰灭净、强力霉素、利高霉素、土霉素等。

6、外引猪的有郊隔离期约六周(40天),即引入后备猪至少在隔离舍饲养40天。

若能周转开,最好饲养到配种前一个月,即母猪7月龄、公猪8月龄。

转入生产线前最好与本场老母猪或老公猪混养二周以上。

7、后备猪每天每头喂2.0~2.5公斤,根据不同体况、配种计划增减喂料量。

后备母猪在第一个发情期开始,要安排喂催情料,比规定料量多1/3,配种后料量减到1.8~2.2Kg。

8、进入配种区的后备母猪每天放到运动场1-2小时并用公猪试情检查。

9、以下方法可以刺激母猪发情:调圈;和不同的公猪接触;尽量放在靠近发情的母猪;进行适当的运动;限饲与优饲;应用激素。

10、凡进入配种区后超过60天不发情的小母猪应淘汰。

11、对患有气喘病、胃肠炎、肢蹄病等病的后备母猪,应隔离单独饲养在一栏内;此栏应位于猪舍的最后。

观察治疗两个疗程仍未见有好转的,应及时淘汰。

12、后备母猪在7月龄转入配种舍。

后备母猪的初配月龄须达到7.5月龄,体重要达到110K g以上。

公猪初配月龄须达到8.5月龄,体重要达到130K g以上.第二节配种妊娠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工作目标1.按计划完成每周配种任务,保证全年均衡生产。

2.保证配种分娩率在85%以上。

3.保证窝平均产活仔数在10头以上。

4.保证后备母猪合格率在90%以上(转入基础群为准)二.工作日程日班工作时间为:上午7:30─11:30下午14:00─17:30工作时间随季节变化,工作日程作相应的前移或后移。

7:30~9:00发情检查(采精,输精)、配种9:00~9:30喂饲9:30~10:30观察猪群、治疗10:30~11:30清理卫生、其他工作14:00~15:30冲洗猪栏猪体、其他工作15:30~17:00发情检查(采精,输精)、配种17:00~17:30喂饲三.操作规程(一)发情鉴定发情鉴定最佳方法是当母猪喂料后半小时表现平静时进行(由于与喂料时间冲突,主要用于鉴定困难的母猪),每天进行两次发情鉴定,上下午各一次,检查采用人工查情与公猪试情相结合的方法。

配种员所有工作时间的1/3应放在母猪发情鉴定上。

母猪的发情表现有:⒈阴门红肿,阴道内有粘液性分泌物;⒉在圈内来回走动,频频排尿;⒊神经质,食欲差;⒋压背静立不动;⒌互相爬跨,接受公猪爬跨。

也有发情不明显的,发情检查最有效方法是每日用试情公猪对待配母猪进行试情。

(二)配种1.配种程序1)先配断奶母猪和返情母猪,然后根据满负荷配种计划有选择地配后备母猪,后备母猪和返情母猪需配够三次。

2)初期实施人工授精最好采用“1+2”配种方式,即第一次本交,第二、三次人工授精;条件成熟时推广“全人工授精”配种方式,并应由三次逐步过渡到两次。

3)配种间隔:在一周内正常发情的经产母猪:上午发情,下午配第一次,次日上、下午配第二、三次;下午发情,次日早配第一次,下午配第二次,第三日下午配第三次。

断奶后发情较迟(七天以上)的及复发情的经产母猪、初产后备母猪,要早配(发情即配第一次),并应至少配三次。

2.具体方法1)本交选择大小合适的公猪,把公母猪赶到圈内宽敞处,要防止地面打滑。

2)辅助配种:一旦公猪开始爬跨,立即给予帮助。

必要时,用腿顶住交配的公母猪,防止公猪抽动过猛母猪承受不住而中止交配。

站在公猪后面辅助阴茎插入阴道:使用消毒手套,将公猪阴茎对准母猪阴门,使其插入,注意不要让阴茎打弯。

整个配种过程配种员不准离开,配完一头再配下一头。

3)观察交配过程,保证配种质量,射精要充分(射精的基本表现是公猪尾根下方肛门扩张肌有节律地收缩,力量充分),每次交配射精2次即可,有些副性腺或液体从阴道流出。

整个交配过程不得人为干扰或粗暴对待公母猪。

配种后,母猪赶回原圈,填写公猪配种卡,母猪记录卡。

4)配种时,公母大小比例要合理,有些第一次配种的母猪不愿接受爬跨,性欲较强的公猪可有利于完成交配。

5)参照“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的原则:胎次较高(5胎以上)的母猪发情后,第一次适当早配;胎次较低(2-5胎)的母猪发情后,第一次适当晚配。

6)高温季节宜在上午8时前,下午5时后进行配种。

最好饲前空腹配种。

7)做好发情检查及配种记录:发现发情猪,及时登记耳号、栏号及发情时间。

8)公猪配种后不宜马上沐浴和剧烈运动,也不宜马上饮水。

如喂饲后配种必须间隔半小时以上。

(三)公猪的饲养管理饲养原则提供所需的营养以使精液的品质最佳,数量最多;为了交配方便,延长使用年限,公猪不应太大,这就要求限制饲养。

公猪日喂2次,每头每天喂2.5~3.0公斤。

配种期每天补喂一枚鸡蛋。

每餐不要喂得过饱,以免猪饱食贪睡,不愿运动造成过肥。

喂鸡蛋于喂料前进行。

公猪的管理与利用(1)要求单栏饲养,保持圈舍与猪体清洁,合理运动,有条件时每周安排2-3次驱赶运动。

(2)调教公猪:后备公猪达8月龄,体重达120公斤,膘情良好即可开始调教。

将后备公猪放在配种能力较强的老公猪附近隔栏观摩、学习配种方法;第一次配种时,公母大小比例要合理,母猪发情状态要好,不让母猪爬跨新公猪,以免影响公猪配种的主动性,正在交配时不能推公猪,更不能打公猪。

(3)注意工作安全:工作时保持与公猪的距离,不要背对公猪,用公猪试情时,需要将正在爬跨的公猪从母猪背上拉下来,这时要小心,不要推其肩、头部以防遭受攻击。

严禁粗暴对待公猪。

(4)公猪使用方法:后备公猪9月龄开始使用,使用前先进行配种调教和精液质量检查,开配体重应达到130公斤以上。

9~12月龄公猪每周配种1~2次,13月龄以上公猪每周配种3~4次。

健康公猪休息时间不得超过两周,以免发生配种障碍。

若公猪患病,一个月内不准使用。

(5)本交公猪每月须检查精液品质一次,夏季每月两次,若连续三次精检不合格或连续二次精检不合格且伴有睾丸肿大、萎缩、性欲低下、跛行等疾病时,必须淘汰。

各生产线应根据精检结果,合理安排好公猪的使用强度。

(6)防止公猪热应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天气炎热时应选择在早晚较凉爽时配种,并适当减少使用次数。

(7)经常刷拭冲洗猪体,及时驱体外寄生虫,注意保护公猪肢蹄。

(8)性欲低下的,每天补喂辛辣性添加剂或注射丙酸睾丸素。

有病及时治疗。

(四)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1、断奶母猪的膘情至关重要,要做好哺乳后期的饲养管理,使其断奶时保持较好的膘情。

2、哺乳后期不要过多削减母猪喂料量;抓好仔猪补饲、哺乳,减少母猪哺乳的营养消耗;适当提前断奶。

3、断奶前后1周内适当减少哺乳次数,减少喂料量以防发生乳房炎。

4、有计划地淘汰7胎以上或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

确定淘汰猪最好在母猪断奶时进行。

5、母猪断奶后一般在3~7天开始发情,此时注意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和公猪的试情工作。

母猪发情稳定后才可配种,不要强配。

6、断奶母猪可喂哺乳料、日喂二餐,日喂2.5-3Kg,推迟发情的断奶母猪优饲,日喂3-4Kg。

(五)反情、超期空怀、不发情母猪饲养管理1.配种后21天左右用公猪对母猪做返情检查,以后每月做一次妊娠诊断。

2.妊检空怀情猪放在观察区,及时复配。

妊检空怀猪转入配种区要重新建立母猪卡。

3.每头每日喂料3公斤左右,日喂2次。

过肥过瘦的要调整喂料量,膘情恢复正常再配.4.超期空怀、不正常发情母猪要集中饲养,每天放公猪进栏追逐10分钟或放运动场公母混群运动,观察发情情况。

5.体况健康、正常的不发情母猪,先采取饲养管理综合措施(见诱情方法),然后再选用激素治疗。

6.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的母猪可对症使用PG600、血促性素、绒促性素、排卵素、氯前列烯醇等外源性激素。

7.长期病弱或空怀2个情期以上的,应及时淘汰。

(六)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1、所有母猪配种后按配种时间(周次)在妊娠定位栏编组排列。

怀孕料分三阶段按标准饲喂。

2、每次投放饲料要准、快,以减少应激。

要给每头猪足够的时间吃料,不要过早放水进食槽,以免造成浪费。

根据母猪的膘情调整投料量。

3、不喂发霉变质饲料,防止中毒。

4、减少应激,防流保胎。

5、妊娠诊断:在正常情况下,配种后21天左右不再发情的母猪即可确定妊娠。

其表现为:贪睡、食欲旺、易上膘、皮毛光、性温驯、行动稳、阴门下裂缝向上缩成一条线等。

做好配种后18~65天内的复发情检查工作。

6、对妊娠母猪定期进行评估,按妊娠阶段分三段区进行饲喂和管理。

妊娠一个月内的喂料量为1.8~2.2公斤/天/头,妊娠中间二个月内的喂料量为2.0~2.5公斤/天/头,最后一个月的喂料量为2.8~3.5公斤/天/头,产前一周开始喂哺乳料,并适当减料。

产。

8、按《免疫程序》做好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9、妊娠母猪临产前一周转入产房,转入前冲洗消毒,并同时驱体内外寄生虫。

第三节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猪的人工授精是指用器械采取公猪的精液,经过检查,处理和保存,再用器械将精液输入到发情母猪的生殖道内以代替自然交配的一种配种方法。

人工授精的优点:1、有利于预防传染病。

2、提高公猪利用率。

3、有利于优良品种及优良父系的推广。

可以适时给发情母猪输精配种。

可以克服因公、母猪体形悬殊过大,不宜本交的困难。

可提高配种成绩可降低成本一.采精公猪的调教1、先调教性欲旺盛的公猪,下一头隔栏观察、学习。

2、清洗公猪的腹部及包皮部,挤出包皮积尿,按摩公猪的包皮部。

3、诱发爬跨:用发情母猪的尿或阴道分泌物涂在假台畜上,同时模仿母猪叫声,也可以用其他公猪的尿或口水涂在假母猪上,目的都是诱发公猪的爬跨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