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熔化与凝固》吴嗣忠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共31张PPT)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共31张PPT)
A.2克、0℃的冰全部溶解为水. B.有少量的冰溶解成水. C.有少量的水凝固成冰. D.冰和水质量保持不变
2019/12/29
9 海波的熔点是48,则48的海波是: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如图4-6所示,烧杯中装的是冰水混合物试管中装的是-5°C 的冰,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那么试管中的冰是否会升温到 0°C,试管中的冰是否会熔化?
2019/12/29
到达熔点

二是
继续吸热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 ,不同物质的
熔点 不同 。
(3)熔化 吸热 ,凝固 放热 。
基本技能: (1)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技能; (2)组装垂直组合实验器材的技能。
基本方法: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来分析问题的方法
收热量,温度不变。
(3)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4)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 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 态。2019/12/29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自然界中的各种金属、冰、海波等物质都是晶体。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交流:
2019/12/29
非晶体熔化特点:
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持续上升。
温度/℃
认识非晶体熔化曲线:
时间/min
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收热 量,温度持续上升。
自然界中的松香、沥青、玻璃等都是非晶体。
2019/12/29
2019/12/29
2019/12/29
冰熔化时,温度 需要
不变
吸热, (吸热/放热)
2019/12/29

5.2熔化与凝固(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教科版2024)

5.2熔化与凝固(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教科版2024)

6 课堂练习
2.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D )
A.在―265°C时,氢是固态 B.可用铝锅炼锡 C.在很冷的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 D.1083°C的铜一定是固态
6 课堂练习
3.以下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高 B.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但有一定的凝固点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
一些物质的熔点 ℃(标准大气压)
熔点 3550 3410 1535 1300-1400 1200左右 1083
物质 金 银 铝 铅 锡 硫代硫酸钠
熔点 1064 962 660 327 232 48
物质 冰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固态氮 固态氢 固态氦
熔点 0 -39
-117 -210 -259 -272
第五章—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与凝固
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科版
1 教学引入
寒冬时节,雪花漫天飞舞,为我们呈现一副美轮美奂的景色。当你 仔细观察雪花的形状,你会发现,更为惊奇的画面:每片雪花都由六角 形小冰粒组成!
各种各样的雪花形状
2 认识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
自然界中有许多类似雪花这样有规则结构的固体,如食盐、糖、海波、 许多矿石和各种金属等。这些固体都属于晶体。
3 固体的熔化
温度/℃
60
液态
蜂蜡熔化的时间图像
吸热
50
变稀变软
熔化特点: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40
吸热
固态--变软--变稀--液态
固态
吸热
时间/min
30 01234 5 6 7
3 固体的熔化

八年级物理下册《熔化与凝固》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下册《熔化与凝固》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下册《熔化与凝固》知识点汇总熔化和凝固一、知识要点、物态变化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2、固体的分类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例:晶体的熔化图像和晶体的凝固图像分析:AB:固态B:固液共存D:液态DE:液态EF:固液共存FG:固态该图说明:①该物质是晶体。

②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③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

晶体熔化必要条: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有关晶体熔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0。

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0时,萘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熔化吸热的事例: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③鲜鱼保鲜,用00的冰比00的水效果好。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4、凝固【重点】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初中八年级《物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来源: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主题:熔化和凝固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设计者:王彦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冯堂初级中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为:经历物态变化的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属于物态变化的基础章节之一,而熔化和凝固是物质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其物态变化的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

学好本节对学习其他物质的特性有迁移作用。

同时,本节课也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的具有探究内容的课,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起到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为今后探究性课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形象思维比较好。

学生喜欢动手,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但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较为抽象的知识理解比较困难。

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换的;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3.通过比较海波与松香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过程的区别;4.会用图线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学习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学习过程板书设计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熔化(吸热)一、固态液态凝固(放热)二、固体分类1.晶体:有熔点,熔化过程温度不变2.非晶体:无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上升。

课件:熔化和凝固-word文档

课件:熔化和凝固-word文档

课件:熔化和凝固
(注:此课件是FLASH格式,请直接点击课件浏览,欲下载此课件,请点击此处)
课件设计思路:
1.本课件采用线性流程设计方案,充分尊重课本知识体系
的线性顺序,全程配合课堂教学。

2.课件中引入了大量网络共享资源,有效地开阔学生视野,既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改革理念,也体现了“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的理念。

3.课件中以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科学探究,体现了“让学生体验过程与方法”的新课标理念。

课件使用说明:
1.有关课件复制:主体课件中组合了多个动画、声音和图片,因此复制课件时一定要复制主体课件所在的文件夹,才能保证主体课件的设计效果完整展现。

2.有关课件运行:(1)打开《熔化和凝固》课件文件夹,
双击《《熔化和凝固》课件.ppt文件进入主体课件。

(2)课
件中第一个动画是: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第二个动画是: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用鼠标点击动画中的熔化以及凝固图标,就会有相应动画播出。

(3)每个“组织讨论”和“实验方案”
后都配有背景音乐,让师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注:请把三个文件下载到同一文件夹里,然后点击下载(◆PPT课件:熔化和凝固◆ 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零农场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熔化和凝固》教案 教科版

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零农场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熔化和凝固》教案 教科版

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零农场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熔化和凝固》教案教科版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

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感悟物质世界的美丽多姿。

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关注自然现象,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二、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是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本节难点是实验数据的图像转换方法。

三、教学过程1. 认识晶体学生对将固体区别为晶体和非晶体认识不足,教师应着力调动学生的观察积累,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图片,酌情展示一些常见晶体和非晶体的实物、模型、图片资源,首先让学生建立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依据——形状规则与否的概念,初步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不宜将本板块变为演示,要舍得投入时间,引领学生经历固体(含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实验探究全过程,初步领略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这也是课时安排建议本节2课时的主要原因。

(1)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晶体和非晶体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加工工艺,猜想到它们可能存在不同的熔化规律;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探究问题:熔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究竟有什么不同?(2)为了研究提出的问题,重要的是组织学生讨论,制订出分工合理、实用高效的探究讨划和实验设计方案。

各组首先应选取一种晶体、一种非晶体作为对比研究对象;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各组所选研究对象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不同。

延平区第九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二导学案无答案教科版3

延平区第九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二导学案无答案教科版3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二)学习目标1.知道晶体熔点的物理意义和晶体熔化的条件。

2.知道熔化曲线图象中各段的物理意义。

3.知道液体凝固的规律。

课前学习一、复习回顾①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二、尝试学习1. 叫做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

2.海波的熔点是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课堂学习一、晶体的熔点1.议一议:冰的熔点是0℃,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2.交流讨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 。

[及时练习]时间/min 温度/℃ 时间/min温度/℃1.把正在熔化的冰端到0℃的房间,则( )A冰继续熔化 B冰熔化一会儿后停止熔化C冰立即停止熔化 D过一会儿,水开始凝固成冰2.80℃的萘(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D不能确定二、固体的熔化曲线图象 1.交流讨论:晶体熔化曲线图象各段的物理意义 图象线段 熔化阶段 温度与熔点的关系 吸热情况 温度变化情况 物体状态AB段B点BC段C点CD段2.交流讨论:非晶体熔化曲线图象各段的物理意义 。

三、合作学习:液体凝固的规律1.液体凝固的规律是: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 热量,温度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 热量,温度 。

2.画出液体凝固的图象3.液体 叫做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4.晶体凝固的条件: 、 。

当堂检测1.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 .熔化B .凝固C .液化D .凝华2.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时间温度水的凝固曲时间温度蜡液的凝固曲3.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4.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浇档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都不熔化D、熔化情况无法确定小结整理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一、选择题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几个环节.在进行积木搭建的活动中,一位同学发现积木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于是他认为:积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并利用天平和刻度尺进行相关测量.对于“他认为:积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哪一个环节()A. 猜想假设B. 设计实验C. 进行实验D. 分析论证2.生活中小明发现同样的一杯热水,冬天室温低时冷却得快,夏天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好动脑筋的小明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其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是()A. 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B. 热水冷却的快慢与质量有关吗?C. 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环境的温差有关吗?D. 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温度有关吗?3.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200m,则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是()A. 1hB. 5minC. 50sD. 10s4.如图在玻璃瓶装满水,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小明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猜想2:手挤压玻璃瓶壁时,使瓶内水的温度升高.于是小明进行如下探究:先用较大的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松手后水面迅速回到原位置;再用较小的力挤压玻璃瓶,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高度变小,重复多次,现象均相同,对于此探究()A. 只能验证猜想1B. 只能验证猜想2C. 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D. 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5.某同学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贵州省高中物理杨永忠名师工作室观摩课、示范课熔化和凝固,然后通过探究硫代硫酸钠、松香的熔化特点得出规律,最后引申到熔化和凝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本节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即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为今后探究性课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结构图1.固态液态(熔化和凝固是互逆过程)2.固体⎩⎪⎨⎪⎧晶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有熔点)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都是固液共存状态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和凝固都没有固液共存状态3.晶体熔化条件⎩⎪⎨⎪⎧⎭⎪⎬⎪⎫(1)温度要达到熔点。

(2)能继续吸热。

同时具备晶体凝固条件⎩⎪⎨⎪⎧⎭⎪⎬⎪⎫(1)温度要达到凝固点。

(2)能继续放热。

同时具备教学重难点:重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难点: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会用图象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信息化教学媒体和资源的选择和运用:视频:《熔化和凝固》微课(来源:中学学科网)图片:⑴冰雪融化;⑵工人浇铸工件;教学准备:1.师准备:根据学生情况,拟写教学设计,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做预习学案。

教学过程(活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及意图1.引入新课问题引入:教师: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先观看图片教师解说,并从语言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引入课题。

①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②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一定的熔点)。

③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④B点: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完全处于固态;C点: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

(4)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5)热传递的条件:存在着温度差。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榆树林子中学杨继明【设计思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图像研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根据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认识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仪器】蜡烛一支火柴一块雪糕半杯水三个小烧杯。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设计(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教师讲述: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多媒体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演示实验: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