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的维修管理
建筑工程机械维修保养制度

建筑工程机械维修保养制度一、编制目的建筑工程机械是工地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其正常运转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进度和质量。
为了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提高工地管理水平,特制定本维修保养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工地内所有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
三、维修保养人员1. 关键设备的维修工作由具备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并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
2. 普通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由技术工人或操作人员负责,需经过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
3. 所有维修保养人员需定期参加相关培训课程,提高技术水平和维护意识。
四、维修保养程序1. 定期检查:每台建筑工程机械设备都应有固定的维护保养周期,一般为每月一次。
在每次检查中,维修人员应根据设备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情况,对各部件进行检查和测量,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 聚焦关键部件:在维修保养工作中,要特别关注设备的关键部件,如发动机、传动装置、液压系统等,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故障,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清洁保养:定期对建筑工程机械设备进行清洁保养,包括清洁各部件表面、更换润滑油和滤芯等。
清洁保养不仅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降低故障率和提高工作效率。
4. 故障维修:发现设备故障时,维修人员应根据故障现象和原因进行及时处理,避免故障扩大影响设备正常使用。
对于无法解决的故障,需报告主管领导并及时联系售后服务提供商进行维修。
五、安全措施1. 维修保养过程中,维修人员应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备,确保工作安全。
2. 维修保养时,应将机械设备停机,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3. 对于复杂或危险的维修保养工作,应组织人员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救援措施,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六、维修记录与报告1. 维修保养人员应对每次维修保养工作做好记录,并填写维修保养记录表,详细记录设备的维修情况、维护措施和使用建议。
2. 每次维修保养工作完成后,需编写维修保养报告,报告主管领导并存档备查。
建筑起重机械维修保养管理制度(三篇)

建筑起重机械维修保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筑起重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保障机械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发生及增加使用寿命,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建筑起重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的要求内容包括:维修保养人员的岗位责任、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保养管理的责任与制度等方面的规定。
第四条本管理制度由本单位的维修保养部门负责执行和监督。
第二章维修保养人员的岗位责任第五条维修保养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个人素质和安全意识,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六条维修保养人员的主要岗位责任包括:1. 负责进行机械设备的定期巡检、维护保养工作,并及时处理其中发现的问题;2. 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记录,及时制定和调整维修计划,确保设备能够按时完成维护保养;3. 及时更新和维护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以便随时了解设备的维修保养情况;4. 参与机械设备的故障维修工作,并保证维修质量;5. 定期组织维修保养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维修保养水平;6. 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
第七条维修保养人员必须掌握以下技能:1. 熟悉机械设备的使用原理和操作规程;2. 熟悉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方法和常见故障排查技巧;3. 具备基本的机械维修工具的使用和维护知识。
第三章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第八条机械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包括以下内容:1. 清洁机械设备的外表面和内部零部件;2. 检查和更换润滑油,并根据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润滑;3. 检查和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4. 调整机械设备的各项参数,确保其正常运行;5. 检查电气元件和连接线路的状况,确保电气安全;6. 检查机械设备的各项指示和报警器件,确保其正常功能。
第九条机械设备的故障维修包括以下内容:1. 对机械设备进行初步的故障排查,确定故障原因;2. 根据故障原因,制定维修方案并进行维修;3. 维修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4. 维修完成后,必须进行设备的测试和试运行,确保维修质量;5. 维修过程中,必须及时记录和反馈维修情况,以便后续的维修保养工作。
建筑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检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建筑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检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建筑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检测的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在建筑行业中,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工程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质量至关重要。
2. 质量管理体系为了保证建筑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检测的质量,我们建议建立以下质量管理体系:2.1 规范制定确保建筑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检测工作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进行。
制定明确的工作规范,包括设备维护保养周期、检测方法和标准等,以确保检测工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2 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监督建筑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检测全过程的质量。
通过设定质量指标、制定检测流程和要求,以及建立严格的检测记录和报告制度,确保检测工作的可追溯性和可靠性。
2.3 培训与考核加强建筑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提供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检测人员熟悉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和检测方法。
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以确保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2.4 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高建筑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检测的质量。
定期评估和分析检测数据和工作结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引进新的设备和方法,提升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 质量管理措施除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还需要采取一系列质量管理措施来提高建筑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检测的质量:3.1 设备管理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购置、验收、注册和分配等。
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可靠性,并根据规定周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检测环境提供良好的检测环境,包括设备维修区域和检测场所。
确保环境干净整洁,避免干扰和污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3.3 样品管理建立严格的样品管理制度,包括样品的采集、分析、保存和处置等。
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和损坏。
3.4 合作与沟通加强与建筑施工方和设备使用方的合作与沟通。
工程机械维修日常管理制度

工程机械维修日常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程机械维修工作,延长工程机械使用寿命,保障施工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工程机械维修单位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工程机械维修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的原则,确保工程机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工程机械维修单位应当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维修质量。
第二章维修责任第五条工程机械维修单位应当明确维修人员的责任,维修人员应当认真履行维修任务,确保维修质量。
第六条工程机械维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维修记录和维修档案,记录每一次维修情况和维修结果。
第七条工程机械维修单位应当加强对维修人员的考核,对维修质量不合格的人员及时纠正。
第八条工程机械维修单位应当建立维修质量追溯机制,追溯维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
第三章维修流程第九条工程机械维修单位应当建立维修流程,确保维修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第十条维修流程包括但不限于:接受维修任务、排查故障、制定维修方案、核实零部件、维修、试车调试、验收交车等环节。
第十一条维修流程中涉及到的零部件应当使用原厂配件,确保维修质量。
第十二条维修流程中应当加强对维修现场的管理,确保维修过程安全、环保。
第四章维修检测第十三条工程机械维修单位应当建立维修检测机制,对维修结果进行检测,确保维修质量。
第十四条维修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机械性能测试、电气系统测试、液压系统测试、安全系统测试等环节。
第十五条维修检测结果应当出具检测报告,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和汇总。
第十六条维修检测工作由专业人员操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第五章维修标准第十七条工程机械维修单位应当明确维修标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维修工作。
第十八条维修标准应当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标准、工艺要求、质量控制、安全保障等内容。
第十九条维修标准要求严格执行,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第二十条工程机械维修单位应当不断提高维修标准,确保维修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建筑工程机械维修管理条例

建筑工程机械维修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建筑工程机械维修管理活动,保障建筑工程机械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提高维修效率,保护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内的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第三条机械维修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维修结合”的原则,重点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寿命。
第四条建筑工程机械维修管理应依法进行,实行工程、机械、电气的综合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维修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第二章维修管理责任第五条建筑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由建筑公司或工地的专职维修人员负责。
相关责任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第六条维修责任人员应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更换、调试等工作,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七条建筑公司应建立健全维修管理制度,明确维修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推行定期维护制度,确保维修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三章维修工作要求第八条维修工作应按照设备的维护保养手册要求进行操作,并及时记录维修的内容和时间,建立健全维修档案。
第九条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范,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第十条维修过程中需要更换零部件的,应严格按照设备要求进行选择和更换,并保证零部件的质量。
第十一条维修完成后,应对机械设备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二条维修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确保人员在维修过程中的安全。
第十三条维修现场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安全工具,维修人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品。
第十四条维修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做好维修过程中的应急处理和事故预防工作。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十五条监督检查部门应定期对建筑工程机械维修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要求建筑公司配备合格的维修人员,并对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进行审核。
建筑起重机械维修保养管理制度范文(3篇)

建筑起重机械维修保养管理制度范文建筑起重机械是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它具有承载能力强、作业效率高等特点,有效提高了施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然而,由于起重机械操作复杂,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维修保养管理制度,保证机械的安全可靠运行。
以下是一份建筑起重机械维修保养管理制度范本,供参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筑起重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机械的安全运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建筑工地上使用的各类起重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
第三条维修保养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和事故发生。
第四条保养管理的原则是先预防为主,合理维保,及时修理。
第五条机械使用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参加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证书方可上岗。
第二章维修保养责任与要求第六条设备管理人应该制定具体的维修保养计划,明确维修保养的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并根据机械的使用情况和设备的状况进行调整。
第七条设备管理人应明确维修保养工作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日常检查、定期保养、故障排除等。
第八条设备管理人应做好维修保养记录,包括机械的使用情况、维修保养记录、故障排除情况等。
第九条维修保养人员应熟悉机械的使用和维修保养知识,做到技术熟练,操作规范,能够独立开展维修保养工作。
第十条维修保养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维修保养计划和要求进行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机械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维修保养流程与内容第十一条日常检查应包括机械的安全装置、润滑情况、电气线路、工作状态等方面的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修理或报告设备管理人。
第十二条定期保养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包括但不限于更换润滑油、检查紧固件、清洁各部位、检查传动系统等。
第十三条故障排除应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维修保养手册进行操作,维修保养人员应具有一定的维修能力,处理能力。
对于无法解决的故障,应及时报告设备管理人。
第十四条维修保养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做到三同时,即维修工作和使用人员同时停止,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同时离去,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同时恢复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机械管理办法

建筑工程施工机械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机械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能,保障工程质量,根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建筑工程施工机械的采购、验收、使用、维修、保养、报废等管理工作。
第三条建筑工程施工机械管理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制度化、规范化”的原则。
第四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机械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人员培训,确保施工机械安全、高效运行。
二、采购与验收第五条施工单位在采购施工机械时,应根据工程需求,选择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具有良好信誉的品牌和型号。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采购的施工机械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外观、性能、安全防护设施、随机资料等。
第七条验收合格的施工机械应建立档案,内容包括:机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购置日期、使用状态等。
三、使用与维护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机械使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人员职责,加强操作培训,确保机械安全使用。
第九条施工机械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发现故障及时排除,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维修、保养,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机械维修、保养制度,明确维修、保养周期、内容、责任人。
四、安全管理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机械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机械安全运行。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机械设备安全使用。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五、报废与更新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机械的使用年限、性能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报废与更新计划。
第十六条施工机械达到报废标准时,施工单位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照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需求和技术发展,适时引进新型施工机械,提高施工效率。
施工机械管理措施

施工机械管理措施施工机械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高效、稳定的性能大大提高了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
然而,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意外事故、设备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因此,制定一系列的施工机械管理措施,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机械设备分类管理1. 品牌管理合理、统一选择机械设备品牌,减少设备的种类,可降低设备的购买、维护成本,并可以保证配件的通用性和维修服务质量。
2. 区域管理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阶段、施工区域、机械类型将机械设备分组管理,制定合理的放置位置,以减少设备之间的干扰、碰撞等情况,保证施工机械的安全。
二、维护管理1. 预防性维护对施工机械实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
在重要的工程阶段和季节交替时加大机械设备的检查力度。
重视对机械配件的维护,如冷却系统、润滑系统、传动系统等重要配件。
2. 现场保养对现场常用的机械设备,实行易拆装式配件,以便维修人员进行日常的现场保养和维修,保障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
三、安全管理1. 人员管理确定专门的机械驾驶员并对其进行培训、资格证的认证。
机械操作员应定期参加技术培训,提高技能和操作安全性。
2. 设备管理施工现场应设置专门的机械设备存放区,并对机械设备进行配备物品检查,保证配备物品的齐全,且定期清理现场,保证安全通道畅通,减少设备之间的碰撞风险。
四、文化建设施工文化应该积极推进机械设备管理,在管理机制、维护保养、人员培训及其他相关方面引进企业流程管理模式,并不断完善和提升落实机械管理措施的水平。
定期召开安全文明施工行程会议,增加班组意识和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
总之,在机械管理方面,制定合理的施工机械管理措施,对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以及降低机械设备维修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各个企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建筑施工行业。
建筑起重机械维护保养等管理制度

建筑起重机械维护保养管理制度编制人:审批人:审核日期:建筑起重机械使用及维护保养管理制度一、机械设备管理制度1、严格遵守建设部令166号《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2、机械设备的使用应贯彻“管理结合,人机固定”的原则。
按设备性能合理安排,正确使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保证安全生产。
3、各级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上级部门、本单位制定的各项机械设备管理规定,尊守安全操作规程,经常检查安全设施、安全规程的执行情况以及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加以解决。
4、坚持持证上岗,严禁无操作证者上机作业,持实习证者不准单独顶班作业。
5、不属于本人负责的设备,未经领导同意,不得随意上机操作。
6、现场设备(含临时停放设备)均应有防雨、防砸、防火、防盗、防破坏措施,并实行专人负责管理.7、机械设备的安装应严格遵守安装要求,遵守操作规程。
安装场地应坚实、平整。
起重类机械严禁超载使用,确保设备及人身安全。
8、设备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运行安全检查及性能试验,经试运转合格,专业职能人员检验签字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六大纪律”1、进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2、2m以上的高处、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必须带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3、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4、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和防雷装置,方能开动使用.5、不懂电气和机械的人员,严禁使用和玩弄机电设备。
6、吊装区域,非操作人员严禁入内,吊装机械必须完好,臂杆垂直下方不准站人.三、起重吊装“十不吊”规定1、起重臂和吊起的重物下面有人停留或行走不准吊。
2、起重指挥应由技术培训合格的专职人员担任.无指挥或信号不清不准吊。
3、钢筋、型钢、管材等细长和多根物件必须捆扎牢靠,多点起吊。
单头“千斤”或捆扎不牢靠不准吊。
4、多孔板、积灰斗、手推翻斗车不用四点吊或大模板外挂板不用卸甲不准吊。
建筑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建筑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建筑施工机械已经成为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建筑施工机械的管理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本文将围绕建筑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展开讨论。
一、问题分析:1. 机械设备使用效率低下由于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种类繁多,种类也较为庞大,因此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往往较低。
一些设备可能因为工时短、使用频率低而无法充分发挥效益,造成了浪费。
2. 设备维护不及时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维护不及时,往往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和故障,从而影响施工进度。
一些施工单位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机械设备的寿命减短,增加了维修成本和停工时间。
3. 机械设备管理不规范一些施工单位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不够规范,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管理办法,造成了机械设备的管理混乱、信息不畅通,导致了一定的管理漏洞。
4. 机械设备安全隐患较多建筑施工机械设备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一些施工单位对于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解决措施:1. 加强机械设备信息共享针对机械设备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施工单位可以加强机械设备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充分利用设备,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2. 做好设备维护与保养工作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故障和损坏。
对于机械设备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建立健全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管理责任人,制定规范的设备管理办法,加强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
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对设备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对于机械设备的安全意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5. 引入新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在解决建筑施工机械管理问题的过程中,引入新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4篇)

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所有起重机械设备。
二、维护保养工作的组织管理1. 维护保养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并委派专人负责具体实施。
2. 维护保养工作按计划、定期进行,对于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修理和维护。
3. 维护保养记录要详细、完整,包括维护保养日期、内容和人员等信息,保存至少1年。
4.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维护保养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维护保养工作的内容1. 每月维护保养工作(1)对设备的润滑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润滑油的更换、润滑点的加油和清洁等。
(2)对设备的电器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电线、插头、开关等的检修和更换。
(3)对设备的制动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制动器的调整和更换。
(4)对设备的传动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传动带、传动齿轮等的检修和更换。
(5)对设备的起升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起升绳、起升齿轮等的检修和更换。
2. 每季维护保养工作(1)对设备的液压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油管、液压缸等的检修和更换。
(2)对设备的臂架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臂架结构的检修和更换。
(3)对设备的安全装置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限位器、安全防护装置等的检修和更换。
(4)对设备的控制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控制器、按钮等的检修和更换。
3. 每年维护保养工作(1)对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起重机构、回转机构等的检修和更换。
(2)对设备的外观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清洗、漆面修复等。
四、维护保养工作的工具和设备1. 维护保养工作需要配备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包括扳手、油枪、检修车等。
2. 工具和设备应保持干净、完好,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五、维护保养工作的安全措施1. 维护保养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戴好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建筑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建筑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建筑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设备缺乏定期维护、操作人员缺乏专业技能、施工机械安全管理不到位以及设备资源浪费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建立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优化设备资源利用等解决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提升建筑施工机械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施工质量,从而促进项目顺利进行。
建筑施工机械管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方位的措施和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推进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机械管理、问题、解决措施、定期维护、专业技能、安全管理、设备资源利用、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筑施工机械管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施工机械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机械设备的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机械设备管理涉及到设备的采购、维护、保养、安全使用等方方面面,直接关系到施工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建筑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
设备缺乏定期维护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复杂,设备容易受到损坏,如果长期不进行维护,就会导致设备性能逐渐下降,甚至出现故障。
操作人员缺乏专业技能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些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容易造成设备的误操作和损坏。
施工机械安全管理不到位、设备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也影响着施工的顺利进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例如建立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优化设备资源利用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建筑施工机械的管理水平,确保施工工程的顺利完成。
2. 正文2.1 建筑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筑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设备缺乏定期维护、操作人员缺乏专业技能、施工机械安全管理不到位以及设备资源浪费严重等几个方面。
设备缺乏定期维护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很多施工单位忽视了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导致设备寿命缩短、故障率增加,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建筑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建筑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建筑施工机械在工程建设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和保障工人安全。
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机械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一、机械设备使用效率较低在一些施工现场,由于机械设备数量不足或配置不合理,导致使用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
在保养和维护方面,对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不到位,常常出现机械设备故障频繁发生的情况。
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在施工前就根据工程的需求合理配置机械设备,确保数量和种类能够满足工程需要,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2.加强设备维护与保养: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机械设备运行正常。
二、机械设备管理混乱在一些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混乱,如设备出入库不规范,设备使用记录不完整等。
这样会导致机械设备的管理失控,难以进行跟踪和维护。
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机械设备登记和档案管理:对机械设备进行登记,并建立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和使用情况,方便进行管理和跟踪。
2.设立专门的机械设备管理岗位:指定专人负责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包括设备出入库、使用记录等,确保管理的规范与有效性。
三、机械设备安全隐患大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果管理不善,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一些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未经培训的操作人员、使用违章设备等。
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对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其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提高安全意识。
2.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要求,加强对违章操作的查处和惩罚,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建筑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着使用效率低、管理混乱、安全隐患大和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
建筑工程文明工地施工机械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文明工地施工机械管理措施随着现代化建筑工程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施工机械的使用已经成为当代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施工机械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和安全性,还推动了建筑施工变革和建筑业的发展。
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和管理,必须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
一、加强施工机械的管理1. 设立机械管理中心建立机械管理中心,明确机械使用计划和生产任务,建立机械档案,制定机械计划和维修计划,统计机械使用情况,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
2.采取科学有效的维修计划按照不同机械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强度,加强维修保养。
对于新机械,要制定详细的维修保养标准;对于老机械,要制定相应的报废、修复、更新标准。
定期对机械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保证机械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提高机械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3.加强机械监控在施工现场设立机械监控台,实时监控机械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机械故障并排除,确保机械的安全性和正常运转。
4.制定安全操作规程针对不同的机械设备,制定对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培训机械操作人员,增加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关键操作的安全性,减少机械事故的发生。
5.实行专人管理对于各类机械设备,实行专人管理。
一个专人对应一类机械设备,确保每个机械设备都有专人进行管理,维护机械设备,给予足够的关注。
二、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制度针对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的制度,将废弃物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可燃垃圾和其它垃圾四类,并根据当地政策和法规进行处理。
在施工现场设立垃圾分类桶,设立专人负责分类收集,运输垃圾时按照规定途径进行处理,杜绝乱扔垃圾等现象的发生,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三、优化建筑施工道路管理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现场的畅通,以及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需要优化建筑施工道路的管理,制定交通管理规定,明确各类车辆的通行路线和时间,避免车辆的交通拥堵、施工占道等现象的发生。
同时,需要加强路面的维护和绿化,补充路面坑洞、草皮等,使路面更加平坦、整洁,增加施工区域的美观度。
建筑工程机械维修制度

建筑工程机械维修制度一、目的与范围本维修制度旨在明确建筑工程中机械设备的管理职责、操作规程、维护保养流程及应急措施等,以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作和延长使用寿命。
此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本项目的建筑机械设备及其维修工作。
二、管理职责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建立机械设备档案,记录每台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情况和维修历史。
2. 设备操作人员需按照操作手册正确使用机械,并负责日常的检查与清洁工作。
3. 维修部门应制定定期检查计划,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性能检测和必要的维护工作。
三、操作规程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2. 启动前,应仔细检查设备是否存在异常,确认安全装置有效,周围环境符合作业要求。
3. 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指南,不得随意改动设定参数或跳过安全步骤。
4. 遇到设备故障应立即停机并上报,严禁带病作业。
四、维护保养1. 设立固定的保养日,对所有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必要的润滑、紧固等工作。
2. 根据厂家建议和实际使用情况,定期更换易损件和关键零部件。
3. 对于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多尘)下使用的设备,应增加保养频率,并采取额外防护措施。
五、应急措施1.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设备故障处理流程、紧急撤离路线和救援联系方式。
2. 保持应急工具和备件的充足供应,以便快速响应各种突发情况。
3.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安全意识。
六、监督与改进1.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机械使用和维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
2. 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优化维修流程和方法。
3. 定期总结维修经验,更新维修制度,提升维修质量和效率。
七、结语。
建筑工程机械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机械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建筑工程机械的管理,提高机械使用效率和安全性,确保工程正常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机械管理机构1. 建筑工程机械管理机构设立工程部门主管,负责全面协调管理机械的购置、维护和使用工作。
2. 机械管理机构应设立专职机械管理员,负责机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3. 机械管理员需熟悉机械的使用方法,具备一定的机械维修技能,责任心强,严格执行机械使用规定。
三、机械购置1. 机械购置应根据工程需要,经过审批程序,选择适合的机械设备。
2. 机械设备应具备合法合规的资质证明,确保质量可靠,符合安全标准。
3. 购置机械设备后,应及时记录机械设备信息,建立档案,进行验收和保管。
四、机械使用1. 机械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认,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
2. 使用机械设备时,严格按照操作手册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禁止违规操作。
3. 使用机械设备时,应严格遵守作业规程,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五、机械维护1. 机械设备维护应定期进行,包括润滑、清洁、检查等工作。
2. 维护工作应由专业机械维修人员负责,确保维护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3. 发现机械设备故障时要及时报修,并做好故障记录和处理情况的报告。
六、机械安全1. 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
2. 机械设备停用时,应做好停车保护和防盗措施,避免损失和事故发生。
3. 机械设备使用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干净,归还指定场地,做好使用记录。
七、机械检测1. 机械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确保设备性能符合要求。
2. 检测工作应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3. 检测合格的机械设备方可使用,未经检测合格的机械设备不得使用。
八、机械考核1. 对机械管理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检查其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2. 考核结果作为评定机械管理人员绩效和考核的依据,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措施。
九、机械管理制度的执行1. 机械管理制度应全面贯彻执行,对违反制度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理。
建筑起重机械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建筑起重机械维修保养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保障建筑起重机械的正常运行,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建筑起重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
3. 维修保养责任人建筑起重机械部门负责本制度的执行,并指定专人负责建筑起重机械的检查、维修保养。
4. 维修保养内容4.1. 定期检查建筑起重机械应按照规定的检查周期进行检查,检查项包括: - 内部零部件的检查 - 外部设备的检查 - 电器设备的检查 - 液压系统的检查4.2. 定期保养建筑起重机械应按照规定的保养周期进行保养,保养项目包括: - 对液压系统进行清洗、更换液压油、更换液压滤器 - 更换润滑油和滤清器 - 清洗风机、散热器等设备 - 检查、更换制动器皮、调整制动器5. 维修保养记录建筑起重机械应建立维修保养档案,每次维修保养应有记录表,并填写下列内容: - 时间、工程机号、维修保养项目、维修保养人员 - 维修保养内容及检查结果- 更换的配件名称、型号、编号 - 管理机构确认签字6. 安全保障措施建筑起重机械的维修保养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以下安全保障措施: - 维修保养人员必须具备资格证书和操作规程,了解维修保养的安全知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在机器运转或维修保养期间,禁止工人入内 - 在维修保养期间,必须使用防滑措施进行围栏宣传,确保工人在安全区域内7. 建筑起重机械的报废标准•超过15年限制年限的机械•常规维护后依然危险的机械•机械损坏超过50%的机械•持续停放使用期超过1年的机械8. 经费保障建筑起重机械的维修保养经费由本单位承担,按照合同规定进行支付。
9. 惩罚措施•对在维修保养过程中的人为操作不当,造成机械受损或人员受伤的责任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对在维修保养方面违反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机械受损,责任人应给予相应的赔偿10. 推行日期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建筑起重机械维护与保养等管理制度(4篇)

建筑起重机械维护与保养等管理制度建筑起重机械的维护与保养是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并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为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非常必要。
下面是一份建筑起重机械维护与保养管理制度的参考:一、目的和范围1. 目的:为保障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安全生产,制定本管理制度。
2. 范围: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二、维护人员的要求与职责1. 维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和操作证。
2. 维护人员需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掌握最新的维护技术和规范。
3. 维护人员负责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工作。
三、维护与保养的内容和频率1. 维护内容:包括润滑、清洁、紧固、检查设备部件、电气设备检查等。
2. 保养内容:包括更换润滑油、清洗并更换过滤器、更换磨损部件等。
3. 维护与保养频率:根据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工作环境,制定相应的维护与保养计划。
四、维护与保养记录的要求1. 维护与保养工作需要进行记录,包括维护日期、维护内容、维修情况等。
2. 维护记录需保存至少两年,用于日后分析和维护工作的改进。
五、故障处理和设备修复1. 若发现设备存在故障,维护人员需要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2. 维护人员需对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检修和维修,确保设备在经过修复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
六、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1. 维护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定进行操作,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 维护人员需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和报警系统,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七、监督与评估1. 上级单位需定期对维护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 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的自评与总结,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式和效果。
以上是一份建筑起重机械维护与保养管理制度的大体内容,具体制度与实施细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制定。
建筑起重机械维护与保养等管理制度(2)一、项目管理责任人____项目分管经理1.1.1、贯彻国家和上级有关机械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组织制定实施细则,负责检查执行情况,加强对机械管理工作的领导。
施工机械维护管理制度细则

施工机械维护管理制度细则一、引言施工机械在建筑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施工机械的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制定一套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施工机械维护管理制度的细则,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维护责任1.企业应建立健全维护管理体系,明确维护管理工作的责任和义务。
2.设立维护管理部门,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施工机械维护管理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三、维护计划1.根据施工机械的使用情况和维护要求,制定维护计划,并定期审核和调整。
2.维护计划应明确维护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责任人,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标准,确保维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四、维护标准1.根据施工机械的类型和规格,制定相应的维护标准。
2.维护标准应包括保养、修理、更换零部件、润滑和清洁等内容,以确保施工机械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五、维护记录1.建立完善的维护记录系统,对每一台施工机械的维护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
2.维护记录应包括维护日期、维护内容、维护工作人员和维护结果等信息,以供日后参考和查询。
六、维护培训1.对维护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维护技能和维护意识。
2.在施工机械的操作培训中,加强对维护知识和维护操作的培训,使操作人员具备基本的维护技能。
七、预防维护1.通过定期巡检和日常保养,提前发现施工机械的故障和隐患,并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2.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的工作制度,确保施工机械的长期稳定运行。
八、安全管理1.在维护工作中要注重安全,确保维护人员和施工机械的安全。
2.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和工具,在维护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避免发生事故。
九、资料管理1.建立施工机械档案,包括机械的购置证明、机械设备说明书、维修记录等。
2.对于大型机械和关键设备,应制定详细的维修方案和备件规范,确保施工机械的快速维修和恢复运行。
十、经济管理1.合理利用维修资源,降低维修成本,提高机械设备的经济效益。
2.根据施工机械的使用情况和维护记录,制定维修预算和维修计划,实现维修管理的经济化和合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筑机械的维修管理
摘要:建筑机械维修有如下特点:1)维修条件差。
由于是流动施工,所以现场维修站的厂房条件、装备水平、人员配备都较差;2)维修工作量大、突发事故多。
由于建筑机械在露天作业,作业条件严酷、作业对象多变,所以机械故障多,碰撞、断裂、翻车等突发事故多,维修工作量大;3)备件贮备量少。
由于施工的流动性大,工地临时性的备件仓库都较小,所以备件贮备量(品种和数量)都少,使修理的难度大;4)机械的维修级别多变。
关键词:建筑机械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tf57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机械是基建部门完成施工任务的物质基础,管好、用好、维修好现有机械设备,充分发挥其效能,是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的重要环节。
现就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问题提出几点探讨性的意见。
一、建筑机械维修的特点
建筑机械维修属于机械维修范畴,与机床等固定式的机械的维修有共性,但由于建筑机械是流动施工、露天作业、作业条件严酷多变……,所以建筑机械维修又有如下特点:1)维修条件差。
由于是流动施工,所以现场维修站的厂房条件、装备水平、人员配备都较差;2)维修工作量大、突发事故多。
由于建筑机械在露天作业,作业条件严酷、作业对象多变,所以机械故障多,碰撞、断裂、
翻车等突发事故多,维修工作量大;3)备件贮备量少。
由于施工的流动性大,工地临时性的备件仓库都较小,所以备件贮备量(品种和数量)都少,使修理的难度大;4)机械的维修级别多变。
一种或一台建筑机械,在不同的工程项目和施工期的不同阶段,由于作业内容的变化,其在施工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多变的,按abc管理法,其维修级别也是多变的。
以上特点,可用“易坏、难修、多变”六个字来概括。
二、建筑机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1) 维修条件差:机械维修仍处于手工作业的分散落后状态, 长期存在的“质量差、工期长、费用高”的情况未从根本上改善。
2) 机械技术力量不足:进口和国产设备的增多和更新, 对于设备管理、操作、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提高, 但现有的人员满足不了发展需要, 造成设备维修管理滞后的局面,适应不了使用现代化建筑机械的要求。
3) 重修轻改:不对落后设备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只是反复的进行修理。
不仅增加维修费用,而且很难恢复原始的精度和性能。
4) 故障维修检测技术落后:在现场维修中, 对建筑机械故障的判断主要是凭经验, 靠感官判断故障部位, 准确率低并难确定故
障程度。
5) 配件缺乏:施工企业的设备流动性大,往往会因所需零件无库存, 当地市场无配件, 交通不便, 不能及时购到配件, 延长了
建筑机械的停机时间。
三、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管理出效率、出质量、出效益, 科学发展史充分论证了这个问题。
然而, 当前旌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经济效益较差亟待解决。
具体说来,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盲日购置, 造成损失。
一些施工企业不能科学地制订设备发展
规划和购置计划, 有关设备管理人员不熟悉机械设备的技术动态
和现状, 不能有效地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 导致采购的设备成
为”废物。
2)管理人员素质低劣。
3)库存积压, 结构不合理。
库存过多, 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
影响了资金周转, 增加了生产成本。
4)菅理科度不完善。
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缺乏完整、严格的机
械设备管理制度, 大中型设备档案工作落后 , 没有建立台帐制度, 缺乏日常台班记录和维修记录, 导致无章可循, 管理无序, 糊涂
使用。
四、提高建筑机械维修性的建议
制造和研发部门应该进一步探索提高建筑机械维修性的技术措施,以提高我国建筑机械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1)对建筑机械总体而言,提高维修性的技术措施具体应该按照
机型情况因机制宜的选用。
比如大型推土机,由于其加油点多、机体比较大,采用分散加油方式的话会非常麻烦,一般采用集中加油方式来提高其维修性;而一般中小型砼搅拌机,由于其加油点不多,而且机体比较小,加油工作量不大,可以采用分散加油方式,如果采用集中加油的方式则需增加一套集中加油管路及油泵,这样会增大整机成本,使机构更复杂,不利于市场竞争。
(2)作为建筑机械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维修性与建筑机械的安全性、可靠性还有经济性等性能相互关联,在提高维修性时应分析对其他性能的影响;同样, 在提高建筑机械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时也应分析提高上述性能对维修性的影响。
总之, 应综合权衡、择优处之,如对大型液压挖掘机,若采用微机化、检测仪表化则机价会上升,但涨价带来的负面影响比维修性提高带来的好处要小,所以可以考虑采用微机化、检测仪表化措施。
五、搞好建筑机械维修工作的对策
1)采用合适的维修新技术:维修制度应该针对特定的设备性能建立,对那些诊断技术和重点设备推行状态监测为主的预知维修;要建立起专业分工的维修体制,掌握维修新技术,配备先进的维修机具,工期短、培育维修质量好的维修能力;对润滑油料和燃料实行科学管理,根据油质化验结果确定使用期。
2)更新、修理还有改造相互结合:根据国家能源政策规定,对应该淘汰的落后设备必须进行改造和报废处理。
如果建筑机械的效
率低、性能差,报废又可惜,可考虑技术改造。
建筑机械的改造,要有可靠的技术论证,从施工需要出发,有必要的物质保证和相当的技术力量,还要有合理的经济效益,方可进行,对于没有修理价值的设备应予报废。
3)建立工地维修组,负责现场建筑机械的维护保养和维修工作,及时处理现场设备故障;同时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安排好施工现场的保修,制订维修计划,有力地降低机械维修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4) 成立专业化的机械施工公司或设备租赁司。
将分散管理变为专业化管理和集中管理,大型而特性的设备通过向租赁公司出租使用。
这些公司将集设备管理人员、设备、技术人员、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于一体,对机械设备的调拨、使用和维修进行系统的安排。
及时组织力量解决施工现场设备维修出现的疑难问题,使得同机型的配件库存降到最低,使其维修过程中实行总成互换成为可能。
5)加强机械维修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对设备专业人员、操作和维修工人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维修技术水平。
结语:
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就企业来讲,对机械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心。
分层次、分类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是减少无效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尤其是目前许多企业面临的困难多,效益差的现状,更要不断地研究新问题,采取新方法,
才能取得高效益。
参考文献:
[1]赵远,建筑机械的维修性[j].科技创新导报.2008
[2]方友康,谢友建.浅谈建筑机械的维修与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