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数学的画卷》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开数学的画卷》读后感
基于小学数学学习内容,配合教材介绍与小学数学知识相关的历史事件、数学家和数学的发展,同时介绍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对数学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它告诉我们数学和文史哲是相通的,数学教师要注重文学修养,并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语言感染力,寓抽象枯燥的数学理论于生动活泼的语言中,让教学内容不再枯燥,教学手段不再呆板,教学面孔不再冰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就不会弱减。我们的数学课堂尽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了多媒体,无论“动感”多么强烈,但数学知识的枯燥无味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师冷冰冰的面孔也让学生感到望而生畏。
而语文英语老师的语言则是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相对来说学习起来放松而感觉轻松。其实,数学本身也是一门充满魄力的学科,他的面纱一直在等待大家来揭开,一旦呈现出来,您就将被他常常吸引。数学中的每个数字、符号都有着一个个富有色彩的美丽故事,
但是对于这些故事我们数学老师又知道多少呢,更何况我们的学生了。所以,只有真正了解数学文化史,才会让大家感受到数学不只是简单的数字间的加加减减那么单调、枯燥乏味了
读后感
数学给人的感觉是冷冰冰的,多的是理性思考。但是通过读这本书改变了看法,原来数学也有人文情怀,细细品味别有一番滋味。记得张齐华研究数学文化,把数学当一种文化来研究,看问题的视角确实与众不同,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数学,感受数学浓浓的文化气息,好像品一壶茶,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回味无穷。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忽视课本上的“你知道吗?”这一部分,因为考试不考,其实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很感兴趣,我们的学习目标不单单是知识目标还有情感目标,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读了眼前一亮,很多模棱两可的东西变得清晰起来。读完第一感觉是要把它当成校本课程来上,不用备课,现成的教案,拿过来就能用。书中介绍了方程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中国,看后很是吃惊,原来以为方程是外来词。另外还有加减乘除的起源,在远古时代,人类是最先认
识“东”和“西”的,当时人们把太阳的出没作为标志,从太阳东升西降的现象中总结出“东”和“西”。“东”字,从形体上看,像是两端扎起来的口袋,因此有“囊”的意思;而“西”在中被解释为:“西”写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南”则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意思是草木到了夏天枝干就会强健有力,因此“南”也可代表夏季;“北”则指乘也,从二人相背,在唐兰的中则这样说“北由二人相背,引申有二意,一为人体之背一为北方”,课件,在我国古代,东西南北最初与方位并没有直接关系,只是人们为了更准确和便捷的描述方位引申其内涵而逐步成为方位词的。一直有个困惑,地图上为什么表示为上北下南,是使用习惯吗?约定俗成?从这本书上找到了答案我国古代宫殿都是坐北朝南的帝王的座位设在北方,面向南方。因帝王是一朝之长,万人之上,所以帝王坐在北方,北就为上,而坐在南边的君臣则为卑下,南就称为下了。现在的上北下南只不过是北上和南下的倒说而已。明白了这一点在学习方位时,就可以把上面的内容告诉学生。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万物都有它的来源,沉下心来细细品味数学的起源,实在是一种享受。
二、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很深,使我懂得了好多数学的道理,对我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帮助,而数学史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就是一种十分有效、不可或缺的工具。认识到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将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不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对于提高其数学方面的素质修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启发文科学生的人格成长、发展其认知能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数学史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俗言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家与困难、问题的斗争史。数学本身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一种精神,一种探索精神。比如,微积分是由牛顿、莱布尼兹、欧拉、维尔斯特拉斯等多位大数学家前赴后继,历尽艰辛,历时千年才建立和发展完善的。了解数学理论知识建立的历史,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局的完整的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逐步的克服障碍,在探索中学习。
2.数学史可以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 使得很多学生有畏难心理,数学的学习也相应的恶化成枯燥无味的公式记忆和解题演练。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家赖登塔尔就批评那种注重逻辑严密性、而没有丝毫历史感的教育乃是“把火热的发明变成了冷冰冰的美丽”[2]。因此, 如何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是各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数学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不容质疑的影响,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两方面都是这样。数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影响,最突出的是反映在它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物质生活方式的三次重大的产业革命。比如,第一次产业革命的主体技术是蒸汽机、纺织机等,它们的设计涉及对运动与变化的计算,而这只有在微积分发明后才有可能。又如,原子能的释放,首先是由于爱因士坦利用数学工具导出的著名公式揭示出质能转化的可能性。而现在的航天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数学的参与。“神舟飞船”的历次成功飞行都离不开数学家的参与。数学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影响同样也很深刻。比如,日心说的决定性胜利是在牛顿用当时最新的数学工具——微积分和严密的数学推理从动力学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出发推演出太阳系的运动之后。哥白尼的学说得到证实恰是通过这样的事实:天文学家加勒根据几位数学家在数学上
的推算和预报找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在大学数学的教学中,在学到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适时的将数学知识与其在促进当时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将有助于树立学生对数学课正确的认识,增强学习兴趣。
3.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在数学史上,数学概念的形成与演变,重要思想方法的确立与发展,重大理论的创立与变革等,无不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发展、运动与变化。比如,自从数学中引入了变量,运动就进入了数学。在数学中至始至终贯穿着动态的变量的思想,函数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函数出现历史的介绍,就可以教会学生学会用变化、运动的观点看待事物、看待世界。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又有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于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富有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