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阅读试卷(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课外阅读《成语故事》测试卷
课外阅读《成语故事》测试卷《成语故事》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道理。
为了检验大家对《成语故事》的阅读效果,下面这份测试卷应运而生。
一、选择题1、“画蛇添足”这个成语中,最先画好蛇的人最终却没有喝到酒,是因为()A 他画的蛇不好看B 他给蛇添上了脚C 其他人耍赖2、“掩耳盗铃”中那个偷铃铛的人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铃声了,这种想法()A 很聪明B 很愚蠢C 有一定道理3、“刻舟求剑”的故事中,那个人在船上刻记号是为了()A 做标记B 好玩C 纪念4、“亡羊补牢”告诉我们()A 丢了羊再补圈已经没用了B 出了问题及时补救还不算晚C 羊圈不需要修补5、下列哪个成语与“狐假虎威”意思相近()A 狗仗人势B 指鹿为马C 叶公好龙二、填空题1、“______”这个成语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2、“______”常用来形容学习或工作勤奋不知疲倦。
3、我们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______”。
(填一个成语)三、判断题1、“守株待兔”中的农夫最终等到了很多兔子。
()2、“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很有才华。
()3、“买椟还珠”说的是一个人只看重外表,不注重内在。
()四、简答题1、请简要讲述“拔苗助长”的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说说你对“半途而废”这个成语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半途而废。
五、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成语故事,回答问题。
《自相矛盾》从前,有一个楚国人在街上卖矛和盾。
他先举起自己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能刺穿它。
”接着,他又拿起自己的矛,大声吹嘘道:“我的矛非常锐利,无论多么坚固的东西,它都能一刺即穿。
”这时,人群中有人问道:“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呢?”这个楚国人一下子愣住了,不知如何回答。
问题:1、这个楚国人为什么会愣住?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通过这份测试卷,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大家对《成语故事》的掌握程度。
小学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
小学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成语故事中缺失的成语。
- ()的狐狸:形容人不怀好意,心怀叵测。
- 画蛇():比喻做事做过头,反而弄巧成拙。
- 亡羊补():比喻出了问题之后,及时补救,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守株待():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 刻舟求():比喻拘泥而不知变通,或固执己见,不知实际情况已变化。
二、选择题2. 下列成语故事中,哪一个成语表示“做事要适可而止”?A. 画蛇添足B. 亡羊补牢C. 守株待兔D. 刻舟求剑3.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要勤奋努力B. 要善于观察C. 要耐心等待D. 要抓住机遇三、简答题4. 请简述“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5.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四、判断题6.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该恰到好处,不要画蛇添足。
A. 正确B. 错误7.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耐心等待,就一定能等到意外的收获。
A. 正确B. 错误答案:一、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成语故事中缺失的成语。
- 狡猾的狐狸:形容人不怀好意,心怀叵测。
-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做过头,反而弄巧成拙。
-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之后,及时补救,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而不知变通,或固执己见,不知实际情况已变化。
二、选择题2. A3. A三、简答题4.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牧羊人发现羊圈的栅栏坏了,导致羊丢失。
他的朋友建议他及时修补栅栏,以防止更多的羊丢失。
牧羊人听从了建议,及时修补了栅栏,从此羊再也没有丢失过。
5.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
四、判断题6. A7. B。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及应用试题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及应用试题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汇,它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语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下面是一些小学语文成语故事及应用试题,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一、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从前,有一位画家非常擅长画蛇。
他的画技盖世无敌,无论是蛇的身体纹理还是眼睛的神采,都能画得栩栩如生。
但是,他为了追求完美,常常在画好的蛇身上再加上一些线条和图案。
结果,这些“画蛇添足”的作品反而显得生硬和夸张,丧失了原本的精致和柔美。
成语“画蛇添足”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演化而来的。
它的意思是指做了多余且不必要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2. 杯弓蛇影从前,有一位勇敢的猎人,他非常精通箭术。
有一天,他在山林里狩猎时,突然看到一条弯曲的杯子和一条弯曲的蛇的倒影。
猎人在一瞬间以为是真的杯子和蛇,顿时吓得手脚发软,无法再继续射箭。
后来他才发现自己被自己的错觉所迷惑。
成语“杯弓蛇影”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演化而来的。
它的意思是指因为心里的怀疑而过分敏感,产生不必要的担忧和疑虑。
二、应用试题1. 请用“画蛇添足”这个成语造句。
答案:小明已经完成了报告,但他为了追求完美,反复修改了很多次,结果完全是画蛇添足。
2. 对比“杯弓蛇影”与“镜花水月”这两个成语,它们各自的意义有什么区别?答案:“杯弓蛇影”是指因为心里的怀疑而过分敏感,产生不必要的担忧和疑虑;而“镜花水月”则表示虚幻而不真实的事物。
3. 在下面的句子中填入合适的成语:“我一看到陌生人就杯弓蛇影,太容易被吓到了。
”答案:我一看到陌生人就杯弓蛇影,太容易被吓到了。
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和应用试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通过运用成语,他们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成语是汉语独特的珍宝,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和运用吧!。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专项测试练习题(附答案)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专项测试练习题(附答案)1、“江郎才尽”讲的是南北朝时()的故事。
A、王珣B、江淹C、孟子2、如果你能(),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A、一毛不拔B、举一反三C、万众一心3、是说只要翻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收益。
A、开卷有益B、专心致志C、不耻下问4“目无全牛”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庖丁的故事。
A、厨师B、画家C、医生5、小红的学习成绩(),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A、不学无术B、名列前茅C、有名无实6、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就叫()。
A、取长补短B、举一反三C、大材小用7、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说的就是成语()。
A、一鸣惊人B、青出于蓝C、天下无双8、“七步之才”说的是()的故事。
A、曹操B、曹不C、曹植9、“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说的就是成语()。
A、一蟹不如一蟹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C、大材小用10、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抓紧时间学习,说的是成语()。
A、手不释卷B、专心致志C、呕心沥血11、只要方法得当,就有可能收到()的效果。
A、举一反三B、事半功倍C、亡羊补牢12、孟母为了使()成才,曾经三次搬家,择邻而居。
A、孔子B、荀子C、孟子13、“拾人牙慧”中的“牙慧”是指说话中流露出的()。
A、聪明才智B、漂亮牙齿C、漂亮言辞14、“学富五车”中的“五车”指五车()。
A、菜B、书C、钱15、思想集中,一心一意,说的是成语()。
A、举一反三B、手不释卷C、专心致志16、淳于髡用谜语()来劝勉齐威王整顿朝纲,收复失地,振兴齐国。
A、废寝忘食B、一鸣惊人C、半途而废17、市场的某些产品的质量一个比一个差,真是()。
A、指鹿为马B、捉襟见肘C、一蟹不如一蟹18、赵王派()出使秦国,向秦王献和氏璧。
A、蔺相如B、胡亥C、李斯19、“运筹帷幄”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
A、项羽B、子路C、张良20、()的故事告诫我们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A、走马观花B、毛遂自荐C、掩耳盗铃21、对喜爱的物件玩赏不休,就会丧失进取心。
成语故事闯关试题
《成语故事》闯关试题第一关:根据意思说出成语。
1、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
形容非常虚心。
()2、把枣整个吞下去,比喻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3、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4、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5、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
()6、原指丑人模仿美女的打扮。
比喻盲目模仿,效果适得其反。
()7、像风那样奔跑,像电那样闪过。
形容速度非常快。
()8、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人皆知。
()9、形容对事物的了解非常清楚,就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让人看一样。
()10、欢乐到极点转而产生悲伤之事。
()答案:虚怀若谷囫囵吞枣自相矛盾安居乐业拔苗助长东施效颦风驰电掣家喻户晓了如指掌乐极生悲第二关: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吗?说出一个就算过关哦!负荆请罪()破釜沉舟()三顾茅庐()世外桃源()望梅止渴()完璧归赵()手不释卷()一诺千金()答案: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破釜沉舟(项羽、刘邦)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世外桃源(陶渊明)望梅止渴(曹操)完璧归赵(蔺相如、赵王)手不释卷(吕蒙、孙权)一诺千金(季布、刘邦、项羽)第三关:补充成语。
1、填上动物的名称,组成成语。
杯弓()影对()弹琴井底之()闻()起舞守株待()亡()补牢打草惊()飞()扑火老()识途车水()龙呆若木()惊弓之( )()急跳墙如()得水信笔涂()画()添足()死()悲( )毛( )角( )歌( )舞( )( )无声( )争( )斗沉( )落( ) 黔( )技穷()立()群指()为()()假()威( )( )为奸( )吞( )咽( )毛蒜皮万( )更新千军万( ) 心( )意( ) ( )目寸光杯弓蛇影对牛弹琴井底之蛙闻鸡起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打草惊蛇飞蛾扑火老马识途车水马龙呆若木鸡鹤立鸡群指鹿为马沉鱼落雁惊弓之鸟狗急跳墙如鱼得水兔死狐悲凤毛麟角莺歌燕舞鸦雀无声信笔涂鸦龙争虎斗黔驴技穷画蛇添足狼狈为奸狼吞虎咽鸡毛蒜皮万象更新千军万马心猿意马鼠目寸光2、补齐成语的下半部分。
成语故事中考试题及答案
成语故事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中,多画了脚的蛇最终没有得到酒,这是因为:A. 蛇本来就没有脚B. 他画得最快C. 他画得最慢D. 他画得最像答案:C2. 成语“守株待兔”中的农夫最终没有再等到兔子,这是因为:A. 兔子不会再撞死B. 他不再守株C. 他去种田了D. 他去打猎了答案:A二、填空题3. 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会因为______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答案:疑神疑鬼4. 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中,南郭先生最终被识破,是因为他不能______。
答案:真正吹竽三、简答题5. 请简述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内容,并解释该成语的含义。
答案:掩耳盗铃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为了偷铃铛,而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到铃声。
这个成语比喻自欺欺人,明明做了坏事,却以为别人不知道。
6. 成语“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四、阅读理解题7. 阅读以下成语故事,回答问题:(故事内容省略)(1)故事中的人物是谁?答案:人物是愚公。
(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答案:愚公移山是为了让家人出行方便。
(3)故事的寓意是什么?答案:故事寓意着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
五、作文题8. 以“我最喜欢的一个成语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1)选择一个你熟悉的成语故事;(2)叙述故事内容;(3)阐述你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4)联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示。
答案:(略)。
三年级语文成语故事题库2023
三年级语文成语故事题库2023成语是汉语中的特殊表达方式,通过少数几个字,能够传递出丰富的意义。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常用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2023年三年级语文成语故事题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常用成语。
1. 画蛇添足从前,有一个农夫喜欢画画,他非常擅长描绘动物。
一天,农夫决定画一条蛇,为了使画看起来更加生动,他决定给蛇画上一双脚。
然而,这样一来,蛇就变成了一只有脚的动物,显得非常奇怪。
大家都说他画蛇添足,因为原本蛇是没有脚的,加上脚反而让画变得不自然。
2. 杞人忧天古代有一个杞国人,他非常担心天塌下来。
他整天心惊胆战地想着天塌下来会怎样。
杞国中的人们都觉得他的焦虑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天空是如此辽阔宽广,不会塌下来的。
所以大家用“杞人忧天”来形容那些无端担忧、不切实际的人。
3. 守株待兔从前,有一个农夫每天都在一棵大树旁边守着株树,希望可以等到一只兔子撞到树上摔死。
他认为只要等待,机会就会出现。
然而,他的等待并没有得到结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偶然的机遇,而应该主动去争取成功。
4. 雪上加霜小明家里原本生活还算安稳,但有一天,他不小心打碎了妈妈珍藏的花瓶,妈妈非常生气。
正当小明以为事情已经糟糕到了极点时,他的爸爸回来了,发现了碎瓶子,更加生气了。
这时候,小明觉得情况更加糟糕了,就像在堆积的雪上又加上了一层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之后还可能出现更糟糕的情况。
5. 掩耳盗铃从前,有一个人在偷别人家的铃铛。
他怕人听到声音,就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然而,铃铛的声音并没有因为他盖住耳朵而停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只会自欺欺人,无法阻止别人知道真相。
6. 守口如瓶小明是一个很能保守秘密的人,他不会随意泄露别人的秘密。
大家说他守口如瓶,就像把嘴巴封住一样,能够保守秘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口如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要懂得保护别人的隐私。
7. 抛砖引玉古代有一个人天天去江边拿砖头扔向江中,人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解释说自己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来更多的玉石。
(完整word版)成语故事测试题
《成语故事》测试题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 B )A掩耳盗铃 B守株待兔 C 滥竽充数 D叶公好龙2、举一反三这个成语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B )A 曹植 B孔子 C 张良 D司马睿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 B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杏林春满4、“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是关于宋朝画家(A )的,比喻做事前已有全面考虑。
A文与可 B南郭先生 C董奉 D张僧繇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人的学识、技能很高(A )A升堂入室 B生吞活剥C黔驴技穷 D寻章摘句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 D )A 妙笔生花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 D画龙点睛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D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狐假虎威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A )A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9、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
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
( D ) A 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10、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机智勇敢地与日本鬼子周旋,他们不是(A)的人.A。
贪生怕死B。
不学无术 C。
卧薪尝胆 A. 废寝忘食二、填空题1。
“运筹帷幄”出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张良 .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指的是心甘情愿地上了别人的圈套。
3.负荆请罪是指的战国时期赵王的大将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留下了“将相和”的佳话。
4。
“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其中的“瓴”指的是水瓶。
三、阅读题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成语故事中考试题及答案
成语故事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成语“画蛇添足”出自哪个历史故事?A. 战国时期B. 东汉末年C. 西汉时期D. 春秋时期答案:D2. 成语“破釜沉舟”与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项羽B. 刘邦C. 诸葛亮D. 曹操答案:A3. 成语“卧薪尝胆”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事迹?A. 岳飞B. 韩信C. 勾践D. 诸葛亮答案:C4. 成语“望梅止渴”与以下哪个故事有关?A. 曹操的计策B. 刘备的仁德C. 关羽的勇猛D. 张飞的豪爽答案:A5. 成语“杯弓蛇影”出自哪个典故?A. 曹操的疑心B. 刘备的疑虑C. 诸葛亮的计谋D. 孙权的猜忌答案:A二、填空题6. 成语“________”用来形容人做事不自量力,自取其辱。
答案:班门弄斧7. 成语“________”用来比喻做事不彻底,留下后患。
答案:斩草不除根8. 成语“________”用来形容人做事不计后果,冒险行事。
答案:铤而走险9. 成语“________”用来形容人做事不择手段,不讲原则。
答案:不择手段10. 成语“________”用来形容人做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答案:不屈不挠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其寓意。
答案:掩耳盗铃的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讲述了一个小偷为了偷铃铛而掩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到铃声。
寓意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不正视问题,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12. 请简述成语“对牛弹琴”的故事及其寓意。
答案:对牛弹琴的故事出自《庄子·外物》,讲述了庄子对牛弹琴,牛却无动于衷。
寓意是比喻对不理解或不欣赏的人讲高深的道理或艺术,是徒劳无功的。
四、论述题13. 请结合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谈谈你对“福祸相依”的理解。
答案: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讲述了塞翁失马,邻居认为这是不幸,但后来失马带回了好马,邻居又认为是幸运,但好马又导致塞翁的儿子摔伤,邻居再次认为是不幸,最后因为儿子摔伤而免于征兵。
(完整word)成语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成语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C)A.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病入膏肓.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 老师诲人不倦的嘱托,一直鞭策着我不停地前进。
C.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D. 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 分)A 有些人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研究和思考,以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循规蹈矩:在这里是遵守规矩的意思。
B 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杞人忧天:此处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C 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不言而喻:此处指众多海洋生物的潜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D 为了给失学的孩子筹建“希望小学” ,他呕心沥血;新学校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呕心沥血:此处形容费尽心思。
3、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A. 、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4、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B )A. 2003年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于6月20日在福州圆满结束。
B. 记者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亲眼目睹了医务人员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感人的工作场面。
C.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
D. 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成语故事测试题(抽测项目)
成语故事测试题(抽测项目)
1.《掩耳盗铃》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偷想偷门口的铜铃。
他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听不到铃声,别人也听不到。
于是他将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起来,结果被别人发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总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了XXX准备攻打楚国,太子用这个故事告诉了XXX一个道理。
故事中,螳螂在捕捉蝉的时候,XXX却在后面窥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从长远考虑,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后果。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鹬鸟和河蚌相争的结果。
故事中,鹬鸟和河蚌争夺一颗珍珠,最终两败俱伤,而渔夫得到了珍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相残杀,应该团结合作,才能共同获得更大的利益。
4.《囊萤映雪》是一个典型的寓言故事,讲述了夏天利用
萤火虫在夜里放光读书的人。
故事中,XXX利用萤火虫的光
亮读书,XXX和XXX却不理解他的做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不要被表面的形式所迷惑,要有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5.XXX是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因国王昏庸,报国
无门,最终跳进汨罗江,含冤而死。
为了纪念他,人们便有了端午节。
这个节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XXX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
的精神。
成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精编版)
成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成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长河中的一朵奇葩,我们不光要学习运用成语还要善于运用。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成语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成语》阅读原文成语是实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由四个字组成。
四字格是汉语成语的常见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喜欢的形式之一。
吕叔湘先生曾这样指出: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使用者非常爱好的语音段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的诗以四音为主,启蒙课本《千字文》《百家姓》《李氏蒙求》《龙文鞭影》等等都是四音,亭台楼阁常有四言的横额,流传最广的成语也是四言为多。
为什么四字格备受使用者喜爱呢?其中有诸多原因。
首先,因为它是最具有汉语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
以偶为佳是古人崇尚对偶的美学观,本质上也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观。
古人对客观美的认识,就是成双成对的:天和地,方和圆,日和月,山和川等等。
反映在文学艺术上,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结构相同,平仄相对;诗歌讲究对仗,尤其是律诗,是一定要用对仗的。
古人之所以格外重视四言,是因为四言是惟一的字数较少但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形式,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
从语言内部考察,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
再从音律上看,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间,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由此可见,汉语成语在形式上选择了四字格,其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
从现代心理特点来分析,它能提高记忆的效率。
可见,四字格作为汉语文化特有的一种经典形式,确有它的精妙之处。
从内容上看,成语也是汉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出自寓言的成语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这些成语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闪动着智慧的火花。
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如点石成金、南柯一梦等,这些成语往往反映某种精神或说明某个道理,使人们受到鼓舞或得到启示。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如一鼓作气、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有些是历史事件的概括,有些则是历史人物的言行。
成语故事练习题五年级语文试卷5则范文
成语故事练习题五年级语文试卷5则范文第一篇:成语故事练习题五年级语文试卷成语故事练习题五年级语文试卷◎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物极必反,数穷则变,此理之常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开心一练一、我会写得又美观又正确。
kuā kǒusāi bāngwéi guānfèng lùyǎn zòu()()()()()chuō chuānpèi fúshén yùnqiáng bìbī zhēn()()()()()二、我会造句。
……总是…………不要……而要……三、还其原貌,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口()舌惊叹不()乌云()布张牙()爪点()之笔电闪雷()()不舍名()其实四、我能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五、我会按要求写成语。
1.出自寓言故事:、、、。
2.出自历史故事:、、、。
3.出自神话故事:、、、。
六、给下面的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开心阅读七、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
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的点睛之笔。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乌云密布——惊叹不已——2.“霎时间”表示时间短暂,请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3.游客们为什么会惊叹不已?轻松探究八、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成语多数是四个字的,那么多字的成语你见过吗?照样子写几吧。
例:桃李满天下有志者事竟成第二篇:五年级成语故事五年级成语故事画蛇添足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了祖宗之后,便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
参加的人不少,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个痛快。
成语故事阅读测试题#(精选.)
《成语故事》阅读测试题
班级:姓名:等级:
一、我会认,写出划线字的拼音。
半途()而废()察()言观色家喻()户晓()
亡()羊补牢()捕()风捉影损()人利()己
二、我会填
拔()助()()材()用()马()花
打()惊()对()弹()()蛇添()
狐()虎()()()之蛙刻()求()
( ) 吞()咽守()待()自相()()
三、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成语,在正确的答案下面打对号。
1、呆的像木头雕成的鸡一样。
后形容呆笨或因惊讶、恐惧而发愣的样子。
(呆若木鸡金鸡独立)
2、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坚持到底半途而废)
3、做事不辞劳苦,不避怨言。
(叫苦连天任劳任怨)
4、本想耍弄小聪明,结果干了蠢事。
(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四、写话。
你喜欢《成语故事》中的哪一个故事?为什么?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题目: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练习题(含答案)
题目: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练习题(含答案)第一题从下方选项中选择与括号中成语相对应的故事。
()A. 画龙点睛、B. 囫囵吞枣、C. 杞人忧天、D. 守株待兔答案: C. 杞人忧天第二题请按照括号中的成语填空。
1. 有人认为他是一个()的人,但是我觉得他是正直的。
(温文尔雅)2. 自从得了第一名,他一副得意洋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样。
(欣喜若狂)答案:1. 温文尔雅2. 欣喜若狂第三题找出句子中的成语,并写出解释。
"小明看了这本语文书后,觉得豁然开朗,明白了书中的每个(蕃薯)。
"答案:蕃薯 - 比喻不懂事的小孩子不顾实际,充满幻想。
第四题将下列选择翻译成成语。
1. A. 纸上谈兵2. B. 爱屋及乌3. C. 金蝉脱壳4. D. 画蛇添足答案:1. 纸上谈兵 - 形容只在纸面上空谈理论,不联系实际。
2. 爱屋及乌 - 比喻喜欢一个人就连跟这个人一起生活的东西也一起喜欢。
3. 金蝉脱壳 - 比喻在危难关头逃脱出来。
4. 画蛇添足 - 比喻毫无需要却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第五题请按照括号中的成语写出对应的故事。
1. 请你编一则与(沧海一粟)相关的故事。
2. 请你编一则与(天花乱坠)相关的故事。
答案:1. 沧海一粟 - 形容极少而微不足道的事物。
故事:从前有一个国家,国王喜欢挑灯夜战。
一次,他带领数万人民去攻打邻国。
在国王出发的时候,他的一名臣子提醒他说:“国王,我们的士兵虽然很勇敢,但是和对方相比,我们只能说是沧海一粟啊。
”国王没有听取臣子的建议,结果在战斗中惨败,损失惨重。
2. 天花乱坠 - 形容辞藻华丽,夸张而不实际。
故事:从前,有一个商人,他卖的货物并不好,但是他总是天花乱坠地夸大他的商品的优点,吹嘘得神乎其神。
结果,人们不久就发现了他的花言巧语,不再相信他的话,生意也做不下去了。
第六题请根据成语,写出一个与其相关的故事。
成语:黄粱一梦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叫小明。
《成语故事》阅读检测卷2015
《成语故事》阅读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我会填。
拔()助()()义()亲程()立()打()惊()对()弹()()龙点()狐()虎()()()好龙刻()求()()马()途盲()摸()自相()()入木()()()滴()穿()鸣惊()出()头()孟()三()纸()谈()
二、我会选。
(根据意思在正确的答案下面打钩。
)
1.能射百步以外的杨树叶。
形容射箭的技术十分高超。
(百步穿杨百发百中)
2.关起门来反思自己的错误。
(闭门思过自我反省)
3.越多越好。
(多多益善草木皆兵)
4.比喻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井底之蛙目中无人)
5.形容人很多,非常热闹。
(门庭若市谈笑自若)
6.比喻做事情之前,心中有了全面考虑。
(胸有成竹呕心沥血)
三、我会想。
你喜欢《成语故事》中的哪一个故事?为什么?
答:我喜欢的故事是《》,因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阅读试题(100 分钟)学校: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2 分)
1.学习不能()而是要精益求精。
A、囫囵吞枣
B、江郎才尽
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
A、破釜沉舟
B、弄巧成拙
3.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啊!
A、刮目相看
B、罄竹难书
4.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
B、愚公移ft
5.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
见识。
A、守株待兔B、井底之蛙
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7.“东ft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
B、谢安
8.“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
()的毛病?
A、口吃
B、好说谎
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经历。
A、刘邦
B、韩信
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A、唐代一位诗人
B、一种官职
11.刘备、诸葛亮是下面哪个成语故事中的人物?()
A.声东击西
B.草木皆兵
C.郑人买履
D.三顾茅庐
12.用来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的成语是()。
A.含沙射影
B.三顾茅庐
C.狐假虎威
D.拔苗助长
13.比喻坚决断绝关系的成语是()。
A.三言两语
B.程门立雪
C.东施效颦
D.一刀两断
14.与“形影不离”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A.形影相随
B.开门见ft
C.诲人不倦
D.游刃有余
15.“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用来比喻()。
A.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B.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C.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D.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应该适可而止。
16.从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ft孤。
洛阳亲友如
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中得出来的成语是()。
A.同甘共苦
B.一片冰心
C.单刀直入
D.千辛万苦
二、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岁寒三友” ,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
()
2.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
()
3.“ 六亲不认”,这里“ 六亲” 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
()
4.“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
()
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一尺。
()
6.“不打不相识”不是成语。
()
7.“ 螳螂捕蝉” 和“ 亡羊补牢” 都是历史故事。
()
8.“与虎谋皮”是向老虎借皮。
()
9.“ 笔下生花” 和“ 梦笔生花” 是意思相同的成语。
()
10.“斗酒百篇”是说诗圣杜甫喝饮一斗酒,作百篇诗。
()
三、连线题(5 分)
滥竽充数李白
胸有成竹南郭先生
画龙点睛周兴
妙笔生花张僧繇
请君入瓮文与可
四、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2 分)
1.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
2.“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跟(谁)有关。
3.“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4.“八分之七”打一个成语。
5.古代文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很多,流传甚广的有(填成语)。
6.“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以用(成语)概括。
7.“能说会道”中的“道”的意思是。
8.“蜜蜂停在日历上” 打一个成语。
9.“汗流浃背” 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
是:。
10.“桃李不言,”是称赞西汉飞将军李广真诚和高尚的品质。
11.出自寓言的成语、、。
12.出自历史的成语、、。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11 分)
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
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的点睛之笔。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4 分)
乌云密布--
惊叹不已--
2.“霎时间”表示时间短暂,请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4 分)
、、、
3.游客们会发出怎样的惊叹?请想象他们的语言。
(3 分)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A
4.B
5.B
6.B
7.B
8.A
9.B 10.B 11.D 12.C 13.D
14.A 15.A 16.B
二、判断题
1.√2.√3.×4.×5.×6.×7.×8.×9.√10.×三、连线题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妙笔生花:李白
胸有成竹:文与可画龙点睛:张僧繇
请君入瓮:周兴
四、填空题
1.鲁班。
2.曹操。
3.匡衡。
4.七上八下。
5.悬梁刺股。
6.得过且过。
7.说话。
8.风和日丽。
9.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10.下自成蹊。
11.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12.背水一战完壁归赵负荆请罪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1.乌云密布:满天都是乌云,表示快要下雨了,天色不大好。
2.惊叹不已:十分惊讶,不停地赞叹。
3.一霎那顷刻间一瞬间眨眼间
4.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