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改作文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改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2095-3089(2012)09-0261-02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写完作文以后,通过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就会慢慢摸索到作文的规律,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此外,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过程中,还可以学到一些修改方法,深化认识,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叶圣陶)
怎样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当前,有些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走入一种误区。他们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去要求学生,动辄“刀砍爷削”,批得“体无完肤”,改得满纸通红,而留给学生自己修改的余地却很少,使学生误认为自己只管写,修改是老师的事。最后的局面变成了“学生作,教师改”,作文的修改权完全由教师垄断了。其恶果是助长了某些同学作文草草成篇的坏习气。有的写完之后也不再看一看,甚至把不会写的字也空起来,让老师去填。这样,就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修改能力、写作能力都处于停滞状态。还有,一次作文训练下来,教师往往要面对五六十篇作文,任务繁重。由于时间紧迫,又往往批改得比较草率。一些批语大而空,不具备指导性,如“中心不明确”、“记叙太笼统”、“态度不认真”……甚至一些批语学生根本
看不懂。这样一来,就导致作文教学中的“修改”环节慢慢偏离正常轨道。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学生作、教师改”的观念已经很不适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新大纲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传统的做法变一变,将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把握住大纲要求,落实大纲提出的任务,全面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怎样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修改的优先权。学生一写完作文之后,就根据本次作文要求自己进行反思、修改。其次,让学生掌握修改的决定权。虽然教师的指导在修改中也很重要,但它毕竟要通过学生的内因而起作用。所以,教师要把批改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上,只给他们指出存在的问题,多方位引导学生自己去动手修改。
“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叶圣陶语)
2优化训练方式,培养自改能力
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在修改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训练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2.1自我修改。这是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基本训练方式。
自我修改的具体方法有两种。第一,反复朗读。在修改时,让学生朗读习作,自我监听,用红笔划出不顺的词句,并加以修改。小学生的视觉落后于听觉的发展,他们需要依赖于朗读中发出的声音来
支持自己的思维活动,所以,学生通过朗读容易发现作文中的词句
毛病。学生边读边听边想边修改,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了他们思维批判性的发展。第二,默读分析。这对高年级的小学生比较适用。学生看着自己的作文,采用默读的方法,分析比较,认真思考。这样可以了解各部分的大意,思考是否围绕一个中心,段落层次的安排
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还可以把各部分的重点内容联系起来,考虑作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等。
2.2互评互改。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互帮互学,多向交流,集思广益,从而明确修改的方向,促进学生自改能力的提高。
“互评互改”就是让学生四五人为一组,每人在草稿后面夹上一页“空白”。然后轮流读个人的文章,让大家评议。评议时,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样修改。发言者必须有理有据,小作者可以解释反驳,大家相互讨论,达成共识。以三年级上学期第五组的“说话、作文”训练为例,内容是“写一件你最喜爱的小物件”。其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小物件的特点”,写一个作文片断。学生写完之后,就按上面老师所说的方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互改”。有一个学生写的作文是《小狮子狗》,他站起来把自己的作文大声读了一遍,下面的几个同学听过之后,一个说:“你是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来写的,我觉得不错。”又一个说:“我觉得你写小狮子狗头部的时候,抓住了它的耳朵、眼睛、鼻子和嘴这几部分来写的。但是,小狮子狗的鼻子和嘴什么样?你没说清楚。比方说‘它的鼻子小巧玲珑的,嘴张得很大,好像要和
我说话呢’。这样来写,我觉得更好。”还有一个同学说:“你写‘小狮子狗身上长着金黄色的毛’,写出了毛的颜色,但我觉得还应该再写写‘它身上的毛很长很长’”……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被评改的小同学把同学们的建议及时记在那页“空白”上,这样把“改”和“评”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能够显示各人的独特见解,又能够使大家在相互启发下,提高对作文的鉴赏能力。这种方法冲破了教师一人包办的局限,调动起全班同学修改作文的积极性,最后,每位同学根据大家的建议吸收扬弃,思索修改,从而逐步提高修改水平和写作水平。
2.3批后自改。教师对学生的作文采用只批不改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再由教师复查,落实修改的要求。以《美丽的校园》为例,有位学生经过自我修改后把作文交上来。老师给写的评语是:“你这篇作文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校园的美丽,表达自己对校园的热爱之情。如果你在写‘操场’那一段时,能再写一写‘课余时间同学们在操场上是怎样利用各种器械进行活动的’就更好了。”这位同学看过老师的评语之后,把这一段改成了:“课余时间,同学们都到操场上参加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有的跳绳、有的丢沙包、有的玩单杠、双杠……”他描写了操场上龙腾虎跃的热闹场面,使美丽的校园显得更加生气勃勃,这篇作文也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2.4定格修改。“定格修改”中的“格”,指“大纲”针对各年级的写作而规定的具体要求,定“格”修改,就是以这些具体的写作要
求为准绳,针对某一要求重点修改,而不是面面具俱到,处处细致。还是以三年级上学期第三组的?“说话作文”训练“写一件你喜爱的小物件”为例,学生写完片断之后,教师找出一篇中上等学生的习作,让大家一齐评议,评议重点是;他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小
物件的顺序来写。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参与意见,最后达成一致:这个同学的片断练习能够“按顺序,抓特点”去写小物件,但是,其他方面并不是很规范。由于这个片断能够达到这一次作文训练的主要要求,没有出“格”,因而它应该得到的评语是“优秀”。就这样,用“范文”引路,学生明确了修改的方向,再拿自己的作文同“范文”相比较,进行有重点的修改。这种方法,紧扣大纲和具体的教学目标,有主有次,重点突出,是一种能保证“人人不掉队”,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2.5集体修改。教师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抄在黑板上,或制成投影片,或复印出来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集体修改。怎样修改呢?首先需要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习作读一读,看看有哪些地方还没有说清楚,
然后逐词、逐句、逐段地推敲修改,把用得不准确的字、词、标点改准确,把写得不够通顺连贯的句子改得通顺连贯, 删去重负罗嗦的词句,在有的地方加上一些词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具体。这样逐词、逐句、逐段修改以后,再把作文读一读。
总之,通过对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既激发了学生写作文、改作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减轻了教师批改的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