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动物及象征
穿梭于时光之中 浅谈戏说佛教八宝的寓意
穿梭于时光之中浅谈戏说佛教八宝的寓意逢年过节,都会有烧香拜佛的习惯,以祈求来年或是身边亲人吉祥如意,顺顺利利。
记得年后来之前,老爸就拉着我去拜了一次佛,说是给我求好运。
而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
佛教八宝分别是:海螺、宝伞、法轮、华盖、净瓶、莲花、长盘、金鱼。
海螺是象征声震四野八方,也是佛教在讲经弘扬佛法的时候,常会用来吹奏的法器。
但当在翡翠上雕刻的是海螺的图案,则是寓意佛音吉祥,好运连绵的意思。
而宝伞则是象征遮蔽魔障, 代表至上权威和保佑平安之意。
华盖则是象征多以解脱烦恼忧愁,代表事业成功。
如果翡翠雕刻的是华盖宝伞的图案,则是寓意为众生护佑,可以复照一切,为众生解救疾苦、病祸,是一种很好的吉祥寓意。
法轮是代表永不停息,滚滚向前的强劲动力。
而金鱼则有慧眼之称,可载水里长游,佛教表示自由和超越,也代表富裕和祥和。
如果翡翠雕刻有法轮和金鱼,那么法轮则是寓意佛法修行终圆满,可以代代相续传承,象征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含义;雕刻成金鱼,则是表示永远充满活力,健康吉祥之意,可以趋吉避凶。
而长盘则就简单些,可以寓意长命百岁,永无尽头的含义。
翡翠雕刻的佛教莲花象征至清至纯的清净,代表纯洁心灵。
而宝净瓶则是象征财运汇聚、如意长寿之意。
如果莲花和净瓶二者合和在一起,则是表示智慧圆满、但不膨胀,可以借助莲花的神圣纯洁、出淤泥不染的形象,将智慧播撒在民间,也可以拒绝被污染的意思。
净瓶和莲花,是翡翠佛教八宝雕刻中,最常雕刻的。
佛教八宝,寓意大不相同,可却又大同小异,相同的都是人们寄予的美好愿望。
翡翠文化中,翡翠雕刻之中所蕴含的寓意一直深受人们的关注,意义美好,带给人祥和安宁。
——泰缅汇。
动物中有三教焉译文注释
动物中有三教焉译文注释
原文:动物中有三教焉:蛟、龙、麟、凤之属,近于儒者也;猿、狐、鹤、虎之属,近于仙者也;狮子、牯牛之属,近于释者也。
植物中有三教焉:竹、梧、兰、蕙之属,近于儒者也;蟠桃、老桂之属,近于仙者,莲花、葡萄之属,近于释者也。
译文:动物中也有三教:蛟龙、麒麟、凤凰这一类属于儒教;猿猴、狐狸、鹤、鹿这一类属于道教;狮子,牯牛这一类属于佛教。
植物中也有三教:竹子、梧桐、兰花、蕙草这一类属于儒教;蟠桃、老桂这一类属于道教;莲花、薝蔔这一类属于佛教。
评析:人之处对于思想的影响不同于是就出现了三教。
儒、释、道三教是高级动物的人类思考社会人生、寻求精神归宿的产物,它们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现象。
而认为动物、植物也有三教,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其实,对于文中所说的动物、植物三教,也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有其根据。
在世界历史演进过程中,人类对动、植物赋予了某种文化的、人格的思想内蕴;更有大量的有关动、植物的浪漫传说存在并流传至今,这些传说的出现当然与它们的自身的状貌习性有关。
以动物来说,蛟龙麟凤,人们多把它们视为祥瑞,这正与温文尔雅讲贤德才能的儒家相对;猿狐鹤鹿,多被人们赋予神秘且多有怪异的象征,所以
把他们成仙了道的道家;狮子为兽中王,牯牛为母牛及遭阉割的公牛,断欲绝情,这些都是贪淫的表现,与佛家主张出自一脉。
植物中竹梧兰蕙,清高素雅,超然脱俗,可以和儒家相比较;蟠桃老桂,年长寿高,奇形怪状,与传说中仙家的描写相仿,所以成道家;莲花薝蔔,因为色泽鲜亮洁净,往往被视为佛教的象征,所以把它们比作佛教。
这种比喻真可谓奇思妙想。
佛狸的名词解释
佛狸的名词解释佛狸,是一种传说中的神秘动物,常被描述为一只有着狸猫外貌的生物,拥有佛教的智慧和慈悲心。
在民间传说和文化中,佛狸被赋予了许多神奇的能力和象征意义,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护佑之神。
本文将对佛狸的名词解释进行探讨,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一神秘生物。
一、佛狸的形象佛狸通常被描绘为一只外形与普通狸猫相似的动物,身体柔软修长,毛色常为金黄色或土黄色。
它们的眼睛明亮而智慧,展现出超凡的人性和灵性。
身体上的特征为梳理整齐的毛发和娇小的耳朵。
佛狸往往带着一种和蔼可亲的微笑,给人以宁静和安全的感觉。
二、佛狸的象征意义在佛教文化中,佛狸象征着智慧、幸福和慈悲。
佛教倡导的智慧追求,通过修行和觉悟,使得佛狸被认为拥有超凡的智慧。
它们通过细腻的感知和瞬间的觉醒,散发出智慧的光芒,引导人们走向心灵的解脱。
佛狸也象征着幸福和富足。
传说中,佛狸具备吸纳和积聚福气的能力,能给人们带来好运和祝福。
佛狸被视为幸福的载体,人们常把它作为吉祥物放置在家中或办公场所,以求得顺遂和吉利。
除此之外,佛狸还象征着慈悲和宽容的精神。
佛陀的重要教义之一是慈悲心与慈爱行,佛狸以其和善的形象,成为呼唤人们传递爱与慈悲的象征。
三、佛狸的故事和传说在民间传说中,有许多关于佛狸的故事被世世传颂。
这些故事中,佛狸常常被描述为一位具有神奇能力的护道神,帮助和保护弱小的生物,以及保护正义与和平。
一个有名的传说是关于佛狸化身为人类,为了拯救人们脱离苦难而展开的奇幻冒险。
作为佛教的化身,佛狸化名为“普化”,化身为一个智者与修行者,来引导人们走向善与正道。
他通过教育和激发人们内在的潜能,帮助他们战胜难题和困惑,以及扩展他们的智慧和视野。
另一个传说讲述了佛狸与人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相传,在古代,人类和动物之间有着极好的合作关系,佛狸常常降临人间与人类进行友好互动。
它们提供人们幸福与帮助之余,也促使人类吸取智慧和慈悲的力量,并成为和谐共生的典范。
四、佛狸在当代文化中的影响佛狸作为一种文化图腾,深受人们喜爱和尊敬,并在当代的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为什么佛家的寺庙都有莲花、金鱼和乌龟,他们有什么渊源?
为什么佛家的寺庙都有莲花、金鱼和乌龟,他们有什么渊源?
我们在去寺庙,经常会见到寺庙都有莲花、金鱼和乌龟,那么他们有什么渊源?
1、莲花
莲花与佛教的渊源极深,可以说有佛教的地方就会有莲花。
我们常看到,佛菩萨或坐或站于莲花台之上,有的掌托莲花,有的手执莲花,神态如莲花般安祥慈悲,供佛用的灯和蜡烛也常作成莲花造型。
那么佛教为什么会选择莲花呢?主要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与佛教的宗旨很相应。
佛家八宝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性,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莲花的花死根不死,来年又发生,象征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中。
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
2、金鱼
放生池
佛家有八宝之说,金鱼是其一。
藏传佛教取金鱼游于水中,无碍于世义,认为鱼有解脱之相。
根据大乘佛法,是探金鱼奥义如下:心灵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之中,也就是起心动念,意识不停。
每一次变化,都有风险,也可能引我们脱离生死,也可能引我们,堕入沉沦。
经过千百万的动念起心,由佛法加持,渐渐变化中错误的思想逝去,正确精进的思想留下,沉淀为成佛的根基。
金鱼的出现,恰是如此但是真是符合标准的,少之又少,大量的淘汰,按照规则的淘汰,造就了今日的金鱼,因此,金鱼表果,表示修养的结果。
寺庙乌龟
3、乌龟
乌龟在中国的历史是四大吉祥物,象征长寿,适合放生,所以在寺庙里一般都会有乌龟的放生池。
佛教里乌龟的故事出自《杂阿含经》盲龟值木,代指被利欲蒙蔽了心眼的愚痴凡夫,是《杂阿含经》中对
于轮回中“人身难得”的比喻。
石雕浮雕之佛教八宝的象征意义
石雕浮雕之佛教八宝的象征意义佛教八宝分别为宝伞、金鱼、宝瓶、莲花、法螺、吉祥结、宝幢、法轮,各个宝物有不同的象征。
宝伞象征遮蔽魔障, 代表至上权威和保佑平安。
佛教取其“张弛自如,曲复众生”之意,以伞象征遮蔽魔障,守护佛法,同时认为宝伞也象征着佛陀教诲的权威。
宝伞喻为佛头。
可以保护众生在轮回中不受烦恼、痛苦和障碍,帮助众生依止佛的法门来修持。
就世间法而言,宝伞象征能掌握权威力量,德高望重,求官位得官位,权力稳固而平安。
金鱼(双鱼)象征自由和超越,代表富裕和祥和。
鱼行水中,畅通无碍,可透视混浊的泥水,故金鱼有慧眼之意。
佛教以其喻示超越世间、自由豁达得解脱的修行者,以雌雄一对金鱼象征解脱的境地,又象征着复苏、永生、再生等意。
金鱼的眼睛象征佛眼,金鱼眼睛常开,就象佛时时刻刻照顾众生,永不舍离众生。
世间法而言,她象征着我们可以洞察事物本质,有着超人的智慧,从而可以更自由自在的获得财富及自由。
宝瓶象征财运和吉祥如意,代表财富汇聚和长寿。
瓶内通常装甘露和无价珍宝,瓶口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树,即象征着吉祥、清净和财运,又象征着俱宝无漏、福智圆满、永生不死。
宝瓶更是密宗修法灌顶时的必备法器之一,象征佛之善法的宝库,能满足众生的一切愿望。
宝瓶象征佛的颈,宝瓶中充满甘露,代表佛不断说法利益众生。
就世间法而言,宝瓶象征着我们掌握着财富之源,更象征着我们象宝瓶一般可以装载和拥有无限的财富和福报,福报无量寿无量。
莲花象征至清至纯的清净,代表纯洁心灵。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柔美异常,能使人们免於不净,并能给他人带来种种的悦意。
莲花在佛教中是清净、圣洁、吉祥的象征,清静无染象征解脱一切烦恼。
莲花代表佛的舌头,佛在说法时候流利顺畅,宛如金莲。
就世间法而言,莲花象征着我们用柔善而纯洁的心灵去对待别人,容貌上就自然能焕发出发自内心的美,从而赢得别人的欣赏尊重和爱戴。
法螺象征声震四方,代表名声远扬,海螺吹出的声音能传播到极远的地方,佛教用海螺象征佛遍扬十方的法音。
古老藏族文明中的这些图案都代表了什么?
古老藏族文明中的这些图案都代表了什么?卓博啦圣僧图(防火轮图):由海水、莲花、鸟、经书、宝剑等组成。
系萨迦班智达创绘,意在不忘先贤的功德。
雍仲:符号为“万”字。
吉祥如意的象征。
十象图(九住心图):由一僧人、大象、猴子、兔子和辅助图案组成。
比喻学习佛法的九个阶段。
财神牵象图(阿孜热牵象图):由阿孜热牵一头大象在前引路。
象征招财进宝、生意兴隆。
八吉祥物(八瑞物):由明镜、酪、长寿草、木瓜、右旋海螺、牛黄、黄丹、白芥子组成。
十相自在:由10个符号(3个图形和7个梵文字母)组成。
具有最高的神圣意义与无比巨大的神秘力量。
八瑞相(八吉祥徽或藏八宝):传统吉祥图。
有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金轮、金幢、宝瓶、金鱼组成。
象征吉祥、圆满、幸福等。
六长寿:传统吉祥画。
由岩石、河水、柏树、老寿星、仙鹤和鹿组成。
意为长寿、幸福。
妙翅鸟(鹏):由人、鸟和牛等多种动物结合而成。
表示到达智慧彼岸。
祥麟法轮:由法轮和两只卧地麟组成。
人们见此心中会生起慈悲之心而乐于佛法之事。
法轮:圆形。
分为装饰托法轮和无装饰托法轮两种,象征佛法传播永不停息。
坛城(曼荼罗):有圆形、棱形、八角形等图案,有木质、铜质、土质的立体坛城。
即请佛、菩萨、圣者所居之所。
智慧宝剑和经帙:组画。
或宝剑在上经帙在下,或宝剑在左经帙在右。
宝剑代表智慧,经帙代表佛法。
日月宝焰图:由太阳、月亮、火焰苗组成。
太阳象征法身、月亮象征色身、宝焰象征双运。
异胜图:由雪狮、虎、龙、妙翅鸟组成。
象征能够战胜四面八方的所有敌人。
和气四瑞图(敬长图):由大象、猴子、山兔、白松鸡(或鹧鸪鸟)和一棵古树组成。
以表祥和、幸福。
生死流转图(六道轮回图):中央为三恶象征物,第二层为六道轮回,第三层为十二因缘苦行。
描绘了人生过程中的种种行为,以示于教徒。
斯巴霍图(九宫八卦图):由上、中、下、左、右和文字六部分组成。
视为吉祥伏妖、避除不洁的压胜之物。
国政七宝(轮王七宝):指金轮宝、白象宝、绀马宝、神珠宝、女王宝、主藏臣宝和主兵宝。
佛教中的动物寓意
第二章常见动物的佛教寓意1.大慈力:大象/582.吉祥的动物:鹿/603.威猛之王:狮/624.嗔怒烦恼:老虎/645.悟道根机:马/666.高贵威仪:牛/687.妄心杂念:猕猴/708.佛法宏音:法螺/72第三章佛教中的神奇动物1.互为天敌的杂交兽:三胜兽/762.蛇崇拜:龙/783.神鸟之王:大鹏金翅鸟/824.韧性的力量:摩羯/845.吞掉己身的怪兽:饕餮/86第四章神明的坐骑1.五方佛的坐骑:密教“五部座”之狮子座/902.五方佛的坐骑:密教“五部座”之象座/923.五方佛的坐骑:密教“五部座”之马座/944.五方佛的坐骑:密教“五部座”之孔雀座/965.五方佛的坐骑:密教“五部座”之金翅鸟座/986.普传一切纯善妙义:骑六牙象的普贤菩萨/1007.掌管智慧:骑狮的文殊菩萨/1028.主施福德:骑三眼骡的吉祥天母/1049.惩恶的阴间王:骑青蓝忿怒水牛的外修阎罗/10610.掌司财富:骑白狮子的财宝天王/10811.赐予财富与长寿的“藏地关公”:骑白马的格萨尔王/11012.驱除魔障:骑白狮子的白哈尔/11213.智慧之神:骑白鹅的大梵天/11414.多才多艺:骑大雁的辩才天女/11615.统率诸天:骑宝象的帝释天/11816.骁勇的“战神”:骑猫头鹰的姊妹护法/12017.消除苦难:骑水牛的大威德金刚/12218.隐身大神通:骑野猪的摩利支天/12419.主掌雨水:骑龟的水天/126第五章以动物命名的神明1.消魔除障:马头明王/1302.梵语文学的先驱者:马鸣菩萨/1323.密教重要的观想对象:金刚亥母/1344.成就一切善事:象头财神/1365.消灾祈雨:孔雀明王/1386.千部论主:龙树菩萨/140第六章手执动物的神明1.赐福德,守坟冢:手中执羊的大黑天/1442.赐予无尽珍宝:手拿吐宝鼠的多闻天王/1463.大力加持:手持象皮的胜乐金刚/148。
在佛经中动物的特殊寓意
蝎子由于其本身具有毒性,在藏密中被视为凶猛的象征,常用于降伏守护、破除障碍等意。
【豺、狼】
豺、狼,佛教多用此两种动物来比喻恐怖的地狱,如十六小地狱中,就有“豺狼地狱”。其中有豺狼竞相咬罪人,使其肉堕骨饬,脓血流水,苦痛万分。经中也以“贪狼”形容贪欲之深犹如狼的特性。
【孔雀】
孔雀因能啖食一切毒虫,因此在佛教经典中常被象征本尊能啖尽众生一切五毒烦恼。在《白宝口抄》中记载,孔雀尾表示息灾,三茎之孔雀尾表征拂去贪、嗔、痴三毒使其证三部如来;五茎之孔雀尾,表拂去众生眼、耳、鼻、舌、意之五识烦恼,令其得证如来五智圆觉之果。
【鹿】
据《毗奈耶杂事》记载,佛陀于过去世曾为鹿王,为救群鹿而丧失生命,并于临终时发誓愿,当来得成无上正等觉,将诸鹿都能度脱生命罗网。佛陀于鹿苑初转四谛法轮,即以鹿为轮法轮之三昧之形。
【兔】
兔在《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记载,在佛陀的本生中,也曾经为兔王,为使佛法能久住于世,兔王自愿投身火中,供养仙人,仙人因而悲伤地发愿再不食肉。佛经中也以兔毛来表示极徽细的物质现象,如:“尘又有微尘、水尘、兔毛尘、羊毛尘……”佛经还以“龟毛兔角”来比喻了不可得之事。
【蛇】
蛇,佛教中以蛇譬喻人身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金光明最胜王经》记载,人身之四大,如四毒蛇居于一箧,地、水二蛇之性多沉下,风、火二蛇之性轻举,四蛇若相互乖违,则众病人。
【虱子】
虱子在佛经中,由于虱子的卵称为虱虮,转用为长度单位,为隙尘的七倍,《俱舍论》记载:“积七牛毛尘为隙游尘量,隙尘七为虮,七虮为一虱。”
【猪】
猪在佛法中代表的是生命的愚痴体性。
【狗】
狗在佛法中代表的是贪、嗔二毒。
【猫】
猫在禅宗公案中比喻对佛法茫然无知的人。如“黧奴白牯”,黧奴,又作捏奴、猫类。意指无知的动物,多用以比喻不解佛法的人。
十二生肖守护神的寓意
十二生肖守护神的寓意据佛经记载,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有一位菩萨或佛在守护你,属相不同其守护神也不一样。
密宗通过天干地之、十二因缘、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推出八位佛、菩萨保佑十二个生肖! 个人命里面缺什么守护神给补什么,佩带者能够济财护身保平安,因此佩带自己的本命佛为最佳!狗年或猪年出生的人,守护神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代表光明无量,寿命无量,能够默默守护狗、猪年出生的人,通天智慧,摆脱烦恼,不疲不倦,与社会与家庭共创人生佛业。
鸡年出生的人,守护神是不动尊菩萨。
不动尊菩萨是理性的象征,能够默默保护你,使你在人生的道路上知错知过,把握人生的每一次机遇,很好的利用自身的智慧,应付种种困境,使你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吉祥如意。
羊年、猴年出生的人,守护神是大日如来。
大日如来是光明理智的象征,佩戴者能够保护你,给您带来光明理智,除妖避邪,能使你通天地之灵气,取万物之精华,勇往直前,光明快乐。
马年出生的人,守护神是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能够给你智慧之光,使你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吉祥如意,使你能够发挥自我的一切智慧,达到理想的境界。
龙年、蛇年出生的人,守护神是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是礼德和大行愿的象征,默默的守护龙、蛇年出生的人,使你实现最大愿望,除掉各种小人,增加领导者的权威,使你人生如愿以偿,幸福美满。
兔年出生的人,守护神是文殊菩萨。
文殊是大智慧的象征,能开发智慧,提高悟性,尤其对小孩能帮助学业有成,官人佩戴福禄双增,商人佩戴增财增福。
该守护神能保佑兔年出生的人,增加创造力、开发力,使你在竞争中战胜对手,使事业飞黄腾达。
牛年、虎年出生的人,守护神是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是诚实、富有的象征。
不虚不空是佛界的财神,当你佩戴时能够使你避开破财、败财的灾难,使你财路畅通无阻,且能生财聚财,得八方贵人相助,远离小人,人财俱旺。
鼠年出生的人守护神是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是大慈悲的象征,当你佩戴时她能够默默的保佑你度过各种难关、消除各种病痛,当你运气旺时,能使你更加辉煌,当运气低落时,能够消除各种障碍,化解各种灾难,使你顺利度过关口,达到一生幸福、平安吉祥。
佛教 六大灵性动物,不可杀,不可食
佛教六大灵性动物,不可杀,不可食六类动物不能吃,不可杀!第一位:蛇类。
蛇非常有灵性,而且蛇的报复心、嗔恨心以及法力特别强,因此杀蛇、吃蛇的报应往往非常快,而且明显和严重。
在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中明确指出'无故杀龟打蛇,上天都不能庇护的。
'杀蛇后招恶报的事例非常多,例如八十年代的例子:某人在盖房挖地基之时,突然挖出一窝数条蛇来,主人指示干活民工将蛇打死,但是其中一条白蛇逃走。
此后不到一个月,他家中唯一的孩子八岁女儿突然痴呆,他走遍医院治疗也枉效。
后来,经人指点找到某个'大仙'(其实是狐仙),大仙告诉他:'是那只白蛇在做怪,这个白蛇为蛇王,你伤害了它的子孙,它就伤害你的孩子,让你也痛苦一生。
'第二、三位:鳝鱼、泥鳅。
别看鳝鱼泥鳅不起眼,但是灵性十足;小小的泥鳅最伤婚姻运。
伤害它们与伤害蛇类具有同等的报应效力。
一位母亲曾咨询,说自己三岁的孩子得了软骨病,站不起来。
当时我起好卦后,根据卦象就问她:你怀孕时是不是吃过很多泥鳅鳝鱼!她说是的,我老公就是开饭店的,经常杀吃,我也不知吃了多少条。
随后,我告诉她,你孩子的病就是与你们杀孽有关,如今报应落在了孩子身上,你们要立即停止杀生行为,好好忏悔,以后多放生多积德行善,否则还有更大的灾祸。
看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会说,自己也吃过鳝鱼泥鳅,但不见得有什么报应啊。
其实,吃蛇的报应会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光是身体,还有财运、婚姻运、子孙运等等方面,只是大家平时没有把这种不顺与它联系起来而已。
第四位:牛蛙。
吃牛蛙特别容易报复人,而得肿瘤。
曾经有这样一则新闻,登在《新闻晚报》中:在一酒楼中,有顾客点了只牛蛙,当厨师正举刀,准备宰杀这只牛蛙时,谁也没想到,它居然会突然叫起来,叫声就像小儿啼哭,这位厨师从事餐饮业几十年,从未听过牛蛙有这种叫声,这只牛蛙好像是知道了自己的大限已到,在向厨师哭着求饶。
饭店老板看到了这只'通灵'的牛蛙,发现这只牛蛙除了比一般的牛蛙精神许多,再无其它灵异之处,但在牛蛙凄惨的哭叫声中,饭店老板立即制止了厨师的行动,说这只牛蛙有灵性,我们要将它放生。
佛经有关狮子的比喻
佛经有关狮子的比喻
在佛经中,狮子被用作许多比喻来描述佛陀的无畏、伟大和智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比喻:
1. 狮子喻佛陀的无畏与伟大:狮子是百兽之王,以其威猛和力量著称。
在佛经中,狮子被用来比喻佛陀的无畏和伟大。
佛陀被描述为像狮子一样,无所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并以智慧和慈悲来降伏一切障碍。
2. 狮子吼喻佛法的力量:狮子吼是狮子的一种威慑力,能够让其他动物安静下来。
在佛经中,狮子吼被用来比喻佛法的力量。
佛陀说法时,他的教法能够振聩昏昧的众生,让人们停止胡思乱想,并获得内心的平静。
3. 狮子游戏三昧喻佛的降伏邪魔:狮子游戏三昧是狮子的一种行为,表示狮子的自信和自由。
在佛经中,这个比喻被用来描述佛陀能够降伏邪魔,展现出无畏和自在的精神状态。
4. 狮子乳喻菩提心:狮子乳是狮子的奶水,具有滋养生命的功效。
在佛经中,狮子乳被用来比喻菩提心。
菩提心是佛教修行中的重要概念,它代表着智慧和慈悲心,能够滋养人们的内心,让人们摆脱烦恼和痛苦。
5. 狮子卧喻比丘的卧法:狮子卧是狮子的一种休息方式,两足相叠,右胁而卧。
在佛经中,这个比喻被用来描述比丘的卧法。
比丘是佛教修行者,他们应该像狮子一样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姿势,以保持身
体健康和精神宁静。
总之,在佛经中,狮子被用作许多比喻来描述佛陀的无畏、伟大和智慧。
这些比喻不仅丰富了佛教教义的内涵,也为我们理解佛教提供了更深入的视角。
大鹏金翅鸟在佛教各派别中的地位及传说
大鹏金翅鸟在佛教各派别中的地位及传说大鹏金翅鸟大鹏金翅鸟又叫迦楼罗鸟(梵语garuda ),又作妙翅鸟、项瘿鸟。
为印度教毗湿奴神所跨乘。
于佛教中,为八部众之一,翅翮金色,两翼广三三六万里,住于须弥山下层。
迦楼罗之形像有多种,印度山琦遗迹中之迦楼罗仅为单纯之鸟形,然传于后世之形像则大多为头翼爪嘴如鹫,身体及四肢如人类,面白翼赤,身体金色。
在藏传佛教中大鹏金翅鸟是殊胜的本尊之一,本尊大鹏金翅鸟是一切智慧忿怒的部主,也是成办事业、降伏阴邪土地神祇及各种蛇妖病的锐利武器。
大鹏金翅鸟是三世诸佛智慧与方便的显现,密宗中任何愤怒本尊的顶上空中皆有此大鹏金翅鸟飞翔,显宗中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证道时,具六种庄严,其中顶饰庄严即此大鹏鸟,象征弘法利生事业的胜利。
独尊大鹏金翅鸟造像稀少,但在佛造像的背光装饰中常能见到,选编几张相关造像,唐卡图片,供大家鉴赏印度教按照印度教的神话传说,迦楼罗是大神毗湿奴的坐骑,属次级神,据说展翼有336万里,遮天蔽日,其羽毛呈五彩。
形鸢或鹰。
传说迦楼罗乃太阳神苏利耶的御者阿卢那之弟。
迦楼罗之母受其夫的另一个妻室和其子众蛇的奴役。
众蛇要求迦楼罗为他们取来长生不老的甘露作为释放其母的条件。
在东南亚,迦楼罗是忠心的象征。
佛教按照《妙法莲华经》等佛经的说法,迦楼罗是护持佛的天龙八部之一,有种种庄严宝像,金身,头生如意珠,鸣声悲苦,每天吞食一条龙王和五百条毒龙,随着体内毒气聚集,迦楼罗最后无法进食,上下翻飞七次后,飞往金刚轮山,毒气发作,全身自焚,只剩一个纯青琉璃心。
天下有无数迦楼罗,由威德、大身、大满、如意四大迦楼罗王统领。
同时,迦楼罗也是观世音化身之一。
藏传佛教在密宗的体系中,迦楼罗(藏语:khyung)是五方佛中北方羯摩不空成就佛的坐骑,人面鸟身,寓意法王摄引一切,无不归附者白族传说中国西南的白族将迦楼罗崇拜和本族的金鸡崇拜结合在一起,作为自己的图腾之一,并为镇水患之神。
一般来说,迦楼罗以人面鸟身、鸟面人身或全鸟身形像出现。
佛教中的八瑞吉祥美图
佛教中的八瑞吉祥美图法轮:藏语称“阔罗”,又名法轮。
故印度时,轮是一种杀伤力强大的武器。
后为佛教借用,佛陀说法即为转法轮。
象征佛法像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熄灭。
同时,法轮也意味着佛法不滞于一人一物,而是四处传播。
白海螺:藏语称“东嘎”,又称法螺贝。
佛经载,释迦牟尼说法时声震四方,如海螺之音。
故今法会之际常吹海螺。
在西藏,以右旋白海螺最受尊崇,被视为名声远扬三千世界之象征,也即象征着达摩回荡不息的声音。
宝伞:藏语称“斗”。
古印度时,贵族、皇室成员出行时,以伞遮阳,后演化为仪仗器具,寓意为至上权威。
佛教取其“张弛自如,曲复众生”之意,以伞象征遮蔽魔障,守护佛法。
藏传佛教亦认为,宝伞象征着佛陀教诲的权威。
胜利幢:藏语称“尖参”。
幢呈圆柱形,不似伞可曲张,为古印度时的一种军旗。
佛教用幢喻意烦恼孽根得解脱,觉悟得正果。
藏传佛教更用其比喻十一种烦恼对治力,即戒、定、慧、解脱、大悲、空无相无愿、方便、无我、悟缘起、离偏见、受佛之加持得自心自情清静。
妙莲:藏语称“白玛”。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至清至纯。
藏传佛教一般认为莲花象征着最终的目标,即修成正果。
佛教中常以莲花作喻,如袈裟亦称为莲花衣,清静无染,菩萨的坐席称为莲花台等。
宝瓶:藏语称“翁巴”,又叫不朽花瓶。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瓶内装净水(甘露)和宝石,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树。
即象征着吉祥、清静和财运,又象征着俱宝无漏、福智圆满、永生不死。
宝瓶同时也是密宗修法灌顶时的法器之一。
双鱼:藏语称“赛聂”,又称“黄金鱼”。
鱼行水中,畅通无碍,佛教以其喻示超越世间、自由阔达得解脱的修行者。
藏传佛教中,常以一对雌雄金鱼象征解脱的境地,又象征着复苏、永生、再生等意。
金鱼还有慧眼之意,因为鱼眼可透视混浊的泥水。
吉祥结:藏语称“白武”,又称无限之纽,吉祥网较为原初的意义象征着爱情和献身。
按佛教的解释,吉祥网象征着《梵网经》(该经囊括宇宙间所有理论和哲学)。
同时,吉祥网还象征着如若跟随佛陀——达摩之网,就有能力从生存的海洋中打捞起智慧珍珠和觉悟珍宝。
四种灵性动物不能放生
四种灵性动物不能放生放生是一种传统的佛教仪式,目的是为了积累功德和保护生命。
然而,有些动物并不适合放生,其中包括四种灵性动物。
这些动物具有特殊的灵性和意义,放生可能对它们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这四种灵性动物,并解释为什么它们不能放生。
第一种灵性动物是孔雀。
孔雀是一种神圣美丽的鸟类,在佛教中被视为吉祥之兆。
据传说,孔雀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代表智慧和慈悲。
因此,放生孔雀被认为是对佛法和观音菩萨的一种尊重和敬意。
然而,由于孔雀具有高度的领地意识和攻击性,放生它们可能导致它们之间的领地纷争和攻击。
这将破坏孔雀原有的和平环境,并违背了保护生命和传播爱的初衷。
第二种灵性动物是白鹿。
白鹿是一种与灵性和宁静相关的动物,在佛教中被视为吉祥之兆。
据传说,白鹿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代表智慧和学问。
放生白鹿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智慧和带来好运。
然而,白鹿在野外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和食物,放生它们在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
另外,放生大量的白鹿可能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对其他动物和植物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放生白鹿可能会适得其反,违背了保护生态平衡的初衷。
第三种灵性动物是金鱼。
金鱼是一种古老的观赏鱼类,在佛教中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放生金鱼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幸运和富贵,并寓意着追求真理和摆脱痛苦。
然而,金鱼在野外生活面临很多威胁,包括天敌和水质污染。
放生金鱼可能导致它们无法适应陌生的环境,并可能对当地水生生物造成竞争和破坏。
此外,金鱼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受到良好的照顾和保护,放生它们可能剥夺了它们的福祉和安全。
第四种灵性动物是兔子。
兔子在佛教中被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
放生兔子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好运和康福,并寓意着保护和关爱生命。
然而,与其他灵性动物相比,兔子更容易遭受掠食者的攻击,并且在野外生活面临更多的困难。
放生兔子可能导致它们面临生存挑战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此外,放生过多的兔子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破坏当地的植被和土壤。
中国佛教中的四大天王
中国佛教中的四大天王佛教是一种充满智慧和启迪的宗教,被人们广泛认可和接受。
在中国佛教中,四大天王被人们称为护法神,常常出现在庙宇之中,给人们带来安全和祝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佛教中的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又称四天王,是指佛教中那四位护法神,也是四大金刚的头领,负责保护佛教教义和护法。
他们分别是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和多闻天王。
持国天王,身长半尺,体形矮胖,左手持着金刚杵,右手高举着宝塔,保护佛教教义,象征着佛教的“慈悲”。
他的身份是为“侍卫世尊左侧”,因为他是释迦牟尼佛曾受过的侍卫之一。
人们相信,持国天王能保障国家繁荣,平安无事,也是众生离苦得乐的化身。
增长天王,标志动物为狮子,因此他也叫“狮吼天王”。
他左手擎宝剑,右手执宝伞,身披战袍,守卫佛法。
在佛教中,狮子象征着勇气和力量,能够消除一切邪恶和障碍。
增长天王不仅能保护人民安全,还能增加人的智慧和寿命。
广目天王,是指有着健康长寿的天王,头戴金色战盔,两只眼睛广视四方,分别代表天人两界的守卫者。
他的左手端着宝盆,右手托着大弓,下巴上垂着络腮胡须,一身威武有力让人感到非常震撼。
广目天王维护着佛教的清净和和平,保护世界上所有人民。
多闻天王,他穿着华丽的战袍,头戴金色战盔,左手执着狮身宝净,右手抡着王子钺。
多闻天王因慧命深厚而被尊为智慧之王,能帮助我们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
人们经常向他祈求智慧和内心平静。
总之,四大天王是中国佛教中的四个护法神,这四位天王都具备非常强大的力量和神性,代表着东、西、南、北四面的方向。
他们是佛教教义的守卫者,常常被人们供奉在寺庙中和道路口,在人们的信仰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可以向这四位天王祈祷,祈求他们的保佑和庇护。
佛教中的动物及象征
佛教中的动物及象征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
佛法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无二的,在本质上并无差别。
但由于因缘果报的关系,所以现前的生命形态各有不同。
而佛陀善于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教理说法,度其出轮回苦海。
在佛陀的各种说法当中,譬喻说法是比较生动、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时赋予了深刻的内涵,这也成为佛陀教化众生的一个有效方式。
下面就佛经中经常用到的一些动物的寓意略作阐解。
龙,在佛经中,龙为守护佛法的八部之一。
经中说龙族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之别。
龙族的首领称龙王,他们具有强大的威力,故成为佛的守护者。
另外有一类“非法行龙王”,由于不顺法物,行不善法,不敬沙门及婆罗门,所以常受到热沙烧身的苦果以及被迦楼罗捕食的苦恼。
在诸尊龙王中,以五大龙王及八大龙王最为著称。
象,在佛教中是高贵的象征,常以象王来譬喻佛的举止如象中之王。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记载,佛有八十种好,进止如象王,行步如鹅王,容仪如狮子王。
《无量寿经》中记载,菩萨犹如象王,因其善调伏之故。
白象在佛教中是高贵种姓的象征,如释迦牟尼佛。
在《摩诃止观》中,六牙白象代表菩萨的无漏六神通。
象有大力,表法身能负荷;无有烦恼杂染,因而为白色。
或言白象之六牙表六度,四足表四如意。
又因在动物中,龙与象分别是水上、陆上最有力者,因此经典中常将二者合用,以“龙象”比喻菩萨的威猛能力或威仪具足,后人引申为殊胜的禅定力量,或者用来赞扬威仪庄严的高僧大德为“法门龙象”。
狮子,是百兽之王,所以在佛教的许多经论中,都用狮子来比喻佛陀的无畏与伟大。
如《大智度论》记载,狮子在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降伏一切;佛陀也如是,在九十六种外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所以称为人狮子。
《略出经》中说:“于菩提树下,获得最胜无相一切智,勇猛释师(狮)子。
”佛陀以无畏音声说法,如同狮子的吼叫,所以也称佛陀说法为“狮子吼”。
此外,诸佛菩萨摄化众生的法门也称“师子法门”,即以狮子王来彰显诸佛菩萨的功德。
“佛教八宝”,每一宝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佛教八宝”,每一宝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佛教八宝”,又称八吉祥、八瑞相。
是藏传佛教八种表示祥瑞之物,寓意着吉祥、美好、幸福之意,分别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佛教八宝据传说代表着释迦牟尼身体的八个部位,每一宝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一、宝瓶
代表佛的颈,为教法、教理的表征。
表示福智圆满,毫无漏洞,是取得成功的象征。
二、宝盖
代表佛顶,置于佛顶,能够挡风遮雨,在古印度可是象征着富贵,佛教认为,伞能护佑佛法,表示覆盖一切,开闭自如,是保护众生的象征。
三、双鱼
代表佛的双目。
是智慧的表征,鱼在水中,畅通无阻,表示活泼健康,充满活力,是趋吉辟邪象征。
四、莲花
代表佛的舌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表示神圣纯洁,一尘不染,是拒绝污染的象征。
五、右旋螺
代表佛的三条颈纹。
佛的法音广大悠扬,如右旋螺一般清净美好,使一切有情人于解脱。
表示佛音吉祥,遍及世界,是好运常在的象征。
六、吉祥结
代表佛的心,代表佛心法无尽。
表示回贯一切,永无穷尽,是长命百岁的象征。
七、尊胜幢
代表佛无上正等正觉,是为佛教的胜利,代表除一切烦恼魔障,得大胜利,究竟解脱,觉悟得正果。
八、法轮
代表佛的手掌。
表示佛法圆轮,代代相续,是生命不息的象征。
佛教圣地,寺庙的守护神——藏狮
佛教圣地,寺庙的守护神——藏狮西藏高原,古老的佛教圣地,也中国犬的圣地。
藏狮是西藏古老的原生大型犬种,根据当地的史料记载,藏狮是藏族人民崇拜的圣物,早在4000年前,在藏獒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藏狮就已经在这片草原上繁衍生息,而且人们通过藏狮与当地的大型犬交杂,才培育出了今天的藏獒。
之所以叫藏狮,是因为它的毛发飘逸,神态威猛,就像是狮子一样。
它在西藏的地位是很高的。
藏狮保护了牧民赖以生存的牛群和羊群,使它们不被猛兽袭击。
藏狮因为形象比较像狮子,所以被用来看守庙宇,是当时的圣犬。
所以在西藏,人们也开创了狮舞,来感谢藏狮做出的贡献。
藏狮在西藏是和藏獒齐名的巨犬,相貌也与藏獒相似,只是它的被毛量、耳朵和尾巴的形状与藏獒有所不同。
藏狮在继承了獒犬的优良天性的基础上,又独树一帜的体现出了威猛与观赏性极强的特点。
藏狮身体高大,强壮有力,肌肉发达,威严肃穆,表情平静,全身覆盖着厚厚的双层被毛,可很好地抵御严寒。
藏狮的肩高在63.5~71厘米之间,体重32~41公斤,是大型护卫犬。
藏狮头大而圆,颜面全部被长毛遮掩,奔跑时毛发飘逸。
藏狮的体形威猛如狮,仪表堂堂,神韵凛凛,刚柔具备;灵气忠诚,似狮非狮,似犬非犬,将护与卫的含义体现的淋漓尽致,是最佳的护卫犬。
藏狮具有极好的防卫能力,狼群看到它也不敢轻易的靠近,一般的狼不是它的对手。
藏狮以前生活在草原守卫羊群、营地或看家,它凶猛忠诚,在草原上威震一方。
现在纯种的藏狮已经很难见到了,是急待拯救的品种。
藏狮是藏族人崇拜的圣物,是寺庙的守护神。
用藏狮保护寺庙,是因狮子是佛教的圣兽,而藏狮由于体型巨大,和狮子相似,是一种被当地人供奉的神兽,趋吉避凶所用,不是谁都可以饲养的,只有大寺庙可以饲养,因此这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藏狮的身材高大,一副不怒自威的神态,它后腿肌肉发达,有着出众的跳跃和奔跑能力。
早期藏狮犬被作为牧羊犬来使用,它绞杀草原狼,与雪山上的猎豹搏斗,它比鼎盛时期的藏獒更加凶猛,而且外形更加巨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中的动物及象征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
佛法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无二的,在本质上并无差别。
但由于因缘果报的关系,所以现前的生命形态各有不同。
而佛陀善于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教理说法,度其出轮回苦海。
在佛陀的各种说法当中,譬喻说法是比较生动、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时赋予了深刻的内涵,这也成为佛陀教化众生的一个有效方式。
下面就佛经中经常用到的一些动物的寓意略作阐解。
龙,在佛经中,龙为守护佛法的八部之一。
经中说龙族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之别。
龙族的首领称龙王,他们具有强大的威力,故成为佛的守护者。
另外有一类“非法行龙王”,由于不顺法物,行不善法,不敬沙门及婆罗门,所以常受到热沙烧身的苦果以及被迦楼罗捕食的苦恼。
在诸尊龙王中,以五大龙王及八大龙王最为著称。
象,在佛教中是高贵的象征,常以象王来譬喻佛的举止如象中之王。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记载,佛有八十种好,进止如象王,行步如鹅王,容仪如狮子王。
《无量寿经》中记载,菩萨犹如象王,因其善调伏之故。
白象在佛教中是高贵种姓的象征,如释迦牟尼佛。
在《摩诃止观》中,六牙白象代表菩萨的无漏六神通。
象有大力,表法身能负荷;无有烦恼杂染,因而为白色。
或言白象之六牙表六度,四足表四如意。
又因在动物中,龙与象分别是水上、陆上最有力者,因此经典中常将二者合用,以“龙象”比喻菩萨的威猛能力或威仪具足,后人引申为殊胜的禅定力量,或者用来赞扬威仪庄严的高僧大德为“法门龙象”。
狮子,是百兽之王,所以在佛教的许多经论中,都用狮子来比喻佛陀的无畏与伟大。
如《大智度论》记载,狮子在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降伏一切;佛陀也如是,在九十六种外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所以称为人狮子。
《略出经》中说:“于菩提树下,获得最胜无相一切智,勇猛释师(狮)子。
”佛陀以无畏音声说法,如同狮子的吼叫,所以也称佛陀说法为“狮子吼”。
此外,诸佛菩萨摄化众生的法门也称“师子法门”,即以狮子王来彰显诸佛菩萨的功德。
《涅槃经》中,以狮子吼列举21事,一一配以菩萨的法门。
《宝雨经》则列出菩萨的10种善法,一一比喻狮子王。
牛,在佛教中也象征高贵的动物,具足威仪与德行。
在如来身相的八十种好之中,就有一项是“行步安平,犹如牛王”。
佛陀的德号中也有以“人中牛王”来称赞佛陀的德行广大无边。
在《法华经》中则以牛车来比喻菩萨乘,以大白牛车来比喻佛乘——大乘妙法。
此外,禅宗则以牛来比喻众生的心,如著名的十牛图,即以牧牛为主题来代表修行的十种境界。
马,佛的三十二相中,就有一相是马阴藏相,又称作阴马藏相、马王隐藏相,这个相好是代表佛陀已经超越男女之间的欲望,而现马阴藏相。
佛教的经典中,常以马来比喻众生的心念,如“心猿意马”,即是指心意驰放不定,如同狂奔之野马。
经典中还以马比喻众生的根机四种分别。
《杂阿含经》就列举四种马,比喻四种人悟道的层次。
驴,经典中以驴乳、牛乳来比喻似是而非者,就如同牛乳与驴乳,其颜色虽然相同,但是牛乳攒聚则成酥,驴乳攒聚则成粪。
在禅宗中,驴通常被喻指那些根器下劣的人,除了用“驴前马后”指斥学人只一味追从他人言行,而没有自己独特的机用者之外,还用“驴鞍桥”比喻愚昧、不辨真假法义的情形。
骆驼,经典中,骆驼被用来比喻心性难以调伏,或者代表散乱的心思,指心念随着六根追逐外境,无法安住一处。
《摩诃止观》中云:“夫散心者,恶中之恶。
如无钩醉象,踏坏华池;穴鼻骆驼,翻倒负驮。
”羊,在佛教的经典中,羊通常用以比喻凡夫不分辨世间法与修行,只是一味放任“贪、嗔、痴”三毒,贪着色、声、香、味、触五欲。
在《法华经》中,以羊车比喻声闻乘,在《大智度论》中,则以“牛羊眼”来比喻凡庸之眼。
禅宗则以“触鼻羊”来比喻不识法的昏昧学人。
因为羊的眼睛不能分辨食物,凡是触碰到鼻者即食之,因此有此比喻。
猪,在佛法中,其代表的是生命的愚痴体性。
狗,在佛法中,其代表的是贪、嗔二毒。
猫,在禅宗公案中,猫用来比喻对佛法茫然无知的人。
如“黧奴白牯”,黧奴,又作狸奴、猫类。
意指无知的动物,多用以比喻不解佛法的人。
鼠,佛经里,常以黑、白二鼠来比喻时间,说明生命无常。
猴子,由于其心性轻浮躁动,难捉难调,常舍一取一,故经典中常以其比喻凡夫的妄心。
又以“猿”来比喻人的心识,谓众生的心识如猿猴般无法安止。
鹿,据《毗奈耶杂事》记载,佛陀于过去世曾为鹿王,为救群鹿而丧失生命,并于临终时发誓愿,当来得成无上正等觉,将诸鹿都能度脱生命罗网。
佛陀于鹿苑初转四谛法轮,即以鹿为轮法轮之三昧之形。
兔,《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记载,在佛陀的本生中,也曾经为兔王,为使佛法能久住于世,兔王自愿投身火中,供养仙人,仙人因而悲伤地发愿再不食肉。
佛经中也以兔毛来表示极微细的物质现象,如:“尘又有微尘、水尘、兔毛尘、羊毛尘……”佛经还以“龟毛兔角”来比喻了不可得之事。
龟,佛经常常以金龟来比喻即生死即涅槃的佛性,说佛性能游生死涅槃之海,就像龟之能游水与陆地。
此外,佛经中以“龟藏六”来比喻学人应当守护六根,如同龟守护头尾和四足一样。
龟藏六:1、藏头,比喻众生收摄眼根,不令观色,则不为一切色尘所危害。
2、藏前左足,比喻众生收摄耳根,不令闻声,则不为一切声尘所危害。
3、藏前右足,比喻众生收摄鼻根,不令闻香,则不为一切香尘所危害。
4、藏后左足,比喻众生收摄舌根,不令尝味,则不为一切味尘所危害。
5、藏后右足,比喻众生收摄身根,不令觉触,则不为一切触尘所危害。
6、藏尾,比喻众生收摄意根,不令知法,则不为一切法尘所危害。
蛇,佛教中以蛇譬喻人身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
《金光明最胜王经》记载,人身之四大,如四毒蛇居于一箧,地、水二蛇之性多沉下,风、火二蛇之性轻举,四蛇若相互乖违,则众病人。
虱子,在佛经中,由于虱子的卵称为虱虮,转用为长度单位,为隙尘的七倍。
《俱舍论》记载:“积七牛毛尘为隙游尘量,隙尘七为虮,七虮为一虱。
”蝎子,由于其本身具有毒性,在藏密中被视为凶猛的象征,常用于降伏守护、破除障碍等意。
豺、狼,佛教多用此两种动物来比喻恐怖的地狱,如十六小地狱中,就有“豺狼地狱”。
其中有豺狼竞相咬罪人,使其肉堕骨伤,脓血流水,苦痛万分。
经中也以“贪狼”形容贪欲之深犹如狼的特性。
孔雀因能啖食一切毒虫,因此在佛教经典中常被象征本尊能啖尽众生一切五毒烦恼。
在《白宝口抄》中记载,孔雀尾表示息灾,三茎之孔雀尾,表征拂去贪嗔痴毒使其证三部如来;五茎之孔雀尾,表拂去众生眼、耳、鼻、舌、意之五识烦恼,令其得证如来五智圆觉之果。
鹅,经典中常以鹅王来比喻佛陀行走时,安详徐步的样貌。
如《央崛摩罗经》记载:“尔时,世尊犹如鹅王,庠行七步。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则举出天上的鹅王有五种功德:1、染合有时;2、呼鸣无畏;3、量宜求食;4、心无放逸;5、不受诸鸟谄佞言辞。
鸡在佛教的经典中,属于十二兽之一。
所谓十二兽,据《大方等大集经·净目品》记载,即是指每十二日交替司职时辰,常于阎浮提内游行教化的十二兽。
这十二兽乃是菩萨为度化众生所示现,一日一夜常有一兽遍历人间天上,教化众生,其余则安住修慈,如是周而复始。
佛典中也曾用金鸡来比喻众生本具的清净自性。
在《造像度量经》中,则以“鸡子面”来形容菩萨的脸型。
鸡子,即鸡蛋。
鸽子也是佛教经典中经常见到的动物,如在显示众生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趣中,生死流转不已的轮回图像“五趣生死轮”即以鸽子代表贪心的烦恼。
有时,鸽子也被用来比喻以姿色姣好而自傲者。
雁,因佛陀又被尊称为“雁王”,故佛门也称雁门。
在如来的三十二种相好之中,“手足指缦网相”,就是以雁王为比喻,又作指间雁王相,就是指佛的手足指间,都有缦网交互连络的纹样,如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不现。
这种相好是由修四摄法、摄持众生而有,能出没自在无碍,表示远离烦恼恶业、到达无为彼岸的高僧大德。
由于雁行之不乱,佛门以此譬喻僧众行列的整齐。
住持堂上说法时,众僧于法座前,分东西相对排列,称为“雁行侧立”。
此外,众僧在佛前整然并列,称之为雁行班。
鸳鸯,梵语音译为叔迦婆鸟、斫迦逻婆迦。
《翻译名集》中云:“斫迦逻婆,此云鸳鸯,匹鸟也。
此则相偶,飞则相双。
”由于其同游而不相离,所以佛经中常比喻常与无常、苦与乐、空与不空等事理之二法,常相即而不离。
《大般若涅经疏》云:“言双游者,生死具常、无常,涅亦尔。
在下在高,双飞双息。
即事而理,即理而事;二谛即中,中即二谛;非二中而二中。
是则双游义成,雌雄亦成。
”由于鸳鸯恩爱和合的物性,在密教中,也经常作为修怀爱法的象征。
鹦鹉,在佛教经典中,有许多和鹦鹉有关的记载:如《正法念经》中载:夜摩天中有鹦鹉说法化导诸天的故事。
《撰集百缘经》载:摩竭提国诸群鸟中有鹦鹉子王,请佛于林中说法晏坐。
《杂宝藏经》中亦载有“鹦鹉孝行”的典故,指佛陀于因地为鹦鹉时的孝行。
此外,佛陀也曾生为鹦鹉,与老鹰奋战,终能解脱。
另外佛经中也有鹦鹉供奉佛祖及鹦鹉听法解脱的故事。
鹤,《大般涅经》中记载:佛祖于印度娑罗树木入灭之后,娑罗林乃垂覆宝床,遮盖如来,娑罗树惨然变白,犹如白鹤。
因此,娑罗林又称为白鹤林。
又因世尊于此林入灭,所以“鹤林”一词亦意指“佛涅槃”之意。
在佛教的禅宗中,鹤被喻禅者之境界,悠然自在、无所障碍。
《从容录》中有:“沧海阔,白云闲,伴鹤随风得自由。
”鹰,在佛经中,它被称为“婆栖鸟”,即兀鹰。
此鸟有秘身法,与乌、鹫、野干等皆围绕于焰魔天之风曼荼罗中。
而佛经中关于它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佛陀在国王菩萨本生时,割肉喂鹰的故事。
据《贤愚经》记载:毗尸国王有一天遇一鹰追逐一鸽子。
鸽子飞到国王的腋下,国王慈悲不忍鸽子被鹰食,于是割下自己身上的肉,以代鸽子肉,最后鹰被感动,国王身体恢复如故。
原来那鸽子是火神所变,鹰为帝释天所变,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试探毗尸王的慈心。
鹫,印度的灵鹫山,是佛教著名的圣地。
传说其由来是魔王化做大鹫来扰乱阿难,被佛陀降伏之后,即化成石鹫。
而佛陀在此地宣讲许多重要的佛教经典,如《法华经》、《大品般若经》、《无量寿经》等。
经典中,以鹫来比喻自在高大的人,伏恃自己巨大,随心所欲皆得自在,如同鹫食宿山林,去来自由。
摩竭鱼,又作摩伽罗鱼,意为大体鱼、鲸鱼、巨鳌。
为佛经中记载之大鱼,用以比喻菩萨以爱念缚住众生,不到圆满成佛,终不放弃,如同摩竭大鱼,张口吞噬一切,无一可免。
修百丈清规中说,作鱼形是昼夜精进义:“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象形击之,所以警昏惰也。
”从以上所介绍,可以看出动物在佛教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宇宙中充满了这些形态各异的生命,相互影响、共生,才开创出这无边幻化的法界众相。
而佛法对生命形态的分类和比拟,是在说明因缘业力的事实,与生命存有的实相,事实上各种生命形态,本质上是平等无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