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见写作手法与拓展延伸复习习题
部编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一、基本要领:做好现代文阅读,主要把握以下四方面。
首先:快速整体阅读全文,切忌逐字逐句去读。
读完全文后,再结合试题仔细阅读,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其二: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
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其三:学会看分,分点答题。
主观题一般都是踩点给分,只要要点、关键词答对就能得分。
所以,一些文科主观题的回答可以简明扼要,清晰地列出要点,再简单加以评述。
如果是4分,一般就要答2个点,如果是6分,答案一般为3个点。
其四:掌握典型题的答题套路。
比如:对文段或文句作用(意图、目的、好处)的理解,都可从两角度思考:内容上为主旨服务,或为表达、表现某一主体对象服务的,基本答题模式是:方式+关键词+具体指向,其中关键词如引出、渲染、揭示、突出、强化、烘托、表现、刻画、铺垫等,方式如对比、反衬、类比、侧面等。
卷面上最好不要“开天窗”,哪怕不会做,也可以试着写下一点思路、想法,现在开放型的试题越来越多,考生只要言之有理,给出合理的答案和解释,都能得分。
二、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一)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1、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答题技巧与练习题(一)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 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 (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 (3)分点分条作答。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 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第五类: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题型1: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技巧一、相关知识积累(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技巧一、相关知识积累(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部编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一、基本要领:做好现代文阅读,主要把握以下四方面。
首先:快速整体阅读全文,切忌逐字逐句去读。
读完全文后,再结合试题仔细阅读,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其二: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
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其三:学会看分,分点答题。
主观题一般都是踩点给分,只要要点、关键词答对就能得分。
所以,一些文科主观题的回答可以简明扼要,清晰地列出要点,再简单加以评述。
如果是4分,一般就要答2个点,如果是6分,答案一般为3个点。
其四:掌握典型题的答题套路。
比如:对文段或文句作用(意图、目的、好处)的理解,都可从两角度思考:内容上为主旨服务,或为表达、表现某一主体对象服务的,基本答题模式是:方式+关键词+具体指向,其中关键词如引出、渲染、揭示、突出、强化、烘托、表现、刻画、铺垫等,方式如对比、反衬、类比、侧面等。
卷面上最好不要“开天窗”,哪怕不会做,也可以试着写下一点思路、想法,现在开放型的试题越来越多,考生只要言之有理,给出合理的答案和解释,都能得分。
二、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一)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1、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题【知识梳理】一、散文常考题型1.行文思路题型2.赏析类题型答题思路:判断手法+分析手法+表达效果+情感态度手法:①修辞手法②表达方式③表现手法④语言特色3.作用类题型(标题、句子、段落)4.含义类题型(词语、句子、标题)二、小说三要素三、议论文三要素1.寻找和归纳论点中心论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1)设题方式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②请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解题方法①从语言形式上讲,中心论点应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有其明显的标志,我们要特别留意“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②从位置上看,有的议论文题目本身就是论点,有的在文章开头提出论点,有的在文章的中间提出论点,有的在文章的结尾提出论点,有的则需要从文章中归纳出论点。
所以,要做到“五看”,即看开头、看结尾、看中间、看标题和看论证部分的段首句。
③中心论点需要归纳的,可以用从归纳层意、段意入手,深入研究文章主体部分的内容的方法把握中心论点,或用综合分论点的方法把握中心论点。
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2.概括和分析论据议论文的论据要求真实、典型、简明,不能有半点虚假,必须能证明论点。
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了论证作者观点的。
阅读议论文要分清论据类型,能概括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并能根据要求补写论据。
(1)概括论据的内容设题方式①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②请分条概括作者“某某”观点的理由。
③某段列举了哪些事例?④某段论证的是什么内容?解题方法①先锁定相关段落,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在相应的语段中。
②用准确精练的语句概括事例的中心内容,道理论据则应筛选出体现论点的关键词句。
部编初三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三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记叙文一,文章内容要点概括(1)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人物(事件)+干什么(怎么样)(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应该概括在内。
二、理清文章结构(1)补充故事情节找出划分标准,仿照示例的句式作答。
(2)思想感情的事变化画出表示情感的词语,按照词语出现的顺序整理出答案。
三、把握记叙的线索和顺序(1)线索线索类型:A.以时间的发展变化为线索B.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C.以人物为线索D.以某个具体的事物为线索E.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F.以某个核心事件为线索线索的作用: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推动情节的发展。
(2)记叙顺序及作用A.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B.倒叙:作用: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C.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答题公式】顺序名称+作用四、记叙的人称及作用人称作用:第一人称:使文章内容显得更真实,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便于直接抒发感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1)次要人物的作用第一人称:“我”,是贯穿全文的人物,其作用是线索人物,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2)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方法及作用A.肖像(外貌、神态)描写:交代了人物的xx身份、xx地位、xx处境、xx经历以及xx 心理状态、xx思想性格等情况。
B.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xx心理(心情),并反映人物的XX性格特征或XX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XX思想,揭示了人物的XX性格或XX品质。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技巧一、相关知识积累(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部编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一、基本要领:做好现代文阅读,主要把握以下四方面。
首先:快速整体阅读全文,切忌逐字逐句去读。
读完全文后,再结合试题仔细阅读,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其二: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
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其三:学会看分,分点答题。
主观题一般都是踩点给分,只要要点、关键词答对就能得分。
所以,一些文科主观题的回答可以简明扼要,清晰地列出要点,再简单加以评述。
如果是4分,一般就要答2个点,如果是6分,答案一般为3个点。
其四:掌握典型题的答题套路。
比如:对文段或文句作用(意图、目的、好处)的理解,都可从两角度思考:内容上为主旨服务,或为表达、表现某一主体对象服务的,基本答题模式是:方式+关键词+具体指向,其中关键词如引出、渲染、揭示、突出、强化、烘托、表现、刻画、铺垫等,方式如对比、反衬、类比、侧面等。
卷面上最好不要“开天窗”,哪怕不会做,也可以试着写下一点思路、想法,现在开放型的试题越来越多,考生只要言之有理,给出合理的答案和解释,都能得分。
二、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一)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1、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记叙文一,文章内容要点概括(1)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人物(事件)+干什么(怎么样)(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应该概括在内。
二、理清文章结构(1)补充故事情节找出划分标准,仿照示例的句式作答。
(2)思想感情的事变化画出表示情感的词语,按照词语出现的顺序整理出答案。
三、把握记叙的线索和顺序(1)线索线索类型:A.以时间的发展变化为线索B.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C.以人物为线索D.以某个具体的事物为线索E.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F.以某个核心事件为线索线索的作用: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推动情节的发展。
(2)记叙顺序及作用A.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B.倒叙:作用: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C.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答题公式】顺序名称+作用四、记叙的人称及作用人称作用:第一人称:使文章内容显得更真实,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便于直接抒发感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1)次要人物的作用第一人称:“我”,是贯穿全文的人物,其作用是线索人物,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2)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方法及作用A.肖像(外貌、神态)描写:交代了人物的xx身份、xx地位、xx处境、xx经历以及xx 心理状态、xx思想性格等情况。
B.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xx心理(心情),并反映人物的XX性格特征或XX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XX思想,揭示了人物的XX性格或XX品质。
初三语文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练习题及答案20题
初三语文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练习题及答案20题1. 题目:描写四季的变化。
答案:四季如画,春天百花争艳,绿草如茵;夏天炎热酷暑,迎接热浪;秋天果实累累,金黄的稻谷如金子一般;冬天银装素裹,大地似乎进入了长久的沉睡。
2. 题目:你最喜欢的文学作品。
答案: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是《红楼梦》,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庞大而真实的人物形象,将人性的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3. 题目:家乡的变化。
答案:回忆起儿时的家乡,那是一个宁静而朴素的小村庄。
然而,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家乡已经焕然一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繁华的商业街让人眼花缭乱。
4. 题目: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答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坚持和恒心。
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始。
其次,要定期安排阅读时间,并且保持不间断。
最后,要多思考、多交流,将阅读中的收获变成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5. 题目: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案:人与自然是如此密不可分,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的滋养。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自然,珍视自然资源,通过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保持和谐共生的关系。
6. 题目:描述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
答案:那是我与家人一起去云南旅行的一次难忘经历。
我们欣赏了壮丽的石林、雄伟的虎跳峡,品尝了地道的云南菜。
旅途中,我们见识到了云南的多样文化和绚丽风景,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7. 题目:你的梦想。
答案: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能够救死扶伤,给病人带来健康和希望。
我会努力学习,积累医学知识,为实现我的梦想奋斗终身。
8. 题目:讲述一次你帮助他人的经历。
答案:有一次,我在路上遇到一位老奶奶摔倒了,我立刻伸出援手扶她起来,并陪她回家。
老奶奶对我的帮助感激不已,我也为自己能够帮助他人感到骄傲和满足。
9. 题目:你对友谊的理解。
答案:友谊是人生中一种宝贵的财富。
朋友可以与我们分享喜怒哀乐,互相支持和鼓励。
友谊是建立在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的,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部编初三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题型答题技巧总汇+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三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题型答题技巧总汇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1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2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3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1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2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部编中考语文初中现代文阅读技巧大全+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初中现代文阅读技巧大全记叙文三类:写人、写事、写景物(小说、散文、新闻、寓言、童话)记叙文表达方式:叙述、说明、、描写、抒情、议论(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记叙文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象征、对比、烘托、铺垫、借物喻人、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各种题型答题策略:1、概括题:概括情节,概括感情变化,概括中心事件,概括主要内容。
锁定答题区间,概括要准确完整。
文中找直接答案,或者把间接答案做语言处理。
2、赏析题:赏析词语、句子、修辞句、细节描写句。
(手法+效果+目的+作者情感)3、含义题:题目含义、句子含义。
打出表层义(字面义、文中情节)和深层义(人物心理、品质、主旨等)4、作用题:含义+作用(位置作用、内容作用——和上下文内容关联,如铺垫、对比、照应、衬托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作用5、感悟启发题:对主旨的理解+自己的观点+联系实际+总结升华6、人物评价题:抓特征,如性格、品质、才干等7、写作手法题:要点+分析标题、线索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提示内容)+深层含义(暗示中心)拟标题:○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2以贯穿全文的线索为题○3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事物为题○4以主要人物为题○5以特定环境为题标题的作用:○1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2交代主要内容如《阿长与<山海经>》;○3设置悬念;○4揭示或暗示主旨;○5点明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如孙犁的《芦花荡》○7交代描写对象,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线索的类型:人物:以人物的某一特征、见闻、感受、事迹为线索。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技巧一、相关知识积累(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技巧一、相关知识积累(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2019届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3讲常见写作手法与拓展延伸复习习题
第13讲常见写作手法与拓展延伸3考点精练一、(2018·德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天的一条街道苏童①在阴雨天气里,期待明媚的夏天。
②街上水果店的柜台是比较特别的,它们做成一个斜面,用木条隔成几个大小相同的框子,一些瘦小的桃子、一些青绿色的酸苹果躺在里面,就像躺在荒凉的山坡上。
水果店的女店员是一个和善的长相清秀的年轻姑娘,她总是安静地守着她的岗位,但是谁会因为她人好就跑到水果店去买那些难以入口的水果呢?人们因此习惯性地忽略了水果在夏季里的意义,他们经过寂寞的水果店和寂寞的女店员,去的是桥边的糖果店。
糖果店的三个中年妇女一年四季在柜台后面吵吵嚷嚷的,对人的态度也很蛮横,其中一个妇女的眉角上有一个难看的刀疤,孩子走进去时她用沙哑的声音问:“买什么?”那个刀疤就也张大了嘴问:“买什么?”但即使这样,糖果店在夏天仍然是孩子们热爱的地方。
③糖果店的冷饮柜已经使用多年,每到夏季它就发出隆隆的欢叫声。
一块黑板放在冷饮柜上,上面写着冷饮品种和价格:赤豆棒冰四分,奶油棒冰五分,冰砖一角,汽水(不连瓶)八分。
女店员在夏季一次次怒气冲冲地打开冷饮机的盖子,掀掉一块棉垫子,孩子就伸出脑袋去看棉垫子下面排放得整整齐齐的冷饮。
常常会看见赤豆棒冰已经寥寥无几,奶油棒冰和冰砖却剩下很多,它们令人艳羡地躲避着炎热,待在冰冷的雾气里。
孩子也能理解这种现象,并不是奶油棒冰和冰砖不受欢迎,主要是它们的价格贵了几分钱。
④孩子小心地揭开棒冰纸的一角,看棒冰的赤豆是否很多,挨了女店员一通训斥,她说:“看什么看?都是机器做出来的,谁还存心欺负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吃棒冰,吃棒冰,吃得肚子都结冰!”孩子嘴里吮着一根棒冰,手里拿着一个饭盒,在炎热的午后的街道上拼命奔跑。
饭盒里的棒冰哐哐地撞击着,毒辣的阳光威胁着棒冰脆弱的生命,所以孩子知道要尽快地跑回家,好让家里人享受到一种完整的冰冷的快乐。
⑤最炎热的日子里,整个街道的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
部编初三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三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技巧一、相关知识积累(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部编初三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题型答题技巧总汇+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三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题型答题技巧总汇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1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2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3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1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2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部编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方法+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方法读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是记叙文,则先弄清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
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线索),阐明的哲理(感悟),语言特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作用;是小说,则弄懂小说三要素,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性格的特征。
方法: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三懂中心内容。
一、基本要领:做好现代文阅读,主要把握以下四方面。
首先快速整体阅读全文,切忌逐字逐句去读。
读完全文后,再结合试题仔细阅读,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其二: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
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其三:学会看分,分点答题。
客观题一般都是踩点给分,只要要点、关键词答对就能得分。
所以,一些文科客观题的回答可以简明扼要,清晰地列出要点,再简单加以评述。
如果是4分,一般就要答2个点,如果是6分,答案一般为3个点。
其四:掌握典型题的答题套路。
二、具体问题详解,典型题的答题套路。
(一)词语方面的考查问题1、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往往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或句子,宜用原句回答,或者概括出其主体内容即可。
2、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常见写作手法与拓展延伸3考点精练一、(2018·德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天的一条街道苏童①在阴雨天气里,期待明媚的夏天。
②街上水果店的柜台是比较特别的,它们做成一个斜面,用木条隔成几个大小相同的框子,一些瘦小的桃子、一些青绿色的酸苹果躺在里面,就像躺在荒凉的山坡上。
水果店的女店员是一个和善的长相清秀的年轻姑娘,她总是安静地守着她的岗位,但是谁会因为她人好就跑到水果店去买那些难以入口的水果呢?人们因此习惯性地忽略了水果在夏季里的意义,他们经过寂寞的水果店和寂寞的女店员,去的是桥边的糖果店。
糖果店的三个中年妇女一年四季在柜台后面吵吵嚷嚷的,对人的态度也很蛮横,其中一个妇女的眉角上有一个难看的刀疤,孩子走进去时她用沙哑的声音问:“买什么?”那个刀疤就也张大了嘴问:“买什么?”但即使这样,糖果店在夏天仍然是孩子们热爱的地方。
③糖果店的冷饮柜已经使用多年,每到夏季它就发出隆隆的欢叫声。
一块黑板放在冷饮柜上,上面写着冷饮品种和价格:赤豆棒冰四分,奶油棒冰五分,冰砖一角,汽水(不连瓶)八分。
女店员在夏季一次次怒气冲冲地打开冷饮机的盖子,掀掉一块棉垫子,孩子就伸出脑袋去看棉垫子下面排放得整整齐齐的冷饮。
常常会看见赤豆棒冰已经寥寥无几,奶油棒冰和冰砖却剩下很多,它们令人艳羡地躲避着炎热,待在冰冷的雾气里。
孩子也能理解这种现象,并不是奶油棒冰和冰砖不受欢迎,主要是它们的价格贵了几分钱。
④孩子小心地揭开棒冰纸的一角,看棒冰的赤豆是否很多,挨了女店员一通训斥,她说:“看什么看?都是机器做出来的,谁还存心欺负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吃棒冰,吃棒冰,吃得肚子都结冰!”孩子嘴里吮着一根棒冰,手里拿着一个饭盒,在炎热的午后的街道上拼命奔跑。
饭盒里的棒冰哐哐地撞击着,毒辣的阳光威胁着棒冰脆弱的生命,所以孩子知道要尽快地跑回家,好让家里人享受到一种完整的冰冷的快乐。
⑤最炎热的日子里,整个街道的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
人在街上走,感觉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手碰到路边的房屋墙壁,墙也是热的。
人在街上走,怀疑世上的人们都被热晕了,灼热的空气中有一种类似喘息的声音,若有若无的,飘荡在耳边。
饶舌的、嗓音洪亮的、无事生非的居民们都闭上了嘴巴,他们躺在竹躺椅上与炎热斗争,因为炎热而忘了文明礼貌,一味地追求通风。
他们四仰八叉地躺在面向大街的门边,张着大嘴巴打着时断时续的呼噜,手里的扇子掉在地上也不知道。
有线广播一如既往地开着,说评弹的艺人字正腔圆,又说到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精彩部分,可他们仍然呼呼地睡,把人家的好心当了驴肝肺。
⑥太阳落山在夏季是那么艰难,但它毕竟是要落山的。
放暑假的孩子关注太阳的动静,只是为了不失时机地早早跳到护城河里,享受夏季赐予的最大的快乐。
黄昏时分驶过河面的各类船只小心谨慎,因为在这种时候,整个城市的码头、房顶、窗户和门洞里,都有可能有个男孩大叫一声,纵身跳进河水中。
他们甚至要小心河面上漂浮的那些西瓜皮,因为有的西瓜皮是在河中游泳的孩子的泳帽,那些讨厌的孩子,他们头顶着半个西瓜皮,去抓来往船只的锚链。
他们玩水还很爱惜力气,他们要求船家把他们带到河的上游或者下游去。
⑦于是站在石埠上洗涮的母亲看到了她们最担心的情景:她们的孩子手抓船锚,跟着驳船在河面上乘风破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母亲们喊破了嗓子,又有什么用?夜晚来临,人们把街道当成了露天的食堂,许多人家把晚餐的桌子搬到了街边,大人孩子坐在街上,嘴里塞满了食物,看着晚归的人们骑着自行车从自己身边经过。
⑧天色渐渐地黑了,街上的居民们几乎都在街上。
有的人家切开了西瓜,一家人的脑袋围拢在一只破脸盆上方,大家有秩序地向脸盆里吐出瓜籽。
有的人家的饭桌迟迟不撤,因为孩子还没回来;后来孩子就回来了,身上湿漉漉的。
恼怒的父亲问儿子:“去哪儿了?”孩子不耐烦地说:“游泳啊,你不是知道的吗?”父亲就瞪着儿子处在发育中的身体,说:“吊船吊到哪儿去了?”儿子说:“里口。
”⑨父亲的眼珠子愤怒得快爆出来了:“让你不要吊船你又吊船,你找死啊?”就这样,当父亲的在街上赏了儿子一记响亮的耳光,左右邻居自然地围过来了。
一些声音很愤怒,一些声音不知所云,一些声音语重心长,一些声音带着哀怨的哭腔,它们不可避免地交织起来,喧嚣起来,即使很远的地方也能听见这样丰富浑厚的声音。
于是有人向这边匆匆跑来,有人手里还端着饭碗,他们这样跑着,炎热的夏季便在夜晚找到了它的生机。
(有删改) 1.综观全文,明媚的夏天里孩子们期待什么?吃到赤豆棒冰,跳到护城河游泳。
2.(考点二)作者在第②~④段为什么详写两个店的店员?写水果店和善、清秀但寂寞的店员,反衬糖果店店员的难看和态度的恶劣,突出了孩子们对糖果店的热爱以及对棒冰的渴望和吃到棒冰的满足感。
3.(考点一)第⑤段描写午后街道的“炎热”,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请具体分析说明。
写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等,是正面描写;写忘了文明礼貌的居民和没人听的评弹是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把午后的炎热写得淋漓尽致。
4.简要分析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太阳落山在夏季是那么艰难,但它毕竟是要落山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白天的漫长、炎热和难熬,表达了孩子对去护城河游泳的渴望。
(2)他们的孩子手抓船锚,跟着驳船在河面上乘风破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突出了孩子跟船浮游的速度之快和畅快得意,也反衬出母亲的担忧和恐惧。
5.(考点三)请从选材、语言和主题中,任选一角度,谈谈对本文的看法。
【示例一】选材:街头陋巷,匹夫凡人,信手拈来,妙趣横生,充满真实感和烟火气。
【示例二】语言:细腻精致,平易近人,市井俚俗,人生百态,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示例三】主题:一根棒冰,一次游泳,艰难、简单、喧闹的生活却贮满愉悦、挚诚、乐观,令人回味无穷。
二、(2019·预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鳝孔曾庆升①久旱不雨,村子像个火炉。
②田二闷闷地吃罢晚饭,静静地吸完一袋旱烟,又往肚里灌过半壶水,并严严地给两个儿子一番嘱咐,自己才扛上锄头去田边转悠。
③夜幕拉下,田二的两个儿子奉命拿了棍棒,在自家园子矮墙边潜下身来。
④这园子是田二和谢芳家的菜地。
早先没有矮墙,两家菜地间是一条窄窄的土沟。
苗儿不分界地长,常有田家整地不小心损了谢家的苗,谢家占了田家的沟。
于是几次脸红争执,两家积下怨来。
再后来,便垒起这矮墙。
现在田家园里种着冬瓜,谢家园里种着南瓜,瓜藤仍不分界地长。
南瓜爬到冬瓜园,冬瓜爬向南瓜园。
开始,两家都细心捡摆自家的瓜藤,不让爬过矮墙,可后来田里工夫紧,便失去了那份细心。
瓜藤长势旺,便越过墙来,在田家园里结了两个脚盆大的鲜红的南瓜。
田二昨天上自家园子摘冬瓜时,有了这意外发现,便特地扒开杂草,让南瓜露着,他料定谢家发现后,会爬过来摘瓜,好趁机给谢家一个难堪。
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估计谢家晚上会有“行动”,特派两个儿子看守,好痛痛快快地抓次“偷瓜贼”。
⑤再说田二出了家门,便在村中樟树下的石板上呆坐着。
旱烟抽了一锅又一锅,他手里的旱烟“喇叭”,连着田里卷筒的禾叶,以及揪得疼痛的心都在一同冒烟。
⑥田二与谢芳家的稻田也紧挨着,只是田家的稻田挨着南面的山,谢家的稻田靠着北面的河。
昔日两家稻田都用山塘水灌溉,可今年大旱,山塘干涸,渠道枯竭,得各自找水。
谢家稻田靠河,得天独厚,可从河里抽水;田家稻田挨山,只能靠老天。
田二抬头望望夜空,没一丝下雨的迹象。
谢芳田边抽水机“突突突”地响,白花花的河水提上岸来,滋润着谢家的禾苗,田二心里难受极了。
要救活田家禾苗,必须通过谢家稻田引河水灌溉,否则将白费一年辛劳,颗粒无收!田二去找谢芳说情吧,说不定谢芳也会给他难堪。
田二性子耿直,宁愿饿一年肚皮也不受那个屈。
他坐在樟树下的石头上抽闷烟,心里抱怨说:老天爷可是要存心惩处我呀!……直到后半夜,空气爽润了许多,田二才站起身,向着自家干裂的稻田走去。
⑦田二勾着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当他来到与谢家相邻的那丘稻田时,却惊奇地发现了水!汩汩的水,穿过田埂孔道,从谢芳的田里流向他的田里。
水将砖头般干硬的泥土变得软软的,禾苗开始舒叶。
田二庆幸谢芳粗心,没把田埂上的鳝孔堵上。
他在心里高兴地喊着:流吧,流吧,给我灌上满满一丘!田二心里说着,很快又回到了橡树下的石板上——他怕撞见谢芳,说他不干光明正大的事。
约莫过了个把钟头,田二再次起身偷偷地向自家的稻田走去。
这次,田二更有新的发现:第一丘稻田流满水后,又是几道鳝孔穿过田埂,把水引向第二丘稻田。
哪来这么多鳝孔?田二是捕鳝的好手,他用手触摸孔道,发觉不像……莫非这鳝孔……田二陷入了沉思……⑧深夜,凉风拂过,火炉般的村子,变得凉爽起来。
朦胧雾气中,园里的藤蔓也潮润鲜活起来。
潜伏在园子中的田家兄弟忽然发现:一个黑影在园里晃动,正猫着腰,轻手轻脚地抱起那似脚盆的南瓜向谢家园子移动。
⑨“抓贼啊!”隐蔽着的田家兄弟忽地跃上去,举着棍棒大声叫喊着。
⑩“混蛋,连老子都不认识了?”B11田家兄弟顿时傻了眼——他们听得很真切,答话者竟是自家老爸田二。
1.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考点二)分析第④段画线句“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这一细节在情节上的作用。
①推动情节发展。
因为有了这个发现,才有了田二嘱咐两个儿子抓偷瓜贼的情节。
②为下文田二将南瓜送回谢家园子做铺垫。
(2)(考点一)请分析第④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反映田二醒悟后(“善意被唤醒后”)的愉悦心情。
②暗示下文田二将主动把南瓜送回谢家园子的情节。
2.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并概括田二这一人物的可贵品质。
①本性善良。
虽与谢家有积怨,并一心想给谢芳难堪,但最终还是以善报善,回应了谢芳的善举。
②知错就改(勇于改错)。
在发现谢芳的善举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送回南瓜。
③为人正直。
宁可让禾苗枯死,也没想过要偷谢家的水来灌溉。
④勤劳。
晚饭后就到田里看禾苗,直到夜深。
3.(考点三)关于这篇小说,有人说,田二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说,谢芳才是小说的主人公。
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示例一】田二。
小说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用大量的笔墨写田二,并通过田二的行为与思想变化来表现人性善良这一主题。
【示例二】谢芳。
小说虽然表面上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但实际上谢芳的活动始终存在,谢芳主动用善举感染了田二,彰显了人性善良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