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损伤

合集下载

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护士是医疗行业中最重要的职业之一,他们的工作涉及到病人的护理、医疗记录、药品管理等多个方面。

然而,护士的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感染、创伤、暴力等。

因此,了解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对于保障护士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至关重要。

一、危险因素1.感染: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如肺结核、乙肝、艾滋病等。

2.创伤:护士在工作中需要搬运病人、移动设备等,容易受到肌肉拉伤、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等创伤。

3.暴力:护士在工作中经常面对病人及其家属的情绪波动,容易受到言语、肢体暴力的伤害。

4.放射: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到放射性物质,如X光、CT等,容易受到辐射损伤。

二、防护对策1.感染防护:护士应该正确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体液和分泌物。

同时,护士应该定期接受疫苗接种,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2.创伤防护:护士应该正确使用搬运设备,如护士车、护理床等,避免手动搬运。

同时,护士应该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

3.暴力防护:护士应该学会正确的沟通技巧,避免与病人及其家属发生冲突。

同时,护士应该在工作场所设置安全门禁、监控设备等,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4.放射防护:护士应该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铅衣、铅帽等,避免接触到放射性物质。

同时,护士应该定期接受放射防护培训,了解正确的防护措施。

总之,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正确地采取防护措施,才能保障护士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该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为护士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保障。

护士的职业损伤及防护措施

护士的职业损伤及防护措施

化学性损伤
消毒剂与清洁用品
护士在工作中频繁接触各类化学消毒剂、清洁剂等,长时间暴露可能对皮肤、 呼吸道等产生刺激与损伤。
药物暴露
护士在配药、给药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细胞毒性药物、抗生素等,长期暴露可 能对健康产生影响。
心理性损伤
压力与疲劳:护士工作高强度、高压 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心 理压力、疲劳等问题。
与工作紧密相关
这类损伤与护士的执业活动紧密 相关,是护士职业特有的风险。
护士职业损伤现状
高发人群
护士是医疗行业中职业损伤的高发人 群,其身体和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工作 压力。
多样化损伤
护士的职业损伤可表现为身体损伤、 心理损伤以及社会适应障碍等多种形 式。
护士职业损伤的影响
身体健康影响:职业损伤可能导致护士身体健康 状况下降,出现慢性疲劳、肌肉骨骼疾病等问题 。
目镜等。
健康管理
护士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职业损伤 。
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 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 力。
心理调适
面对工作压力和职业损伤,护 士应积极进行心理调适,寻求
心理支持,保持心理健康。
04
护士职业损伤预防的 展望
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
意识觉醒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使护士全面了解职业损伤的危害,增强 自我防护的意识。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期望能够 降低护士职业损伤的发生率, 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他 们的工作质量和幸福感。
THANK YOU
推动护理行业的职业健康政策改善
完善防护标准:推动相关部门 制定更严格的护士职业防护标 准,确保护士的工作环境安全
无害。
关注护士健康:建立护士职业 健康监测机制,定期评估护士 的身体状况,预防并及早发现 职业损伤。

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护士职业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护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为了保护护士的安全和健康,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危险因素1. 职业暴露: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与病人接触,容易受到各种传染病的暴露,如结核病、流感等。

此外,护士还可能接触到放射性物质、化学药品等有害物质。

2. 身体劳累:护士的工作强度大,常常需要长时间站立、行走或搬运重物,容易导致腰椎、颈椎等部位的劳损和损伤。

3. 心理压力:护士在工作中需要面对病人的痛苦和死亡,可能会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

同时,护士的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也容易导致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问题,增加心理负担。

4. 感染风险:护士在接触病人时可能会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感染源溅射到眼睛、口鼻等部位,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防护对策1. 个人防护:护士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安全培训:护士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工作环境改善:医疗机构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合适的工作设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充足的光线,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4. 劳动保护:医疗机构应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保证护士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合理,避免过度劳累。

5. 心理支持:医疗机构应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务,为护士提供咨询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工作中的心理压力。

6. 定期体检:护士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性疾病,保证身体健康。

7. 健康生活方式:护士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

三、结语护士作为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承担着照顾病人和保护他们健康的重要职责。

然而,护士职业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因素,对护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构成威胁。

为了保护护士的安全和健康,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包括个人防护、安全培训、工作环境改善、劳动保护、心理支持等。

临床护士职业损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

临床护士职业损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

临床护士职业损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临床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为患者做各种护理工作,如配药、注射、输液、采血以及进行各种抢救,与患者密切接触,经常暴露于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中,如不注意防护,很容易造成损伤。

已成为严重的职业性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为减少损伤的发生,应树立防护意识,积极采取防护措施,维护临床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标签:基层护士;职业损伤;防范措施一.护士职业损伤的常见危险因素。

1.物理性危险因素。

常见的有:(1)锐器伤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不仅引起皮肤粘膜损伤,更易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近年来已知被污染的锐器损伤后可感染20多种对健康危害大而又治疗困难的疾病[1],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各种锐器,如各种注射针头、手术刀片、针剂安瓿、碎玻璃等。

如加药过程粗心、徒手分离针头、操作后重新回套针帽、拔针时处理不当等,特别是掰安瓿可导致24%的锐器伤[2],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时刺伤率高达36%[3]。

(2)辐射损伤护士工作中有受到辐射、触电、烫伤、噪声等危害的可能,尤其是护理参与实施放射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受到放射线的危害最为严重,由于大多数护士不具备放射防护的知识,得不到很好的自我防护,易受损伤。

护理人员会因多次少量接触各种放射线而受到电离辐射的危害,可有不同程度的致癌、致畸作用,对血液系统也会造成一些慢性损伤。

病房、治疗室等病区环境经常使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护理人员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也可导致皮肤癌、眼炎等。

(3)职业性劳损:护理工作比较辛苦,护士除了打针,还有职业所需的搬运患者、为患者翻身等,这都会导致腰腿疼痛。

静脉曲张、颈椎病也相当普遍。

这些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站立时间长、且工作中不能正确运用力学原理等有关。

另外,长时间的日夜倒班严重影响护士的睡眠质量,导致神经衰弱,失眠,神经性头痛等等。

2.化学性危险因素。

(1)药物配制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频繁接触各种抗肿瘤药物,抗生素及其他药物,配制药物过程中挥发入空气内的微粒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重者可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过敏性休克、猝死等。

护理学职业损伤的名词解释

护理学职业损伤的名词解释

护理学职业损伤的名词解释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护理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医学专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与其他职业一样,从事护理工作也存在一些职业损伤的问题。

本文将对护理学职业损伤的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对护士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身体损伤身体损伤是指由于长时间站立、劳动强度大以及重复性动作等因素,导致护士身体各部位受损的情况。

常见的身体损伤包括腰肌劳损、颈椎病、腱鞘炎等。

长时间站立和劳动强度大使得护士的关节和肌肉容易出现劳损,常常感到疲劳和疼痛。

预防和治疗身体损伤的关键在于加强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提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长时间的单一动作。

此外,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缓解疲劳和压力,也能对身体损伤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心理压力护理工作存在着高度的紧张和压力,这主要源于工作强度大、患者情绪波动大以及责任心重等多种因素。

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缓解和排解,会对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心理压力,护理院校和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护士们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团队合作氛围,加强交流和支持,也能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

三、感染风险护理工作对护士自身的感染风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由于与病患密切接触,护士很容易暴露在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威胁下。

此外,护士在工作中经常需要与医疗仪器、针头等物品进行操作,如果不严格按照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也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为了降低感染风险,护士应该严格遵循医院的感染控制规范,正确使用和处理各种医疗器械以及废弃物。

同时,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如勤洗手、佩戴口罩和手套等,在感染可能高的环境中尽量减少停留时间,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职业倦怠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士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情绪负荷。

长时间的工作、繁重的任务以及与病患的痛苦和死亡相伴的经历,都使得护士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状态。

对抗职业倦怠,护士需要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并寻找合适的情感支持和倾诉对象。

护理职业损伤常见产生原因

护理职业损伤常见产生原因

护理职业损伤常见产生原因护理职业损伤是指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身体或心理伤害。

护士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等因素使其成为高风险职业,容易导致各种职业损伤的产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护理职业损伤的常见产生原因。

一、体力损伤1. 长时间站立和行走:护士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和行走,这会给脊椎、膝关节等关节部位带来较大的压力,容易导致关节疼痛和骨骼损伤。

2. 搬运和转移病人:护士需要频繁地搬运和转移病人,这种重体力劳动容易导致肌肉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等。

二、心理损伤1. 工作压力过大:护士需要面对患者疾病和死亡的现实,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加之工作量大、时间紧张等因素,容易导致焦虑、抑郁和心理疲劳。

2. 紧急情况处理:在工作中,护士需要应对突发的紧急情况,如病人呼吸急促、心脏骤停等。

这些情况需要护士迅速反应并采取紧急措施,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导致心理创伤。

3. 患者家属冲突:护士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情绪激动的患者家属。

他们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结果有着极高的期望,对护士施加压力,容易导致护士情绪不稳定。

三、职业疾病损伤1. 呼吸系统疾病: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和化学物质,如病人呼出的气体、粉尘、有害气体等,容易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和职业性哮喘。

2. 皮肤损伤:护士在工作中频繁地接触水、碱性或酸性物质,容易导致手部皮肤干裂、湿疹等问题。

3. 感染性疾病:护士在工作中与患者密切接触,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如乙肝、艾滋病等。

四、工作环境因素1. 高噪音环境:护士在病房中工作,常常面临各种高噪音环境,如病人的叫喊声、器械的噪音等,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容易导致听力受损和精神压力。

2. 光线照射不足:护士的工作时间一般较长,夜班也很常见,而且医院的光线往往不足。

长期在昏暗的环境中工作容易导致视力下降、眼疾病发生。

3. 环境污染:一些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不当,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如医废的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等,会对护士的健康造成威胁。

常见护理职业损伤的原因及应急对策

常见护理职业损伤的原因及应急对策

常见护理职业损伤的原因及应急对策护士工作的主要场所是医院,而医院是病人集中且病原体聚集的地方,护士在为病人提供各种检查,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潜在性的职业危害日渐突出,因护士应具备对职业危害因数的认识,辨别和处理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有职业危害的防范急治,自觉做好职业防护。

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损伤是锐器伤与化疗药物对护士的危害,下面将锐器伤与化疗药物对护士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报告如下:1 锐器伤的原因及预防①准备药品的过程中被损伤。

②掰安瓿、抽吸药液过程中被划伤。

③各种注射、拔针时病人不配合造成的误伤。

④整理治疗盘、治疗室台面时被裸露的针头或碎玻璃扎伤。

⑤双手回套针帽产生的刺伤。

⑥注射器、输液器毁型过程中刺伤。

⑦使用后的锐器进行分离,浸泡和清洗时的误伤.⑧处理医疗污物时,不慎导致误伤。

⑨手术过程中锐器传递、时造成误伤。

1.1防护措施1.1.1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护士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治疗和护理操做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如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造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器械传递时要娴熟规范,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或划伤。

1.1.2锐器使用中的防护抽吸药液时严格使用无菌针头,抽吸后必须立即单手操作套上针帽。

静脉加药时必须除针头经三通给予.使用安瓿制剂时,先用砂轮划痕再掰安瓿,可采用垫棉花或纱布以防损伤皮肤。

1.1.3严格管理医疗废物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漏洞的利器盒内,以防止刺伤。

护理工作中应使用便捷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锐器回收器,严格执行医疗垃圾分类标准.锐器不应与其他医疗垃圾混放,应放置在规定场所,封好的锐物容器在搬离病房前应有明确的标志,便于监督执行。

1.1.4纠正损伤的危险行为 1严禁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刺、2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3禁止用手折弯或弄直针头;4禁止双手回套针头帽;5禁止直接传递锐器(手术中锐器用弯盘或托盘传递);6禁止徒手携带裸露针头等物器;7禁止消毒液浸泡针头;8禁止直接接触医疗垃圾。

常见护理职业损伤及安全防护措施

常见护理职业损伤及安全防护措施
分类
护理职业损伤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 损伤两类,其中急性损伤包括扭伤、 砸伤、针刺伤等,慢性损伤包括腰背 部疼痛、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等。
护理职业损伤的危害
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护理职业损伤会导致护理人员身体疼痛、疲劳、甚至残疾,同时 也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降低护理质量
由于身心状况的不适,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会受到影响,从 而降低整体护理质量。
增加医疗成本
护理职业损伤需要额外的医疗资源和成本来进行治疗和康复,增加 了医疗成本。
护理职业损伤的预防原则
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护理人员对职业损伤的认 识,提高安全意识,是预防护
理职业损伤的关键。
完善安全制度
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制度,包 括防护设施、操作规范、应急 预案等,确保护理人员的安全 。
提供安全培训
昆虫咬伤及防护措施
总结词
常见但危险性较低
详细描述
昆虫咬伤如蚊子、虱子等,可传播疾病或引起过敏反应。防护措施包括使用驱虫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在昆虫 活动高峰期外出等。
05 环境因素损伤及防护措施
长时间站立工作及防护措施
总结词
长时间站立可能导致静脉曲张、腰背部不适等。
详细描述
长时间站立工作,如护士在病房内巡查或进行手术协助时,容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和腰背部不适。为 避免这些问题,建议定期伸展腿部肌肉,休息时抬高双腿,促进血液循环。
VS
详细描述
护理工作常常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如 紧急情况处理、复杂护理操作等,容易造 成心理压力过大和工作疲劳。为避免这些 问题,建议加强沟通协作,合理安排工作 时间,定期进行心理咨询。
06 安全防护建议与展望
加强安全培训与教育

护理职业损伤常见产生原因

护理职业损伤常见产生原因

护理职业损伤常见产生原因护理职业损伤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受到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伤害,其产生原因非常复杂。

下面将从职业特点、工作环境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护理职业具有一定的职业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护理人员容易受到损伤。

首先,护理工作量大且繁杂,经常需要长时间站立、弯腰和扭转身体,这导致护士常常面临肌肉和骨骼损伤,如腰椎间盘突出、肌肉劳损等。

其次,护理工作负责度高,经常需要对病患进行病情观察和评估,病患一旦发生意外或病情恶化,护士需要迅速采取处理措施,这增加了护士心理压力和工作风险。

再者,护理工作需要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病患和家属进行沟通和协调,这可能导致情感疲劳和心理负担。

其次,工作环境是护理职业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护理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可能受到噪音、灯光、温度、湿度等外界因素的干扰,这对护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护理工作场所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护士需要接触各种病原体和感染源,缺乏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或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感染疾病,如肺结核、乙肝、艾滋病等。

另外,护士还经常需要处理危险物品和药品,如制剂、尖锐器械等,一旦操作不当可能受伤。

最后,个人因素也是导致护理职业损伤的重要原因。

首先,护士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的不同会影响工作风险。

缺乏职业素养和技能的护士可能未能善于运用安全操作规范,增加受伤风险。

其次,工作态度和心理素质也是个人因素影响职业损伤的重要因素。

护士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大量的工作压力和情绪波动,如果个体的工作态度和心理素质不稳定,可能面对工作困难时无法有效应对,增加受伤风险。

此外,护士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影响职业损伤的发生,例如,长期缺乏运动、不注意饮食、缺乏休闲时间等可能导致身体健康恶化,增加受伤风险。

总结起来,护理职业损伤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职业特点,也有工作环境和个人因素。

为了减少护理职业损伤的发生,除了要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还要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安全的工作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并加强个人身体健康管理和心理健康关注。

护士的职业损伤_及防护措施

护士的职业损伤_及防护措施
轮岗制度
实施轮岗制度,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心理疏导
定期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帮助护士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 度。
05
护士职业损伤监测与报告制度 建立
定期监测与评估职业损伤风险
01
制定职业损伤风险评估表
根据护士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损伤风险评估表,定期对护士进行
评估,了解其职业损伤情况。
职业损伤对护士的影响
身体健康损害
职业损伤可能导致护士出 现皮肤破损、感染、药物 中毒等问题,影响身体健 康。
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面对职业损伤可能使 护士产生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影响工作和生活 质量。
工作效率下降
受到职业损伤的护士可能 需要休息和治疗,导致工 作效率下降,影响医疗质 量和患者安全。
02
01
02
03
04
05
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 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 视,护士职业损伤防护 工作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 注重预防为主、全面防 护的理念。
提供保障:为了更好地 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 未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 面加强工作
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相 关法规和制度;
加强技术支持,引进先 进的防护设施和技术;
护士的职业损伤_及防护措施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护士职业损伤概述 • 常见护士职业损伤及原因 • 护士职业损伤防护意识培养 • 护士职业损伤防护措施实施 • 护士职业损伤监测与报告制度
建立 • 总结与展望
01
护士职业损伤概述
职业损伤定义与类型
职业损伤定义
职业损伤是指护士在从事职业活 动过程中,因接触有害物质、能 量或暴露于不良环境而引起的健 康损害。

护士的职业损伤及安全防护措施

护士的职业损伤及安全防护措施

护士的职业损伤及安全防护措施汇报人:日期:•护士职业损伤概述•护士职业损伤的具体表现•护士职业损伤的安全防护措施目录•护士职业损伤的应对与支持•总结与展望01护士职业损伤概述指护士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由于接触有害因素而引起的各种损害。

职业损伤包括生物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物理性损伤、心理性损伤等。

类型职业损伤的定义与类型主要包括工作环境不良、操作不当、患者因素等。

职业损伤不仅影响护士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家庭和社会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护士职业损伤的来源与影响影响来源护士职业损伤的预防意识护士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职业损伤。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职业损伤风险。

增强预防意识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定期健康检查02护士职业损伤的具体表现长时间站立、行走或搬运重物可能导致肌肉疲劳和骨骼损伤。

肌肉骨骼损伤听力损伤视力损伤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如医院设备、患者呻吟声等,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

长时间阅读、操作电脑等可能导致视力下降。

030201身体损伤面对病患的痛苦、死亡以及工作的高压环境,护士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情绪压力长期从事重复性、高强度的工作,可能导致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热情减退、情绪低落等。

职业倦怠面对暴力事件、患者投诉等,可能对护士的心理造成创伤。

心理创伤心理损伤接触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可能导致感染。

生物感染接触化学消毒剂、药物等,可能对皮肤、呼吸道等造成刺激和损伤。

化学感染处理针头、刀片等锐器时,可能发生意外刺伤,导致感染。

锐器伤感染风险03护士职业损伤的安全防护措施提升防护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定期组织护士进行职业安全培训,提高对职业损伤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宣传防护知识通过宣传册、讲座等形式,向护士普及职业损伤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鼓励护士自觉遵守职业安全规定,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者感染HBV(针刺伤的感染几率是1033%);
被HIV污染的锐器 刺伤而感染HIV的 几率为0.33%;
• 被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的 几率为1.8%
护士职业损伤
• 1、2、物理性因素
• 1.2.1 负重、搬、抬病人等常规护 理工作也是导致护士腰背痛的危险 因素。
护士职业损伤
• 1.2.2 无防护接触放射线及电离辐射 。
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A.淋巴结肿大 , B.全身症 状, 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约 50%的病人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低热,常持续数月, 并可能有1
护士职业损伤
皂液器
防毒面具
• (1)洗手
• (2)个人防护用物 • (3)戴手套
医用颗粒物防护及外科口罩
• (4)其它防护用品
包括眼罩、面罩、帽
子、隔离衣、鞋套 一次性手套
护士职业损伤
• (5)锐器处理 • (6)血渍处理 • (7)血标本的处理 • (8)医疗废物处理 • (9)接种乙肝疫苗
护士职业损伤
护士职业损伤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法律意 识的增强
• 以上种种情况使护士长期处于多种心 情的交集之中
护士职业损伤
1.6 工作环境的因素: • 护士长期处于危重病人的包围中 • 生活不规律、工作负荷重、病室内空
气不新鲜、病室内异味
护士职业损伤
• 正性的工作环境 • 护士工作环境中的可变因素 • 写报表,72小 时内抽血检测,注射相应的药物,建 立追踪档案,行相应处理。
• 在最初6~12周内不要献血、捐赠器官 及母乳喂养,性生活要用避孕套。
护士职业损伤
• 2.3. 避免物理性损伤 • 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 • 避免噪音损害
护士职业损伤
• 接触放射线时
• 激光手术时
护士职业损伤
• 激光手术的方法对皮肤、眼球有光化 效应损害。
• 在消毒灭菌工作中,消毒物质(紫外 线、臭氧等)大多对人体有害的。
护士职业损伤
• 1.2.3 噪声 噪声严重污染的科室有手术室、急诊室、 供应室等。
主要噪声来源为机器声、工作人员对话、 电话铃声、病人的呻吟声、物品移动 的声音等。
护士职业损伤

护士职业损伤
2 职业损伤的防护对策
护士职业损伤
• 2.1 强化职业安全教育
• 管理者要从决策上重视安全防护 • 医务人员进入临床之前由医院感染科
进行岗前培训 • 使其在进入临床前掌握洗手的方法、
目的、重要性。
护士职业损伤
• 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处于重要 地位
• 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 范操作行为
护士职业损伤
• 请相关上级部门出台保护医护人员职 业暴露的管理办法及法规
• 各单位管理层领导在注重经济效益的 同时,也应注重对护士的人性化关怀。
护士职业损伤
2.2 机械性损伤 的防护措施 • 橇瓶盖要用正确的方法 • 所有锐器的处理 • 正确处理针头
护士职业损伤
• 任何时候不要弯曲损坏或剪割针器, 手持针头或锐器时不要将锐利面面对 着他人;
• 进行紫外线或 臭氧消毒时
护士职业损伤
2.4. 避免化学性损伤 • 熟悉每种消毒剂的性质 • 加强麻醉废气排污设备
护士职业损伤
• 配制、输入化疗药物时遵守操作规程。 • 药物发生外溅后处理
护士职业损伤
2.5.避免生物性损伤 • 强化洗手戴口罩等基本防护措施 • 美国护士的普及性预防措施 ,它包括:
• 1.3 化学性因素:
• 1.3.1 细胞毒性药物 化疗和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
护士是直接接触者。
护士职业损伤
研究结果显示:
肿瘤科护士的尿液中—— 可以检测出环磷酰胺且药物持续
5d以上才能消失。
护士职业损伤
• 具有细胞毒性的药物 可使护士:
• 免疫力下降 造成流产、胎儿畸形 、白细胞减少、而且 有致癌、致突变的危 险。
• 暴露于含HBV血液、体液,感染HBV 比率为10%~33%, 若HbsAg(+)HbeAg(+)感染率更 高;
• 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没有危险性。
护士职业损伤
• 1.5 心理因素 由于工作紧张、轮班、心理压力超负荷 等因素引起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护士职业损伤
另外: •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护士的职业损伤 及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损伤
1、 危 险 因 素
护士职业损伤
1、1 机械性因素
• 最常见为针刺伤,其 次为刀片伤、玻璃伤 等锐器伤。
护士职业损伤
• 有报道,临床护士针刺伤率高达 80.6%,其中74.5%为被污染针头所 刺伤。
• 已经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传播。
护士职业损伤
并且针刺伤时: • 只需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
护士职业损伤
• 1.3.2 化学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剂有过氧乙酸、含氯
消毒剂、甲醛、戊二醛等。
护士职业损伤
• 1.3.3 麻醉废气
可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 降低,同时对听力、记忆力、理解力、 读数字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也产生影 响。
护士职业损伤
• 1.4 生物性因素 : 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
2.6. 改善工作环境,避免心理损伤
• 管理者要尽可能为护士改善工作环境,在 工作设计和安排上要符合卫生学要求。
• 护士面对压力应选择积极的应对策略,从 而发挥个人应对能力。
护士职业损伤
HIV职业暴露 及其紧急处理措施
护士职业损伤
• 艾滋病分为: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 • 1、急性感染期 :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 。 • 2、潜伏期: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 • 3、艾滋病前期: 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
• 手术刀片不 装卸;
可直接用手
• 执行接触病 体液的操作
人的血液、 时应戴手套
护士职业损伤
国外有研究显示: • 在最具有职业危险
的相关科室护士中 ,分娩室护士被排 在了前面。
• 其次是手术室护士
• 医生主要是外科医 师和妇产科医生
护士职业损伤
• 发生针刺伤时处理 • 被暴露的粘膜的处理
护士职业损伤
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流 感病毒等。
护士职业损伤
据研究: • 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
血液 >血液成分 >伤口分泌物 >精 液 >阴道分泌物 >羊水等。
• 含病毒浓度低的体液有: 尿、大便、汗、泪、母乳。
护士职业损伤
• 粘膜(如眼、鼻腔、口腔)暴露于污染血 液和体液而感染HIV的感染率为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