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大运河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涿郡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材料题(含解析)1

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材料题(含解析)1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清朝闭关锁国图:请回答;谈谈清朝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答案】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逐渐落伍了。

【解析】【详解】据所学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逐渐落伍了,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2.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请将该疆域图所属朝代名称填写在答题卡图中方框“A”内。

(2)请将该朝代的都城名称填写在答题卡图中方框“B”内。

(3)据图指出该朝代在地方管理上的特点。

【答案】(1)A框元。

(2)B框大都。

(3)设置行省,管理方式多样。

【解析】【分析】【详解】(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疆域图所属朝代是元朝。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超越汉朝和唐朝。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都城在大都。

(3)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管理上的特点是设置行省,管理方式多样。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如下图)。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唐·皮日休请回答:(1)写出材料一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地名:①______;②____;③______。

(2)隋朝大运河是从哪年起陆续开凿的?(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隋朝开凿大运河开通后的作用。

【答案】(1)①洛阳。

②涿郡。

③余杭。

(2)605年。

(3)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洛阳;②是涿郡;③是余杭。

隋朝大运河ppt

隋朝大运河ppt
大运河的开通
千里江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胡曾
隋朝的大运河
原因 概况 作用 评价
原因:
1、传说。
2、运输粮食,巩固统治。
3、加强对江南地区控制。
从605年起,发挥着水路运输(航运)的作 用;是现在“北煤南运”干线和防洪灌溉干流;“南 水北调”的东线工程就是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 北送的主要渠道。大运河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 遗产名录


人民网北京6月22日电(陈苑)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 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22日(北京时间)对本届会议中国 提交的“大运河”文化遗产申请项目进行了表决,该项目 今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世 界遗产数量共46处。 “大运河”文化遗产申请项目由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 的隋唐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杭州为起始的京杭大 运河,从宁波入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的浙东运河三条河 流组成,涉及沿线8个省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 产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 、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被国际工 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 响力的水道。
涿郡
洛阳 余杭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作用:
1、贯通南北水路,解决了南北的交通问题; 2、促进了沿岸城镇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 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成为了南北政治、 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 3、维护和加强了国家的政治统一。
弊端: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

中考历史大运河的开通复习专题

中考历史大运河的开通复习专题

中考历史大运河的开通复习专题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有人评价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这里的“利”指的是()A. 巩固了隋朝统治B.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 加强了北部边防D. 便于隋炀帝南巡2.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④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A. 都江堰B. 赵州桥C. 大运河D. 灵渠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歌《汴河怀古》。

该诗中提及的“此河”的中心是()A. 涿郡B. 洛阳C. 江都D. 余杭5.隋朝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它的中心是在()A. 涿郡B. 余杭C. 长安D. 洛阳6.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

”“此项工程”是()A. 都江堰B. 灵渠C. 赵州桥D. 大运河7.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称做()A. 永济渠B. 通济渠C. 江南河D. 邗沟8.隋朝运河的中心是()A. 长安B. 洛阳C. 北京D. 南京9.大业四年正月,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

”上文中隋炀帝兴修的水利工程是()A. 大运河B. 都江堰C. 灵渠D. 白渠10.“通济渠西通河(黄河)洛(洛水),南达江(长江)淮(淮水)……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开凿()A.加强民族融合B.加重人民负担C.加速隋朝灭亡D.促进南北交流11.隋朝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

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A. 有利于边疆经济的开发B. 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C. 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D. 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12.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令征集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

2022至2023年年初一下册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考题同步训练(江苏省盐城区)

2022至2023年年初一下册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考题同步训练(江苏省盐城区)

选择题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其中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A. 北周建立B. 隋朝建立C. 南北统一D. 开凿运河【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605年,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以洛阳为中心,开通了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运河,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故D符合题意.北周建立是557年,隋朝建立是581年,南北统一是589年,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选择题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

从下图“隋大运河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①它的中心是洛阳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隋大运河示意图可知,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隋大运河示意图没有涉及北方游牧民族的信息,④不合题意。

仔细审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选择题鉴真和尚第6 次东渡,终于在754 年抵达日本。

这个年代还可以表述为A. 公元6 世纪中期B. 公元6 世纪末C. 公元8 世纪中期D. 公元7 世纪末【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历史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方法中,一百年为一个世纪,每个世纪的前三十年为世纪初期,依次类推.754 年是8世纪中期,故C符合题意。

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选择题唐太宗曾言:君如舟,民如水,水既能使船浮起来,也能使船沉下去。

基于这个道理,他A. 虚心纳谏选贤用能B. 重视发展生产C. 完善隋朝的科举制D. 减轻百姓劳役【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君如舟,民如水,是唐太宗借鉴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减轻人民负担,故D符合题意。

虚心纳谏选贤用能是指重用魏征,重视发展生产是为了巩固统治,完善隋朝的科举制是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了解丝绸之路与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考点:了解丝绸之路与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卧运河之上。运河悠悠扬扬穿过嘉禾大地,润泽众生,
留下十里繁华。这座桥见证了 ( ) D ①运河促进当地城乡经济发展
②隋炀帝乘龙舟沿运河下江南
③唐朝嘉禾粮食由此运往长安
④运河依然起着水路运输作用Fra bibliotek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7. 看图说话
(1)根据上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 起点:长安;终点:大秦(欧洲、古代罗马)
开凿大运河想象图丝绸之路概况西域的地理位置出使时间与目的路线作用西汉对西域的管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形成丝绸之路的重要性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开凿时间与下令开凿者基本地理情况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上 期末复习系列
考点14:了解丝绸之路与隋朝大运河的概况(a)
考点14:了解丝绸之路与隋朝大运河的概况(a)
本考点丝绸之路部分不仅要知道张骞出使西域的 位置,出使西域的目的、时间及影响;知道西汉对西 域的管理;还要知道丝绸之路的形成与作用。本考点 隋朝大运河部分,要知道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基本的 地理情况及影响。
2、文化上: 中国
西方
音乐、舞蹈、宗教……
史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4.隋朝大运河
(1)开凿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人物:隋炀帝
时间:从605年起,历时六年
(3)原因: ①我国主要河流的走向是自西向东,南北交通很不便利。 ②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向南转移,而当时中国的政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是如何使“西域内属” 的?有何意义?
措施:打败匈奴;张骞出使西域; 设置“使者校尉”(西域都护府)管理。
意义:沟通了与西域各族的往来,开拓了我国西北边疆。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 材料训练(含答案)1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 材料训练(含答案)1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科举制经宋明两代不断完善,逐渐定型,日趋规范。

通过这项制度,不仅满足了王朝政治的人才需求,而且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情绪、向心力。

据不完全统计,在实行科举制的一千三百多年中,进士总数接近十万人,举人、秀才以百万计。

事实证明,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科举考试,极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十万进士、百万举人,相当一部分来自社会底层。

这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公正。

科举体制为唐宋以来输送了大批名臣能相、国之栋梁。

至少从宋代以后,中国政治基本上就是文人而非武人的舞台,士大夫阶层的重要职业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治,掌控政治。

所谓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十八世纪之前西方人对中国政治秩序的赞美,主要的都是因为科举制为输送了取之不尽的有教养有学识的人才。

——摘自马勇《科举: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2016—09—08国家人文历史(1)科举制创立于什么时候?(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答案】(1)隋朝。

(2)观点:科举制的创立是历史的进步。

论述: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取士依据考试成绩,普通士人不受门第限制,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积极性(材料摘抄),使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人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地方上的门阀势力受到抑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2)依据题干“科举制满足了王朝政治的人才需求,而且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情绪、向心力。

极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这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公正。

科举制为输送了取之不尽的有教养有学识的人才。

”提炼一个观点:科举制的创立是历史的进步。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图一中人物被称为“一代天骄”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否“只识弯弓射大雕”?说出依据。

(2)图二中人物是元朝历史上少有的有作为的君主,请你依据所学知识,提供史实加以印证。

材料二: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摘自《经世大典序录官制》(3)元代是否设立了今山东省?为什么?当时今南海地区称为什么?今台湾地区当时归哪一行政机构管辖?【答案】(1)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不是。

成吉思汗建立了军事、行政、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了万人的护卫部队;还建立起司法机构,创制了蒙古文字,故以“只识弯弓射大雕”称之,并不准确。

(2)他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3)没有山东省。

这一地区在当时归中书省直辖。

万里石塘。

澎湖巡检司。

【解析】【详解】(1)图一中人物是铁木真,铁木真被称为“一代天骄”的原因是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成吉思汗建立了军事、行政、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了万人的护卫部队;还建立起司法机构,创制了蒙古文字,故以“只识弯弓射大雕”称之,并不准确。

(2)图二中人物是忽必烈,忽必烈是元朝历史上少有的有作为的君主,他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3)元代没有山东省,山东、山西和河北在元朝被称为腹里地区,在当时归中书省直辖。

当时今南海地区称为万里石塘。

今台湾地区当时归澎湖巡检司管辖。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下辖路、府、州、县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七年级历史下册分析题专项材料(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七年级历史下册分析题专项材料(含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南唐时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发展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高宗时,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还派酿酒、制碾皑、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

……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

……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司马光《资治通签》材料三(唐朝)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施建中《中国古代史》(1)材料一反映哪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能反映唐蕃交往的史实。

(2)材料二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实行这种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唐太宗由此获得了什么尊称?(4)综合以上材料,概况唐朝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并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答案】(1)汉族与藏族(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2)汉族;少数民族;开明、友好、平等的民族政策。

(3)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天可汗。

(4)和平与友好交往;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唐高宗时,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还派酿酒、制碾皑、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

……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

……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汉族与藏族(吐蕃)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唐太宗在位时,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依据材料“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是唐太宗说的话,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以中原汉族为贵,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反映的是唐太宗实行的开明的民主政策。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他”去天竺干什么?
(2)与“他”同时期的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你还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3)“他”为唐朝、天竺文化传播作出了什么贡献?
(4)你觉得在“他”身上有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答案】(1)玄奘;玄奘西行天竺取佛经。
(2)鉴真东渡日本
(3)玄奘到天竺取回佛经,并组织人翻译。同时根据在印度半岛、中亚各国的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印度的重要史料。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元朝发明了火铳。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军事。
(2)依据题干材料“13世纪火药是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火药武器是通过战争传到阿拉伯国家。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是世界兵器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火药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可以提炼的观点: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论述:结合材料涉及的宋元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火药传入欧洲起到的作用,结合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指南针起到的作用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如: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指南针发明,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明的时代。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2)原因:政府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获利丰厚.
【解析】
(1)根据材料一“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吨以上”和图片,反映了宋代造船业发达,船只的结构和性能很好,加上有指南针作为航海的辨别方向,这是这些诸多优势,很受外国商人的欢迎。
(2)根据材料二“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由此得出:宋代的造船业发达一方面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依据材料三“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其意海外贸易的利益最大,若措施设置得当,所得利益数百万计。由此得出:宋代的造船业发达另一方面是海外贸易获利丰厚,这些因素都推动了造船业的发展。

隋朝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①大运河成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的纽带,成为 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②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如涿郡、江都、余杭等城市迅速繁荣起来。 ③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 南北动脉的作用。
5、大运河的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李敬芳《汴河直进船》 汴水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皮日休 《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大 运 河 开 凿 的 原 因 及 条 件
①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
②隋统一后,南北、政治、文化联 系和交流需要加强 ③为了巩固统一成果,必须加强对 东北、东南地区的控制 ④隋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


隋 运 河 图
隋朝大运河 长四五千里, 以洛阳为中心, 北起涿郡(今 北京),南到 余杭(今杭 州),是古代 世界上最长的 运河。
第15课 隋朝大运河
隋文帝(581─604),姓杨 名坚,隋代的开国皇帝,弘 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父 杨忠,北周时封「随国公」。 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 袭封父爵,长女为太子妃。 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 杨坚辅政。坚自为左大丞相, 总揽军政大权。为了夺取帝 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 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 杀周室诸王。大象三年(581 年)二月,杨坚代周称帝, 建立隋朝,改元开皇。
隋运河示意图
永 济 渠 黄河 通 济 渠 淮河 邗沟 长江 江 南 江苏 安徽
京、津 涿郡 河北 海河
河南
洛阳
余杭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思维导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思维导图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通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 郡,南至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 河、长江以及钱塘江
概况
开通 大运 河
开创科 举取士 制度
开创
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 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 式形成
作用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 权力
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推动了 教育的发展
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的 灭亡
灭亡 618年,隋朝灭亡
退 出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思维导图
隋朝统一示意图
北朝:北魏



南朝:宋
西魏
东魏 齐
581年 北周
北齐 梁

5 8 9 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陈
隋的统 一
开创科 举取士
制度
隋朝的 统一与 灭亡
开通大 运河
隋朝的 灭亡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 都长安
建立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统一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发展
隋的 统一
隋炀帝从605年开凿了一条

2023中考历史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学生版)

2023中考历史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学生版)

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2022版课标要求(紧扣课标找准方向)1.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3.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二.本专题复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隋文帝、隋炀帝、隋朝的统一;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武则天与“贞观遗风”,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唐盛唐气象的表现(经济、社会风气、唐诗)。

3、文成公主入藏、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4、“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三.本专题知识建构(提纲挈领构建体系)四.本专题重点考向(把握重点冲刺满分)1、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曲辕犁、筒车、唐三彩、文成公主、唐诗3、鉴真东渡、玄奘西行4、安史之乱、五代十国五.本专题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素养提升)【历史解释】本阶段时间界限为581年到907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政治上: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此后隋唐两朝的政权较为稳定,科举取士扩大了统治基础。

唐前朝出现了盛世现象,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此后五代十国相继割据,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

经济上: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发展。

文化上: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到唐朝时期,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与日本、新罗、天竺产生了频繁的文化交流。

2020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精华知识点归纳

2020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精华知识点归纳

2019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 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标要求】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目标】①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②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③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学习重点】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课文解读】知识点一:隋的统1、隋朝的建立胭脂井建于南朝陈代。

六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叔宝是个偏爱寻欢作乐、不关心国事的皇帝,虽然他在位时常传来前方敌情紧张的报告,但陈叔宝依然沉湎于饮酒作乐之中。

公元588 年,杨广带领51 万隋兵分八路向建康进攻,并最后攻陷建康(南京)。

当陈后主听到外面杀声震天时,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好,慌了手脚。

他匆忙带着宠妃张丽华、孔贵妃逃到景阳楼下,想找个地方躲起来。

这时发现了眼前有一口枯井,他连忙拉着两位妃子躲进了枯井里。

隋军最后盘问太监才知道,陈后主躲进了井里。

隋军士兵高喊让里面的人出来,但井里却没有人答应。

隋军士兵又大喊说“再不出来,就扔石头砸进去了。

”里面这才传来痛哭声,隋兵们用绳索把三人从井里拉了上来。

两名妃子当场被杀,陈后主被俘虏。

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

581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年号开皇。

井的故事据传,当时两贵妃化妆的脂粉比较浓艳,在进出枯井的过程中,这些脂粉都掉落在井栏上,留下了千年抹不掉的痕迹。

后人因此称这口井为胭脂井,也称辱井。

2、隋朝的统一①背景:南方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

②经过:589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③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初的强盛(1 )措施:①经济方面: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 )作用: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唐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
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颍)。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 (3)邗沟 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邗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 (4).江南河 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40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课本《隋朝的大运河》地图上还有一段运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由于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边开了一条从长安东到潼关入黄河的运河,长300多里,名广通渠。隋大运河全部完工以后,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 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曾三次大型地征用民力。 据文献载:(1)大业元年(605)三月,征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开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之水达于黄河;又自板诸(河南荥阳东北)引黄河水历荥泽入汴水;复自开封之东引汴入泗,达于淮水。同年发淮南民十余万整修邗沟(山阳渎),自山阳(今江苏淮安)引淮水经江都(扬州)至扬子入江。 (2)大业四年(608)正月,征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 (3)大业六年(610),下令开江南河,从京口(江苏镇江)到达余杭。
编辑本段运河情源
隋朝大运河-扬州大运河: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江淮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港埠。素有“淮左名都”之誉。扬州有许 隋朝大运河
多文化古迹,其中之一就是古运河。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自开凿以来到现在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最早开凿于春秋末年,夫差为了北伐齐晋,从江苏的江都(即现在的扬州)到淮开运河,名邗沟,是我国最早的运河。隋,为强经济,通漕运,隋炀帝下令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开通包括邗沟,形成运河系统。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有的说隋炀帝是为了看琼花才开通运河(事实上不准确。运河开通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巩固统治,方便交通和南粮北运,加强对江南首善地区会稽郡(今绍兴)的控制,看花是指传说。) 开凿大运河的意义 大运河通航以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它还宛如一条彩带,沿岸城镇犹如彩带上镶嵌的一颗颗明珠。此后,历代王朝对运河不断疏浚和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京杭大运河沿线拥有多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十分丰富的运河景观景点和文化遗存。作为中国最早提出运河申遗的城市,通州运河文化景观带已被列入北京2008年人文奥运六景区之一。运河沿线17市(区)负责人表示,运河文明的伟大之处仍在于它对南北文化的兼容与融合,因此,运河沿线联合申遗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
(3)依据所学知识总结南方发展的原因即可。如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大量增加;北方人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的重视等。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要引进外来技术等等。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在棉布盛行之前,我国人民的主要衣被原料是什么?
(2)材料中所说“黄道婆一人的功劳”是指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说法?
(3)黄道婆的成就对她的故乡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丝织品(丝、丝绸)、麻织品(麻布、麻)。
(2)革新棉纺织工具和织造方法,促进棉纺织业发展。这一说法充分肯定了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但说成是“黄道婆一人的功劳”,夸大了其个人作用(因为她是在学习黎族人民先进棉纺织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革新)。
(2)依据材料二信息“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分析概括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商业较唐朝有两个方面的发展变化是地点不受限制(打破坊市界限),时间不受限制。
(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宋时外贸主要通路是海上丝绸之路,为此,宋朝朝廷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①______;②____;③______。
(2)隋朝大运河是从哪年起陆续开凿的?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隋朝开凿大运河开通后的作用。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 试题(含答案)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 试题(含答案)
【点睛】
解答本题需要识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认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8.材料: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郭沫若诗
(1)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并说出他西行取经的出发地点?
(2)材料一中的他,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并说出该事件的影响?
【答案】(1)玄奘;长安.
(2)那烂陀寺;《大唐西域记》.
(3)鉴真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点睛:(1)问理解材料一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2)问理解材料二的内容与材料一对比得出答案,材料二反映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结合所学,可确定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3)问依据课本所学,理解是关键,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财政收入依靠东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4)问围绕“我们要大力引进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民族关系融洽等等”作答。
——杜佑《通典》

隋朝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观动机:
②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 ③对江南产生粮食的漕运;由于在隋朝之前,江南经 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 的提高是有关系的。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客观效果:
①运河的开通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为以后 的历代所用,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 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 发挥了重要作用。
隋朝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地跨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 直辖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 隋朝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 工程。
• 在中国封建统治者为巩固政 权,战事频繁,征伐不断, 为保证军事行动所需之大量 粮草的运输,在水运上占有 主导地位的年代,沟通南北 水运,开凿运河无疑对军事 行动是必要的。所以,大运 河的开凿,主要是为了当政 者便于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政 权,而军事行动和经济开拓 则是最直接的目的。
隋朝大运河
01 资料 02 修建背景 03 近代大运河 04 隋炀帝开凿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河的主观动机以及客观效果 05 开凿大运河的想象图
资料
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605 年至610年,隋炀帝动用百余万百姓,利用之前众多王朝开 凿留下的河道,修隋唐大运河。至此,以洛阳为中心,北至 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的隋唐大运河开通。
②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 盾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同时,隋炀 帝利用大运河,组织到江南巡游,也进一步加剧了 当时的阶级矛盾,成为隋亡的原因之一。
THANK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结论: 隋文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主要是 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 统治。
• 【小组讨论】: 全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的功过。
• 出示相关资料:
• (1)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 不较多。
• (2)“开凿大运河征发几百万人,给广大劳 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
你知道隋时当时录取了哪些人? 科举制的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想一想:
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科举制创立前,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 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必须有地方
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科举制: 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 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考中可以做
官,选官大权就控制在中央。
三、开通大运河
• 观察《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讨论: • 1、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
对不对? • 2、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3、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
运河? 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永济渠 洛阳
涿郡(今北京)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 学生看书、议论、作答,使学生对开通 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五、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的暴行
①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徭役繁重。营造东宫洛 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动辄数百万 民力;
②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多次南下巡游,拉纤的 民工多达数十万;
③三征辽东,兵役繁重,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 大业元年三月营建东都、开通济渠、邗沟、八月巡幸江都 • 二年四月还洛 • 三年三年三月还京,四月北巡,至榆林、筑长城,九月还洛 • 四年三月巡长城,东至恒岳、开永济渠 • 五年正月西巡河右,征土谷浑,置四郡,九月还京,十一月幸洛 • 六年三月,幸江都,开江南河 • 七年二月,御龙舟入通济渠至涿郡 • 八年,伐高丽,九月还东都 • 九年三月,幸辽东 • 十年三月幸涿郡,十月经东都还京,十二月,如东都 • 十一年五月,幸太原,北巡,十月还东都 • 十二年七月,幸江都 • 十四年三月,被弑。
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 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 失所望。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 不对?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隋朝为什么能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你想了解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 亡》
一、隋朝的统一
• 【小组讨论】 • 1、隋朝是哪年建立的?
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 统治为“开皇之治”。(补充)
• 【点拨升华】国家统一,政治清明是一个国家
繁荣,人民幸福生活的保证。隋朝初期的繁荣 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提供了经济保障。
三、开通大运河
目的
条件 概况 作用
加强南北交通,巩 固统治
经济实力,国家统一, 古运河为基础。
605年 “三点” “四 段”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 从材料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 【小组讨论】1、你从表中得出什么结论?
• 问题2: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
• 3、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 1、“隋朝经济繁荣
• 2、:人口激增 粮仓丰实
• 3、:“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 【归纳】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
• 活动1 : 学生观察下列两组数据
• 出示两组数据:
• (1) 隋初 时
结论
隋盛
•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增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人口激
•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 粮仓 长安太仓 实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
• (2)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
• 后来,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有用尽。隋朝仓 库的丰足在我国历史上是少见的。
• 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 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情景导入
• 同学们,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 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 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 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 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
2、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①这段材料是对谁的评价? 隋朝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 怎样的局面?具体表现在 哪些方面? ②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 因是什么?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 定;②隋文帝发展经 济,编订户籍,加强
“躬节俭,平
徭赋,仓廪实, 法令行,君子咸 乐其生,小人各 安其业,强无凌 弱,众不暴寡, 人物殷阜,朝野 欢娱。二十年间, 天下无事,区宇 之内晏如 也。” ——《隋 书》
四、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同学们谁知道隋唐以前是怎样选 拔官吏的?他们必须有地方官吏,高 门权贵推荐才可以做高官。这种选拔 方式弊端大。因此在隋唐时期改变了 这种选拔方式。怎么改的?
我来问 你来答:
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诞生的? 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
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
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哪? • 2、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 • 3、有什么意义?
北周 陈
隋 (581年)

隋统一 (589年)
• 小结: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 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
• 【归纳】隋朝“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 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 ‘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 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 1.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 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 实。
• 2.了解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的伟大创
• 3.了解隋末暴政和隋朝的灭亡,使学生 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 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 重点 :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科举取士制度的开创及意义。
• (3) “开通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 动脉。”
• 回答: 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 小结: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 的发展,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 【强调归纳】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 经济交流。: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 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隋朝的大运河,分为永济 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 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南北交通 的大动脉。大运河的运输量相当于三条铁路的运输 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