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视角下扬州传统技艺类“非遗”的英译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9年3月20日Mar.20 2019

第39卷第3期

Vo1.39 No.3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9.03.031

大运河文化视角下扬州传统技艺类“非遗”的英译研究

朱 莹

(扬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摘 要:在大运河文化的滋养下,扬州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极具本土文化特色,也反映了大运河通航所带来的经济文化盛况。本文将以大运河文化为研究视角,分析扬州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英译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英译策略,以期吸引更多学者关注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传承大运河文化。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

中图分类号:H315.9;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9)03-0075-03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遗”是人类智慧文明的结晶,古城扬州在大运河文化的滋养下,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淮扬菜制作技艺、修脚技艺、酱菜制作技艺、富春茶点技艺、扬州盐商菜烹饪技艺和雕版印刷技艺等都是扬州人传统的生活文化、审美趣味和人文交流的反映,是京杭大运河通航所带来的经济文化盛况的体现。

一、大运河文化孕育下的扬州“非遗”

京杭大运河是联络中国南北的最重要的大动脉,沿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作为大运河历史的原点,扬州便是众多历史遗存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扬州,享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见证了大运河的发展史。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这便是大运河的历史起点。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大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现今扬州境内的运河路线与2 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到宝应全长125千米。大运河的通航灌溉了扬州的土地,来来往往的大小商贾不仅促进了扬州的繁荣兴盛,也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扬州作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牵头城市,注重运河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运河文化的传承,讲好运河故事,积极响应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号召,做好运河文化传承的“领头羊”。

大运河在扬州孕育了丰富灿烂的物质文化遗产,也留存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的雕版印刷技艺、漆器髹饰技艺、扬州玉雕、扬州盆景等,都是大运河孕育的文化精髓。除此之外,扬州评话、弹词、扬剧以及扬州木偶戏等也是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扬州人民的创造力和扬州特有的文化精神。

二、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现状

扬州所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大运河通航产生的宝贵财富,扬州一带“非遗”的传承和发展都与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密不可分。因而,传承和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对加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对外传播历史文化和提升国际影响力都有着重大意义,也是传承和保护“非遗”的一种有效方式。目前,扬州拥有5项国家级传统技艺类“非遗”,通过文献检索、拜访传承人等调查得知,扬州传统技艺类“非遗”的英译现状不容乐观。目前,仅有雕版印刷技艺有正式的英文介绍文本,并发布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此外,笔者在扬州市政府官网搜索了“非遗”相关内容,仅看到一小段关于“非遗”的介绍,具体文本如下:

原文: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扬州画派、扬州园林、扬州工艺、扬州美食等为代表的扬州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独特地位。目前已有扬州古琴、雕版印刷、扬州剪纸三个世界级“非遗”项目和雕版印刷、剪纸、古琴、毛笔制作、高邮民歌、邵伯锣鼓小牌子、玉器、

收稿日期:2019-03-05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大运河文化视角下扬州传统技艺类‘非遗’的英译研究”(项目编号:SJCX18_0792)。

作者简介:朱莹(1995—),女,江苏常州人,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专业 2017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

·75·

漆器、扬剧、评话、弹词、清曲、木偶、金银细工、富春茶点、扬派盆景、扬州园林建筑技艺、扬州刺绣、扬州传统修脚术19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译文:Yangzhou is ranked among the first batch of 24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promulga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The culture of Yangzhou, represented by Yangzhou school of painting, Yangzhou garden, Yangzhou art and crafts, and Yangzhou cuisine, occupies a unique position in Chinese history. At present, Yangzhou boasts guqin (a seven-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woodblock printing and Yangzhou paper-cutting, the three world-clas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and Yangzhou opera, Yangzhou ballad, jade carving, lacquerware and etc., all together 19 national leve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以上这段介绍文本中,只有简单几个“非遗”项目名称的翻译,如将“雕版印刷”翻译为“woodblock printing”、“漆艺”翻译为“lacquerware”等。浏览政府其他相关网站,对“非遗”项目的翻译仅限于名称翻译,并未对具体的制作工艺加以解释,同时还缺少对“非遗”项目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的介绍。笔者进一步统计中国知网的期刊论文发现,目前讨论扬州“非遗”传承和保护的论文大多数是从“非遗”传承和保护的角度展开的,针对“非遗”英译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换言之,扬州虽然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但针对其介绍文本所作的英译研究却仍有许多空白,未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扬州传统技艺类“非遗”英译策略

“非遗”的英译是一种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既能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也能带动“非遗”所在城市的旅游发展。翻译呈现的是一个开放的活动场,影响翻译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其中,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共同构成影响翻译活动的主要外部因素。因而,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本意,还要考虑源语和目的语所处语言环境的差异性、读者的知识水平以及源文本隐含的文化历史背景信息等。本文在已有的调查研究基础上,以扬州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介绍文本英译为例,进一步探讨“非遗”介绍文本的翻译策略。

(一)音译加注解

翻译“非遗”项目的介绍文本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外国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正确地翻译“非遗”项目名称便是对外宣传的第一步。据统计,扬州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名称中出现,很多地名或人名,如杭集牙刷传统工艺中的杭集、瓜洲铁锅制作技艺中的瓜洲、黄珏老鹅制作技艺中的黄珏等,这些固有的地名或人名可直接音译为Hangji、Guazhou、Huang Jue。但是,如果直接音译某些具有文化特色的专用名词,外国读者可能无法理解。为此,译者可以适当运用释义法,添加注解进行补充说明。例如:淮扬菜制作技艺:Craftsmanship of Making Huaiyang Cuisine, one cuisine mainly prosperou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alt merchant culture in Yangzhou.

萧美人糕点制作技艺:Craftsmanship of Xiao Meiren Pastry. Xiao Meiren, also called Xiao Niang, is a famous woman pastry chef in Qing Dynasty.

淮扬菜系是淮安、扬州、镇江三地风味菜的总称。隋唐时期,扬州是重要的港口,商贾云集,盐商文化繁荣,出现了很多名厨,从而丰富了淮扬菜系,交代盐商文化能帮助读者了解这一菜系发展之时的背景。萧美人则是清乾隆年间著名的美女美食家、点心师,译文中的注解部分便很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了这一文化背景。

(二)直译加注解

所谓直译,是遵照原文再现原文的内容和形式。但是,中英两种语言存在差异,思维方式、历史文化背景等也有不同。因此,在直译的同时合理地增添补缀,既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又能扩充目标读者的背景知识。例如:

秦邮董糖制作技艺:Craftsmanship of Making Crispy Candy, which was created by Dong Lin in Ming Dynasty to show respect and love for his mother.

秦邮董糖实际上指的就是酥糖,明朝翰林编修董璘为表达自己对母亲的尊敬与爱戴之心而制。若将其直译为crispy candy,只能表明其酥脆的特点,没能传达其作为“非遗”的历史文化内涵。注释部分便能让目标读者明白这种糕点还寄托着尊敬与爱戴母亲的情感。当然,译者增补信息时,要使用读者所熟悉的概念,以免造成新的疑问。

(三)音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非遗”项目的翻译,是为了更好地让外国读者熟悉中国文化。“非遗”介绍文本有很多专业术语,文体表达形式也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为了能向读者呈现简洁、易懂却又不损坏原文意义的译文,译者可以在直译和音译的基础上,辅以适当的意译,如下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官网中的扬州漆器髹饰技艺的介绍文字。

原文:现代扬州漆器制作工艺有点螺、雕漆、雕漆嵌玉、刻漆、平磨螺钿、彩绘、骨石镶嵌、楠木雕漆砂砚、磨漆画制作九大门类,品种齐全,技艺精巧,绚丽多彩,格调清新,极富东方神韵。所产以扬州漆器厂出品的“漆花”牌漆器最负盛名,曾多次荣获国际、国内金奖,并有多件代表作被选为国礼或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重要场所。

译文:Nowadays, Yangzhou lacquerware manufacturing

·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