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度-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PPT课件

视频教学
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加深对安全知识 的理解;
案例分析
分析实验室事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26
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方法和手段
PPT课件
制作生动形象的PPT课件,辅助理论授课;
实验器材
提供实验器材,供实验室人员实践操作;
27
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方法和手段
视频资料
收集安全教育视频资料,供实验室人员观看学习;
数据来源与分析
依据历史数据、专家意见、实验数 据等进行综合分析。
13
风险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
制定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加强人员 培训与考核,实施实验室准入制度等。
应急措施
建立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施与装备, 开展应急演练等。
持续改进
定期对实验室安全进行自查与评估,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与改进。
监管与审核
案例库
建立实验室事故案例库,供实验室人员学习借鉴。
28
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效果评估
01
考试评估
组织实验室人员参加安全知识考试, 检验学习效果;
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调查表,收集实验室人员 对安全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03
02
操作评估
对实验室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评估, 确保操作规范;
事故率统计
统计实验室事故发生率,评估安全 教育的实际效果。
生物实验室安全件教育培训PPT课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 录
• 实验室安全概述 • 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 实验室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 • 实验室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 实验室应急处理与救援 •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
2 contents
01
实验室安全概述
3
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加深对安全知识 的理解;
案例分析
分析实验室事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26
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方法和手段
PPT课件
制作生动形象的PPT课件,辅助理论授课;
实验器材
提供实验器材,供实验室人员实践操作;
27
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方法和手段
视频资料
收集安全教育视频资料,供实验室人员观看学习;
数据来源与分析
依据历史数据、专家意见、实验数 据等进行综合分析。
13
风险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
制定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加强人员 培训与考核,实施实验室准入制度等。
应急措施
建立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施与装备, 开展应急演练等。
持续改进
定期对实验室安全进行自查与评估,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与改进。
监管与审核
案例库
建立实验室事故案例库,供实验室人员学习借鉴。
28
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效果评估
01
考试评估
组织实验室人员参加安全知识考试, 检验学习效果;
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调查表,收集实验室人员 对安全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03
02
操作评估
对实验室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评估, 确保操作规范;
事故率统计
统计实验室事故发生率,评估安全 教育的实际效果。
生物实验室安全件教育培训PPT课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 录
• 实验室安全概述 • 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 实验室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 • 实验室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 实验室应急处理与救援 •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
2 contents
01
实验室安全概述
3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PPT课件

31
2.离心机 - 离心桶的装载、平衡、密封、打开在安全柜中进行。 - 每次使用后要及时清除离心桶、转子和离心机腔的污染
32
3.搅拌器、振荡器、混匀器和超声波破碎仪的使用
• 确认仪器正常运转。 • 建议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器皿。 • 应有防护装置,有条件在生物安全柜里,覆盖塑料罩操作。 • 在操作结束后,应在生物安全柜里开启容器。 • 使用超声波破碎仪时,应有耳部听力保护装置。
✓可用于操作危险度 Ⅱ 级和Ⅲ
级的感染性物质
✓在使用正压防护服的条件下,
可用于操作Ⅳ级的感染性物质
✓四种类型区别:排风、气体循
环、气流方向等不同
A 前开口;B 可视窗口; C 排风HEPA过滤器; D 后面的压力排风系统; E 送风HEPA过滤器;F 风机
18
BSC-Ⅲ
✓ 为负压封闭式操作环境,由一个 外置的专门的排风系统控制气流
正压服型实验室
安全柜型实验室 9
(五)实验动物设施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1、ABSL-1 适用于饲养大多数经过检疫的储备实验动物(灵长类除
外),以及专门接种了危险度Ⅰ级微生物的动物。 要求应用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GMT) 。
2、ABSL-2
适用于专门接种了危险度Ⅱ级微生物的动物。
10
3、ABSL-3
BSL-1外加:高 压灭菌锅
BSL—1操作外 加:1、限制进 入2、有生物危 险警告标志3、 “锐器”安全措 施4、生物安全 手册,其中规定 废物消毒和医疗 观察
P3
BSL—3
内源性和外源性 病源,可通过气 溶胶传播,能导 致严重后果或生 命危险
1级、2级生物 安全柜保护性 实验服、手套 、若需要则采 取呼吸保护措 施
2.离心机 - 离心桶的装载、平衡、密封、打开在安全柜中进行。 - 每次使用后要及时清除离心桶、转子和离心机腔的污染
32
3.搅拌器、振荡器、混匀器和超声波破碎仪的使用
• 确认仪器正常运转。 • 建议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器皿。 • 应有防护装置,有条件在生物安全柜里,覆盖塑料罩操作。 • 在操作结束后,应在生物安全柜里开启容器。 • 使用超声波破碎仪时,应有耳部听力保护装置。
✓可用于操作危险度 Ⅱ 级和Ⅲ
级的感染性物质
✓在使用正压防护服的条件下,
可用于操作Ⅳ级的感染性物质
✓四种类型区别:排风、气体循
环、气流方向等不同
A 前开口;B 可视窗口; C 排风HEPA过滤器; D 后面的压力排风系统; E 送风HEPA过滤器;F 风机
18
BSC-Ⅲ
✓ 为负压封闭式操作环境,由一个 外置的专门的排风系统控制气流
正压服型实验室
安全柜型实验室 9
(五)实验动物设施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1、ABSL-1 适用于饲养大多数经过检疫的储备实验动物(灵长类除
外),以及专门接种了危险度Ⅰ级微生物的动物。 要求应用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GMT) 。
2、ABSL-2
适用于专门接种了危险度Ⅱ级微生物的动物。
10
3、ABSL-3
BSL-1外加:高 压灭菌锅
BSL—1操作外 加:1、限制进 入2、有生物危 险警告标志3、 “锐器”安全措 施4、生物安全 手册,其中规定 废物消毒和医疗 观察
P3
BSL—3
内源性和外源性 病源,可通过气 溶胶传播,能导 致严重后果或生 命危险
1级、2级生物 安全柜保护性 实验服、手套 、若需要则采 取呼吸保护措 施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pptx

2019-7-27
谢谢欣赏
17
物品进出屏障环境的基本要求: 双扉高压蒸汽灭菌器:耐高压蒸汽灭菌物品的灭菌。 带紫外线消毒的传递窗:不耐高温高压、不能药液
浸泡以及内包装已经由高压蒸汽、60CO辐照和环氧 乙烷等灭菌方式灭菌过的物品的灭菌。 盛满消毒液的不锈钢渡槽:不耐高温高压和不便于 从传递窗传入的物品的灭菌。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
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xx
2019-7-27
谢谢欣赏
1
内容
一、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设施 二、实验动物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及传染病 三、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 四、各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设施与防护要求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六、我国实验动物管理的组织机构及相关法规简介
2019-7-27
谢谢27欣赏
(七)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是一种重要而复杂的 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主要有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流产、皮肤和 黏膜坏死、水肿等。
钩端螺旋体的动物宿主非常广泛,几乎所有温血 动物都可感染,其中啮齿目的鼠类是最重要的贮存宿主
(三)狂犬病
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急性直接接触性为主的 人畜共患病。主要特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呈现狂躁不安,意
识紊乱,最后麻痹死亡。
1、传播动物: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对RV易感。最易感动物包括 犬、狐、狼,袋鼠;次易感动物包括仓鼠、豚鼠、兔等啮齿类动
物;中度易感动物包括牛、绵羊、马、灵长类动物。野生啮齿类
2019-7-27
谢谢欣赏
3
3、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
普通级动物(一级):不携带主要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 传染病病原的动物。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 ppt课件

隔离环境
• 以隔离器(Isolator)为主体及其附属装置组成的饲养系统。 用作饲养无菌动物和已知菌动物。洁净度达到一百级。
PPT课件
22
实验动物及其设施的等级
• 隔离环境动物设施主要指标 • 洁净度:100级(空气三级过滤后,加隔离器) • 温 度:生产设施为20-26℃,实验设施为20-25℃ • 日温差:生产≤4℃,实验≤3℃ • 相对湿度:40-70% • 压强梯度:100-150Pa • 换气次数:20-50次/h;气流速度:0.1-0.2m/s • 落下菌数:≤0个/皿;氨浓度:≤14ng/m3
PPT课件
12
引言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的条件与保障 • 国家、地方法律、法规 • 合格的实验动物与设施 • 严格、标准化的操作 • 废弃物的正确处理
PPT课件
13
国家或地方实验动物主要法规、标准
1、《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88) 2、《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修订版)(2001)
3、《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国家: 2001、江苏省:2002)
PPT课件
19
实验动物及其设施的等级
• 隔离系统(Insulation system) 是以隔离器(Isolator)为 主体及其附属装置组成的饲养系统。用作饲养无菌动 物和已知菌动物。
• 屏障系统(Barrier system) 这是清洁级、SPF级动物 生产或实验的设施。人、实验动物、饲料、饮水、垫 料、空气及其它物品均需进行严格的微生物控制。
PPT课件
23
实验动物及其设施的等级
屏障环境 主要用于进行SPF级、清洁级的大鼠、小鼠、 裸鼠等小动物实验(配备饲养室及操作室) 。屏障系统(Barrier system) 这是饲养SPF动物 的设施。人、实验动物、饲料、饮水、垫料 、空气及其它物品均需进行严格的微生物控 制。送入的空气需经初、中、高效三级过滤 ,洁净度达到10000级,饲料、饮水、垫料经 灭菌后方可使用。
• 以隔离器(Isolator)为主体及其附属装置组成的饲养系统。 用作饲养无菌动物和已知菌动物。洁净度达到一百级。
PPT课件
22
实验动物及其设施的等级
• 隔离环境动物设施主要指标 • 洁净度:100级(空气三级过滤后,加隔离器) • 温 度:生产设施为20-26℃,实验设施为20-25℃ • 日温差:生产≤4℃,实验≤3℃ • 相对湿度:40-70% • 压强梯度:100-150Pa • 换气次数:20-50次/h;气流速度:0.1-0.2m/s • 落下菌数:≤0个/皿;氨浓度:≤14ng/m3
PPT课件
12
引言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的条件与保障 • 国家、地方法律、法规 • 合格的实验动物与设施 • 严格、标准化的操作 • 废弃物的正确处理
PPT课件
13
国家或地方实验动物主要法规、标准
1、《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88) 2、《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修订版)(2001)
3、《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国家: 2001、江苏省:2002)
PPT课件
19
实验动物及其设施的等级
• 隔离系统(Insulation system) 是以隔离器(Isolator)为 主体及其附属装置组成的饲养系统。用作饲养无菌动 物和已知菌动物。
• 屏障系统(Barrier system) 这是清洁级、SPF级动物 生产或实验的设施。人、实验动物、饲料、饮水、垫 料、空气及其它物品均需进行严格的微生物控制。
PPT课件
23
实验动物及其设施的等级
屏障环境 主要用于进行SPF级、清洁级的大鼠、小鼠、 裸鼠等小动物实验(配备饲养室及操作室) 。屏障系统(Barrier system) 这是饲养SPF动物 的设施。人、实验动物、饲料、饮水、垫料 、空气及其它物品均需进行严格的微生物控 制。送入的空气需经初、中、高效三级过滤 ,洁净度达到10000级,饲料、饮水、垫料经 灭菌后方可使用。
2024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ppt课件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 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运输管理规定》等
02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流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确定评估目的和范围
明确评估的实验室类型、生物因 子种类、实验活动等内容。
组建评估团队
包括生物安全专家、实验室管理 人员、实验人员等。
制定评估计划
确定评估的时间表、方法、资源 等。
编制评估报告
将评估结果以书面形式呈现,提 出改进建议。
风险评估结果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 行量化和定性评估, 确定风险等级。
结论与展望
总结评估结果,展 望未来的改进方向 和计划。
03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实验室设计与建设要求
实验室选址
实验室布局
建筑材料
应远离人群密集区,通 风良好,便于排放废气。
分区明确,包括清洁区、 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确 保人流、物流不交叉。
BSL-2:适用于对人体、 BSL-3:适用于主要通 BSL-4:适用于对人体、
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 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 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
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 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 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
致病因子,对健康成人、 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 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
动植物和环境不会造成 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 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
分析评估结果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识别潜在的风险。
实施评估
通过现场检查、资料审查、人员 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
风险识别与分析
生物因子风险
识别实验室涉及的生物因子种类、 来源、传染性、致病性等特性,
分析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实验活动风险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 ppt课件

PPT课件
15
国家或地方实验动物主要法规、标准
•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
PPT课件
16
国家或地方实验动物主要法规、标准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PPT课件
17
国家或地方实验动物主要法规、标准
• 江苏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第四章: 生物安全与实验动物福利
• 第二十二条 实验动物发生传染性疾病时,从事 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 隔离、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同时 报告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当发生人畜共患病时,还应当立即报告当地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
PPT课件
31
实验动物及其设施的等级
• 普通环境动物设施主要指标 • 洁净度:-• 温 度:生产设施为16-28℃,实验设施为16-26℃ • 日温差: 实验≤4℃ • 相对湿度:40-70% • 压强梯度:-• 换气次数:8-10次/h;气流速度:0.1-0.2m/s • 落下菌数:≤30个/皿;氨浓度:≤14ng/m3
Hartely豚鼠
PPT课件 新西兰兔
4
引言
• 实验用动物 • 实验动物 • 野生动物 • 观赏动物 • 经济动物
PPT课件
5
引言
• 实验动物是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 定的重要支撑条件,广泛应用于医药研发、 教学实验、生物检定等方面。
• 实验动物为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 贡献。
PPT课件
PPT课件
37
实验动物及其动物实验的操作
•实验动物运输:运输实验动物时,所使用的转运 工具和笼器具,应当符合所运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 环境质量控制标准。不同品种、品系、性别和等级 的实验动物,不得在同一笼盒内混合装运。
第八章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ppt课件

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aboratory)是指通过防护屏障 和管理措施,达到生物安全要求的生物实验室。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Animal Biosafety Laboratory, ABSL)是一类特殊的动物实验室,实验以 实验动物为载体,在特定条件下,通过人工或自然感染 进行动物实验,或用于动物传染病临床诊断、治疗、预 防研究等工作。
五、弓形虫病
本病是由属孢子纲的弓形虫引起的,能够在人 与动物之间传染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小鼠、大鼠、 地鼠、豚鼠、犬和猴为中间宿主,猫为终末宿主。
六、沙门氏菌病
沙门菌(Salmonella sp)是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 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疾病病原体。对实验动物威胁较 大的是鼠伤寒和肠炎菌。在动物中可交叉感染,或同时 感染两种沙门菌。
第三节 医学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危害及安全防护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及分级 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是指从事病原微生
物的实验室,为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相关人员、公众的 危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保证试验研究的科学性或保护被试验因 子免受污染,而采取包括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配备必要的物理 、生物防护设施和设备,建立规范的微生物操作规程和方法等综 合措施。生物安全水平分四个等级。
现在认为MHV只感染小鼠。感染通常是隐性的或 亚临床的,但具有高度的传染性。MHV呈世界性分 布,在中国的小鼠群中广泛流行,鼠群中的感染率 可为20%~100%。
三、支原体病
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群多形性微生物, 能引起人、动植物疾病,称支原体病。此病传染性 很强,可使疾病迅速蔓延,常与其他实验动物疾病 合并感染。
小鼠痘在世界各地广为流行,常造成小鼠大批死 亡,有的呈隐性感染,但在实验条件下,病毒可转 化为显性感染,从而严重影响和干扰实验研究的顺 利进行。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Animal Biosafety Laboratory, ABSL)是一类特殊的动物实验室,实验以 实验动物为载体,在特定条件下,通过人工或自然感染 进行动物实验,或用于动物传染病临床诊断、治疗、预 防研究等工作。
五、弓形虫病
本病是由属孢子纲的弓形虫引起的,能够在人 与动物之间传染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小鼠、大鼠、 地鼠、豚鼠、犬和猴为中间宿主,猫为终末宿主。
六、沙门氏菌病
沙门菌(Salmonella sp)是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 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疾病病原体。对实验动物威胁较 大的是鼠伤寒和肠炎菌。在动物中可交叉感染,或同时 感染两种沙门菌。
第三节 医学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危害及安全防护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及分级 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是指从事病原微生
物的实验室,为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相关人员、公众的 危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保证试验研究的科学性或保护被试验因 子免受污染,而采取包括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配备必要的物理 、生物防护设施和设备,建立规范的微生物操作规程和方法等综 合措施。生物安全水平分四个等级。
现在认为MHV只感染小鼠。感染通常是隐性的或 亚临床的,但具有高度的传染性。MHV呈世界性分 布,在中国的小鼠群中广泛流行,鼠群中的感染率 可为20%~100%。
三、支原体病
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群多形性微生物, 能引起人、动植物疾病,称支原体病。此病传染性 很强,可使疾病迅速蔓延,常与其他实验动物疾病 合并感染。
小鼠痘在世界各地广为流行,常造成小鼠大批死 亡,有的呈隐性感染,但在实验条件下,病毒可转 化为显性感染,从而严重影响和干扰实验研究的顺 利进行。
动物实验及安全管理ppt课件

2、常见人兽共患病源及防护-隔离、检疫、免疫、消毒 • • • • • • • • • • 汉坦病毒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弓形体 沙门氏菌 狂犬病毒 布氏杆菌 钩端螺旋体 志货氏菌 猴B病毒 结核杆菌
3、物理性、化学性、实验相关危害及防护
• • • • •
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危害报告制度 培训危害救治知识 配备急救设备材料 配备相关药品、疫苗。
4、生物安全分级
微生物危害分级: 第一級危險群(Risk group 1 , RG1)微生物 與人類健康成人之疾病無關。 第二級危險群(Risk group 2 , RG2)微生物 在人類所引起的疾病很少是嚴重的,而且通常有預防及 治療的方法。 第三級危險群(Risk group 3 , RG3)微生物 在人類可以引起嚴重或致死的疾病,可能有預防及治療 之方法。 第四級危險群(Risk group 4 , RG4)微生物 在人類可以引起嚴重或致死的疾病,但通常無預防及治 療之方法。
• 对于良好的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每个操作者都必 须时刻铭记在心。
• 对于每一个新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应该给予 严格的训练,以使其掌握正确的要领,避免养成 不良的习惯,从而保证以正确的意识、操作技术 和工作习惯展开工作。
• 养成正确的生物安全意识非常重要,它可以使操 作者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避免失误和事故的发 生,哪怕即使发生意外,也会进行妥善的处理。
从事实验活动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 不管是谁,从事实验活动都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①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通过考核,获得上 岗证书; ②在开始相关工作之前,应对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 和其他危险物质以及相关操作进行危险评估,根 据国家对于各种微生物操作的危险等级划分和防 护要求以及危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全面、细致的 标准操作规程和程序文件。 对于关键的危险步骤设计出可行的防护設備對照表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教学PPT课件pptx

应急物资储备与调用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物资 储备库,储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消毒用品、应急药品等。
对储备物资进行定期检查和更 新,确保其有效性。
在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及时 调用应急物资,保障应急处置 的顺利进行。
应急响应程序及处置措施
发现生物安全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 响应程序,通知相关人员并采取必要 的防护措施。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 的处置措施,如隔离、消毒、救治等 。
06 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与评估
定期检查项目清单
实验室设施与设备
检查实验室布局、通风系统、生物安全柜、 高压灭菌器等设备的运行状况。
样本管理
实验操作规范
检查实验人员是否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如穿戴防护用品、废弃物处理等。
A
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
负责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政策、监督实验室生 物安全工作的实施和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
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日常管理、技术支 持和监督检查。
B
C
实验室负责人
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负总责,确保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实验室工作人员
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接受相关培 训,确保实验活动的安全进行。
包括实验动物的麻醉、手术、给药、 观察等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 规程。
05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处置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 应急预案,明确应急 处置流程、责任人及 联系方式。
定期组织实验室人员 进行应急演练,提高 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
针对可能发生的生物 安全事件,制定相应 的应急措施和处置方 案。
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

02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流程
01 明确评估目的和范围
确定评估的实验室类型、生物因子种类、实验活 动等内容。
02 组建评估团队
包括生物安全专家、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人员 等。
03 收集信息
收集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法规、标准、指南等 文件,以及实验室的历史数据、实验记录等。
风险评估流程
01 现场勘查
区域。
化学品泄漏
穿戴防护装备,使用吸 收剂或中和剂进行处理
,防止泄漏物扩散。
机械伤害或电击
立即切断电源或移除致 害物,进行急救处理并
送医救治。
事故报告与记录
01
02
03
事故报告
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和相 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包 括事故时间、地点、原因 、涉及人员及后果等。
事故记录
详细记录事故处理过程、 采取措施及结果,形成事 故处理报告并存档备查。
贴上危险标识。
消毒处理
对感染性废弃物进行 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 消毒处理,确保无害
化。
运输与处置
按照相关规定将处理 后的废弃物运送至指 定地点进行安全处置
。
04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实验前准备与检查
实验室环境检查
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照 明充足,温度适宜。
实验器材准备
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 全、完好,如有破损或污 染应及时更换。
BSL-2:适用于对人体 、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 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 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 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 造成严重危害。有效的 预防和治疗措施。
BSL-3:适用于主要通 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 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 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 ,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 疫苗。艾滋病病毒的研 究(血清学实验除外)应在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 室中进行。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ppt课件

涉及生物资源保护、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医药食品等方面,主要解决生 物技术从研究、开发、生产到实际应用整个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使危害 性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二、生物安全的基本内容
(一)生物安全原理 生物安全的原理包括生物安全分级和生物安全屏障两方面。生
物安全分级是对生物危害进行正确评估的依据,生物安全屏障则是 对生物危害进行有效遏制的方法。生物安全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 正确的评估和适当的防范,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同时,推 动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之为人类创造最大利益。
在诸多因素中,人是实验室污染的最大来源,人的皮肤、黏膜等处经常存在 很多微生物。此外,患皮肤病或呼吸道疾病的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也会将病原体 传染给实验动物。其他因素如饲育密度过高、环境控制不达标、实验操作等也会 直接或间接引发生物危害。
三、对实验动物设施周边环境的危害 实验动物设施内的危害因素向外扩散,就会引起设施周边环境的污染,
3.隔离环境 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存无菌或无外来污染动物。隔离装置 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为无菌,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特殊 的传递系统,该系统既能保证与环境的绝对隔离,又能满足转运动物时保持内 环境一致。该设施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 悉生(gnotobiotic,GN)及无菌(germ free,GF)实验动物。
三、使用标准化合格的实验动物 在实验动物饲育及实验的过程中,动物本身所携带的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传
染病的病原体可通过各种途径在动物饲养室内播散,危害操作人员和动物的安 全。因此,推广实验动物的标准化,杜绝带有各类生物安全问题的“非标”动 物进入实验室,是对生物危害源头的遏制。
四、与研究工作相适宜的动物设施和管理 (一)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动物实验环境
二、生物安全的基本内容
(一)生物安全原理 生物安全的原理包括生物安全分级和生物安全屏障两方面。生
物安全分级是对生物危害进行正确评估的依据,生物安全屏障则是 对生物危害进行有效遏制的方法。生物安全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 正确的评估和适当的防范,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同时,推 动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之为人类创造最大利益。
在诸多因素中,人是实验室污染的最大来源,人的皮肤、黏膜等处经常存在 很多微生物。此外,患皮肤病或呼吸道疾病的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也会将病原体 传染给实验动物。其他因素如饲育密度过高、环境控制不达标、实验操作等也会 直接或间接引发生物危害。
三、对实验动物设施周边环境的危害 实验动物设施内的危害因素向外扩散,就会引起设施周边环境的污染,
3.隔离环境 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存无菌或无外来污染动物。隔离装置 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为无菌,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特殊 的传递系统,该系统既能保证与环境的绝对隔离,又能满足转运动物时保持内 环境一致。该设施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 悉生(gnotobiotic,GN)及无菌(germ free,GF)实验动物。
三、使用标准化合格的实验动物 在实验动物饲育及实验的过程中,动物本身所携带的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传
染病的病原体可通过各种途径在动物饲养室内播散,危害操作人员和动物的安 全。因此,推广实验动物的标准化,杜绝带有各类生物安全问题的“非标”动 物进入实验室,是对生物危害源头的遏制。
四、与研究工作相适宜的动物设施和管理 (一)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动物实验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优 秀课件
主要内容
• 实验动物的护理和使用原则 • 实验过程的行为规范 • 实验动物使用程序和要求 • 动物安全实验室设施与防护要求
一、实验动物的护理和使用原则
实验动物是经过科学育种、繁殖生产,遗传背景 清楚,携带的微生物状况明确,并对其生态学、 生物学、生物化学、形态结构了解的特殊动物, 因此,对其护理和使用也有严格的要求。
或用麻醉方法处死 • 实验过程中要求保证实验动物的良好生活条件,包括饲养环境、符合
需求的饲料及细心的护理等 • 研究人员和实验动物操作人员应接受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等方面的培训 • 使用过程中要求保证周围环境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二、动物实验过程的行为规范
物理限制 手术操作 饮食的限制 废弃物和尸体处理
4. 动物咽拭子的处理
用于病原分离和PCR检测的咽拭子,按照各自的要求处理后,进 行病毒分离和PCR检测,剩余的标本经121℃,30min高压消毒 处理。
5. 病原分离培养物的处理
病原分离的培养物,不论是阳性还是阴性结果,均需经121℃,
30min高压消毒处理。。
三、实验动物使用程序和要求
1.实验动物的基本使用程序和要求
• 如果有感染性物质溅到生物安全柜上、地上以及其他地方, 应按“菌,毒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处理。
• 每天工作结束时,应用消毒液擦拭门把手和地面等表面区域。 • 废物放入高压灭菌器内时需同时粘贴指示条,物品移出前观
察指示条是否达到灭菌要求。颜色不符时需重复高压灭菌。 • 高压灭菌器需每月做灭菌测试一次,并作记录。
4.大动物饲养
大动物主要指狗、猪及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等 • 使用动物必须按国家标准或实验特殊要求,检验合格,充分准
备后方可进入动物实验室。 • 应将每只动物日摄取总量分批次喂给,以保证动物的进食量和
减少浪费。 • 应经常检查饮水装置,及时补充不足。 • 动物饲养区域应每天打扫,保持清洁,每周将地面消毒三次。 • 喂给瓜果、蔬菜等须洗净消毒。禁止喂给腐烂发霉不洁的食物,
• 动物笼具在清洗前先做消毒处理。
菌后方可拿出实验室。 • 动物尸体用双层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包裹后,放入标有动物
尸体专用的容器中,用消毒液喷雾容器表面后,运至解剖区 域剖检。 • 生物安全柜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擦拭、揩干。
• 废液需按比例倒入有消毒液的桶中,倒入时需沿容器壁轻倒 并戴眼罩,防止溅入眼中。
3.饮食的限制
实验用动物原则上要求随时饮食,如果一些实验需要 动物限制食物或水的摄入量,应保证动物存活所需要的 最低需求量
4.废弃物和尸体处理
1. 血液和体液标本的处理 用于抗体、抗原、病原微生物、生化指标等检查的血
液和体液,按照要求进行处理并检测,检测后的标本经 121℃,30min高压消毒处理。 2. 动物脏器组织的处理
3.小动物的饲养
小动物主要指小鼠、大鼠、豚鼠等啮齿类动物,其饲养 应遵循下列原则: • 使用动物必须按国家标准或实验特殊要求检验合格,充
分准备后进入系统,饲养人员应按实验设施规定程序要 求进入系统。 • 及时观察动物饮食、精神状况,有无异常表现,患病或 死亡。 • 动物应可自由进食、饮水。定期检查水、料是否充足并 及时补给。同时保证其他饲养条件完备。
• 实验室如需要使用实验动物,应首先向生物安全和伦理 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
• 使用实验室得到认可后,根据申请表中申请的动物种属 和数量,安排实验动物的饲养和使用。
• 实验动物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饲养和使用,禁止在实验 室饲养动物。实验操作结束时,动物须返回指定的饲养 区域内,不能在实验室内过夜。
或禁止限制,并给予处理或治疗。 • 保证实验人员和周围人员的安全。
2.手术操作
有些实验需要对动物进行手术,即打开或刺穿动物的身体, 对动物的身体或生理机能产生较大的损害,同时,实验人员也 容易被血液/体液污染或被器械、针头刺伤,存在潜在生物污 染的威胁,因此必须做到 • 操作一定要使用适当的镇静、镇痛或麻醉方法。 • 禁止不必要的重复操作。 • 不提倡利用一个动物进行多个手术实验,但是,为充分利用动 物资源,经动物伦理委员会许可,在可能的条件下可以实施。 • 严格实验操作规程,防止发生血液/体液外溅和针刺伤,避免 生物污染。 • 手术后的动物、标本以及所用器具材料等必须按规定程序妥善 处置。
实验动物的护理和使用原则
• 实验动物饲养和使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和规定 • 应明确使用实验动物的理由和目的 • 明确实验所使用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动物的数量应满足统计学的要求。 • 完善操作规程,避免或减轻因实验对动物造成的不适和痛苦。包括使
用适当的镇静、镇痛或麻醉方法;禁止不必要的重复操作 • 严格按程序实施实验后动物的处理,包括麻醉、止痛、实验后的护理
• 动物实验应在实验室内指定的区域进行。
实验动物使用申请表
批 准 号:_____________ 批准日期:_____________ 有效日期:_____________
2.含有感染性材料的动物实验要求
• 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并防止泄露 在安全柜底面。操作包括感染动物的解剖、组织的取材、采 血及动物的病原接种。
动物器官组织,尤其是用于病原微生物分离的组织按 照标准程序进行处理;用于病理切片的组织,均需要经 过 甲 醛 固 定 后 再 进 行 切 片 。 剩 余 的 组 织 经 121℃ , 30min高压消毒处理。
3.动物尸体的处理
安乐处死后的动物尸体,取材完毕后,经121℃ 30min高压灭 菌处理后,集中送环保部门处理。动物生物安全三级(ABSL-3) 实验室及以上级的实验室的感染动物尸体需经室内和双扉两道高 压灭菌,才能移出实验室。
1.物理限制
指在实验过程中包括检查、收集标本、 给药、治疗或实验操作等,用手或工具限 制动物活动的过程。
物理限制的主要原则和要求
• 限制的工具不能作为常规的饲养工具。 • 工具的设计应合理,不要仅考虑实验的便利,主要考虑尽
量减少动物的不适,避免伤害。 • 尽量减少限制的时间,以达到实验目的为基准。 • 在限制过程中,如果发生损伤或严重的行为改变,应暂停
主要内容
• 实验动物的护理和使用原则 • 实验过程的行为规范 • 实验动物使用程序和要求 • 动物安全实验室设施与防护要求
一、实验动物的护理和使用原则
实验动物是经过科学育种、繁殖生产,遗传背景 清楚,携带的微生物状况明确,并对其生态学、 生物学、生物化学、形态结构了解的特殊动物, 因此,对其护理和使用也有严格的要求。
或用麻醉方法处死 • 实验过程中要求保证实验动物的良好生活条件,包括饲养环境、符合
需求的饲料及细心的护理等 • 研究人员和实验动物操作人员应接受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等方面的培训 • 使用过程中要求保证周围环境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二、动物实验过程的行为规范
物理限制 手术操作 饮食的限制 废弃物和尸体处理
4. 动物咽拭子的处理
用于病原分离和PCR检测的咽拭子,按照各自的要求处理后,进 行病毒分离和PCR检测,剩余的标本经121℃,30min高压消毒 处理。
5. 病原分离培养物的处理
病原分离的培养物,不论是阳性还是阴性结果,均需经121℃,
30min高压消毒处理。。
三、实验动物使用程序和要求
1.实验动物的基本使用程序和要求
• 如果有感染性物质溅到生物安全柜上、地上以及其他地方, 应按“菌,毒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处理。
• 每天工作结束时,应用消毒液擦拭门把手和地面等表面区域。 • 废物放入高压灭菌器内时需同时粘贴指示条,物品移出前观
察指示条是否达到灭菌要求。颜色不符时需重复高压灭菌。 • 高压灭菌器需每月做灭菌测试一次,并作记录。
4.大动物饲养
大动物主要指狗、猪及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等 • 使用动物必须按国家标准或实验特殊要求,检验合格,充分准
备后方可进入动物实验室。 • 应将每只动物日摄取总量分批次喂给,以保证动物的进食量和
减少浪费。 • 应经常检查饮水装置,及时补充不足。 • 动物饲养区域应每天打扫,保持清洁,每周将地面消毒三次。 • 喂给瓜果、蔬菜等须洗净消毒。禁止喂给腐烂发霉不洁的食物,
• 动物笼具在清洗前先做消毒处理。
菌后方可拿出实验室。 • 动物尸体用双层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包裹后,放入标有动物
尸体专用的容器中,用消毒液喷雾容器表面后,运至解剖区 域剖检。 • 生物安全柜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擦拭、揩干。
• 废液需按比例倒入有消毒液的桶中,倒入时需沿容器壁轻倒 并戴眼罩,防止溅入眼中。
3.饮食的限制
实验用动物原则上要求随时饮食,如果一些实验需要 动物限制食物或水的摄入量,应保证动物存活所需要的 最低需求量
4.废弃物和尸体处理
1. 血液和体液标本的处理 用于抗体、抗原、病原微生物、生化指标等检查的血
液和体液,按照要求进行处理并检测,检测后的标本经 121℃,30min高压消毒处理。 2. 动物脏器组织的处理
3.小动物的饲养
小动物主要指小鼠、大鼠、豚鼠等啮齿类动物,其饲养 应遵循下列原则: • 使用动物必须按国家标准或实验特殊要求检验合格,充
分准备后进入系统,饲养人员应按实验设施规定程序要 求进入系统。 • 及时观察动物饮食、精神状况,有无异常表现,患病或 死亡。 • 动物应可自由进食、饮水。定期检查水、料是否充足并 及时补给。同时保证其他饲养条件完备。
• 实验室如需要使用实验动物,应首先向生物安全和伦理 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
• 使用实验室得到认可后,根据申请表中申请的动物种属 和数量,安排实验动物的饲养和使用。
• 实验动物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饲养和使用,禁止在实验 室饲养动物。实验操作结束时,动物须返回指定的饲养 区域内,不能在实验室内过夜。
或禁止限制,并给予处理或治疗。 • 保证实验人员和周围人员的安全。
2.手术操作
有些实验需要对动物进行手术,即打开或刺穿动物的身体, 对动物的身体或生理机能产生较大的损害,同时,实验人员也 容易被血液/体液污染或被器械、针头刺伤,存在潜在生物污 染的威胁,因此必须做到 • 操作一定要使用适当的镇静、镇痛或麻醉方法。 • 禁止不必要的重复操作。 • 不提倡利用一个动物进行多个手术实验,但是,为充分利用动 物资源,经动物伦理委员会许可,在可能的条件下可以实施。 • 严格实验操作规程,防止发生血液/体液外溅和针刺伤,避免 生物污染。 • 手术后的动物、标本以及所用器具材料等必须按规定程序妥善 处置。
实验动物的护理和使用原则
• 实验动物饲养和使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和规定 • 应明确使用实验动物的理由和目的 • 明确实验所使用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动物的数量应满足统计学的要求。 • 完善操作规程,避免或减轻因实验对动物造成的不适和痛苦。包括使
用适当的镇静、镇痛或麻醉方法;禁止不必要的重复操作 • 严格按程序实施实验后动物的处理,包括麻醉、止痛、实验后的护理
• 动物实验应在实验室内指定的区域进行。
实验动物使用申请表
批 准 号:_____________ 批准日期:_____________ 有效日期:_____________
2.含有感染性材料的动物实验要求
• 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并防止泄露 在安全柜底面。操作包括感染动物的解剖、组织的取材、采 血及动物的病原接种。
动物器官组织,尤其是用于病原微生物分离的组织按 照标准程序进行处理;用于病理切片的组织,均需要经 过 甲 醛 固 定 后 再 进 行 切 片 。 剩 余 的 组 织 经 121℃ , 30min高压消毒处理。
3.动物尸体的处理
安乐处死后的动物尸体,取材完毕后,经121℃ 30min高压灭 菌处理后,集中送环保部门处理。动物生物安全三级(ABSL-3) 实验室及以上级的实验室的感染动物尸体需经室内和双扉两道高 压灭菌,才能移出实验室。
1.物理限制
指在实验过程中包括检查、收集标本、 给药、治疗或实验操作等,用手或工具限 制动物活动的过程。
物理限制的主要原则和要求
• 限制的工具不能作为常规的饲养工具。 • 工具的设计应合理,不要仅考虑实验的便利,主要考虑尽
量减少动物的不适,避免伤害。 • 尽量减少限制的时间,以达到实验目的为基准。 • 在限制过程中,如果发生损伤或严重的行为改变,应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