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指引.ppt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指引讲解材料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指引讲解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66e4d83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7.png)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常见传染病类型与特点 • 隔离防护措施与方法 • 不同场景下隔离防护实践指南 • 应急处理流程与注意事项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防控传染病传播
通过隔离防护措施,有效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为受影响的居民提供心理援助和咨询服务 ,缓解其焦虑和压力情绪。
04
不同场景下隔离防护实践指南
学校场景下隔离防护实践指南
学生管理
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每日监测体 温和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隔离并
通知家长。
教职工管理
加强教职工培训,提高防控意识, 确保掌握正确的防护和消毒方法。
校园管理
实行校园封闭管理,严格控制人员 进出,定期对公共区域和设施进行 消毒。
车辆消毒
定期对车辆内部进行消毒处理,特别是座椅、扶 手等高频接触部位。
通风换气
保持车辆通风换气,避免长时间密闭导致病毒传 播风险增加。
05
应急处理流程与注意事项
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急处理流程
01
02
03
04
立即隔离
将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安置在 单独隔离房间,避免与其他人
员接触。
报告相关部门
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向医疗 、疾控等相关部门报告情况。
医疗机构隔离措施
分区管理
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区,对患 者进行分区管理,减少不同
病种之间的交叉感染。
防护措施
消毒与清洁
医护人员需穿戴防护服、 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确保自身安全。
定期对病房、医疗设作。
废弃物处理
最新常见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PPT课件
![最新常见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9c86a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3.png)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常见传染病类型与特点 • 消毒隔离措施 • 传染病防控策略与建议 • 案例分析
01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的定义与特点
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 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 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 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护目镜和手套
在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 时使用。用后及时清洗、消毒。
防护服
在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 时使用。穿戴前确保无破损、潮湿。 脱卸后及时清洗、消毒。
注意事项
防护用品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 产品,使用前检查有效期,避免重复 使用一次性用品。
04
传染病防控策略与建议
加强疫苗接种与预防意识
02
常见传染病类型与特点
流感
总结词
高度传染性,易引起大规模流行
详细描述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其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 、头痛、肌肉疼痛和疲劳等。流感病毒变异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季节性流行,并可引 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脏疾病等。
国际合作抗击传染病案例分析
合作背景
面对全球性传染病的威胁,国际 社会需要加强合作。
合作内容
分享疫情信息、交流防控经验、提 供技术支持和物资援助等。
效果评估
国际合作有助于提高各国防控传染 病的能力,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消毒隔离措施
消毒方法
空气消毒
定期开窗通风,使用空气净化 器或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ppt课件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61b6a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a.png)
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01
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食 物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等。
02
易感人群
不同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不同,但普遍易感人群包 括儿童、老年人、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等。
危害与影响
危害
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危害 ,如导致患者死亡、残疾,引发社会恐慌,影响 社会稳定等。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 02 ,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防范
意识。
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03 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等。
建立监测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
01 学校和社区应建立传染病监测报告制度,指定专 人负责收集、整理和上报疫情信息。
02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或疫情,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 告,并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治疗等工作 。
强调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 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预防传 染病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 要措施。
预防传染病不仅可以减少疾病 的发生和传播,还可以降低医 疗负担和社会成本,提高人群 健康水平。
预防传染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 努力,包括政府、医疗机构、 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各方面的 参与。
风险。
提倡师生和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 方式,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充足 睡眠、均衡饮食等,提高身体免
疫力。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次课件内容
介绍了传染病的定义、分类、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基础知识。
详细阐述了多种常见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 知识。
强调了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提出了多项有效的预防措施,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 、免疫接种、避免接触传染源等。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课件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e3f48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1.png)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课件一、内容描述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关于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知识,传染病是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问题,因此了解如何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就变得尤为重要。
这次课件我会详细介绍常见的传染病以及它们如何被传播,同时也会向大家介绍一些简单的消毒隔离措施。
我们都知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和空气飞沫传播的。
为了避免疾病在我们之间传播,我们要学会隔离措施,这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身边的人。
接下来的内容我会着重讲解隔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实施隔离措施。
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防线,远离传染病的侵害。
首先我们来谈谈哪些常见的传染病我们需要特别关注。
1. 传染病概述:定义、特点、危害及防控重要性传染病听起来可能让我们觉得有些陌生,但实际上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种疾病。
那么什么是传染病呢?简单来说传染病就是由某些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他人的一种疾病。
当我们身边的某个人咳嗽、打喷嚏时,可能就会传播病菌。
传染病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他人,这些传播方式可能是空气飞沫、接触传播,也可能是水源性传播等等。
因此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这是我们要特别重视的原因。
传染病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轻微的传染病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影响日常生活;严重的传染病甚至可能威胁生命,造成严重后果。
像我们现在常听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
它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对社会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并重视传染病的危害。
而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只有做好防控工作,才能有效减少传染病的传播,保护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防控工作不仅仅是医疗部门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才能形成有效的防控屏障。
所以了解和掌握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接下来我们会详细介绍如何消毒隔离,以及如何更好地防控传染病。
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为防控传染病做出自己的贡献!2. 消毒隔离的重要性及目的:阻断病毒传播途径,保护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消毒隔离在传染病防控中可是个重头戏,大家知道吗,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就像是给我们的健康加上了一层坚固的防护盾。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ppt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7b26b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f.png)
根据消毒剂的特性和使用范围,正确使用消毒 剂,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3
注意事项
注意消毒剂的储存和使用安全,避免长时间暴 露在空气中,以免造成消毒剂失效。
隔离区的设置与防护措施
隔离区设置
01
根据传染病种类和传播途径,设置相应的隔离区域,如单间隔
离、床单元隔离等。
防护措施
02
在隔离区附近设置缓冲区,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备齐防
02
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提 供有力保障。
03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研发新型消毒隔离技术,提升传染病防控水平。
发展新型消毒隔离技术,提升传染病防控水平
1
积极推广新型消毒隔离技术,提高传染病防控 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加强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合作,推动消毒隔离技 术的研发与创新。
和细菌。75%酒精 Nhomakorabea02使用75%的酒精对地面进行喷洒消毒,可有效杀灭细菌和部分
病毒。
紫外线消毒
03
使用紫外线灯照射地面,可有效杀灭病毒和细菌。
物体表面消毒
含氯消毒剂
使用含有氯的消毒剂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如门把手、桌面等。
75%酒精
使用75%的酒精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如手机、遥控器等。
紫外线消毒
护用品,如医用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清洁与消毒
03
定期清洁和消毒隔离区及其周边环境,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病
原体传播。
消毒隔离制度与操作规程
消毒隔离制度
制定健全的消毒隔离制度,包括消毒剂的配制、使用和储存等规定。
操作规程
根据消毒隔离制度,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如手卫生、空气消毒、表面清洁与消毒等步骤 。
常见传染病隔离与防护.ppt
![常见传染病隔离与防护.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e41c536bd97f192379e933.png)
一、传染病房布局
清洁区 半污染区 污染区
传染病房的隔离措施。
1.通风良好,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相隔离,有 明显标识。 2.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三区无交叉。 3.分别设置医务人员和患者专用通道。 4. 疑 似 患 者 单 间 隔 离 , 房 间 内 设 卫 生 间 。 5.患者戴外科口罩,原则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病 房内。 6.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若必须探视时,探 视者应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隔离鞋进入清洁区。
2、半污染区:设医务人员办公室、治疗室、内走 廊、挂号室、收费处、化验室、药房等
半污染区
传染病房内的区域划分及隔离要求
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内
走廊、医生和护士办公室、治疗室等。
隔离要求:
1、工作人员进入半污染区时一般不穿隔离衣以 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病人不得进入半污染区。 3、治疗室内消毒的器械、药品及其他清洁物品
中,做好标记,送出病房进行彻底消毒处理或焚烧。 (5)当触摸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时,要认真洗手后再检查其他病人。
三、传染病的防护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基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 染性因子的原则所采取的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 务人员的一组预防感染的措施。
标准预防
适用于病原体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皮肤或粘膜而 引起的传染病,如破伤风、狂犬病等。
(1)不同病种应分室收住。 (2)接触病人应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接触不
同病种病人时需更换隔离衣并洗手。 (3)为病人换药时应戴胶皮手套,已被污染的用具
和敷料应严密消毒或焚烧。 (4)病人出院或死亡,病室应进行终末消毒。
隔离的种类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ppt课件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373bb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2.png)
七步洗手法
5
洗手的时机
接触每个患者前后 自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 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6
疾病常见隔离措施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 ≤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 的疾病传播
➢ 血清学检测HIV抗体阳性,有传染性,约2-10年
艾滋பைடு நூலகம்期
➢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 全身症状: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疲乏、腹泻、盗汗等 ➢ 机会性感染 ➢ 机会性肿瘤
23
高危人群中出现下列情况者,需 高度警惕艾滋病
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 持续不规则发热1个月以上 持续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 慢性腹泻1个月以上 3个月内体重下降10%以上 慢性咳嗽1个月以上 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 合并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弓形体病,隐
28
暴露后预防措施
一级暴露
轻度 重度
无需服药 基本用药程序
二级暴露
轻度 重度
基本用药程序 强化用药程序
三级暴露
轻度 重度
强化用药程序 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源不明 情况不明 强化用药程序
29
梅毒
患者TRUST(+) 推荐方案:
➢ 苄星青霉素,240万U,左右臀部各一,疗程2周 ➢ 青霉素过敏
头孢曲松 推荐1g/d,肌注,连用8~10天 阿奇霉素 2g,单次口服,但已有耐药报道 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
球菌脑膜炎,进展迅速的活动性肺TB,皮肤粘膜的Kaposi肉瘤, 淋巴瘤等 中青年患者出现痴呆症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e4a1ecba1aa8114531d917.png)
❖ 在西班牙,有800万人感染,约17万人死亡。 ❖ 英国死亡21.5万人,英国皇家海军有10%的部队感染了流感,整整3周
时间无法作战。 ❖ 法国因为流感死亡了超过16.6万人,浪漫之都巴黎变成了死亡之都,
2005~2016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 前五位病种
2016年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
传染病如何预防
传染病预防控制原则
消毒 开窗通风 灭蚊、灭虫 爱国卫生运动
传染源
×
疫情报告 隔离、治疗病人 捕杀疫源动物
接种疫苗 养成良好的个 人行为和习惯 锻炼身体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病预防具体措施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知生活、工作、旅行地区哪些传染病多见。 知其危害。 知如何预防。 做好各项预防措施
传染源
病人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 动物
无免疫力 的人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病种类
呼吸道传染病
是“吸进去”的传染病。 常见的有流感、肺结核、水痘、非典等。
肠道传染病
是“吃进去”的 传染病。
病从口(手)入
常见肠道传染病 :诺如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霍 乱、伤寒、甲肝 ……
接触、血液、体液传播传染病
❖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在33岁时死于疟疾,他那征服世界的雄图大 业也随之灰飞烟灭。
❖ 罗马帝国瘟疫:持续15年(165年开始)的罗马帝国瘟疫,导致罗马国立 衰弱,外族入侵。罗马从此日落西山,再也没有了昔日鼎盛时期的辉煌。
❖ 公元425年,金戈铁马的匈奴人因为一场流行性传染病而取消了进攻东罗 马帝国首都君土但丁堡的计划。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pt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957364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d.png)
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病性。
细菌性痢疾
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患者多表现为急性腹泻、高热、腹痛等。
若治疗不及时,易引发中毒性痢疾,威胁生命。
水痘
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消毒
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减少感染风险。
防护
消毒与防护
宣传教育
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和技能。
心理疏导
针对疫情给公众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恐慌情绪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疏导。
宣传教育与心理疏导
监测
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体系,及时掌握疾病流行趋势和变化动态。
预警
根据监测结果和数据分析,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控准备。
多发于儿童,尤以3岁以下最常见。
个别患者病情严重,可能导致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传染病预防措施
03
增强免疫力
勤洗手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口
咳嗽和打喷嚏礼仪
注意个人卫生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
保持环境卫生
室内通风
定期清洁和消毒家中常接触的表面和物品,如门把手、桌面、手机和键盘等。
国际组织与合作机制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球基金等以及各国政府间合作机制如G20等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国际传染病防控合作
实际案例分析
06
总结词:H1N1流感,也称为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的预防与控制对于保护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指引ppt课件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指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191a6377232f60ddcca1a6.png)
飞沫传播感染预防
手套,隔离衣,面罩,护目镜,洗手,
穿脱防护用品程序及标准防护同
标准
预防
18
接触传播感染预防
1. 2.
接触传播是指患有传染病的的病人或病院 携带者将病原体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他人的 过程。 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
19
接触传播感染预防
直接接触传播
指传染源与易感人群接触而未经任何外界因素所造成的传播。例 如,性病、狂犬病、鼠咬热等
间接接触传播
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指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泄物 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而造成的传播。被污染的手在间 接接触传播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例如,接触被肠道传染病 患者的手污染了的食品经口可传播痢疾、伤寒、霍乱、甲型肝 炎;被污染的衣服、被褥、帽子可传播疥疮、癣等;儿童玩具、 食具、文具可传播白喉、猩红热;洗脸用被污染的毛巾可传播 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便器可传播痢疾、滴虫病;动物的 皮毛可传播炭疽、布鲁菌病等。
手套 诊疗患有接触性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必须戴 手套。 隔离衣 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必须穿隔 离衣。
23
接触传播感染预防
面罩,护目镜,洗手,穿脱防护用品程
序及标准防护同
标准预防
24
7
标准预防
洗手
当手有血液,体液,或其他蛋白性物质的可见污染, 强烈怀疑或已证明暴露于病原体时。 直接接触病患者前后。 摘手套后。 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粘膜,肥完整皮 肤,伤口敷料后。 接触紧邻患者的物品后。 处理药物或准备食物前。
8
标准预防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指引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96b948e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e.png)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隔离防护措施 • 常见传染病隔离防护指引 • 特殊情况处理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保护患者和公众健康
提供卫生保健工作者 和公众的指导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 传播
常见传染病概述
流感
症状: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或鼻塞、全身疼痛、头痛、寒战、疲劳,有时 出现呕吐和腹泻。
结核病
隔离防护
对疑似和确诊结核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避免密 切接触。
预防接种
建议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肝炎
隔离防护
对疑似和确诊肝炎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避免密切接触。
预防接种
建议接种肝炎疫苗,以预防肝炎的发生。
避免血液传播
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隔离区域的消毒与解除
消毒措施
对隔离区域进行定期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解除隔离的条件
当患者康复、病情稳定或死亡后,经实验室检测排除传染病传播的 风险后,可以解除隔离。
解除隔离的流程
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对解除隔离的患者进行评估和检测,确保安全 解除隔离。
05
总结与展望
隔离防护的意义与效果
常见传染病概述
• 隔离措施:患者应在指定的医院接受治疗,并在家中进行 隔离,直到治疗完成。
常见传染病概述
01
疟疾
02
03
04
症状:发热、头痛、寒战、肌 肉疼痛、恶心、呕吐、腹泻或
便秘。
传播途径:通过被感染的蚊子 叮咬传播。
隔离措施:患者应避免前往公 共场所,尤其是避免户外活动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指引ppt课件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指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6c997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c.png)
03
隔离防护设施与设备要求
隔离病房设置要求
独立区域
隔离病房应设置在相对独立、通 风良好的区域,远离其他病房和
公共区域。
标识明确
隔离病房应有明显的标识,如“隔 离病房”字样,以区别于其他病房 。
设施完善
隔离病房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 设施,如氧气、负压吸引、心电监 护仪等。
防护用品配备要求
01
02
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和人口流动的增加,传染病传播 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 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研 究和应对传染病传播问题,分享经验和资源。
改进措施建议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公众对传染病传播和防护知识的宣 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避免共用餐具、水杯等个 人物品,减少消化道传播 风险。
饮食卫生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 不洁、变质的食物。
接触性传染病隔离防护措施
避免直接接触
增强免疫力
避免直接接触有传染病症状的人或动 物,如皮肤破损、出血等。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
消毒接触物品
对接触过传染源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如衣物、毛巾等。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向患者介绍疾病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他们的治疗信心。
关心患者的日常生活
了解患者的饮食、睡眠等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培养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医护人员应时刻保持警惕,注意 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消毒 、隔离等操作规程,降低感染风
性。
06
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常见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PPT课件
![常见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b5d53cde80d4d8d05a4f26.png)
手足口病消毒隔离措施
11.重视厕所的清洁卫生; 12.加强防蝇、灭蝇和其他虫媒的消杀工作; 13.不要为消毒目的而在门诊、病房的出入口
处,放置踏脚垫和喷洒消毒剂;
手足口病消毒隔离措施
14.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戴口罩,当可能有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 戴手套;
15.加强水源管理,专人负责,防止直饮水的污染; 16.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放入黄色塑料袋按医疗废
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戴手套 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围裙;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
1 接触隔离-蓝色 2 飞沫隔离-粉色 3 空气隔离-黄色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311-2009)
手足口病消毒隔离措施
2.根据发热病人的门诊量,配备足够的体温表,做到一 人一用一消毒。
推荐消毒方法: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30min, 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3.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4.每天2次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病人可接触 到的物品表面,污染时随时消毒,加强终末消毒;
手足口病消毒隔离措施
霍乱
•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 性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属甲类传染 病。病人与带菌者均为霍乱的传染源。霍乱 弧菌现有古典生物型、爱尔托生物型和O139弧菌。霍乱的3型病原菌对常用消毒剂及 各种物理消毒方法均敏感。
霍乱消毒方法
地面、墙壁、门窗:用0.3%~0.5% 过氧 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 mg/L的含氯 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2~ 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 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 药量为200 ml/m2~300 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 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 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ppt课件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6c27285fbfc77da369b177.png)
手消毒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 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 搓1-3分钟。
最新课件
25
二级防护
* 适于进入隔离病室(区)的医务人员,接 触具有传染性的人、物或尸体的工作人员, 承担转运患者的人员和司机。
* 进入隔离病室(区)时需戴医用防护口罩, 更换1次/4h或感到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 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 即是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汗液 以外的排泄物、患者的粘膜及非完整皮肤
视为感染性物质,需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防 护措施。
• 强调的是:医务人员 最新课件
防护 患者 12
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
1)手卫生(包括:洗手、手消毒) 2)戴手套 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眼镜及面屏 4)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5)污染的医疗用品或物品的处理 6)物表、环境、衣物与餐具的消毒
* 每次接触病人后应立即进行手卫生。
* 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
* 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最新课件
26
三级防护
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
医务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防护用品要求 防护服:符合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
服技术要求》,具有良好防水性、抗静电性、过 滤性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 防护口罩: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 技术要求》,可选用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 口罩
最新课件
15
4、隔离方式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进行如下隔离预防
A、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
ọ 患者的隔离
ﺀ患者置单间,无条件时,同种病原体患者可共置 于一室。
《传染病的防疫措施》ppt课件
![《传染病的防疫措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0586f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e.png)
传染病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健康与经济发展均产生重大影响。
危害
传染病的危害包括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死亡;对家 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对国家卫生系统造成巨大压力和挑战。
02
传染病防疫的重要 性
保护个人健康
01
02
03
预防疾病发生
及时有效的防疫措施能够 降低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保护个人身体健康。
社区化防疫
加强社区防控措施,发挥基层组织在防疫中 的作用。
疫苗接种普及化
推动疫苗接种普及化,提高全球人口的接种 率。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保护易感人群
针对易感人群采取有效的 防疫措施,能够防止他们 感染传染病。
维护社会稳定
减少社会负担
传染病的大规模爆发会给社会带来经 济和医疗负担,防疫措施能够减少这 种负担。
维护公共安全
提高社会形象
有效的防疫措施能够提高社会形象, 展现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和 形象。
防疫措施能够防止传染病的扩散,从 而保障公共安全。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表面传播。
防疫措施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实施隔离治疗和密切接触者追踪,加强个人防 护和社交距离,普及科学防控知识。
05
防疫建议与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
共享疫情信息
及时分享疫情数据和防疫经验, 有助于全球协同应对。
开展联合研究
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共同研究传染 病传播机制和防控策略。
《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传染病概述 • 传染病防疫的重要性 • 防疫措施 • 防疫案例分析 • 防疫建议与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措施
1. 强调双向防护,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应用非接触技术。 2.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和污染物品时戴
手套。 3. 衣服或脸部可能被污染时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和眼罩。 4. 根据疾病的主要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
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5. 接触感染物品后立即洗手,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6. 处理所有尖锐物品时,注意安全操作放针刺伤。 7. 激死清洁和消毒感染物体的溅出物。
经飞沫核传播 (droplet nucleus transmission) 飞 沫核是飞沫在空气中失 去水分后由剩下的蛋白 质和病原体所组成。飞 沫核可以气溶胶的形式 漂流到远处,在空气中 存留的时间较长,一些 耐干燥的病原体如白喉 杆菌、结核杆菌等可以 此方式传播。
(dust transmission) 含有病原体的较
患者安置
1. 单间隔离,限制患者到本室外活动。 2. 如无条件单间,同一种病原菌感染者可置同
室,床间距≥1.1米。 3. 隔离单间要求密闭,每小时通风换气6次,
院外排气,或置负压病房。 4. 严格空气消毒。 5. 结核病人及时转送结核病院治疗。 6. 病房或床尾挂黄来自标示牌。空气传播感染预防
手套,隔离衣,面罩,护目镜,洗手,
标准预防
隔离衣
1. 进入隔离病房,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 离衣。
2.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 3. 离开隔离病房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
清洗与消毒。 4. 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应按要求
穿脱防护服。
标准预防
戴面罩,护目镜
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 等喷溅时影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4.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 >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清洁 区
标准防护
备注
1. 甲类传染病:霍乱,鼠疫 2. 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
型性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改致病性禽 流感。 3. 多重耐药菌,甲流,SARS,禽流感按卫生 部相关指引处理。
接触传播感染预防
接触传播是指患有传染病的的病人或病 院携带者将病原体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他 人的过程。
1. 直接接触传播 2. 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感染预防
直接接触传播
指传染源与易感人群接触而未经任何外界因素所造成的传播。例 如,性病、狂犬病、鼠咬热等
间接接触传播
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指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泄物 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而造成的传播。被污染的手在间 接接触传播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例如,接触被肠道传染病 患者的手污染了的食品经口可传播痢疾、伤寒、霍乱、甲型肝 炎;被污染的衣服、被褥、帽子可传播疥疮、癣等;儿童玩具、 食具、文具可传播白喉、猩红热;洗脸用被污染的毛巾可传播 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便器可传播痢疾、滴虫病;动物的 皮毛可传播炭疽、布鲁菌病等。
1. 一般诊疗活动应带外科口罩,帽子。 2. 口罩定期更换,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标准预防
手套
1. 接触病人及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体时需带手套。 2. 接触黏膜或非完整皮肤时。 3. 接触可能为无菌组织的时候必须带无菌手套。 4. 不同诊疗程序之间必须更换手套。 5. 离开隔离病房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并洗手。 6. 医务人员受伤有伤口时应带双层手套。
飞沫传播感染预防
患者安置
1. 原则上单间隔离。 2. 如无条件,床间距需>1米。 3. 患者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需>1米。 4. 避免与手术后,免疫力低下患者同室。 5. 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消毒。 6. 病房挂粉红色标示牌。
飞沫传播感染预防
手套,隔离衣,面罩,护目镜,洗手,
标准 穿脱防护用品程序及标准防护同 预防
标准预防
洗手
当手有血液,体液,或其他蛋白性物质的可见污染, 强烈怀疑或已证明暴露于病原体时。
直接接触病患者前后。 摘手套后。 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粘膜,肥完整皮
肤,伤口敷料后。 接触紧邻患者的物品后。 处理药物或准备食物前。
标准预防
穿脱防护用品程序
空气传播感染预防
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5 微米)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空气传播感染预防
常见疾病 肺结核(气道有结核菌排出的情况),水
痘,麻疹等。 帽子,口罩要求 1. 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或N95口罩。 2. 患者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 3. 探视者戴口罩。
空气传播感染预防
手套。 隔离衣 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必须穿隔
离衣。
接触传播感染预防
面罩,护目镜,洗手,穿脱防护用品程
序及标准防护同标准预防
1.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带帽>戴医用防护口罩>穿 工作衣裤>进入潜在污染区
2.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或面罩>戴手 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3. 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 或面罩>脱隔离衣>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 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指引
隔离分类
标准防护 空气传播感染预防(标准预防+空气预防) 飞沫传播感染预防(标准预防+ 飞沫预防) 接触传播感染预防(标准预防+ 接触预防)
标准预防
常见疾病
所有的病人均应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认定病 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 需进行隔离。
帽子,口罩
大的飞沫或分泌物 落在地面,干燥后 形成尘埃,易感者 吸入后即可感染。 凡对外界抵抗力较 强的病原体,如结 核杆菌和炭疽杆菌 芽孢,均可以此种 方式传播。
飞沫传播感染预防
常见疾病
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脑,手足口病,百 日咳,白喉,狂犬病等。
帽子,口罩要求
1. 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 患者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 3. 探视者戴口罩。
接触传播感染预防
常见疾病
伤寒,菌痢,新生儿脓疱疮,疥疮,淋病,梅 毒,HIV,病毒性肝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其他感染性腹泻等。
帽子,口罩要求
同标准预防
接触传播感染预防
患者安置
1.避免与手术后,免疫力低下患者同室。 2.同一病种可置同室。 3.病房或床头挂蓝色标示牌。
接触传播感染预防
手套 诊疗患有接触性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必须戴
标准 穿脱防护用品程序及标准防护同 预防
飞沫传播感染预防
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微
米),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
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经尘埃传播
经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 含有大量病原体 的飞沫在病人呼气、喷嚏、咳嗽时 经口鼻排入环境,大的飞沫迅速降 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在空气中短暂 停留,局限于传染源周围。因此, 经飞沫传播只能累及传染源周围的 密切接触者。此种传播在一些拥挤 的公共场所如车站、学校、临时工 棚、监狱等较易发生。对环境抵抗 力较弱的流感病毒、脑膜炎双球菌、 百日咳杆菌等常经此方式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