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分离培养标准操作规程
病毒的分离鉴定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要证明某种疾病是由某一感染性病毒所引起,则必须满足以下原则:①从患病者体内分离出病毒;②在实验动物或寄主细胞中可以培养;③证明这种培养物具有滤过性;④在原始宿主或相关种属内能产生同样的病症;⑤能重新分离出病毒。
1.病毒的分离1.1标本的处理1.1.1标本的收集a)粪便标本:将5g粪便标本和50ml PBS放入盛有20-25颗玻璃小珠的100ml无菌瓶中,搅拌成悬液,倒出上清,3000×g,4℃离心6min。
b)拭子和生物体液:拭子浸在2-3ml运载培养基中,将棉拭子中的液体尽量挤出以获得标本,如果液体被污染,应3000×g 4℃离心30min。
c)组织标本:用无菌乳钵或匀浆器研磨组织标本,同时加入足量的PBS制备成20%的悬液,3000×g 4℃离心30min。
1.1.2 除菌处理a)粪便可加青链霉素使最终浓度为10000单位/毫升,置4℃过夜。
b)鼻咽拭子一般加抗生素最终浓度为2000单位/毫升,置4℃作用4小时。
c)对乙醚有抵抗的病毒如鼻病毒、肠道病毒、呼肠孤病毒、腺病毒、痘病毒等,则可加入等量的乙醚4℃过夜除菌。
1.2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微生物,培养病毒必须使用细胞。
根据病毒的不同选用敏感动物(动物接种)、鸡胚(鸡胚接种)或离体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细胞培养)。
1.2.1 鸡胚接种a)鸡卵的选择:一般都选新鲜、10天以内的受精卵以保证规格质量上的一致。
b)孵育:孵育时可将鸡卵放入卵箱内进行,气室向上,孵育的最适温度为38--39℃,相对湿度为40—70%,孵育8日后,鸡卵应每天翻动1—2次,以帮助鸡胚发育匀称和防止鸡胚膜粘连。
c)检卵:鸡卵孵育4~5天后,即可用检卵器检查鸡胚发育情况(二天一次)。
①未受精鸡卵:在检卵器上仅见到模糊的阴影。
②活鸡卵:鸡胚发育4天后,在检卵器上就可见到清晰的血管,鸡卵内有一小黑点(鸡胚),有明显的自然转动。
流感病毒分离培养SOP

1. 范围适用于实验室所有技术人员进行流感病毒的MDCK细胞分离和鉴定。
2. MDCK细胞培养程序2.1 生物安全要求MDCK细胞培养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BSL-2 ,所有操作必须在BSL-2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里进行。
2.2 材料2.2.1 生长成片的MDCK细胞2.2.2 无菌的T25细胞培养瓶2.2.3 D-MEM培养液(含有L-谷氨酰胺)2.2.4 青、链霉素母液(10000 U/mL青霉素G;10000µg/mL硫酸链霉素),分装后保存于-20℃2.2.5 HEPES缓冲液,1M母液2.2.6 胎牛血清2.2.7 EDTA-胰酶(0.05%胰酶,0.53mM EDTA-4Na),分装后保存于-20℃2.2.8 7.5%牛血清白蛋白组分V2.2.9 1mL、10mL无菌移液管2.2.10 70%~75%的酒精注意事项:经常检查试剂使用的有效期。
2.3 实验步骤这里以T75细胞瓶的单层细胞培养为例,叙述MDCK细胞的培养程序。
如果细胞瓶的规格有变,MDCK细胞悬液的量必须做相应的调整。
2.3.1 D-MEM培养液的准备500mL D-MEM液中加入:a)青、链霉素母液5mL(终浓度达:100U/mL青霉素;100µg/mL链霉素)。
b)7.5%牛血清白蛋白组分Ⅴ12.5mL(终浓度:0.2%)。
c)HEPES缓冲液12.5mL(终浓度:25mM)。
2.3.2 细胞生长液的准备胎牛血清10mL加到90mL的上述(1)的液体中,使胎牛血清的终浓度为10%。
2.3.3 首先将细胞培养瓶中的培养液弃去,加入5mL在37℃水浴中预热的EDTA-胰酶。
2.3.4 温和地摇动细胞瓶1min,使EDTA-胰酶均匀分布在整个细胞薄层。
然后用移液管吸去EDTA胰酶。
2.3.5 重新加入5mL在37℃水浴中预热的EDTA-胰酶重复上述步骤。
2.3.6 加入1mLEDTA-胰酶使其均匀分布在整个细胞薄层,37℃孵育细胞瓶直至细胞从塑料细胞瓶的表面分离(约5~10min)。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简介: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属于病原体的一种。
它可以寄生于宿主细胞中,并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繁殖。
为了进行研究和控制病毒的传播,科学家们需要对病毒进行分离和鉴定。
本文将介绍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一、病毒的分离病毒的分离是指将病毒从混合物中单独提取出来。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病毒分离方法:1. 细胞培养法:这是一种常用的病毒分离方法。
首先,将病毒样本接种到细胞培养基中培养,待病毒感染细胞后,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病毒颗粒的释放等现象,进而证实病毒的存在。
2. 动物接种法:这是一种直接将病毒样本接种到实验动物体内的方法。
通过观察动物是否出现病征,如发热、无食欲等,可以初步判断病毒的存在。
3. 超速离心法:这是一种利用离心的原理将病毒从样本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通过对病毒样本进行一系列的离心操作,可以使病毒沉积于管底,从而得到纯净的病毒悬液。
二、病毒的鉴定病毒的鉴定是指确定分离的病毒属于哪一种或某一类病毒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病毒鉴定方法:1. 电子显微镜观察法: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大小等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给出病毒的直接信息,帮助科学家们确定病毒的种类。
2. 免疫学方法:通过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等,检测病毒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
根据反应结果,可以初步鉴定病毒的种类。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基因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对病毒样本进行基因分析,进一步确认病毒的物种。
这些技术可以检测病毒的基因序列,通过与已知病毒的序列进行比对,鉴定病毒的种类和亲缘关系。
结论:病毒的分离和鉴定是研究和控制病毒传播的重要步骤。
通过适当的分离方法,可以有效地将病毒从样本中提取出来,并通过鉴定方法确定病毒的种类和特性。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是研究和治疗病毒相关疾病的基础,也为疾病的监控和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注意,为了确保实验室安全,病毒的分离和鉴定应在合适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并且遵循相关的实验规范和操作流程。
病毒分离技术操作规范

病毒分离技术操作规范==========================1. 目的--------本操作规范的目的是确保病毒分离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以获取纯净的病毒样品,用于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2. 背景--------病毒分离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从感染源中分离出特定的病毒。
正确操作病毒分离技术可以减少污染风险,最大程度地保留病毒的活性和纯度。
3. 设备和试剂--------3.1 设备- 生物安全柜(BSC)- 做实验的实验室- 高速离心机- 恒温培养箱- 无菌工作台3.2 试剂- 细胞培养基- 抗生素- 洗涤缓冲液- 离心管- 密封的4. 操作步骤--------4.1 准备工作1. 在正压下进入生物安全柜,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2. 清洗和消毒所有需使用的设备和试剂。
3. 在生物安全柜内准备全部实验所需的试剂和设备。
4.2 细胞培养1. 从培养基中使用无菌技术获取所需的细胞。
2. 将细胞转移到含有适当培养条件的培养基中。
3. 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细胞至达到需求的数目。
4.3 感染细胞1. 使用合适的病毒样品对培养中的细胞进行感染。
2. 根据研究需求,控制感染的时间和病毒浓度。
4.4 收集病毒1. 在感染后的适当时间点,收集感染细胞培养基。
2. 使用离心机离心培养基,将其中的细胞沉淀和病毒浮游物分离开。
4.5 存储病毒1. 将病毒浮游物分离到密封的中。
2. 储存时保持冷藏,避免病毒样品的受损。
5. 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范,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 避免交叉感染,确保实验设备和使用的试剂都是无菌的。
- 尽可能减少研究材料的暴露时间,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操作,以保持病毒样品的纯度和活性。
参考文献--------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6th Ed.). (2010).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流感病毒分离培养SOP

1. 范围适用于实验室所有技术人员进行流感病毒的MDCK细胞分离和鉴定。
2. MDCK细胞培养程序2.1 生物安全要求MDCK细胞培养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BSL-2 ,所有操作必须在BSL-2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里进行。
2.2 材料2.2.1 生长成片的MDCK细胞2.2.2 无菌的T25细胞培养瓶2.2.3 D-MEM培养液(含有L-谷氨酰胺)2.2.4 青、链霉素母液(10000 U/mL青霉素G;10000µg/mL硫酸链霉素),分装后保存于-20℃2.2.5 HEPES缓冲液,1M母液2.2.6 胎牛血清2.2.7 EDTA-胰酶(0.05%胰酶,0.53mM EDTA-4Na),分装后保存于-20℃2.2.8 7.5%牛血清白蛋白组分V2.2.9 1mL、10mL无菌移液管2.2.10 70%~75%的酒精注意事项:经常检查试剂使用的有效期。
2.3 实验步骤这里以T75细胞瓶的单层细胞培养为例,叙述MDCK细胞的培养程序。
如果细胞瓶的规格有变,MDCK细胞悬液的量必须做相应的调整。
2.3.1 D-MEM培养液的准备500mL D-MEM液中加入:a)青、链霉素母液5mL(终浓度达:100U/mL青霉素;100µg/mL链霉素)。
b)7.5%牛血清白蛋白组分Ⅴ12.5mL(终浓度:0.2%)。
c)HEPES缓冲液12.5mL(终浓度:25mM)。
2.3.2 细胞生长液的准备胎牛血清10mL加到90mL的上述(1)的液体中,使胎牛血清的终浓度为10%。
2.3.3 首先将细胞培养瓶中的培养液弃去,加入5mL在37℃水浴中预热的EDTA-胰酶。
2.3.4 温和地摇动细胞瓶1min,使EDTA-胰酶均匀分布在整个细胞薄层。
然后用移液管吸去EDTA胰酶。
2.3.5 重新加入5mL在37℃水浴中预热的EDTA-胰酶重复上述步骤。
2.3.6 加入1mLEDTA-胰酶使其均匀分布在整个细胞薄层,37℃孵育细胞瓶直至细胞从塑料细胞瓶的表面分离(约5~10min)。
鸡胚法病毒分离培养作业指导书

1.目的规范本中心分离和鉴定各型流感病毒的操作方法,确保结果准确、可靠和实验室生物安全。
2.依据标准《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WS285-2008附录A<仅限A1,A2.1>,附录G《全国流感监测技术指南》附件1<一、四、五>3.适用范围适用于各型流感病毒的分离和鉴定4.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及个人防护对采集自属于感染流感病毒疑似病例的患者的临床标本进行的病毒分离培养工作,应在BSL-2实验室内进行,并遵循生物安全二级个人防护。
在特殊情况下(如新型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工作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及个人防护级别。
5.标本的采集、处理和储存5.1推荐采集的呼吸道标本种类及拭子的选择发病后应尽快采集如下标本:鼻拭子、咽拭子、鼻腔吸取物、鼻腔冲洗液。
气管插管的病人也应收集气管吸取物。
标本应置于无菌病毒采样液,并立即用冰块或冰排保存或置于4 ℃冰箱,并马上送至实验室。
标本应使用头部为合成纤维的拭子(例如,聚酯纤维),用铝或塑料做柄。
不推荐棉拭子和木柄。
标本采集管应包含3毫升病毒采样液(含有蛋白质稳定剂,阻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抗生素,缓冲液)。
5.2标本处理实验操作人员在处理流感样病例标本时必须在BSL-2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标本在实验室内/间转运时需有双层防护包装。
标本在离开生物安全柜前,应使用75%酒精或新鲜配制的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2000mg/L)对容器表面进行消毒。
收到标本后,应尽快处理并进行分离,避免反复冻融。
按标本类型不同分别处理:鼻、咽拭子标本应将管内拭子在管壁反复挤压后,弃去拭子;鼻腔、气管吸取物标本应用干净灭菌的毛细吸管反复吹打,以便打碎粘液;鼻腔或咽部冲洗液标本应充分振荡标本管,将粘液打碎。
咽拭子在进行挤压时,动作要轻柔勿剧烈操作,以防止产生气溶胶和液体溅出。
处理前将合适尺寸的纱布在新鲜配制的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1000mg/L)中浸泡并拧干,平铺于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区。
流感病毒分离标准操作规程

流感病毒分离标准操作规程(SOP)病毒分离分离病毒是诊断病毒性疾病最常用,并且高度敏感的方法之一。
分离出的病毒须经免疫学、基因分析或电子显微镜等进一步鉴定确诊。
病毒可长期保存,亦可用来作抗原性、基因特性或药物敏感性等分析。
病毒分离亦受一定限制。
目前用于分离病毒的组织细胞种类有限,每种细胞只能用来分离培养一或数种病毒。
MDCK(狗肾细胞)是目前用于分离培养流感病毒最常用的细胞系。
分离流感病毒最常用的活体是鸡胚,目前有些实验室用MDCK细胞代替鸡胚分离培养流感病毒。
由于MDCK细胞属肿瘤细胞系,故用该细胞分离的病毒不能用于疫苗生产。
各实验室应同时采用鸡胚和MDCK两种方法分离病毒,不应放弃用鸡胚分离病毒的方法。
流感病毒细胞分离标准操作规程材料:1、细胞瓶或细胞管培养成片的MDCK细胞2、TPCK处理胰酶(牛胰腺来源XIII型)Sigma Cat. # T-86423、HEPES 缓冲液, 1 M 母液GIBCO BRL Cat. # 15630-0234、D-MEM培养基,GIBCO BRL Cat. # 11965-0925、青、链霉素母液(10,000 U/ml 青霉素G; 10,000 μg/ml 硫酸链霉素) ,GIBCO BRL Cat. # 15140-0236、牛血清白蛋白组分V, 7.5%溶液,GIBCO BRL Cat. # 15260-0117、放置于2ml wheaton 小瓶中的临床样品8、T-25培养瓶用于病毒培养,(组织培养管也可被应用,若样本量大的话应选用培养瓶,细胞数量按规定调整。
)9、1ml 滴管10、10ml 滴管培养基和试剂的准备:(建议:要求经常检查试剂使用的有效期)500 ml D-MEM液中加入:青、链霉素母液5 ml (终浓度达: 100 U/ml 青霉素and 100 μg/ml 链霉素) 牛血清白蛋白12.5 ml (终浓度: 0.2 %)HEPES缓冲液12.5 ml (终浓度: 25 mM)病毒生长液:每500毫升不含血清的D-MEM液之中加0.5 ml of TPCK-胰酶(母液浓度为2mg/ml )使TPCK-胰酶的浓度为2 μg/ml。
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

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病毒的分离培养是研究病毒性疾病、病毒结构和功能、病毒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手段。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微生物,无法在无细胞环境中生长和繁殖,必须依赖于寄主细胞来完成其生命周期。
因此,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主要是利用其对特定细胞的感染能力,通过培养和增殖来获取纯净的病毒制备。
首先,病毒的分离培养需要获得感染病毒的组织或细胞,这些组织或细胞通常是患者的血液、组织样本或培养细胞。
在获得样本后,需要进行样本的处理和制备。
通常的处理方法包括离心、滤过、稀释等步骤,以去除细胞碎片、细菌等杂质,获得纯净的病毒颗粒。
其次,病毒的分离培养需要选择合适的寄主细胞进行培养。
不同的病毒对细胞有不同的选择性,因此需要根据病毒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细胞系。
常用的细胞系包括Vero细胞、MDCK细胞、A549细胞等。
将处理后的样本接种到寄主细胞上,让病毒感染细胞并进行增殖。
接着,病毒的分离培养需要进行病毒的纯化和扩增。
通过离心、超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可以将病毒颗粒从细胞碎片、蛋白质等杂质中分离出来,获得纯净的病毒制备。
然后,将纯净的病毒制备接种到新的寄主细胞中,进行扩增和增殖。
最后,病毒的分离培养需要对病毒进行鉴定和检测。
通过电镜观察病毒的形态特征,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病毒的抗原,进行核酸检测等手段,可以对病毒进行鉴定和检测,确定其种属和特性。
总之,病毒的分离培养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实验技术,对于病毒学研究和病毒性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可以为病毒学研究提供纯净的病毒制备,为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重要的实验支持。
希望本文介绍的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流感病毒的分离技术操作规范

流感病毒的分离技术操作规范病毒分离培养是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的基础,是流感病毒检测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目前多采用鸡胚和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
通过鸡胚分离的流感毒株与原始标本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可能会有所不同,而通过MDCK细胞所分离的流感病毒与原始标本相似。
另外由于“O”相毒株的重现,MDCK细胞对“O”相毒株的敏感性远高于鸡胚,所以MDCK细胞已成为流感病毒分离不可缺少的一种宿主系统。
但是目前全球主要使用鸡胚进行流感疫苗生产,MDCK分离的病毒在很多国家尚未批准用于疫苗生产,因此鸡胚分离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具备流感病毒分离能力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收到哨点医院的常规监测标本后,要求利用状态良好的MDCK 细胞和(或)鸡胚进行病毒分离。
若同时进行MDCK细胞和鸡胚分离,为减少工作量,可先用MDCK细胞对原始标本进行筛选,MDCK细胞病毒分离结果为阳性后,再将另外一份-70℃或以下温度保存的原始标本进行鸡胚双腔接种(羊膜腔和尿囊腔),进行病毒分离。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和生物安全规定1. 流感病毒分离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季节性流感病毒和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生物安全二级;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生物安全三级。
2. 流感病毒分离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应当遵守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有关生物安全的规定。
(二)流感病毒的细胞分离标准操作规程(所列试剂生产厂家及货号仅供参考)1. 试验材料(1)刚75-90%成片的MDCK细胞,T-25细胞瓶(2)TPCK处理胰酶(牛胰腺来源Ⅷ型)(SIGMA T8802)(3)HEPES缓冲液,1M母液(4)D-MEM培养基(高糖,含有L-谷氨酰胺),Hank's 液(5)青、链霉素母液(10,000U/mL青霉素G,10,000µg/mL硫酸链霉素)(6)牛血清白蛋白组分Ⅴ,7.5%溶液(GIBCO Cat No 15260)(7)处理好的临床标本0.5mL(标本处理参见附件1第一部分)(8)无菌移液管:1mL和10mL2. 培养基和试剂的准备(建议:经常检查试剂的有效期)(1)500mLD-MEM液中加入:a) 青、链霉素母液5mL(终浓度达:100U/mL青霉素和100µg/mL链霉素)b) 牛血清白蛋白组分V12.5mL(终浓度:0.25%)c) H EPES缓冲液12.5mL(终浓度:25mM)d) 加入7.5%NaHCO310-15mL(终浓度:2-3%)(2)病毒生长液:再向上述培养液中每500mL加入0.5mL的TPCK-胰酶(母液浓度为2mg/mL)使TPCK-胰酶的浓度为2µg/mL。
细胞培养与病毒培养实验步骤

实验二传代细胞培养与病毒在传代细胞中的培养一、实验目的了解倒置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了解不同传代细胞的形态及接毒后的病变特征,掌握细胞的传代培养方法、病毒接种方法及收毒方法。
二、常用细胞的种类BHK-21:仓鼠肾传代细胞PK-15:猪肾传代细胞IBRS-2:猪肾传代细胞Hela:人的子宫瘤细胞Vero:非洲绿猴肾细胞Marc-145:来源于Vero细胞TK-143:人的胸苷激酶阴性细胞Sf9:昆虫细胞三、材料1、100ml细胞瓶、吸管、吸球、96孔细胞培养板、加样器、枪头2、BHK-21(baby hamster kidney)细胞3、0.25%胰酶4、生长液:含10%犊牛血清、200U/ml青、链霉素的DMEM维持液:含2-5%犊牛血清、200U/ml青、链霉素的DMEM5、伪狂犬病病毒液(PRV)四、传代细胞培养的条件要求1)细胞密度:2-3×105个/ml2)pH范围最适pH7.0-7.4,耐受pH6.6-7.83)培养温度哺乳动物细胞一般为37℃昆虫细胞28-30℃五、常用细胞分散剂与作用原理1、胰酶使精氨酸或赖氨酸的羧基和其他氨基酸的氨基之间的多肽链发生水解,导致细胞间质水解而使细胞或组织块消化为分散的单个细胞。
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与二价钙、镁离子结合,从而使细胞分散。
3、灰色链丝菌酶:由灰色链丝菌提取的一种酶制剂,是蛋白酶、氨肽酶和羧肽酶的混合物。
六、营养液1、人工综合营养液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类、维生素、辅酶、嘌呤、嘧啶、辅助生长因子。
2、血清1)血清的种类胎牛血清、新生犊牛血清、成年牛血清、马血清、鸡血清、兔血清、羊血清、人血清,其中以新生犊牛血清使用最为广泛。
2)血清的处理无菌采集,过滤除菌。
用前56℃灭活30min。
3)血清的作用A、能提供细胞生存、生长和增生所必须的生长调节因子。
B、能补充基础培养液中没有或量不足的营养成分。
C、含有一些可供贴壁依赖型细胞在培养器皿表面贴附和铺展的生长基质成分。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病毒是一类微小的病原体,其特点是不能自主繁殖,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复制过程。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治疗病毒引起的疾病,研究人员需要对病毒进行分离和鉴定。
本文将介绍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一、病毒的分离方法1. 细胞培养法:病毒通常寄生于宿主细胞内,通过培养宿主细胞,可以将病毒从样本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许多病毒,如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2. 动物接种法:某些病毒只能在特定宿主动物中复制,通过向实验动物接种疾病样本,可以使病毒复制并分离出来。
例如,用小鼠进行实验可以分离出小鼠肝炎病毒等。
3. 组织切片法:对于某些病毒,它们会引起组织的明显病变,此时可以取得感染组织的切片进行病毒分离。
例如,用患病动物的脑组织切片进行病毒分离,可用于研究狂犬病病毒等。
二、病毒的鉴定方法1. 电镜观察法:电子显微镜(TEM)可以观察到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特征,通过观察病毒的颗粒形状、大小、壳结构等特征,可以初步确定病毒的种类。
2. 免疫学方法: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免疫反应,可以采用免疫学方法进行病毒鉴定。
包括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可以检测病毒的抗原或抗体存在。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对病毒的基因组进行检测和鉴定。
这些方法对于那些无法用传统手段鉴定的病毒,如新型冠状病毒等,具有重要意义。
4. 勒芒氏法:这是一种用于病毒核酸的立体构建鉴定方法。
勒芒氏法根据病毒核酸在Denhardt液中染色的不同程度进行鉴定。
在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时,研究人员需要注意采取适当的实验室安全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和意外暴露。
此外,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是一个复杂的科研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实验技术和方法,推动疾病防控工作的进展。
总结起来,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是关键的实验工作,它们为了研究病毒的性质、传播途径以及寻找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持。
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

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
病毒的分离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它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病毒的特性和行为,为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时,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进行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样本的选择和采集是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的第一步,科研人员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样本来源,如血液、组织、分泌物等,并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采集和处理,以避免样本受到外界污染或损坏。
其次,进行病毒的分离。
病毒的分离是指将样本中的病毒与其他细胞或微生物分离开来,以便进行后续的培养和研究。
常用的方法包括离心、过滤、离心梯度离心等,科研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要求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
接下来是病毒的培养。
病毒的培养是指将已经分离出的病毒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进行增殖和繁衍,以获取足够的病毒量进行后续的研究。
常用的培养方法包括细胞培养、动物体内培养等,科研人员需要根据病毒的特性和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并严格控
制培养条件,确保病毒的生长和繁殖。
最后,是对培养得到的病毒进行鉴定和纯化。
病毒的鉴定和纯
化是研究病毒特性和行为的重要步骤,科研人员需要借助于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培养得到的病毒进行鉴定和纯化,以获取纯净的病毒制备物进行后续的研究和应用。
总之,病毒的分离培养是研究病毒学的重要手段,科研人员在
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重要的
科学依据。
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

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病毒的分离培养是病毒学研究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原学特性以及对宿主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病毒分离培养方法。
首先,病毒的分离培养需要选择合适的宿主细胞。
宿主细胞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病毒的种类和特性,一般来说,常用的宿主细胞有Vero细胞、MDCK细胞、BHK-21细胞等。
在选择宿主细胞时,需要考虑到它们的易培养性、对病毒的感染性以及是否能够支持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其次,病毒的分离培养需要合适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宿主细胞的营养需求和病毒的生长特性,一般来说,常用的培养基有DMEM培养基、MEM 培养基、RPMI-1640培养基等。
在选择培养基时,需要考虑到它们的成分、pH值、渗透压等因素,以保证宿主细胞和病毒能够在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和复制。
接着,病毒的分离培养需要合适的培养条件。
培养条件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病毒的生长特性和宿主细胞的生长条件,一般来说,常用的培养条件有37摄氏度的恒温培养箱、5%二氧化碳培养箱、含有适当浓度的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的培养基等。
在选择培养条件时,需要考虑到它们对宿主细胞和病毒的影响,以保证它们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下正常生长和复制。
最后,病毒的分离培养需要合适的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病毒的特性和宿主细胞的特性,一般来说,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荧光法、PCR法、ELISA法等。
在选择检测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它们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操作简便性,以保证能够准确地检测到病毒的存在和数量。
总之,病毒的分离培养是病毒学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它需要选择合适的宿主细胞、培养基、培养条件和检测方法,以保证能够准确地分离和培养病毒。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能够对病毒学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病毒分离——精选推荐

病毒分离病毒分离前样品的实验室处理方法病毒含量较高的样品浸出液或体液,可不经过病毒分离直接用于诊断鉴定。
病毒含量较少的样品,则需通过病毒的分离增殖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鉴定的可靠性。
病毒分离首先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然后接种实验动物或培养的组织细胞。
(一) 组织器官样品的处理1.用无菌操作取一小块样品,充分剪碎,置乳钵中加玻璃砂研磨或用组织捣碎机制成匀浆,随后加1-2 ml Hank’s平衡盐溶液制成组织悬液,再加1-2 ml继续研磨,逐渐制成10%-20%的悬液;2.加入复合抗生素;3.以800×g离心15min;4.取上清液用于病毒分离。
必要时可用有机溶剂去除杂蛋白和进行浓缩(见下文)。
(二) 粪便样品的处理1.加4g的粪便于16ml Hank’s平衡盐容液中制成20%的悬液;2.于密闭的容器中强烈振荡30min,如果可能则加入玻璃球;3.以6000×g低温离心30min,取上清液再次重复离心;4.用450nm的微孔滤膜过滤;5.加二倍浓度的复合抗生素。
然后直接用于病毒分离或进行必要的浓缩后再行病毒分离。
(三) 无菌的体液(腹水、脊髓液、脱纤血液、水泡液等)和鸡胚液样品可不做处理,直接用于病毒分离。
注:Hank’s平衡盐溶液和复合抗生素的配制见细胞培养溶液的配制。
(四) 样品的特殊除菌处理样品经过上述一般处理即可用于病毒分离,但对某些样品用一般方法难以去除的污染,则应考虑配合如下方法进行处理。
1.乙醚除菌对有些病毒(如肠道病毒、鼻病毒、呼肠孤病毒、腺病毒、小RNA病毒等对乙醚有抵抗力)可用冷乙醚对半加入样品悬液中充分振荡,置4℃过液。
取用下层水相分离病毒。
2.染料普鲁黄(Proflavin)除菌由于其对肠道病毒和鼻病毒很少或没有影响,常用作粪或喉头样品中细菌的光动力灭活剂。
将样品用0.0001mol/L pH9.0的普鲁黄于37℃作用60min,随后用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染料,将样品暴露于白光下,即可使其中已经被光致敏的细菌或霉菌灭活。
标准操作规程(SOP)——流感病毒的鸡胚分离方法

一、目的流感病毒的鸡胚分离方法是流感病毒分离方法之一,常用于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
本SOP 是为确保鸡胚分离流感病毒的操作准确、规范和可靠而制定。
二、范围适用于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的所有技术人员进行流感病毒的鸡胚分离。
三、程序(一)生物安全要求H5,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2N2亚型流感病毒的鸡胚分离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BSL-3。
实验操作人员需进行BSL-3防护,具体详见“生物安全个人防护SOP ”。
H5,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2N2亚型流感病毒的鸡胚接种和病毒培养液的收获操作必须在BSL-3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其余流感病毒的鸡胚分离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BSL-2。
实验操作人员需进行BSL-2防护,具体详见“生物安全个人防护SOP ”。
其余流感病毒的鸡胚接种和病毒培养液的收获操作必须在BSL-2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二)材料1.9~11日龄SPF 鸡胚2.照卵灯3.70%~75%酒精4.一次性注射器5.鸡蛋开孔器6.蜡或医用胶布7.液体石蜡8.15mL 无菌离心管、试管架标准操作规程(SOP )——分离方法9.10mL无菌移液管10.无菌镊子。
(三)实验步骤1.验卵(1)用照卵灯检测鸡胚,标记出鸡胚的气室与尿囊的界限、胚胎的位置。
(2)如果鸡胚是死胚、没有受精、有裂痕、发育不全或表面有好多渗水孔,应弃掉。
(3)如何判断鸡胚状态1)血管:活胚血管清晰,死胚模糊,成淤血带或淤血块2)胎动:活胚有明显的自然运动,死胚无胎动。
3)绒毛尿囊膜发育界限:密布血管的绒毛尿囊膜与鸡胚胎的另一面形成明显的界限。
2.鸡胚接种(1)将鸡胚的气室朝上放置在蛋盘上,标记每个鸡胚,通常每个样本接种3个鸡胚。
(2)用70%~75%酒精消毒鸡胚,在气室端钻孔,开10×6mm裂口。
(3)用注射器吸200µL处理过的临床标本,装上16号针头。
(4)从裂口中滴入无菌的液体石蜡,然后轻轻晃动鸡胚,让液体石蜡在鸡胚壳膜内层(脏层)铺开,此时在照卵灯下即可清楚的看到鸡胚胎的位置。
病毒的分离培养标准操作规程

病毒的分离培养标准操作规程病毒的分离培养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病毒分离及鉴定培养操作流程,保证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2.术语:EID50/0.1ml,ELD50/0.1ml,TCID50/0.1ml,CPE 3.操作程序与方法:3.1 采样:对于病死或剖杀动物,采集病毒主要聚集组织部位,一般为淋巴结、脾脏、肺脏、血液等;对于活体动物,可用无菌棉拭子采集含病毒量最多部位(口腔、鼻腔、生殖道、肛门等)的分泌液。
采集样品如不能立即处理,应冻存与-20℃备用。
长途运输应用冰盒或4℃低温保存。
3.2 样品处理:组织块可用剪刀剪碎并研磨,加入10倍体积含300-500UI/ml青、链霉素的生理盐水(PBS),反复冻融2-3次。
棉拭子可直接混于3-5倍体积含300-500UI/ml 青、链霉素的生理盐水(PBS),反复冻融2-3次。
8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用0.22μm滤膜过滤,透过液即为病毒原液,收集保存,短期保存4℃,长期保存用液氮。
3.3接种培养:将病毒原液接种与特定细胞单层中,连续盲传4-6代,观察细胞是否产生特异性CPE,并计算及TCID50/0.1ml。
禽源类病毒可接适当日龄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进行扩增和鉴定,并计算及EID50/0.1ml和ELD50/0.1ml。
3.4 病毒纯化:采用“有限梯度稀释法”结合“噬斑纯化法”对病毒进行纯化;3.5 动物回归实验:分离培养并纯化好的病毒回归接种动物,观察动物病变是否为该病毒引起及病变特征是否典型。
3.6分子生物学鉴定:基因组提取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病毒保守区基因片段进行特异性扩增,并测序,从分子水平对其进行鉴定。
3.7血清学鉴定:用标准阳性血清与分离病毒作用一段时间后再次接种特异性细胞或鸡胚验证病毒特异性。
或者用荧光标记抗体与病毒作用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特异性。
4.注意事项4.1采样过程应做好自身防护,烈性病不得随意分离。
4.2 实验动物应及时焚烧或深埋等处理,避免病毒扩散到环境中。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2).doc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一)病毒的分离病毒分离的一般程序是:检验标本→杀灭杂菌(青、链霉素)→接种易感的动物→出现病状鸡胚→病变或死亡细胞培养→细胞病变→鉴定病毒种型(血清学方法)无菌标本(脑脊液、血液、血浆、血清)可直接接种细胞、动物、鸡胚;无菌组织块经培养液洗液洗涤后制成10~20%悬液离…(一)病毒的分离病毒分离的一般程序是:检验标本→杀灭杂菌(青、链霉素)→接种易感的动物→出现病状鸡胚→病变或死亡细胞培养→细胞病变→鉴定病毒种型(血清学方法)无菌标本(脑脊液、血液、血浆、血清)可直接接种细胞、动物、鸡胚;无菌组织块经培养液洗液洗涤后制成10~20%悬液离心后,取上清接种;咽洗液、粪便、尿、感染组织或昆虫等污染标本在接种前先用抗生素处理,杀死杂菌。
1.细胞培养用分散的活细胞培养称细胞培养(Cell culture)。
所用培养液是含血清(通常为胎牛血清)、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的平衡溶液,pH7.2~7.4。
细胞培养适于绝大多数病毒生长,是病毒实验室的常规技术。
原代细胞培养(Primary cell culture) 用胰蛋白酶将人胚(或动物)组织分散成单细胞,加一定培养液,37℃孵育1-2天后逐渐在培养瓶底部长成单层细胞,如人胚肾细胞、兔肾细胞。
原代细胞均为二倍体细胞,可用于产生病毒疫苗,如兔肾细胞生产风疹疫苗,鸡成纤维细胞产生麻疹疫苗,猴肾细胞生产脊液灰质炎疫苗。
因原代细胞不能持续传代培养,故不便用于诊断工作。
二倍体细胞培养(Diploid cell cultune) 原代细胞只能传2-3代细胞就退化,在多数细胞退化时,少数细胞能继续传下来,且保持染色体数为二倍体,称为二倍体细胞。
二倍体细胞生长迅速,并可传50代保持二倍体特征,通常是胚胎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如WI-38细胞系)。
二倍体细胞一经建立,应尽早将细胞悬浮于10%二甲基亚砜中,大量分装安瓿贮存于液氮(-196℃)内,做为“种子”,供以后传代用。
病毒的分离方法

病毒的分离方法一般情况下分离病毒可以用传代细胞、原代细胞或者直接用动物接种或者鸡胚接种,只有在找不到适合病毒生长的原代细胞或者传代细胞的情况下才运用动物接种或者鸡胚接种的方法分离病毒。
大致过程应该是这样的:第一获取病毒分离样品,这个要求比较高,采集后如果不能立即操作则必须低温保存,并尽快送实验室操作。
另外也可以冷冻保存,一般情况下病毒是不容易冻死的。
当然某些特殊病毒除外,这需要查阅相关资料。
第二病毒分离操作,将获取病样研磨,并冻融至少一次,当然研磨过程中必须低温。
同时研磨应充分,在研磨时可以加入生理盐水或PBS或者直接加细胞培养液,研磨完全后冻融一到三次,冻融的目的是为了让细胞完全破裂将细胞内的病毒释放到溶液中。
然后低速离心,取上清用0.22微米的滤膜过滤,去过滤后的液体接种细胞。
此时须注意,并不是所有病毒接种是都需要让细胞完全长满细胞瓶,一般是不能产生细胞病的病毒最好在细胞长到40%左右接种,而能产生细胞病变的则需要完全长满细胞瓶以后再接种病毒。
接种过程中为避免污染可以加入双抗,或者其他抗生素。
第三接种后观察,某些能产生细胞病变的病毒很容易观察,直接在显微镜下就能看是否分离成功;如果病毒不产生细胞病变,则需要用其他的方法来检测,比如可用荧光抗体染色、PCR或者其他方法。
不过大部分情况下第一代都不容易看到或者效果不好,这时你可以再传几代试试。
如果再传四~五代以后都没有的话,那恭喜你,你失败了,或者你的方法有问题,或者根本就没有你要分离的病毒,或者在分离过程中你的病毒就已经死了。
用细胞分离病毒大概就是这个过程,当然某些病毒可能还没有相应的传代或者原代细胞,如果要分离就只能用易感动物了,操作都是相似的,无非都是采样、样品处理、接种、接种后检测观察、收集病毒而已。
上面说到的方法都是从动物组织中分离,当然如果不是组织,比如你要从粪便或者尿液或取的拭子上分离,则可直接将其用生理盐水、PBS或细胞培养液稀释(要尽量摇匀如果是拭子的话应多挤压摇匀)然后离心取上清过滤接种细胞就可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的分离培养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病毒分离及鉴定培养操作流程,保证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2.术语:EID50/0.1ml,ELD50/0.1ml,TCID50/0.1ml,CPE
3.操作程序与方法:
3.1 采样:对于病死或剖杀动物,采集病毒主要聚集组织部位,一般为淋巴结、脾脏、肺脏、血液等;对于活体动物,可用无菌棉拭子采集含病毒量最多部位(口腔、鼻腔、生殖道、肛门等)的分泌液。
采集样品如不能立即处理,应冻存与-20℃备用。
长
途运输应用冰盒或4℃低温保存。
3.2 样品处理:组织块可用剪刀剪碎并研磨,加入10倍体积含300-500UI/ml青、
链霉素的生理盐水(PBS),反复冻融2-3次。
棉拭子可直接混于3-5倍体积含300-500UI/ml 青、链霉素的生理盐水(PBS),反复冻融2-3次。
8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用0.22μm滤膜过滤,透过液即为病毒原液,收集保存,短期保存4℃,长期保存用液氮。
3.3接种培养:将病毒原液接种与特定细胞单层中,连续盲传4-6代,观察细胞是
否产生特异性CPE,并计算及TCID50/0.1ml。
禽源类病毒可接适当日龄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进行扩增和鉴定,并计算及EID50/0.1ml和ELD50/0.1ml。
3.4 病毒纯化:采用“有限梯度稀释法”结合“噬斑纯化法”对病毒进行纯化;
3.5 动物回归实验:分离培养并纯化好的病毒回归接种动物,观察动物病变是否为该病毒引起及病变特征是否典型。
3.6分子生物学鉴定:基因组提取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病毒保守区基因片段
进行特异性扩增,并测序,从分子水平对其进行鉴定。
3.7血清学鉴定:用标准阳性血清与分离病毒作用一段时间后再次接种特异性细胞
或鸡胚验证病毒特异性。
或者用荧光标记抗体与病毒作用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特异性。
4.注意事项
4.1采样过程应做好自身防护,烈性病不得随意分离。
4.2 实验动物应及时焚烧或深埋等处理,避免病毒扩散到环境中。
4.3 纯化好毒种应及时做好扩毒并建立毒种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