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练习 选修
【学海导航】2015届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第13章 选修3-5
第十三章 选修3-5第1节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一、单项选择题1.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站在车上的人练习打靶(人相对于小车静止不动),靶装在车上的另一端,如图所示,已知车、人、枪和靶的总质量为M (不含子弹),子弹的质量为m ,若子弹离开枪口的水平速度大小为v 0(空气阻力不计),子弹打入靶中且留在靶里,则子弹射入靶后,小车获得的速度大小为 ( )A .0 B.m v 0MC.m v 0M +mD.m v 0M -m2.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平板车,车的两端分别站着人A 和B ,A 的质量为m A ,B 的质量为m B ,m A >m B .最初人和车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在,两人同时由静止开始相向而行,A 和B 对地面的速度大小相等,则车( )A .静止不动B .左右往返运动C .向右运动D .向左运动3.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速度大小为v 的A 球与质量为2m 静止的B 球碰撞后,A 球的速度方向与碰撞前相反.则碰撞后B 球的速度大小是 ( )A .0.6vB .0.4vC .0.3vD .0.2v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在竖直光滑圆形内轨道中做圆周运动,周期为T ,则:①每运转一周,小球所受重力的冲量的大小为0②每运转一周,小球所受重力的冲量的大小为mgT③每运转一周,小球所受合力的冲量的大小为0④每运转半周,小球所受重力的冲量的大小一定为mgT /2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为估算池中睡莲叶面承受雨滴撞击产生的平均压强,小明在雨天将一圆柱形水杯置于露台,测得1小时内杯中水位上升了45mm,查询得知,当时雨滴竖直下落速度约为12m/s.据此估算该压强约为(设雨滴撞击睡莲后无反弹,不计雨滴重力,雨水的密度为1×103kg/m3) ()A.0.15Pa B.0.54PaC.1.5Pa D.5.4Pa6.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入射球a的质量为m1,被碰球b的质量为m2,小球的半径为r,各小球的落地点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球与被碰球最好采用大小相同、质量相等的小球B.让入射球与被碰球连续10次相碰,每次都要使入射小球从斜槽上不同的位置滚下C.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1ON=m1OM+m2OPD.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1OP=m1OM+m2ONE.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1(OP-2r)=m1(OM-2r)+m2ON二、多项选择题7.如图所示,A、B两物体质量之比m A∶m B=3∶2,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的弹簧,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A.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B.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C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C.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D.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C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8.质量为M的物块以速度v运动,与质量为m的静止物块发生正碰,碰撞后两者的动量正好相等.两者质量之比M/m可能为()A.2B.3C.4 D.59.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由空中A点无初速度自由下落,在t秒末加上竖直向上、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再经过t秒小球又回到A点,不计空气阻力且小球从未落地,则()A.整个过程中小球动量增量的大小为mgtB.整个过程中小球电势能变化了2mg2t2C.从加电场开始到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小球动能变化了mg2t2D.从A点到最低点小球重力势能变化了2mg2t2/3三、非选择题10.质量分别为m1、m2的小球在一直线上做弹性碰撞,它们在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若m1=1kg,m2的质量等于多少?11.A、B两物体在水平面上相向运动,其中物体A的质量为m A=4kg,两球发生相互作用前后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则(1)由图可知A、B两物体在2s时刻两物体发生碰撞,B物体的质量为m B=6kg.(2)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损失了多少?12.某同学把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如图所示,将这一系统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烧断细线,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验证物体相互作用时在一定条件下动量守恒.(1)该同学还必须用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天平.(2)需直接测量的数是两木块的质量m1、m2和两木块落地点分别到桌子两侧边缘的水平距离x1、x2.(3)用所得数据验证动量守恒的关系式是m1x1=m2x2.13.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m A>m B)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甲中O 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64.7(64.5~)cm.(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A、B、D.(填选项前的字母)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E.测量O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3)实验中,对入射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释放点越低,小球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误差越小B.释放点越低,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测量越准确C.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动量之差越小,误差越小D.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轨道对被碰小球的阻力越小第2节光的波粒二象性一、单项选择题1.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如果光的频率不变,而减弱光的强度,则()A.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B.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C.逸出的光电子数不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D.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数值,就没有光电子逸出了2.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A.改用频率更小的紫外线照射B.改用X射线照射C.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D.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3.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器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硅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B.硅光电池中吸收了光子能量的电子都能逸出C.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D.任意频率的光照射到硅光电池上都能产生光电效应4.如图所示是光电管使用的原理图.当频率为ν0的可见光照射至阴极K上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A.若将滑动触头P移到A端时,电流表中一定没有电流通过B.若将滑动触头P逐渐由图示位置移向B端时,电流表示数一定增大C.若用紫外线照射阴极K时,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D.若用红外线照射阴极K时,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5.用不同频率的紫外线分别照射钨和锌的表面而产生光电效应,可得到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随入射光频率ν变化的E k-ν图像,已知钨的逸出功是3.28eV,锌的逸出功是3.34eV,若将二者的图线画在同一个E k-ν坐标系中,如图所示,用实线表示钨,虚线表示锌,则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是()6.关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B.运动的微观粒子与光子一样,当它们通过一个小孔时,都没有特定的运动轨道C.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宏观现象中是矛盾的、对立的,但在微观高速运动的现象中是统一的D.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7.如果一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和一个中子的相等,则它们的______也相等.()A.速度B.动能C.动量D.总能量二、多项选择题8.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A.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B.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C.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D.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9.产生光电效应时,关于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同种金属,E k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B.对于同种金属,E k与照射光的波长成反比C.对于同种金属,E k与光照射的时间呈正比D.对于同种金属,E k与照射光的频率呈线性关系E.对于不同种金属,若照射光频率不变,E k与金属的逸出功呈线性关系10.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由图可知()A.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4.27×1014HzB.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5.5×1014Hz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eV11.从光的波粒二象性出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是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每个光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B.光的频率越高,光子的能量越大C.在光的干涉中,暗条纹的地方是光子不会到达的地方D.在光的干涉中,亮条纹的地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第3节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1.(多选)关于原子结构的认识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汤姆孙发现电子后猜想出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核内B.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C.对原子光谱的研究开辟了深入探索原子结构的道路D.玻尔原子理论无法解释较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说明玻尔提出的原子定态概念是错误的2.(多选)图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α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B.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只比在A位置时稍少些C.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D.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3.(多选)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A.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B.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C.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D.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4.(多选)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这群氢原子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可能是()A.13.6eVB.12.09eVC.10.2eVD.1.89eV5.(单选)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A BC D第4节原子核核反应及核能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探测月球发现,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氦的这种同位素应表示为()A.43HeB.32HeC.42HeD.33He2.医学界通过14C标记的C60发现一种C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通过断裂DNA抑制艾滋病病毒的繁殖,则14C的用途是()A.示踪原子B.电离作用C.催化作用D.贯穿作用3.在存放放射性元素时,若把放射性元素①置于大量水中;②密封于铅盒中;③与轻核元素结合成化合物.则()A.措施①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B.措施②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C.措施③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D.上述措施均无法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4.表示放射性元素碘131(13153I)β衰变的方程是()A.13153I→12751Sb+42HeB.13153I→13154Xe+0-1eC.13153I→13053I+10nD.13153I→13052Te+11H5.在轧制钢板时需要动态地监测钢板厚度,其检测装置由放射源、探测器等构成,如图所示.该装置中探测器接收到的是()A.X射线B.α射线C.β射线D.γ射线6.核电站核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碘131和铯137.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会释放β射线;铯137是铯133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30年,发生衰变时会辐射γ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131释放的β射线由氦核组成B.铯137衰变时辐射出的γ光子能量小于可见光光子能量C.与铯137相比,碘131衰变更慢D.铯133和铯137含有相同的质子数7.原子核聚变可望给人类未来提供丰富的洁净能源.当氘等离子体被加热到适当高温时,氘核参与的几种聚变反应就可能发生,放出能量.这几种反应的总效果可以表示为621H―→k42He+d11H+210n+43.15MeV,由平衡条件可知()A.k=1,d=4B.k=2,d=2C.k=1,d=6D.k=2,d=38.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B.核聚变反应方程21H+31H→42He+10n中,10n表示质子C.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二、多项选择题9.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A.31H+21H→42He+10n是核聚变反应B.31H+21H→42He+10n是β衰变C.23592U+10n→14054Xe+9438Sr+210n是核裂变反应D.23592U+10n→14054Xe+9438Sr+210n是α衰变三、非选择题10.(2012·新课标)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而释放巨大的能量,该反应方程为:21H+3H→42He+x,式中x是某种粒子.已知:21H、31H、42He和粒子x的质量分别为2.0141u、3.0161u、14.0026u和1.0087u;1u=931.5MeV/c2,c是真空中的光速.由上述反应方程和数据可知,粒子x是10n,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为17.6MeV(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1.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加速器实现的核反应,是利用加速后动能为0.5MeV的质子11H轰击静止的A Z X,生成两个动能均为8.9MeV的42He.(1MeV=1.6×10-13J)(1)上述核反应方程为11H+73X→42He+42He或11H+73Li→42He+42He.(2)质量亏损为 3.1×10-29kg.12.(1)如图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a、b、c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两种波长的光.在下列该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的是C.(2)一个中子与某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氘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10n +11H →21H .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Q ,则氘核的比结合能为 .(3)A 、B 两种光子的能量之比为2∶1,它们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且所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 A 、E B .求A 、B 两种光子的动量之比和该金属的逸出功.第十三章 选修3-5第1节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1.A 2.D 3.A 4.B 5.A 6.D 7.BCD 8.AB 9.BD10.解析:从位移—时间图像上可看出:m 1和m 2于t =2s 时在位移等于8m 处碰撞,碰前m 2的速度为0,m 1的速度v 0=Δx /Δt =4m/s.碰撞后,m 1的速度v 1=-2m/s ,m 2的速度v 2=2m/s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v 0=m 1v 1+m 2v 2,m 2=3kg.11.(1)2s 6解析:(1)由图像知,在t =2s 时刻A 、B 相撞,碰撞前后,A 、B 的速度:v A =Δx A t =-42m/s =-2m/s , v B =Δx B t =62m/s =3m/s , v AB =Δx AB t =22m/s =1m/s.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A +m B v B =(m A +m B )v AB .解得m B =6kg.(2)碰撞过程损失的能量:ΔE =12m A v 2A +12m B v 2B -12(m A +m B )v 2AB =30J. 12.(1)刻度尺、天平 (2)两木块的质量m 1、m 2和两木块落地点分别到桌子两侧边缘的水平距离x 1、x 2 (3)m 1x 1=m 2x 2解析:这个实验的思路与上一题采用的实验的原理完全相同,也是通过测平抛运动的位移来代替它们作用完毕时的速度.13.(1)64.7(64.5~64.9均可) (2)A 、B 、D (3)C解析:(1)用一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落点圈在里面,由此可见圆心的位置是64.7cm ,这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2)本实验中要测量的数据有:两个小球的质量m 1、m 2,三个落点的距离x 1、x 2、x 3,所以应选A 、B 、D.(3)入射小球的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碰前速度越大,相碰时内力越大,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可以较好地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也有利于减少测量水平位移时的相对误差,从而使实验的误差减小,选项C 正确.第2节 光的波粒二象性1.A 2.B 3.A 4.C 5.A 6.D 7.C 8.AD 9.ADE 10.AC 11.BD第3节 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1.BC 2.AD 3.AD 4.BD 5.D第4节 原子核 核反应及核能1.B 2.A 3.D 4.B 5.D 6.D 7.B 8.D9.AC10.10n 17.6解析:根据21H +31H →42H +x 并结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知x 为10n.由质能方程ΔE =Δmc 2得:ΔE =(m 21H +m 31H -m 42He -m 10n)c 2=(m 21H +m 31H -m 42He -m 10n)936MeV/u =17.6MeV11.(1)11H +73X →42He +42He 或11H +73Li →42He +42He(2)3.1×10-2912.(1)C (2)10n +11H →21HQ 2 解析:(1)从能级图上可以看出,a 光子的能量最大,a 光的波长最短,b 光子的能量最小,b 光的波长最长,因此C 选项正确.(2)核反应过程遵循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因此10n +11H →21H ;比结合能即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两个核子结合放出Q 的能量,比结合能为Q 2; (3)光子能量ε=hν,动量p =h λ,且v =c λ得p =εc,则p A ∶p B =2∶1 A 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A =εA -W 0.同理,E B =εB -W 0解得W 0=E A -2E B。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1讲分子动理论 内能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33
【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1讲分子动理论 内能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3-3一、选择题1.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 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 、Δ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①NA =ρV m ②ρ=μNAΔ ③m =μNA ④Δ=V NA其中( ) A .①和②都是正确的B .①和③都是正确的C .③和④都是正确的D .①和④都是正确的[答案] B [解析] 由NA =μm =ρV m,故①③对,因水蒸气为气体,水分子间的空隙体积远大于分子本身体积,即V ≫NA·Δ,④不对,而ρ=μV ≪μNA·Δ,②也不对,故B 项正确。
2.(2014·大纲全国)对于一定量的稀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强变大时,分子热运动必然变得剧烈B .保持压强不变时,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C .压强变大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必然变小D .压强变小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变小[答案] BD[解析] 本题考查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要明确在微观上,气体的压强由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动能决定。
压强变大平均动能不一定增大,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也不一定减小,A 、C 正确,由于压强由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平均动能共同决定,所以B 、D 选项正确。
本题可以根据压强的微观表达式p =23nEk 分析。
3.(2014·北京理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B .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C .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D .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和内能的关系,要明确温度是平均动能的标志,分子平均动能由温度决定,温度越高,平均动能越大,A 错,B 对。
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2012版物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8.1 磁场及其对电流的作用(选修3-1)
第1节磁场及其对电流的作用【高考目标导航】【考纲知识梳理】一、磁场磁感应强度1、磁场:(1)基本特性:对放入磁场中的(磁极、电流、运动的电荷)有力的作用,它们的相互作用通过磁场发生。
(2)方向:磁场中任一点小磁针北极(N极)的受力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的指向)为该处的磁场方向。
2、磁感应强度:(1)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2)大小:B=F/IL(3)方向:;是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3、磁通量(1)概念:磁感应强度B与垂直磁场方向的面积S的乘积叫穿过这个面积的磁通量,Φ=B×S (2)单位:1wb=1T·m24、安培分子环型电流假说:分子、原子等物质的微粒内部存在一种环形电流,叫分子电流。
这种环形电流使得每个物质微粒成为一个很小的磁体。
这就是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二、磁感线及几种常见的磁场分布1、磁感线:磁场中人为地画出一系列曲线,曲线的切线方向表示该位置的磁场方向,曲线的疏密能定性地表示磁场的强弱,这一系列曲线称为磁感线。
2、几种常见的磁场分布(1)(2)地磁场三、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1、安培力的大小:(1)在匀强磁场中,在通电直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况下,电流所受的安培力F安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F安=BIL 通电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成θ角时,F安=BILsinθ(2)当I⊥B时(θ=90°),Fmax=BIL;(3)当I∥B时(θ= 0°),Fmin= 0 ;2、安培力的方向(1)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并使伸开的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2)安培力方向的特点:总是垂直于B和I所决定的平面,即F安⊥B且F安⊥I(但B、L不一定垂直)。
①已知B和I的方向,可用左手定则唯一确定F安的方向;②已知B 和F安的方向,当导线的位置确定时,可唯一确定I的方向;③已知I和F安的方向,不能唯一确定B的方向;四、磁电式电流表工作原理由于这种磁场的方向总是沿着径向均匀地分布的,在距轴线等距离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总是相等的,这样不管线圈转到什么位置,线圈平面总是跟它所在位置的磁感线平行,I与指针偏角θ成正比,I 越大指针偏角越大,因而电流表可以量出电流I的大小,且刻度是均匀的,当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时,安培力的方向随着改变,指针偏转方向也随着改变,又可知道被测电流的方向。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力学综合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力学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一小题6分,共48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答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错选得0分)1.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下列图,在0~t 0时间内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B .甲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 .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D .t 0时刻甲、乙相遇解析:选A. v -t 图象中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故A 项正确; v -t 图象中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甲的加速度一直减小,故B 项错误;由于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时间一样,所以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故C 项错误;甲乙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t 0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t 0时刻甲在乙的前面,故D 项错误.2.假设我国宇航员在2022年,首次实现月球登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了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假设在地面上测得小球自由下落某一高度所用的时间为t 1,在月面上小球自由下落一样高度所用的时间为t 2,地球、月球的半径分别为R 1、R 2,不计空气阻力,如此地球和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A.R 1t 22R 2t 12 B .R 1t 1R 2t 2 C.t 1t 2R 1R 2D .t 2t 1R 1R 2解析:选D.对小球自由下落过程有:h =12gt 2,又天体外表上有G MmR 2=mg ,第一宇宙速度v =gR ,如此有v 地v 月= g 地R 地g 月R 月=t 2t 1R 1R 2,故D 项正确. 3.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从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是下落高度的2倍,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A.π6B .π4C.π3 D .5π12解析:选B.物块平抛运动的过程中,水平方向有x =v 0t ,竖直方向有h =v y t2,又x =2h ,如此有tan θ=v y v 0=1,即θ=π4,故B 项正确.4.一串质量为50 g 的钥匙从橱柜上1.8 m 高的位置由静止开始下落,掉在水平地板上,钥匙与地板作用的时间为0.05 s ,且不反弹.重力加速度g =10 m/s2,此过程中钥匙对地板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为( )A .5 NB .5.5 NC .6 ND .6.5 N解析:选D.钥匙落地时的速度v =2gh =6 m/s ,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钥匙与地面作用前后由动量定理得:(F N -mg )t =0-(-mv ) ,解得F N =6.5 N ,故D 项正确.5.如下列图,质量分别为0.1 kg 和0.2 kg 的A 、B 两物体用一根轻质弹簧连接,在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6 N 的拉力F 作用下以一样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 N/cm ,取g =10 m/s 2.如此弹簧的形变量为( )A .1 cmB .2 cmC .3 cmD .4 cm解析:选D.此题考查了连接体问题的分析.对AB 两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A +m B )g =(m A +m B )a ,对B 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T -m B g =m B a ,又F T =kx ,解得x =4 cm ,故D 项正确.6.如下列图,P 、Q 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且一起沿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下滑,Q 的上外表水平,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Q 处于失重状态B .P 受到的支持力大小等于其重力C .P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D .Q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解析:选AD.由于P 、Q 一起沿着固定光滑斜面下滑,具有一样的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该加速度有竖直向下的分量,所以Q 处于失重状态,故A 项正确;P 也处于失重状态,所以受到的支持力小于重力,故B项错误;由于P的加速度有水平向左的分量,所以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左,即P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C项错误;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P对Q的摩擦力水平向右,故D项正确.7.如图甲所示,有一倾角θ=37°足够长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质量m=1 kg的物体静止于斜面底端固定挡板处,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体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用x表示物体从起始位置沿斜面向上的位移,F与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sin 37°=0.6,cos 37°=0.8,取g=10 m/s2.如此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过程中,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在x=3.2 m处,物体机械能最大B.机械能一直增大,在x=4 m处,物体机械能最大C.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在x=2 m处,物体动能最大D.动能一直增大,在x=4 m处,物体动能最大解析:选AC.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 f=μmg cos θ=4 N,所以当F减小到4 N 之前,物体的机械能一直增加,当F从4 N减小到0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在减小,由Fx图象可知,当F=4 N时,位移为3.2 m,故A项正确,B项错误;当F=mg sin θ+μmg cos θ=10 N时动能最大,由Fx图象知此时x=2 m,此后动能减小,故C项正确,D项错误.8.绷紧的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传送带的vt图象如下列图.t=0时刻质量为1 kg的楔形物体从B点滑上传送带并沿传送带向上做匀速运动,2 s后开始减速,在t =4 s时物体恰好到达最高点A点.重力加速度为10 m/s2.对物体从B点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sin 37°=0.6,cos 37°=0.8)( )A.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因数为0.75B.物体重力势能增加48 JC.摩擦力对物体做功12 JD.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12 J解析:选AD.物体前两秒内沿传送带向上匀速运动,如此有mg sin θ=μmg cos θ,解得μ=0.75 ,故A项正确;经分析可知,2 s时物体速度与传送带一样,由图象可知等于2 m/s ,2 s 后物体的加速度a =g sin θ+μg cos θ=12 m/s 2>1 m/s 2,故物体和传送带相对静止,加速度为1 m/s 2,所以物体上滑的总位移为x =vt 1+v 22a=6 m ,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E p =mgx sin θ=36 J ,故B 项错误;由能量守恒得摩擦力对物体做功W =E p -12mv2=34 J ,故C 项错误;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产生的热量为Q =μmg cos θΔx 1,结合图象可得Δx 1=x 带1-vt 1=2 m ,Q =12 J ,选项D 对.二、非选择题(此题共3小题,共52分)9.(9分)某同学用如下列图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上方沿斜面向下推一下滑块A ,滑块A 匀速通过光电门甲,与静止在两光电门间的滑块B 相碰,碰后滑块A 、B 先后通过光电门乙,采集相关数据进展验证.(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1)如下所列物理量哪些是必须测量的______. A .滑块A 的质量m A ,滑块B 的质量m B .B .遮光片的的宽度d (滑块A 与滑块B 上的遮光片宽度相等)C .本地的重力加速度gD .滑块AB 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因数μE .滑块A 、B 上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2)滑块A 、B 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μA 、μB ,质量m A 、m B ,要完本钱实验,它们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A .μA >μB m A >m B B .μA >μB m A <m BC .μA =μB m A >m BD .μA <μB m A <m B(3)实验时,要先调节斜面的倾角,应该如何调节?________________.(4)假设光电门甲的读数为t 1,光电门乙先后的读数为t 2,t 3,用题目中给定的物理量符号写出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解析:(1)本实验中要验证两滑块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需要验证m Ad t A 甲=m A dt A 乙+m Bdt B 乙,应当选项A 、E 正确. (2)由于滑块A 匀速通过光电门甲,如此有mg sin θ=μmg cos θ,要通过光电门验证两滑块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需要滑块B 也满足mg sin θ=μmg cos θ,即μ=tan θ,所以有μA =μB ,又因为碰后两滑块先后通过光电门乙,所以A 的质量大于B 的质量,故C 项正确.(3)实验过程要求两滑块匀速运动,所以调整斜面的倾角,当滑块下滑通过两光电门所用时间相等时,表示滑块在斜面上做匀速运动.(4)由第(1)问解析可得两滑块碰撞前后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m A dt 1=m A d t 3+m B d t 2. 答案:(1)AE (2)C(3)滑块下滑通过两光电门所用时间相等 (意思相近的表示均可给分) (4)m A d t 1=m A d t 3+m B d t 2(或m A t 1=m A t 3+m Bt 2)10.(20分)如下列图,一质量为m 1=1 kg 的长直木板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木板最右端放有一质量为m 2=1 kg 、大小可忽略不计的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现给木板左端施加一大小为F =12 N 、方向水平向右的推力,经时间t 1=0.5 s 后撤去推力F ,再经过一段时间,木板和物块均停止运动,整个过程中物块始终未脱离木板,取g =10 m/s 2,求:(1)撤去推力F 瞬间,木板的速度大小v 1和物块的速度大小v 2; (2)木板至少多长;(3)整个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解析:(1)假设木板和物块有相对滑动,撤F 前, 对木板:F -μ1(m 1+m 2)g -μ2m 2g =m 1a 1 解得:a 1=8 m/s 2对物块:μ2m 2g =m 2a 2 解得:a 2=2 m/s 2因a 1>a 2,故假设成立,撤去F 时,木板、物块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a 1t 1=4 m/s v 2=a 2t 1=1 m/s(2)撤去F 后,对木板:μ1(m 1+m 2)g +μ2m 2g =m 1a 3 解得:a 3=4 m/s 2对物块:μ2m 2g =m 2a 4 解得:a 4=2 m/s 2撤去F 后,设经过t 2时间木板和物块速度一样: 对木板有:v =v 1-a 3t 2 对物块有:v =v 2+a 4t 2 得:t 2=0.5 s ,v =2 m/s撤去F 前,物块相对木板向左滑行了 Δx 1=v 12t 1-v 22t 1=0.75 m撤去F 后至两者共速,物块相对木板又向左滑行了 Δx 2=v 1+v 2t 2-v 2+v2t 2=0.75 m之后二者之间再无相对滑动,故板长至少为:L =Δx 1+Δx 2=1.5 m(3)解法一:物块与木板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 1=μ2m 2gL =3 J共速后,两者共同减速至停止运动,设加速度为a ,有:a =μ1g =1 m/s 2全过程中木板对地位移为:s =v 12t 1+v 1+v 2t 2+v 22a =4.5 m木板与地面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 2=μ1(m 1+m 2)gs =9 J故全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 =Q 1+Q 2=12 J解法二:由功能关系可得:Q =Fx 1x 1=v 12t 1Q =12 J答案:(1)4 m/s 1 m/s (2)1.5 m (3)12 J11.(23分)如下列图,竖直平面内,固定一半径为R 的光滑圆环,圆心为O ,O 点正上方固定一根竖直的光滑杆,质量为m 的小球A 套在圆环上,上端固定在杆上的轻质弹簧与质量为m 的滑块B 一起套在杆上,小球A 和滑块B 之间再用长为2R 的轻杆通过铰链分别连接,当小球A 位于圆环最高点时,弹簧处于原长;当小球A 位于圆环最右端时,装置能够保持静止,假设将小球A 置于圆环的最高点并给它一个微小扰动(初速度视为0),使小球沿环顺时针滑下,到达圆环最右端时小球A 的速度v A =gR (g 为重力加速度),不计一切摩擦,A 、B 均可视为质点,求:(1)此时滑块B 的速度大小;(2)此过程中,弹簧对滑块B 所做的功; (3)小球A 滑到圆环最低点时,弹簧弹力的大小.解析:(1)由于此时A 、B 速度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即此时它们与轻杆的夹角大小相等,又因为A 、B 沿轻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所以此时滑块B 的速度大小为:v B =v A =gR .(2)对系统,由最高点→图示位置有:(W GA +W GB )+W 弹=⎝ ⎛⎭⎪⎫12m A v 2A +12m B v 2B -0其中:W GA =m A g ·Δh A =mgRW GB =m B g ·Δh B =mg ·(3R -3R )解得:W 弹=(3-3)mgR .(3)图示位置系统能够保持静止,对系统进展受力分析,如下列图kx 1=(m A +m B )g x 1=Δh B =(3-3)R小球A 滑到圆环最低点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2=2R ,所以在最低点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F 弹=kx 2解得:F 弹=6+23mg3答案:(1)gR (2)(3-3)mgR (3)6+23mg3。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综合测试题2
xDB C A 高三物理综合测试题(二)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选不全得1分,不选或错选不得分。
)1、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卡文迪许首先通过实验测出万有引力常量B 、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C 、安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D 、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 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上端与物体A 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用一竖直向下的力压物体A ,使A 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距离,整个过程中弹簧一直处在弹性限度内。
下列关于所加力F 的大小和运动距离x 之间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以水平恒力F 拉动小车和木块,让它们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若小车质量为M ,木块质量为m ,加速度大小为a ,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对于这个过程,某同学用了以下4个式子来表达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下述表达式一定正确的是( )A 、Ma F -B 、()a m M +C 、mg μD 、ma4、如图所示,在等量异种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画一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与两点电荷连线重合,两对角线交点O 恰为电荷连线的中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A 点的电场强度等于B 点的电场强度 B 、B 、D 两点的电场强度及电势均相同C 、一电子由B 点沿B→C→D 路径移至D 点,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 、一电子由C 点沿C→O→A 路径移至A 点,电场力对其先做负功后做正功5、某河宽为600m ,河中某点的水流速度v 与该点到较近河岸的距离d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4m/s ,船渡河的时间最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 B 、船在河水中航行的轨迹是一条直线C 、渡河最短时间为240sD 、船离开河岸400m 时的速度大小为25m/s6、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 后,A 灯与B 灯均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滑动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灯变亮B 、B 灯变亮C 、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能减小D 、电源的总功率增大7、我国已成功发射了两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和“嫦娥2号”, “嫦娥1号”绕月运行的轨道高度为200公里,“嫦娥2号”绕月运行的轨道高度为100公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嫦娥2号”和“嫦娥1号”发射速度都必须大于第三宇宙速度B 、“嫦娥2号”绕月运动的周期小于“嫦娥1号”绕月运动的周期C 、“嫦娥2号”绕月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嫦娥1号”绕月运动的向心加速度D 、“嫦娥2号”与“嫦娥1号”绕月运动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28、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某体重为G 的同学站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
浙江专版2021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选修3_5第3讲原子核练习含解析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选修:第3讲原子核考点1 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c)【典例1】(2017·全国卷Ⅱ)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U Th 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α粒子的动能B.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D.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解析】选B。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B正确;根据E k=可知衰变后钍核的动能小于α粒子的动能,A错误;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时间,C项错误,衰变后质量亏损,因此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小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D项错误。
1.(多选)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C.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D.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解析】选B、C。
原子序数大于83的元素,都可以发生衰变,A错误;放射性、半衰期都与元素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B正确;三种射线α、β、γ穿透能力依次增强,C正确;原子核发生α或β衰变时常常伴随γ光子,但同一原子核不会同时发生α、β衰变,D错误。
2.(2019·温州模拟)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原来静止的C原子核,它放出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相内切的圆,圆的直径之比为7∶1,那么碳14的衰变方程为()A C e BB C He BeC C H BD C e N【解析】选D。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放出的粒子与反冲核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在磁场中两圆径迹内切可知,粒子与反冲核的电性相反,则知粒子带负电,所以该衰变为β衰变。
,由两圆直径之比为7∶1和R=可知,反冲核的电荷量是粒子的7倍,故选项D正确。
1.α衰变和β衰变:衰变类型α衰变β衰变衰变方程X Y He X Y e衰变实质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为氦核:H+n He 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nH e衰变规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动量守恒2.半衰期:(1)半衰期的计算:根据半衰期的概念,可总结出公式N余=N原,m余=m原。
【金版教程金考卷】2016高三物理新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测试:专题11——选修3-3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 (十一 )本卷测试内容:选修3-3本试卷分为第Ⅰ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共 110 分。
测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 (此题共 12 小题,每题 5 分,共 6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3、 5、6、7、9、12 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2、4、8、10、11 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所有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 [2014 上·海市十校高三联考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B.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必定增添C.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均匀动能小D.做加快运动的物体,因为速度愈来愈大,所以物体分子的均匀动能愈来愈大分析:物体的内能跟物体所含的分子数、物体的温度和体积等因素相关,所以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不必定小,选项 A 错误;做功和热传达均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外界对物体做功,而物体放热时,物体的内能可能减小,选项 B 错误;物体的温度低表示物体分子运动的均匀动能小,选项 C 正确;物体做机械运动时的动能与物体分子做热运动时的动能不同,明显,选项 D 错误。
答案: C2.以下图,两个同样的玻璃瓶分别装有质量同样的热水和冷水,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热水中每个分子的动能都比冷水中每个分子的动能大B.热水的内能大于冷水的内能C.同样的固体悬浮颗粒,在热水中的布朗运动比在冷水中明显D.热水和冷水的分子个数不同分析:温度是分子均匀动能的标记,分子均匀动能大,其实不意味着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大, A 错;热水的温度高,内能大, B 正确;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C 正确;热水和冷水的质量同样,物质的量同样,分子个数同样, D 错误。
答案: BC3. 以下图,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无量远处由静止开释,在分子力的作用下凑近甲。
图中 b 点是引力最大处, d 点是分子靠得近来处,则乙分子速度最大处是()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分析:由分子力与分子之间距离的图象能够看出,乙分子从无量远处到 c 点过程中,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大,从 c 到 d 过程中,分子力做负功,动能减小,所以经过地点 c 时速度最大。
练习07三维立体问题--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习题课(选修3-1)
电场习题课--三维立体问题练习1.(2019·天津九校联考)如图所示,电荷均匀分布在半球面上,它在这半球的中心O 处电场强度大小等于E 0,两个平面通过同一条直径,夹角为α,从半球中分出一部分球面,则所分出的这部分球面上(在“小瓣”上)的电荷在O 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A .E =E 0sin αB .E =E 0cos αC .E =E 0sin α2D .E =E 0cos α2 2.[2019·江苏省南京市程桥高中模拟]一半径为R 的半球面均匀带有正电荷Q ,电荷Q 在球心O 处产生的场强大小E 0=k Q2R2,方向如图所示.把半球面分为表面积相等的上、下两部分,如图甲所示,上、下两部分电荷在球心O 处产生电场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 1、E 2;把半球面分为表面积相等的左、右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左、右两部分电荷在球心O 处产生电场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 3、E 4.则( ) A .E 1>k Q 4R 2 B .E 2=kQ 4R 2 C .E 3<k Q 4R 2 D .E 4=kQ 4R2 3.(2019·太原调研)如图所示,空间正四棱锥型的底面边长和侧棱长均为a ,水平底面的四个顶点处均固定着电荷量为+q 的小球,顶点P处有一个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在库仑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恰好处于静止状态。
若将P 处小球的电荷量减半,同时加竖直方向的电场强度为E 的匀强电场,此时P 处小球仍能保持静止。
重力加速度为g ,静电力常量为k ,则所加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A.mg 2qB.mg 4qC.2kq a 2D.22kq a 24.图中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固定三个点电荷+q 、+q 、-q ,则该三角形中心O 点处的场强为( )A.6kq a 2,方向由C 指向OB.6kq a2,方向由O 指向C C.3kq a 2,方向由C 指向O D.3kq a2,方向由O 指向C5.(多选)如图,在水平面上A 、B 、C 三点固定着三个电荷量为3Q 的正点电荷,将另一质量为m 的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放置在O 点,OABC 恰构成一棱长为L 的正四面体,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为使小球能静止在O 点,则关于小球所受电场力的合力方向和所带的电荷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受电场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B .所受电场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C .电荷量为6mgL 29kQD .电荷量为6mgL 218kQ6.如图所示,a 、b 、c 、d 为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O 点为d 点在底面上的投影,在a 、b 两点分别放置等量的负点电荷,则( ) A .c 点电势大于d 点电势B .c 、d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 .从O 点沿Od 移动负电荷,负电荷的电势能不断增大D .从c 点沿cd 移动正电荷,正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7.(多选)一空间存在匀强电场,场中A 、B 、C 、D 四个点恰构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
2015届高三物理大一轮复习(选修3-3):1-2 固体 液体与气体
缩的空间.
(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pV p1V1 p2V2 =C = T T1 T2 或_________.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__________
气体实验定律可看作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特例.
基础自测
1.关于晶体、非晶体、液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晶体都表现为各向异性 B.晶体一定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形状不规则的金属一定 是非晶体 C.所有的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
图2-3
解析 性. 答案
晶体具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单晶
体的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的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同
多晶体 非晶体 单晶体
【跟踪短训】 1 .人类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是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的过
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的分子势能与体积有关 B.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 C.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功能都增大 D.露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
).
解析
液体体积与分子间相对位置相联系,从宏观上看,分
子势能与体积有关, A 正确.多晶体表现各向同性, B 错
误.温度升高,分子平均速率增大,遵循统计规律, C 错 误.露珠表面张力使其表面积收缩到最小,呈球状, D 正 确. 答案 AD
热点二
气体实验定律及状态方程的应用
利用气体实验定律及气态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2)以cmHg为压强单位.在活塞下推前,玻璃管下部空气柱
的压强为p1=p0+l2
p1l1=p1′l1′ 度为l3′=l3+l1-l1′-Δl ③
①
②
设活塞下推后,下部空气柱的压强为 p1′ ,由玻意耳定律得 如图,设活塞下推距离为Δl,则此时玻璃管上部空气柱的长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 试卷
P Q准兑市爱憎阳光实验学校高三第四次周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此题包括8小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质量为1 kg 的质点,受水平恒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t s 内的位移为x m ,那么F 的大小为A .22t x B .122-t xC .122+t xD .12-t x2.如图,质量为M 的楔形物A 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B ,B 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 沿斜面向上拉B ,使之匀速上滑.在B 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A 始终保持静止.关于相互间作用力的描述正确的有A .B 给A 的作用力大小为F mg - B .B 给A 摩擦力大小为 FC .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θcos FD .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θsin F mg Mg -+3. 如下图,三角体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BC 界面平行底面DE ,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30和60物块从A 静止下滑,加速至B 匀速至D ;假设该物块静止从A 沿另一侧面下滑,那么有A .通过C 点的速率于通过B 点的速率B .AB 段的运动时间大于AC 段的运动时间 C .将加速至C 匀速至ED .一直加速运动到E ,但AC 段的加速度比CE 段小 4. 如下图,从光滑的1/4圆弧槽的最高点滑下的小滑块,滑出槽口时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槽口与一个半球顶点相切,半球底面为水平,假设要使小物块滑出槽口后不沿半球面下滑,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 1,半球的半径为R 2,那么R 1和R 2满足的关系是A .21R R ≤B .221R R ≤C .21R R ≥D .221R R ≥5.如下图,外表粗糙的固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 、Q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 悬于空中,Q 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
13.6 实验10: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练习题)-2017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原卷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选修3-1)专题十三直流电路第6课时实验10: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练1、将一块内阻为600Ω,满偏电流为50μA的电流表G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应该()A.串联一个60.0kΩ的电阻B.并联一个60.0kΩ的电阻C.串联一个59.4kΩ的电阻D.并联一个59. 4kΩ的电阻2、(多选)一电压表由电流表G与电阻R串联而成,如图所示.若在使用中发现此电压表的示数总是比准确值稍小一些,采取下列哪种措施加以改进?()A.在R上串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B.换用比R大点儿的电阻C.换用比R小点儿的电阻D.在R上并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3、如图所示的电路,用一个灵敏电流计G和一个电阻箱R改装成量程更大的电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改装成了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B.改装成了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C.改装成了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D.改装成了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4、一个电流表的刻度盘的每1小格代表1 μA,电流表的内阻为R g.如果把它改装成量程较大的电流表,刻度盘的每一小格代表nμA,则()A.给它串联一个电阻,阻值为nR g B.给它串联一个电阻,阻值为(n-1)R gC .给它并联一个电阻,阻值为R g nD .给它并联一个电阻,阻值为R gn -15、把表头改装成电压表时,需要 联一个电阻;若改装成的电压表的内阻为V R ,表头内阻为g R ,分压电阻R ;请在下面方框中画出电路图;设电压表量程为U ,G 表满偏电压为g U = ,则分压电阻为R = .若gUU =n ,则串联电阻R =__________________。
6、(2016顺义1模)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表头)改装成的。
请回答下面问题: (1)电流表G (表头)有三个主要参数,满偏电流(I g )、满偏电压(U g )、内阻(R g ),它们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请用题目所给字母作答)。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选修3-3 3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3-3物理试题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考点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典例1】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的过程中,吸收热量280J,并对外做功120J,试问:(1)这些气体的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如果这些气体又返回原来的状态,并放出了240J热量,那么在返回的过程中是气体对外界做功,还是外界对气体做功?做功多少?【通型通法】1.题型特征: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2.思维导引:气体的内能仅与状态有关,气体返回到原状态,整个过程中气体内能变化为零。
【解析】(1)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ΔU=W+Q=-120J+280J=160J,气体的内能增加了160J。
(2)气体从状态2回到状态1的过程中内能的减少量应等于从状态1到状态2的过程中内能的增加量,如此从状态2到状态1的内能应减少160J,即ΔU′=-160J,又Q′=-240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ΔU′=W′+Q′,所以W′=ΔU′-Q′=-160J-(-240J)=80J,即外界对气体做功80J。
答案:(1)增加了160J (2)外界对气体做功80J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1)符号法如此。
符号W Q ΔU(2)三种特殊情况。
2.做功和热传递的区别与联系:看能的性质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能的性质不变变化情况联系做一定量的功或传递一定量的热量在改变内能的效果上是一样的【加固训练】(多项选择)如下列图,一绝热容器被隔板K隔开成a、b两局部。
a内有一定量的稀薄气体,b内为真空。
抽开隔板K后,a内气体进入b,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在此过程中( )A.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B.气体不对外界做功,内能不变C.气体压强变小,温度降低D.气体压强变小,温度不变E.单位时间内和容器壁碰撞的分子数目减少【解析】选B、D、E。
a内气体向真空膨胀,不对外界做功,故A错误;又因容器绝热,Q=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ΔU=0,故B正确;稀薄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内能不变,如此温度不变,由玻意耳定律知压强减小,故C错误,D、E正确。
2015届高三物理大一轮复习(选修3-5):1-2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
时,产生了光电效应,这时
A.锌板带负电 B.有正离子从锌板逸出
(
).
C.有电子从锌板逸出
D.锌板会吸附空气中的正离子 解析 误. 锌板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生了光电效应,说明锌板 上有光电子飞出,所以锌板带正电,C正确,A、B、D错
答案
C
【跟踪短训】
1.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某种金属
生光电效应
(
).
答案 D
热点一
对光电效应规律的理解
1.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及其规律 (1)光照射金属时,电子吸收一个光子 (形成光电子 )的能量 后,动能立即增大,不需要积累能量的过程. (2)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首先需克服金属表面原子核的引 力做功(逸出功 W). 要使入射光子的能量不小于 W, 对应频 W 率 ν0= h 为极限频率.
(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4) 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子数越
多,产生的光电子越多,射出的光电子做定向移动时形成
的光电流越大. 2.两条对应关系 光强大→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 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
【典例 1】 (2013· 上海单科, 2) 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锌板
A.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
B.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
电效应 C.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 最大初动能就越小 D.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
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解析
每种金属都有它的极限频率ν0,只有入射光子的频率
大于极限频率 ν0 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选项 A 正确、 B 错
浙江专版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一册课件-选修3-4精选全文
2.折射定律:
(1)内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 线处在_同__一__平__面__内,折射光线与_入__ _射__光__线__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 角的正弦与_折__射__角__的__正__弦__成正比。 (2)表达式:_ssi_inn_12_=n12,式中n12是比例常数。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可__逆__的。
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_相__同__的两个相邻质
点间的距离。
2.波速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机械波的波速仅由_介__
_质__本身的性质决定。波速的计算方法为v= =λf或
v= x 。
T
t
3.频率f:由波源决定,等于_波__源__的振动频率。 4.波长、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1)v=_λ__f_。
中央的色光是紫光,离
中央最远的是红光
圆孔衍射
中央是大且亮 的白色亮斑,周 围是不等间距 的彩色的_同_斑(圆盘衍射):当光照到_不__透__明__(选填“透 明”或“不透明”)的半径很小的小圆盘上时,在圆盘 的阴影中心出现_亮__斑__(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 间的圆环)。
写颜色)。 (3)条纹间距公式:Δx=__dl ___。
3.薄膜干涉: (1)相干光:光照射到透明薄膜上,从_薄__膜__的__两__个__表__面__反 射的两列光波。 (2)图样特点:同双缝干涉,同一条亮(或暗)纹对应薄膜的 厚度_相__等__。单色光照射薄膜时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白 光照射薄膜时,形成彩色条纹。
知识点6:电磁场、电磁波及其传播 电磁波的产生、发 射和接收(b)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_电__场__,_变__化__的__ _电__场__产生磁场。 2.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成为 一个_完__整__的__整__体__,这就是电磁场。
【学海导航】2015届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第11章 选修3-3
第十一章选修3-3第1节分子动理论内能一、选择题1.体积是10-4cm3的油滴滴于水中,若展开成一单分子油膜,则油膜面积的数量级是()A.102cm2B.104cm2C.106cm2 D.108cm22.布朗运动的发现,在物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A.说明了悬浮微粒时刻做无规则运动B.说明了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C.说明了悬浮颗粒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D.说明了液体分子与悬浮颗粒之间有相互作用力3.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A.分子间既有引力作用,同时又有斥力作用,分子力是指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合力B.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力大小为零,此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为零C.当分子间距离r>r0时,r越大,分子力越小D.当分子间距离r<r0时,r越大,引力越大4.质量一定的物体,在温度不变条件下体积膨胀时,物体内能的变化是()A.分子的平均势能增大,物体的内能必增大B.分子的平均势能减小,物体的内能必减小C.分子的平均势能不变,物体的内能不变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5.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设某种固体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此物质样品质量为m,体积为V,总分子数为n,则下列表达式中能表示一个分子质量的是() A.N A/M B.M/N AρC.m/n D.M/ρV二、多项选择题6.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就是布朗运动B.布朗运动既不是固体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而是液体分子运动的反映C.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大,它的布朗运动就越显著D.布朗运动永不停止,且随温度升高而越加激烈7.关于热量、功和物体的内能,下述正确的是()A.它们有相同的单位,实质也相同B.物体的内能由物体的状态决定,而热量和功由物理过程决定C.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是等效的,但它们反映的物理过程是不同的D.对于一个物体,它的内能决定于它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与对外做功的代数和二、非选择题8.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kg/m3,铜的摩尔质量是63.510-3kg/mol.体积是4.5cm3的铜块中,含有多少原子?并估算铜分子的大小.9.已知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10-3kg/mol,计算1个氢原子的质量.10.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配制的油酸溶液中,纯油酸与溶液体积之比为1∶500,1mL溶液滴250滴,那么1滴溶液的体积是410-3mL,所以1滴溶液中油酸体积为V油酸=810-6cm3.若实验中测得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据所给数据填写出空白处的数值,并与公认的油酸分子直径d=1.1210-10m作比较,判断此实验是否符合数量级的要求.1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以下几个主要的操作步骤相应要获得的实验数据是:(1)配制酒精油酸溶液时,必须记录并算出酒精油酸溶液的浓度(或每mL酒精油酸溶液中油酸的体).(2)用滴管取配制好的酒精油酸溶液,然后逐滴滴入量筒中……这一步骤是为了测出一滴酒精油酸溶液的体积(或n滴酒精油酸溶液的总体积).(3)用滴管将配制好的酒精油酸溶液在水面上滴入1滴,待水面上形成的油膜的形状稳定后……这一步骤是为了测出一滴酒精油酸溶液中的油酸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1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中有纯油酸5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有液滴5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描出油膜轮廓,再将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坐标纸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cm.则:(1)油膜的面积约为93cm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 1.010-5mL.(3)根据上述数据,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110(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第2节固体、液体和气体一、单项选择题1.将一枚硬币轻轻地平放在水面上,可以不下沉,此时与硬币重力相平衡的力是()A.水的浮力B.水的表面张力C.水的浮力和表面张力的合力D.水的浮力和空气的浮力的合力2.在以下事例中,能用液体表面张力来解释的是()A.草叶上的露珠呈圆球形B.油滴在水面上会形成一层油膜C.用湿布不易擦去玻璃窗上的灰尘D.油瓶外总是附有一层薄薄的油3.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增大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与V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该过程p-T图应是()二、多项选择题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C.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分子间斥力减小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三、非选择题6.如图所示,有一圆筒形气缸静置在地上,气缸圆筒的质量为M,活塞及手柄的质量为m,活塞截面积为S.现用手握住活塞手柄缓慢地竖直向上提,求气缸刚离地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当时的大气压强为p0,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活塞缸壁的摩擦不计,活塞未脱离气缸).7.容积V=40L的钢瓶充满氧气后,压强为p=30atm,打开钢瓶阀门,让氧气分别装到容积为V0=5L的小瓶子中去.若小瓶已抽成真空,分装到小瓶子中的气体压强均为p0=2atm,在分装过程中无漏气现象,且温度保持不变,那么最多可能装的瓶数是多少?第3节热力学基础与能量守恒定律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也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但内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D.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2.(多选)关于第二类永动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将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热机叫做第二类永动机B.第二类永动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不可能制成C.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说明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却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D.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说明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却不可能在不引起其他变化的同时全部转化为机械能3.(单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以估算该种气体分子的大小B.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小,布朗运动就越明显C.分子间的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4.如图所示,气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活塞通过滑轮和一重物连接并保持平衡,已知活塞距缸口0.2m ,活塞面积10cm 2,大气压强1.0105Pa ,物重50N ,活塞质量及一切摩擦不计,缓慢升高环境温度,使活塞刚好升到缸口,封闭气体吸收了60J 的热量,则封闭气体的压强将 不变 (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气体内能变化量为 50 J.5.在将空气压缩装入气瓶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做了24kJ 的功.现潜水员背着该气瓶缓慢地潜入海底,若在此过程中,瓶中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且放出了5kJ 的热量.在上述两个过程中,空气的内能共减小 5 kJ ,空气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的总热量为 29 kJ.第十一章 选修3-3 第1节 分子动理论 内能1.B 2.B 3.A 4.D 5.C 6.ABD 7.BC 8.3.81023,310-10m9.解析:这是一个利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有关化学知识的计算问题.这里就要求同学们对摩尔、摩尔质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要清楚,同时还要清楚它们的内在联系,这样在解题时就不会困难了.M H 2=210-3kg·mol -1,N A =6.021023mol -1所以m H =M H 2N A =2×10-36.02×1023kg =3.310-23kg. 一个氢气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故m H =m H 22=1.6510-23kg.10.410-3 810-6解析:由题给条件得,1滴溶液的体积为V 溶液=410-3mL,1滴溶液中油酸体积为:V 油酸=810-6cm 3.据此算得3次测得d 的结果分别为:d 1≈1.5010-8cm ,d 2≈1.6210-8cm ,d 3≈1.4210-8cm.其平均值为:d -=d 1+d 2+d 33≈1.5110-10m ,这与公认值的数量级相吻合,故本次估测数值符合数量级的要求.11.(1)酒精油酸溶液的浓度(或每mL 酒精油酸溶液中油酸的体积) (2)一滴酒精油酸溶液的体积(或n 滴酒精油酸溶液的总体积) (3)一滴酒精油酸溶液中的油酸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12.(1)93cm 2 (2)1.010-5mL (3)110-7cm解析:(1)数出油膜对应的格子n ,不完整的部分按照四舍五入处理,然后由S =nS 0得S =93cm 2.(2)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体积为V =1.010-5mL.(3)d =V S≈110-7cm.第2节 固体、液体和气体1.C 2.A 3.B 4.C 5.AB6.解析:此题是一道力热综合问题,对气体是等温变化过程,对活塞、气缸是力学平衡问题,并且气缸在提离地面时,地面对其支持力为零.欲求气缸刚离地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p 封气,把气缸隔离出来研究最方便. 气缸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 缸(大小等于Mg ),封闭气体竖直向下的压力F封气(大小等于p封气S ),大气竖直向上的压力F 大气(大小等于p 0S ).由平衡条件,有 F 大气-G 缸-F 封气=0 即p 0S -Mg -p 封气S =0 p 封气=p 0-MgS.7.解析:本题考查玻意耳定律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考生全面的考虑问题的能力.设最多可装的瓶子数为n ,由玻意耳定律有 pV =p 0V +np 0V 0n =(pV -p 0V )/(p 0V 0)=(3020-220)/(25)=56(瓶)在本题中应注意,当钢瓶中气体的压强值降至2个大气压时,已无法使小瓶中的气体压强达到2个大气压,即充装最后一瓶时,钢瓶中所剩气体压强为2个大气压.第3节 热力学基础与能量守恒定律1.BD 2.AD 3.B 4.不变 50 5.5 放出 29。
2013版物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实验10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选修3-1)
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考纲全景透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多用电表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2.会使用多用电表测电压、电流及电阻.3.会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中的电学元件.二、实验原理1.多用电表(1)表盘:多用电表可以用来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等,并且每一种测量都有几个量程.外形如图所示:上半部为表盘,表盘上有电流、电压、电阻等多种量程的刻度;下半部为选择开关,它的四周刻有各种测量项目和量程.另外,还有欧姆表的调零旋钮、指针定位螺丝和测试笔的插孔.由于多用电表的测量项目和量程比较多,而表盘的空间有限,所以并不是每个项目的量程都有专门的标度,有些标度就属于共用标度,如图中的第二行就是交、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共用的标度.(2)挡位如图所示,其中1、2为电流测量端,3、4为电压测量端,5为电阻测量端,测量时,黑表笔插入“-”插孔,红表笔插入“+”插孔,并通过转换开关接入与待测量相对应的测量端.(3)多用电表的电阻挡电阻挡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制成的,它的原理如图所示.电阻R是可变电阻,也叫调零电阻.2.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1)晶体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它有两个极,即正极和负极,它的符号如图甲所示.(2)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符号上的箭头表示允许电流通过的方向).当给二极管加正向电压时,它的电阻很小,电路导通,如图乙所示;当给二极管加反向电压时,它的电阻很大,电路截止,如图丙所示.(3)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拨到欧姆挡,红、黑表笔接到二极管的两极上,当黑表笔接“正”极,红表笔接“负”极时,电阻示数较小,反之电阻示数很大,由此可判断出二极管的正、负极.三、实验器材多用电表、电学黑箱、直流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二极管,定值电阻(大、中、小)三个.【热点难点全析】一、实验步骤1.观察多用电表的外形,认识选择开关对应的测量项目及量程.2.检查多用电表的指针是否停在表盘刻度左端的零位置.若不指零,则可用小螺丝刀进行机械调零.3.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4.按如图甲所示连好电路,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压挡,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5.按如图乙所示连好电路,将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流挡,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6.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的步骤(1)调整定位螺丝,使指针指向电流的零刻度.(2)选择开关置于“Ω”挡的“×1”,短接红、黑表笔,调节欧姆调零旋钮,然后断开表笔,再使指针指向∞.(3)将两表笔分别接触阻值为几十欧的定值电阻两端,读出指示的电阻值,然后断开表笔,再与标定值进行比较.(4)选择开关改置“×100”挡,重新进行欧姆调零.(5)再将两表笔分别接触标定值为几十千欧的电阻两端,读出指示的电阻值,然后断开表笔,与标定值进行比较.(6)测量完毕,将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最高挡或“OFF”挡.7.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例1】(2011·沈阳模拟)某同学利用多用电表做了以下实验:(1)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把选择开关扳到“×100”的欧姆挡上;②把表笔插入测试插孔中,先把两根表笔相接触,旋转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电阻刻度的零位上;③把两根表笔分别与某一待测电阻的两端相接,发现这时指针偏转较小;④换用“×10”的欧姆挡,随即记下欧姆数值;⑤把表笔从测试笔插孔中拔出后,就把多用电表放回桌上原处,实验完毕.这个学生在测量时已注意到:待测电阻与其他元件和电源断开,不用手碰表笔的金属杆,那么这个学生在实验中有哪些操作是错误的?(三个错误)错误一:_____;错误二:_____;错误三:_____.(2)如图所示,为多用电表的表盘,测电阻时,若用的是“×100”挡,这时指针所示被测电阻的阻值应为____欧;测直流电流时,用的是100 mA的量程,指针所示电流值为_____毫安;测直流电压时,用的是50 V量程,则指针所示的电压值为_____伏.【答案】(1)错误一:换用“×10”的欧姆挡,应该换用“×1 k”的欧姆挡.错误二:换挡后没有进行欧姆调零.错误三:使用完后没有将选择开关转到“OFF”或交流电压最高挡.(2)1 700 47 23.5【详解】(1)错误一:在用“×100”挡位测量时,指针偏转较小,说明所测电阻阻值较大,为了减小读数误差,应使指针向右摆动,所以应该换用“×1 k”的欧姆挡位;错误二:换挡后,还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错误三:使用多用电表结束后,还要将选择开关转到“OFF”或交流电压最高挡.(2)若用“×100”挡测电阻时,指针读数为:17.0×100 Ω=1 700 Ω若用量程100 mA测直流电流时,读数为:4.7×10 mA=47 mA若用量程50 V测直流电压时,读数为23.5 V二、数据处理1.测电阻时,电阻值等于指针的示数与倍率的乘积.指针示数的读数一般读两位有效数字.2.测电压和电流时,如果所读表盘的最小刻度为1、0.1、0.001等,读数时应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若表盘的最小刻度为0.2、0.02、0.5、0.05等,读数时只读到与最小刻度位数相同即可.3.误差分析(1)电池用旧后,电动势会减小,内电阻会变大,致使电阻测量值偏大,要及时更换新电池.(2)欧姆表的表盘刻度不均匀,估读时易带来误差,要注意其左密右疏特点.(3)由于欧姆表刻度的非线性,表头指针偏转过大或过小都会使误差增大,因此要选用恰当挡位,使指针指中值附近.(4)测电流、电压时,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测得的电流、电压值均小于真实值.(5)读数时的观测易形成偶然误差,要垂直表盘正对指针读数.注意事项(1)表内电源正极接黑表笔,负极接红表笔,但是红表笔插入“+”孔,黑表笔插入“-”孔,注意电流的实际方向.(2)区分“机械零点”与“欧姆零点”.机械零点是表盘刻度左侧的“0”位置,调整的是表盘下边中间的定位螺丝;欧姆零点是指刻度盘右侧的“0”位置,调整的是欧姆挡的调零旋钮.(3)测电压时,多用电表应与被测元件并联;测电流时,多用电表应与被测元件串联.(4)测量电阻时,每变换一次挡位都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5)由于欧姆表盘难于估读,测量结果只需取两位有效数字,读数时注意乘以相应量程的倍率. (6)使用多用电表时,手不能接触测试笔的金属杆,特别是在测电阻时,更应注意不要用手接触测试笔的金属杆.(7)测量电阻时待测电阻要与其他元件和电源断开,否则不但影响测量结果,甚至可能损坏电表. (8)如果长期不用欧姆表,应把表内电池取出.(9)在研究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切记在二极管正向导通的情况下电路中必须连有灯泡或其他用电器,不能只连接一个二极管,否则极易烧坏二极管.【例2】(2010·山东高考)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连接电路如图所示.闭合电键后,发现电路有故障(已知电源、电表和导线均完好,电源电动势为E):(1)若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E,则发生故障的是______(填“待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或“电键”).(2)若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为零,该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检查故障.先将选择开关旋至_____挡(填“欧姆×100”、“直流电压10 V ”或“直流电流2.5 mA ”),再将_____(填“红”或“黑”)表笔固定在a 接线柱,把另一支表笔依次接b 、c 、d 接线柱.(3)若只有滑动变阻器断路,则多用电表的示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待测金属丝 (2)直流电压10 V 红 (3)0 E E【详解】(1)若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外电路一定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为E ,说明电源与电压表之间的连接无断路,所以发生故障的一定是待测金属丝.(2)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外电路一定存在着断路.因为电源两端有电压,所以不能用电流表来检测,只能用电压表(量程高于电源电动势)来检测,没有电压表的情况下,则利用多用电表的10 V 直流电压挡来检查故障.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应和电源的正极相连.(3)若只有滑动变阻器断路,则多用电表的示数依次是0、E 、E.【高考零距离】【2012年】1.(2012上海)27.(6分)在练习使用多用表的实验中(1)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①若旋转选择开关,使尖端对准直流电流挡,此时测得的是通过________的电流;②若断开电路中的电键,旋转选择开关使其尖端对准欧姆挡,此时测得的是________的电阻;③若旋转选择开关,使尖端对准直流电压挡,闭合电键,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此时测得的是________两端的电压。
2011版物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二章 光(选修3-4)
第2章 光【考纲知识梳理】一、光的折射及折射率 1、 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 折射率(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介质的折射率.注意:指光从真空射入介质. (2)公式:n=sini/sin γ0sin 1C v c ='==λλ,折射率总大于1.即n >1. (3)各种色光性质比较:红光的n 最小,ν最小,在同种介质中(除真空外)v 最大,λ最大,从同种介质射向真空时全反射的临界角C 最大,以相同入射角在介质间发生折射时的偏折角最小(注意区分偏折角...和折射角...)。
(4)两种介质相比较,折射率较大的叫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叫光疏介质. 二、全反射1.全反射现象: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界面上时,光线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2.全反射条件: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3.临界角公式:光线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的临界角为C ,则sinC=1/n=v/c三 、光的干涉现象1、 两列波在相遇的叠加区域,某些区域使得“振动”加强,出现亮条纹;某些区域使得振动减弱,出现暗条纹。
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出现明暗相间条纹的现象。
这种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
2、 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振动步调一致(振动方向相同),相差恒定。
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1).产生相干光源的方法(必须保证γ相同)。
①利用激光 (因为激光发出的是单色性极好的光);②分光法(一分为二):将一束光分为两束.......频率和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光。
(这样两束光都来源于同一个光源,频率必然相等)下面4个图分别是利用双缝、利用楔形薄膜、利用空气膜、利用平面镜形成相干光源的示意图 点(或缝)光源分割法:杨氏双缝(双孔)干涉实验;利用反射得到相干光源:薄膜干涉 利用折射得到相干光源:(2).双缝干涉的定量分析如图所示,缝屏间距L 远大于双缝间距d ,O 点与双缝S 1和S 2等间距,则当双缝中发出光同时射到O 点附近的P 点时,两束光波的路程差为 δ=r 2-r 1;由几何关系得:r 12=L 2+(x -2d )2, r 22=L 2+(x+2d)2. 考虑到 L 》d 和 L 》x ,可得 δ=Ldx.若光波长为λ, ①亮纹:则当δ=±k λ(k=0,1,2,…) 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两束光叠加干涉加强; ②暗纹:当δ=±(2k -1)2λ(k=0,1,2,…)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束光叠加干涉减弱,据此不难推算出: (1)明纹坐标 x=±k dLλ (k=0,1,2,…) (2)暗纹坐标 x=±(2k -1)d L ²2λ(k=1,2,…) 测量光波长的方法 (3)条纹间距[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 △x=dLλ. (缝屏间距L ,双缝间距d)用此公式可以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综合模拟检测(二)-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综合模拟检测(二)(限时:60分钟)一、选择题(此题共 8 小题,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5分,共40分)1.一旅客在站台 8 号车厢候车线处候车,假设动车一节车厢长 25米,动车进站时可以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他发现第 6 节车厢经过他用了 4 s,动车停下时旅客刚好在 8 号车厢门口,如下列图。
如此该动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A.2 m/s2B.1 m/s2 C.0.5 m/s2 D.0.2 m/s22.a、b两车从同一地点在平直公路上沿同方向行驶,其vt图象如下列图,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t=t1时,a、b两车速度的大小一样、方向相反B.t=t1时,a、b两车的加速度大小一样,方向一样C.t=t1时,a、b两车重新相遇D.0~t1时间内,a车的位移是b车位移的 3 倍3.如下列图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均可视为理想电表。
现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小灯泡L变亮C.电容器C上电荷量减小D.电源的总功率变大4.质量不可忽略的小球与轻质弹簧相连,穿在光滑的杆上,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弹簧下端固定于杆上,初始系统静止,现在将系统以加速度g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如此( )A.静止时,弹簧的弹力等于小球重力的一半B.静止时,杆的弹力小于弹簧的弹力C.加速时,弹簧的弹力等于零D.加速时,弹簧的形变量是静止时的 2 倍5.如下列图,两根间距为l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夹角为α,图中虚线下方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两金属杆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垂直于导轨放置。
开始时金属杆ab处在距磁场上边界一定距离处,金属杆cd处在导轨的最下端,被与导轨垂直的两根小柱挡住。
现将金属杆ab由静止释放,当金属杆ab刚进入磁场便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12.3 电势能、电势及电势差(练习题)-2017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原卷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选修3-1)专题十二 电场 第3课时:电势能、电势及电势差——练1、(多选)关于电势差的计算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势差的公式U AB =W ABq说明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 与电场力做功W AB 成正比,与移动电荷的电荷量q 成反比B .把正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正功,则有U AB >0C .电势差的公式U AB =W ABq中,U AB 与移动电荷的电荷量q 无关 D .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 等于把正电荷q 从A 点移动到B 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2、(多选)【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物理期中试卷】右图是某种静电矿料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带电矿粉经漏斗落入水平匀强电场后,分落在收集板中央的两侧,对矿粉分离的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 .带正电的矿粉落在右侧B .电场力对矿粉做正功C .带负电的矿粉电势能变大D .带正电的矿粉电势能变小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物理期中试卷】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1、2两点的场强相等B .1、3两点的场强相等C .1、2两点的电势相等D .2、3两点的电势相等4、【2014•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如图所示的电场中,一个正电荷从C 点分别沿直线被移动到A 点和B点,在这两个过程中,均需克服电场力做功,且做功的数值相同。
有可能满足这种情况的电场是A .存在沿y 轴正向的匀强电场B .存在沿x轴负向的匀强电场 C.在第Ⅰ象限内某位置有一个负点电荷 D .在第Ⅳ象限内某位置有一个负点电荷5、【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物理试题】如图8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两个带等量正电的点电荷分别固定在A 、B 两点,O 为AB 连线的中点,MN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图甲所示,矩形线圈abcd在匀强磁场中逆时针匀速转动时,线圈中产生的交流电如图乙所示,设沿abcda方向为电流正方向,则()A.乙图中Oa时间段对应甲图中A至B图的过程B.乙图中c时刻对应甲图中的C图C.若乙图中d等于0.02 s,则1 s内电流的方向改变50次D.若乙图中b等于0.02 s,则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解析:由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可知,甲图中的A、C两图中线圈所在的平面为中性面,线圈在中性面时电流为零,再经过1/4个周期电流达到最大值,再由楞次定律判断出电流的方向,因此图甲中A至B图的过程电流为正且从零逐渐增大到最大值,A对;甲图中的C图对应的电流为零,B错;每经过中性面一次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将要改变一次,所以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要改变两次,所以在乙图中对应Od段等于交变电流的一个周期,若已知d等于0.02 s,则频率为50 Hz,1 s内电流的方向改变100次,C错;而D选项频率应该是25 Hz.答案:A2.(20XX年高考广东理综)某小型发电机产生的交变电动势为e=50sin 100πt (V).对此电动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最大值是50 2 V B.频率是100 HzC.有效值是25 2 V D.周期是0.02 s解析:从中性面开始计时,交变电动势的表达式为e =E m sin ωt ,因e =50sin 100πt (V),所以最大值E m =50 V ,A 错误;由ω=2πf =100π rad/s 得f =50 Hz ,B 错误.有效值E =E m 2=25 2 V ,C 正确.T =1f =0.02 s ,D 项正确. 答案:CD3.(20XX 年佛山质检)如图所示,交流发电机线圈的面积为0.05 m 2,共100匝.该线圈在磁感应强度为1π T 的匀强磁场中,以10π rad/s 的角速度匀速转动,电阻R 1和R 2的阻值均为50 Ω,线圈的内阻忽略不计,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则( )A .线圈中的电动势为e =50sin 10πt VB .电流表的示数为 2 AC .电压表的示数为50 2 VD .R 1上消耗的电功率为50 W解析:由于线圈从图示位置(即磁场方向平行于线圈平面)开始计时,所以e =E m cos ωt ,其中E m =nBSω=50 V ,故线圈中的电动势e =50cos 10πt V ,故A 选项错误;线圈产生的电动势的有效值为E =502V =25 2 V ,由于线圈的内阻不计,故电压表的示数为U =E =25 2 V ,故C 选项错误;电流表的示数I =UR 并,其中R 并=R 1R 2R 1+R 2=25 Ω,所以I = 2 A ,故B 选项正确;R 1上消耗的电功率为P =U 2R 1=25 W ,故D 选项错误.答案:B4.如图所示,面积S =0.5 m 2,匝数n =100匝,内阻r =2.0 Ω的矩形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0.02 T的匀强磁场中,使它绕垂直于磁场的OO′轴以角速度ω=100π rad/s匀速转动,线圈通过电刷与一个阻值R=20 Ω的电阻连接,为交流电压表.求:(1)电阻R上的发热功率;(2)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电阻R中通过的电荷量;(3)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60°时,交流电压表V的读数.解析:(1)由题意知,交变电流电动势的最大值为E m=nBSω=100×0.02×0.5×100π V≈314 V有效值E=E m2=3142V≈222 V电阻R上的发热功率P=I2R=(ER+r )2R=(22220+2.0)2×20 W≈2×103 W.(2)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为E=n ΔΦΔt,平均电流I=E R+r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q=I·Δt联立解得q=nΔΦR+r =n BSR+r代入数据,得q=100×0.02×0.520+2.0C≈0.045 C.(3)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有效值,则示数U=IR=ER+rR≈202 V答案:(1)2×103 W(2)0.045 C(3)202 V(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命题报告·教师用书独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如图所示各图线中表示交变电流的是()解析: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做周期性变化,只有大小变化的电流不是交变电流.答案:BCD2.关于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产生的交变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线圈平面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不变B.线圈每转动一周,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一次C.线圈平面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方向都要改变一次D.线圈转动一周,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方向都改变一次解析:依据交流电的变化规律可知,如果从中性面开始计时,有e=E m sin ωt 和i=I m sin ωt;如果从垂直于中性面的位置开始计时,有e=E m cos ωt和i=I m cos ωt.可看出:线圈平面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也改变一次;线圈每转动一周,感应电流的方向和感应电动势的方向都改变两次.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C3.如图,面积均为S的线圈均绕其对称轴或中心轴在匀强磁场B中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能产生正弦交变电动势e=BSωsin ωt的图是()解析: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轴在线圈所在平面内)匀速转动,产生的正弦交变电动势为e=BSωsin ωt,由这一原则判断,A图和C图符合要求;B图中的转轴不在线圈所在平面内;D图转轴与磁场方向平行,而不是垂直.故A、C正确.答案:AC4.(20XX年高考全国卷)一台电风扇的额定电压为交流220 V.在其正常工作过程中,用交流电流表测得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这段时间内电风扇的用电量为()A.3.9×10-2度B.5.5×10-2度C.7.8×10-2度D.11.0×10-2度解析:因1度=3.6×106J且电流表示数为电流有效值,故用电量W=U(I1t1+I2t2+I3t3),代入数值得W=5.5×10-2度,故B项正确.答案:B5.(20XX年高考北京理综)一个小型电热器若接在输出电压为10 V的直流电源上,消耗电功率为P;若把它接在某个正弦交流电源上,其消耗的电功率为P 2.如果电热器电阻不变,则此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A.5 V B.5 2 VC.10 V D.10 2 V解析:设电热器电阻为R,正弦交流电源的电压有效值为U效,接10 V直流电源时,P=U2R ;接交流电源时,P2=U2效R,联立解得U效=5 2 V,故最大值U m=2U效=10 V,C选项正确.答案:C6.一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B.t=0.01 s时刻,Φ的变化率最大C.t=0.02 s时刻,交流电动势达到最大D.该线圈产生的交流电动势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解析:t=0时,Φ最大,线圈应在中性面位置,A错;t=0.01 s时,Φ -t图象的斜率最大,故ΔΦΔt最大,B正确;t=0.02 s时,Φ不变且最大,故e=0,C错;因Φ -t图象为余弦图象,故e -t图象为正弦图象,D错.答案:B7.(20XX年咸阳检测)如图所示,图线a是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所产生正弦交流电的图象,当调整线圈转速后,所产生正弦交流电的图象如图线b所示,以下关于这两个正弦交流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图中t=0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均为零B.线圈先后两次转速之比为3∶2C.交流电a的瞬时值为u=10sin 5πt (V)D.交流电b的最大值为5 V解析:t=0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故电压为零,A错;读图得两次周期之比为2∶3,由转速ω=2πT得转速与周期成反比,故B正确;读图得a的最大值为10 V,ω=5π,由交流电感应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e=E m sin ωt (V)(从中性面开始计时)得,u=10sin 5πt (V),故C正确;交流电的最大值E m=nBSω,所以根据两次转速ω的比值可得,交流电b的最大值为23×10 V=203V,故D错.答案:BC8.(20XX年江西盟校联考)电阻为1 Ω的单匝矩形线圈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现把交变电流加在电阻为9 Ω的电热丝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100 rad/sB.在0~0.005 s时间内,通过电阻的电荷量为15πCC.电热丝两端的电压为180 V D.电热丝的发热功率为1 800 W解析:由题图可知T=0.02 s,ω=2πT=100π rad/s,A错误;在0~0.005 s内,由U m=nBSω得BS=2πWb,q=ΔΦR+r =BS-0R+r=15πC,B正确;电热丝两端的电压U=RR+r ·U m2=90 2 V,C错误;电热丝的发热功率P=I2R=U2R=(902)29W=1800 W,D正确.答案:BD9.(20XX年高考四川卷)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矩形线圈的周期为T,转轴O1O2垂直于磁场方向,线圈电阻为2 Ω.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线圈转过60°时的感应电流为1 A.那么()A.线圈消耗的电功率为4 WB.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2 AC .任意时刻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e =4cos 2πT tD .任意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Φ=T πsin 2πT t 解析: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产生正(或余)弦式交变电流,因为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所以瞬时电动势表达式e =E m cos ωt ,当转过60°时e =E m cos 60°=E m 2,而i =e R =E m22 Ω=E m 4 Ω=1 A ,所以E m =4 V .故电动势有效值E =E m 2=2 2 V ,则线圈消耗功率P =E 2R =(22)22 W =4 W ,则选项A 正确;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I =E R =222 A = 2 A ,则选项B 错误;因为E m =4 V ,所以e =E m ·cos ωt =4cos 2πT t V ,则选项C 正确;因为E m =BS ·2πT ,所以Φm =BS =E m ·T 2π=2T π,所以任意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Φ=Φm ·sin ωt =2T πsin 2πT t ,所以选项D 错误. 答案:AC10.(20XX 年皖南八校联考)如图所示,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正弦脉冲波和方波的交变电流与时间的变化关系.若使这两种电流分别通过两个完全相同的电阻,则经过1 min 的时间,两电阻消耗的电功之比W 甲:W 乙为( )A .1∶ 2B .1∶2C .1∶3D .1∶6解析:图甲中电流周期为T1=6 s,设电流有效值为I1,则有(I m2)2RT13×2=I21RT1所以I1=33 A.图乙中电流有效值I2=I m=1 A.由W=I2Rt知W1W2=I21I22=13故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5分)电压u=1202sin ωt V,频率为50 Hz的交变电流,把它加在激发电压和熄灭电压均为u0=60 2 V的霓虹灯的两端.(1)求在一个小时内,霓虹灯发光时间有多长?(2)试分析为什么人眼不能感到这种忽明忽暗的现象?(已知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约为116s)解析:(1)如图所示,画出一个周期内交变电流的u-t图象,其中阴影部分对应的时间t1表示霓虹灯不能发光的时间,根据对称性,一个周期内霓虹灯不能发光的时间为4t1当u=u0=60 2 V时,由u=120 2sin ωt V求得:t1=1600s 再由对称性知一个周期内能发光的时间:t=T-4t1=150s-4×1600s=1 75s再由比例关系求得一个小时内霓虹灯发光的时间为:t=36000.02×175s=2400 s.(2)很明显霓虹灯在工作过程中是忽明忽暗的,而熄灭的时间间隔只有1300s(如图中t2+t3那段时间),由于人的眼睛具有视觉暂留现象,而这个视觉暂留时间约为116s远大于1300s,因此经过灯光刺激的人眼不会因为短暂的熄灭而有所感觉.答案:(1)2400 s(2)见解析12.(15分)(20XX年高考安徽理综)图1是交流发电机模型示意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线圈abcd可绕线圈平面内垂直于磁感线的轴OO′转动,由线圈引出的导线ae和df分别与两个跟线圈一起绕OO′转动的金属圆环相连接,金属圆环又分别与两个固定的电刷保持滑动接触,这样矩形线圈在转动中就可以保持和外电路电阻R形成闭合电路.图2是线圈的主视图,导线ab 和cd分别用它们的横截面来表示.已知ab长度为L1,bc长度为L2,线圈以恒定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只考虑单匝线圈)(1)线圈平面处于中性面位置时开始计时,试推导t时刻整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1的表达式;(2)线圈平面处于与中性面成φ0夹角位置时开始计时,如图3所示,试写出t 时刻整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动热e2的表达式;(3)若线圈电阻为r,求线圈每转动一周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其他电阻均不计)解析:(1)矩形线圈abcd 转动过程中,只有ab 和cd 切割磁感线,设ab 和cd 的转动速度为v ,则v =ω·L 22①在t 时刻,导线ab 和cd 因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均为E 1=BL 1v y ② 由图可知v y =v sin ωt ③则整个线圈的感应电动势为e 1=2E 1=BL 1L 2 ωsin ωt ④ (2)当线圈由图3位置开始运动时,在t 时刻整个线圈的感应电动势为e 2=BL 1L 2ωsin(ωt +φ0)⑤(3)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I =E R +r⑥ E =E m 2=BL 1L 2ω2⑦ 则线圈转动一周在R 上产生的焦耳热为Q R =I 2RT ⑧其中T =2πω⑨于是Q R =πRω(BL 1L 2R +r)2⑩答案:(1)e1=BL1L2ωsin ωt (2)e2=BL1L2ωsin(ωt+φ0)(3)πRω(BL1L2 R+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