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成语及出处
描写红楼梦的四字词语
![描写红楼梦的四字词语](https://img.taocdn.com/s3/m/318ffba2a8956bec0875e352.png)
描写红楼梦的四字词语1)哀哀欲绝: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2)哀天叫地: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平儿丰儿等哭的哀天叫地,贾政心中也着了忙。
”3)膏梁纨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宝钗笑道:‘真真膏梁纨袴之谈!我们虽是千金,原不知道这些事。
’”4)恨铁不成钢: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六回:“只为玉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5)赞不绝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宝玉看了,赞不绝口。
”6)没精打采:清·曹雪琴《红楼梦》第八十七回:“贾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的归至怡红院中:”7)丢三落四: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咱们家没人,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8)兰桂齐芳: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9)能说会道: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
”10)水来伸手,饭来张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你们深宅大院,''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鸡蛋是平常东西,那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市呢?”。
红楼梦中的四字词语精选 1)哭天抹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前日不知为什么撵出去,在家里哭天抹泪。
”2)善罢干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他看见奶奶比他标致,可比他得人心儿,他就肯善罢干休了?” 3)所作所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所作所为,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 4)心拙口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谁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着人说呢!” 5)蛾眉倒蹙,凤眼圆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晴雯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即时就叫坠儿。
出自于《红楼梦》中的成语典故大全
![出自于《红楼梦》中的成语典故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b32ca2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c.png)
出自于《红楼梦》中的成语典故大全宏篇巨著《红楼梦》,包罗万象,人物繁多,个个栩栩如生。
语言精美,辞藻丰富,成语使用繁多,掌握成语意义,学会引用优秀合适的成语,有利于增加我们作文文采,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学习《红楼梦》中的相关成语吧。
顾头不顾尾典故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你皆因年小时候,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又惊又喜典故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忽闻有人唤他,强展星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
”成语解释:既惊讶又高兴三日打鱼,两日晒网典故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
”成语解释: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不安本分典故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
”成语解释:本分: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
形容不务正业,不守规矩不干不净典故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不干不净,也不知道毛病儿,买了来三日两日,又弄鬼掉猴的。
”成语解释:指不洁净,肮脏。
也指因忌讳而感觉不洁净。
也可形容语文不文明。
指桑骂槐典故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成语解释:指着桑树骂槐树。
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东风压倒西风典故出自:清·曹雪琴《红楼梦》第八十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成语解释: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
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
斯斯文文典故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的惯了,乍见了你这破落户,还被人笑话死了呢。
红楼梦中的成语知识讲解
![红楼梦中的成语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3af80cc336c1eb91b375d6f.png)
红楼梦中的成语红楼梦中的成语词目粉妆玉琢1发音fěn zhuāng yù zhuó释义白粉装饰的,白玉雕成的。
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得白净。
也用来形容雪景。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中,斗他玩耍一回。
”示例江山万里,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峻青《瑞雪图》)词目饫甘餍肥1发音yù gān yàn féi释义饫:饱食;餍:吃饱。
饱食肥美的食品。
形容生活优裕、奢侈。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
”示例词目华冠丽服3发音huá guān lì fú释义冠:帽子。
形容衣着华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全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示例词目倚财仗势3发音yǐ cái zhàng shì释义倚、仗:凭借。
倚仗着自己的财产和势力。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
”示例词目郑重其事4发音 zhèng zhòng qí shì释义郑重:审慎,严肃认真。
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示例孙俊英背剪着手,~地在墙前站着看标语。
(冯德英《迎春花》第六章)词目金玉良缘5发音jīn yù liáng yuán释义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
后泛指美好的姻缘。
出处都道是~,俺只念木石前盟。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示例词目挺胸凸肚6发音tǐng xiōng tū dù释义凸:凸出。
与红楼梦有关的成语
![与红楼梦有关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afee0d3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0.png)
与红楼梦有关的成语
1.情非得已: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指情况不得不如此,没有办法。
2. 挥洒自如: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五回,指自如地驾驭和运用。
3. 颠倒乾坤:出自《红楼梦》第九十回,指让天地颠倒,形势逆转。
4. 风马牛不相及:出自《红楼梦》第二回,指两事物之间毫无关联。
5. 背信弃义: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五回,指背叛信义,不守承诺。
6. 深恶痛绝:出自《红楼梦》第十一回,指极度憎恶和痛恨。
7. 捉襟见肘: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五回,指财力不足,困于生计。
8. 拍案而起:出自《红楼梦》第八十三回,指因为事情激动而站起来。
9. 指鹿为马: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指故意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10. 狐假虎威: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指借助权势欺压人。
- 1 -。
《红楼梦》的成语大全
![《红楼梦》的成语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404899ed1f34693dbef3e1b.png)
《红楼梦》的成语大全导语:《红楼梦》是我国文学造诣最高的古典名著,下面是语文小编收集整理的的关于出自《红楼梦》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蝎蝎螫螫解释:形容人婆婆妈妈,在小事情上过分地表示关心、怜惜。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晴雯忙回身进来,笑道:‘那里就吓死他了?偏惯会这么蝎蝎螫螫老婆子的样儿。
’”小题大作解释:拿小题目做大文章。
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三回:“没有什么,左不过他们小题大作罢了,何必问他?”心神不定解释:定:安定。
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便把丰儿等支开,叫刘老老坐在床前,告诉他心神不宁,如见鬼的样子。
”嬉皮笑脸解释:形容嬉笑不严肃的样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回:“你见我和谁玩过!有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你该问他们去!”新来乍到解释:乍:刚才,起初。
形容为时不久或刚刚来到一个新地方。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况且你二姐姐是新媳妇,孙姑爷也还是年轻的人,各人有各人的脾气,新来乍到,自然要有些别扭的。
”惜老怜贫解释:爱护老人,同情穷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连各房里的姑娘们,都这样怜贫惜老,照看我。
”寻根究底解释:追求根底。
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心到神知解释:旧时指只诚心敬神,就用不到烦琐的礼仪。
比喻对人表示钦佩,不必有什么虚文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一回:“大老爷原是好养静的,已修炼成了,也算得是神仙了。
太太们这么一说,就叫做‘心到神知’了。
”悬灯结彩解释:悬:挂;彩:彩球,彩带。
挂着灯笼,系着彩球。
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两府中倶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笙箫鼓乐之音,通衢越巷。
出自红楼梦的成语
![出自红楼梦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af1b373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10.png)
出自红楼梦的成语出自红楼梦的成语导语:《红楼梦》是我国文学造诣最高的古典名著,下面是语文小编收集整理的的关于出自《红楼梦》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1.无法无天解释: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
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贾政说宝玉道:“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无法无天的事来。
”2.文风不动解释:一点儿也不动。
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宝玉摔玉)“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风不动。
”3.问长问短解释:问:询问。
仔细地问,表示关心。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五回:“王夫人更不用说拉着甄宝玉问长问短,觉得比自己家的宝玉老成些。
”4.甜嘴蜜舌解释:象蜜糖一样甜的话。
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玉钏对宝玉说)“吃吧,吃罢!你不用和我甜嘴蜜舌的了,我都知道啊5.头晕目眩解释: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贾府贾琏住宅)“满屋里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晕目眩。
”6.天下乌鸦一般黑解释: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众人说薛姨妈家的当铺当票的事)“这更奇了,天下乌鸦一般黑,岂有两样的。
”7.挺胸凸肚解释:凸:凸出。
形容身壮力强,神气活现的样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在荣府大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
”8.偷闲躲静解释:摆脱杂务,得个清静。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闲躲静,独他是不能。
”9.通同一气解释:串通在一起。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何三引贼)众人道:“况且打死的贼是周瑞的干儿子,必是他们通同一气。
出自于红楼梦的成语故事大全
![出自于红楼梦的成语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84e7ef0ec3a87c24028c4bd.png)
出自于红楼梦的成语故事大全典故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老太太与凤姐姐方才说话含含糊糊,不知是什么意思。
成语解释:含混不清的样子羞愧难当典故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那婆子羞愧难当,一言不发。
成语解释:当:承受。
指感到十分羞愧内疚百里挑一典故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成语解释: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
形容人才出众。
人多势众典故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话说金荣困人多势众,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玉方才不吵闹了。
成语解释:声势力量大。
忠臣良将典故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袭人道:忠臣良将,出于不得已他才死。
成语解释:忠实的大臣和优秀的将帅耳软心活典故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七回:那司棋也曾求了迎春,实指望能救,只是迎春语言迟慢,耳软心活,是不能做主的。
成语解释: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没精打采典故出自:清曹雪琴《红楼梦》第八十七回:贾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的归至怡红院中:成语解释:采:精神。
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顾前不顾后典故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一听见有人告诉了,把我吓昏了,才这么着急的顾前不顾后了。
成语解释:只顾及前面而忘了后面。
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大手大脚典故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成年家大手大脚的,替太太不知背地里赔垫了多少东西,真真赔的是说不出来的,那里又和太太算去。
成语解释:原指人手大,脚大。
后多用来形容花钱、用东西不节省。
没上没下典故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再者也没刚柔,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顽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
成语解释:不分尊卑长幼,没有礼貌典故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成语解释:比喻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哭天抹泪典故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前日不知为什么撵出去,在家里哭天抹泪。
红楼梦中的成语典故 -回复
![红楼梦中的成语典故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da95428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0.png)
红楼梦中的成语典故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成语典故。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黛玉葬花:这个成语源于《红楼梦》中的一个场景,林黛玉在花园中埋葬落花,表达了她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爱情的追求。
这个成语后来也用来形容文人雅士的情感表达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 心比天高:这个成语出自《红楼梦》第五回,形容一个人志向高远,野心勃勃。
在小说中,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3. 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个成语源于《红楼梦》中的一个故事,刘姥姥第一次进入大观园,被其中的奢华景象所震撼。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一个人初次接触到新奇事物时的惊讶和不知所措。
4. 护身符:这个成语出自《红楼梦》第八十回,意思是保护自己或某个人的安全或顺利的物品或人。
在小说中,护身符是贾宝玉随身携带的一种物品,据说可以保佑他平安。
5. 金玉良缘:这个成语出自《红楼梦》第五回,形容美好的姻缘。
在小说中,金玉良缘是指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婚姻。
这些成语典故不仅丰富了《红楼梦》的文化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形容红楼梦的八字成语出处成语解析
![形容红楼梦的八字成语出处成语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0c673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2.png)
形容红楼梦的八字成语出处|成语解析
形容红楼梦的八字成语: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多一事不如省一事、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的词语解释、出处如下:
解释: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七回:“我说的不是功名么?你们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词语解释、出处如下:
解释:比喻贪心不足。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十六回:“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
”。
与红楼梦有关的四字成语出处及用法
![与红楼梦有关的四字成语出处及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a55c8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c.png)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
其中,融入了大量的成语和俗语,成为了我国文学的宝库。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为你讲解与红楼梦有关的四字成语的出处及用法,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些成语。
1. "情场巧合"——出自《红楼梦》第七十九回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情感纠葛是小说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在第七十九回中,就有一段“情场巧合”描述了林黛玉和贾宝玉在情感上的一些误会和巧合。
这个成语在现代用法中则表示两个人在爱情或感情方面因为一些巧合的原因而有了联系,是一种巧合的结合。
2. "鸳鸯戏水"——出自《红楼梦》第六十五回这个成语来自于《红楼梦》第六十五回“鸳鸯戏水”,形容两个人之间的亲昵和和睦的关系。
在小说中,宝玉看到黛玉那日才穿件水蓝绿纱衣,与麝月在池边撒猴儿戏水,因而有了“鸳鸯戏水”这个场景。
现在用来形容夫妻之间恩爱和谐,共同生活愉快,是一种相亲相爱的形容词。
3. "珠联璧合"——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九回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九回中描述宝玉在王夫人的炕上,正是“珠联璧合”的一段经典场景。
这个成语形容事物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在现代用法中,也用来形容两个人的配合、协作或组合默契。
4. "缱绻缠绵"——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在第二十一回中,贾宝玉和林黛玉有一段对话:“不说只怕缱绻缠绵了。
”使得这个成语出现在小说中。
在现代用法中,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情侣间的深情缠绵,也可以用来形容两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亲密无间的关系。
这些与红楼梦有关的四字成语不仅在小说中出现过,而且在现代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何在适当的场合使用这些成语,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并体现出我国文学的魅力。
希望这些解释能够帮你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些成语。
红楼梦,被誉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更是我国文学的宝库,蕴含着丰富的成语和俗语。
红楼梦中的四字成语
![红楼梦中的四字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aa6667242cc58bd63186bdf5.png)
红楼梦中的四字成语骨肉分离太虚幻境曲径通幽鸳鸯在梁摸着石头过河风水宝地熟能生巧寻花问柳一石二鸟百依百顺(79回)、翻天覆地(105回)、横行霸道(9回)、眉开眼笑(2回)、一模一样(62回)、无法无天(33回)、终身大事(8回)、心神不定(16回)、美中不足(5回)、称心如意(57回)哀哀欲绝【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耳边风(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耳鬓斯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九回)风尘碌碌无可如何锦衣纨裤饫甘餍肥一技无成茅椽蓬牖瓦灶绳床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了然不惑自怨自叹高谈快论荣华富贵利物济人美中不足好事多魔乐极悲生人非物换静极思动无中生有安身乐业离合悲欢青天白日青红皂白炎凉世态不可胜数自相矛盾不近人情消愁破闷追踪蹑迹好货寻愁谋虚逐妄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伤时骂世父慈子孝称功颂德从头至尾酌酒吟诗偷香窃玉洗耳谛听粉妆玉琢惯养娇生敝巾旧服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巨眼英雄风华薄命懦弱老实精明才干冷漠孤僻风尘碌碌无可如何锦衣纨裤饫甘餍肥一技无成茅椽蓬牖瓦灶绳床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了然不惑自怨自叹高谈快论荣华富贵利物济人美中不足好事多魔乐极悲生人非物换静极思动无中生有安身乐业离合悲欢青天白日青红皂白炎凉世态不可胜数自相矛盾不近人情消愁破闷追踪蹑迹好货寻愁谋虚逐妄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伤时骂世父慈子孝称功颂德从头至尾酌酒吟诗偷香窃玉洗耳谛听粉妆玉琢惯养娇生敝巾旧服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巨眼英雄红楼梦的成语词语盛极则衰兴久必亡月盈则亏水满则溢韶光易过红颜易老花言巧语骨肉分离太虚幻境曲径通幽摸着石头过河风水宝地熟能生巧寻花问柳一石二鸟百依百顺翻天覆地横行霸道眉开眼笑一模一样无法无天终身大事心神不定称心如意哀哀欲绝耳边风耳鬓斯磨风尘碌碌一技无成茅椽蓬牖瓦灶绳床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了然不惑自怨自叹高谈快论荣华富贵利物济人美中不足乐极悲生人非物换静极思动无中生有安身乐业离合悲欢青天白日青红皂白炎凉世态不可胜数自相矛盾不近人情消愁破闷追踪蹑迹谋虚逐妄胡牵乱扯贬恶诛邪伤时骂世父慈子孝称功颂德从头至尾酌酒吟诗偷香窃玉洗耳谛听粉妆玉琢惯养娇生敝巾旧服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巨眼英雄一年半载一男半女一来二去三年五载三茶六饭七大八小七言八语七死八活八病九痛十旺八旺有一无二连三接四求三拜四推三拉四拿三搬四唠三叨四一差二错三番两次三媒六证七大八小十病九痛一心一计一五一十百依百顺三求四告七颠八倒提三说二言三语四恨五骂六喊七叫八再三再四七颠八倒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调三窝四呆里藏奸锦衣纨裤横三竖四先来讲讲红楼梦这个词:这是小说的书名,也是第五回中一套曲子的名称.甲戌本第一回正文明言:“空空道人……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第五回在“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旁有脂批曰:“点题,盖作者自云所历不过红楼一梦耳.”今天看到的最早把全书正式标称为“红楼梦”的抄本是甲辰本(1784),在乾隆年间与《石头记》传抄的同时已有“红楼梦”之名,以后看到的程高刻本出来(1791),“红楼梦”的题名遂取代了“石头记”. 梦觉主人在“甲辰本”序言里写到:“辞传闺秀而涉于幻者,故是书矣‘梦’名也.夫梦曰‘红楼’,乃巨家大室儿女之情,事有真、不真耳.红楼富女,诗证香山;吾幻庄周,归梦蝴蝶.作是书者借以命名,为之《红楼梦》焉.” 白居易《秦中吟·义婚》有“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与“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对举.“红楼”当是富家闺阁之意;“梦”应包含着作者的人生感受,开卷即谓“历过一番梦幻之后”,作者友人“秦淮旧梦人犹在”(敦敏)、“扬州旧梦久已觉”(敦诚)之句,亦可参考.《红楼梦》是出现在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即清代文坛上的一部巨著,以其思想和艺术的杰出成就而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通过主人公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反映出作为清代进步思潮的初步民主思想、平等观念和个性要求,尽管带有伤感情调和无可解脱的苦闷,却也显示了封建社会已从内部溃烂,行将衰亡.小说打破了传统思想和创作手法,塑造了复杂多面而又鲜明突出的人物性格,创造了数以百计的整个形象体系.小说虽是以作家个人生活经历为基础的虚构,却像生活本身描写一样真实可信、浑然天成.《红楼梦》反应生活规模宏大、描写深微,素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誉. 书中从世态人情、国体家风、典章故实、官职礼俗、宗教哲理,到服饰器用、建筑园林、琴棋书画、诗词戏文、饮食医药、等等无不熔铸汇通,堪称传统文化的结晶和世界文学的瑰宝.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与“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一联应视为作者表述自己创作思想和方法的特殊用语.一般认为包含从生活原型到艺术形象的典型概括过程,当然也意味着作者避免文字之祸的难言之隐.有的研究者提出,以假隐真不限于一般的典型化方法,还应当领会这部小说的特殊写法,包括以假事敷演、用真事点醒,互相补足,彼此勾连,或正话反说,或以刨位辨,或借题发挥,或隐喻暗示等等.这才能以“儿女笔墨”的形式,写出一部具有“怨时骂世”深刻内容的作品须眉代指男子.清·徐时栋《烟屿楼笔记》卷二:“古人称男子为须眉,吾尝问友人,须为男子所独,而眉则妇女皆有之,何以丈夫曰须眉耶?佥不能对.按《释名》云.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然后知古妇人皆灭去眉毛,故须画眉,则虽有如无,而丈夫可专其称矣.”第一回“堂堂须眉”即“堂堂男子汉”之意.锦衣纨绔富贵者的穿着.《诗·秦风·终南》:“锦衣狐裘.”《汉书·叙传上》:“出与王许子弟(汉室之外戚)并为贵戚子弟之服.”清·梁绍壬《两般烟雨庵随笔》卷五“纨绔传”条引《少年行》有云:“少年不读书,父兄佩金印,子弟乘高车.少年不学稼,朝出乌衣巷,暮饮青楼下.……时衰运去繁华歇……哭上城东坟.”“此诗可为纨绔子作传”.饫甘餍肥宋·陆游《对食》:“豹胎日餍饫,萍齑却时供.”晋·杜预《左转序》:“餍而饫之.”这鸟字搜狗不认识潦倒第一回“半生潦倒之罪”,“潦倒”当做失意、衰颓解.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嗟于潦倒无归日,令汝蹉跎已半生.”第三回“潦倒不通世务”中“潦倒”应作落拓不羁、举止不捡解.王绩《答程道士书》:“吾受性潦倒,不经世务.屏居独处,则萧然自得;接对宾客,则乐然思寝.” 茅椽蓬牖《汉书·艺文志》:“墨家者流,盖处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淮南子·原道训》“蓬户翁牖,揉桑为枢.”苏轼《黄州快哉亭记》:“将蓬户翁牖,无所不快.”瓦杜绳床瓦杜是土培烧制的灶,绳床是简易的坐具.《晋书·佛图澄传》襄国城堑水源暴竭,澄“至故泉源上,坐绳床,烧安息香,呪愿数百言……水大至,隍堑皆满”.白居易《爱咏诗》:“坐倚绳床闲自念,前生应是一诗僧.”《演繁露》:”今之交床,本自虏来,始名胡床,桓伊下马据胡床,取笛三弄,是也.隋高祖意在忌胡,器物涉胡言者咸令改之,乃改交床,唐穆宗时又名绳床.”《资治通鉴·唐纪》注:“绳床,以版为人,人坐其上,其广前可容膝,后有靠背,左右有托手,可以阁臂,其下四足着地.”《清异录》:“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梗丝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相传唐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扈驾,欲息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又名逍遥座.”7月30日第2课石头有多种含义.①作者个性气质的一种象征.敦敏《题芹圃画石》诗写曹雪芹借画石抒胸中块垒,见嶙峋傲骨.敦诚《佩刀质酒歌》有“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之句.作者心志不抒、才能抑塞的感慨与“无才补天、自怨自叹”的石头相一致.②石头在小说中充当叙述者的角色.它以愚拙之质幻化成“通灵。
【精选】红楼梦中的成语及出处
![【精选】红楼梦中的成语及出处](https://img.taocdn.com/s3/m/61b83fc5551810a6f52486e0.png)
红楼梦中的成语及出处(急!!!!)浏览次数:1807次悬赏分:5 |解决时间:2007-4-24 15:09 |提问者:香榭阁主注意:是成语!!!不要其他的,只是成语!!!请表明出处(不要只写章回,至少写上句子吧)知道难了点,不过我有急用,谢谢了!问题补充:谢谢你的回答,可是请看清楚我的注意事项,不要只写出章回,那样的成语对我没用。
最佳答案骨肉分离太虚幻境曲径通幽鸳鸯在梁摸着石头过河风水宝地熟能生巧寻花问柳一石二鸟百依百顺(79回)、翻天覆地(105回)、横行霸道(9回)、眉开眼笑(2回)、一模一样(62回)、无法无天(33回)、终身大事(8回)、心神不定(16回)、美中不足(5回)、称心如意(57回)哀哀欲绝【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耳边风(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耳鬓斯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九回)风尘碌碌无可如何锦衣纨裤饫甘餍肥一技无成茅椽蓬牖瓦灶绳床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了然不惑自怨自叹高谈快论荣华富贵利物济人美中不足好事多魔乐极悲生人非物换静极思动无中生有安身乐业离合悲欢青天白日青红皂白炎凉世态不可胜数自相矛盾不近人情消愁破闷追踪蹑迹好货寻愁谋虚逐妄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伤时骂世父慈子孝称功颂德从头至尾酌酒吟诗偷香窃玉洗耳谛听粉妆玉琢惯养娇生敝巾旧服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巨眼英雄关键词:子弟书;《红楼梦》;语言;俗语;通俗化</P>子弟书作为一种通俗文艺、说唱艺术,它运用通俗语言是必然的,这也成为其语言的特质。
而在取材众多小说戏剧的子弟书作品中,改编自《红楼梦》小说的这二十多篇作品总体来说是比较雅的,尤其是如《黛玉悲秋》、《葬花》、《露泪缘》等等,其中典故的运用、骈俪句式的排比、铺陈,给人以极为雅致、庄重的感觉。
但它又的确是用浅近的语言,写出了一篇篇的红楼故事。
</P>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俗语”意为“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红楼梦中的成语典故 -回复
![红楼梦中的成语典故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16e66bf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a.png)
红楼梦中的成语典故 -回复
《红楼梦》中出现了许多成语典故,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1. 蓬头散发:出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形容人穷困潦倒,形容狼狈不堪的样子。
2. 肝胆相照:出自《红楼梦》第五回。
形容彼此情同手足,互相信任。
3. 落落大方:出自《红楼梦》第十二回。
形容举止大方得体,态度端庄。
4. 喜笑颜开:出自《红楼梦》第二十四回。
形容喜悦时脸上露出笑容。
5. 一往无前: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一回。
形容勇往直前,毫不畏惧。
这里只是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例子,实际上《红楼梦》中还有很多成语典故。
《红楼梦》中人物的成语有哪些_出自《红楼梦》的成语
![《红楼梦》中人物的成语有哪些_出自《红楼梦》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272f182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6e.png)
《红楼梦》中人物的成语有哪些_出自《红楼梦》的成语《红楼梦》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人物的成语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红楼梦》中人物的成语有哪些_出自《红楼梦》的成语,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红楼梦》中人物的成语: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上半部+賛)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不施脂粉,不簪钗环。
肌肤“……我们家的姑娘们不算,外还有两位姑娘,真是天下少有!……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贾元春书中无描绘虽说皇帝的小老婆众多,但能晋身“妃”级的却也仅仅只四人而已,可见元春不光才德出众,长也定然不俗。
贾元春是贾宝玉的亲姐姐,想来跟弟弟那“色若春晓之花”的样貌有些相似,这二人的美属于同一种类型。
贾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
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贾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其中“顾盼神飞”四字,活画出她的聪敏、伶俐、大方的风采。
贾惜春黛玉初见时她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湘云湘云没有面貌的描写,除了“醉眠芍药荫”的“慢起秋波”四字,与被窝外的“一弯雪白的膀子似乎除了一双眼睛与皮肤白,并不美。
身材“蜂腰猿背,鹤势螂形”,极言其细高个子,长腿。
秦可卿兼宝钗如花的`美艳黛玉如柳的风姿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王熙凤黛玉观察熙凤「打扮与众姊妹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条、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红楼梦成语故事
![红楼梦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fb9f17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6.png)
红楼梦成语故事一、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巨著,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描写、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切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红楼梦》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其中有许多成语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表达。
本文将通过介绍《红楼梦》中与成语相关的故事,带领读者了解这些成语的来源和意义。
二、成语故事1. 草木皆兵故事背景:贾府大草堂贾府是《红楼梦》中的重要场景之一。
在第九回的时候,贾府出现了一次火灾,大草堂被燃烧成灰烬。
在救火的过程中,众人感到非常奇怪,明明周围绿树成荫,为何这次的大火来势如此之猛?原文描写:“忽听得一阵催命的声音,还没留神,只听得人云殢雨,彩虹含霁,不过是香烛半枝,柳花三面,短幡长剑,红铜绿铁而已。
那人中间宽腰细腿,赤体露胸。
朝四面八方,只见天昏地暗,沉冤莫白。
”成语来源:学者认为,“草木皆兵”的成语来源于这个故事。
草木本是不会动的,但在这个故事中,草木竟然象善于立功的士兵一样,参加了战斗,让人非常惊讶。
成语意义:形容环境紧张,局势危急,甚至连平常不起眼的人或事物也可能成为威胁。
2. 金玉满堂故事背景:贾府贾母神仙阁第四十一回中,贾母迎亲的时候在神仙阁设宴款待宾客,宴席上摆满了各种珍贵的金玉器皿。
原文描写:“山珍海味,翠黛金银,偌大一座花园,布满了各式各样的珍宝。
只见首廊内铺设得更加精密,四个呈虚的大样门,有蓝田玉骊珠版的门扇,还有顶真错落的各色宝石,其中金玉满堂,堪称神仙之屋。
”成语来源:这里的“金玉满堂”成语就来源于宴席上摆满了各种珍贵的金玉器皿。
成语意义:形容财富丰厚,家境富裕。
3. 鸾凤和鸣故事背景:宝黛初婚夜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对情侣,他们的结合堪称鸾凤和鸣。
原文描写:“那凤一声,鸾应一声;鸾飞山倒,凤泊云销。
正是:有情鸳鸯两鸣啭,那怕所有百般缠。
”成语来源:这里的“鸾凤和鸣”成语,就来源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结合,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红楼梦成语
![红楼梦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7f511e6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b.png)
红楼梦成语[哀哀欲绝]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挨冻受饿]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妈妈这一辈子,想来还不致挨冻受饿。
”[安分守已] 出自《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别胡行乱闹了。
”[安身乐业]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你二人不知谁生谁死,这如何便当作安身乐业的去处?”[安心乐业] 出自《红楼梦》第六八回:“那二姐得了这个所在,以见园里姐妹个个相好,倒也安心乐业的,自为得所。
”[爱如珍宝]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子兴冷笑道:‘万人都这样说,因而他祖母爱如珍宝。
’”[粉妆玉琢]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
”[粉装玉琢]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装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中斗他玩耍一回;”[狗颠屁股] 出自《红楼梦》第六一回:“春燕说荤的不好,另叫你炒个面筯儿,少搁油才好,你忙着就说自己发昏,赶着洗手炒了,狗颠屁股儿似的,亲自捧了去。
”[干柴烈火]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今日天缘凑巧,竟赏了他,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的开。
”[金玉良缘]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典则俊雅] 出自《红楼梦》第十四回:“一切张罗款待,都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凤姐]洒爽风流,典则俊雅,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了,——那里还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
”[刁钻刻薄]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2回:“一则里头有贵妃照应,二则故旧好亲戚多,三则你家自老太太起至于少爷们,没有一个刁钻刻薄的。
”[官官相护]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如今就是闹破了,也是官官相护的,不过认个承审不实,革职处分罢咧。
出自红楼梦的成语大全_成语典故素材
![出自红楼梦的成语大全_成语典故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f5967de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8.png)
出自红楼梦的成语大全陶情适性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不过游戏笔墨,陶情性而已!”水性杨花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二回:“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杨花。
”规规矩矩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说了不多几句话,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
”怡情悦性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
”平心静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能得这个实在;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
”绳床瓦灶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
”捏一把汗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赵姨娘正因彩云私赠了许多东西,被玉钏儿吵出,生恐查诘出来,每日捏一把汗打听信儿。
”弄性尚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这薛公子的混名,人称他‘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
”痴男怨女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花枝招展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来了。
”横行霸道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头晕目眩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满屋里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晕目眩。
”弄鬼掉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买了来三日两日,又弄鬼掉猴的。
”如蝇逐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七回:“那媳妇却倒伶俐,又兼有几分姿色,看着贵儿无能力,便每日家打扮的妖妖调调,两只眼儿水汪汪的,招惹的赖大家人如蝇逐臭,渐渐做出些...无法无天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无法无天的事来。
红楼梦的四字成语100个
![红楼梦的四字成语100个](https://img.taocdn.com/s3/m/2ed6ed8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5.png)
红楼梦的四字成语100个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融入了大量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小说的语言魅力,还深化了人物角色的形象描绘。
本文将介绍红楼梦中的100个四字成语,并分析其出处及寓意。
下面将以这样的格式来介绍成语:【成语】出处:红楼梦第XX回解释:成语的释义和用法寓意:成语所蕴含的思想或寓意【成语一】出处:红楼梦第1回解释:指容貌娇美、姿态婀娜,形成鲜明的对比寓意:形容美的女子出现在景物之中,使景物更加鲜明夺目。
【成语二】出处:红楼梦第3回解释:指人或事物受到误解、指责或不公正待遇寓意:形容受到非议或冤枉的人或事物【成语三】解释:指不经人事处理、随遇而安或随心所欲寓意:形容遇事不加理会或行事不拘束的状态......通过以上的格式,我将会逐一介绍红楼梦中的100个四字成语,并给予详尽的解释和分析。
这样的排版能够整洁美观,语句通顺,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流畅,不受任何干扰。
同时,我会遵循题目要求,不堆积词语,采用大部分中文,不出现网址链接,以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成语一】出处:红楼梦第1回解释:藕断丝连。
比喻男女感情虽然中断,但心意仍旧相连,不能释怀。
寓意:形容男女之间感情深厚,即使分开也不能忘记对方。
【成语二】出处:红楼梦第1回解释:守口如瓶。
形容能够严守秘密,不泄露出去。
寓意:比喻能够守住秘密,不外泄。
【成语三】解释:无独有偶。
形容事情或情况不是独自发生,而是和其他类似事情或情况有相似之处。
寓意:指某个情况或事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和相关的因素有关。
【成语四】出处:红楼梦第3回解释:反目成仇。
原为姊妹相争,关系恶劣,并扩大到两个阵营之间。
寓意:形容原本关系密切的人突然变得仇视对方。
......更多红楼梦中的四字成语,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逐一分享给读者。
通过整洁美观的排版和详细的解释,希望能够满足读者对红楼梦成语的学习和理解的需求。
同时,通过合适的格式来呈现,也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每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出自《红楼梦》的成语
![出自《红楼梦》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ffe21a5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e.png)
出自《红楼梦》的成语出自《红楼梦》的成语篇1怀着鬼胎【成语】:怀着鬼胎【拼音】:huái zhe guǐ tāi【解释】:比喻藏着不可告人的心事。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盒子藏的是储君,有肚皮里怀的是鬼胎。
”【示例】:袭人等怀着鬼胎,又不敢去打恭作揖【成语】:打恭作揖【拼音】:dǎ gōng zuò yī【解释】:旧时礼节,弯身抱拳,上下摆动,表示恭敬。
【出处】:明·李贽《因记往事》:“嗟乎!平居无事,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同于泥塑。
”【示例】:宝玉毛发耸然【成语】:毛发耸然【拼音】:máo fā sǒng rán【解释】:毛发竖起。
极言惊骇、恐惧。
同“毛发悚然”。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朵思见之,毛发耸然。
”【示例】:虽然~,心中却也明白水落归槽【成语】:水落归槽【拼音】:shuǐ luò guī cáo【解释】:四溢的洪水流入了河槽。
比喻一心惦记着的事有了着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六回:“今日听了这些话,心里方才水落归漕,倒也喜欢。
?轻嘴薄舌【成语】:轻嘴薄舌【拼音】:qīng zuǐ bó shé【解释】:指说话轻率,言语随便。
也比喻人爱说俏皮话。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叵耐邻里有一班浮薄子弟,平日见王媪是个俏丽孤霜,闲常时倚?飞灾横祸【成语】:飞灾横祸【拼音】:fēi zāi hèng huò【解释】:意外的灾祸。
【出处】:《后汉书·周荣传》:“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敛。
”【示例】:自己年纪可也不小了,家中又碰见这样~,不知如何了局。
★清骨软筋酥【成语】:骨软筋酥【拼音】:gǔ ruǎn jīn sū【解释】:骨头软了,肉也麻了。
形容全身乏力,肢体瘫软的样子。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那老魔闻得此言,吓得魂飞魄散,骨软筋麻,扑的跌?黄汤辣水【成语】:黄汤辣水【拼音】:huáng tāng là shuǐ【解释】:泛指饮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中的成语及出处(急!!!!)浏览次数:1807次悬赏分:5 |解决时间:2007-4-24 15:09 |提问者:香榭阁主注意:是成语!!!不要其他的,只是成语!!!请表明出处(不要只写章回,至少写上句子吧)知道难了点,不过我有急用,谢谢了!问题补充:谢谢你的回答,可是请看清楚我的注意事项,不要只写出章回,那样的成语对我没用。
最佳答案骨肉分离太虚幻境曲径通幽鸳鸯在梁摸着石头过河风水宝地熟能生巧寻花问柳一石二鸟百依百顺(79回)、翻天覆地(105回)、横行霸道(9回)、眉开眼笑(2回)、一模一样(62回)、无法无天(33回)、终身大事(8回)、心神不定(16回)、美中不足(5回)、称心如意(57回)哀哀欲绝【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耳边风(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耳鬓斯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九回)风尘碌碌无可如何锦衣纨裤饫甘餍肥一技无成茅椽蓬牖瓦灶绳床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了然不惑自怨自叹高谈快论荣华富贵利物济人美中不足好事多魔乐极悲生人非物换静极思动无中生有安身乐业离合悲欢青天白日青红皂白炎凉世态不可胜数自相矛盾不近人情消愁破闷追踪蹑迹好货寻愁谋虚逐妄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伤时骂世父慈子孝称功颂德从头至尾酌酒吟诗偷香窃玉洗耳谛听粉妆玉琢惯养娇生敝巾旧服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巨眼英雄关键词:子弟书;《红楼梦》;语言;俗语;通俗化</P>子弟书作为一种通俗文艺、说唱艺术,它运用通俗语言是必然的,这也成为其语言的特质。
而在取材众多小说戏剧的子弟书作品中,改编自《红楼梦》小说的这二十多篇作品总体来说是比较雅的,尤其是如《黛玉悲秋》、《葬花》、《露泪缘》等等,其中典故的运用、骈俪句式的排比、铺陈,给人以极为雅致、庄重的感觉。
但它又的确是用浅近的语言,写出了一篇篇的红楼故事。
</P>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俗语”意为“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1996年修订本,商务印书馆)</P>据统计,《红楼梦》中的俗语就有315条,其中加有“俗话说”这类冠词的前八十回有48条,后四十回有7条,合计55条。
加有“古人说”一类冠词的前八十回有17条,后四十回有8条,合计25条;加有“常言“这类冠词的,前八十回有4条,后四十回无。
研究者还归纳出,《红楼梦》一书人物引用俗语最多的是王熙凤,共57条。
引用俗语最多的章回是六十五回,共计16条。
民间谚语有268条,成语有11条,歇后语52条,曹雪芹自己创造的有7条。
曹雪芹使用的俗语,是比较宽泛的概念,应该包括了民间谚语、成语、古人的诗句和歇后语。
所以给《红楼梦》中使用的俗语定一个标准就是指民间谚语、古语、格言、歇后语等,由劳动人民创造并在人们口头流传的经验的总结。
《礼记·大学》中就说:“谚,俗语也。
”俗语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通俗性和普遍流传性。
曹雪芹对俗语的态度早在第一回中就明确了:“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其中的“村言”就是俗语。
在文学作品中引用俗语,并不自曹雪芹才开始的。
从宋元话本、杂剧以来,文学作品中引用俗语已是司空见惯的。
据粗略统计《金瓶梅》所引用的俗语高达七百余条之多,几乎是《红楼梦》的一倍。
</P>下面讨论一下《红楼梦》俗语的来源问题。
</P>一是元明清初的小说戏曲,对《红楼梦》的创作有直接的影响。
《西厢记》是对曹雪芹创作有最大影响的戏剧作品,无论是主题,还是情节,《红楼梦》原著有许多情节就是脱胎于《西厢记》的。
如四十三回贾宝玉撮土为香私祭为王夫人迫害至死的金钏儿时茗烟代祝一回文字,脱胎于《西厢记》第一章第三折中鸳鸯降香第三柱则不语,而红娘代祝数语,道出鸳鸯心事一段。
从语言上看,《西厢记》中许多唱词、道白,均为《红楼梦》所吸收。
如“纱窗外定有红娘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等等。
《红楼梦》还吸收了《西厢记》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俗语。
最典型的例子是《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骂张生道:“你原来苗而不秀。
呸!你是个银样镴枪头。
”《红楼梦》二十三回黛玉骂宝玉道:“呸!你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二是历史典籍、古人诗词。
《红楼梦》中第十五回“远水救不得近渴”,就出自《韩非子》;第六十五回所用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佳人薄命出自苏东坡的诗句“自古佳人多薄命”等等。
</P>三是最重要的一个来源,也是俗语最丰富的,就是民间的俗语。
曹雪芹《红楼梦》中引用了许多当时流行于北京地区,尤其是流行于旗人社会的俗语。
其中有一些是直接从口语中采撷来的。
例如“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十六回)、“摇车里的爷爷,拄拐杖的孙子”(二十四回)、“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六十五回)等等。
这些在小说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新鲜有趣,朴实自然。
</P>四是自己的创造。
《红楼梦》中有一些俗语是曹雪芹自己的创造。
清人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谓雪芹“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
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
是以其书绝妙尽致。
”可见曹雪芹是一个很风趣诙谐的人。
例如作品中有主旨作用的护官符,还有有打油诗意味的好了歌等等所以,《红楼梦》的俗语,大部分是来自于元明清小说戏曲,相当大部分来自当时的民间,小部分来自历史典籍、古人诗词,极少是曹雪芹在“时谚”基础上的创造。
那么直接来自于民间的说唱艺术,子弟书的俗语运用极为广泛,其来源也大致是元明清戏曲、小说、前人诗歌、词曲、历史典籍,更多是来自于当时生活中流行的口头语、俗语、谚语等等。
戏曲家、民俗学家傅惜华先生曾说过:“子弟书……词句虽有时近于俚浅,妇孺皆晓,然其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极其真善美之致。
其意境之妙,恐元曲而外殊无能与伦者也。
”∞这里的“妇孺皆晓”道出了子弟书语言的通俗性,甚至近于“俚浅”,以浅近的俗语、俚语来创作,才能在民间具有普及推广的优势。
子弟书用七言律诗的句子,再用一些其他字数的碎句做衬垫,这是它的句法基凋。
启功先生分析认为:“正是因为修养不深,也就是较少地受框子的限制,才能有这样的胆力”,“其实杜甫做诗时也未必像解诗的人想的那么多”,“子弟书的成就,恰在于胆,也恰在于浅。
”</P>那么28篇《红楼梦》子弟书中,运用了哪些俗语呢?笔者归纳如下:</P>; 俗语出处备注</P>1、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咱们的腰也不抵他汗毛拔一根。
《二入荣国府》第一回刘老老语</P>《二入荣国府》第四回王熙凤语</P>3、上年纪老人更与老人亲。
《二入荣国府》第五回叙述者语</P>5、古人云菽水承欢膝下舞,又有那堂上斑衣乐老亲。
《二入荣国府》第八回叙述者语</P>6、古人云爱亲并爱亲之母,能为孝子必为贤孙。
《二入荣国府》第九回宝玉语</P>7、自古道贞节二字女自根本,从一而终无变更。
《芙蓉诔》第四回晴雯语</P>8、人说是闻名不如来见面。
《芙蓉诔》第五回灯姑娘语(晴雯表嫂)</P>9、要知道人死焉能会再生? 《芙蓉诔》第六回黛玉语</P>10、薄命儿的红颜林黛玉。
《露泪缘》第一回叙述者语</P>; 11、古人说穷乃攻书原不错,又道是书能解闷未必真。
《露泪缘》第五同黛玉语</P>12、人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随缘随分莫追求。
《露泪缘》第六回王熙凤语</P>13、倒不如打开壁子说亮话。
《露泪缘》第十回宝钗语</P>15、没见过这两个不知好歹的冤家呕死个人。
《二玉论心》第一回贾母语</P> 《二玉论心》头回诗篇</P>< 17、古人云韶光易过红颜易老&《葬花》第二回黛玉语</P>18、深知你花言巧语呆里藏奸。
&《葬花》第四回黛玉语</P>、我与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待吾眠。
& 《葬花》第四回宝玉语</P>20、又谁知韶华有限悠然去,晚景无多一旦空。
《悲秋》黛玉语</P>21、低声说你是倾国倾城我便是多愁多病。
&p; 《双玉埋红》宝玉语</P>22、也是个银样镴枪头。
; 《双玉埋红》黛玉语</P>; 23、唱一声如花美眷音多惨,接一句似水流年意更柔。
《双玉埋红》叙述者语</P>24、又听那流水落花春去也,人间天上两悠悠。
; 《双玉埋红》叙述者语</P> bsp; 《议宴陈园》二回刘老老语</P><P> 其中叙述者语言中所运用的俗语有8条,其他都是出自作品人物之口,可见人物语言中自然运用适当的口语、俗语是在《红楼梦》子弟书中是更多运用的。
那么子弟书语言的通俗性,对俗语的运用还体现在对俗语词汇和口头词汇的运用上。
人物对话中最能体现俗语、口头语的运用,在对话中体现人物的不同性格,这在前面人物论中有所涉及,这里我们不妨就语言来看一看。
归纳《红楼梦》子弟书中最有特色的人物语言,运用俗语词汇、口头词汇最有特色的主要是宝玉、黛玉、刘老老、凤姐、灯姑娘(晴雯表嫂)、傻大姐这几个人物。
先来看看宝黛所说的俗语和俗语词汇、口语词汇。
黛玉作为贵族小姐,从她的口中说出了6条俗语,占了较大的比例,加上宝玉的3条,光这对公子小姐所说的俗语就有9条之多。
而二人在一起独处的时候,对话也较为随意,运用的俗语词汇比较多,可见两个人非同一般的关系。
</P>例如《双玉埋红》中写宝黛在沁芳亭畔葬花,共读《西厢记》的温馨与和谐。
</P> ; 又翻一过要留心记,这宝玉在姑娘的身后咂嘴摇头。
</P>低声说你是倾国倾城我便是多愁多病,这佳人听罢登时满面羞。
</P>说你看了邪书拿我凑趣,我成了爷们玩,意儿逗笑儿的丫头。
</P>一面说着一面就走,去到那太太房内去讲讲情由。
</P><P> 这宝玉着忙复又赔不是,说好妹妹恕我言语不防头。
</P><P> 我从此竞把绝大乌龟化,等妹妹百年之后叶落归秋。
</P><P> 将妹妹贤德行书勒石上,我替妹妹驮于背上万载无休。
</P><P> 林黛玉听言不免噗哧笑,说呸也是个银样躐枪头。
</P><P> 宝玉说这个也就该罚你,我也到太太房内诉情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