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弱儿管理
幼儿园对体弱儿管理措施

幼儿园对体弱儿管理措施在幼儿园中,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体状况和需要。
对于体弱儿来说,他们的身体条件可能比其他孩子更为脆弱,因此需要额外的关注和管理。
1. 定期体检对于体弱儿,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是至关重要的。
这可以帮助幼儿园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发现并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
体检应包括对身高、体重、体温、心肺功能等进行测量,以及检查是否有潜在的疾病或身体问题。
2. 健康饮食健康的饮食是体弱儿成长的基础。
幼儿园应该提供营养均衡、健康的食物,包括高蛋白、低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同时,还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例如定时吃饭、少吃零食、多喝水等。
3.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体弱儿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幼儿园应该安排适合体弱儿的户外运动项目,如散步、游泳等,并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兴趣进行调整。
同时,还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
4. 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是体弱儿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的关键。
幼儿园应该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确保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并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生活方式。
5. 心理关爱体弱儿可能因为身体上的脆弱而感到不安或自卑。
幼儿园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理关爱,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
这可以通过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6. 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保护体弱儿免受传染病侵害的重要措施。
幼儿园应该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季节特点,提供相应的预防接种服务,并根据接种计划进行跟踪和管理。
7. 医疗协助对于身体状况较为脆弱的体弱儿,幼儿园应该建立紧急联系渠道,提供科学的紧急医疗协助。
在必要时,可以联系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幼儿园还可以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制定管理计划和措施。
总之,幼儿园对体弱儿的管理措施是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体检、健康饮食、适度运动、睡眠充足、心理关爱、预防接种和医疗协助等方面的关注和管理,我们可以为体弱儿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环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班级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班级体弱儿童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保障体弱儿童在校期间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的良好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体弱儿童是指因患有疾病、先天缺陷或其他原因,身体较为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生病或受伤的学生。
第三条体弱儿童管理设立专门的管理组织,由班主任、保健医生、保健员等组成,负责体弱儿童的日常管理和照顾工作。
第四条体弱儿童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对体弱儿童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2.明确体弱儿童的就餐、作息时间、运动方式等特殊要求,加强对其的关注和照顾。
3.建立体弱儿童档案,详细记录其的生长发育情况、疾病史以及治疗方案。
第五条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重点关注体弱儿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第六条校医务室要对体弱儿童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向班主任和家长反馈。
第七条学校要建立健康教育制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保健观念和行为习惯,帮助体弱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八条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体弱儿童管理工作,定期参加家长会,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与学校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第九条如有体弱儿童出现突发状况,学校应立即通知家长,并及时处理处理。
第十条本管理制度由校务会议讨论通过,并于下发后生效。
制度的具体执行时间由校医务室负责。
第十一条本管理制度经过三年的实施,校务部门将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体弱儿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班级体弱儿童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广大教职工和家长能够认真遵守这一制度,共同关心、呵护体弱儿童的健康成长。
体弱儿童各种管理制度

体弱儿童各种管理制度一、医疗管理制度1. 体弱儿童健康档案管理:每位体弱儿童应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史、家庭背景、体格检查结果、生长发育情况等内容。
医护人员应定期更新儿童健康档案,并根据档案内容为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2. 定期健康检查:体弱儿童应定期接受医疗机构的健康检查,包括生长发育评估、身体状况评估、营养评估等项目。
医护人员应根据检查结果为儿童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方案,帮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
3. 身体康复计划:针对身体功能减退或生长发育不良的体弱儿童,医疗机构应制定个性化的身体康复计划,包括康复训练、营养指导、药物治疗等措施。
医护人员应定期跟踪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4. 紧急救护处理:体弱儿童在发生急性疾病或意外伤害时,医疗机构应及时进行紧急救护处理,包括急救护理、输液治疗、手术治疗等措施。
医护人员应在救护过程中保持冷静,高效地完成急救任务。
5. 家庭康复指导:医疗机构应为体弱儿童的家庭提供康复指导,包括生活护理技巧、营养配餐建议、心理支持等方面。
家长应积极参与康复指导,帮助儿童更好地康复。
二、生活管理制度1. 饮食调理:体弱儿童饮食应丰富多样,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类营养素。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生长发育情况和医生建议为其合理搭配饮食,避免偏食和挑食。
2. 作息规律:体弱儿童作息时间应合理安排,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家长应建立孩子的作息规律,制定固定的起居时间和休息时间,保障孩子充足的睡眠质量。
3. 环境卫生:体弱儿童生活环境应保持整洁卫生,避免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家长应经常清洁卫生用品、保持室内通风,为孩子提供干净健康的生活环境。
4. 锻炼养生: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增强体弱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包括户外活动、体育锻炼等项目。
5. 心理疏导:体弱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保持和孩子的沟通,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
体弱儿生活管理制度

体弱儿生活管理制度背景介绍体弱儿指的是对外界环境相对脆弱,易受到各种疾病影响的儿童。
体弱儿需要特殊的照顾和管理,以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体弱儿生活管理制度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设计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旨在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保障体弱儿的身心健康。
一、体弱儿的饮食管理1. 饮食结构:体弱儿的饮食结构应合理搭配,保证含有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
应优先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尽量避免垃圾食品和过多的油脂、糖分。
2. 饮食时间:体弱儿的饮食时间应按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或者餐餐过量。
每餐饭后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影响消化。
3. 饮食环境:体弱儿的饮食环境应清洁整洁,食品应安全无毒。
避免与传染病患者共用餐具,经常清洗消毒餐具、桌椅等。
二、体弱儿的作息管理1. 规律作息:体弱儿的作息应有规律,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
合理安排室内外活动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电子产品等辐射源。
2. 室内环境:体弱儿的居住环境应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清新。
室内温度、湿度等应适宜,避免生病。
3. 运动锻炼:体弱儿应适量参与适宜的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避免剧烈运动,注意安全。
三、体弱儿的卫生管理1. 个人卫生:体弱儿应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
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更换内衣内裤等。
2. 环境卫生:体弱儿生活的环境应保持整洁,杜绝积水积渍。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潮湿霉菌滋生。
3. 安全防护:家长或者监护人要做好体弱儿的安全防护工作,避免受伤或者意外事故。
室内外都要安全,警惕火灾、触电等危险。
四、体弱儿的心理管理1. 情绪调节:体弱儿往往较为敏感脆弱,应教育他们学会合理的情绪调节,避免焦虑抑郁情绪等。
2. 心理疏导:体弱儿需要耐心倾听和理解,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
鼓励他们积极向上,树立信心。
3. 亲子关系:体弱儿需要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五、体弱儿的医疗管理1. 定期体检:体弱儿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疾病隐患。
卫生部_体弱儿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国体弱儿的管理工作,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0-14岁体弱儿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贫血、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
三、管理目标1. 提高体弱儿的治愈率和生存率;2. 降低体弱儿的发病率;3. 提高体弱儿的生活质量;4.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四、管理措施1. 建立体弱儿信息管理系统(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体弱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定期对体弱儿进行随访,了解其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对体弱儿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 加强体弱儿预防保健工作(1)普及儿童健康知识,提高家长对体弱儿预防保健的认识;(2)开展儿童营养、生长发育、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健康教育;(3)加强儿童保健服务,为体弱儿提供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
3. 完善体弱儿诊疗体系(1)各级医疗机构应设立体弱儿门诊,配备专业医师和护士;(2)建立健全体弱儿诊疗规范,提高诊疗水平;(3)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对体弱儿的筛查、诊断和治疗能力。
4. 优化体弱儿康复服务(1)开展体弱儿康复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2)加强康复设施建设,为体弱儿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3)加强与康复机构、教育机构的合作,促进体弱儿全面融入社会。
5. 加强政策支持(1)加大对体弱儿管理工作的财政投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2)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体弱儿管理工作;(3)加强对体弱儿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考核,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五、责任与监督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体弱儿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2. 各级医疗机构、儿童保健机构、康复机构等应按照本制度要求,积极开展体弱儿管理工作;3. 家长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体弱儿管理工作,关心关爱体弱儿成长。
体弱儿管理.

体弱儿管理一、管理对象体弱儿管理范围(依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心病等。
二、管理方法1、对辖区内筛出的体弱儿,要填体弱儿卡,并登记在《体弱儿管理登记表》上,在儿童保健手册封面上作出醒目的标记“▲”,如有转诊,将转诊时间标记在卡、表上。
2、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满月增重不足500 克的婴儿,如果一般情况良好,在做好喂养指导的前提下,每月检查一次,连续三个月,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体重达3000g 以上,增重不良儿每月增重达正常范围可结案转入正常儿童管理。
3、在婴幼儿健康检查时,发现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单纯性肥胖、先心病等疾病时,根据具体情况对体弱进行管理,每月检查一次,将检查结果填在体弱儿卡上,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单纯肥胖儿每次都要进行体重、身长(高)的测量,评价后画在生长图上,观察生长趋势,对中度以上贫血每月检查一次血常规,若治疗无好转或无条件治疗可转诊。
(具体管理措施可参见后面的“常见病诊疗常规和管理措施” )4 、转诊时家长持体弱儿卡、儿童保健手册到上级儿童保健门诊进一步诊治。
接诊医师将诊疗情况填写在体弱儿卡上,治愈结案后,由家长将体弱儿卡带回交给辖区儿保医生,进行登记存档,并在《儿童保健手册》上作出结案表记“㊣。
”纳入正常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早产儿:指出生不满37 周的小儿。
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时体重不满2500g 的小儿。
体重增长不良儿:满月时体重增长不足500g 的小儿。
以下是一些疾病的诊疗常规及管理措施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诊断标准:一、佝偻病活动期:1、内容(1)主要体征:颅骨软化、乒乓颅、方颅、串珠、肋膈沟、鸡胸、漏斗胸、手镯、O 形腿、X 形腿。
(2)次要体征:枕秃、囟门增大、囟门晚闭。
出牙迟缓、肋外翻、肌肉韧带松弛等。
(3)症状:夜惊、多汗、烦躁不安。
(4)病史:近1-2 个月缺乏日照,又未补充维生素D 的婴儿,早产儿、双胎、低出生体重儿及人工喂养儿,食欲不振或生长过快的婴幼儿。
体弱儿管理制度

体弱儿管理制度体弱儿管理制度是为了关爱和保护体弱儿童而设立的一套管理措施和政策。
它旨在为体弱儿童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支持,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体弱儿管理制度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进和完善该制度。
一、定义和分类体弱儿是指身体素质较弱的儿童,包括患有慢性疾病、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等情况的儿童。
根据体弱儿的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可以对其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体弱儿童健康管理、康复治疗、心理疏导等。
二、管理政策与措施1.体弱儿档案建立对于每一个体弱儿童,应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包括基本信息、身体情况、疾病史、家庭背景等。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信息安全和便捷查询。
2.健康监护与定期体检建立健康监护机制,定期对体弱儿童进行综合体格检查,全面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
针对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
3.营养保障与合理膳食为体弱儿提供合理的膳食安排,包括均衡的营养搭配、规律的饮食时间等。
鼓励增加摄入维生素、矿物质等对健康有益的食品,提高体弱儿的营养水平。
4.康复训练与治疗针对体弱儿童的身体情况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提升体弱儿的身体素质。
5.心理关怀与疏导对于体弱儿童的心理健康,应给予关注和照顾。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困境,培养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6.家庭支持与社会关怀鼓励家长为体弱儿提供关爱和支持,建立家庭与学校、社会的紧密联系,共同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
同时,加强社会对体弱儿的关怀和援助,建立志愿者团队、筹集爱心基金等。
三、问题与建议1.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
确保信息畅通,提高管理效率,减少重复工作。
2.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的体弱儿管理团队,提高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加强相关科研和培训,吸引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从事体弱儿管理工作。
体弱儿的概念及管理范围

体弱儿的概念及管理范围
体弱儿是指因身体原因造成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儿童。
体弱儿包括出生时低体重儿、早产儿、生长迟缓儿、营养不良儿、免疫功能低下儿等。
体弱儿的管理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预防:包括出生前的孕产妇保健和儿童健康检查,以预防体弱儿的出现。
2. 诊断:通过儿童健康体检、生长发育评估等方法,及早发现体弱儿,明确其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
3. 医疗护理:对体弱儿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和监测,包括营养补充、药物治疗、免疫接种等,以改善其身体健康状况。
4. 营养管理:对体弱儿进行个体化的营养管理,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增强身体免疫力。
5. 心理支持:为体弱儿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生活信心。
6. 教育培训:为体弱儿提供特殊教育服务,提升其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7. 家庭关怀:对体弱儿家庭进行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体弱儿的特殊需求和困难。
通过综合管理和照顾,可以提升体弱儿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健康成长。
幼儿园患病儿、体弱儿管理制度(4篇)

幼儿园患病儿、体弱儿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患病儿、体弱儿的管理。
因为患病儿、体弱儿如果得不到妥善的照顾和管理,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传播,严重影响幼儿园的工作秩序和幼儿的健康成长。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幼儿园患病儿、体弱儿管理制度,对于幼儿园的正常运转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管理原则1. 患病儿、体弱儿的管理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即根据医学知识和幼儿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2. 患病儿、体弱儿的管理应遵循及时性原则,即一旦发现有患病儿、体弱儿,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其身体健康。
3. 患病儿、体弱儿的管理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即包括日常护理、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多个方面,全面保障患病儿、体弱儿的身心健康。
4. 患病儿、体弱儿的管理应遵循个性化原则,即针对每个患病儿、体弱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以满足其个体化的需要。
三、管理内容1. 健康检查及建档(1)幼儿园应对所有新入园的患病儿、体弱儿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身体检查、口腔检查等。
对于已有的患病儿、体弱儿,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2)针对每个患病儿、体弱儿,应建立相应的档案,记录其个体化的健康信息,包括身体状况、病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2. 健康监测(1)幼儿园应每天对所有幼儿进行体温监测和身体状况观察,一旦发现患病儿、体弱儿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家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幼儿园应每学期对所有患病儿、体弱儿进行健康评估,记录其生长发育情况、体质强度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3. 日常护理(1)为患病儿、体弱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保障其营养饮食,定时提供热水、洗手、消毒等条件。
(2)对于患病儿、体弱儿的床铺、衣物、用具等进行定期清洗消毒,保证良好的卫生环境。
(3)制定个体化的作息时间安排,保证患病儿、体弱儿的充分休息和睡眠。
4. 医疗急救(1)幼儿园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急救服务。
2024年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体弱儿在幼儿园得到特殊关怀和充分保护,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幼儿园对体弱儿必须进行单独管理,确保其得到更好的照顾和关怀。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幼儿园。
第二章体弱儿的定义第四条幼儿园中体弱儿指的是患有某种疾病、心理上或者生理上存在问题的儿童。
第五条体弱儿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生理体弱:包括身体成长发育缓慢、体质差、患有慢性病等。
2. 心理弱势:指具有较弱的心理素质、自理能力不足、情绪波动大等。
第三章体弱儿的保障第六条幼儿园应当为体弱儿提供以下保障措施:1. 特殊饮食:根据体弱儿的身体状况和医生建议,提供定制饮食,确保合理的营养摄入。
2. 专人照顾:每个体弱儿都应有一名专人负责照顾其起居、饮食、卫生等基本需求。
3. 特殊活动:根据体弱儿的身体状况和能力,安排适合其参与的活动,确保其能够全面发展。
4. 体育锻炼:针对体弱儿特殊的身体情况,设计适合其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提高其体质。
第七条幼儿园应与体弱儿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体弱儿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并与医生、保健员等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
第八条幼儿园应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体弱儿的身体发育情况、检查结果、特殊需求等信息,以便于及时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和照顾。
第四章体弱儿的评估和筛查第九条幼儿园应定期对所有儿童进行体检,发现体弱儿应及时评估其身体和心理问题,制定个别化的管理方案。
第十条体弱儿的评估应综合考虑身体、心理、社交等多个方面,通过专业机构或医生对其进行评估。
第十一条幼儿园应加强对幼儿身体健康和发育的观察,及时发现儿童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体弱儿的管理措施第十二条体弱儿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根据体弱儿的身体和智力特点,为其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确保其能够获得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2. 注意身体卫生:加强体弱儿的身体卫生管理,定期检查体弱儿的身体状况,避免交叉感染。
2024年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

2024年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一、体弱儿定义与范围体弱儿是指患有特定疾病的学龄前儿童群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病、神经精神发育迟缓、常见畸形等。
二、体弱儿登记与专案管理制度1.对患有中度及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一年内4次及以上反复感染、中重度及以上营养不良、肥胖症的儿童,应进行详细的病情记录与专案管理。
2.在保健人员的专业指导下,保教人员需对体弱儿进行科学、细致的日常护理,并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给予特别关注与照顾。
3.体弱儿经有效治疗康复后,应及时结案,将其纳入健康儿童的常规管理体系。
三、具体管理措施(一)常见病防治针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等常见病症,遵循“儿童常见病防治”相关指南,进行规范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二)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管理1.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进行体弱儿登记,详细记录病情信息。
2.加强日常生活护理,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调整活动量、强度及时间,预防呼吸道感染,适时增减衣物。
3.按卫生部规定进行预防接种。
只有在完成根治手术后,方可结案转入健康儿童管理。
(三)癫痫儿童管理1.对癫痫儿童进行体弱儿登记,详实记录病情及发作情况。
2.保持正常饮食,控制进食量;确保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紧张、兴奋及剧烈运动;防范攀高、水边玩耍等高风险行为,以防突发发作导致意外。
3.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并记录发作特点、持续时间、可能诱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发作次数;督促家长遵医嘱长期规律服药,定期复查。
4.保教人员需关心爱护癫痫儿童,避免歧视,营造友好包容的成长环境。
(四)神经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管理1.对神经精神发育迟缓儿童进行体弱儿登记,记录其发育情况及特殊需求。
2.针对其在生活自理、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差距,提供特别照顾;根据发育类型与程度安排适宜的活动,并进行针对性功能训练,确保活动安全。
3.对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的儿童,建议至妇幼保健院进一步接受专业评估与治疗。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的具体对策和措施(一)、全园关心,合理管理体弱儿的管理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
需全园动员,各负起责,保教结合,共同管理。
园长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教养工作;保健人员负责体弱儿的保健、卫生、对症治疗,病指导保教人员开展护理、专案记录等工作;保教人员定员管理,每天及时观察、记录体弱儿童的饮食、睡眠、大小便、情绪、健康等情况;营养人员配制营养丰富、比例适当的膳食,大家共同促进体弱儿的健康成长。
(二)、科学的调整体弱儿的膳食(三)、保教结合,根据幼儿的进食心理,创设良好的进食环境,朋友良好的进食惯。
组织金塘集体进食,对食欲不好、挑食的幼儿,应讲明吃菜的好处鼓励他们细嚼慢咽,逐步养成不挑食的惯。
提供幼儿喜欢的新鲜、松软、切得较细、营养丰富而便于消化、易于咀嚼的食物,已经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食物。
对幼儿不喜欢的食物,不要强硬命令他吃,要慢慢引导,先引导他看别人吃,然后引导他少量品尝,使其慢慢引起好感而喜欢吃。
饭前避开一切不愉快的事,消除紧张或忧虑的心理状态,使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
进餐中老师语言亲切,态度和蔼,鼓励体弱儿愉快进食。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惯:1、培养幼儿正确的用餐姿式;2、用少盛多添得办法培养幼儿不挑食,逐步增加摄入量;3、鼓励幼儿吃各种食物,及时加以表扬,调动幼儿用餐的积极性。
(四)、包管户外活动的工夫和质量,促进幼儿健康不仅要让体弱儿吃得好、睡的好,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参加户外活动,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他们的体质,促进生长发育。
1、包管每天有3小时的户外活动工夫,公布在一日之中,做到动静交替。
2、活动量有小到大逐步增加,达到锻炼的目的。
3、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适当增减运动量,保证幼儿健康。
4、利用自在活动工夫,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自动、自觉地开展活动,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五)、有计划的开展幼儿健康教育------------word文档可编辑-------------为了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有计划的开展了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范本(3篇)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范本一、绪论幼儿园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注重体弱儿童的管理和发展。
体弱儿童是指因身体素质差、免疫力较低、患有慢性疾病或先天性疾病等原因而身体较弱的儿童。
他们在幼儿园中需要特殊的关爱和照顾,以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为此,制定体弱儿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重点探讨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二、体弱儿管理制度的建立1. 体弱儿信息登记制度为了精确掌握幼儿园中的体弱儿童情况,可以建立体弱儿信息登记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体弱儿童基本信息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家庭联系方式等。
(2)家庭医生联系信息登记:记录每个体弱儿童的家庭医生联系方式,以便紧急情况下能及时联系到家庭医生。
(3)特殊食物要求登记:对于有特殊食物要求的体弱儿童,记录其需要的特殊食物种类和食用方法。
2. 体弱儿健康监测制度为了及时了解体弱儿童的健康状况,建立体弱儿健康监测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定期体检:每个体弱儿童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了解其身体状况的变化。
(2)日常健康观察:幼儿园教师应经常观察体弱儿童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并及时向家长报告。
(3)体弱儿童卫生周报告:每周对体弱儿童的体检、身体状况进行汇总和分析,并向家长报告。
3. 体弱儿教育和康复计划制度为了满足体弱儿童的教育和康复需求,建立体弱儿教育和康复计划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个性化教育计划:根据体弱儿童的身体情况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包括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等。
(2)康复活动安排:为体弱儿童安排适合他们的康复活动,如按摩、瑜伽等,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3)康复护理记录:对每个体弱儿童的康复护理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康复活动的内容、效果等。
以方便评估和调整康复计划。
三、体弱儿管理制度的实施1. 加强幼儿园管理团队建设幼儿园管理团队是体弱儿管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4篇)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其中包括一定比例的体弱儿。
为了保障这部分儿童的健康和安全,幼儿园需要有一套科学、严格的体弱儿管理制度。
下面是一份____字的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供参考。
一、管理目标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为体弱儿提供一个安全、健康、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学习环境,全面做好体弱儿的日常护理、教育和康复工作,帮助他们融入到幼儿园的大家庭中,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体弱儿的定义本制度中的体弱儿指的是身体上或生理上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缺陷或疾病的儿童,包括但不限于:体格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患有慢性疾病、出生缺陷等。
三、入园管理1. 家长提交体弱儿相关的证明材料,包括体检报告、病历等。
幼儿园通过专业机构的审核,确认孩子为体弱儿。
2. 幼儿园与体弱儿家长进行面谈,了解孩子的具体状况、需要以及家长的期望,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和康复计划。
3. 幼儿园确保幼儿园内的环境、设施、教材等符合体弱儿的特殊需求,例如:安装防滑地板、加强室内通风、配置易擦拭的家具等。
四、日常护理与保健1. 幼儿园安排专业护理人员对体弱儿进行日常护理,包括饮食、穿着、洗漱等方面的照顾,确保孩子的生活质量。
2. 幼儿园制定体弱儿的饮食方案,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需要进行合理膳食搭配,提供富有营养的食物,确保孩子的健康生长。
3. 幼儿园安排定期的体检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体弱儿的健康问题,同时保护其他幼儿的健康。
五、教育和康复1. 幼儿园开设个性化教育方案,根据体弱儿的能力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培养,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弥补身体上的不足。
2. 幼儿园建立体弱儿康复机构,配备康复专业人员,为体弱儿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帮助他们恢复功能和生活能力。
3. 幼儿园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和健康教育活动,引导体弱儿积极参与,增强体质和锻炼意识,增强身体素质。
六、安全管理1. 幼儿园建立体弱儿安全责任制,明确体弱儿护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孩子的安全。
体弱儿管理计划2024

引言:概述:体弱儿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身体素质较弱的儿童群体。
他们身体抵抗力低,易于感染疾病,并可能在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和心理健康方面出现问题。
因此,制定一套针对体弱儿的管理计划至关重要,旨在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支持和关怀,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
正文:一、健康管理1. 健康评估:对体弱儿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等方面的评估,以了解体弱儿的整体健康情况。
2. 饮食指导:根据体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指导方案,确保体弱儿获得足够的营养,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3. 运动计划:根据体弱儿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促进身体的发育和增强体质。
4. 疫苗接种:严格按照疫苗接种规划进行接种,提高体弱儿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二、疾病预防1. 定期体检:制定体弱儿的定期体检计划,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疾病筛查:对常见的体弱儿疾病进行筛查,如贫血、心脏病等,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轻疾病对体弱儿身体发育的影响。
3. 健康宣教: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向体弱儿及家长传授卫生知识和预防措施,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和健康素养。
三、康复护理1. 康复评估:对体弱儿的康复需求进行评估,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语言能力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
2. 康复训练: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训练、言语康复、社交技能训练等,促进体弱儿的功能恢复和发展。
3. 康复指导:向体弱儿及家长提供康复指导,教授康复技巧和方法,鼓励体弱儿积极参与康复活动,持续改善健康状况。
四、心理支持1. 心理评估:对体弱儿的心理健康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和需求,为后续的心理支持提供参考。
2. 心理咨询: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体弱儿及家长解决心理困扰,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
3. 心理干预: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训练等,帮助体弱儿树立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
幼儿园体弱管理制度方案(5篇)

幼儿园体弱管理制度方案(5篇)方案11.建立专业团队:设立由保健医生、营养师、教师组成的专项小组,负责体弱儿的日常管理和跟踪。
2.定期培训: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体弱儿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其识别和应对能力。
3.科学膳食:与营养专家合作,定期更新餐单,确保食物的营养与口感兼顾。
4.个性化运动:设计适合不同体弱儿的运动计划,兼顾安全与效果。
5.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健康管理,如家庭运动、饮食习惯的培养等。
6.透明化管理:定期向家长报告体弱儿的健康状况和管理进展,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
通过上述方案,我们旨在为幼儿园的体弱儿提供全方位的关爱与支持,帮助他们逐步摆脱体质虚弱,实现健康成长。
方案21.建立专业团队:聘请医疗专家作为顾问,定期对体弱儿进行评估,并指导幼儿园制定健康管理计划。
2.实施健康监测:每日记录体弱儿的饮食、睡眠和活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3.定期培训:对教师进行健康知识培训,提升他们对体弱儿特殊需求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4.家园共育:举办家长讲座,普及健康知识,鼓励家长参与体弱儿的日常健康管理。
5.创设友好环境:优化校园设施,如设置安静的休息区,提供健康的饮食选择,以适应体弱儿的需求。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百豪幼儿园将为体弱儿营造一个安全、关爱的成长环境,助力他们在身心上茁壮成长。
方案31.建立专门的体弱儿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管理制度。
2.对于新入园的体弱儿,进行详细的身体评估,并与家长讨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3.每月至少一次的健康检查,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结果应及时与家长沟通。
4.定期组织教职员工培训,提升他们在体弱儿护理方面的技能。
5.设立体弱儿关爱日,鼓励孩子们关心和帮助这些同伴,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6.制定应急预案,如孩子突然不适,能迅速启动应对措施。
7.定期更新体弱儿的健康档案,记录其成长进步,与家长共享。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期望为体弱儿创造一个安全、友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充满快乐,同时也让家长感到安心。
体弱儿童管理制度医院

一、总则为保障体弱儿童的健康成长,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体弱儿童的诊断、治疗、护理和康复等工作。
二、体弱儿童定义体弱儿童是指因遗传、疾病、营养、环境等因素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等,需要医院给予特殊关注的儿童。
三、管理范围1. 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克或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
2. 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缺铁性贫血、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儿童。
3. 先天性心脏病、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慢性疾病的儿童。
4. 患有其他影响生长发育的疾病的儿童。
四、管理制度1. 诊断与评估(1)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儿童保健科,负责体弱儿童的诊断与评估。
(2)对体弱儿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免疫系统功能等。
(3)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治疗与护理(1)根据体弱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
(2)加强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儿童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3)对体弱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康复与随访(1)根据体弱儿童的治疗效果,定期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2)建立体弱儿童随访制度,定期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对康复良好的体弱儿童,适时转入正常儿童保健体系。
4. 家长教育与沟通(1)加强家长对体弱儿童疾病知识的了解,提高家长对疾病防治的认识。
(2)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介绍体弱儿童的病情、治疗方案和护理要点。
(3)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儿童的康复训练,共同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
五、责任与监督1. 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体弱儿童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和督促各项工作落实。
2. 儿童保健科负责人应加强对体弱儿童的管理,确保诊断、治疗、护理和康复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全体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体弱儿童的健康成长。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措施方法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措施方法
体弱儿是指身体发育迟缓或存在身体功能异常的儿童,他们需要特别的关注和照顾。
幼儿园对于体弱儿的管理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个别化照顾:针对每个体弱儿的特殊情况,制定个别化的照顾方案。
该方案包括饮食、活动、休息等方面的安排,以保障体弱儿的健康和安全。
2. 健康检查与记录:对于体弱儿,幼儿园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
这些记录可以是体温、身高、体重等健康指标,也可以是孩子在园期间的饮食、睡眠、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3. 卫生管理:幼儿园应重视卫生管理,加强场地和设施的清洁消毒工作。
同时,加强对孩子个人卫生的培养和教育,如勤洗手、避免与其他儿童交换物品等。
4. 健康教育:幼儿园要加强对体弱儿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运动、防病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教育,提高体弱儿对自身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5. 心理关怀:体弱儿可能面临身体不适、自卑等问题,幼儿园要给予他们额外的心理关怀。
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6. 安全保障:幼儿园要加强对体弱儿的安全保障工作。
比如,对于需要特殊照顾的体弱儿,可以安排专人来看护,确保他们
在园期间的安全。
7. 与家长合作:幼儿园要与体弱儿的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
及时向家长反馈体弱儿在园期间的情况,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管理方案。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幼儿园可以提供给体弱儿更好的照顾和管理,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体弱儿专项管理制度

体弱儿专项管理制度一、体弱儿的定义和分类体弱儿是指因身体虚弱、体质差、易患疾病、生长发育缓慢等因素而特别需要加强照顾和管理的儿童。
根据体弱儿的不同特点和症状,可分为生长发育迟缓型、消化系统功能不良型、呼吸系统功能不良型、免疫力低下型、神经系统功能不良型等多种类型。
二、体弱儿的管理原则1. 个性化管理:体弱儿各有其特点,需要根据其具体症状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2. 科学管理:体弱儿管理应基于现代医学理论和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监护和照顾。
3. 综合管理:综合运用医疗、护理、心理、营养等多方面的管理方法,全面提升体弱儿的健康水平。
4. 家庭和社会支持:体弱儿的管理需要家庭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协助,共同努力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照顾。
三、体弱儿专项管理制度1. 健康档案管理(1)建立体弱儿个性化的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病史、用药史、体格检查结果等信息。
(2)每年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评估,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分析体弱儿的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
(3)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确保信息的安全、完整和可靠。
2. 定期健康评估和干预(1)根据体弱儿的具体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健康评估,评估重点包括生长发育、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等方面。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饮食调理、药物治疗、运动锻炼等,提高体弱儿的健康水平。
3. 营养管理(1)为体弱儿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充分保证其营养需求。
(2)定期进行营养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饮食方案,确保体弱儿获得充足且均衡的营养。
4. 疾病监测和防控(1)建立体弱儿的疾病监测体系,定期对常见疾病进行筛查和监测。
(2)及时发现和诊断体弱儿的患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
5. 心理健康管理(1)重视体弱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心理辅导机制,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2)促进体弱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6. 社会支持和协作(1)加强与学校、社区、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的协作和沟通,形成多方合作的工作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弱儿管理
一、管理范围
1、早产儿
2、低出生体重儿
3、出生一个月增重不足500g婴儿
4、体重<X-2SD 5活动期佝偻病6、中度以上营养性贫血
7、中度以上营养不良8、反复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9、智力发育迟缓
二、管理方法
(一)、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1、定义: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
凡婴儿出生体重不足2500g者均称之为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胎龄在37~42周的足月小样儿和胎龄在42周以上胎盘功能不全的过期产儿。
大多数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小于2500g。
是低出生体重儿最多见的原因,早产儿的死亡率较高,因为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要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
2、管理措施
(1)、注意保暖: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要注意保温问题,因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且散热较快,易发生低体温。
但保温并不等于把孩子捂得严严的,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28ºC,室内相对湿度55%-65%之间,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千万注意安全。
婴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 ºC,上、下午各测体温一次,如最高体温或最低体温相差1 ºC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
当婴儿体重低于2.5千克时,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婴儿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
若体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
但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和水温。
(2)、精心喂养: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更需要母乳喂养。
因为早产母亲的奶中所含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儿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而且早产母亲的奶更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
所以妈妈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更适合喂养孩子,要想办法让孩子吃到母乳,或者想办法让孩子出院后吃到母乳。
母亲要尽可能的与早产儿接触,如孩子住院的医院有母婴同室病房,妈妈一定要陪伴孩子住入母婴同室病房。
对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孩子,妈妈要按时挤奶(至少每三小时挤一次),然后将挤出来的奶喂婴儿。
生后两周开始口服维生素D500~1000IU.
(3)、防止感染:除专门照看孩子的人(母亲或奶奶)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的房间,更不要把孩子报给外来的亲戚邻居看。
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再给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时,要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或专用的消毒罩衣),洗净双手。
母亲患感冒时应戴口罩
哺乳,哺乳前应用肥皂及热水洗手,不免交叉感染。
(4)、婴儿抚触:抚触给孩子带来的触觉上的刺激会在孩子大脑形成一种反射,这时孩子的眼睛、手脚跟着活动起来,当这种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和活动较多时,就促进了孩子智力的发育。
还有一个好处是孩子可以减少哭闹,可以更好的睡眠。
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
在下列情况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①体温下降到35 ºC以下或上升到38 ºC以上,采取相应的升温或降温措施后,仍没有效果者;②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时;③吃奶骤减,脸色蜡黄,哭声很弱时;④突然发生腹胀时;⑤发生痉挛、抽搐时。
在护理早产儿时,千万不要急躁,要精心,多观察孩子变化,但不要过分紧张,要科学调理,要有信心,孩子一定后健康成长的。
实践证明,2岁前是弥补先天不足的宝贵时间,只要科学的喂养,在两周岁以前早产儿的体质赶上正常儿是完全可能的。
这样的早产儿,体力、智力都不会比正常人差。
(二)、生后一个月增重不足500g婴儿
定义:满月小结时体重-出生体重<500g。
1、查找原因:
(1)疾病因素消化道畸形、黄疸、感染
(2)喂养因素母乳不足、混合喂养牛奶或奶粉浓度不够。
2、管理措施针对原因,有的放矢制定措施。
(三)、中度以上营养不良
定义:1、以年龄别体重(W/A)<-2S为中重度营养不良和低体重;以身高别体重(W/H)<-2S为中重度消瘦;以年龄别身高(H/A)<-2S为中重度发育迟缓。
2、①体重。
若孩子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25~40%属于中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该值得40%以上属于重度营养不良。
②腹部皮下脂肪厚度。
具体测量方法:在腹部脐旁乳线上,以拇指和食指相距三厘米与皮肤表面垂直成90度角,将皮肤层捏起,然后量其上缘厚度。
中度营养不良为0.4厘米以下;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几乎完全消失。
③身高。
中度营养不良较正常值低;重度营养不良明显低于正常值。
常见原因:
1喂养不当母乳不足,奶粉配置过稀,为及时合理添加辅食,不良饮食习惯。
2、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迁延性腹泻,先天畸形,肠寄生虫病。
3、慢性消耗性疾病从结核,脓胸,迁延性肺炎等。
管理措施:
1、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增加辅食。
母乳充足者4~6个月增加辅食。
母乳不足
者,可用母乳化代乳品。
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
一日三餐热量、
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搭配合理,并注意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含量。
2、对引起营养不良的各种急慢性疾病、消化道畸形要彻底治疗,及时补充维生素。
按时
进行预防接种,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3、对重症病例则需住院治疗,同时还需防止自发性低血糖的发生。
重度营养不良儿发生
低血糖常是最危险的并发症。
对食欲低下,脾胃失调病人可配合中药参苓白术散及黄芪当归汤加减,保和丸、肥儿丸,或捏脊、按摩、针灸等治疗。
(四)、中度以上营养性贫血
定义:由于从食物中摄取的铁不敷所需,而引起体内储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110g/L.
本病多见于早产儿及6个月-3岁的婴幼儿。
常见原因:
1、体内储铁不足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
2、食物中摄入铁量不足。
3、生长发育因素。
4、疾病引起铁消耗或丢失过多。
管理措施:
1、补充铁剂常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酸亚铁
剂量:按元素铁计算4.5~6mg/Kg/d,分3次服用。
2、重度贫血需住院治疗
3、病因治疗改善饮食给予富含铁食物,纠正偏食、挑食、不良习惯,治疗原发病。
(五)、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反复消化道感染
定义:小儿每年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6~7次,或下呼吸道感染2~3次,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反复消化道感染。
常见的有鼻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腹泻等,他与年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护理不当,消化道发育不成熟,喂养不当等因素有关。
管理措施
1、感染时进行药物治疗、对症处理、严重者住院治疗。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好方法。
对孩子来说,户外散步、
踢球、摇木马、骑小自行车等都是锻炼的项目。
让孩子从热天开始喝冷开水,用冷水洗四肢、洗脸,冷天用温水而不用热水,这样使孩子能适应冷的环境,增强对冷空气的抵抗能力。
3、营养,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A的供应。
蛋白质是制造
抗体的原料,原料不足,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就会降低。
在补充足够营养素的同时,
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4、平时多注意不要让孩子接触病原,不要带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去,不要让孩子
与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一起玩耍。
如果家里有人得了感冒,应减少病人与孩子的接触。
室内要开窗通风,有条件还可用酒精炉烧醋熏,进行空气消毒。
(六)、活动期佝偻病
定义:主要是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神经精神症状。
(1)、骨骼改变:在疾病的早期骨骼X线检查无明显变化,但血清碱性磷酸酶已升高。
佝偻病的极期主要为骨骼改变,以生长快的骨骼部位最明显。
囟门加大或闭合延迟,肋缘外翻、串珠肋、鸡胸、手镯或脚镯,“O”型腿或“X”型腿。
(2)、肌肉松弛:全身肌肉的肌张力和肌力降低致肌肉松弛。
(3)、神经系统症状:早期患儿哭闹,睡眠不安,哺乳或睡眠时头部多汗,汗液刺激局部使患儿常摇头,在枕上摩擦而致枕后秃发。
常见原因:维生素D摄入不足,日光照射不足,生长过速,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宜。
管理措施
1、加强护理,合理喂养,坚持每天晒太阳1~2小时。
2、口服维生素D1~2万IU,连服一个月,不能坚持口服者肌注维生素D30万IU,同时给予
适量钙剂。
(七)、智力发育迟缓
定义:本病又称精神发育迟滞或精神发育不全,是发生于发育时期以智力低下和适应能力欠缺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常见原因:遗传性疾病,出生时存在高危因素,生后颅脑疾病或外伤。
管理措施:
1、采用DDST及早发现。
2、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对其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感知觉和社会适应行为等方
面综合干预,干预越早,预后越好。
3、3个月进行一次智力检查,判定疗效及制定下一次干预计划。
4、药物治疗,尚无肯定有效药,可试用精灵口服液,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