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茶号字辈历史

合集下载

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读懂易武,就会读懂普洱茶

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读懂易武,就会读懂普洱茶

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读懂易武,就会读懂普洱茶易武普洱茶是产于云南易武的一种茶叶,俗话说,班章王,易武后。

意思是说易武山头出的茶则口感细腻,像温柔的皇后。

那为何很多茶友都说,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呢?易武茶区有哪些寨子?口感滋味如何?易武种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濮人(哈尼族、布朗族、佤族、彝族等)在易武居住种茶。

明末清初之后,随着六大茶山声名鹊起,大量外地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

早期漫撒地区茶叶生产贸易量很大,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转至易武。

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有人说,一杯易武贡茶藏着半部普洱茶史,为什么说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呢?当我们细数澜沧江流域两岸的普洱名茶区,便会发现其中最有历史积淀和岁月风采的,就是这承载百年光环的易武。

曾经,易武商贾云集、马帮塞途,街上商铺连着商铺,商号风起云涌,繁荣之景,凝成了普洱茶史厚重的光荣篇章。

以至于,时人都称:“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

怀着对易武贡茶历史的敬畏之情,重新走在这片土地上,在贡茶古道源头的青石板路上,如今还能清晰地看到以前马蹄踏出来的凹痕,一层一层,一块一块,像一本史书,记录着兴衰。

再次穿梭在易武镇的街头,昔日茶号林立,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景象浮现在脑海里,镌刻在一块块石碑、一座座庭院墙壁上。

易武,不再是皇室的专属,昔日帝王茶,如今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皆可享有的饮品。

贡茶名下的盛荣,茶马道上的陈香,连带易武的千年历史,都发酵成了这一杯浓酽,深重而醇厚。

易武普洱茶的生长环境易武是著名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也是普洱茶老茶“号级茶”的发源地,种植茶叶的历史至少有1000多年。

位于勐腊县城北部,距勐腊县城110公里,紧靠中老边境,包括易武茶山、曼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

海拔差异大,形成了立体型气候,具有温湿型、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不同的小区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

因面积较大,也有人将易武茶山称为易武茶区。

古六大茶山——易武(上)

古六大茶山——易武(上)

古六大茶山——易武(上)本篇文章我们来说易武。

易武,曾经以慢撒(或称漫撒,音译名,各种流传版本中字形有所不同,但大致都指易武本地区)的名号跻身于古六大茶山之列,后来虽然随着历史战乱原因而导致当地茶叶发展趋势一直停滞,甚至大为倒退,但是随着这些年普洱茶的发展趋势潮流,易武茶区重新恢复它的荣光,并且还有所发扬光大。

据茶界中某条小道消息所传——每十个做茶人当中,最终选择存点老茶去卖的,有九个会去选择易武茶。

虽说这条小道消息略有夸张的成份存在,但是我们从目前茶叶市场上已有的在售老茶情况上来看,易武茶的存量确实远远多于其他茶区所产的茶,并且其保存良好的老茶价格也往往是远超其他茶区所产的茶,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呢?要想回答这一点,我们或许得好好重新了解一下易武茶的前世今生。

易武茶山位于古六大茶山的东部,紧靠中老边境,其整个茶山范围约有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

它包括以前人们所说的易武正山、慢撒、曼腊等茶山在内。

而到1958年末,当时的易武、勐腊两县合作为易武县,县府设勐腊,1961年易武县更名为勐腊县,便一直沿用迄今。

所以到如今我们来看易武茶区,它其实比旧有的易武茶区范围还要大上一些,因此我们就会发现近些年大家所知道名字的产茶地,易武茶区几乎是占了近半数的存在。

对于这些产茶地,后来有人进行总结整理,就变成了如今比较知名的“七村八寨”,易武七村包括:曼洒村、曼秀村、落水洞村、麻黑村、高山村、三合社村、易比村。

易武八寨包括:倮德寨、新寨、旧庙寨、大寨、张家湾寨、丁家寨(汉)、丁家寨(瑶)、刮风寨。

在上述所说的产茶区范围内,有些产茶区近些年得到了很大的知名度,茶价也上涨得厉害,并且其境内还有某些更加细微产茶区的存在,得到了很多茶商与茶友的追捧,一时风光无限,但有些产茶区则反响平平。

所以接下来,笔者就挨个对这些茶区进行点评,文中若有疏漏处,欢迎各位茶友老师进行指正!一、曼洒村那我们按照七村八寨的顺序一一说下去吧!先说曼洒,它是一个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曼腊村委会,位于易武乡北边,距离易武乡政府19公里。

一山一味之易武:诞生于贡茶之地的传奇精品

一山一味之易武:诞生于贡茶之地的传奇精品

一山一味之易武:诞生于贡茶之地的传奇精品易武自古出好茶从地理位置上看,易武位于西双版纳自治州勐腊县东北部,海拔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早在清朝年间,清政府云贵总督鄂尔泰在云南考察比较,认为易武百里正山的海拔、空气、温度、湿度、土壤等地质环境是最适合种植茶叶的。

于是,易武原本那些数百年的古乔木茶树就被保护起来,列为贡茶,仅供皇宫享用,还召集茶农和专家到易武扩大种植普洱茶树,一时间,形成了“十万茶农进易武”的繁荣景象。

从古至今,易武种茶、制茶的历史底蕴文化不断累积叠加,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集茶叶种植、采收、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镇。

易武——贡茶之地,百年老茶的诞生地易武,清王朝的贡茶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源地,有着200多年的茶业辉煌时光,除却易武,其余的都无可比拟。

早在唐代,易武等六大茶山就已开始种植茶叶,到了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以易武为核心的部分茶山取得了较快发展,于道光到民国年间,已形成数万人上山做茶的繁荣景象。

当时易武和倚邦的年产茶量十分惊人,可高达十万担,被政府指定为贡茶生产区,每年都要进贡。

之后1845年,为了方便运输贡茶,从易武经倚邦一直到普洱,建成了至今家喻户晓的“茶马古道”。

易武地区一时间商贾云集、马帮赛途,成为了普洱府六大茶山中最大的制茶中心和贸易集散地。

闻名中外的易武老字号就有20多家,其中一些大茶号在香港、泰国、越南等都建有商号。

易武茶区自古出好茶,这在业界都是公认的。

例如丁家寨、落水洞、麻黑等这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易武好茶都出自这里,每年的鲜叶价格都在飞速上涨,很多茶商和茶友都会亲自来收料压制。

至今还有一些台湾人和香港人还珍藏着易武老茶号的茶饼,存放上百年的易武老茶,更是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价比黄金,名扬四海。

易武——福元昌繁荣昌盛的起点福元昌老宅(易武老街)随着普洱茶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易武再度闻名天下,站在了六大茶山的金字塔顶端。

尤其是近几年,很多海外茶友都会驻守易武,高价收购一批好茶,也使得易武及周边的毛茶价格连年翻番。

易昌号是昌泰人对易武茶的一种态度和追求,更是昌泰人对号级茶的一份敬畏和传承!

易昌号是昌泰人对易武茶的一种态度和追求,更是昌泰人对号级茶的一份敬畏和传承!

易昌号是昌泰人对易武茶的一种态度和追求,更是昌泰人对号级茶的一份敬畏和传承!
昌号,一个藏于易武茶中的秘密,一个被昌泰人传承下来
的宝藏,它的存在早在古代,却被多数人忽视。

昌号是易武茶的一种追求,它体现了昌泰人对号级茶的一
份敬畏。

昌号是易武茶中珍贵的宝藏,它的制作艺术是易武茶
中最精湛的艺术。

昌号茶以其独特的技艺而闻名,它具有浓郁
的滋味,香气清新,尝起来非常清爽,可以提神,消除疲劳,
使人放松。

昌号茶有着浓郁而清新的香气,每一杯昌号茶都具有自己
独特的香气,芳香持久而温润,口感柔滑而鲜美,可以使人心
旷神怡,精神振奋。

昌号茶的精制艺术不仅表现在茶叶的香味上,还体现在茶
碗的形状和装饰上。

昌号茶碗的设计精美古朴,形状各异,表
面刻绘着精美的花纹,色彩鲜艳,犹如一件艺术品,可以让人
惊叹不已。

昌号茶的制作过程也是一门艺术,昌号茶需要经过很多步
骤才能完成,从晾晒、拣选、折叠、烘烤、揉捻、搓揉、烧制、存放等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非常精细的技艺。

昌号茶的制作工艺也是易武茶的精髓,它需要大量的耐心和技巧,只有经过精心制作,才能使昌号茶保留其独特的香气和滋味。

昌号是易武茶中深藏不露的秘密,它是昌泰人对号级茶的一份敬畏和传承,历经千年,它仍深植于昌泰人的心中,每一份昌号茶都是一件艺术品,能够让人体会到它无与伦比的香气和滋味。

一张图解读易武“七村八寨”古树普洱茶的特点,你知道多少?

一张图解读易武“七村八寨”古树普洱茶的特点,你知道多少?

一张图解读易武“七村八寨”古树普洱茶的特点,你知道多少?云南的普洱茶基本上分布在三大区域:普洱、西双版纳、临沧。

西双版纳产区的普洱茶主要集中在勐腊、景洪、勐海等地,以勐腊最多。

易武位于勐腊县。

易武地名为傣语。

易,女性;武,蛇,意为“美女蛇居住之地”,因易武有个花蛇洞地名由此而得。

易武当地人视普洱茶为“上通天神,下接地府”的灵性之物,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和茶文化,以易武正山“七村八寨”最具特点。

“七村”:易比村、三合社村、高山村、麻黑村、落水洞村、曼秀村、曼洒村;“八寨”:刮风寨、丁家寨、弯弓寨、旧庙寨、新寨、大寨、张家湾寨、倮德寨。

今天,国家高级评茶师、普洱茶收藏爱好者、“普洱哥说茶”专栏作者、咏茗茶文化创始人普洱哥,携手大国茶匠,“普洱茶之父”肖时英大师给大家讲解下百年以上“七村八寨”古树普洱茶的特点。

普洱哥,2006年从事普洱茶采摘、生产、加工、配制、存储、收藏、销售等工作,并且有自己的普洱茶山头,中老期普洱茶收藏爱好者,历年收藏了“普洱人家、08奥运国礼、永年九九、瑞金沱、百年宋聘号、67年红印圆茶、1959年蓝印”等中老期古董普洱茶!肖时英大师,195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茶学专业,毕业后进入普洱茶领域,曾在第十五届中国普洱茶节上,肖时英被评为“大国茶匠”,被业界称为“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之父”,茶业界的袁隆平,普洱茶之父!如今将多年从事普洱茶采摘、生产、加工、配制、存储、收藏中老期普洱茶的实战经验及行业内幕分门别类整理发布:普洱哥说茶,与茶友分享。

一、易比村1、易比村隶属于易武乡易武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

海拔1225米,年平均气温17.5℃,年降水量18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茶叶等农作物。

2、易比村古树普洱茶特点:汤色金黄明亮,滋味纯正,茶气足,回甘生津好,蜜香浓郁持久,耐泡度高,苦涩度低,属刺激性较低的茶品。

二、三合社村1、三合社村隶是纯彝族村,属于易武乡易武村委会行政村,位于易武乡南边,距离易武乡7公里。

东卓茶业易武普洱的由来课件

东卓茶业易武普洱的由来课件

分组讨论与分享
观众可以自由分组,针对易武普洱的 产地、制作工艺、口感特点等进行讨 论。
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通过分组讨论,可以激发观众的思考, 加深对易武普洱的认识。
活动总结与感言
讲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概括易武普洱的特色和价值。
观众分享参加此次活动的感言,对易武普洱的理解和感受。总结和感言环节可以 巩固活动成果,让观众对易武普洱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每个系列都有不同规格和包装, 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除了普洱茶,东卓茶业还推出 了其他茶叶品种,如绿茶、红 茶等,丰富了产品线。
02
易武普洱的史与文化
普洱茶的起源与传承
普洱茶的起源
普洱茶源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 普洱地区,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
传承与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变,普洱茶逐渐发 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茶叶品种,其 制作工艺和品质也得到了不断的 提升和优化。
延缓衰老。
减肥消脂
普洱茶中的咖啡碱和茶 多酚能够加速新陈代谢,
有助于减肥消脂。
保护牙齿
普洱茶中的氟化物能够 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
保持口腔健康。
科学依据与研究报告
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了普洱茶的健康 益处,如中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 研究机构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科学依据表明,普洱茶中的有效成分 能够抑制细胞突变和癌细胞生长,具 有抗癌作用。
卓茶易武普洱的由 来件
• 东卓茶业简介
01
卓茶
公司背景与发展于普洱茶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在过去的15年中,东卓茶业不 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内知名的普
洱茶品牌之一。
公司始终坚持传统制作工艺,注 重品质与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
公司业务与产品线

《勐腊县志》易武普洱茶的历史资料

《勐腊县志》易武普洱茶的历史资料

《勐腊县志》易武普洱茶的历史资料《勐腊县志》易武普洱茶的历史资料一、古茶山勐腊,傣语为产茶之地。

勐腊植茶历史悠久,是大叶种茶的发源地之一。

早在公元8世纪唐朝人樊绰在《蛮书》中写道:“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

”“银生城”指的是南诏所设的“开南银生节度”区域,“银生城界诸山”指景东,景谷,普洱及其以南的西双版纳诸茶山在内的广大茶山。

明万历末年(约1620年),谢肇淛在《滇略》一书中第一次提到“普洱茶”:“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普洱是当时茶叶的集散市场,“银生城界诸山”均系普洱府辖地,故名“普洱茶”。

清朝中叶,普洱茶远销国内外誉满天下。

“普洱茶”的确切种植产地,清檀萃《滇海虞衡志》已有准确记载:“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奔枝,五曰曼端,六曰曼撒,周八百里。

”清阮福《普洱茶考》也有相同的记载。

《普洱府志》卷十九《食货志六物产篇茶》又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

”六茶山除攸乐今景洪县外,其他五茶山均在勐腊县象明、易武一带。

1957年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蒋铨在《六大茶山访问记》中所写“六茶山”—曼洒,易武,曼砖,倚帮,革登和攸乐,定位更加确切。

史料文献中,因茶叶兴衰演变,地名记述有异,而六茶山是名重于天下的“普洱茶”的生产地是无疑的。

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且大力扶持集体和个人在坝区和半山区开辟了新茶园,古茶山换了新面貌。

、曼洒茶山曼洒茶山位于中老边界中国一侧,包括今曼腊乡的曼洒,曼腊,曼乃村公所和易武乡的麻黑村公所。

曼洒村公所是古曼洒茶山的中心地带。

南起茶王树寨,西至曼洒村,北到曼乃寨,东迄黑水梁子都是茶山。

原属该村的弯弓大寨,白茶园,曼边新寨,丫口寨,水沟头,黄萝卜地,茶王树寨等均植产茶叶,以弯弓大寨产茶最多,仅一季即可采茶400多老担(一老担为今99.75公斤)。

茶王树寨有一茶王树,民国七年(1918)前,一次可采茶一担一只(一担为150老斤,一只为75斤)。

易武古树,茶中皇后(详解易武山)

易武古树,茶中皇后(详解易武山)

易武古树,茶中皇后(详解易武⼭)2019款易武古树名称:易武古树重量:200g⽇期:2015年~2019年类型:乔⽊⽣普产地:云南省西双版纳易武树龄:200年~400年易武,是普洱茶的发源地,⼀直也是贡茶的所在地,易武茶以柔克刚,滋味鲜美柔和,花⾹丰富多变,滋味随着时间变迁变得更加醇厚。

这款易武古树是雍庆号古树基地茶品,具有树龄⼤,⾹⽓⾼,滋味厚,制作精良等特点。

易武也是雍庆号茶的重要产区。

易武茶在普洱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众多普洱茶爱好者的⾸选产品;本⽂希望以点带⾯介绍易武茶产地、茶⼭路线及茶质特点,⽐较系统地告知茶友易武普洱茶的知识。

路线指引喜欢普洱茶的朋友⼀定会知道易武茶,易武茶是普洱茶的发源地,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易武茶⼭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易武乡,我们乘坐飞机来到版纳(景洪嘎啦机场),可以乘坐⼤巴或者驾车前往易武乡,通过⼩磨⾼速公路在勐仑下⾼速,到达勐仑镇右转、经过勐醒,穿越两座⼭就可以“爬⼭”上易武了,到达易武牌坊,⾏驶5公⾥左右即可到易武镇上;易武镇不⼤,来回⾛半个⼩时可以把镇上看个遍!易武镇上有茶马古道的起始地,也有⼀个易武贡茶院,从这⾥可以看到易武的历史发展;易武镇上客栈⽐较多,不过住宿可能并不安静;夜晚摩托车声还是⽐较⼤,游客在这⾥过夜是⽐较头痛的。

如果你觉得太吵,也许可以去⼭上找个农户家住宿,只要习惯就好;这⼏年随着茶叶价格不断上涨,当地的农民都富裕了起来,盖起了⾼楼,住宿环境还算可以。

当我们来到易武⼩镇上,左边有⼀条⼩路通往落⽔洞、⿇⿊、刮风寨等寨⼦的;易武⼭分布着七村⼋寨,沿着这条路可以到达好⼏个村寨,⾸先可以到达曼秀寨,曼秀获得2019年易武⽃茶⼤会⾦奖,品质也是相当不错,再往⾥⾛就是落⽔洞,落⽔洞位于⼭⾕中,之前的茶王树已经死亡了,这对落⽔洞是⼀个⾮常⼤的损失;⿇⿊是⼀个⾮常⼤的村寨,⼈⼝特别多;⿇⿊的茶树较多,茶王树往往是游客集中拍照的地⽅。

过了⿇⿊之后往前⾛往右的⼀条路通往刮风寨,但前往刮风寨的路现在还是⽐较难⾛,不是⽪卡车还是⽐较危险的,到达了刮风寨村庄⼏乎是看不到茶树的,易武茶树⼤部分⽣长深⼭⽼林之中,需要乘坐摩托车和⾛路才能前往。

解读易武山头茶背后的故事和历史

解读易武山头茶背后的故事和历史

解读易武山头茶背后的故事和历史其实,“正山茶”原出自“古六大茶山”中勐腊县象明乡倚邦山内曼松山一至三号茶园的“正山贡茶”,简称“曼松正贡”。

当时,易武还未列入六大茶山之中,比较出名的是位于易武镇东北的慢撒,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绪十三年(1887年)和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三次大火后,慢撒衰落而易武崛起。

雍正六年(1728年),攸乐、莽枝、革登、蛮砖和倚邦等地部分片区之茶又被列入“贡茶”。

乾隆三十年(1765年),易武(慢撒)山帕札河范围的茶也被列人“贡茶”。

于是,各山茶林都有被正式列为“贡茶”的片区。

皇室专用的原倚邦尤其是曼松一至三号茶园等范围的茶,和其他山内被划为贡茶片区的“官府用茶”被当地民众统称为“贡茶”,后来为了区分“皇室专用茶”才将前者特称为“正山贡茶”。

此后,由于易武茶山是六大茶山中最大的茶山,而且品质非常好、产量大,随着易武茶越来越出名、越来越受追捧,民众便将易武诸山头的茶统称为“易武正山”茶,包括今天的麻黑、落水洞、丁家寨、刮风寨等地产的茶。

据茶史资料显示,最早种植茶树的是古濮人,易武茶山亦不例外。

明末消初随着六大茶山的名气越来越大,大量汉人移居六大茶山种茶、做茶和经营其他生意,主要有四川人、石屏人和江西人等。

至今走访易武、倚邦等地,还有大量石屏人后裔在种茶或经营茶叶生意,他们的语言至今还保留着石屏口音,如麻黑村60多户人家大部分为石屏人后简从易武天能茶厂的创办人何天能老落水洞村有不少人家也是来自石屏。

从易武天能茶厂的创办人何天能老先生中了解到,他家原在麻黑村种茶,祖上迁居麻黑已历7代。

近10年来普洱茶的发展促使他走出村察,到镇上开办茶叶加现今已成为镇上较有名气的茶厂之一。

何老先生为人耿直,各地来易武做茶的商人都喜欢与他打交道,他曾被易武镇政府授予“茶农状元”称号。

纵观现时存世可找寻到的老茶字号都出自易武:同庆号、同兴号、同昌号、安乐号、乾利贞号、鸿庆号、福元号、车顺号、陈云号等。

号印级茶资料

号印级茶资料

蓝印铁饼圆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茶公司为了扩大产量,采用全新的金属压模来代替传统布袋压制工艺,所压成的茶饼紧实坚硬,其包装风格与蓝印圆茶相近,故称蓝印铁饼圆茶。

蓝印铁饼圆茶选料精细,经过数十年的自然陈化,其品质非一般茶品可相比拟,对于热衷普洱茶的您,无论是品饮还是收藏,都是理想的选择。

大字绿印圆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字绿印圆茶也称为【大字绿印】茶饼,是勐海茶厂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延续无纸绿印的茶品。

在这段时期,大字绿印圆茶是勐海茶厂普洱茶生产的重点茶品之一。

大字绿印圆茶所用茶青来源范围广,由此决定了该茶品质的多样化,茶香有兰香,樟香,清香等,茶滋,茶韵以及茶气的变化也十分丰富。

无纸红印圆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印级圆茶历史悠久,整体品质优异,尤以红印,无纸红印等为佳。

这些都是圆茶的原料,据有关专家研究,主要采自于西双版纳地区的易武,班章,巴达,布朗诸山的大叶种茶青,且已经历了五六十年的陈化,故茶质厚重,茶韵深沉。

无纸红印圆茶存世量较少,已渐渐从流通市场中消失了。

蓝印圆茶(乙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生产印级茶的年代,中茶牌蓝印圆茶中有称为【蓝印甲级】和【蓝印乙级】的茶品,它们因其包装纸上印有【甲级】或【乙级】两字而得名。

蓝印圆茶所用茶青由于选料精细,芽叶完整清晰,经过长期的自然陈化,饼面油润,汤色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可以称得上是印级圆茶中的精品。

蓝印圆茶(甲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生产印级茶的年代,中茶牌蓝印圆茶中有称为【蓝印甲级】和【蓝印乙级】的茶品,它们因其包装纸上印有【甲级】或【乙级】两字而得名。

蓝印圆茶所用茶青由于选料精细,芽叶完整清晰,经过长期的自然陈化,饼面油润,汤色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可以称得上是印级圆茶中的精品。

红印铁饼圆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红印铁饼圆茶在包装上与红印圆茶的风格相似,因其压制得紧实坚硬而被称为红印铁饼圆茶。

其口感与甲级红印的口感十分相近,除了具有较好的樟香味外,还有一定的药香,故在红饮茶系中独树一帜,别具风韵。

易武元宝茶历史

易武元宝茶历史

易武元宝茶历史易武的茶叶加工在清雍正初年前是将采回的鲜叶分捡为二种,一种是一芽二叶,嫩的对夹叶,另一种是没有芽头的茶叶。

两种分别用大铁锅杀青,揉捻、晒干。

第一种多为出售,第二种留作自食或低价出售。

采完茶,便是捡茶了。

将采摘下的茶叶细心挑选,首先是挑选出最嫩的芽,叫尖子,又叫盖头,然后再挑选出稍次的叫金飞叶,再挑选较次的叫二梭,余下的便是老黄片了,从中可见当时做茶相当精细。

现在反而没有那么多讲究了。

捡出来的茶要经过杀青、揉捻,各项工艺与现在也有很大的不同了。

当时要把经过杀青的茶揉捻成团状,然后放到背箩里面,经过一夜的自然发酵,第二天再拿去晾晒。

余下的便是制作成紧压茶了,旧时一年采收的春、夏、秋三季茶,晾晒干后要放到冬季农闲时才开始做茶,这其中的工艺也相当精细。

用尖子包二梭压制成的茶叫字号茶,又叫赠品,是专门用来给达官贵人送礼用的上品茶;用尖子包老茶叫中印茶,叫附品,这类茶主要是用来做一般的商品交易。

清乾隆十七年(1752),易武同兴号、同庆号两茶庄先后加工“元宝茶”(七子饼茶、方茶、沱茶)。

“元宝茶”原称沱茶、饼子茶,后因特定规格称“七子圆”,每圆茶饼为七两,七圆饼为一筒。

易武自加工制作“元宝茶”后就结束了贩卖散茶的历史。

“元宝茶”加工制作程序为:(1)分等,先将散茶按盖头、尖子、二梭、老茶分出等级;(2)配料,按茶的等级比例配制;(3)装筒,按照顺序尖子茶装筒底,老叶茶装第二层,蒸软后,二梭茶插边缘,尖子茶作顶层,面上装盖头;(4)蒸茶,装筒和蒸茶是同时进行的,装茶的第一道工序完即用甑子蒸,待茶叶蒸软后,将梭边茶装入又蒸,后再放尖子茶,盖头茶、最后将蒸好的茶叶从蒸筒中取出,放入茶袋;(5)揉形,将袋中的茶乘软快速揉成饼形;(6)紧饼,把已成饼形的茶结团,放置于石磨之下定形;(7)拆饼,将已定好形的茶饼沿布袋边取出;(8)晾干,将取出的茶饼置于事先准备好的木架上自然风干;(9)包装,把风干好的茶饼按七饼一筒用竹笋叶包扎起来,放入竹框入库存放。

普洱茶山头篇——易武、班章、景迈

普洱茶山头篇——易武、班章、景迈

普洱茶山头篇——易武、班章、景迈易武、班章、景迈三座茶山历来就是云南普洱茶原料大叶茶种最有名的茶山,所产茶叶是明清时期进贡给皇室的贡品。

随着普洱茶市场需求的扩大,名山茶叶因资源有限,供不应求,消费者要在市场买到纯正而不经拼配的名山名茶实属不易。

如何识别名山名茶?对此,在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三大茶山的特点,以便大家辨别。

普洱茶名产地——易武易武:外形上,茶叶为卵圆形,边缘齿明显,条索肥壮显豪;开汤后,汤色明亮,生茶呈微黄色,味道醇和甘甜,少苦涩味。

普洱茶闻名世界,享誉全球,在它背后,有这么一个地方,一直是普洱茶孕育的摇篮——易武。

易武是一古镇,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距勐腊县城约110公里,距勐醒30余公里,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的山顶上,气候比勐腊和勐棒坝子清凉,它也是著名的茶马古道源头和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

过去,易武曾经是镇越县城所在地,但却异常凋蔽,只是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镇。

如今易武有着新盖的商店、旅社、医院,簇新的建筑,都是小巧的瓦房掩映在绿树之中,成了边陲一座新镇。

根据历史记载,易武在清初时候“准以汉人伍善甫授易武土把总”。

“土把总”就是当地的土司。

伍善甫是抵御外侮捍卫边疆有功之臣,从而当了这里的土司,相沿世袭,直到1927年设置镇越县后,易武为第五区。

1930年时,将镇越县政府从勐腊迁到易武来。

1933年又以易武土司所属之地,划为第一区,辖易武镇。

易武很长时间以来就是边地一个重要小镇。

易武是历史上有名的六大茶山之一,以生产七子饼茶、沱茶、砖茶等普洱茶闻名,年产茶叶万担以上,远销西藏、东南亚各地。

明、清时期,这里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由于所产茶质好,每年都要进贡朝廷。

公元1845年,清朝政府为加强对茶山的管理和贡茶的运送,从思茅至倚邦、易武的崇山峻岭中修筑了一条用青石板铺成的运茶大道,宽两米,绵延数百公里。

随着清朝政府的衰落,茶叶贸易也受到影响,人祸天灾使易武镇逐渐衰败,古道也被乱草渐渐湮没。

茶马古道造就的易武茶庄

茶马古道造就的易武茶庄

茶马古道造就的易武茶庄易武茶山作坊加工普洱茶始于明代,剩于清。

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年~1735年),大批石屏人迁到易武,他们在恳植茶园的同时,纷纷兴建茶庄、茶号,就地揉制团茶。

易武茶山作坊加工普洱茶始于明代,剩于清。

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年~1735年),大批石屏人迁到易武,他们在恳植茶园的同时,纷纷兴建茶庄、茶号,就地揉制团茶。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开始压制元宝茶(又叫七子饼茶或圆茶)。

至民国时期,易武先后建立了大大小小茶庄共20多家,年加工各类普洱紧压茶300吨~450吨。

易武著名的茶庄有:同庆号、同兴号、同昌号、宋聘号(乾利贞)、福元昌、庆春号、车顺号、综合祥、元太祥、联兴号、君利祥、迎春号、守兴昌等。

“同庆号”创办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即易武改土归流的第二年,庄主刘氏。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正式挂牌并生产七子饼茶,一直到易武解放。

同庆号在易武从事普洱茶加工及营销共达200多年历史,一直以优质的“易武正山”原料加工优质原料加工优质普洱七子饼茶,并在香港、泰国、越南等地建有分号,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民国时期,也就是庄主刘奎光时期,同庆号年加工普洱七子饼茶30多吨,最高年份达50多吨,有运茶的骡马30头、驼牛30头,是易武著名的四大茶庄之一,其产品主要销往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年营业额20万银元。

同庆号七子饼以“龙马商标”最为著名,其内票中间为白马、云龙、宝塔图案,图上方写“云南同庆号”,下方有“本庄向在云南久历百年字号所制普洱督办易武正山阳春细嫩白尖叶色金黄而厚水味红浓而纷香出自天然今加内票以明真伪同庆老号启”字样。

解放后,同庆号收归国有,原址在今易武供销社后面,其建筑已被损毁,令人遗憾。

17年陈昌达号易武,韩国茶友订制后的遗留精品,有钱都难买到

17年陈昌达号易武,韩国茶友订制后的遗留精品,有钱都难买到

17年陈昌达号易武,韩国茶友订制后的遗留精品,有钱都难买到这批《易武》生茶,在2002年就已被韩国人提前订购并不是所有茶都能有一个背后故事,但有背后故事的茶,一定不简单。

拿到这批昌达号2002年《易武》普洱生茶时,听说茶网思思寻茶得来的信息:“这一批2002年易武茶是属于韩国人订制的,当时出厂这批茶,还用的是手工印刷,为此外包装印的深浅不一,但茶质却很好。

故韩国人把印刷较好的这部分(易武茶)带走了,留下的就这42饼。

”包装印刷得不是很好,但开汤却十分令人惊讶,易武味久久萦绕。

知悉易武古茶山海拔达656~2023米之间,海拔差异大而形成立体型气候,山高雾重,温热多雨,降雨量充沛。

整个茶区土壤,由处在亚热带季雨林成土条件下,以紫色岩和沙岩母岩风化发育而成,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壤等,共同构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非常利于动植物生长。

尤其这批《易武》生茶,产于2002年。

那个时间段里,易武片区茶源,几乎没有太多人为干预,选料上非常原生态。

无法造假的《易武》生茶饼,400克/饼,限量42饼由于当年这批《易武》生茶饼是韩国人特意定制,所以至今所剩并不多,仅剩16.8千克,由于是400克/饼,可谓限量仅仅42饼。

当时,拆开茶品来看,发觉每一款的茶品包装各不相同,表现在每一款茶品,印刷深浅度都不一样。

如此,从一定程度上,几近杜绝造假可能性。

包装印刷深浅不一,造假也不是轻而易举的拆饼冲泡,内质也及其喜人。

期间,以紫砂壶冲泡12克干茶,滋味更佳。

说茶优品官方品鉴,昌达号2002年《易武》普洱生茶:观形:条索泡松,色泽多呈墨绿色,轻嗅带有干梅子香气;嗅香:热浪随风过,带有清新木香;低头嗅杯底,淡淡烟味,携裹花蜜香,甜蜜迷人;赏汤:盖碗出汤,汤色橙黄欲滴,汤汁滴滴油润,宛如油汤般,十分诱人;;叶底:散去热浪,叶底鲜活油润,色泽多呈黄绿色。

17年陈,喉韵通透,甘甜如饮清露泡松茶饼,很容易就撬下8克,投入盖碗冲泡(推荐用紫砂壶,冲泡12克,滋味更加)……干茶遇水,翻腾出茶中淡淡木香,清雅怡人。

易武和宋聘号、茶马古道有何关系?

易武和宋聘号、茶马古道有何关系?

易武和宋聘号、茶马古道有何关系?导读:“班章为王,易武为后,曼松王⼦”,很多茶友为这三个地⽅的茶冠以此评价。

其中,易武茶有温润柔雅,蜜⾹回⽢等显著特点,也因此受到⼴⼤普洱茶爱好者的青睐。

其⼜因是清朝贡茶中最昂贵的顶级茶叶,价等黄⾦⽽名重天下。

此外,有茶友说:易武是普洱茶爱好者的最终归宿……易武,何德何能,被茶友“封后”,成就如此⾼的地位?欲探其缘由,我们主要从以下⼏个⽅⾯考究。

⼀、易武茶业辉煌史易武镇⾪属于西双版纳傣族⾃治州勐腊县,位于勐腊县东北部⼭区。

如下图所⽰,易武茶⼭⾃北向南,包括很多⼭头和村寨。

古时的易武茶⼭称“曼撒茶⼭”,故很多史料中除了“曼撒茶⼭”并⽆“易武茶⼭”的记录。

现在的易武茶⼭实际上还包括曼撒茶⼭、曼腊茶⼭,位于古六⼤茶⼭的东部,毗邻⽼挝,⾯积约为750平⽅公⾥,现存的古茶园达7000多亩。

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任所长蒋铨经过实地考察,在《六⼤茶⼭访问记》中记载:易武与基诺两地范围⼴、产茶多,按⾯积和产量,易武名列榜⾸。

这也验证了易武茶⼭是古六⼤茶⼭中⾯积最⼤的茶⼭。

易武产茶历史悠久。

据李⽯《续博物志》记载,“茶出银⽣诸⼭,西番之⽤普茶,已⾃唐时。

”且⽅国瑜教授在《闲话普洱茶》⼀⽂中明确指出:“产茶的'银⽣城界诸⼭'在开南节度辖界内,亦即在当时受着南诏统治的今西双版纳产茶地区。

”此外,清⼈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记录:“所谓普洱茶者,⾮普洱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六处,⽈倚邦、⽈架布、⽈嶍崆、⽈蛮砖、⽈⾰登、⽈易武。

”故,易武茶⼭在唐朝已经开始产茶,并成为了当时有名的“利润城”。

易武成就了众多茶商“⽼字号”。

易武虽在唐朝开始⽣产茶叶,但其最辉煌的时期是在嘉庆和道光年间。

现在藏茶界珍视的四⼤“贡茶茶庄”:“宋聘号”“同庆号”“福元昌号”“同兴号”,基本都来⾃于易武。

其他还有“车顺号”“安乐号”“乾利贞号”等都是易武镇有名的古商号。

其中,宋聘号与乾利贞号因联姻合并茶庄,当时称“乾利贞宋聘号”。

普洱茶名将录:易武“新三国”五虎上将大比拼!

普洱茶名将录:易武“新三国”五虎上将大比拼!

普洱茶名将录:易武“新三国”五虎上将大比拼!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杨慎的一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

历史总是相似的,万事万物相汇相同,在喝易武茶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时光的流水,而是整个易武的历史。

互联网兴起之后,产区概念的推动力越来越强,放眼当下的易武产区,易武正在经历着一个群雄逐鹿中原的发展阶段,也经历着有史以来的最大嬗变。

茶语网曾撰文《易武普洱三国势力分布解读》(点击标题可直接阅读),分析了在易武茶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陈升福元昌、岁月知味、祥源茶三家企业立足易武,通过其自身的精准定位,成为了市场上易武茶的主流声音,逐渐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作为生产型茶企,其产品可谓是打开市场、赢得口碑的重中之重。

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各位看看这三国鼎立局面下的三大势力都有哪些文韬武略的猛将们。

【蜀】普洱茶王有底气陈升福元昌复兴易武老号韵味陈升福元昌品牌源自百年老号“福元昌号”。

在普洱茶历史风云中,“福元昌号”以拣选茶叶必馨香细嫩,揉造技艺必古法精工的严苛品质标准著称,被誉为“普洱茶王”。

一手打造了老班章传奇的茶人陈升河,一方面从百年老号福元昌的后人那里传承了其精益求精的制茶技艺和制茶理念,不断研究福元昌老茶配方,一方面带团队深入易武茶区,反复摸索测试现在的易武茶滋味,终于为消费者带来传承福元昌号百年古韵的产品——传世系列、经典系列、名山系列、圆茶系列、福茶系列。

传世蓝票(诸葛亮)关键词:大名鼎鼎传奇复刻三国性格:传承贵族血统的传奇经典规格:357g零售价:2000元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名气大约盖过了刘备。

试想刘备当年如果没有诸葛亮,蜀国会是一番什么结局?刘备三顾茅庐费了很大心思,终于感动得孔明出山,而陈升河老爷子为了复刻福元昌号的易武古韵喝掉两千万的茶,可谓异曲同工。

解读易武?从易武古镇看茶马古道

解读易武?从易武古镇看茶马古道

解读易武从易武古镇看茶马古道
今天,走在易武古镇的石板路上,声声驼铃仿佛还在耳畔回旋,赶马人斑驳稀疏的身影遥遥而去,普洱,从这里开始,辗转思茅、大理、迪庆等地,历经悬崖侧道,穿越密林烟瘴,到达世界屋脊,西藏。

清末明初,云南石屏县汉人“奔茶山”到达曼撒,倾力制茶,拓展销路,遂茶山繁荣,易武镇商贾云集。

道光年间,天子谕,瑞贡天朝,易武茶成为贡品上呈予天子,自此,易武镇成了版纳的销售中心,居民近万,外来商贾、茶人也达10万人之众,史有“10万人入山作茶”之说。

官府遂出资筑“运茶官道”,运茶出山,茶、马、人,侧于山道,出没于林间溪旁,蜿蜒于云岭山峰。

今天,我们回望历史的足迹,试图捕捉赶马人的身影之时,不禁感慨古人之坚毅,赶马人的汗水挥洒在石板路上,也铸就了这史诗般的茶马古道。

而在古镇的背后,易武新街上,尘土飞扬,一座座新的楼房映入人们的眼帘。

易武,从瑞贡天朝之后,再一次换上新装,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瑞贡天朝”车顺号.doc

“瑞贡天朝”车顺号.doc

“瑞贡天朝”车顺号在普洱茶的发展史上,易武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地方。

和澜沧江畔的其他茶山不一样的是,易武不仅仅是一座生产普洱茶原材料的茶山,更是普洱茶重要的加工制作基地。

清代以来,由于易武茶山产量大,茶质好,天南海北的茶商都拥挤到这里来了。

一时间,各种商号、茶庄、店铺如雨后春笋在易武出现。

其中就包括了曾被御赐“瑞贡天朝”牌匾的“易武车顺号”,据说,易武古镇原来有宝匾五块,如今仅存“瑞贡天朝”这一块金字招牌。

在历经了200多年的荣辱兴衰之后,我们再次走近这块宝匾和它背后的故事……贡茶之乡出瑞品早在明代后期,普洱茶就被朝廷的封疆大吏看中,把它送进北京城,献给皇帝享用。

到了清代,朝廷将普洱茶正式定为“贡茶”,规定每年需上贡3300公斤。

当时的易武是西双版纳历史悠久的古镇,唐朝时就被封为“利润城”,由于商贾云集,备受朝廷关注。

易武茶山虽然排在六大古茶山中的末位,但茶叶产量最多,影响最大,清代中期被钦定的“贡茶”多出于易武,因而成为远近驰名的“贡茶之乡”。

清朝道光年间,易武车氏家族的世祖车顺来,创办了“车顺号茶庄”,采摘自家茶山大叶种优质生态茶叶,手工制作女儿茶、人头金瓜茶、纱巾紧拧拳茶、半球形沱茶、七子圆饼茶、香竹紧压茶等产品,远销西藏、新疆、港澳台和南洋各地,深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

1837年,车顺来参加科举乡试、会试,取得了贡生学位。

是年,为报知遇之恩,将自家全手工制作生产的茶叶制品,通过进京城参加殿试时认识的考官送到宫中,道光帝品后,大悦,连赞此茶“汤清醇,味厚酽,回甘久,清心脾,乃铭中之瑞品也”!即书“瑞贡天朝”四字赐誉易武车顺号茶庄,并加封车顺来为“例贡进士品位”,赐官衣、官帽,同时命车顺来每年按规定进贡自家生产的茶叶制品,钦命头品顶戴赴云南呈宣,由云南布政使遣捷勇巴图鲁监制成长七尺三寸二分,宽一尺八寸,厚一寸五分的“瑞贡天朝”金字大匾,恭立于宅院门楣之上。

此后几十年,车顺来谨遵皇旨,每年照例将自制的茶叶瑞贡京城,车顺号的茶制品成了清朝廷皇亲国戚们不可缺少的御用饮品,随后被当成国礼馈赠给各国使节从而更加名扬海内外。

班章为王 易武为后, 那些关于“后”的事儿

班章为王 易武为后, 那些关于“后”的事儿

班章为王易武为后,那些关于“后”的事儿
俗话说“班章为王,易武为后”,意思是说班章山头的茶口感霸道,像霸气的君王;易武山头的茶则口感细腻,像温柔的皇后。

清朝嘉庆和道光年间,堪称易武普洱茶最辉煌的时期,也就是这段时间,俗话说“班章为王,易武为后”,意思是说班章山头的茶口感霸道,像霸气的君王;易武山头的茶则口感细腻,像温柔的皇后。

清朝嘉庆和道光年间,堪称易武普洱茶最辉煌的时期,也就是这段时间,易武发展为重要的普洱茶交易集散地。

百年来普洱江湖风云变幻,曾在历史上兴盛一时的老字号茶庄也几乎都诞生在易武镇上,也因为各种历史原因,曾经的老字号、曾经盛极一时的易武古镇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200多年后的今天,易武茶在普洱茶江湖的地位,依旧极受茶人追捧。

随着易武茶的热卖,易武古镇人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再进入易武古镇,从建筑的变化,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历史变迁。

古树茶特点:
以温润柔雅蜜香回甘著称,是清朝贡茶中最昂贵的顶级茶叶,价等黄金而名重天下。

其主要特点如下:
1、易武正山古树茶汤很纯厚甘甜、茶劲十足(这当然要归功于高超的杀青技术和揉捻晾晒环节),如果制作不好,再好的古茶喝起来也很差劲。

梅子香与蜜香中渗透着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而且香气挂杯且持久。

2、苦涩弱,回甘生津快、长且持久、水性细腻。

3、耐泡,叶底鲜嫩,汤色金黄通透,看上去没有什么内涵,喝起来却使人大吃一惊,忘记不了。

4、重闷下,苦味明显,涩弱,苦味化得极快,生津回甘强,无明显不适表现。

5、假以时日,易武正山古树茶必定是佳品,喜爱易武茶的朋友必选此茶。

如能达到上诉,茶乃为上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武,重拾百年的辉煌前言:要历数澜沧江流域两岸分布的普洱名茶区,恰似银河系里闪烁的繁星,颗颗都这么明亮,粒粒都这么耀眼。

这里有新晋明星冰岛,有十几年前崛起一直傲视群雄到今天的老班章,有古茶树资源博物馆的之称的景迈等,这其中最有历史积淀和岁月风采,堪称百年辉煌的却当属易武。

易武是古镇越县政府所在地,仍有古镇留存至今。

易武茶山是传统普洱茶的主产地,茶园面积和茶产量长期居于古六大茶山之首。

冰岛茶成名于2008年,老班章成名于2004年,而易武却成名于清中期的嘉庆和道光年间,那也是易武普洱茶最辉煌的时期。

清朝雍正年间,鄂尔泰任云贵总督时,在滇设茶叶局,统管云南茶叶贸易。

鄂尔泰勒令云南各茶山茶园顶级普洱茶由国家统一收购,挑选一流制茶师手工精制,并亲自督办,在贡茶上印“鄂尔泰”私宝,进贡朝廷。

于公元1732年,正式列入《贡茶册案》。

易武街上商铺连商铺,茶庄接茶庄,生意兴隆,人丁旺盛,内地茶商和马帮往来不绝。

仅仅依靠易武本地的原料已经不能满足易武茶号的加工了。

因此,倚邦、革登、蛮砖,甚至攸乐山的茶菁也都有一大部分被集中到易武加工成“七子饼茶”,最多的时候达到了6000多担。

那时候,易武可以说是山山有茶园,处处有人家。

历史上的易武不仅茶叶种植面积居六大茶山之首,且在清中期已经是制茶中心。

普洱茶无论是堆积在历史上的种种辉煌遗迹,还是在今天拍卖行里屡创咋舌天价的号级老茶,亦或是闪烁于中国各大顶级奢靡普洱茶商圈中冲泡的上上品,其名称或者出处皆指向同一个地区——易武。

留存当世为数不多的百年普洱老茶品种如宋聘号、福元昌号、车顺号、同庆号、同兴号等等基本都来自易武,所以当下我们喝到的百多年前普洱味道基本都是“易武的滋味”。

从清末易武镇的衰落开始,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时间不知不觉的去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外界已经悄然发生巨变,易武古镇却依旧如沉睡中的小镇,完全被这崇山茂林阻碍不知外面世界的变化。

直到1994年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昆明举行后,时任台湾茶联会会长的吕礼臻、曾至贤、陈怀远等20余位台湾茶人改变了行程,进入到当时被人遗忘多年的六大茶山进行“朝圣之旅”。

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即兴的举动,将唤醒沉睡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易武,这里百年前的贡茶园,将以这次造访为源头,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重新振兴。

1996年由吕礼臻定制了台湾“真淳雅”号,选用1949年后易武的第一批茶,是真正古六大茶山的原料。

在这饼茶后,很多人知道了易武、知道了张毅,直至2000年前后,大批海内外茶人前往易武,慢慢地带动了易武的复兴。

因为这个机缘后来有了顺时兴、易昌号、绿大树等经典之作。

易武真正振兴从1996年——2016年,其中岁月知味就占据了11年(2005-2016),经过11年的努力耕耘,岁月知味已成为易武茶区规模最大、老茶存量最多的企业。

96真淳雅号——开启易武茶复兴元年年代:1996~1997定制人:台湾“真淳雅”号吕礼臻原料:据说是平均树龄200~300岁的野放大树茶出品人:“宋聘号”唯一生存在世老师傅张官寿指导,易武乡长张毅合作生产产量:6吨很多历史是被偶然事件改变的。

1994年,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会后,时任台湾茶联会会长的吕礼臻、曾至贤、陈怀远等20余位台湾茶人改变了行程,进入到当时被人遗忘多年的六大茶山进行“朝圣之旅”。

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即兴的举动,将唤醒沉睡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易武,这里百年前的贡茶园,将以这次造访为源头,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重新振兴。

易武之行中,他们结识了时任易武乡长的张毅老先生。

对云南普洱茶传统工艺已经考证、研究、保护了10年的张毅带他们观看了老茶庄的房屋,制茶工具、古茶园,还介绍了普洱茶的传统制作技艺。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时候,吕礼臻先生就已心生此意,1995年,吕先生再次来到易武,他委托易张毅先生,以野放易武大树茶为原料、以传统的手工石磨压制工艺,试制“真淳雅号”。

由于当年茶农没有按照采摘标准,把新老、大小茶混在了一起,所以第一批茶菁全被拒收,直至1996年采足符合标准的茶菁后,才开始压制“真淳雅号”。

这批茶是1949年后易武的第一批茶,当时选料是真正古六大茶山的原料。

茶饼压制好后,并没有包装与内飞,只有一张筒票。

而这批没有包装与内飞的茶,确实也降低了市场仿制的门槛。

2006年,部分茶被加制名为“原野香”的包装纸。

目前市面上很多散饼皆有此包装。

1996年,“真淳雅号”在台湾的拍卖价格,只有1000元/片。

而在今年国内某艺术网站的拍卖估价中,7饼“真淳雅号”被估价30~32万。

就连吕礼臻先生在多年后都颇为无奈:“我自己都喝不起这款茶。

”而要论这款茶为何后来如此声名大噪,2005年香港斗茶盛会“华山论茶”对此茶的推广功不可没,在这场1996年~1999年名茶评比中,“真淳雅号”以最高分击退了96紫大益、古云海圆茶、96橙印(橙中绿、橙中橙)、96省公司青饼、大渡岗圆宝七子饼,成为96青饼的代表作(评选者为:周渝、陈淦邦、陈智同、詹顺骞、黄传芳、何景成、王钦迟)。

而根据当年《茶艺普洱壶艺》月刊对此次事件的报道,7位评家共推此茶,是因为其“属纯干仓茶、香味强、梅樟香、茶气上扬、汤色通透、茶质纯正、口感强烈、回甘性特好、刚柔并重。

整体表现四个字:‘非常难得’。

另一位香港茶人浮云先生,在2014年也曾对此茶进行品评,认为其具有“旧易武茶风”,“回甘吸引到不少茶人的注意”,“是一款不错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茶品。

”“只是……值不值得花上万元人民币一片的价格……茶友可按照自己的消费价值观做出决定。

”但对“真淳雅号”横空出世的意义,浮云则认为其“重新开启了普洱以古董茶为蓝图,私人定制复刻新茶的新世代。

”此言也并非夸张。

无论是“私人作坊生产”,还是“手工石磨压制的传统工艺”,还是“纯料大树茶的原料”,这些举动在当时还普遍以国营大厂拼配茶工业化生产的90年代,都堪称划时代。

可以说,是从这一年开始,习惯了国营大厂拼配茶的喝茶人重拾了建国前,用最好的原料、最好的工艺,制作最好的普洱茶的这样一种制茶理念。

更重要的是,在这饼茶后,很多人知道了易武、知道了张毅,直至2000年前后,大批海内外茶人前往易武,慢慢地带动了易武的复兴。

而张毅也是因为这个机缘,建立了顺时兴号,也有了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另一款茶——易武春尖。

98易武顺时兴(春尖)——无可替代的首批易武私人商号出品年代:1998年制作人:张毅原料:易武古树茶正春料出品人:易武顺时兴茶号产量:不详在说“98顺时兴易武春尖”之前,必须要先说说一个人——张毅。

他是今天,如果要书写现代易武茶史、乃至普洱茶史,都不得不提及的一号人物。

这位老人,已于2008年谢世,但他亲身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易武古茶山的发展与变迁,对普洱茶传统技艺的现代传承、对快要绝种的普洱茶知识的保留与传播、对海内外普洱茶爱好者之间的交流与推广,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毅生于1941年,历任易武公社副主任、易武区区长、易武镇镇长,而他对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的重新发掘与梳理,则起始于1984年。

从搜集制作七子饼普洱茶的各种传统工具,到向老一辈健在的传统制茶老师傅们、茶庄庄主或传人请教,深入各古茶山、村寨实地考察,收集人文历史资料进行研究,获得了许多珍贵的口述实录。

这也是当年吕礼臻选择找张毅合作“真淳雅号”的原因——他是最了解易武茶传统制作工艺的人。

1996年张毅退休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做茶实践上面。

在“96真雅淳号”之后,1998年他创办了“顺时兴”茶庄,香港的一位茶商知道这一消息后,把他该年生产的春茶全部买下,协议签下后,张毅也不负厚望,用心挑选百年以上贡茶园古树春尖做原料,并以传统制茶手艺压制。

这就是今天这饼茶——1998年易武顺时兴号(春尖)。

【香港客商对此茶的评价是:“这就是我要找的普洱茶,犹如当年的贡茶一样,茶饼银毫显露、条索均匀、饼形周正、压制的松紧也很适度。

”】第一批的“98易武顺时兴号(春尖)”,因为产量极少,只知在当年香港的卖价就已极高,很多人打听未果,想来某些定藏于港台资深藏家手中,现在更是少有人喝到。

不过好在张毅老先生去世后,顺时兴号交给儿子打理,这款茶现在也依然在产,也算脉络未断。

【茶友网络分享的2004年易武顺时兴春尖,评价其易武老茶特点突出,即使闷泡亦无苦味,入口绵柔润和。

叶底匀整,采摘基本是一芽二三叶的早春茶,很难得。

】这款茶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是已逝名家张毅,在探索老易武传统工艺的征途上,以建国后易武第一批私人茶行之一的“顺时兴”之名,生产的第一批传统工艺的易武古树春茶。

在这之后,张毅毫无保留地把这套传统工艺传授给了易武、象明、景洪、勐连等其他地区从事及喜欢制作普洱茶的人员,使传统技术迅速普及,有资料显示,之后几年古六大茶山以传统工艺制作普洱茶的大小厂家发展到了100余家,更带动了整个地区产业的发展。

这也更让张毅手制的第一批“98易武顺时兴号(春尖)”更显珍贵。

99易昌号——标志着私人商号的崛起年代:1999年产品主导者:陈世怀先生、太俊林先生产品描述:易武茶区栽培型古树饼茶出品单位:易武昌泰茶行产量:1999年10月~2000年1月共计生产750件回顾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四大国营茶厂几乎包揽了世面上大部分的普洱茶产品,也铸就了很多“印级茶”的经典。

而这个普洱茶经典时代的另一面,却是私人商号、民营企业的萎缩,以及私企产品与国营茶厂产品的实力悬殊。

直到1999年,一家新的民营茶厂成立,并生产出一批标杆产品,先是在港台引起轰动,再由香港返销到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再次轰动。

至此正式宣告“私人商号的产品正式具备与昔日老茶厂竞争的能力”。

这就是由昌泰茶行出品的1999年大树易武青饼。

它打破了四十年来,国营茶厂以优质茶园茶原料拼配生产的习惯养成,以易武正山的栽培型古树纯料,再次让人们的目光转回到解放前“号级茶”传承的——名山优质大树纯料茶的传统加工方式。

【这款茶分两个包装版本,宋体跟篆体,各版本按“珍品”——“精品”——“正品”三个批次&等级排序。

据说同期生产的还有一批歪沱和特型砖茶,也归于99易昌号系列。

制作时单饼重量400g,因厂家当时没有茶菁水分比重观念,干燥后成品重量均只在340g~360g之间。

而包装、混乱、饼身不工整、重量不均,也成了99易昌的特色。

易昌号现在依然是昌泰茶行的标杆产品。

】而这款茶的创制者,是时任大渡岗绿茶厂供销科科长的陈世怀先生,以及时任中茶云南公司深圳分公司普洱茶部经理太俊林先生,两人在香港参加茶博会,有感于香港普洱大商家们对普洱茶老字号以及名优山头、古茶园的念念不忘,却最终碰撞出这么一款普洱茶史上承前启后的产品。

这款茶之所以能够引起这么大轰动,还是因为选料认真,易武古茶山赋予了这款茶极端的原料优势,条索之粗壮,当时的茶商都很少见到这种“叶面乌黑泛着油光的普洱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