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学习方法探索
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的几点思考
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的几点思考品德与社会课作为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它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对学生综合发展的促进和引导。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除了学习社会相关知识外,更要通过思考和实践,培养自身的品德修养和社会思维。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品德与社会课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品德与社会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在当今社会,我们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品德与社会课应该成为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平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感恩和奉献。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应该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根本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道德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品德与社会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做一个守法公民、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责任,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拓展社会视野,培养积极的公民意识。
品德与社会课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参观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品德与社会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越来越重要。
品德与社会课应该成为学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学会发现他人优点和尊重他人。
学生也应该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感,学会正确处理情绪,在与他人交往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感。
品德与社会课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渐成长为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的人。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在求学过程中需要具备一些学习品德和社会兴趣,这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却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兴趣的各种方法。
一、教师指导与角色模范在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兴趣方面,教师的角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学生。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角色模范,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
同时,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注重言下之意的引导和影响。
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实施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品德和社会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针对学生个别需求进行辅导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道德知识和社会知识。
二、读书学习读书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品德和社会兴趣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阅读绘本、文学、故事和小说,学生可以学习各种基本品德,例如:友谊、忠诚、勇气、耐心和慷慨等等。
他们可以通过故事中的人物或事件,来理解不同的情况,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特定的书籍,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领域和获得新的知识。
三、学生社区服务学生社区服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品德和社会兴趣的最佳途径之一。
服务社区可以教育学生如何关注他人,倾听他人的需要,提高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发展出一种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动力。
此外,志愿工作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如何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去,促进学生更好地发挥其领导才能和组织协调能力。
四、游戏式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游戏式学习是一种非常有趣和刺激的方法,可以加强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游戏中,可以轻松地学习各种道德和社会知识,以及体验不同的社交活动和经历。
通过游戏,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述能力,培养自己的领导和合作能力,并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个人价值。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兴趣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
第14课《学习有方法》教案
今天我们在《学习有方法》这一课中,探讨了如何选择和应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有几个地方值得思考。
首先,学生们对学习方法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让学生们回顾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他们能很快地意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在新课讲授中,当我解释学习方法的基本概念时,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我觉得这个话题确实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制定学习计划和有效记笔记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和如何抓住重点,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学习方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通过特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我会根据今天的课堂表现和学生们在课后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以便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表达不同观点,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自我评价与调控:学生往往难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客观评价,不知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评价,例如设立可量化的评价标准,以便于学生对照检查并作出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同时,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学习有方法》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学习方法的奥秘。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一次作 战中 , 我军以最短 的时 间 知道了就行 了。
了胜利 , 这说明时间就是胜利 。同时也 呼 , 她认 为 : 自己已经毕业不必搭理 。
可让 学生把 自己搜集 的信息在 组内交
节, 我 出示 了几道简单 的数学题 :
解决 问题 , 加深 了 幽默 、 童话 般的语言来描绘 , 给课 堂注 流 。在教 育学生 怎样 珍惜时 间这 一环 学生 自己发现问题 、 学生的认识 。有的同学说 : 尊敬老师是 入兴奋剂 , 形成宽松、 愉悦 、 和谐的课堂
王强发现 了没说 出来 , 他想 : 反正 自己 再将 书包 、 课本、 铅 笔等制作成卡 通形 象, 赋予 它们生命 , 假设它们在相 互哭
景。 以童真打动人心。 目睹这样 的故事 , 2 . 小 英遇见 了小学 的老 师没打 招 诉 着 自己被主人 随意破 坏 、丢弃 的情
然后再安 排小组讨论 、 交流 , 通 过 学生怎能不受感染呢?教学时 , 我还用
六、 问题 引导 教 师 在 课 堂 设 计 引 人 人 胜 的 问 题
( 1 ) 如果我们每天挤出十分钟 阅读 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 , 毛主席尊敬徐 特 气 氛。
课外 书 , 一 星期就是七 十分钟 , 一年能 立老师就是我们的光辉典范 ;有 的说 :
挤 出多 长 时 间 ? 要 和 老 师建 立 民主 、平 等 的师 生 关 系 ,
( 2 ) 如果我们每天抓紧时间记五个 老师在教学活动 中出现失误 ,应诚恳 、 情景能掀起学生思维 的波澜。如 : 教学
生字 , 一年可记多少个 生字 ?两年可记 善 良地指 出来等。
多少个生字?
四、 直 观 引导
《 热爱和平》 一课 , 我在课 堂播放世界受
新部编版品德与社会小学二年级现场小调查 学习有方法
现场小调查
新课导入
2
现场小调查
问题:
(1)你是否在学习上遇到过困难?
(2)你是否觉得进入二年级,学习上
比一年级更有难度了?
(3)你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好的
学习经验?
3
你在学习中遇到哪些困难?你是怎么 克服的,体会到哪些成功的愉悦?
4
(1)有生字不认识,学都会学好。希望同
学们都能珍惜时间,好好地把握每一分一秒,
绝不浪费它,真正地做学习的小主人。
7
谢谢观看!
(2)对自己不爱学而又必须学的课程,
应该怎么办?
(3)学习做某件事,总是做不好,又不
想再学怎么办?
5
独立思考
不懂就问
小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主动地面对,
不要拖拉,独立思考,不懂就问,做学习的主人,这
样我们就会体验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愉悦。
6
课堂小结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只
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小学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一门课程,学习做人是该课程的核心理念。
”本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
我担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十年来,对品德课的教学也有少许经验积累,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
它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
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一、贴近生活、注重体验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二、走进社会、学会实践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教学《购物有学问》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
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是随着新课程改革而开设的一门综合型活动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因此广大教师应高度重视这一学科,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中来,以培养小学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但目前的教学却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觉得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上教师不重视,不注重研究教学方法,只强调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教学过程,只重知识点的讲授,而不重视教学方法,是典型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高,如何让小学生爱上学习,满怀学习热情参与到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来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1.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生性好动,贪玩,喜欢新鲜的事物,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游戏情有独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枯燥无味的课堂讲授转换为学生所喜爱的、乐于接受的、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游戏,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集动态的画面、滚动的文字、优美的音乐于一体,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统领课堂,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意愿。
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了教学手段质的飞跃,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故事导入法。
情节生动精彩的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精彩的故事世界,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启发,在不自觉中学到知识。
此外还有直观导入法,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插图等来导入新课。
只要我们善于研究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兴趣爱好全面掌握,根据教材特点,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意愿,久而久之才能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学习兴趣。
《品德与社会》中的探究学习方式初探
偃 师市诸葛镇诸 葛小学 苗留灿
小 学五年级 《 品德与社会》是与新课程 改革相配套的一套全 新课程 ,探究学 习是其倡导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我在教 授小五 《 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一主题 “ 走进 民族大家 庭”时 ,大胆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 ,改变了依照教材顺序 ,逐节 进行教学的方法 ,采取 了综合主题全部内容 , 师重点引导 , 教 学 生 自主学习领悟 ,合作探究 ,自制互猜民族谜语的 方法 ,激发 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 了学习质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做
容易记忆。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保证时间 ,切实保证 学生 的探 究需要
探究学 习主要 是通过探索性活动 ,使学生获得探求知识的学 习方式。它不同于接受现 成的科学结论和知识 ,必须为学生留下 足够 的思维和活动空间。所 以我一方面要求同学们充分利用课余 时 间,另一方面在课堂上 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展示。针对 小学生探究兴趣不 持久 ,集中注意力时间有限的特点 ,适时的榜 样示范 ,表扬鞭策 十分必要 。因此我把前三节学生探究实践中出 现的优秀学生 ( 面所述 )和优美谜语向全班同学做 了展示。如 前 学生D 出的谜语 是 : 哪个少数民族同胞经常光着脚 走路? ( 哈尼 族)是细致观察教材6 页 的 “ 9 中国主要少数民族分布 图”而制 的 。学生E 出的谜语是 :以献哈 达的方 式表示对朋友尊重和友好 的是哪个少数民族? ( 藏族 )是依据教材7 页的五个民族的小朋 3 友用不同的语言向人 问好 的图案 ,结合 电视届 金凤花开》有关 《 的藏族风情而制的 ;学生 F 出的谜语是 : 着竹楼 ,跳着孔雀 住 舞 ,吃着竹简饭 的少数 民族是? ( 傣族)是与姐姐在家交流时学 得的 :学生G出的谜语是 : “ 称人民解放军为金珠玛米的少数民 族是? ( 藏族)是在 家听父母唱少数民族歌 曲时制作的。通过启 发 、诱导、激励 ,进一步 强化 了探究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拓 宽了 同学们制谜的思路 ,激发 了全体同学的制谜的热情 ,并用近一节 的时 间,让同学们 分小组进行交流 ,进一步修 改完善 自己的谜
怎样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活”起来
怎样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活”起来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观。
许多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堂可能感到枯燥乏味,因为这些课程往往缺乏趣味性和参与性。
为了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活”起来,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探讨几种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们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更加“活”起来。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许多学生对抽象的道德原则和社会问题缺乏兴趣,但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案例,他们往往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
教师可以采用各种途径,如演讲、视频、动画等形式,向学生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案例,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
教师可以讲述一些真实的社会故事,如公益活动的成功案例、善良的故事等,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游戏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品德和社会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模拟社会情境的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和互动,让学生展开自由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和体会,从而增加课堂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通过游戏和互动,可以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更加活跃和有趣。
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感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要求学生不仅仅是了解知识,更要求他们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和体验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程内容。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社会机构、参加公益活动、进行社会调研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社会中的善良与挑战,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还可以多与家长合作,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更加“活”起来。
家长是学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对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意识培养至关重要。
由“行”到“知”体验性学习——《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与思考
条 主 线 、 面 结合 、 合 交 叉 、 旋 上 升 的新 课 程 框 架 。这样 , 点 综 螺
完 全 改 变 了 过 去 的 由“ ” 行 ” 学 习 模 式 ( 行 ” 体 验 , 知 到“ 的 “ 即 “ ” 认知 )强 调学生 的体验活 动 , 行 ” “ ” 知 即 , 由“ 到 知 的学 习 模
一
再如 , 堂上 的虚 拟 情 境 体 验 。 教 学 《 我 们 走 进 你》 课 课 在 让 一 中 , 学 一 开 始 , 师 播 放 春 节 联 欢 晚 会 的舞 蹈 《 手 观 音 》 把 教 教 千 , 学 生 带入 残 疾 人 的 生活 世 界 。第 一 个情 景 是让 学 生 用 红 领 巾蒙 住 眼睛 , 教 室 门 口走 到 自 己的位 置 ; 二 个情 景是 让 学 生 扮演 从 第 聋哑人, 手语表述一句话 ; 三个情 景是让学生扮演肢残者 , 用 第
的 喜 爱之 情 , 画 面一 转 , 百上 千 只 的藏 羚 羊 被猎 杀 、 剥皮 、 但 成 被
血 流满 地 。 时 的 画 面不 用 语 言 描 绘 , 会 产 生 一 种 强 烈 的情 感 此 就
震撼 —— 对 盗猎 分 子 愤 恨 , 自觉 保 护 动 物 的情 感 油 然 而 生 。
1. 06
由“ 到“ 体验性学 习 行" 知”
品德 与社锄 教 学 实践 与思考
◎连江县 教 师进修 学校 魏 玉平
\ 日 与 会 课 基本 念 帮 生 与 会、 ∥日H德 社 》 程的 理 是: 助学 参 社 学 \
习做 人 是 课 程 的核 心 ; 童 生 活 是 课 程 的 基 础 ; 育 的 儿 教 基 础 性 和 有效 性 是 课 程 的追 求 。新 的 课 程 内容 的构 建 与 过 去 的 《 想 品 德》 和 《 会》 相 比 , 课 程 注 意 引 导 学 生 逐 步 扩 大 思 课 社 课 新
面对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难题的策略分享
面对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难题的策略分享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品德与社会学习中面临着各种难题。
作为资深教育家,我希望能够分享一些策略,帮助教师和家长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引导学生成长。
一、培养情感认知和社交技能品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认知。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面临着许多情感和社交问题。
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 激发学生情感认知:通过情感教育课程或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并学会正确表达和处理情感。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2. 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3. 倡导互助与合作:教师和家长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彼此帮助、支持和尊重。
可以定期组织团队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开展实践性社会学习学生应当通过实践性的社会学习,了解社会和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邀请专业人士来校演讲: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成功人士到学校进行主题演讲,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成功者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走进社区: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的发展状况、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公益活动。
可以组织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公益事业的意义。
3. 学校实践性社会学习项目:鼓励学生在学校内开展一些社会实践项目,例如开展环境保护活动、组织志愿者活动等。
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建立积极的家校合作机制教师和家长共同肩负着培养学生品德与社会意识的重要任务。
建立积极的家校合作机制,促进双方有效沟通,提高教育效果。
1. 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加品德教育相关的活动,如家长讲座、教育讲座等。
家长应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与教师共同探讨学生品德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首先,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其次,尝试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的价值,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
可以安排一些社区清洁、义务劳动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贡献社会的快乐和成就感。
另外,利用校外实践活动开展品德教育。
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社会机构和企业,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慈善机构、环保组织等,让学生了解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意识和相关技能。
可以选取一些道德难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辩论,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并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道德问题。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上,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对他人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最后,提倡与家庭和社会的互动。
学校可以与家长和社会组织共同举办一些品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品德教育。
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参与家庭义务劳动、社区活动等,通过亲身参与让学生深入体验品德教育的力量。
综上所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当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小组讨论、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校外实践、培养道德判断能力、情感与品德教育以及与家庭社会的互动等多方面的措施,使品德教育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得以有效地实施,让学生在培养道德、价值观方面获得更全面的教育。
品德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各方紧密合作,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全面成长。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奋点 , 生如身临其境 , 中受到感染 , 学 从 从而 收到“ 润物细无声” 的教育 效果 。 例如《 社区需要我们的共 同参与》 里有关早 市引 出的问题 , 可在教
室中挪开桌凳腾 出空地 , 让学生表演出早市 中买卖 的脏乱吵 的场面 , 从 而提 出这样的问题 :早市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的同时 ,能否不扰
中的思想 内涵。由于它 富有参与性 、 体验性 , 因而能充分 激发学 生的兴
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 的确, ” 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 光靠在教 室里上一堂课是远远不够 的。 学生在课上形成 的道德观点 , 产生的行为 冲动 , 除了在课上进行必要 的课 内操作 、 表演等 当堂见 “ ” , 行 外 还必须
新课 程标 准 指 出 :教 学 要 面 向 学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加强 课 程 内容 与 “ 学生生活实 际的密切联 系 , 教学空 间不局 限于学校 和课堂 , 应创设条件
篇故事完整 、 情节生动 、 表象鲜 明的《 品德与社会》 课文 , 以让 可
学生 自己来扮演课文 中的人物 , 表演出整个故 事情节 , 中领悟 到课文 从
依靠课前 、 课后开展行之有效 的教育活动 , 如实验操作 、 社会调查 、 社会 实践等等 , 既让学生想想 、 说说 , 又让他们做做 、 练练 , 体验感 受并进 行
探究 , 从而丰富知识 , 提高道德素质和道德评价能力。 因此 , 在教 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 , 可能地创造机会 , 尽 让学生
中, 引导学 生采取换 位体验方式 , 也能增强学生 对道德知识的理解 , 激 发他们 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 。 例如在《 有多少人为了我》 一课 中,
有一组名为“ 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 的漫画。教学时 , 我首先引导学生 回忆生 活中还有哪些只图 自己方便而给他人 添乱的事,然后让学生设 身处地想想 : 假如这些劳动者是 自己的亲人 , 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 自己是这些劳动者 , 又会有什么感受? 而引导学生反思 自己对劳动者 从 的态度 , 立 “ 树 人人 为我 , 我为人人” 的理念 , 懂得凡事 不要 只为 自己着 想, 只图 自己痛快 , 要珍惜别人 的劳动成果, 尊重他人。学生不仅从 中学 到 了道 德 知 识 , 还学 到 了做 人 的 道 理 。 再 如《 同学之间》 一课 中, 有这样一个 故事 : 父母离婚后 , 王辉 由爸 爸抚养 。他的一些 同学知道后 , 在背后议论他是一个 没妈 的孩子。教学 时, 我让学生换位体验王辉 的心情 , 即设计这样的 问题让学生体会 : 如 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 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心, 真正感受到离异
《品德与社会》走进生活的探索与实践
“ 耳不 闻窗外事 , 两 一心 只读圣 贤书” 这是传统学 习封 闭 ,
性 的生 动 写 照 。它 造 成 学 生学 习负 担 重 、 致 学 生 缺 乏 学 习 的 导 兴 趣 , 重 知识 传 授 而忽 视 人 文 性 等 等 。究 其 原 因 在 于 传 统 教 注
程 中 , 师 必须 树 立 正确 的学 生 观 , 出 的素 质 教育 的主体 性 。 教 突
转变学生学法 , 古人有 “ 举一反三” 之说。 教学 时, 我们必 须
注 重 树 立 正 确 的 “ 题 ” 导 , 清 教 材 编 写 的 意 图 , 发 学 生 例 指 弄 激
的学 习积 极性 。
总之 , 小学语 文教学与素质 教育有着密切 的关系 , 把素质
教 育 贯 穿 于 整 个 小 学 语 文 的 教 学过 程 中 , 会 推 动 小 学 语 文 教 将
学 的发 展 。
样的训练 , 改变教学观 点, 增强训练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切实
《 品德与社会 》 走进生活的探 索与实践
简称 “ 社 ” 教 学 成 为 无源 之 水 、 本 之 木 , 固 了品 社 课 堂 的 品 ) 无 凝 教 学 结 构 和 教 学 内容 。 品社 课 堂 失 去 了新 鲜 的 活 力 。那 么 如 是 何 才 能 让 品 德 与 社会 教 学 走 进 生 活 , 向 “ 活 化 ” 道 路 , 走 生 的 让
・
8 ・
小 学 生 ・ 学 实 践2 l 年 4月 第 4 L t eL a n rMa a i e A r 0 1 No 4 教 01 期 il er e t g z 。 p i2 1 。 . n l
品德与社会教学心得
品德与社会教学心得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意识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友爱、奉献、正直、诚信等道德品质。
我通过讲述相关故事、提出道德问题、进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把握正确的道德观念。
同时,我还通过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参观福利院、志愿服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关心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方法,我发现学生的道德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更加懂得感恩、友爱他人,从而形成了积极的社会意识。
二、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与品德品质的培养相辅相成,社会意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一。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社会现象和事件,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同时,我还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如模拟法庭、辩论赛等,让学生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过程中。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社会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品德与社会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和自我评价等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规则制定和执行中,让他们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通过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让他们有意识地管理和提高自己。
通过这些方法,我发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自律的学习习惯。
四、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培养学生品德和社会意识的过程,教师应该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课堂活动,如讲故事、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掌握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及教案
掌握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及教案品德与社会教育是人的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对社会及他人的理解、欣赏、热爱、感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等。
为了在品德与社会教育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案。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家庭作业和评估四个方面来谈人如何掌握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及教案。
一、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素质。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站在学生发展全面、快乐成长、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科学的、提高的、具有实践意义的。
要注重目标在学生心理中产生的优越感、成功感和成就感,是教师进行优质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关键。
二、课堂教学基于上述教学目标,要进行高效的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如点拨、启发、引导、体验式等。
本文重点介绍以下几种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设一个个真实的、复杂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现实性,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手把手教学法手把手教学法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包括基础训练、思想练习、文化辅导等,全面准确地帮助每位学生完成学习内容。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弱点,需要教师为其针对性地设计任务,有目标地训练,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3、思辨讨论法思辨讨论法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发地进行思考,最终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通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培养优秀品质和互动交流能力。
三、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是品德与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完成知识巩固与扩展的重要学习环节。
家庭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在休息时间延伸思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能。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的探索实践
对 教 学 目标 的精 准 把 握 .它 们 之 间 环 环
相扣 , 深 深 吸 引 着 学 生 的注 意 力 , 大 大 激 发 了学 生 的 思 维 力 和 想 象 力 .从 而 让 学 生 更 乐 意 参 与 到 课堂 中来 。
生 的参 与 度 呢 ?笔 者 以为 . 以下 策 略 是 行
◇ 《 品德与社会》 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的探索实践
陈 立 星
《 品德与社会》 是 在 小 学 中高 年 级 开 设 的 一 门 综合 课 程 。 由 于品 德 课 教 师 大 多是 兼 职 .且 该 学 科 质 量 评 价 量 化 较 难 等原 ,致使 平 时 的品 德 课 堂存 在着 一 学 生 明 白止 确 道 理 ;第 _ 二 问 是 为 本 课 第
了客 观 、 全 面 地 评 价 和 指 导 每 个学 生 , 教
和谐 融 洽 的 师 生 问 情 感 是 提 高 学 生 课 堂 参 与 度 的 前 提 。和 谐 融 洽 的 师 生 关 系, 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 的学习心态 , 使 学生敢 想 、 敢说 、 敢问 . 从 而 能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主动 参 与 学 习 的 内驱 力 。 和 谐 融 洽 的 师 生关 系 , 需要 教 师 的真 情 投 入 。教 师
( 1 )多 元 性 。评 价 的 方 法 与 语 言 切
之 美 ,刚 柔相 济 的 世 界 才 是 最 和 谐 美 丽 的 。这 样 的 问题 是 对 教 材 的 精 彩 解 读 和
些 问 题 ,学 生 的 学 习 参 与 度 不 高 是其 问
题 之 … ,这 在 一定 程 度 影 响 了 品德 课 的教 学 质 量 。 怎样 才 能 提 高 品德 课 堂 学
李玉珍《品德与社会》“生活化三段式”学习,为学生思想“导航”教学法
“生活化三段式”学习,为学生思想“导航”作者姓名李玉珍作者单位青州市王坟小学“生活化三段式”学习,为学生思想“导航”老师说:现在在学生怎么了?家长说:我的孩子,你让我怎么办?……经常听到老师、家长这样无奈地谈论,是的,现在的学生,再用上一代的教育方法教育他们显然是行不通了,怎么办?我的做法是:通过品德课上“生活化三段式”学习,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为学生思想“导航”,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全面健康发展的轨道。
教育教学策略1、品德教学生活化,“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将学生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2、品德评估生活化品德评估方法不局限于一张测试卷,而是将品德评估放到日常生活中,现实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
3、学习过程“三段式”课前感性认识,课上理性探究,课后感受生活。
我的具体做法1、课前感性认识----预习准备。
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课前大量的准备必不可少。
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能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为课堂教学积累直观的感性材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能较容易地感悟,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农村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整齐划一的农民新房、幽静素雅的学校……这一切都折射出了农村的巨变、祖国的腾飞。
在学习《家乡巨变》之前,我班分成了几个小队,带领学生参观,实现零距离的接触。
开展了以下活动:走访先进村落。
现在的农村不比往常,一座座漂亮的农民新居变化座落在宽阔大路的两旁。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我见
更为 丰富。儿童 良好行为 习惯的养成及 良好品格 的形成 。 必 童
这 样的要求 , 目标 明确 , 针对性强 , 学 生也容 易接 受 , 就能 收 到较好 的效果
由于学 生年龄小 . 平 时活动范围基本局 限在学校与 家庭 这二个范围内 , 因而他们 的社会活动能力不 强 。让他们 走出 校 门, 向社会收集相关 的学习材料 , 是有一定难度 的。 作 为培 养 学生能力 的一 种方法 . 也 为教学提 供有效 的素 材 , 教师 让 学生课前 去准备相关 的学习材料 . 是应该 向学生指 明获 取材 料 的路径 , 尽量 让学生少遇挫 折 . 顺 利地 获取有用 的材料 . 产 生成 功的喜悦 。因此 , 教 师对学生获取有效 材料 的路径 自己 要 心中有数 。 甚至要先 作尝试 和必要 的铺垫 工作 , 以确保 学
2 . 指 明路 径 , 让 学 生 能 顺 利 地 去 获取 相 关材 料 。
途径是让学生在实 际中做 , “ 行吾所知 ” ,知行结合 ,反复练 习, 最后把道德 规范视为 自身 的一 种 自觉的义务 。我 国著名 教育学家陶行知强 调“ 做、 学、 教合一” 。他 说: “ 先生拿做来教 乃是真教 ; 学生拿做来学 , 方是实学” 。教师将富有情趣 、 广受 欢迎 的手 段 、 方式等 迁移到思 想 品德课 教学 中 . 让课 堂活起 来, 让学生 动起来 , 能激 发学生 的学 习动机 . 唤起求知欲望 和
经验交流
《 觋代教离科学 ・ 小学教师>
2 0 1 3军第 2 期
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社会学习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1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
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
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
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一课时: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
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
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十多双手套,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勾出来的。
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人的心。
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
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二、学习方式生活化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
1、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
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
如教学《寸今难买寸光阴》,在“快!快!不能快点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事例,结合平时的实际进行演出。
这些事例有很大一部分是班上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表演起来入情入境,对学生的触动较大。
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体验,而且还为师生、生生对话搭建了舞台。
表演之后,学生对“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2、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
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
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
如教学《我要向你学习》,在“什么是真正的取长补短”环节,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
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诸如: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是真正的取长补短吗?说说理由。
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取长补短应该是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的过程。
诸如:相互利用、武力征服他人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
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
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三、将课堂延伸至生活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
学校课堂上、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必须拓宽到社会上去,让学生去接触
社会,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
如教学《保护环境》一课,在课前调查中,学生发现环境污染特别严重:村民都把垃圾倒在垃圾桶外、河沿上;河水中不时可看到塑料袋、泡沫浮子、污柴油等,河水呈暗黑色,散发着臭味……要改变这些现状,靠我们的孩子是力所不能及的。
怎样才能让学生所掌握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呢?我们学校联合周边村干部,开展了“碧水”行动。
带领学生再次实地考察污染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探寻导致污染的各种原因;想想提高环境整洁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
正是在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
换言之品德课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儿童,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