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6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梁国杨家九岁的儿子孔君平诣其父,恰其父不在,孔君平赠糖饼而离去。
儿子不知糖饼为孔所赠,孔问其父何时归,答以出猎未还。
孔又问:“君平何不候父归?”答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幽默中含有峭拔的机智,尖锐的讽刺。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文言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以及课文中的幽默和讽刺。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课文译文3.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呈现(10分钟)教师用幻灯片或板书,将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关注。
同时,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古人的语气、神态,体会课文中的幽默和讽刺。
教师及时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对照译文,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5.拓展(10分钟)讨论:课文中孔君平的回答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杨氏之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甚美。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段故事表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应变能力。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同时,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语言的机智和幽默,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已经逐渐适应。
但是,由于文言文的语言和现代文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杨氏之子》,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应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2.教学难点:杨氏之子回答孔指的巧妙所在,以及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孔子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氛围。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文言文行文简要精当的特点,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感受《世说新语》这本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精练的语言。
语言运用: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思维能力:能在生活中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审美创造:尝试阅读《世说新语》,激发阅读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课文不足百字,行文简要精当。
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的形象。
课文颇有趣味,尤其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
主客两人,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表现出斗智的乐趣。
课文配有一幅杨梅插图,与文中“为设果,果有杨梅”相照应。
这是这杨梅引发了主客之间一场风趣的对话。
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杨梅,并理解杨梅是故事中的一个关键事物。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聪”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借助重点语句,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幅图片分别出自什么故事吗?孩子们真棒,司马光七岁想出砸缸救友的办法,曹冲七岁想出称大象重量的办法,他们的聪明机智让人折服。
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认识另外一个聪明机智的九岁孩子——《杨氏之子》。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大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同学们,读了课题之后,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师:这么说,我姓韩,我就是韩氏之女,你能试试像我这样介绍自己或者同桌吗?2.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吗?这篇文章出自哪里?《世说新语》,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注释知道的。
非常棒,通过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学习文言文。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21杨氏之子》是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杨氏之子,在父亲的朋友做客时,巧妙地拒绝了客人想要儿子陪酒的要求,表现了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课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对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学生尊敬长辈,懂得礼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分析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相关阅读材料: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供学生拓展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有关聪明孩子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聪明孩子的关注,进而导入课文《21杨氏之子》。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故事《杨氏之子》,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的价值观念。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解释课文内容。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短的写作练习。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杨氏之子》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熟练掌握生字词的音、义、用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杨氏之子》中的隐含含义。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备好故事《杨氏之子》的教材。
2.准备好教学课件。
3.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目和作业。
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杨氏之子》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第二部分:学习篇(25分钟)1.同学们跟读故事《杨氏之子》,教师解释其中生字词的意义,正确读音和用法。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第三部分:拓展(15分钟)1.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教师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进行联想和思考。
第四部分:巩固(15分钟)1.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答题。
2.讲解练习题目的答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第五部分:作业(5分钟)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杨氏之子》的故事情节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故事《杨氏之子》的理解程度较高,但在写作环节中表现普遍较弱。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加强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七、课后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
2.学生可以在同学间互相讨论整理,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杨氏之子》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解,并且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得到了提升。
希望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够持续引导学生继续探索这个故事背后的更多寓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 杨氏之子》教案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 杨氏之子》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21 杨氏之子》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杨氏之子,在父亲的朋友孔君平面前,巧妙地避开了孔君平的追问,表现出了他的聪明才智。
本课的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寓意深刻,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有一定的把握。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寓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的寓意,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教学视频或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或图片,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视频或图片,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杨氏之子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初步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杨氏之子》的含义和主题;–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熟练朗读课文;–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语;–知道课文中的生动语言和描述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喜爱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家庭孝敬的认识和重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词语;–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意境和情感描写。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板书、课件、教材相关素材。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温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课前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子欲养而亲不在”这句话的含义。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解释生词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讨论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杨氏之子的行为对父母的意义和影响。
激发学生对家庭孝敬的认识。
四、拓展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感想和理解。
五、作业布置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或故事延续。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上,学生的表现整体较好,但在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方面还需加强。
下节课要结合课文内容,加大情感指导,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
以上为教学计划,借此启发学生对于《杨氏之子》这篇文章的理解,希望能帮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章内涵,继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课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本文讲述了梁国杨家的儿子孔君平,年僅七歲,聪明過人,勤奋进取,深受父母和老师的喜愛。
有一天,孔君平在市場上幫助父母賣瓜,因其智慧敏銳,解答了一位顾客的疑惑,得到了众人的赞赏。
本文通过孔君平的故事,展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聪明才智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然而,对于古代寓言故事的解读和深入理解,仍需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家庭教育和品德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聪明过人”、“勤奋进取”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学生解读课文、理解寓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品德;懂得在现实生活中,要像孔君平一样,善于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解读课文寓意,培养学生家庭教育和品德教育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案例教学法:分析孔君平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图片、生字词、重点句子等。
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方便学生跟读、模仿。
3.教学道具:准备与课文相关的人物道具,增强课堂氛围。
4.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合作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market 场景,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docx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 杨氏之子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和主人公的聪慧。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 2 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初步接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6.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一、简介文言文,导题解题。
1.简介文言文。
(1)指名背诵《自相矛盾》。
(2)教师简介文言文: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面言以及后来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言” "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文学作品,选自《世说新语》。
课文通过描述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幽默,展现了古代儿童的智慧和风采。
课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但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解读。
此外,学生对于人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可能还需要加强理解和把握。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基本情节。
2.能够理解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幽默,从中得到启示和感悟。
3.能够学习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汉语词语和表达方式。
2.理解和把握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幽默。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课文找到答案。
2.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2.准备课文解析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准备相关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练习题,以便学生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和模仿。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语言和情节。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角色的语气和情感。
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和评价。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幽默,以及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和感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杨氏之子》 精美教案(统编版)
《杨氏之子》精美教案(统编版)一、教学内容《杨氏之子》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品味文中人物语言,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梁国、杨氏、孔君平、夫子、乃、设、曰、聪惠”等生字词,积累词汇。
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抓住文中人物语言,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人物语言,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
2.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聪明机智的人物?他们有哪些有趣的故事?b.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
c.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聪明机智的孩子的故事——《杨氏之子》。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
b. 教师检查自学效果,指导学生正确读写生字词。
3.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a.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4. 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特点a. 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杨氏之子聪明机智的语言。
b.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这些语言,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
c.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5. 学习写作方法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b.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6.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全文内容,提炼主题。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述了梁国杨氏之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文章通过杨氏之子对孔君平的回答,展现了孩子的聪明才智。
教材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文言文断句,理解重点词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道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但此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学生需要通过反复朗读和理解,才能掌握文章的主旨。
此外,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节奏还需进一步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学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所表达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断句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道理,学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场景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辅助学生理解。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
3.相关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方便学生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借助课件,展示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文言文断句和朗读节奏。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汉语寓言故事,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故事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杨氏之子,通过他的聪明才智,解决了一个难题,并赢得了人们的赞赏。
本文旨在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的汉语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汉语词汇和句型。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词汇和句型,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汉语的故事有一定的陌生感,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运用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2.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思维能力。
3.能够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词汇和句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五. 教学方法1.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2.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任务型教学:通过完成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运用到实际中,巩固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准备教材和教案,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和连贯。
2.多媒体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具,如PPT、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3.作业和测试题:准备作业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你们听说过杨氏之子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2.呈现(10分钟)朗读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
然后,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精美教案(统编版)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对于重点难点内容,我将采用更多实例和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味和美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4.强化语言表达: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与人沟通交流的自信。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环节,主动探索姓氏文化,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杨氏之子》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比我想象的要浓厚。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生字词的学习和文言文的断句朗读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更有信心。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提问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特点和古代文化背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文言文的韵味,对古代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甚、聪惠、应”等生字词和文言文的断句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运用文言文表达方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角色扮演。学生们模拟课文中的对话,体验文言文的表达特点。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精品课教学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精品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杨家之子杨修在曹操面前巧妙地应对曹操的故事。
通过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应对,展现了古代少年智者的形象。
本课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杨修的聪明才智,并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对于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可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不太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杨修的聪明才智,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一些句子和词语的含义,以及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相关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杨修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杨修是一个怎样的人?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杨修的聪明才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配合,体会角色的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三篇篇一: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背诵课文。
3.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读懂故事,品味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在古代梁国,有一姓杨家的孩子九岁了,特别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拜访孩子的父亲,恰巧孩子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来,想考验一下他是不是像传闻一样聪明。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样考验这个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氏之子》。
(板书课题)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生说意思,师归纳)二、初读课文,检查朗读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学生练习朗读。
5.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6.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
(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课文。
2.用现代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
(在进行过程中,强调“杨、孔、君、夫子”等关键词,引起学生注意)预设:惠:同“慧”,智慧。
诣:拜访。
乃:就,于是。
示:给……看。
君:您。
古时敬称。
闻:听说。
禽:鸟。
夫子:古诗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君平。
3.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串连起来,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4.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5.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2)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生举手说)二、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导语: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觉得哪句话最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儿?预设:1.你说杨梅和我是一家,在姓氏上和我开玩笑,我说没听过孔雀和你是一家,也从姓氏上回敬给你。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21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随文识字,提醒学生注意“诣其父”的“诣”字,应该读“yì”,不要读成“zhǐ”。
提醒学生注意“禽”字的倒数第二笔是撇折,不要写成竖和提。
2.阅读理解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法,如学生尝试读文、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利。
在读通课文后,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语言运用感受杨氏之子风趣、充满智慧幽默的语言,并学会运用这种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板块一单元导读,引出课题1.谈话导入。
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意,认为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又会怎样回答呢?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样说话的,从中体会其语言表达的幽默和风趣,感悟语言表达中智慧的闪现。
我们先去认识谁呢?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杨氏之子)3.理解课文题目。
(1)理解“氏”和“之”的意思。
(2)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杨家的儿子)(3)这样说,我该是“刘氏之女”,你该是什么呢?4.回顾学过的文言文。
(1)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用古代语言写成的文章,我们把它叫作文言文。
(2)回顾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精品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杨氏之子孔君平与杨氏夫妇的对话,展现了杨氏之子聪明机智、善于应对的特点。
课文语言简洁、幽默,充满智慧,对学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文言文也有了一定的接触。
但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还有些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同时,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为……所……”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倾听、善于思考,做一个聪明、有修养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难点:理解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词语,如“为……所……”、“乃……也……”等;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倾听、善于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辅助教学。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参考资料:收集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杨氏之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 杨氏之子》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 杨氏之子》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21 杨氏之子》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杨氏之子聪慧过人的故事,展示了古代儿童早熟、聪明、机智的品质。
课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品德。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课文中的成语和古诗词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学生对于品德教育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可以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成语;了解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聪明机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成语;了解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体会品德教育;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古诗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教学法: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课文译文和注释4.教学卡片(重点词语和成语)5.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
操练(10分钟)1.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翻译课文,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优质课比赛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优质课比赛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梁国杨氏之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个故事表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应答。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也能够从中领悟到应对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文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课文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应答,培养学生的应对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寓言,领悟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应答。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答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多媒体教学设备3.课文注释资料4.学生学习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杨梅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杨梅的特点,进而引出课文《杨氏之子》。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结合插图,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难点】
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出示罗斯福的故事。
故事: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担任要职。
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
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
”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
”
2.生默读故事。
3.看懂了吗?罗斯福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告诉朋友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4.对,罗斯福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从正面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这里就体现了罗斯福语言的艺术。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
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
刚才大家读的故事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文,也叫文言文,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5.引入课题,解题。
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6.简介《世说新语言·言语》:《杨氏之子》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设计意图: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引入对本文的学习。
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那我们就先来读读吧,把每一个字音读正确。
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2.出示字词,检查学习情况。
甚至聪惠家禽造诣梁国应声答曰为设果
3.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4.师范读。
5.指名读课文。
(老师的朗读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理解文意后相信大家就能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停顿了。
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地读通古文,读出节奏。
三、理解古文大意。
1.学习文言文有什么方法?
(1)看注释;(2)查字典;(3)联系上下文理解。
2.用这些方法,理解这篇文言文的意思,随后可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4.教师重点点拨以下句子。
(1)为设果。
设:设置,摆放。
()为()设果?你怎么知道的?你们是运用哪种方法读懂这句的?(联系上文)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示:给……看。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
(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①理解:“家禽”和现在我们所说的“家禽”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看法。
②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夫子”?对有学问的成年男子的称呼,和“君”一样属尊称。
孔君平能称夫子吗?为什么?(孔君平官至廷尉,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所以能称为“夫子”。
)
5.请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
6.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有了自己的理解,你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读得更好,来试试。
7.齐读课文。
(读出节奏)
8.背诵。
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了解古文的意思。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古文的意思,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感悟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