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晓凡老师报告心得反思

合集下载

李晓凡师德教育读后感范文

李晓凡师德教育读后感范文

李晓凡师德教育读后感范文第1篇:李晓凡师德教育读后感范文一、认同的观点:内化师德是当代教育新坐标的支撑点。

三立合一内化师德: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追求人*完美、形成个*化人格品质、厚德懿行是教师应具备的师德素养。

教师应奉行的道德素养:道德上线--厚的懿行;道德下线--遵纪守法。

二、联系实际: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教师学习、进步、成长的地方,我们要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和精神家园。

教师的教育工作大部分是在课题上完成的,教师的魅力体现在在课堂上更快的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接受课堂内容。

教师魅力的养成要依靠很多方面,首要的就是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增强自身人文素质和内在修养,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深入而又通俗的为学生传递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对学生善加引导。

其次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难、*的实际应用*差等问题将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创新能力,顺应形势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实现升华,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多为学生办实事。

教师魅力养成之后还要注重保持,其中的关键还是在于如何对待学生学习上的审美疲劳。

一旦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教学方式产生疲劳,那么教学效果也就资:料;来/源,于GZU521学:习;网Gzu521很难达到理想的水平了。

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要对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爱的教育》读后感张晓莉《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本书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同情*的一切不幸与苦难.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如果爱是奔未完,继续阅读 >第3篇: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900字我们离名师有多远?看过李镇西所著的《爱心与教育》,也在教育*上感受过窦桂梅、薛瑞萍的成长历程,我被名师们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超越于常人的胸襟所感动,同时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爱心,一颗博爱的心,一颗宽容的心。

聆听李晓凡老师的讲座有感

聆听李晓凡老师的讲座有感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聆听李晓凡老师的讲座感悟2012年10月20日,学校组织我们有幸聆听了李晓凡老师的讲座。

李晓凡老师,曾任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副校长,她工作出色,获得很多荣誉。

那天,李老师的报告是以视频《母亲》开始的,在看视频的同时,让我们思考这是教育吗?这是教育吗!这段视频使我们明白:师者,必备大爱之心。

完整的爱是浅显又深刻的。

浅显感性的爱,它不可取代教育,深刻理性的爱,是师者必备的,那就是教育的灵魂——师德。

李老师讲到了一个《学生遗书》的案例,在这个学生的遗书中叮嘱父母一定去看看他的小学老师,因为他上小学时,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但两位老师不同的处理方式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使得这个孩子留言:做鬼都放不过那位初中老师,却叮嘱家人一定去看看他的那位小学老师。

在此我们应该深省,在我们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应该明白,没有什么结果比幼小的生命和灵魂是更重要的。

还有,有一天班里的同学把班主任叫来并喊着“抓贼了!抓贼了!”原来班里有一位学生丢钱了。

拿别人钱的这个同学头低的很低,老师没直接点出来。

却事后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抚摸着这个孩子的头问:是你拿的你就点点头,不是你拿的就摇摇头,老师会帮助你的。

孩子点头了。

老师一把搂过孩子说:“犯错了,敢于承认就是好孩子。

”并对孩子说:你放心,这件事交给我处理吧。

然后找了个适当的机会向同学们说:我们班哪有贼,钱这不在暖气片下面嘛!说着从暖气片底下取出了丢失的钱。

这位老师用他的师德挽救了孩子的自尊和唤醒了他的心灵!等等一个个鲜活的案例, 及李老师精彩的报告,让我们受益良多,我深深的体会到:一、要做一位“三力合一”的教师。

李老师讲到我们的教育是“用心而不是用手段”的教育,师德要做到“三力合一”,即“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这句话极大感染了我!纵然像李晓凡所说,人生有许多痛苦、挫折,社会有许多黑暗面,但是作为教师,自身必须迎向阳光生活,学会调节自己,做到内在有张力,才会把最阳光的一面传递给我们的学生。

听李晓凡老师报告心得反思

听李晓凡老师报告心得反思

听李晓凡老师报告之心得感悟观看了李晓凡老师的内化师德讲座:《内化师德是当代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细细体会,感觉观点新颖,感受颇多,也很受用。

确实,内化师德是当代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作为教师,我们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学生。

教师要容纳每个学生的个性,要把快乐传递给学生,要给学生心理发展的空间,要学会放飞学生的心灵,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李晓凡老师觉得,我们的教育应是“用心而不是用手段”的教育,其实,做任何事,只要用心且坚持去做,肯定能做出一番天地。

外化要转为内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师德。

正如李晓凡老师讲道的,内化师德,要注重“三力合一”,即“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教师要启迪学生的心灵,先得启迪自己的心灵;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先得主动完善自身的人格素质;教师要实施好人性化教育,自己先得主动追求人性完美。

我想,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为人师表”吧。

教师要热爱事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努力把感性教育上升为理性教育,用理性来控制感性和冲动,不能没经过大脑判断或调整就实施在学生身上了。

否则,就会中了“冲动魔鬼”的毒。

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一定要有宽容度,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中思考问题,允许学生犯错,我们的学生都是在犯错与改错的螺旋式中长大的。

教育很多时候就是要“小题大做”,从小事在去教育引导,在细节教育上下功夫。

一言一行皆教育,我们不能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滚出去”“不要脸”“去死吧”等话来辱骂学生;老师的一句不理性的、伤自尊的话很有可能会成为扼杀学生和谐发展的“凶器”。

要做到内心有宽度,李老师认为要做到三点:一是以书养清心;二是以情育德行;三是以诚导人生。

这里,我个人非常认同李晓凡老师的观点。

教师应利用闲暇时间多看点书,多多充实自己。

暑期我看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感触颇大,也大大拓宽了自己的眼界。

所以说,“以书养清心”可以使人更明智。

李晓凡老师最后说到,“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听李晓凡报告

听李晓凡报告

李晓凡讲座感受参加了县德育办在九中举办的班主任德育培训,有幸聆听了李晓凡老师关于《内化师德、当代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的专题报告。

听完李老师的报告,让我感受到李老师是一个真心实意做教育的好老师。

李晓凡老师在报告中分析了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点点切中时弊,如今的中国教育,期望值升高,造成行为浮燥,快乐教育缺少平台。

在这个急功近利、快节奏高压力的年代从事教育的人,更应该学会修养身心,用几分闲适放松一下自己的灵魂和身体。

闲适意味着在管理工作及学习中师生有着较宽广的天地及更充足的个性展示,它往往与高效相伴,高效后才有闲适的时间,闲适后才有高效的激情与精力去高效地完成我们的工作。

享受闲适意味着科学合理安排时间,调节生活节奏;享受闲适意味着加强身心修养,宠辱不惊,安贫乐道,保持一颗不断滋生教育大智慧的恬淡的心,并教会学生闲适。

享受闲适,便是亲近教育的智慧,接近良好教育的本。

李老师在报告中以宽阔的视野、闪光的实践、先进的理念体现了三力合一,内化师德的德育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我们要认真理解它的内涵,在德育工作中首先要启迪自我心灵;完善自身人格素质;追求人性完美;把真、善、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整合起来。

要锤炼自我,内化师德,追求人性完美,形成个性优化,力求厚德践行使自己内在有张力。

要修养自我,健全自己的人格,提升人师境界使自己潜在有魅力。

要超越自我,建立超越自我又容于自然的光辉人生;不断学习掌握前沿的现代教育理念;提升自己追求卓越精神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使自己外在有活力。

培训会结束了,但追求是无止境的,我要以本次德育专题报告会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自我,追求卓越,以德修身,以德立威,内铸师魂,外塑师表,在教师这一平凡而又神圣的岗位上,努力做一名有爱心、有责任心的教师,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志趣高尚、风度气质优雅的人。

听李晓凡报告心得

听李晓凡报告心得

听李晓凡报告—内化师德有感内化师德,从我做起师德是教师从业的最基本要求,今天有幸倾听了李晓凡的师德报告会,使我更深入理解了师德的内涵,体会到过去的师德只是追求的一种外化,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而现今的师德追求的是一种内化和外化的统一,她包涵教师的思想境界、理念、行为、业务水平等内涵,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心灵,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具备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正如李晓凡老师所说教师无小事,事事是楷模,做好每一件小事是教师最光荣的事。

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

教师的言传身教主要意义上说实际上是教师良好心态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学会拥有自信、乐观、坚强的心态、健康、平和、宽容大度、勇于认错的心态、尊重理解学生、与人为善、充满爱心、真诚交流的心态、纯洁、公正的心态、刻苦钻研、积极向上的心态,要不断的内化自己的师德修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人民教师。

李老师的报告是以视频《母亲》开始的,在看视频的同时,让我们思考这是教育吗?引出师者,必备大爱之心。

完整的爱,既浅显又深刻。

浅显指感性的爱,它不可取代教育,深刻指理性的爱,需要爱的力量。

师德—教师的灵魂。

内化—人性化修养。

这里李老师讲到了一个案例《学生的遗书》这个学生的小学和初中老师的不同处理方式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在这个学生的遗书中说道,一定让父母去看看他的小学老师,他上小学时,也犯过错。

有一天班里的同学把班主任叫来并喊着“抓贼了!抓贼了!”原来班里有一位学生丢钱了。

拿别人钱的这个同学头低的很低,老师没直接点出来。

而这位老师的处理方式是事后找一个没人的地方,抚摸这个孩子的头问是你拿的你就点点头,孩子点头之后老师一把搂过孩子说:“犯错了,敢于承认就是好孩子。

”然后和孩子说这件事交给我处理吧。

适当的机会向孩子说我们班哪有贼,钱这不在暖气片下面嘛!这也是一位有智慧的好老师!接着讲了现代教育对老师的要求:高度的、深刻的、潜在的、前瞻的。

听李晓凡老师报告会有感

听李晓凡老师报告会有感

听李晓凡老师报告会有感汶阳中学武炳强八月二十一日在镇会堂听了李晓凡老师关于“内化师德”的报告会,李晓凡老师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感人的事例、端正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进取的精神博得了全体参会教师雷鸣般的掌声,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近几年,由于个别教师体罚学生以及教师厌教、参与考试舞弊等事件的负面报道,一次次引发舆论对教师师德的质问,一次次把教育部门推向风口浪尖。

师德修养,也成为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各级教育部门为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师德修养,从实际出发,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明确提出了职业道德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以及贯彻职业道德教育的知行统一原则。

但是如何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起教师的道德情感共鸣,内化成教师的自觉行为和道德品质,体现在一些教师身上,问题多多。

教师怎样怎样内化师德?李晓凡老师告诉我们——三力合一: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不断提升师德修养?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

一、目前师德修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部分教师在师德修养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责任心、上进心不强,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对备课和课堂教学不认真,敷衍塞责。

二是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关爱,不尊重学生,歧视、体罚学生。

三是利用教育为自己谋私利,不重视学校教学,热衷于课外补习、推销复习资料。

四是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仪表。

甚至有的教师,当着学生的面,发布对社会、对政府的不满言论。

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有着各种主客观原因,但与部分教师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丧失了基本的师德修养,缺乏自律是分不开的。

二、加强教师师德修养的途径(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李晓凡老师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绵”。

我们教师要学什么呢?主要是在教师中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使教师了解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具体内容。

感悟李晓凡校长的“内化师德”及“赏识与批评的艺术”

感悟李晓凡校长的“内化师德”及“赏识与批评的艺术”

感悟李晓凡校长的“内化师德”及“赏识与批评的艺术”-------记全国中小学德育创新与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在中山市委党校认真聆听了李晓凡、杨敏毅、郑学志和张景浩四位专家的讲座,四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校长)的讲座就好像一石激起了千层浪——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通过班主任培训,我懂得了要做好班主任,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李晓凡校长提出“内化师德——当代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

现今的师德追求的是一种内化和外化的统一,她包涵教师的思想境界、理念、行为、业务水平等内涵,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心灵,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具备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正如李晓凡老师所说教师无小事,事事是楷模,做好每一件小事是教师最光荣的事。

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

教师的言传身教主要意义上说实际上是教师良好心态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学会拥有自信、乐观、坚强的心态、健康、平和、宽容大度、勇于认错的心态、尊重理解学生、与人为善、充满爱心、真诚交流的心态、纯洁、公正的心态、刻苦钻研、积极向上的心态,要不断的内化自己的师德修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人民教师。

说句实话,我觉得李校长的每句话都让我难忘,但最让我难忘的是李校长的教育三部曲:情感投入、放大优点和合并同类项。

李晓凡校长讲座中也说过:“赏识与批评的艺术是一双离不开的兄妹。

”我认识到:为人师,就要言传身教,身正为范,要用心、用情感去教育。

只有善于发现,才能了解学生,才能更懂得如何去爱护自己的学生,如何与他们交朋友。

只有懂得暗示,才能给予一定的肯定,不伤害孩子的自尊,才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只有乐于倾听,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进行更贴心的交流。

我更坚信:作为学校管理人员,级组长或班主任一定要懂得赏识与批评的艺术。

学习讲座心得

学习讲座心得

学习讲座心得——聆听李晓凡讲座《为官求正,敬业求贤》之感教育专家李晓凡的讲座入情入理,感染力强,沁人心脾,如沐春风,在给人以灵魂洗礼的同时,又让人深思、发人深省。

特别感谢学校提供的如此难得的学习机会,以下是我对李晓凡专家讲座所获得的一点粗浅的感悟和体会。

境遇·境界李晓凡专家说,“年轻时拼而不争”,“困惑时换位思考”,“挫败时忍性自悟”,这些话我都特别认同。

我觉得一代人有一代际遇,一代人做一代事情,际遇是天定,事情由人做。

我们用不着强调自己遭遇的困难,工作的辛苦和不如意……我想,每一代年轻人都要经历自己这一代的艰苦磨练和迷惘困惑,都有自己大不容易之处,努力战胜就是了,战胜了就可以成大器。

和前辈们比,我们算是生活在幸福时光里。

既然一代人有一代际遇,也就是说大的客观环境你无权选择,正如一个人无法决定自己是否愿意出生到这个世上来一样。

但是做什么事,怎么做事,是能够由自己决定的。

我们有机会成为中层干部,就应该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干事业,急功近利的思想要不得。

人的一生要实现理想目标,确实要经历许多磨炼,付出许多艰辛,不可能坐享其成。

心理学家说“人心理的满意度等于追求与获取的比”,古人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如果私欲膨胀,得到的再多也不会满足。

所谓心态平和,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人生境遇,身处顺境时不妄自尊大,好高骛远,身处逆境中不妄自菲薄,怨天尤人。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取法乎上,才有可能得乎中。

我们向着月亮去努力,即使摘不到月亮,也可以收获满天星光。

不争一日之短长,不计较鼻子底下那点得失,不在乎一时被误解被攻击,赢得起也输得起。

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尽力做到更老练一些,更有耐心,为自己认为值得的事业牺牲奉献。

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善意、善行,润泽万物而不争名利。

多一些谦让、少一些争执,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苛责。

愿我们每位青年干部在工作中像水一般的刚,滴水穿石不松懈,孜孜以求韧如水;愿我们每位青年干部在生活中如水一般的柔,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

闪光的师德撑起教育的蓝天——听李晓凡教授师德讲座有感

闪光的师德撑起教育的蓝天——听李晓凡教授师德讲座有感

假期中,我认真听取了李晓凡老师的“内化师德”的讲座。

李晓凡老师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老教师,有着丰富的德育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经验。

在师德教育专题讲座上,李晓凡老师引经据典,用鲜活的事例详细地诠释了师德的含义,以大量精彩的教育实例多角度剖析,就如何做一名合格教师分别从师智、师品、师表等几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此次师德专题讲座使我听后受益匪浅,同时使我接受了一次师德的再教育,这对提高我们全体教师师德素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感受如下:一、如果我们的教育以损害一个人的心灵为代价,这种教育是悲哀的。

在讲座开始前,李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教育?以前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一直模模糊糊,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

李老师说教育的核心就是“爱”,这种爱包括感性的爱和理性的爱。

父母对子女的爱更多的是感性的爱,作为教师既要有对学生感性的爱,还要有对学生理性的爱,通过自己的努力启迪孩子的心灵,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药家鑫案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多数人看到的是药家鑫面对生命时的冷漠与残酷,却很少关注这种冷漠与残酷是怎样形成的,有家庭的因素也有学校的因素。

教育不是万能的,他不能保证把每一个人培养得既有健全人格,又有着出类拔萃的才能。

当我们面临着“德、智、体”这样的教育问题时,兼而顾之固然最好,但大量的事实证明,每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都是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将学生的心灵打开了,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自身的素质。

反思多年来的工作,确切的说多年来我们从事的只能算是教学工作,而不能称谓教育工作,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内涵却有很大的区别。

偏智育,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有时候甚至就是以损害学生的心灵为代价,这样的教育的确是悲哀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总是在若即若离之间,丝毫谈不上心灵的沟通。

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最终的目的是给社会培养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合格公民。

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我反思,完善自身的人格,追求人性的完美,健全自己的人格,提升心灵的境界,真正的将师德内化自己的灵魂,用心去与学生进行沟通,在工作中面临以损害学生的心灵为代价的教育问题时可以理智的进行抉择。

李晓凡德育工作报告心得7篇

李晓凡德育工作报告心得7篇

李晓凡德育工作报告心得7篇李晓凡德育工作报告心得(篇1)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断开拓德育工作新思路,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坚持把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来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由于重视了德育工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现将本学期工作小结如下:一、加强领导,建立学校德育管理机制。

抓好德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为了真正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本学期我们仍非常重视构建德育管理体系,实行校长、党支部书记负总责的多层次德育管理模式,即校长──德育处──班主任──班委会一条线;党支部──团支部──大队部──中队一条线;值日领导──值日教师──值日班队干部一条线。

这样,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明确了自己的德育工作责任和工作细则。

在教师中实行德育目标责任制,把德育工作作为教师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与教师的评优、晋升、津贴挂钩。

同时,学校领导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班子成员形成了“团结、奋斗、创新、务实”的领导作风。

特别是德育领导小组大胆开拓,勇于改革,精心策划,真抓实干,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素质明显提高。

二、贯彻要求,狠抓班主任队伍建设。

一学期来,学校不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调整班主任,真正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

同时,组织班主任举行德育工作研讨会,选派班主任参加省级班主任网络培训。

通过各类学习,极大地激发了班主任工作上的责任性和事业上的敬业心,并有重点地对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关爱学生及敬业奉献等方面进行引导,要求班主任热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特别关心爱护后进生,真正做到了用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拿火热的爱心关爱学生,用高昂的工作热情投身教育事业。

三、狠抓落实,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听李晓凡家庭教育专家谈长者德配位,子孙有前程读后感

听李晓凡家庭教育专家谈长者德配位,子孙有前程读后感

听李晓凡家庭教育专家谈长者德配位,子孙有前程读后感首先很感谢学校为我们家长精心安排的这次家庭教育讲座。

听了李晓凡的讲座,受益匪浅。

李晓凡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家长传授了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教育方法,让我感慨颇深,深刻领悟到了言传身教,一朝为父母,终身为老师,家长所承载的责任与重要意义。

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养成好习惯、与孩子更好的沟通、增加阅读方法等几个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

我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中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家庭的和睦、浓郁的亲情氛围等都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客观条件。

从小让就孩子树立独立的人格,其次就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孩子虽然很小,但却有着强烈地自尊心,大人的言行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特别是当着外人的面不留情面的指责或是埋怨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伤害。

通过收听这次讲座,还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

要有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孩子在思维上习惯,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则精神上就会有叛逆,我们就要从孩子小时候起,从小事做起,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以纠正和引导;对孩子生活中好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之成为习惯,让孩子在好习惯的陪伴下学习、生活。

二、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讲究科学方法:首先要善于倾听。

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易。

孩子向您诉说高兴的事,您应该表示高兴;孩子向您诉说不高兴的事,您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当孩子向您诉说您不感兴趣的话题,您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您关注他的谈话内容。

这样,不仅使孩子更乐意向您倾诉,也可以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

家长如果总是高高在上,就很难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沟通。

观看李晓凡内化师德讲座有感

观看李晓凡内化师德讲座有感

观看李晓凡内化师德讲座有感新乡市育才小学吴亚博学校为强化师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2011 年9 月25 日在新乡市小店温泉会议中心我有幸参加了哈尔滨卫生学校副校长李晓凡老师《内化师德》讲座。

报告会非常精彩,李晓凡老师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感人的事例、端正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博得了全体参会教师的阵阵掌声。

在讲座中,李教授指出“内化师德是当代新德育坐标的支撑点”。

教师要内化师德必须做到“三力合一”: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接着李教授又详细的讲解了”“三力合一,内化师德”的内涵——启迪自我心灵,完善人格素质,追求人性完美,把真、善、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

一、内在有张力都说老师是人类的工程师,教师的教育是开启孩子心灵的法宝。

其实,真正优秀的老师首先要有一颗能够在启迪中不断完善自我的心灵,因为只有拥有这样心灵的老师才能引导学生开启心灵。

一名优秀的老师必须是个思考者,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得到启示,从一个个小故事中领略真谛!老师并不是生来就会教育学生的,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沉淀自己。

内在有张力,就是要教师拥有博大的胸怀,要有超于常人的耐性。

在学习中让自己的心灵更加纯净。

我非常赞成李教授提出的“容错性”教育,能正确的看待学生的错误也是教师内在张力的体现。

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看似一个小问题,有时却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讲座中举得例子,在我们教学中经常遇到。

有时,我们一个粗暴的举动可能就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所以老师必须通过学习打开自己的心灵,能正真的接受孩子的错误。

以正确的方式帮助他们改正自己成长中的错误。

让小插曲普出动听的乐章!二、潜在有魅力魅力是一种特别的吸引力。

教师有没有魅力往往关系到对学生的教育是否能够成功。

所以教师要用潜在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这种魅力是教师身上散发出的毫不做作的一种人格魅力。

教师必须具有能够完善人格的素质。

这种素质体现在追求人性的完美。

李一凡师德讲座心得体会1

李一凡师德讲座心得体会1

听李晓凡教授师德师风讲座有感我观看了李晓凡教授的讲座《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在讲座中,李教授指出“内化师德是当代新德育坐标的支撑点”。

李教授认为“三力合一”是指:一、内在有张力。

二、潜在有魅力。

三、外在有活力。

”“三力合一,内化师德”的内涵是:一、启迪自我心灵。

二、完善人格素质。

三、追求人性完美。

四、把真、善、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

1、认同的观点:通过聆听了李晓凡老师感人肺腑的报告后,我才真正看到和感觉到了,原来就在我的身边,有那么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同行。

和他们比起来我是那么的渺小。

在实验中学这个美丽的环境中,接触到了可爱的学生们,我才真正体会和感受到了,我所从事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更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和重要。

2、联系实际:教书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教书成了一种立业的根基,精神的寄托,自然也会去尊重、去珍爱、去完善这份职业。

面对坎坷,走出围城来看一看,也不过是七彩人生中的渺小一笔而已。

苦与乐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回首多年的教师生涯,我十分庆幸我能和一群有着淡薄和宁静心灵的老师们朝夕相处,它让我快乐、充实地生活着、工作着。

师爱就是师德不竭的源泉,作为教师,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和宽容,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纠正的过程,我们教师应该用和蔼的目光注视全体,鼓励学生,让学生感觉到平等,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气氛中产生情感迁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只有不抛弃,不放弃那些无名小花,用高尚的师德和耐心去培养鲜艳的花朵,才能结出快乐的果实,耐心体现在语言上,多说些鼓励的话,使学生感到不紧张。

3、反思重构: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对自己有信心,还要对学生有信心,把时间交给学生,这样才能把自信传给学生,让学生感到主动、自信、心情愉快地学习,最残酷的伤害是自信心的伤害,而最大的帮助是给别人自信心,不论学生有多差,我们都要鼓励他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才,循循善诱,用爱的教育使我们的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听李晓凡老师报告心得反思
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入地理解“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内涵。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是指教师躬行自明,言于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时时、事事、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观看了李晓凡的内化师德系列讲座之一:《内化师德是当代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细细体会,收获颇多。

现将所观体悟小记如下:
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道德。

医生有医师,商人有商德,老师有师德。

不管是哪个行业,我们都得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

作为教师,我们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当然也有家长等等。

我们的教育应是“用心而不是用手段”的教育,其实,做任何事,只要用心且坚持去做,肯定能做出一番天地。

外化要转为内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师德。

李老师讲道,内化师德,要注重“三力合一”,即“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三力合一”内化师德法的内涵,李老师概括为四点,即启迪自我心灵;完善人格素质;追求人性完美;把真、善、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整合;通过“锤炼自我、修养自我、超越自我”来提升“三力”。

现代教育倡导建立“双向主体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处处以师威压之,亦不能只求学生发展而忽视老师自己的成长,我们应与学生一同成长。

孩子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老师学习的地方。

很多时候,我们得虚心向学生学习。

我们应多一些具有高度、深度和前瞻性的理性化认识。

不能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入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尤其是课堂教学;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尤其是批评教育的话,一定要先作理性思考,做到“赏识要有度,批评要得法”。

做一名人师是我们当老师的理想追求。

人师是教育家与心理学家的结合体。

你整天与学生朝夕相处,甚至是吃、住、娱都在一起,如果没有相应能力予以支撑,那学生就会在你头上“动土”耍威风了,最终还是没有育人效果。

我们对学生一定要有宽容度,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中思考问题,允许学生犯错,我们的学生都是在犯错与改错的螺旋式中长大的。

教育很多时候就是要“小题大做”,从小事在去教育引导,在细节教育上下功夫。

一言一行皆教育,我们不能
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滚出去”“不要脸”“去死吧”等话来辱骂学生;老师的一句不理性的、伤自尊的话很有可能会成为扼杀学生和谐发展的“凶器”。

要做到内心有宽度,李老师认为要做到三点:一是以书养清心;二是以情育德行;三是以诚导人生。

活力是通过内化而产生多种能力;活力需要张力与潜力作铺垫。

孩子们没有悦纳你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意味着你的教育是失败的。

如何实现“自我超越”?李老师认为应做到三方面,即建立起超越自然,又溶于自然的完美人生;不断地学习,掌握超前的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广博的知识,成为能力型人格教师。

在终身学习时代,我们老师的学习应该是有准备的、主动的、自觉的、有个性的。

学校对学习的“逼势”不能过紧,但又不能放任自由,重在创设宽松、向上、真诚、互动、和谐的学习型氛围。

因此,我认为作一名优秀的人师应具备如下几个品质:
首先,教师要做高尚情操的垂范者。

情操是指人的情感和操守,是人们思想观念、情趣爱好、品德操行的总称。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优秀道德品质的主要标志,也是教师应有的重要师德风范。

教师道德情操不仅是自身从教的基础,而且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在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学生高尚情操形成的催化剂和推动力。

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应表现为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敬业乐教、无私奉献、用于创新的精神和热爱学生、公正无私、追求真理的道德境界,以及正直诚实、和蔼善良、勤奋坚毅的道德素质和宽容谦虚、克己自制、乐于合作的道德修养。

其次,教师应做健全人格的表率者。

所谓人格,是指由人的生物遗传和后天经验共同形成的,包容人的各种心理要素,能根据客观条件变化的、相对稳定的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的统一。

教师健全人格标准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追求高层次的人格需要。

表现为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的教育信念,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其次,具备高尚的人格品质。

表现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热爱、尊重学生,平等待人,以生为友,为人师表,民主公正,诚实守信,为人正直,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再次,具有优良的人格心理。

健康的人格心理是指教师应具有客观的自我认识和积极的自我态度;具有客观的社会知觉和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对生活的热情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个性结构具有协调性,即胸怀坦诚,个性鲜明,情绪稳定,思维敏捷,兴趣广泛,善解人意,乐观向上,有与他人健康交往的愿望和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另外,具有优良的人格智能。

表现为具有教师职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智力、能力协调发展。

最后,教师应做身体力行的践履者。

教师的模范行为对于学生的成长,教师
自身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

因此,教师要努力在政治态度、思想作风、道德品质、治学精神、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做到严于律己、表里如一、谦虚谨慎、言行一致、仪表端庄、言行得体,从而成为学生的楷模,成为对学生言传身教的指导者,身体力行的践履者。

反观现在有的教师,总是报怨工资太低、福利太差、学生太孬、工作太重、生活太苦……在孙晓兰、孙维刚、蔡改、王宪军、包全杰等教师面前,他们难道不觉得自惭形秽吗?我认为归根结底,他们是没有一颗爱孩子的心。

就拿如何对待差生来说吧,“差生”一词,从教育者口中说出,也许不会有什么不自然,但对于学生而言,抹杀了多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强意识,造就了多少自感卑微、自暴自弃、自我封闭的遗憾。

也许他们原本的爱劳动、乐于助人、动手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等闪光点就在你不经意间的一个否定性评价中丧失殆尽,再也无法找回,作为教育工作者就罪过大焉。

其实,只要我们用爱心、宽容、理解、人文关怀去善待孩子的每一点错误,适时表扬、鼓励,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会取得成功的。

对转化后进生,我们一要有爱心,二要有信心,三要有耐心。

仔细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准切入点,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如因学生之间有误会引起的争吵,教师要心平气和地找双方谈心,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化解矛盾;如因对某学科不感兴趣而想放弃,班主任教师要联系科任教师,采取合适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由浅入深,分层要求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杜绝厌学情绪;如因自控能力不强,而产生不恰当的发泄行为,无意的犯错,教师不能抓住一点错误就横加指责,求全责备,绝不可算陈年旧帐,更不能乱给学生戴“帽子”,以免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耐心开导、努力帮助,首先要多肯定学生身上哪怕是很小的一个闪光点,加以大张旗鼓的表扬,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然后借题发挥,教师列举现象(其中那当然包括该生的错误),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样老师不用点明,学生内心也能明白自己做错了事,使学生既认识到错误又对老师心存感激(保全了自尊),自然就容易转化。

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我们献身教育,就要努力实践师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做一名拥有爱心的德才兼备的好老师,用爱心为学生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最终,李老师用一句话来概括讲座主题“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这“唤醒”中务必要渗透一个“爱”字,还得注意“唤醒”的方式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爱是需要力量的”,爱是需要相应能力支撑的,爱必须得之心而寓之于行。

没有爱,教育也就名存实亡,如同行尸走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