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的个人简介

合集下载

柳公权的生平

柳公权的生平

柳公权的生平柳公权的生平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柳公权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字诚悬。

祖父柳正礼,时任唐邠州士曹参军,其父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其兄为唐名臣柳公绰。

柳公权从小就喜欢学习,十二岁就能作辞作赋。

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中进士,初仕为秘书省校书郎。

李听镇守夏州,任他为掌书记之官。

唐穆宗即位,柳公权进京回奏政事,穆宗召见,对他说:“我在佛寺中看到你的笔迹,很久就想见见你。

”就升任他为右拾遗,补翰林学士之职,后又升为右补阙、司封员外郎。

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则笔法自然尽善尽美。

”皇帝面带愧色,知道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

柳公权历事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都在宫中担任侍书之职。

他的哥哥柳公绰在太原任职,写信给宰相李宗闵说:“我的弟弟苦心钻研文章书法,先朝只任他为侍书,这种职务,和占卜小吏没有什么区别,我也以此为耻,请给他调换一个闲散职位。

”于是升任右司郎中,又转为司封郎中、兵部郎中、弘文馆学士。

文宗思念他,又召他为侍书,升任谏议大夫。

不久又改为中书舍人,充任翰林书诏学士。

每次在浴堂回答文宗的提问,常常是蜡烛烧完了,而谈兴正浓,不肯花工夫去取蜡烛,宫中婢女便用蜡油谌纸来照明。

他曾随从文宗去未央宫花园中游玩,文宗停下车子对柳公权说:“有一件使我高兴的事。

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

”柳公权上前祝贺,文宗说:“只是祝贺一下,还不能把你的心意表达清楚,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

”宫人催他亲口念给皇帝听,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文宗听了很高兴,赞赏了好大一会儿。

有一次文宗在便殿召见六位学士,文宗说起汉文帝的节俭,便举起自己的衣袖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

”学士们都纷纷颂扬文宗的节俭品德,只有柳公权闭口不说话,文宗留下他,问他为什么不说话,柳公权回答说:“君主的大节,应该注意起用贤良的人才,黜退那些不正派的佞臣,听取忠言劝戒,分明赏罚。

柳公权的故事10字

柳公权的故事10字

柳公权的故事10字摘要:一、柳公权简介二、柳公权的学习经历三、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四、柳公权的故事及其启示五、总结正文: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行书。

他的书法与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并称“四大家”,他的字被誉为“柳体”。

今天,我们来了解柳公权的故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柳公权简介柳公权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他的家族世代簪缨,可谓名门望族。

柳公权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少年时期便显露出极高的书法天赋。

二、柳公权的学习经历柳公权自幼酷爱书法,初学颜真卿,后遍观历代名家的墨宝,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日夜刻苦练习,堪称“临池泼墨”。

他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三、柳公权的书法成就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行书见长。

他的字体结构严谨,笔画流畅,刚柔并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作品在当时被誉为“神品”,与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并称“四大家”。

四、柳公权的故事及其启示柳公权一生勤奋好学,虚心向前人学习。

他曾说:“吾岂敢与人比肩,惟日日自勉耳。

”这种谦虚、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此外,柳公权还强调书法的实用性,认为书法应该为社会服务,造福人民。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学什么,都要注重实际应用,为社会做出贡献。

五、总结柳公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成就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从他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谦虚、勤奋是成功的关键,注重实际应用,将所学贡献给社会。

柳公权的故事100字以内

柳公权的故事100字以内

柳公权的故事100字以内
摘要:
1.柳公权简介
2.柳公权的书法成就
3.柳公权的故事及启示
正文:
柳公权(778-865),唐代著名书法家,与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并称“四大书家”。

他的书法造诣极高,尤其擅长楷书,被誉为“楷书四杰”之一。

柳公权的字体骨韵丰满,结构严谨,自成一家,被称为“柳体”。

柳公权一生勤奋好学,书法技艺精湛。

在他的一生中,曾为皇帝、大臣、寺庙等书写了大量碑铭、墓志、屏风等作品,其中以《乌程白莲阁序》、《颜筋柳骨碑》最为著名。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公权曾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一次科举考试中,他被任命为判官。

有一位考生书写不佳,但他敢于直言不讳地告诉考生:“你的字写得不好,将来会影响你的前程。

”这位考生听后,深感羞愧,从此发奋学习,终成一代书法大家。

这个故事传为佳话,体现了柳公权对人真诚关爱和敬业精神。

柳公权的生平事迹和书法成就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勤奋是成功的基石。

柳公权之所以能成为一代书法大家,离不开他平日的刻苦练习。

其次,敢于直言不讳地提出别人的不足,是对他人的关爱和负责。

这种精神在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最后,敬业精神是成就事业的保障。

柳公权对待
工作认真负责,成为了书法界的楷模。

总之,柳公权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书法作品和生平故事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柳公权的故事100字左右

柳公权的故事100字左右

柳公权的故事100字左右
摘要:
一、柳公权简介
二、柳公权的书法成就
三、柳公权的故事
四、柳公权的思想影响
五、总结
正文: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他的书法造诣极高,尤其擅长楷书,与颜真卿并称“颜柳”,被视为书法史上的两大里程碑。

柳公权的书法成就非凡。

他的字体骨力遒劲,结构紧凑,楷书作品更是被誉为“楷书之冠”。

在当时的书法界,柳公权以独特的审美观和精湛的书法技艺受到广泛赞誉。

他的书法作品传世至今,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料。

柳公权的故事充满传奇。

据说他自幼酷爱书法,曾因写字入迷而误了科举考试。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钻研书法,终于在晚年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此外,柳公权还是一位爱国志士,他曾任监察御史,上书皇帝直陈时弊,展现了他的忠诚和正义。

柳公权的思想影响深远。

他主张书法应具有“骨气”、“神韵”和“气象”,这一观点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重要启示。

他还强调书法家的社会责任,认为书法家的使命不仅是传承文化,还要弘扬道德观念。

总之,柳公权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的书法成就、故事和思
想影响共同构成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不朽地位。

柳公权

柳公权

柳公权(公元778年—公元865年),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

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人物....简介柳公权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

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穆听后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

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朝中,仕途通达。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

“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历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

作品特色....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他的书法结构紧凑,而且骨力秀挺,洒脱而有法度。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与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

宋代朱长文《墨池编》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

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

”《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

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

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

书法家柳公权的人物资料介绍

书法家柳公权的人物资料介绍

书法家柳公权的人物资料介绍柳公权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创作的书法字体对我国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与赞赏。

那么,关于柳公权这个人,你了解过吗?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柳公权的人物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柳公权的人物简介柳公权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

曾任翰林院侍书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河东郡公。

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

擅楷书,广泛师法魏晋及初唐诸家,受颜真卿影响较大。

其书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

在书法史上具有很大影响。

柳公权传世墨迹有《送梨帖题跋》,碑刻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阳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冯宿碑》、《苏夫人墓志》、《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

大唐文化瑰丽堂皇,柳公权、贺知章、王维等人皆是当时科举考试的状元。

文化繁荣,书法艺术名家辈出。

初唐有欧、虞、褚、薛;盛唐有张旭、颜真卿、怀素诸人;中晚唐有柳公权、沈传师诸大家。

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登上又一峰巅。

后世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艺的楷模。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柳公权是一个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以楷书著称,与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齐名。

柳公权书法最先学习王羲之,此后柳公权不断研究唐代历代有名的书法家的作品,将颜真卿,欧阳询等人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研究,取其所长,并不断创新,创出了自己的一个题词,取名柳体。

其书法苍劲有力,后人将柳体与颜真卿的书法并列,并取名“颜筋柳骨”。

柳公权将楷书这种书体进行了总结进行了创新,可谓是楷书创新的一大关键人物。

柳体也成为了唐书尚法的杰出代表。

柳公权将楷书先辈钟繇、王羲之等人的风格进行研究并加以继承,在前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新意,柳公权将唐代及近代的书法作品进行了阅读,最终创出了自己的楷书。

柳公权最美36字楷书

柳公权最美36字楷书

柳公权最美36字楷书一、柳公权简介柳公权(773年-819年),唐代书法家,字景严,号公权,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

柳公权以其出众的楷书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

他的《赵飞燕碑》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柳体之祖”。

二、柳公权的书法艺术柳公权的书法艺术主要体现在他的楷书创作上。

他精于运笔、结构严谨、字形端庄,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柳公权的楷书不仅形态美观、笔画洒脱,而且兼具了端庄典雅的气质。

他的书法作品大多以碑刻形式出现,石碑上的字体流畅有力,章法规整,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三、柳公权最美36字楷书柳公权最美的作品之一是他所创作的一幅36字楷书,被誉为柳公权最美。

这36个字包含了创作者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的体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这36个字的内容:秋山明月暗流石,春水初露浅底沙。

茅屋兰苕烟霄外,柳丝明绿照楼台。

云容幽态皴尖额,日射双皮碧螺纱。

羁旅幽居知音少,欲求鲍叔须回车。

这36字以秋山、明月、暗流、石、春水、初露、浅底、沙、茅屋、兰苕、烟、霄外、柳丝、明绿、照、楼台、云容、幽态、皴尖额、日射、双皮、碧螺纱、羁旅、幽居、知音、少、欲求、鲍叔、须、回车等词语,通过巧妙的组合和书法技巧,展现了自然景物的优美和宁静,同时又透露出作者内心的疏离和渴望。

四、柳公权最美36字楷书的艺术价值柳公权最美36字楷书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这36个字的内容充满了诗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其次,这36个字的字体形态优美,笔画凝练有力,展现了柳公权在楷书艺术上的造诣。

最后,这36个字的结构严谨,章法规整,体现了作者对书法创作的精益求精的态度。

五、柳公权最美36字楷书的意义和影响柳公权最美36字楷书不仅仅代表了柳公权个人的创作成果,更代表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幅作品在后世书法家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奉为楷书的楷范。

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素材。

柳公权

柳公权

早期
公元778年,唐代宗 大历十三年,柳公权 诞生于京兆华原(今 陕西省耀县),字诚 悬。
鼎盛期
中期
晚期
少年小故事
柳公权从小接受《柳氏家 训》关于“德行”的教导, 因此终身以德行为根株, “博贯经术”。他于人生、 书艺都具儒家风范,柳公权 的“笔谏”,成为后世士大 夫的一种“典范”
戒骄 成名
仕途辉煌
《 蒙 诏 帖 》
柳公权行书书法《蒙诏帖》白麻纸,七行, 二十七字,其书曾刻入《三希堂法帖》干隆称 “险中生态,力度右军”。体势稍带颜法,沉 劲苍逸。柳公权的行草书法作品有《伏审》、 《十六日》、《辱向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 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
《金刚经刻石》
柳公权正书,刻为横石,共十二块, 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唯一唐拓 本发现于敦煌石窟,现藏巴黎博物馆。 此为柳书早期代表作。其下笔精严不 苟,笔道瘦挺遒劲而含姿媚;结体缜 密,以纵长取形,紧缩中宫,开展四 方,清劲而峻拔。“柳骨”于此可初 识,而柳集众书于此亦可知。宋董逌 云:“诚悬书金刚经,柳玭谓备有钟 (繇)、王(羲之)、欧(阳询)、 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 之体。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 也。”
柳书的晚霞
八十岁以后的八年中,柳公权进入人生和书艺创作的 晚期。他依然让生命与书艺交互滋养:生命在书艺创作中 前行,书艺又为生命润色辉映。他至八十七岁仍书有《太 子太保魏谟碑》(《宝刻类编》著录)。 从其代表作品《复东林碑》可以看到他以生命最后一 段晚霞映染在碑的字里行间。那种风采已不是朝阳般的充 满蓬勃生机的光辉,也不像灼灼当午的炎日,而是一片灿 烂的晚霞;笔锋的利铦转入内部,气韵与自然贴近,通篇 之旨趣与大化亲和,是宗匠晚年的心智所悟,老笔所致。 柳公权就像一位得道之人向青山深处走去,攀上极顶,又 终于消逝在山阿里,将书魂凝刻进书学的峰峦中。

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773年—819年),字谷梁,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其祖籍为汝南郡新蔡县,后迁居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市)。

柳公权出身世家,自幼聪明好学,在学问上注重实践,研究天文、地理、数学、音律等诸多领域,为唐代广泛博大的文化氛围下的多面手。

柳公权是唐朝初期著名的地方长官。

先后担任过镇北、
镇南、魏博、益州等地的刺史或节度使,由于其勤政廉明、善于营救民生,备受人民敬爱。

唐德宗即位后,柳公权因其才干得到重用,在被任命为司空的时候,柳公权明确了科举考试的范围和标准,树立了科举制度的大致框架,对后世科举制度的完善有着重要的贡献。

另外,柳公权还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在《唐人千字文》和《资治通鉴》等文献中,均有他的题签或碑刻。

柳公权的书法风格以笔力雄健、端庄大方、工整清秀著称,尤其是楷书方面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总的来说,柳公权是一位才学俱佳、治政能力强而又文
艺才华过人的杰出政治家。

他一生致力于国家建设和民生改善,提倡以让百姓生活更美好为核心的治理思想,在唐朝贞观、开元时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他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高超的书法水平至今仍然被人们广为传颂。

书法家柳公权是谁

书法家柳公权是谁

书法家柳公权是谁柳公权,唐朝时期非常著名的书法家、诗人。

擅长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二人并称“颜柳”,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书法家柳公权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书法家柳公权的简介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著名书法家。

柳公权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

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

后柳公权封河东郡公,亦称“柳河东”。

公权是颜真卿的后继者,但惟悬瘦笔法,自成一格;后世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法楷模。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

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书法家柳公权的生平公元778年,唐代宗大历十三年,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字诚悬。

其祖柳正礼,唐邠州士曹参军,其父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其兄为唐名臣柳公绰。

宪宗元和三年(808年),三十一岁的柳公权进士及第,当年宏词登科。

从此,柳公权开始了漫长的仕途生涯,竟然历仕七朝: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

在宪宗时,柳公权任秘书省校书郎。

“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旧唐书》)。

李听与柳有此交谊,故柳晚年还为其书过碑。

穆宗即位,柳公权入奏事。

穆宗召见柳公权,说:“朕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

”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

从此他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侍书禁中。

皇帝的宠幸、生活的优裕,并不给柳公权带来欢乐。

他内心却有无法排遣的苦闷与隐隐的羞愧。

他酷爱书法艺术,但他不想以此作为自己全部的生活;建功立业的进取雄心,时时跃动在胸间。

而随从皇帝的侍书,其地位仅与“工祝”一类相等。

因此其兄柳公绰曾写信给宰相李宗阂,云:“家弟苦心辞艺,先朝以侍书见用,颇偕工祝,心实耻之,乞换一散秩。

柳公权的生平简介_柳公权墓在哪里

柳公权的生平简介_柳公权墓在哪里

柳公权的生平简介_柳公权墓在哪里柳公权是唐代人,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在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都是柳公权的经典代表作。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柳公权的生平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柳公权的生平简介柳公权生于唐代年间,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和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在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等是柳公权的经典代表作。

柳公权出生于公元778年,卒于公元865年,共享年88岁,是陕西铜川人。

柳公权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柳子温曾经担任刺史一职,哥哥柳公绰是唐代朝廷有名的官员。

官宦之家出生的柳公权受到家庭的熏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分,十二岁的时候柳公权就能作诗写赋。

柳公权二十九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以此入朝为官成为校书郎。

柳公权曾经在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担任侍书以职。

柳公权在朝期间,敢于大胆谏言,以此受到唐文宗的赏识。

一次,唐文宗说起了汉文宗在生活习惯上非常节俭,便以自己的衣袖为例,声称自己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

在场的大臣们都赞颂文宗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不言不语。

文宗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君主的大节在于任用贤能,听正直大臣的谏言,洗衣服方面只是小节,君主不应该看中。

唐文宗很欣赏柳公权谏言能力,便任用他为谏议大夫。

唐文宗去世后,唐武宗即位,柳公权得到唐武宗的赏识和重用,官至太子太保一职。

柳公权去世后,皇帝追封为太子太师。

在楷书书法作品方向上,柳公权认真学习了欧阳询和颜真卿的书法技巧和字体,随之进行了融合创新,开创了“柳体”。

随后,柳公权的柳体作品也成为“唐书尚法”的代表之一。

柳公权墓在哪里柳公权是唐代人,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在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都是柳公权的经典代表作。

柳公权出生于公元778年,卒于公元865年,共享年88岁,是陕西铜川人。

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

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

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一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一)柳公权(公元七七八年——八六五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宪宗元和进士,穆宗时以翰林院侍书学士再迁司封员外郎,累官太子少师,所以又称“柳少师”。

为人秉性刚直,从小工诗文,擅长篆、草、真,行,而对楷书致力尤深,是晚唐时期的大书法家。

他的书法,初学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随后遍习隋唐以来楷法,所以他的作品,既具有魏晋人的风貌和隋龙藏寺碑的瘦劲,又更多地吸取了初唐以来各家之长。

由于他受到盛唐时期的颜书孕育,所有转折钩挑以及撇捺等笔调,又大量地变用了颜法。

柳公权博采群美而融冶一炉,写出了结体疏朗,神气清健,方圆兼使,法度森严而又富于变化的书体,与颜真卿同为有唐以来善于创新的一代宗匠。

同时,也正因为柳书有运古生新,遒媚兼备而平易近人的特点,所以也与颜书一样,同为实用价值较高的书体,影响后世极大,至今不衰。

特别在唐人楷书中,柳公权和颜真卿都好以大楷书写碑文,字体既能展写为榜书,又能缩写为中、小楷书。

所以柳体历来就风靡各地,甚至传播到日本等国。

在我国一向被选用为初学楷书的范本,以此作为端正字形,练习楷书基本功的比较容易入门的好教材。

(二)柳字流传下来的大字碑版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两种;一、玄秘塔碑玄秘塔碑是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大达法师建立的,由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写,时年六十三岁。

全碑文共一千二百余字,原石现存西安碑林。

千余年来,虽历经传拓,字画仍清晰完好。

此碑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刚之内,乃此碑之最大特色,是柳书的代表之作。

明代大书画家兼鉴定家董其昌评论柳书说;“余于虞褚颜欧皆仿佛十一。

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

”意思是如学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字,宜先从柳法入手,乃是捷径。

这从柳书《玄秘塔碑》的字迹来看,可以观察其内涵二王的意趣,而又有深入浅出之妙,也足以说明董的评论是经过实践考证的。

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

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

二、神策军碑 神策军原是唐制边防军队,后驻军禁中,便成为皇帝的卫队了,分左右神策两军。此碑建立于会昌三年(公元八四三年),是柳公权在六十五岁时书写的。内容记载唐武宗李瀍巡幸左神策军的事。由于碑置左神策军驻地,驻军禁地,不准摹拓,所以对外流传很少,因此碑文字口没有受到捶拓损伤,锋鋩棱角,俨然如新。其书法结体严峻,除多出欧法外,并以斩钉截铁之笔,游刃于颜法势雄力厚之中,刚柔相济,骨肉停匀,是高度概括了前人楷法的珍品。世人评述此碑为“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其生平第一妙迹”。确实,在柳书大字碑版中,《神策军碑》是继《玄秘塔碑》之后,另以雄胜面貌出现的又一精心杰作。现存拓本,据记载,为五代或宋初时所拓,是仅存而稀有之迹。特别是此碑由于勒刻精良,所拓字迹,神完气足,几与真迹无甚差别,诚是难能可贵。
(二)
柳字流传下来的大字碑版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两种;
一、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是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大达法师建立的,由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写,时年六十三岁。全碑文共一千二百余字,原石现存西安碑林。千余年来,虽历经传拓,字画仍清晰完好。
此碑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刚之内,乃此碑之最大特色,是柳书的代表之作。明代大书画家兼鉴定家董其昌评论柳书说;“余于虞褚颜欧皆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意思是如学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字,宜先从柳法入手,乃是捷径。这从柳书《玄秘塔碑》的字迹来看,可以观察其内涵二王的意趣,而又有深入浅出之妙,也足以说明董的评论是经过实践考证的。
一 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
(一)
柳公权(公元七七八年——八六五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宪宗元和进士,穆宗时以翰林院侍书学士再迁司封员外郎,累官太子少师,所以又称“柳少师”。为人秉性刚直,从小工诗文,擅长篆、草、真,行,而对楷书致力尤深,是晚唐时期的大书法家。

柳公权的故事600字

柳公权的故事600字

柳公权的故事600字
摘要:
一、柳公权简介
二、柳公权的书法成就
三、柳公权的故事
四、柳公权的思想影响
五、总结
正文: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表现出对书法的极高天赋。

柳公权的书法造诣极高,尤其擅长楷书,与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他的书法作品有《乌程白莲阁序》、《祭侄文稿》等,至今仍被世人传颂。

柳公权的书法成就,源于他对笔法的深入研究和创新。

他继承了初唐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的笔法,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楷书笔画刚劲有力,结构紧凑,给人以严谨、秀丽之感。

同时,他的行书也颇具韵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柳公权的生平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柳公权戒尺”。

当时,有一位官员贪污腐败,皇帝命柳公权去调查。

柳公权没有直接搜查官员的家产,而是拿出了一把戒尺,告诉官员:“这是我为陛下管理的尺子,用来量度你们的品行。

”官员听后,深知柳公权的威名,立刻交代了罪行。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体现了柳公权公正无私的品质。

柳公权的思想影响深远。

他提倡正直、廉洁的品质,强调书法家的道德修养。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行和才华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品行端正,才能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

这一观点在当时及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总之,柳公权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

他在书法领域的创新和成就,以及他高尚的品德,使他被后人传颂。

柳公权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他的才华,更彰显了他的人格魅力。

柳公权

柳公权
柳 公பைடு நூலகம்权
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 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 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 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 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 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 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 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 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 的美誉。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 等,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迹 《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 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正 确 的 握 笔 方 式
柳体笔画介绍
1.点:点又称“侧”,落笔爽快,沉着有力。点贵紧而重,聚墨 成点,引点成线,各种笔画均出自于点,点有圆点,方点, 垂点,竖点等。 2.横: 横又称“勒”,在字中于竖一起搭成字的骨架,对字起平衡与 稳定的作用。横有长横,短横,中横,左尖横,右尖横等。 3.竖:竖又称“弩”古人云:“无横不斜,凡竖皆直。”竖是一个 字的骨干,要写得正且直,竖主要有三种形态,即垂露竖, 悬针竖和短中竖。 4.撇:撇又称“掠”,写撇时要下笔俊利,行笔迅速,出锋有力, 力到笔尖,力求舒展生动。撇主要有长直撇,短撇,竖撇, 弯头撇,回锋撇,兰叶撇等。 5.捺:捺又称“磔”,捺画需要丰满,从容,有力,伸展,豪放。 捺画可以分为斜捺,平捺和反捺三种。

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简介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写诗助人柳公权在武宗皇帝的时候是内廷官员。

皇帝很长时间对一名宫中女官生气,后来把她召来,对柳公权说:"我对这个人很不满意,如果能得到学士你的一篇作品,我就不怪罪她了。

"于是把御案上的几十张蜀郡产的纸递给他。

柳公权不假思索,立即写成一首绝句:"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

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

"皇帝非常高兴,赏赐给他二百匹锦缎,并命女官上前向他拜谢。

以笔为谏柳公权画像及名言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则笔法自然尽善尽美。

"穆宗为之改容,明白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

三步之才柳公权曾随从唐文宗去未央宫花园中游玩,文宗停下车子对柳公权说:"有一件使我高兴的事。

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

"柳公权上前祝贺,文宗说:"只是祝贺一下,还不能把你的心意表达清楚,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

"宫人催他亲口念给文宗听,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文宗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

"致力学术柳公权特精于《左传》、《国语》、《尚书》、《毛诗》、《庄子》,每讲说一词一义,常写满好几篇纸。

柳公权的生平

柳公权的生平

柳公权的生平柳公权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对我国的字体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那么,你对柳公权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柳公权的人物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柳公权的生平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柳公权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字诚悬。

祖父柳正礼,时任唐邠州士曹参军,其父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其兄为唐名臣柳公绰。

柳公权从小就喜欢学习,十二岁就能作辞作赋。

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中进士,初仕为秘书省校书郎。

李听镇守夏州,任他为掌书记之官。

唐穆宗即位,柳公权进京回奏政事,穆宗召见,对他说:“我在佛寺中看到你的笔迹,很久就想见见你。

”就升任他为右拾遗,补翰林学士之职,后又升为右补阙、司封员外郎。

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则笔法自然尽善尽美。

”皇帝面带愧色,知道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

柳公权历事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都在宫中担任侍书之职。

他的哥哥柳公绰在太原任职,写信给宰相李宗闵说:“我的弟弟苦心钻研文章书法,先朝只任他为侍书,这种职务,和占卜小吏没有什么区别,我也以此为耻,请给他调换一个闲散职位。

”于是升任右司郎中,又转为司封郎中、兵部郎中、弘文馆学士。

文宗思念他,又召他为侍书,升任谏议大夫。

不久又改为中书舍人,充任翰林书诏学士。

每次在浴堂回答文宗的提问,常常是蜡烛烧完了,而谈兴正浓,不肯花工夫去取蜡烛,宫中婢女便用蜡油谌纸来照明。

他曾随从文宗去未央宫花园中游玩,文宗停下车子对柳公权说:“有一件使我高兴的事。

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

”柳公权上前祝贺,文宗说:“只是祝贺一下,还不能把你的心意表达清楚,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

”宫人催他亲口念给皇帝听,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文宗听了很高兴,赞赏了好大一会儿。

有一次文宗在便殿召见六位学士,文宗说起汉文帝的节俭,便举起自己的衣袖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

柳公权练字故事200字左右

柳公权练字故事200字左右

柳公权练字故事200字左右
摘要:
一、柳公权简介
二、柳公权练字经历
1.童年时期
2.青年时期
3.成名之后
三、柳公权字的特点
四、柳公权练字故事启示
正文:
【提纲】
一、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书体。

他与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二、柳公权练字经历
1.童年时期:柳公权自小聪明好学,尤其喜爱书法。

他跟随父亲学习书法,初学颜真卿,后自成一家。

2.青年时期:柳公权遍访名师,刻苦钻研,书法技艺逐渐成熟。

他的字骨力遒劲,结构紧凑,深受当时书坛推崇。

3.成名之后:柳公权声誉日盛,求字者络绎不绝。

他仍不忘初心,坚持每日练字,力求精益求精。

三、柳公权字的特点:柳体字形端庄、笔画刚劲,独具风格。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尤其擅长碑刻。

四、柳公权练字故事启示:
1.持之以恒:柳公权之所以成为一代书法大家,离不开他数十年的刻苦练习。

持之以恒,才能在书法道路上取得成就。

2.虚心求教:柳公权在练字过程中,不断寻找名师学习,虚心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3.创新发展:柳公权继承前人书法技艺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柳体。

我们在学习书法时,也要勇于创新,发扬光大。

总之,柳公权的练字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在书法道路上取得成功。

柳公权的故事

柳公权的故事

柳公权的故事引言柳公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宰相,出生于河南殷县柳村(今河南洛阳市洛龙区)。

他以文采卓绝、才华出众而著称于世,被誉为唐代文坛的巨星。

本文将致力于探讨柳公权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政治贡献。

生平事迹柳公权生于唐朝元和九年(773年),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

他自幼聪明好学,天资过人,深受家庭的注重和培养。

在十四岁时,他就已经能够写出精湛的文词,颇受当时文人的赞赏。

柳公权18岁时,参加了科举考试,一举中式魁首。

以他的才华和学识,很快引起官方的注意。

他随即进入官场,并在不同的职位中展现了惊人的能力。

一次他在教授王德旻的指导下几次考中状元,造成轰动。

由于他的政绩卓越,柳公权被唐玄宗任命为御史大夫,并晋升为中书侍郎。

他睿智且勇敢,不畏强权,曾多次指正皇帝的错误决策,并为国家的长远利益提出智慧的建议。

文学成就柳公权以他优美的诗词和散文作品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独树一帜,情感深沉,意境独特。

尤其是他的山水诗,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相结合,以及他的七言绝句,多情而含蓄,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柳公权的作品遵循古典诗歌的传统,并融合了自己独特的文风。

他的作品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对人类情感的洞察,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贡献柳公权在政治领域也有显著的贡献。

他作为中书侍郎和御史大夫,积极参与朝政,并且以他的智慧和正直闻名。

他主张以德治国,强调君主应该以仁义为本,重视人民的利益和福祉。

柳公权还主张减轻人民的负担,推动改革,提出了许多有关国家经济和农业发展的建议。

他的财税制度改革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不伤及民生。

他的农业改革方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并提高了农业产量。

柳公权的才智和正直受到当时统治者的赞赏和尊重。

然而,因为他的政治立场与王室不合,他被贬谪到岭南地区。

尽管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柳公权并没有气馁。

他继续写作,并致力于文化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公权的个人简介柳公权的个人简介柳公权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

曾任翰林院侍书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河东郡公。

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

擅楷书,广泛师法魏晋及初唐诸家,受颜真卿影响较大。

其书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

在书法史上具有很大影响。

柳公权传世墨迹有《送梨帖题跋》,碑刻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阳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冯宿碑》、《苏夫人墓志》、《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

大唐文化瑰丽堂皇,柳公权、贺知章、王维等人皆是当时科举考试的状元。

文化繁荣,书法艺术名家辈出。

初唐有欧、虞、褚、薛;盛唐有张旭、颜真卿、怀素诸人;中晚唐有柳公权、沈传师诸大家。

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登上又一峰巅。

后世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艺的楷模。

柳公权的生平 1.皇家侍书生涯公元778年,唐代宗大历十三年,柳公权诞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字诚悬。

其祖柳正礼,唐邠州士曹参军,其父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其兄为唐名臣柳公绰。

宪宗元和三年(808),三十一岁的柳公权进士及第,当年宏词登科。

从此,柳公权开始了漫长的仕途生涯,竟然历仕七朝: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

在宪宗时,柳公权任秘书省校书郎。

“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旧唐书》)。

李听与柳有此交谊,故柳晚年还为其书过碑。

穆宗即位,柳公权入奏事。

穆宗召见柳公权,说:“朕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

”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

从此他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侍书禁中。

皇帝的宠幸、生活的优裕,并不给柳公权带来欢乐。

他内心却有无法排遣的苦闷与隐隐的羞愧。

他酷爱书法艺术,但他不想以此作为自己全部的生活;建功立业的进取雄心,时时跃动在胸间。

而随从皇帝的侍书,其地位仅与“工祝”一类相等。

因此其兄柳公绰曾写信给宰相李宗阂,云:“家弟苦心辞艺,先朝以侍书见用,颇偕工祝,心实耻之,乞换一散秩。

”于是改为右司郎中,累换司封、兵部二郎中,弘文馆学士。

唐文宗颇爱柳公权书法,又召为侍书,迁谏议大夫,后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

开成三年又转工部侍郎,累迁学士承旨。

武宗朝,罢内职,授右散骑常侍。

宰相崔珙用为集贤学士、判院事。

宣宗时,左授大子詹事,改宾客,累迁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公。

复为左常侍,国子祭酒,历工部尚书。

懿宗时,咸通初年,柳公权改为太子少傅,改少师;在咸通六年(865)卒,赠太子太师,时年八十八。

柳公权仕途通达,只是在八十二岁那年,因年老力衰,反应稍迟钝,在上尊号时不慎讲错,御史弹劾他,结果被罚了一季的俸禄。

各朝皇帝都爱他的书法,爱他的诗才,甚至他的谏议也乐意接受。

柳氏的一生,除了少许时间在外任官,基本上都在京城,在宫中,在皇帝身边。

其一生,一直在不断地为皇家,为大臣,为亲朋书碑。

柳公权颇像一只关在禁笼中的金丝雀。

这样的生活使他缺少壮阔的气度、宽广的视野、浩瀚的生活源泉。

颜体一碑一碑曾不断地变,柳体在其成熟以后变化较少;颜真卿像奔腾咆哮的洪流,柳公权却似流于深山老林的洞水。

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命情调。

2.高尚的人品素养柳公权从小接受《柳氏家训》关于“德行”的教导,因此终身以德行为根株,“博贯经术”。

他于人生、书艺都具儒家风范,柳公权的“笔谏”,成为后世士大夫的一种“典范”: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上改容,知其笔谏也。

(《旧唐书》)穆宗怠于朝政,柳公权以书喻政,由此及彼,巧妙地进谏。

从此“心正笔正”说一直流传至后世。

柳公权在“侍书中禁”时敢于直言或婉言进谏的行这,于此可见一斑。

柳公权当着皇帝、臣子的面表现书法,又是他“侍书”生活的另一个侧面。

其诗才、书才,使帝王“奇惜之”。

尽管如此,柳公权的心灵并不偏溺于这一端。

外部的荣耀,消不去内心的苦闷。

他“博贯经术,于《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庄周》书尤邃,每解一义,必数十百言”(《新唐书》)。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他在研习儒学之时,又同时研习《庄子》,而且深得精微。

柳公权同时从儒、佛、道中汲取心灵之滋养,求得互补与平衡,求得某种超脱。

他对于佛、道方面接触颇多,并有多种书法创作。

《金刚经》他多次挥写过,如今虽只见敦煌拓本,但前人著录柳书《金刚经》者颇多。

另外公权还书有《阴符经序》,以及《清静经》、《度人经》等。

他对唐代僧人的碑志、塔铭多有挥写,其《大达法师玄秘塔铭》即此中最为著名者。

柳于佛寺庙观也多书碑,有名者如《回元观钟楼铭》、《复东林寺碑》,即此中佼佼者。

柳公权既有佛道慰藉心灵,故在滚滚红尘中颇能超脱。

他甚至对于钱财不屑一顾。

他给人写碑,每年有巨额收入,家奴海鸥与龙安常盗用其钱财器物,他都淡然处之。

此外柳公权还“性晓音律”,但“不好奏乐”,常云:“闻乐令人骄怠故也。

”(《旧唐书》)柳公权有多方面的学识素养,因而由其心灵滋养而出的书艺也是摇曳多姿。

其性刚毅正直和超尘脱俗的佛道风范,都熔铸于柳书的风骨之中。

柳公权的书法之路在柳公权面前,久已名家林立。

如何超越前人,如何在新的历史时空创造出一种新的书体来,这是柳公权面临的严峻挑战。

他并不畏缩,而是以积数十年的不倦磨炼之功,广泛熔铸,终于创造出自具新理异态的“柳体”,在唐中晚期一新面目,一展风采。

1.通向绝顶的跋涉柳公权书学上的成功,决非一蹴而就,可分四期将其历程粗略扫描(此仅述其楷书情况,行草见“柳书流观”部分)。

(一)早期:望尽天涯路。

这一时期是从二十几岁到六十岁。

宋赵明诚《金石录》载:贞元十七年(801),柳公权二十四岁时已书碑《河东节度李说碑》;此碑由郑儋撰文,原石在洛阳,已佚,但或可想象其为年少妍华之书。

元和十五年,四十三岁时柳书《左常侍薛苹碑》;长庆四年(824),四十七岁时书《大觉禅师塔铭》等。

虽然这些书迹都已不存,但可以看到他二十多岁时的书艺已为社会重视,否则是不会被这些权贵所青睐的。

柳在五十岁以前的作品,今只有《洛神赋十三行跋》、《金刚经刻石》(敦煌本)可睹风采(见下文介绍)。

从中可见其学锤繇、王羲之的书体,仿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陆柬之的体态。

柳公权五十岁以后的作品,据《金石录》载,有:《涅盘和尚碑》(五十一岁),《李晟碑》(五十二岁),《王播碑》(五十三岁),《将作监韦文恪墓志》(五十四岁),《太清宫钟铭》(五十四岁),《升玄刘先生碑》(五十六岁),《大唐回元观钟楼铭》(五十九岁),《赠太尉王智兴碑》(五十九岁)等。

柳五十岁以后,只有《李晟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以及墨迹《送梨帖跋语》,可见其楷书概貌,虽能看到又有进境,但尚未大成。

康有为说:“柳诚悬《平西王碑》学《伊阙石龛》而无其厚气,且体格未成,时柳公年已四十余,书乃如此,可知古之名家,亦不易就,后人或称此碑,则未解书道者也。

”(《广艺舟双揖》)如果柳公权不能享高寿,那末六十岁之前,虽有很好声名,但终未能成一书坛巨擘。

(二)鼎盛期:柳体之大成。

六十岁以后的十年中,柳书进入鼎盛时期,如丽日当空。

这一时期,文献载有《冯宿碑》、《检校金部郎中崔稹碑》、《淮南监军韦元素碑》、《义阳郡王苻磷碑》等等将近二十通碑,而以《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为柳体的典型,声名最为卓著。

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柳体已大成。

它一变中唐肥腴之风,用笔骨力深注,爽利快健,以方为主,济之以圆,且在蹲锋与铺毫之间显示瘦硬劲挺之线条,这便是“柳骨”(下文再作阐述)。

在笔画之间已有自家面目,横之长者瘦挺舒展,横之短者粗壮有力;竖画较之横画为粗,以为主笔,求其变化;其撇,长者轻,而短者重;其捺必重,显示矫健力度;其钩、踢、挑必顿后回锋迅出。

柳体在结字上,也似颜真卿书正面示人,左右较匀衡,但纵长取势,且中密外疏。

在整体书风上,柳体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岑宗旦书评):“书家谓惊鸿避弋,饥鹰下(韦冓),不足喻其鸷急”(王士禛《池北偶谈》)。

柳体法度森严,面目又变颜体之肥,而为清劲挺拔,瘦硬通神,在唐晚期以一种新的书体及其劲媚之美引起了人们对柳体的赞赏。

(三)中期:斜阳的魅力。

七十岁以后的十年中,柳公权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此阶段书碑记载很多,即据《金石录》所载,便有七十岁时书写的《商於新驿记》、《山南西道节度使王起碑》等,七十一岁书有《牛僧孺碑》、《太子太傅刘沔碑》,七十三岁书《普光王寺碑》等近十通。

今天仅见《太子太傅刘沔碑》与《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等。

从以上这些碑中,可以看到柳公权似乎想继《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淋漓尽致地表露柳体之后,再辟一新的境界。

欲以淡拙渗透笔法,以平易渗透结体,以古雅渗透气韵。

因此中期那种刀切钢铸般的用笔就有所收,抛筋露骨的结体有所隐,森严峻峭的风棱有所敛。

清杨守敬对此悟识尤深,云:“《苻璘碑》、《魏公先庙碑》、《刘沔》、《冯宿》皆敛才就范,终归淡雅。

”(《学书迩言》)他甚至认为,“《高元裕》一碑,尤为完美”。

虽然《苻璘碑》(六十一岁)、《冯宿碑》(六十岁)都为七十岁前所书,但七十岁以后的变化,其思想之根早已潜伏于彼。

不过“柳骨”已经过数十年千锤百炼而成,柳公权也终未能再化出全新的另一番面目来。

我们只看到柳书在这一时期冉冉斜阳的一种魅力。

(四)晚期:柳书的晚霞八十岁以后的八年中,柳公权进入人生和书艺创作的晚期。

他依然让生命与书艺交互滋养:生命在书艺创作中前行,书艺又为生命润色辉映。

他至八十七岁仍书有《太子太保魏謩碑》(《宝刻类编》著录)。

从其代表作品《复东林碑》可以看到他以生命最后一段晚霞映染在碑的字里行间。

那种风采已不是朝阳般的充满蓬勃生机的光辉,也不像灼灼当午的炎日,而是一片灿烂的晚霞;笔锋的利铦转入内部,气韵与自然贴近,通篇之旨趣与大化亲和,是宗匠晚年的心智所悟,老笔所致。

柳公权就像一位得道之人向青山深处走去,攀上极顶,又终于消逝在山阿里,将书魂凝刻进书学的峰峦中。

2.站在巨人的肩头柳公权成功的桂冠既是由辛勤刻苦的荆棘编成,又是站在巨人的肩头上去摘取的。

他善于吸取书艺大家的智慧与成果,变化成自己一家书艺。

(一)从锺书、王书中化出。

柳公权学锤繇书,《金刚经》中可见一斑,柳玭早已有所指。

唐人多学“二王”书,但柳公权学王书能取其神而离其形。

王世贞曾云:柳公权“所书《兰亭》帖,去山阴室虽远,大要能师神而离迹者也。

”(《书林藻鉴》)而董其昌最为知音,他从柳公权学王书中看到其形与王离,神与王合,悟用笔之古淡,由柳法而趋右军(《书林藻鉴》)。

其实从柳公权的行草书札中,可以看到一些作品不仅得王的血脉、风神、韵趣,且字形结体也类王书面目。

从王书中汲取书学营养,是柳书生命源泉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