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图谱—中医歌诀整理
中医辨证必背歌诀
中医辨证必背歌诀中医辨证必背歌诀是指辨证论治中重要的思路,是中医临床诊疗的核心内容。
根据不同的疾病情况和临床表现,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分析判断病机虚实、寒热湿燥等属性,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辨证必背歌诀包括四字口诀和八纲辨证。
四字口诀包括“望、闻、问、切”,意义如下:望,指望诊,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苔、目的变化等,判断病情虚实、内外、寒热等情况;闻,指闻诊,通过听患者声音、呼吸、排泄物等,判断病情湿燥、气滞、阴阳盛衰等;问,指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质等,了解其病因、病机、致病因素等;切,指脉诊,通过触摸患者脉搏,分析病情寒热、气血虚实、经脉通畅情况等。
八纲辨证包括“表里、寒热、虚实、余邪”,意义如下:表证和里证,区分病情轻重,表示病情表现在人体表面或内部组织器官的情况,通过体表表现和身体器官的变化来辨别病情,“表证”指表面病情,包括发热、头痛、恶寒等症状,“里证”指体内病情,包括口干、口渴、腹痛、便溏等症状。
寒证和热证,区别病因病机,表示病情寒性和热性,包括体质和临床表现,寒病多见于寒冷环境下和寒凉饮食后引起的体内寒邪,常见症状为发热不欲饮食、四肢冰冷、腰膝酸软、腹痛便溏等;热病多见于外感病、火热病邪或体内痰火、邪热所致,常见症状为发热口渴、心烦易怒、便秘腹胀、牙龈出血等。
虚证和实证,区分病机严重程度,表示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功能是否失调,虚证多因为体内气血阴阳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常见症状为乏力倦怠、色素沉淀等;实证多因为体内湿热积蓄或痰火内盛所致,常见症状为口苦口干、胸闷气急、咳嗽痰多等。
余邪,指本病与既往慢性病史不同之病邪,如风、寒、湿、火等。
包括症状、病程、病史等综合分析,全面了解病情,做出针对性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必背歌诀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工具,医生在诊治过程中需遵循其原则,准确地辨证施治,以提高诊疗效果和临床疗效。
中医六经辨证歌诀
中医六经辨证歌诀
中医六经辨证歌诀是一个记忆口诀,用于帮助学习中医六经辨证的基本原则。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版本:
风寒湿热行,火毒与湿邪,六经为基础,六淫入体内。
少阳为表里,阳明为表穴,太阳与少阴,太阴表病穴。
太阳阳明寒,表里应相干,阳明太阴湿,里外相对串。
阳明湿与热,表里不同病,太阴与少阳,表里反流行。
阳明胃为病,寒湿肠内蓄,少阴心为病,火热向外走。
厥阴肝为病,寒湿气郁滞,太阴与少阳,里外相反治。
这个口诀简明扼要地总结了中医六经辨证的要点,帮助学习者记忆和理解六经辨证的基本原则。
请注意,口诀仅作为记忆工具,具体的中医诊断和治疗需要结合临床实践和专业知识进行。
1/ 1。
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口诀
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口诀张仲景这位大医师,真是个传奇人物。
想想看,古时候没有现在的医疗设备,他却能用自己的智慧给人们带来健康,简直是个活神仙啊!你要是研究一下他的六经辨证,就会发现,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他的理论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中医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身体和疾病之间的微妙关系。
说到这,真想给张仲景点个赞,他的六经辨证法可谓是中医的“终极秘籍”。
咱们得聊聊“经”这个概念。
经,就是经络,通俗说就是咱们身体里的“交通线”。
当这些交通线通畅的时候,人就能活得滋润,身体不出毛病。
但要是堵了,那可就麻烦了,身体的各个部分可就得不到养分了,活该受罪呀。
张仲景把这些经络分成六个类型,像是给我们的人体做了个大分类,真是用心良苦。
而这六经呢,分别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和厥阴,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太阳经,像是冬天的阳光,温暖但有点刺骨,主要跟外感风寒有关。
如果你突然感冒,鼻子流涕,咳嗽得厉害,那多半是太阳经的问题。
你看看,张仲景就是这样把症状和经络结合起来,真是“步步为营”啊。
再说少阳,这个有点调皮的经络,常常跟胃肠道的情况挂钩。
吃东西不消化、腹胀肚子疼,都是少阳经在捣鬼。
你想啊,少阳就像个孩子,肆意张扬,但也能带来快乐。
阳明经呢,就像个“大力士”,一旦发力,整个人都感觉被灼烧,发热出汗,真是让人受不了。
不过只要调整得当,阳明经也能帮你排毒,恢复元气。
太阴经则像是温柔的妈妈,照顾着脾胃。
胃口不佳、乏力无力,太阴经来解决。
就像在家里,吃得太少,身子骨自然也虚弱。
而少阴经就像个深藏不露的高手,控制着肾脏和心脏的功能,情绪低落、乏力、怕冷,都是少阴经在发声。
你看,张仲景真是把人身体里所有的微妙关系都梳理得清清楚楚。
最后是厥阴,真是个“高冷”的经络,常常让人感觉手脚冰凉,甚至面色苍白。
身体出现这些状况,就得留意了。
厥阴经在提醒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别让自己太累。
张仲景通过这六经辨证,把我们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搞得明明白白,实在是太厉害了。
中医脉诀、百误、草药辩证歌诀
中医脉诀、百误、草药辩证歌诀脉学金口诀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
(虚、实、芤、长)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伞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朗朗上口学经典】伤寒六经病状歌诀
【朗朗上口学经典】伤寒六经病状歌诀太阳发热脉浮紧,头痛身疼背恶寒。
阳明目痛并鼻干,脉必浮洪痛额前。
少阳半表脉弦数,耳聋胁痛口苦干。
太阴身温脉渐沉,腹满吐利身不安。
少阴发热手足冷,脉必沉细话懒言。
厥阴逆冷脉微缓,唇青舌卷腹胀痛。
阳证面唇皆红活,身转饮水口舌干。
目开喜言声洪亮,口鼻气热手温然。
爪甲红活小便赤,大便或秘硬如鞭。
言神言鬼语谵妄,目赤口燥心自烦。
阴证面色多青黑,虚阳赤浮不时间。
唇色青紫不仁活,舌上白苔滑不干。
口发燥渴不思饮,或饮热汤便喜欢。
病人身重难转侧,倦卧欲寐向壁眠。
不欲见人常闭眼,气短声微话懒言。
口鼻之气往来冷,爪甲青紫溺如泉。
小便青色或淡黄,大便不实或泻焉。
或时身热按无热,阴盛冷透手指间。
阴症不分身寒热,不论面赤与唇鲜。
不怕浮沉脉大小,脉来无力是真铨。
按之全无阴症的,误服凉药丧黄泉。
定服五积加参桂,寒热服药有妙玄。
身中畏寒药温服,身中作热药凉餐。
阳证似阴身反凉,热结旁流反泻焉。
脉沉有力或燥热,小便赤色大便坚。
扬手掷足语有力,阳盛拒阴使之然。
或服柴胡或白虎,承气下之病自痊。
阴证似阳水似大,浮阳於外生热烦。
皆因肾虚内冷极,渴不喜饮是的端。
言语郑声气短促,平日旧事不时言。
大便不通小便黄,或兼呕逆自利焉。
总之脉数不鼓指,阴盛格阳假阳旋。
虚阳上泛或咽痛,舍症从脉方能全。
人参四逆皆可用,节庵当年用益元。
即是姜附参草艾,麦冬五味知黄连。
生姜葱白红枣引,水煎温服病体痊。
此是伤寒辨阴阳,长寿秘诀欲传方。
中医辨证歌诀
中医辨证歌诀中医辨证歌诀中医内科汤证歌诀1《肝气郁结》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肝阳化风: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8《胆郁痰扰证》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9《胆热壅滞证》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gua)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六经条文辩证顺序口诀
六经条文辩证顺序口诀阳明经证跟着来,这就像是太阳下山后月亮慢慢升起来啦。
阳明病的时候啊,发热可就比较厉害了,就像身体里住了个大火龙,呼呼地喷火呢。
汗出也特别多,就像刚洗完澡一样,身上总是湿漉漉的。
大渴啊,就感觉嘴巴里像沙漠一样干干的,想喝好多好多水。
脉呢是洪大的,就像大河里发大水,水流又急又猛。
阳明病还有腹满的情况,肚子鼓鼓的,就像吹起来的小气球。
这些症状就告诉我们可能是阳明经出问题了,就像信号灯亮起来告诉我们这里有状况啦。
少阳证啊排第三,就像走在路上第三个看到的风景。
这个少阳病呢,口苦咽干目眩是最明显的啦。
口苦就像吃了很苦很苦的药一样,舌头都难受。
咽干呢,就感觉喉咙里像有小沙子在磨,痒痒的又干干的。
目眩就是看东西会晕乎乎的,就像坐在旋转木马上看周围的世界。
往来寒热也很特别,一会儿觉得热,像在太阳下晒着,一会儿又觉得冷,像走进了冰窖里。
这就像天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雨一样多变呢。
少阳经的这些症状,我们也要好好记住呀。
太阴证来啦,这是第四个要记的哦。
太阴病主要是肚子方面的问题比较多呢。
腹满而吐,肚子满满的,还老是想呕吐,就像小肚肚里面装了太多东西,要把多余的吐出来才舒服。
食不下,就像小嘴巴罢工了,不想吃东西,看到好吃的也没兴趣。
自利益甚,肚子老是咕噜咕噜响,然后就拉肚子,就像小水管漏水一样止不住。
时腹自痛呢,肚子会时不时地疼一下,就像有个小虫子在肚子里捣乱。
太阴病的这些症状,就像小暗号一样,我们要能识别哦。
少阴证排在第五喽。
少阴病可有点复杂呢。
但咱们可以简单地想,少阴病会让人没什么精神,就像小花朵没浇水一样蔫蔫的。
脉微细,但欲寐,脉摸起来又细又小,就像小丝线一样,而且老是想睡觉,就像小懒虫一样怎么都睡不够。
还有可能会怕冷,就像冬天的小松鼠躲在树洞里还觉得冷。
有的时候还会心烦,就像心里有只小蚂蚁在爬来爬去。
少阴病的这些症状,就像小谜语一样,我们要仔细分辨才能知道是少阴经出了问题呢。
厥阴证是最后一个啦,排第六呢。
张仲景六经辨证口诀
张仲景六经辨证口诀
《六经辨证口诀》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内科医学著作《伤寒论》的一部分,由中国古代伟大医学家张仲景所撰写。
口诀共六经,简明地总结其临床诊断和辨治思想,有助于尽快掌握伤寒论的理论体系。
六经辨证口诀如下:
一、《阴阳五行证》口诀
1. 阴中头脉淫,阳中头脉紧,阴阳津液流,入形满立分。
2. 委阴偏在作,委阳偏在下,凡辨胜负从,五行从头详。
3. 寒热从气象,湿燥从色变,病状定未定,四诊表属性。
二、《开经节上口诀》
1. 阳脉节制明,阴经直开清,两经相通而,各反物壮元。
2. 上六经开放,始入脏腑言,九丹特藏秘,拟术穴数多。
三、《六脏注藏证》口诀
1. 尺胃肾脉伏,心肝络藏真,气虚血虚传,三阳六腑藏。
2. 病症少生者,多生反下入,独藏发表明,胜负尽在中。
四、《五气耗散证》口诀
1. 气虚实耗淡,耗散必待研,当求候与妥,未定调与攘。
2. 二虚择少体,三实择脉根,定失若有损,补泻以病症。
五、《四诊索别证》口诀
1. 四诊辨本真,其病以形象,原位索原病,脉病定未定。
2. 听诊入未病,视诊以脉证,摩诊形气变,闻诊正别细。
六、《治法综合口诀》
1. 酒法伤寒急,针灸实失补,汤药病有至,草药饮下去。
2. 八法兼用诀,四穴救时病,中药取归趣,调胃收元气。
《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诀《中医诊断学》歌诀一、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二、脉诊1.浮脉浮脉,举之有余。
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
厌厌(微弱)聂聂(轻貌)。
如循榆荚(素问)。
如水漂木(崔氏)。
如捻葱叶(黎氏)。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溺,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搜便不流通。
2.沉脉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
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
加石投水,必极其底。
[体状诗]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椎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
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
肾虚腰及下元痌(痌tōng:同“痛”)。
3.迟脉迟脉。
-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体状诗] 迟来-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駃(駃:kuài。
同“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
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
迟而无力是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
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4.数脉数脉。
一息六至(脉经)。
脉流薄疾(素问)。
[体状诗]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
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 数比平人多-至,紧来如数似弹绳。
中医辨证必背歌诀
中医辨证必背歌诀
中医辨证必背歌诀是中医诊断治疗的基础,在中医学习中非常重要,以下是辨证必背歌诀列表。
1. 四诊合参,端正诊法
2. 肝藏血,心主神
3. 腎主骨,脾统血
4. 肺主气,胃主纳
5. 气血循行,营卫出入
6. 三焦化源,阴阳平衡
7. 病因辨证,标本相副
8. 六经辨证,兼顾肝脾
9. 自体平衡,病从母气
10. 入口出口,波及全身
这些诀窍涵盖了中医辨证的重要方面,包括认识肝脾肺心肾五脏的职能,体会气血循环的原理,了解阴阳平衡的作用,辨别病因和病机,
找到治疗疾病的对策,以及与身体的整体健康紧密相连。
只有掌握了
这些诀窍,才能准确诊断病情,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案。
因此,学
习中医辨证必背歌诀非常重要,在实践中注重应用,有助于提高中医
治疗水平。
中医辨证歌诀
中医辨证歌诀
- 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
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 表寒证: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
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 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
- 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
- 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
- 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
- 虚证:虚证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
- 气滞证:气滞主证胀闷痛,胀疼发作时重轻,窜痛嗳气矢气减,兼证五脏各有型。
- 气虚:气虚五脏功能弱,呼吸气促语低微。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多个方面,同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环境等因素。
如果需要进行中医诊断,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中医六经辨证用方歌
中医六经辨证用方歌
六经辨证源伤寒,外感寒邪发热看;三阴三阳分表里,表证不愈向里传。
1、太阳病证:
太阳为表似藩篱,外邪入侵先入其,头项强痛脉象浮,恶寒为阳被遏抑。
太阳中风风为主,发热恶寒自汗出;鼻鸣干呕脉浮缓,调和营卫邪可除。
太阳伤寒寒邪重,发热恶寒与头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辛温发汗毛窍通。
太阳蓄水在膀胱,小便不利少腹胀;发热恶寒有汗出,水入则吐逆于上。
太阳蓄血其人狂,少腹满痛小便畅;大便色黑有墨漆,脉沉而涩人善忘。
2、阳明病证:
阳明经证有四大,大热大汗脉洪大;大渴引饮心烦躁,白虎汤方用最恰。
热结大肠阳明腑,潮热汗出在日晡;大便不通腹满痛,苔黄厚黑又焦枯。
3、少阳病证:
半表半里在少阳,寒热往来脉弦长;口苦咽干默不食,胸胁苦满呕频频。
4、太阴病症:
太阴脾病里虚寒,寒湿内困腹部满;自利口渴时腹痛,不食舌淡脉沉缓。
5、少阴病症:
少阴寒化心肾衰,无热恶寒肢逆厥逆;脉微而细但欲寐,下利清谷呕不食。
少阴热化虚火燔,心烦失眠口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心火独亢阴液干。
6、厥阴病证:
阴尽阳始厥阴证,寒热交错心中疼;饥不欲食食吐蛔,消渴气上来撞心。
7、六经用方歌诀:
六经太阳属麻黄,中风有汗桂枝汤,阳明经证使白虎,腑实日晡
承气汤,少阳宜和小柴胡,太阴入脾理中乡,少阴阳虚四逆暖,阴虚阿胶鸡子黄,厥阴乌梅安蛔方。
张仲景六经辨证口诀
张仲景六经辨证口诀
简介: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群,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其病变部位,寒热趋向,邪正盛衰,而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病。
几千年以来,它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辨证施治。
六经病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
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
所以说六经病证基本上概括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
运用六经辨证,不仅仅局限於外感病的诊治,对肿瘤和内伤杂病的论治,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中医基础:六经辩证金口诀
中医基础:六经辩证金口诀配伍原则:有是证用是药。
用药规则:临证先分阴和阳,再把六经仔细详。
阴证必用阳性药,阳证阴性药物商。
清升浊降分清楚,少阴少阳转枢忙。
五味归六经:酸苦厥阴少阳经,咸苦少阴太阳经,辛甘淡太阴阳明经。
太极中医辨阴阳,用药参合阴阳伤。
大便稀溏太阴伤,干姜温中健脾阳。
口渴引饮溲清长,此是坎中一阳伤,津不上承口和咽,回阳化气四逆汤。
四逆汤中用附姜,生炙甘草来帮忙。
生姜多汁入脾脏,辛热醒脾祛湿忙。
饥不欲食肝阴伤,一贯煎汤来煎尝。
燥实痞满四证现,急下存阴莫迟缓。
舌体胖大有齿痕,此是湿伤脾太阴,少阳枢机被湿困。
柴胡桂枝干姜汤。
苍术薏苡和半夏,燥湿健脾功堪夸。
食难求饱常常饥,湿邪困阻太阴脾,芳香化湿开太阴,此后肚腹会舒适。
肺为娇脏不耐寒,寒邪伤肺咳嗽连,宣肺散寒是关键,麻黄汤可急急煎。
肺为娇脏不耐热,热邪伤肺痰黄粘,宣泄肺热方法可,麻杏石膏汤煎喝。
发热无寒病太阳,宣肺散寒麻黄汤;汗出恶风营卫虚,桂枝汤方煎来嘘。
无热恶寒病少阴,附子姜草四逆汤,若兼咳嗽麻附辛,麻辛生姜四逆汤。
澄空药性论阴阳,辛甘发散热性阳,苦甘酸寒阴药商。
阴证就用阳性药,阳证苦甘寒药商。
太阴之病食不下,咳嗽腹满也是它,太阴湿土需燥化,苍术苡仁和半夏,少阳枢机要流转,重用柴胡开太阴,配合四逆升清阳。
湿重热轻用附姜,湿去热将无处藏;热重于湿四妙散,祛湿清热功来现。
阳黄小便必定黄,阳黄就用茵陈汤,阴黄小便要清长,阴黄再加术附汤。
少阴之病但欲寐,畏寒蜷卧脉微细。
少阴虚寒用附姜,生炙甘草来帮忙。
太少两感麻附辛,少阴虚寒四逆汤。
从阳化热渴燥烦,黄连阿胶汤来煎。
厥阴寒热药错杂,姜附椒柏乌梅下。
太阳寒水需温化,桂枝麻黄姜枣加。
发热无汗太阳病,无热恶寒病少阴。
恶风有汗桂枝汤,发热无汗麻黄汤。
太阳蓄水五苓散,蓄血桃核承气汤。
太阳寒水为何因,少阴虚寒气化亏。
少阳寒热要往来,小柴胡汤用应该。
或者当归四逆汤,鼓足阳气邪祛外。
阳明之病胃家实,三承气汤因证施。
胡希恕六经辨证口诀
胡希恕六经辨证口诀稿子一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胡希恕六经辨证口诀。
这六经辨证啊,就像是中医世界里的神奇密码。
你知道吗?它能帮咱们解开身体生病的谜团。
比如说太阳病,那就是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出了问题,就像城门被敌人攻击啦。
症状可能是头痛、发热、恶寒,这时候就得赶紧想办法抵抗外敌。
阳明病呢,就像是城里的大火烧起来啦,热得厉害,口渴、便秘啥的都可能来。
少阳病呀,就像是两方在城门口僵持,一会儿这边占上风,一会儿那边占上风,症状也是反反复复,一会儿口苦,一会儿咽干。
太阴病呢,就像是城里的后勤保障出了问题,脾胃虚弱,肚子胀、不想吃东西。
少阴病,那可严重啦,就像是城中心受到了威胁,人没精神,手脚冰凉。
厥阴病更是复杂,就像城里乱成了一锅粥,寒热错杂,症状变化多端。
这六经辨证口诀啊,可是中医前辈们的智慧结晶。
咱们要是能好好掌握,那在面对疾病的时候,就能多几分把握,是不是很厉害呀?朋友们,你们觉得这六经辨证有趣不?稿子二嘿,大伙!今天咱们唠唠胡希恕六经辨证口诀。
你看哈,这六经辨证就跟打仗似的。
太阳病,那是敌人刚到城外,咱就感觉发冷、发烧、头疼。
阳明病呢,好比敌人攻进城了,大火熊熊,热得不行,大便都不通畅啦。
少阳病呢,有点像敌我双方在城门口拉扯,症状一会儿好一会儿坏,心情都跟着烦躁。
太阴病呢,就像是家里的粮仓空了,脾胃不给力,肚子胀胀的,啥也不想吃。
少阴病可严重啦,这就像皇宫被威胁啦,整个人虚弱得很,手脚冰凉凉的。
厥阴病最麻烦,整个城都乱套啦,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让人摸不着头脑。
学会这六经辨证口诀,咱们就像是有了作战地图,能更清楚地知道身体到底咋了。
比如说,有人发烧又怕冷,那可能就是太阳病;要是高烧还便秘,那八成是阳明病。
这多有意思呀,中医就是这么神奇!朋友们,你们要是能记住这个口诀,说不定自己都能给自己当半个医生啦!咋样,是不是觉得挺好玩?。
【口诀】中医八纲辨证歌诀,好记易懂!
【口诀】中医八纲辨证歌诀,好记易懂!
中医辨证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精津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
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份八纲辨证的记忆口诀,快快背起来吧。
表证歌
病在表时须记得,发热恶寒鼻子塞
头痛身痛脉来浮,舌苔薄白咽痒咳
里证歌
外感里证辨周详,高热烦躁语谵狂
腹痛便秘小便赤,面红脉数舌苔黄
寒证歌
寒时唇面白茫茫,恶寒喜热不思汤
肢冷踡卧痰涕薄,小便清长大便溏
热证歌
热证面赤且通红,唇燥舌干便不通
口渴喜凉脉象数,心胸烦闷热烘烘
阳气虚歌
展开剩余57%
面色苍黄阳气虚,精神萎顿汗多时
懒言气短唇舌淡,肢厥形寒脉细迟
阴血虚歌
眩晕形瘦五心烦,盗汗颧红口燥干
肢麻挛急舌苔少,阴血亏虚仔细看
实证歌
邪盛形强多实证,气粗息涌痰涎盛
胀痛拒按身如焚,二便不通神不静
痰瘀食积水邪停,脓肿食滞也相应。
六经八纲辨证思维导图,把六经写入大脑
六经八纲辨证思维导图,把六经写入大脑学懂八纲辨证,等于中医入了门。
附八纲辨证心法要诀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中医称之为“八纲”。
其中表、实、热为阳;里、虚、寒为阴。
《内经》中没有“八纲”称谓,是后世医家据中医经典和实践总结出来的。
辨证,即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是认识和诊断疾病的主要过程和方法。
辨,即辨认,辨别,也就是分析。
证,即证候,是机体在致病原因和条件作用下,机体与环境之间,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所以,明确了某一证候,即是对疾病发展阶段中的病因、病位、邪正斗争的强弱、阴阳的偏盛偏衰等病理情况的概括。
辨证的过程,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等理论为依据,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推理、判断、辨明其内在联系,以及各种病变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辨证和论治,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具体重要的两个环节,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辨证是认识疾病,论治是针对病证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和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客观标准。
“症”是指单个的症状,中西医认识是一致的,如头痛,发热,咳嗽,心慌,恶心…等。
“病”,是指病名,中医所说的病名中只有少数与西医病名是一致的,如麻疹,白喉,破伤风,哮喘,痢疾,中暑等,而大部分的叫法是不同的。
由于中西医的理论体系不同,对疾病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是建立在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的基础上,临床诊断疾病的依据是病人的自觉症状、体格检查、化验检查;中医认为疾病是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结果,临床辨证主要依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舌象、脉象等),诊断时不一定要确定病名,而是要明确是什么“证”。
“证”,即证据、证候的简称,它不单纯是症状或主观感觉,而是一组征候群,也是中医对疾病的诊断。
“证”是一组特定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等),并包含着病因、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状况等方面的综合概念。
易记易懂:伤寒六经辩证歌诀
易记易懂:伤寒六经辩证歌诀一、《太阳病证》伤寒经病伤寒经病邪走经, 六经路径辩证清, 太阳头项强痛紧, 阳明面赤额痛行,少阳暴聋目赤痛, 太阴腹满肢痛频, 少阴喉肿五方治, 厥阴吐涎痛颠顶.六经合病, 并病, 传经, 直中合病数经病同行, 并病它证现此经, 传经体强在三阳, 体弱容易传三阴,由阴转阳病将愈, 直中三阴病沉沉.太阳病证太阳经腑表里畅, 经病伤寒中风双, 经证发热诸脉浮, 头项强痛恶寒凉,伤寒表实必恶寒无汗浮紧麻黄汤, 中风表虚热恶风, 有汗浮缓桂枝汤,腑证气分血分淤, 气分蓄水血淤肠, 膀胱蓄水尿不利, 五苓散喝行水长,蓄血淤热小便利, 桃核承气抵当汤, 太阳犯胸分两类, 虚烦结胸水热亢,虚烦栀子豉汤用, 结胸大陷胸丸汤, 结胸类证有脏结, 热入血室太少阳,心下痞证脾胃堵, 五泻心汤用之康, 太阳温病不恶寒, 发热伤阴口渴强,风温脉来浮不紧, 自汗身重神不爽, 滋阴清热勿汗泻, 银翘散类治无仿,发热恶寒发于阳, 宜攻发外桂枝汤, 无热恶寒发于阴, 温里宜用四逆汤,太阳少阴两经病, 四逆汤可救急慌, 太阳阳明必自利, 面赤额痛葛根太阳少阳半表里, 大小柴胡桂枝汤, 咽淋疮衄血汗寒, 不可发汗汗则伤,太阳欲解巳午未, 变证观脉随证详.(太阳病八特点: 1. 经证—分伤寒和中风. 2. 腑证—分为气分和血分.3. 太阳犯胸—分虚烦和结胸.4. 结胸类证—此不是结胸证, 分脏结, 热入血室, 太阳少阳合证.5. 心下痞证—用五泻心汤治.6. 太阳温病—含温病, 温病为重证.7. 太阳合病—太阳少阴, 太阳阳明, 太阳少阳.8. 变证—观脉随证治疗.此外, 太阳温病和风温是两类证, 和中风及伤寒不同, 温病是温邪上受, 首先犯肺, 热伤津液, 伤阴, 所以口渴. 风温比温病严重, 以上两证用滋阴清热之药, 如银翘散类. 不可发汗泻下.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也可从太阴合治.结胸—实热证, 按之痛, 按之石硬, 食欲不好, 或便秘, 寸脉浮, 关脉沉, 舌苔黄. 是热邪侵.脏结—虚寒证, 如结胸, 但不是结胸, 饮食如故, 时时下利, 脉浮, 关脉细小沉紧, 白舌苔, 滑者难治, 也有痛, 脏结无阳证, 和腑无关, 不可攻, 治疗用理中汤加枳实, 是寒邪侵.虚烦—烦者热也, 热郁于胸, 虚者没有夹杂有形之物就只是虚, 虚烦而不得眠, 心中懊憹, 坐卧不宁. 如果按之有有形之物, 则为实证, 是大陷胸汤证 )结胸结胸实热硬和痛,食欲不佳黄苔从,寸脉浮数关脉沉,太阳犯胸水热涌。
六经辨证--太阳经证---表虚证摘自张德蕴著《新编辨证歌诀》
六经辨证--太阳经证---表虚证摘自张德蕴著《新编辨证歌诀》六经辨证 --太阳经证---表虚证
太阳经证
太阳经证有两种,
表实表虚两证同。
表虚调营桂枝功,
表实发汗麻黄行。
[注释]
太阳经证有两个类型,就是太阳表实和太阳表虚。
表虚者,在治则上宜调和营卫,方剂可用桂枝汤;表实者,在治则上应以辛温解表发汗,方剂可用麻黄汤。
太阳经证------表虚证
表虚发汗兼恶风,
鼻鸣干呕头项痛。
荣卫不和发自汗,
脉象浮缓苔白生。
治则解肌调荣卫,
方药解表桂枝功。
[注释]
表虚证的症候是:发热恶风,鼻鸣干呕,头项强痛,自汗,舌苔薄白,脉浮缓。
治则以解肌表,调荣卫。
方药用桂枝汤。
[按语]
本证的临床表现是:恶风寒、发热、汗出、头项强痛或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
本证的病机是:由于腠理不固,风寒外袭肌表,卫外失职,则恶风寒;正气浮盛于外,与邪正相争则发热;风性开泄,使腠理疏松,营阴不能内守则自汗;风寒外袭、太阳经输不利则头项强痛;肺气不利则鼻鸣,胃失和降则干呕,表病脉浮、因汗出肌疏则兼见缓象。
本证的治疗原则:解肌疏风,调和营卫。
常用药物:
解肌疏风:麻黄、桂枝、紫苏、防风、荆芥、生姜、白芷、羌活。
调和营卫:当归、首乌、白芍、桑椹子、熟地。
本证的常用方剂:桂枝汤加减: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加减法:挟湿者加羌活、独活、车前子;营血不足加当归、首乌、鸡血藤、丹参;鼻鸣加白芷、苍耳子;干呕加半夏、生姜;自汗加生
白芪、白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经辨证图谱—中医歌诀整理2018-02-20 都峤转自赵医生D医馆修改微信分享:我的经验用好桂枝汤走进太阳篇。
太阳乃膀胱经也。
桂枝汤是张仲景的群方之首,张仲景以桂枝配方81方风寒病治愈率百分之七十以上,可见张仲景对桂枝是多么重用。
可荡净世界,人人难免受空调、风扇、摩托车、电瓶车、冷饮、凉啤酒、冬天不穿棉袄之苦,病在眼前,医生的临床不能小题大作,舍近求远,大胆用方,桂枝汤症百分之七十以上人人都有。
医者不用桂枝方盲人瞎马夜无光仲景治病六大法:仲景写下伤寒论,六经辩症是总纲;伤寒就是诊断学,留给后人做临床;三百九十七法症,一百一十三个方;良医诊断去找病,辨清病源找处方;庸医拿药去找病,这种医生不能当;错误用方医生罪,苦不堪言病人伤;开鬼门洁净腑去腕陈坐:仲景治病六大法,六法牢记胸中藏;第一大发开鬼门,温经解表发汗良;第二大法洁净腑,顺水行舟要清肠;去腕陈坐第三法,热结膀流攻下良;第四大法滋补肾,辨清寒热回肾阳;第五大法实脾土,温胃健脾莫用凉;第六大法调营卫,调和营卫桂枝汤;六经辩症:仲景写下六经辩,六经辩症是提纲;第一写下太阳病,太阳病上桂枝汤;二阳阳明有表症,发汗解表葛根汤;三经本是少阳病,和解少阳小柴汤;而阳并病有表症,柴胡桂枝各半汤;四经本是太阴病,桂枝加芍太阴方;五经本是少阴病,少阴没有桂枝方;尺中脉迟禁发汗,要用桂枝建中汤;读者回忆想一想,哪篇没有桂枝方;八十一方篇篇用,哪有医圣不效方;仲景写下太阳篇,桂枝治病是群方;太阳中风表不解,桂枝解表第一方;桂枝加减用的好,随心所欲百病良;桂枝症:当今世界生活好,空调风扇把人伤;可乐冷饮凉啤酒,不用棉花常受凉;摩托电车太普遍,汗后常常受风凉;十人七个桂枝症,医生临床不要忘;素问骨空论。
大风刮倒无根树,骨空传伤壮年人。
长江无水河流干,脊椎无髓五脏完。
骨空与一椎二椎:骨髓不能贯顶,温度不能保护大椎,常常受寒,引起脊髓空虚,颈椎强直,不能自如(原文:致如)。
压迫神经、常常手嘛、头晕、头昏、恶心、呕吐、颈椎增生、脊髓若不能贯于大脑,引起脑空,若要受寒,能引起爆发性的头疼。
骨空于三椎:病在肺与大肠,肺为华盖,主一身之气,主皮毛,通十万八千毛孔,肺喜温怕寒,遇寒就发,咳嗽、经常感冒,引起多发病,如肩周病、咳嗽、气管炎、肺气肿、肺脓病、肺结核、肺癌等。
骨空在五椎:病在心与小肠,心为君,君病者,神明失守,引起心烦意乱,坐卧不安;病轻者,不知不觉,危重者就在一刻,别忘了速效救心丸。
骨空于九椎:肝胆必病,阴阳不顾、寒热往来,造成甲肝、乙肝、黄疸肝炎、病为肝肾同源,肾病常在。
骨空于十一椎:病在脾胃,底不能顾上,上不能顾下,阴阳隔离,常常胃病治疗时,若走进了误区,必死无疑。
骨空于十四椎:十四椎为名门,虚于两肾,两肾空虚,肾与膀胱为表里,里不能顾外,外不能顾里,造成腰脊常常受寒,从十四椎到二十一椎,疼起要人命,造成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腰椎劳损、坐骨神经、下肢发凉、发麻、肌肉萎缩、重症肌无力。
red:五病一方药到病除100%补肾填髓还五脏,老返少让你青春活力再来一次。
骨空于十九椎:膀胱温度必败不能保护表皮,免疫力下降,不发热的感冒,常常存在,引起项背强直,颈椎不能自如。
骨空十一椎:骨空十一病于脾,脾虚常常受风寒;脾虚化寒常怕冷,脾虚化热胃窦炎;脾虚化寒好医治,化热治愈有点难;胃底常常生溃疡,化热化气结肠炎;胃窦结肠两种病,围绕患者多少年;结肠不通化胀气,少腹坠胀大肠干;结肠开放气下走,放个响屁好舒坦;大便解下人轻松,不解大便人心烦;结肠不放化胀气,胀气热毒往上窜;阳明胃酸也化气,窜到胃窦脾下边;窜到心窝胸前疼,背后发热酸胀感;酸气上窜疼难忍,这是返流食管炎;返流食管医难辩,黄连泻心大柴煎;胃阳化热化酸气,要用仲景理中煎;酸烧胃腑消化快,糖分转到血里边;外寒内热难消除,遇到感冒病就犯;外感内热病常在,血糖高压一起犯;病人常用降糖药,看你降到哪一年;扣饭戒嘴糖不用,看你戒到哪一天;一月少吃六顿饭,十月少吃一月饭;一年以后回头看,皮包骨头眼下陷。
骨空十四椎:骨空十四病于肾,肾虚骨空怕风寒;十四到九空于六,骨空六椎难还原;十四受寒腰椎病,十五十六腰间盘;十七十八为劳损,十九骨空膀胱寒;十四肾经走于里,十九膀胱往外传;骨空肾虚相火败,膀胱无热抗风寒;膀胱根源在十九,外行下走到指端;经脉上行到咽喉,常受风寒是咽炎;风寒不解咽喉病,仲景留下半夏散;肾不受寒人无病,肾要受寒病连连;肾虚骨空好生病,百病骨空是根源。
胃窦结肠炎:胃窦结肠两种病,想要长寿难上难;胃窦结肠是癌变,医生误治有多冤;十人九个有此病,医误就是几十年;胃窦结肠两种病,苦不堪言好多年;阳明胃病腑常衰,太阴脏衰胃窦炎;胃底常常生溃疡,肠衰气滞结肠炎;气滞梗阻硬化死,栏门不放大便难;先天早衰结肠病,后天早衰脾受寒;脏腑早衰人常病,苦不堪言几十年;结肠胃窦两种病,要想长寿比登天;脾胃常病营卫少,营卫不调败容颜;脾胃常病有两种,化寒辩热理何难;寒化脾胃不消化,热化常常烧心感;寒化便多人消瘦,热化多食饥饿感;热盛饥饿难忍受,紧快要把饭来餐;这是典型糖尿病,能食饥饿嘴发甜;寒化贫血脑栓病,热化易得三高变;寒化偏瘫易中风,热化充血命难全;寒化僵硬身难动,热化脾病血糖变。
骨髓是寿命的源泉:男女相爱为先天,二人交欢把情传;精子生髓髓生骨,卵子生血肉相连;精子卵子合一体,化为先天由型原。
红骨髓造血黄骨髓营养: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骼骨)的稀松骨质见的网眼中,是一种海绵状的组织。
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
人出生时,红骨髓充满全身骨髓腔,随着年龄增大,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中有红骨髓。
此中变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够补充所需的血细胞。
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被红骨髓替代,骨髓的造血能力提高,近30年来,血细胞的组(主)成研究发展很快,现已证明人类骨髓中存在造血多功能干细胞,数量不到骨髓总细胞数的百分之一,它们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且能分化为各血细胞的祖细胞(如淋巴系干细胞、粒系干细胞),在大量分化,增殖为各种原始和成熟血细胞,最后,这些成熟的血细胞通过骨髓进入血液中,发挥各自的生理作用。
人体造血干细胞由于存在的部位不同,产生不同效能。
一部分存在与干细胞池,是人体造血细胞再生的储备库,以适应和满足各种状态下的需要;另一部分存在与增殖池,这些细胞不断增殖更新,以弥补因细胞衰老或丢失所致的血细胞不足,维持人体的血液平衡。
骨髓的造血能力极强,骨髓最高的造血能力可以达到正常造血情况的9倍,如果只保留骨髓的十分之一,就能完成正常的造血功能,所以少量骨髓捐献对人体没有什么影响。
人体的造血组织有很强的代偿功能,当抽取部分骨髓后,造血干细胞会加快增殖,在一、二周内完成恢复原有的水平。
因此,捐献者不仅不会影响自己的造血功能,反而使自身的造血系统得到了锻炼,更具备了生命的活力。
总之,近年来关于骨髓成骨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确认了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潜能。
自体骨髓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安全简便,创伤小,供区无明显并发症,移植后无免疫反应。
无论单纯骨髓移植,还是复合移植都显示了修复骨缺损及骨不连的优越性,但有些研究结论尚有不一致之处,骨髓成骨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临床应用尚属初步,需进一步研究。
骨空引起的寒病:早期骨空是寒病,中期骨空坐热观;患者有了骨空病,骨空有热亦有寒;骨空受寒好医治,骨空化热是癌变;骨空化寒多少症,化寒病症谈一谈;骨空受寒脑空疼,大脑疼痛抬头难;常常卧床不思起,毛巾扎头怕风寒;茶水不进饭不香,呕吐厌食心也烦;这种头疼医莫误,医要误治病难痊;骨空受寒肠胃病,冷饭凉食不敢沾;常常怕寒衣不离,光想就暖怕风寒;鼻流清涕鼻子常常流清涕,鼻流清涕擦不干;无烧感冒有此症,鼻流清涕擦不干;常常怕冷有此症,鼻流清涕擦不干;这种病人贪睡觉,啊欠喷嚏特别懒;这种病人怕劳动,未曾干活心就烦;这种病人行动慢,语言低微迟又缓;肠胃怕冷难消化,多吃一点撑胀感;冬天日子不好过,到了夏天心喜欢;高温天气太好过,到了晚上还怕寒;这种病人出汗少,出汗多了心也烦;这种病人怕冷水,手沾冷水刺骨寒;妇科病骨空病人发育慢,十七八岁不健全;男孩精子不成熟,女孩月经少又断;经期腹疼常怕冷,怕冷腹疼多少年;肌肉不满乳房小,干瘦无肉病连连;阴缩白带淋清水,子宫不全阴宫寒;这种病人手脚冷,两手冻疮脸黑斑;厚衣厚被常年用,空调风扇不敢沾。
治寒病上述症状怎么治,问问仲景老祖先;看看内经空骨论,翻开仲景伤寒篇;骨空怕冷桂枝症,加上干姜第一煎;脑内空疼医难辩,八味肾气桂枝添;病人卧床不思起,麻黄附子甘草煎;呕吐厌食饭不香,桂枝麻黄各半煎;满面潮红有热感,要用仲景葛根煎;病人凉食不敢进,要用仲景理中煎;常常呕吐胃痉挛,生姜人参吴萸煎;鼻流清涕眼淌水,青龙汤解附子添;小小剂量没多用,病中即止阳回还;这种病人贪睡觉,麻黄附子细辛煎;语言低微怕劳动,要用桂枝人参煎;多吃一口撑胀感,理中汤解要加减;常常怕冷桂枝症,要把附子理中煎;这种病人出汗少,桂枝加勺干姜添;手沾冷水刺骨寒,当归四逆;当归四逆不??,热病绝症:肾虚骨空化热病,第一大病是肾炎;第二绝症尿毒病,第三绝症病于肝;第四绝症糖尿病,肝脾肿大胃窦炎;大肠化热结肠病,肛门出血肛肠炎;上述症状是热病,内经骨空热论篇。
腰椎病:骨空十四病于肾,肾虚骨空怕风寒;肾不受寒人无病,肾要受寒病连连;肾虚骨空好生病,百病肾脏是根源;骨空十四腰椎病,十五十六腰间盘;十七十八为劳损,十九骨空膀胱寒;十四到九空六椎,六椎空虚难还原;六椎不空人长寿,空虚长寿比登天;十四肾经走于里,十九膀胱往外传;骨空肾虚相火败,膀胱无热去抗寒;膀胱无热太阳病,颈椎在上常受寒;腰椎颈椎同时病,它于骨空是根源。
腰椎好比顶梁柱:腰椎好比顶梁柱,五脏长在椎上面;三椎上面长于肺,心脏长在五椎间;肝脏长在九椎上,脾脏长在十一间;十四命门长两肾,膀胱长在十九间;男到四十人见老,女到三十病连连;不烧感冒病常在,这种感冒太普遍。
骨空症:一椎二椎颈椎病,颈椎常常受风寒;压迫肾经两手麻,头晕头眩两膀酸;久治不愈高压病,困扰患者多少年;骨空三椎病在肺,肺脏常常受风寒;背后寒冷内停饮,咳嗽不住吐白痰;久治不愈肺气胀,哈热就是气管炎。
问医圣:要问此病怎么治,问问仲景老祖先;一椎二椎桂枝症,汗多桂枝葛根煎;骨空五椎肺心病,心阳不正受风寒;心衰病人胆子小,常常害怕把心悬;要是热症脉急数,化热就是心肌炎。
问医圣治冠心病:要问此病怎么治,问问仲景老祖先;胆小桂枝甘草治,炎症桂柴各半煎;汗伤心液心下悸,要用甘草复脉煎。
问医圣肝寒症状:骨空九椎病于肝,肝阳不正常受寒;四肢厥逆身怕冷,睡到天亮脚还寒;手脚常常冻疮在,女人脸上长黑斑;肝气上窜头顶疼,肝气犯胃胃痉挛;痉挛气逆人暴吐,吐的病人把眼翻;肝寒犯胃常晕车,一到乘车心胆寒;肝寒缺血两乳陷,阴缩囊肿子宫寒;宫寒子宫淋清水,天天内裤不得干;宫寒病人性欲退,见到男人就心烦;宫寒病人难生育,要想生育有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