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

合集下载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了以下几项重要成果:
1.袁隆平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最终在1974年育成了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1975年,袁隆平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这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3.袁隆平在1985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
发展指明了方向。

4.袁隆平领导的团队在超级杂交稻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从2000年开
始,他们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

5.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在2020年作为双季晚稻种植,平均
亩产达到了911.7公斤。

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到了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袁隆平的这些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杂交水稻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也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工作成果也使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包括1981年的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的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

袁隆平,发明了水稻来之不易作文

袁隆平,发明了水稻来之不易作文

袁隆平,发明了水稻来之不易作文全文共7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袁隆平,发明了水稻来之不易作文篇1说起袁隆平爷爷,老百姓对他最熟悉不过了,是他研究出杂交水稻,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家的温饱问题,为老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在昨天上午也就是五月二十二号上午十点零七分,袁隆平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

他的离去不但是我们整个中国的一大损失,更是这个世界的损失,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因为我们现在能吃上米饭,完完全全就是靠袁隆平爷爷的,要不然我们现在连填饱肚子都不知道是不是问题。

我和家人都很崇拜他,爸爸也给我讲了他的伟大事迹,各个网站也发出袁隆平爷爷生前很多感人的故事,我才真正的对袁隆平爷爷有所了解。

袁隆平爷爷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等,袁隆平爷爷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绝对不是“一颗种子”那么简单的事情。

袁隆平,虽然并不是杂交水稻最早的创造者,但是他普及了杂交水稻,将杂交水稻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袁隆平首先提出“要想利用水稻杂交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而这个理论是对传统遗传学理论的挑战,等于否定了水稻这类雌雄共体,自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传统观点。

这种“否定”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而且效果很好,所以基本全盘否定了传统水稻育种理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大家应该都听过吧。

意思就是我们不能浪费粮食。

能有的吃已经很不错了,袁隆平爷爷用大半辈子的精力发明出了杂交水稻也拯救了我爷爷当代的那些人。

也才有我爸爸那代人,也才有我们这代人。

现在的人都喜欢那些钢铁侠呀,蜘蛛侠呀,但是我觉得袁隆平爷爷才是我们真正的英雄。

虽然我这三言两语,并表达不了袁隆平爷爷的伟大,但我就用一句话就可以表达出来。

“中国人的一口饭,袁隆平爷爷的一辈子。

”我在此缅怀和感恩袁隆平爷爷,请大家珍惜我们现在的粮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袁隆平,发明了水稻来之不易作文篇2我们失去了您,我们更要成为您。

在20__年5月22日下午,我漫不经心的翻看着新闻。

袁隆平创新的例子

袁隆平创新的例子

袁隆平创新的例子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产区——中国的重要创新者。

他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一些袁隆平创新的例子:
1.杂交水稻的研发:袁隆平通过将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成功
培育出了具有更高产量和更好抗性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的水稻在中国的各个季节都有种植,并且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更高。

2.三系配套技术:袁隆平发明了一种叫做“三系配套”的技术,即
通过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水稻进行配组,实现了水稻的自交和杂交,提高了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3.超级稻的研发:袁隆平不断推动杂交水稻的升级换代,成功研发
出了超级稻。

超级稻的产量比普通水稻高出很多,并且具有更好的抗旱、抗病、抗虫性能,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4.海水水稻的研发:袁隆平还致力于研发海水水稻,通过将陆地水
稻和海水稻进行杂交,成功培育出了能够在盐碱地生长的海水稻。

这种水稻不仅提高了盐碱地的利用率,还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袁隆平的创新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更在于他的科学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他一直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理念,致力于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袁隆平发明水稻的故事主要内容

袁隆平发明水稻的故事主要内容

袁隆平发明水稻的故事主要内容袁隆平的故事概括为幼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长大后以农报国,在西南农学院任职,于1975年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技术,并一直从事杂交水稻的研制工作。

一、幼时逃难生活袁隆平于1930年出生在动乱年代,从小跟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在重庆求学时,经历了大轰炸,他感到,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国家必须强大起来,因此,选择农业报国,源自袁隆平想让大家“吃饱饭”的强烈愿望。

二、西南农大教书1953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

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

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三、发现特殊水稻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

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

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

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四、引入野生稻1970年夏,袁隆平从云南引进野生稻,拟在靖县做杂交,后因没有进行短光照处理而未成功。

秋季,袁隆平带领科研小组李必湖、尹华奇来到海南岛崖县南江农场进行三季水稻实验条件良好的海南,进行研究试验,向该场技术员与工人调查野生稻分布情况。

五、发明杂交水稻袁隆平在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

六、研究转基因水稻2010年3月,袁隆平院士团队和张启发院士团队合作,共同研究转基因水稻。

在合作交流会上,袁隆平称,为了消除公众对转基因抗虫稻米安全性顾虑的问题,他愿意作为第一个志愿者来吃。

七、研究水稻突破性技术2017年9月,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是中国农业科学家,也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成功地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背景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当时我国的粮食产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袁隆平敏锐地认识到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性,他开始探索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培育高产水稻的可能性。

二、杂交水稻的意义和优势杂交水稻是指通过交配两个不同的亲本,将其优良的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出具备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等特性的新品种。

相比传统的自交育种方法,杂交水稻具有以下优势:1. 高产: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品种具有较高的每亩产量,相比传统品种可提高20%以上,有效缓解了粮食短缺问题。

2. 优质:杂交水稻的米质优良,口感好,食用价值高。

由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品种对肥料和水分利用效率高,其稻谷质量更加稳定。

3. 抗逆性强:袁隆平所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虫害和逆境适应能力。

在面对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侵袭时,能够更好地保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成果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是中国农业史上的里程碑,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他的主要研究成果:1. 早籼型杂交稻品种早籼型杂交稻品种是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研究的首要目标,他发现了一种有效的杂交组合,实现了早籼型杂交稻品种的成功培育,大大提高了稻谷产量。

2. 高粱杂交水稻袁隆平还尝试了以高粱为亲本与水稻进行杂交,成功培育了高粱杂交水稻品种。

这种杂交品种不仅具备水稻的高产特性,还继承了高粱抗逆性强的特点,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3. 抗病虫害杂交水稻为了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袁隆平针对不同病虫害,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一系列具备抗性的水稻品种。

这些品种有效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四、袁隆平杂交水稻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品种在我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聚焦6Focus VOL.45,No.11 November.2020“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7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是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先后荣获国家发明特等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世界粮食奖等20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所发明的杂交水稻,被西方专家称之为“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以上,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口,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难的问题。

如今,杂交水稻已经推广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为解决中国人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袁隆平在他的杂交水稻试验田里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

他积极推动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世界几十个国家,帮助提高水稻单产,缓解粮食短缺问题,为人类战胜饥饿作出了中国贡献,获得了世界粮食奖。

袁隆平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党和人民授予他“共和国勋章”,习近平总书记为他颁奖。

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1年以来,袁隆平指导选育成大面积示范亩产800公斤、米质优良的第二代超级杂交稻,并于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第二期超级稻目标。

袁龙平发明了杂交稻

袁龙平发明了杂交稻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一颗种子改变世界一粒小小的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

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并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做了两次。

而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40多年。

从《诗经》慨叹的“天降丧乱,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到清朝《履园丛话》描写的“蝗旱不登,饿殍载道”,饥饿曾经长时间和中国人如影随形。

2005年年底,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正式宣布从2006年起停止对华粮食援助。

这标志着中国26年的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并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援助捐赠国。

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其中杂交水稻立下了汗马功劳。

失败中诞生的灵感火花上个世纪60年代,湖南省安江农校早稻品种试验田,青年教师袁隆平被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吸引了:株型优异,穗大粒多。

他蹲下身子仔细地数了数稻粒数,竟然有160多粒,远远超过普通稻穗。

兴奋的袁隆平给这株水稻做了记号,将其所有谷粒留做试验的种子。

第二年的结果却让人很失望,这些种子生长的禾苗,长得高矮不一,抽穗的时间也有的早,有的迟,没有一株超过它们的前代。

袁隆平百思不得其解,根据蒙德尔遗传学理论,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应该不会分离,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

灵感的火花来了:难道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而当时权威看法是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不具有杂交优势。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经历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经历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经历
袁隆平是中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的研究经历始于20世纪50年代,下面是他研究水稻的主要经历:
1. 1952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派往广西农学院,在那里开始了他对水稻的研究。

他主要致力于抗病、抗虫和育种方面的研究。

2. 20世纪60年代初,袁隆平主持了广西农学院的杂交水稻研究工作。

他从中国的南方到印度尼西亚,广泛探索交配不同种水稻的可能性。

在这个过程中,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 1964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了第一代杂交水稻品种“粳86号”。

这是中国第一个产量超过7500公斤/公顷的杂交水稻品种,标志着中国杂交水稻的诞生。

接下来,他继续改良和培育各个品种,努力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4. 1973年,袁隆平的团队成功培育出了第一个千斤稻种——“粳209号”。

这一突破使得中国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 1990年代,袁隆平开始研究非洲水稻,试图将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到非洲国家。

他与非洲各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培育出了适应非洲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杂交水稻品种,为非洲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袁隆平的研究经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探索过程,他致力于推动水稻产量的提高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对中国和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材原文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材原文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材原文袁隆平可以说是我们国家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因为袁隆平,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翻了几倍,不仅养活了自己,还能出口给别的国家!小编整理了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材原文相关资料,欢迎借鉴参考。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材原文第八课阅读课: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世界一大奇迹。

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出生于北京。

1953年秋,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偏远的湖南安江农校,开始了他从事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和研究的生涯。

50年代末,学校派他带学生到黔阳县劳动锻炼。

那正是过苦日子的时期。

穷困,就像秋天阴蒙蒙的雨雾,笼罩在他的头上。

他住在农民向福财的家里。

有天傍晚,向福财背着一口袋谷子回来。

他问:“这谷子哪里来的?”向福财答:“是从八面山换来的谷种。

”“啥种?”“南特号。

”向福财叹了口气,“袁老师,你们学堂里的先生是顶上有灵光的圣人,种田人盼的就是有个好种子呀!”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

他是教农作物栽培学和遗传育种学的,但没有培育出适合山民种植的好稻种来。

向福财为换良种,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山,一个来回就是四十公里啊!…………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呢?袁隆平为此深深思索和不安了。

袁隆平回到学校,借书买书,读书抄书,开始了他的科学试验。

他先从旱粮作物起步,研究来研究去,收效甚微。

从1964年起,他转向研究水稻。

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稻国之一,水稻种植面积为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

从国际上看,全世界约有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要粮食,有九十多个国家种植水稻。

这就是说,进行水稻的科学研究还具有世界意义。

袁隆平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杂交水稻。

其实,这一重大课题在国外早已进行研究。

1926年,美国科学家琼斯最先报道了水稻杂交的优势现象。

1962年,印度一位科学家进一步提出了水稻下一代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应用的设想。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9篇】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9篇】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9篇】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篇1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

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

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制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建立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

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了全球60%人口的粮食问题,袁隆平的贡献前所未有,“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学术态度影响深远。

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历经艰难挫折,阅尽人间沧桑。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的身上永远流淌着家国天下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里,所以他依然孜孜不倦地攀登着超级杂交水稻的高峰。

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败和挫折。

他一直保持着埋头苦干、不怕吃苦的基本科研技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他的那句“科研怎么可能不失败?”一直激励着无数的科学家去角逐科学。

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一直激励着青年学生勇闯创新殿堂。

高尚的情操受到尊重。

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做一个踏实的人。

他拒绝了许多来自国外的高薪工作,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在中国。

在他的名气之下,不忘初心的他一直记得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梦想,以及对杂交水稻更上一层楼的不懈追求。

待遇,他很人性化,永远心存感激,杂交水稻给党和人民的功劳。

在生活中,他既不追求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财富当成负担。

有一次,因为看过几次豪车上的新闻,他还是选择了普通车试驾。

“如果总想乐在其中,怎么会想着做科研呢?”这就是他的人生态度。

人走了,精神永存。

袁隆平杰出的一生,就像他最喜爱的种子一样,深深地埋藏在后人的心中,人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

种子好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草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奋斗,未来大有可为。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怎样培育而成的?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怎样培育而成的?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怎样培育而成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怎样培育而成的?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概括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的经过【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1)两系、三系并举,形态改良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

(2)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构建具“高冠层、矮穗层、重心低、库大而匀、高度抗倒”的优良株型的杂交稻组合;针对西南一季稻区,选育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组合。

(3)选育具有籼粳混合亲缘的亲本,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

(4)借助生物技术,利用远缘有利基因。

(5)针对超级杂交稻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超高产栽培技术。

请概括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的经过1964年,袁隆平在我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并提出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但工作刚刚起步,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援下,他避开干扰,依靠社会主义的大协作精神,带领助手刻苦钻研,克服种种困难,经过10年奋战,终于攻克了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中的难题。

1972年袁隆平与同事们一起率先育成我国第一个实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二九南1号”,并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选育成第一个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究出一整套生产杂交种子的制种技术,1976年开始,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左右。

由此,袁隆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将水稻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

1980年以来,袁隆平又先后育成“威优64”、“威优49”等几个大面积推广的早熟、多抗新组合。

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列入国家“863”计划,袁隆平挂帅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

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普遍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每亩增产5%—10%。

袁隆平杂交水稻

袁隆平杂交水稻

袁隆平杂交水稻引言袁隆平杂交水稻是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教授领导下进行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

杂交水稻是通过对两个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人工授粉,使其产生的种子具有两个种质的特点,从而获得具有更高产量和更好品质的水稻品种。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响应了中国人民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需求,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农业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袁隆平杂交水稻的背景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供应压力逐渐增大。

传统的种植方式,如传统水稻品种的种植和耕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因此,寻找提高水稻产量的途径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袁隆平开始研究和实践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

二、袁隆平的研究和成果袁隆平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他发现,通过将两个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配对,可以获得具有较高产量和更好品质的水稻。

他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跨种质亲本杂交,将不同种质的水稻进行组合,最终获得了袁隆平杂交水稻。

三、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特点袁隆平杂交水稻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袁隆平杂交水稻的产量明显提高。

相比传统品种,袁隆平杂交水稻的产量可以提高30%以上,甚至达到50%以上。

其次,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抗逆性强,能够适应不同环境和气候条件,这使得其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普及和推广。

此外,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品质也有所提高,籽粒饱满、色泽艳丽,口感好,更受消费者的喜爱。

四、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应用和推广袁隆平杂交水稻经过多年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中国,袁隆平杂交水稻已经成为主要的水稻种植品种,极大地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同时,袁隆平杂交水稻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帮助解决了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

但是,作为一项科研成果,袁隆平杂交水稻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播种和种植技术对农民来说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其次,在杂交种的保持和繁育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袁隆平发明水稻的故事主要内容

袁隆平发明水稻的故事主要内容

袁隆平发明水稻的故事主要内容袁隆平是我国重要的农学家之一,他的贡献不仅限于理论研究,更在于实践中的创新。

袁隆平是中国的水稻育种专家,他在水稻育种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

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变革。

袁隆平出生在湖南省,他的父亲是位农民,从小他就在田间地头长大。

袁隆平对农田的热爱,在他的成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在成年后选择了农业作为自己的事业。

他深知农业对于中国人民的重要性,于是决心致力于改良水稻品种,提高水稻产量,以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历了一场由于不断增加人口而带来的温饱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了农业科学的发展,袁隆平得以获得资金和资源来进行水稻育种的研究。

他投入全部精力,开始了为期数十年的水稻杂交育种工作。

在开展了长时间的繁杂的试验工作后,终于在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了第一个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早稻一号”。

这个品种在产量上相比传统品种有了翻番的增长,对于提高中国的粮食产量非常有帮助。

这一成果让袁隆平开始有了“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

随后,袁隆平又率领团队一连串地取得了一系列水稻新品种的成果。

1980年,他又培育出了第一个杂交稻增产的“人工繁殖三系法”,解决了传统杂交水稻种的单交不稳定问题。

这种技术使杂交水稻的育种速度加快,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在袁隆平的带领下,中国水稻品种的产量得到了迅速提高。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在中国取得了成功,在全球范围内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许多国家都派遣科学家到中国学习这一技术,希望能够利用这一技术来改良本国的水稻品种。

袁隆平也多次被邀请到国际会议上发表讲话,介绍中国的水稻育种技术,大家也颇为认同和推崇。

袁隆平的成就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认可,他先后荣获了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际水稻研究所“世界粮食奖”等重要奖项。

1988年,他被授予“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990年更是荣膺“二十世纪全球杰出中华优秀科技领袖”称号。

袁隆平发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作文

袁隆平发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作文

袁隆平发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作文袁隆平,一个在我们心中永远的名字,一个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名字。

他的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加美好。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

袁隆平爷爷,他可是咱们国家的“稻神”。

他年轻的时候,就立志要让中国的稻米产量提高。

那时候,中国的稻米产量还很低,人们吃饭都吃不饱。

袁隆平爷爷看到这个情况,心里非常难过。

他想,如果能让中国的稻米产量提高,那么人们就能吃饱饭了,国家也能强大起来。

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发明一种高产的稻米。

袁隆平爷爷开始研究稻米,他发现,传统的稻米品种虽然好,但是产量太低了。

于是,他开始尝试杂交。

他把各种不同的稻米品种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交配。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袁隆平爷爷终于成功了!他发明了一种高产的杂交稻米,它的产量比传统的稻米品种高出了很多倍!袁隆平爷爷的杂交稻米一出现,就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

大家纷纷表示,要向袁隆平爷爷学习,让国家的稻米产量提高。

于是,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学袁隆平、种杂交”的热潮。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植杂交稻米,国家的稻米产量也逐渐提高了。

袁隆平爷爷的杂交稻米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品质也非常好。

它的味道比传统的稻米更加香甜,让人吃了还想吃。

所以,大家都说袁隆平爷爷的杂交稻米是“好吃又好看”。

袁隆平爷爷的杂交稻米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抗病虫害。

以前,稻米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导致产量大减。

但是有了杂交稻米,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因为杂交稻米的基因组合更加稳定,所以它不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这让农民们省了不少心。

袁隆平爷爷的杂交稻米,真的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它让我们吃上了饱饭,也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所以,我们要感谢袁隆平爷爷,感谢他的杂交水稻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是我们国家的骄傲。

它是袁隆平爷爷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象征。

让我们一起为袁隆平爷爷喝彩,为他的杂交水稻骄傲吧!。

袁隆平发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作文

袁隆平发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作文

袁隆平发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作文袁隆平,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是我们国家的“杂交水稻之父”。

他的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不再为吃饭发愁。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袁隆平的故事。

袁隆平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却有一个大大的梦想,那就是让中国的农民过上好日子。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努力学习,考上了南京农业大学。

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农业研究生涯。

那时候,中国的粮食产量很低,人们吃不饱饭。

袁隆平心想,如果能种出高产的粮食,那就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了。

于是,他开始了艰苦的研究。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发明了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把两个不同品种的水稻杂交在一起,让它们互相生长,共同提高产量。

这个方法一开始并不被人们接受,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样做太冒险了。

但是袁隆平并没有放弃,他坚信自己的发明能够改变中国的命运。

经过多年的试验,杂交水稻终于成功了!它的产量比传统的水稻高出了很多倍,让人们吃上了饱饭。

袁隆平的发明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他也因此获得了很高的荣誉。

袁隆平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一直坚持到底。

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袁隆平的贡献,我们要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袁隆平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人道主义者。

他的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

让我们向他致敬!。

袁隆平发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作文

袁隆平发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作文

袁隆平发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作文袁隆平爷爷,你听说过吗?他可是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他的发明可厉害了!听说他还发明了很多其他的农业技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它可以让我们的饭碗里满满的都是米粒,而且还会让我们吃得更加健康。

这个超级英雄是怎么诞生的呢?原来,袁隆平爷爷在研究水稻的时候,发现有些品种的水稻长得特别高,但是产量却很低。

于是他就想,能不能把两个品种的水稻结合起来,让它们共同发挥优势,提高产量呢?于是,他就开始了他的研究之旅。

经过多年的努力,袁隆平爷爷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这种水稻不仅长得高,而且产量也大大提高了。

这可真是一个大发明啊!有了这个超级英雄,我们就可以吃上更多更好的米饭了。

而且,袁隆平爷爷还告诉我们,杂交水稻还可以用来制作很多其他的食品,比如米粉、米线等等。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品尝到更多的美食了。

除了杂交水稻之外,袁隆平爷爷还发明了很多其他的农业技术。

比如,他还研究出了一种叫做“超级稻”的水稻品种。

这种水稻不仅可以抗病虫害,而且还可以抵抗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种出好米的农作物了。

袁隆平爷爷的发明可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我们的温饱问题哦。

他的发明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其他的问题。

比如,通过培育出更加耐旱、耐盐碱的农作物品种,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通过研发出更加高效的农业机械化设备,我们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通过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我们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等。

袁隆平爷爷的发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不过,袁隆平爷爷虽然已经年过古稀,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他说:“我希望我的发明能够造福全人类。

”这句话让我感动不已。

袁隆平爷爷真的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我想说一声:谢谢您,袁隆平爷爷!您的发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袁隆平发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作文

袁隆平发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作文

袁隆平发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作文小红好奇地问:“杂交水稻是什么呀?听起来好神奇!”
小明兴奋地解释:“这是一种特别的稻子,它是通过把两种不同的稻子种子混在一起,变成一种新的稻子。

这样做可以让稻子长得特别快,还能长出很多很多的稻子!”
小红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哇,真的啊?那袁隆平叔叔是怎么想到的呢?”
“哈哈!”小明笑了,“袁隆平叔叔是一个聪明的科学家,他很关心我们吃饭的问题。

以前,很多地方的稻子产量很低,人们常常吃不饱。

于是,袁隆平叔叔就开始了他的研究,他希望找到一种能让稻子长得更多的办法。


“哇,袁隆平叔叔真厉害!”小红感叹道,“那他是怎么发明这个杂交水稻的呢?”
“嗯,袁隆平叔叔先是选择了两种特别棒的稻子,把它们放在一起,让它们的种子
结合在一起。

然后他再把这种新种子种下去,看它们能不能长出比以前更多的稻子。

经过很多次的实验,他终于成功了!”
小红瞪大了眼睛:“那这些杂交水稻现在在哪里呢?”
小明开心地说:“现在啊,杂交水稻已经在很多地方种植了,帮助了很多人有饭吃。

袁隆平叔叔真是帮助了全世界的人呢!”
小红点点头:“这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以后也要努力学习,像袁隆平叔叔一样,做
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小明笑着说:“对啊,袁隆平叔叔的发明不仅仅是为了让稻子长得更多,更是让我
们每个人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们俩都觉得,袁隆平叔叔的故事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用心去做一件事,就能改变很多人的生活。

袁隆平发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作文

袁隆平发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作文

袁隆平发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作文“哇!你知道吗?袁隆平爷爷发明了神奇的杂交水稻!”小明兴奋地对小红说。

“小明,杂交水稻是什么呀?听起来好厉害!”小红好奇地问。

“哈哈,我告诉你!杂交水稻就像魔法师变出的一颗米饭星星,让我们的饭桌上有好多好吃的米饭!”小明挥舞着小手,眼中闪着光。

“真的吗?袁隆平爷爷是魔法师吗?”小红睁大了眼睛,满脸惊讶。

“当然不是!可是他真的很厉害哦!他用超级聪明的脑袋,把两种不同的水稻品种杂交在一起,结果就变成了能够长得快、产得多的水稻!”小明得意地说。

“哇!那会不会有一个水稻怪物呢?”小红捂着嘴小声 giggle。

“哈哈,不是怪物!是我们能吃到的米饭,这样大家就有更多米饭吃啦!”小明一本正经,又忍不住笑起来。

“我听我妈妈说,袁隆平爷爷是为了让很多人不再饿肚子才发明的杂交水稻。

我觉得他真的很伟大!”小红认真地说。

“对啊,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像是一片丰收的金色海洋,很多农民伯伯都因为有了它而快乐地过上了好日子。

”小明一本正经地说。

“而且杂交水稻长得快,跟着阳光一天天在长大,就像一颗颗小小的绿色梦幻泡泡!”小红用手比划着,似乎能看到那一片片的水稻。

“没错,水稻爷爷经历了好多年的研究,从实验室到大田,他用了不仅仅是时间,还有很多汗水!”小明眨着眼睛,仿佛看到了袁隆平爷爷的辛勤身影。

“我听说他还去过很远的地方,帮助不同国家的人们种水稻!”小红眼中闪烁着崇敬的光芒。

“对呀,袁隆平爷爷就像一个勇敢的骑士,带着水稻的种子去到世界各地,帮助人们解决食物的问题!”小明的语气中充满了崇拜。

“那他是不是最厉害的科学家?”小红趴在桌子上,眼睛闪闪发光。

“当然是!他获得了很多奖项,像是一座座闪闪发光的奖杯,他的名字已经被很多国家的人所知道了!”小明自豪地说道。

“小明,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感谢袁隆平爷爷呢?”小红思考着,微微皱起了眉头。

“我们可以好好珍惜每一粒米饭,不浪费粮食!还有,可以告诉更多的小朋友,让他们也知道袁隆平爷爷的故事!”小明的声音里满是激情。

杂交水稻的发明

杂交水稻的发明

杂交水稻的发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有限,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

而杂交水稻的发明,为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杂交水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优良亲本进行杂交,培育出具有高产、高抗病性和高适应性的新品种。

它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对于实现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杂交水稻的发明源于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努力和探索。

上世纪60年代,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他通过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亲本进行杂交,培育出了第一个高产杂交水稻品种。

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为杂交水稻的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基础。

杂交水稻相对于传统水稻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杂交水稻的产量明显高于传统水稻。

由于杂交水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同时还能有效抵抗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其产量远高于传统水稻。

其次,杂交水稻生长周期短,可以提前收获,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杂交水稻还能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和土壤条件的变化,为农民提供了更大的种植灵活性。

杂交水稻的发明对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粮食供应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然而,由于传统水稻的产量有限,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杂交水稻的出现填补了粮食产量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杂交水稻的发明也对农民的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传统水稻种植周期长,风险较高,农民的收入也相对较低。

而杂交水稻的高产和抗病性使农民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生活状况。

此外,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相对简单,农民容易掌握,减轻了农户的劳动压力。

然而,杂交水稻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杂交水稻的种子价格相对较高,给贫困地区的农民带来了经济负担。

其次,杂交水稻的种植要求较高,需要合理的施肥和管理,否则可能会导致产量下降。

此外,杂交水稻的种植还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土壤盐碱化和农药残留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一颗种子改变世界
一粒小小的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

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并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
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
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
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
面乘凉……”
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
做了两次。

而作为“杂交水稻
之父”,关于水稻的梦,他一
做就是40多年。

从《诗经》慨叹的“天降
丧乱,饥馑荐臻,无以卒岁”,
到清朝《履园丛话》描写的“蝗旱不登,饿殍载道”,饥饿曾经长时间和中国人如影随形。

2005年年底,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正式宣布从2006年起停止对华粮食援助。

这标志着中国26年的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并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援助捐赠国。

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其中杂交水稻立下了汗马功劳。

失败中诞生的灵感火花
上个世纪60年代,湖南省安江农校早稻品种试验田,青年教师袁隆平被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吸引了:株型优异,穗大粒多。

他蹲下身子仔细地数了数稻粒数,竟然有160多粒,远远超过普通稻穗。

兴奋的袁隆平给这株水稻做了记号,将其所有谷粒留做试验的种子。

第二年的结果却让人很失望,这些种子生长的禾苗,长得高矮不一,抽穗的时间也有的早,有的迟,没有一株超过它们的前代。

袁隆平百思不得其解,根据蒙德尔遗传学理论,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应该不会分离,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

灵感的火花来了:难道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而当时权威看法是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不具有杂交优势。

从这时开始,袁隆平下定决心不为权威所限,通过科学的研究揭示出水稻杂交的奥秘和规律。

1966年,他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述了水稻具有雄性不孕性,并预言:
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带来大幅度、大面积增产。

这就是袁隆平首创的“三系法”杂交水稻。

方向找到了,并不代表研究就一帆风顺。

从纸上理论到田里的累累稻穗,杂交水稻研究走过一条充满荆棘的艰辛之路:他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人为的毁禾、地震的死亡考验,以及试验技术上的数次重大失败等。

袁隆平和助手尹华奇、李必湖轮流到气候温暖的海南、云南等地育种,用1000多个品种的常规水稻与最初找到的雄性不育株及其后代进行了3000多个试验,但能保持不育特性的比例不但没有提高,而且不断下降。

袁隆平静下心来阅读国外有关高梁杂交试验的论著:杂交高梁不育系是用西非做母本,南非高梁做父本的远缘杂交成功的。

灵感再一次显现:利用野生稻走远缘杂交之路。

在袁隆平这一思想的指导下,1970年,两名助手在海南找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

袁隆平确认后,将这株珍贵的野生稻命名为“野败”。

1971年,袁隆平无私地将“野败”材料提供给全国各地的研究者,大大推进了杂交水稻在全国的研究。

失败并没有就此离开。

1972年,袁隆平和助手将“野败”与栽培稻杂交转育成功的杂交水稻,试验的结果只表现在禾苗长势上,除了稻草比常规稻多一倍之外,稻谷没有表现出增产优势。

当时,杂交水稻怀疑论者嘲讽地说:“可惜人吃的是饭,不吃草。

”袁隆平顶住巨大压力,认真分析试验后判断:这次失败,恰好证明了杂交水稻具有优势,关键是将这种优势向稻谷发展。

在他的指导下,研究人员改进品种组合,在第三年达到亩产505公斤,比常规水稻增产30%。

袁隆平拉得一手好提琴,他说:“艺术创作要有灵感,灵感来了,一首曲子哗哗哗就流出来了。

我们科研也有灵感,一定不能害怕失败,恰恰在失败中会产生灵感的火花。


77岁的科研跳高运动员
“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

”这是挂在袁隆平家中的一首自作诗。

“三系法像包办婚姻,两系法是自由恋爱,超级稻是独身主义”,这是袁隆平对杂交水稻演变过程的形象比喻。

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从亩产400公斤到600公斤再到800公斤,他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1973年10月,在全国杂交水稻会议上,袁隆平发表论文《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进行大面积推广,全国达到208万亩,增产全部在20%以上。

1981年,袁隆平被授予新中国第一个、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会首次公认:中国科学家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在对杂交水稻的一片赞扬声中,袁隆平自揭其短:杂交水稻“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孽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

他决心开展新的研究攻关,在1986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方法从三系向两系再向一系迈进的战略设想。

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袁隆平出任责任专家,主持全国16个单位协作攻关。

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大面积生产,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了5%~10%。

当全国农业界的兴奋还没有离开“两系法”,袁隆平又提出超级杂交稻分阶段实施的战略目标:把塑造优良的株叶型与杂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选育技术路线。

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00公斤目标实现;2004年,800公斤目标实现;2005年,超级稻第三期小片试验田达到900公斤。

“我是一个从小喜爱跳高运动的人,现在搞科研,也是像跳高一样,跳过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着你。

如果不跳,早晚要落在后头;即使跳不过,也可为后人积累经验。

”袁隆平说。

世界的袁隆平
全世界有超过8亿饥饿人口,全球平均每天有两万人多人死于饥饿,其中近一半是儿童。

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袁隆平将目光投向了全世界为饥饿所困的人。

从1979年首次走出国门、在美国开花结果开始,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50万公顷。

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1995年开始,菲律宾把发展杂交水稻作为解决粮食和发展经济的战略决策来抓。

2005年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达37万公顷,平均每公顷6.5吨,比其全国水稻平均单产高80%。

尝到甜头的菲律宾政府,计划到2007年发展杂交水稻300万公顷,实现粮食自给。

印度尼西亚粮食多年不能自给,是世界最大的大米进口国。

2001年,首批中国杂交稻在印尼5个省10个试验点展开,单产普遍达到每公顷8吨以上,最高达12吨,而原来的常规水稻每公顷只有4.5吨。

马来西亚稻米产量多年来增长缓慢,造成大米短缺,自给率只有60%左右,每年需花费巨额外汇进口大米。

引进“超级杂交水稻”为马来西亚实现稻米自给带来了希望。

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杂交水稻外交”成为我国重要的外交品牌。

包括“拯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就是对袁隆平为全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肯定。

“我有两个愿望:一是2010年超级杂交水稻能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目标,二是将杂交水稻在全世界推广到1500万公顷,多养活1亿世界人口。

”自称拥有“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更有20多岁的肌肉弹性”的袁隆平对此信心十足。

到那时,他正好80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