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工程管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及发展、工程管理类专业BIM应用课程体系改革…
工程管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及发展2、工程管理类专业BIM应用课程体系改革3、谈人饮水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4、普通高等学校零星维修工程管理对策5、建筑工程管理影响与对策探讨全文总字数:20375 字篇一: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及发展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及发展摘要:施工中充分利用资源不仅能优化成本还能提高效益,而管理创新则能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浪费,提高利润空间和工作质量。
不过,当前很多工程建设中所用管理模式比较落后,无法保证施工的效益和质量,必须要进一步创新与完善。
基于此,通过对建筑工程建筑中开展创新模式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分析当前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希望能提高建筑施工效率,提升项目效益,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发展;分析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虽快,却在管理理念和方式上存在诸多不足,这些不足不仅会限制当前施工建设的发展,同时也会对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产生阻碍,导致建筑工程管理领域发展不顺。
而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创新,不仅能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同时还能确保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提升建筑质量,推动整个建筑工程领域的良性发展。
1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创新模式的重要意义1.1利于企业改革,推动建筑企业发展新时期,建筑企业想要快速稳健发展必须要尽快落实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健全管理体系,从根本上保障施工的质量和效益。
对建筑施工管理进行创新还有助于推动企业制度改革,形成新的管理技术手段和理念,为建筑企业发展提供必要帮助。
1.2满足建筑企业发展需求如今,建筑企业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各项市场资源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面临重新优化配置的问题,而通过创新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完成资源合理优化,同时还能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推动建筑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另外,通过创新还能有针对性解决建筑企业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升施工人员素质,这对企业提升知名度和形象都大有好处。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浅析工程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摘要】文章从当前我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际存在问题出发,指出当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措施。
在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建设、重视师资队伍的提升四个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力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现代化进程也在加快推进,各个领域的项目国际化竞争也日益激烈,很多项目的技术标准、内容范围和项目管理业都呈现了多元化发展的特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的素质培养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一、当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培养目标与定位不明确目前,许多高校在教学中大多还是停留在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为辅助的模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有限,培养的方案也不宽。
甚至出现了本专业脱离了土木工程的技术背景,同工程管理同没有技术背景的专业结合起来,没能体现专业的特色。
这个同国际上工程管理所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的要求差别甚远,不能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在很多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都不合理,设置过于简单,未能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经济法律和管理课程有机融合,多为简单的课程拼凑。
在课程的教学中,也是由不同的教研室共同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科之间缺乏融合和交流,学生在血丝过程中也经常出现不知道学什么的被动局面,专业性体现不出,专业技能也不扎实,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实践教学环节不够,由于面临学生安全、经费不足、实习周期短、组织难度大等问题,很多学校在实践环节上出现轻实践、重理论的局面,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羁绊。
学生尽管接触了不少的理论知识,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工程项目就显得力不从心了,缺乏参与系统的实践项目的锻炼;加上学生的实习时间周期短,多为集中实习同分散实习相结合,在分散的实习中也有造假现象发生,这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上手慢,适应能力差等不足。
工程管理专业跨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L OF J I XI UN I VE RS I T Y
V0 1 . 1 3 No . 3 Ma r . 2 Ol 3
2 0 1 3年 3月
文章编号 : 1 6 7 2— 6 7 5 8 ( 2 0 1 3 ) 0 3— 0 o 2 4—2
培 养 模 式 进 行 了构 建 。 关键词 : 工程 管理 ; 跨 学科交叉 ; 培养模式 中图 分 类 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 A
为适应社会主 义经济建 设对工 程管 理人才 的需求 , 教育部于 1 9 9 8年设 置工程管理专业 。按教育部要求 , 该 专业本科培养 目标是 : 培养 具备 管理学 、 经济学 和土木工 程技术 的基本知识 , 能在 国内外 的工 程建设领 域从 事全 过程 管 理 的高 级 复 合 型 人 才 。 可 以 看 出 , 工 程 管 理 专 业 是一个典 型的多学科交叉 的综合性专业 。而随着建筑行 业的快速 发展 , 市场对 管理人 才综合 素质 的要求也 越来 越高。现阶段 培养 的工程管理人才越来越 多地暴露 出应 用能力 、 创新能力不足等 问题 , 很难满 足 1 3益发展 的市场 与行业需要。新形势下 , 如何体现市场和行业需 要 , 探 索 和创新工程管理专业人 才培养 模式 , 培养 具备创 新 和实 践能力的综合 型人 才 是亟 待认 真思 索 和研究 的重要课
各学 院的专业 发展 背景 , 出现了专业 方向不突 出 、 学科交
叉不明显等现象。 2 . 课 程设 置方 向不 明确 。 工程管理专业在培养方案上贯彻 了国家关于高 等教 育教学改革 “ 宽 口径 、 厚基 础 ” 的基 本思 路 , 突 出了工 程 技术 、 管理 、 经济和法律 四个平台的教学。但 由于办 学依 托 的不 同, 经济管理学 院偏重于管理方面 的教学 , 而 在土 木工程学 院, 该类课程往往不受重视 , 又过分强调 工程技 术知识 , 经管类课程学 时过分压缩 , 致使工程管理 专业教 育趋 于纯粹 的技术教育 , 忽视 了 自身“ 工管融 合” 的交叉 学科优势 和特点 , 结果是 培养 出来 的人 才或者只懂技 术 、 或者只懂 管理 , 难以与市场需 求对 接。 3 . 专业师 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 题。 总体 来看 , 工 程 管 理 专 业 师 资 队伍 比较 薄 弱 , 缺少优 洛 阳理工学 院工程 管理专业是 工程 管理 系( 以下简 秀学科带头人 , 学缘结 构 、 年龄结 构也不尽 合理 。同时 , 称“ 我 系” ) 于2 0 0 8年 9月 申报并获得批 准 , 学制 4年 , 授 由于课程设置方向不 明确 , 专 业师 资 队伍 结构不 能满 足 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 2 0 0 9年 9月 开始招生 。在 人才 培养 不 能体现 工程管 理跨学 科交叉 的专业 过程 中, 我系持 续推进交 叉学 科专业 人才 的培养 和学科 人才培养的要求 , 背景 。师资队伍中 , 既懂管理又懂技术 的教 师缺乏 , 特 别 之间的融合 , 通过对其他兄弟院校及市 场的考察 , 不断完 善工程管 理本科 人才 培养方 案 , 取得 了一定效 果。但 随 是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手段的工程技术人员严重匮乏。 4 .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不 能 充 分 发 挥作 用 。 着行业 与市场 对专 业人才 要求 的不 断提高 , 仍需要 对人 虽 然 在 工 程 管 理 专 业 教 学 计 划 中 安 排 了 如 认 识 实 才培养模 式进行不 断的探索 、 创新 , 并采取切 实的步骤 与 习、 课 程设计 、 生产实 习 、 毕业实 习和毕业 设计 等实践 性 方 法 保证 培 养 目标 的 成 功 。 工 程 管 理 人 才 培 养 的 问 题 分 析 环节 , 但多数环节不 能充分发 挥应有 作用 。在 课程设 计 环节 , 部分课 程如管理信 息系统 、 数据库应用等 由于任课 1 . 人才培养 目标定 位不 清晰。 近年来 , 我 国蓬 勃 发 展 的 建 筑 业 对 工 程 管 理 人 才 的 教 师不 具 备 工 程 背 景 , 不 能 针 对 性 地 对 学 生 进 行 指 导 和 需求越来越大 , 工程管理专业也随之快速发展 , 截止 2 0 1 0 训 练。而在各类实 习环节 中 , 尽 管很 多高校都 与企业 建 年底 , 全 国共有 3 8 0余所高校设有工程管理专业 , 每年 工 立 了联合培养实 习基 地 , 但 由于工程 建设 的流动性 和不 往往流于形式 , 难 以匹配教学进度和保证 人才培 程管理 专业毕业 生约有 l O万余 人 。但 随着 我 国建筑 业 确定性 , 的 快 速 发 展 及 国际 化 程 度 的 日益 提 高 , 市 场 对 应 用 型 与 养 的 连 续性 。 复 合 型 的工 程 管 理 人 才 需 求 剧 增 , 迫 切 需 要 既 有 工 程 管 5 . 实验 室建 设 滞 后 。 理系统知识 , 又熟悉土 木 、 经济 、 法律 等领域专 业知识 的 当前 , 多数高校在 工程管 理专业 实验 室的建设 上还 复合型 、 应 用 型人 才 , 从 而 引 发 了对 高 质 量 工 程 管 理 人 才 处于摸索阶段 , 不能 科学 、 合理 对实验 室建设 进行 安排 。 的激烈竞 争。但从 目前高 校 工程 管理专 业 开设 情况 来 如在土木工程学院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验 室多数是在原 看, 在设 置工程 管理 专业 的高校类 型上 既有综合性 院校 , 有实验室的基础上改建 和直接 拿来使 用 的, 而在 经管学 又有财经类 、 水利类 、 理工 类等专 科性 院校 ; 在办学 依托 院下的则多是照搬兄弟 院校实 验室 的建设模 式 , 而实 验 上, 有的高校设 在经济管理学院内 , 有的设在 土木 工程学 室无论是功能上 , 还是 在实验 人员 的配备 上都不 能满 足 从而影响 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院内 , 还有的设立在 建筑学 院等 。虽 然各学 院下 的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需要 , 二 工 程 管 理 跨 学 科 交 叉 人 才 培 养 的探 索 与 实践 培养方案大致相似 , 但在专业必修 、 限选 、 任选课设 置、 教 学环节安排上有很 大不 同 , 人 才培养 模式 中更多体 现 了 1 . 明确工程管理专业 人才 培养 目标 。
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论文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城市建立及建筑业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开展,尤其是参加WTO以后,我国的工程建筑越来越具备现代化、国际化的特点,因此提高了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尤其是工程管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及造价工程师等高级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国际工程工程管理成为热点,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成为探讨的重点。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初应社会主义建立的要求设立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穿插复合型学科,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管理工作,以工程管理为核心,辐射规划、立项、土地、投融资、建立管理等几个方面。
通过系统学习,让学生掌握工程管理根底、根本知识,拥有管理学的根本理论和根本知识、工程管理的思维及知识体系,成为能在国内外工程建立领域从事工程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高级管理人才,以特色专业技能教育在人才市场竞争中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
这一培养目标突出了技术类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需要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学、造价预算与报价、工程工程融资、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
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大致为建筑及市政相关企业、房地产企业等,大多数学生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程现场建立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信息管理、工程进度管理等工作,通常从事技术类的毕业生较少。
但是随着建筑企业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毕业生顺利就业,高校也应该对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
本文选取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昌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长安大学10所高校,通过对近3年该专业学生(除去考研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分析,力图说明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建筑或市政施工企业(49%)、房地产企业(16%)、工程管理或工程咨询(14%)、政府部门(8%)、其他单位与部门(13%),具体论述如下。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研究
I 囤
圆 团
匡
上述 四个方 面 的知识从 事工 程管 理 的基 本 能力 ; 具有 阅 读 工程管理 专业 外语 文 献 的基 本 能 力 ; 有 运用 计算 机 具
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 的能力 ;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
力。
平
△
LJ
匝 匝困
一
' { J , 回
.
u 圈
,
维普资讯
东北 电 力 大 学 学报
第2 8卷
调“ 获得 工程师 基本训 练 的要求 ” 便 于 在 课程设 置 、 材 选用 、 学 内容 和 实践 中与注 册 监 理 工程 师 、 , 教 教 注册建 造师 、 册咨 询工程 师 、 册 造价 工 程 师 的实 践 技 能 和专 业 训 练相 结合 。在 本 次培 养方 发展与人才使用来看 , 工程领域推行注册工程师制度便于提高工程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 提 高工程项 目管理专业化水平和国际间在工程领域内的交流和互认 。因此 , 】 本专业毕业生基本业务强
收 稿 日期 : 0 7一 9—2 20 o 4
基金项 目: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资助 . 作者简介 : 秦  ̄(9o一)男, 宁葫芦 岛人 , 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博士 学位. 17 , 辽 东
一
、
工 程 管理 专 业 的培 养 目标 及 业务 要 求
1 培 养 目标 .
本专业培养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及工程项 目管理相关 的管理 、 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 , 具有一定实践 能力、 创新能力 , 能够在设计单位、 建筑施工单位、 工程建设监理单位、 电力建设单位、 投资与金融领域等 从事工程项 目 管理及相关工作或在政府部门、 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的复合型应用管理人才 。
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研究
[
I
U C
Cn E c i Io tn e l ha d ao n v i H a i u tn n ao r d
科 教 研 究
工程 管理 专 业戗新 人考 墙养实 践 教 学 改革 模 式 研 究 ①
郭静 陈远祥 ( 重庆 交通大学 管理 学院 重庆 40 7 ) 0 0 4
1引 言
工 程 管 理 专 业 是 以 工 程 建 设 为 背 景 而 开 展 的 管 理 活 动 , 在 工 程 建 设 中 运 用 计 即 划 、 织 、 导 、 制 和 创 新 等 各 项 职 能 以 组 领 控 尽 可 能 的 达 到 工 程 建 设前 设 定 的 质 量 、 工 期 、 本 、 全 等 各 项 目标 。 专 业 具 有 鲜 成 安 该 明的 务 实 性 和 应 用 性 特 征 , 因此 也 必 然要 求 学 生 在 本 专 业 的学 习过 程 中能 够 时 刻联
一
部 分 是 以 教 师 带 队 集 中 实 习 为 主 , 培 养 学 生
掌 握 测 量 仪 器 的 基 本 操 作 使 用 、 量 方 法 测 与数 据 处 理 等 基 本 方 法 。 二 部 分 是 以 外 第 出参 观 、 听讲 座 等 形 式 开展 。 业 实 习 主 要 毕 在 寒 假 以 及 第 八 学 期前 四 周 进 行 , 学 生 由 自主 联 系 实 习单 位 开 展 实 习 活 动 。 大 部 绝 分按 实 习任 务 书 和指 导 书 要 求 去 各 类 工 程 现 场 进 行 实 习 , 部 分 同 学 由指 导 教 师 集 而 中 安排 实 习 , 体根 据 施 工 的 进 展情 况 , 具 分 干 次 由教 师带 队 实 习 , 学 生 了 解 工 程 项 使 目实 施 的 全 过 程 。 课 程 设 计 和 毕 业 设 计 ( 文 ) 我 校 工 论 是 程 管 理 专 业在 校 学 生 不 可缺 少 的 实践 教 学 环 节 。 程 设 计 课 程包 括 很 多 , 要穿 插 在 课 主 课 堂 教 学 之 中 , 于 经 常 性 的 实 践 教 学 环 属 节 , 括 工程 造价 原理 与编 制 、 行性 研 究 包 可 原 理 与 方 法等 课 程 设计 。 程 设 计 的 选题 、 课 内容 和 具 体操 作对 课 程 设 计 的 完 成 十分 重
浅析海南省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程。 以上情 况不过 是海南地 区工程 建设蒸 蒸 日上、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可以预见,在建
设海 南国际 旅游岛 的新环境 下。以 国家政 策 为导向,深化内部改革.加强管理,海南地区 未来的建筑业必将显现出勃勃生机。
l 导育 随着 海南省改 革开放 步伐的 加速迈进 和 政府 宏观调 控扩大 内需政策 的实施 ,省内 工 程建 设的规 模近 年来也 在突飞 猛进 。仅2009 年,海南 省计划投资480亿元, 安排重点建设 项目100个.并且重点项目主要是围绕推进 十大工程建设来安排:一是现代农业工程;二 是新型工业工程;三是旅游房地产工程;四是
业务 素质方 面。对 于前 面我们 提到的 海 南省的工程.为满足其建设内容。工程管理人 才能力要能够涵盖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 桥梁工程、港口码头工程、装饰工程、隧道工 程、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地下工程、给排
水工程、甚至是石化工程、农林业工程等。我 们在 结合本 校及 地区具 体实际 制定 工程管 理
特色 及所在 地区 特点, 学院非 常重 视工程 管 理专 业的建 设与发 展.几年 来为学 生提供 宝 贵的大学教育阶梯、良好的社会化氛围、顺畅 的职 业通道 ;并且 为了给社 会培育 更多具 有 创新 思维和 实践 能力的 应用型 、实 用性高 级 专门人才.学院始终顺应就业市场,不断的研 究、确定、修订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任务。使 学生 在该专 业的理 论和基本 技能的 掌握上 扎
托,在确定培养工程管理人才目标时,我们强 调“应用型”,因为工程管理注重实战打磨,这 也和 我校基 本育 人理念 和价值 导向 是相一 致 的。走近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走向社会, 引导学生学会上岗、上阶梯的竞争策略,培养 学生 受社会 欢迎 、有社 会责任 担当 的综合 竞 争能力是我们主要的目的。
21世纪我国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位, 若将工程管理与土木工程两大专业学科分设 , 势 必造成学科壁垒, 导致学科交叉困难, 从而不利于工
程管理学科的发展。
程中, 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 学习动力 不足, 缺乏积极性 , 对将来就业前景一片茫然 , 最终 导致厌学情绪。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就在于课程设 置缺乏与将来就业 的必然联 系, 没有为学生将来 的 就业考虑, 使学生丧失学习动力 。
二、l 2 世纪我国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 传统培养模式单一, 二) 培养人才的手段 落后
多数高校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采用 以教师 授课为主, 之少量 的教学实践环节 ( 辅 如实 习和毕
业设计 ) 。上课所采用的教学手段 以黑板为主。工
程管理专业是一门专业性、 技术性很强的专业 , 以这
经过多年的调整发展 , 目前 国内已有约 20多所高 0
很多设有工程管理专业 的高校 , 清楚该专业 不
是应侧重工程教育, 还是应侧重管理知识教育 , 因此
校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 , 中有近十所高校通过了 其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评估。据统计 。 这些高校 已
为社会输送近 5 万名毕业生 , 他们 中的多数 已在工
针对上述分析工程管理人才培养 中存在的问
种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走上工作 岗位后 , 势必
很难胜任工作 。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来 自于两个方 面, 一是高校扩 招 , 其 教学资源有 限, 些高校将 有 20多人的专业课合班上, 0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 其二 是教师素质不高, 一些教师有惰性思想 , 懒于制作多
[ 要] 分析了我国工程管理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摘 面对新世 纪的挑战, 分别从专业培养 目标确定、 教 师综合素质提 高途径及优化学生培养模式 3 个层面, 探索了新形势下我国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 关键词】 工程管理; 合素质; i t 培养模式 【 中圈分类号】47 9C 4 F0 . ;60 [ 文献标识码】 A
工程管理学论文范文3篇
⼯程管理学论⽂范⽂3篇学院⼯程管理论⽂⼀、⼯程管理专业⼈才培养⽬标的确定由上述,本⽂认为,独⽴院校⼯程管理专业应该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以“应⽤型能⼒结构、管理—⼯程型专业知识结构、内向型服务范围”为主体的培养⽬标。
⾸先,作为独⽴院校,在办学实⼒上较为薄弱,科研能⼒普遍较低,所以在学⽣能⼒机构的培养上应以应⽤型⼈才的培养为主;其次,独⽴院校的⼯程管理专业⼀般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依托发展⽽来,所以在学⽣知识结构的培养上应该发挥优势,建⽴管理—⼯程型结构,即以经济管理类知识为主,兼顾⼟⽊⼯程类知识;最后,独⽴院校的毕业⽣,主要的服务范围⼀般是⾯对地区、⾯对国内,应建⽴内向型的服务⽬标。
⼆、⼯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根据调研,⽤⼈单位对⼯程管理专业毕业⽣在知识和能⼒的要求上可以总结为六点:⼀是要求掌握扎实的⼯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法;⼆是要求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三是要求熟悉⼟⽊⼯程技术知识;四是要求熟悉⼯程项⽬建设的⽅针、政策和法规;五是要求毕业⽣具有施⼯、测量、材料等⽅向的初步实践能⼒;六是要求具有运⽤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
由此,本⽂认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先,根据⽤⼈单位的需求调查,从岗位需求、精化岗位知识和技能出发,设定专业主⼲课程设置。
独⽴学院⼯程管理专业的专业主⼲课程应该包括建筑施⼯、⼯程概预算、⼯程测量、⼯程项⽬管理、建筑材料、项⽬可⾏性研究、⼯程监理、物业管理等。
2.其次,根据专业主⼲课程的需要设置专业基础课程。
结合专业特⾊,⼯程管理专业应设置四⼤类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程类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程制图、建筑设备、⼯程⼒学等;⼆是经济类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程经济学、投资经济学、统计学等;三是管理类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运筹学、⼯程财务管理等;四是法律类平台课程,主要包括经济法、⼯程建设法律法规。
由于该部分课程较多,独⽴学院应该根据⾃⼰的优势,进⾏轻重点抉择,以便突出⾃⾝特⾊。
试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备从事 国际工程咨询或承包工作的判断决策能力、组 织管 理与 研 究 一应用型三种。研究 型模 式着重培 养理论扎实、能从事科
公关能力、拼 搏奋斗和创新 精神。为此,工程管理 专业人 才培 学研究的研究型人才 ; 应用型模式着重培养 具有较强的实 际操 养在工程管理 专业本科教育培养 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 作能力的应用型人 才 ; 而研究 一应用型介于两者之 间,在科研 学基本要求基础上 ,结合学 校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体系,充分 和操 作 能 力 培 养上 并 重 。 考虑市场需求 ,制定体系完整、科学育人 的培 养计划,以减少 人才培养的盲 目性 ,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工程建设不 同于一般 的商品生产,具有很 强的计划性、法 经济和法律 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 制性和程 序性 ,对经济、社会环境 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工程施 及 土 木 工 程 施 工 技 术 、施 工管 理 和 国际 土木 工程 管理 理 论 、方 工规律有别于一般 生产 规律 。这些特点决 定了工程管理属于一 法,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 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 门边 缘交叉学 科,学 生应具备 的专业 知识结 构包括工程技 术、 新能力 ,能在 国内外从事工程项 目决策、工程咨询、工程 施工、 经济、管理和法律 等方 面的专业知识。 由此造成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 监 理 等工作 的应 用型 高级 工 程 人 >o V 本科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复杂 ,具有极 强的专业特色。
2 实践性 强 .
2“ . 基础 平 台 +专业 ( 向)模 块” 的人 才培 养模 式 方
构建了按大类培养、方向灵活的 “ 础平台 +专业 ( 基 方向)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筑
训 顶 岗实 习 毕 业答 辩等 从理 论到 实践 , 实践再 到理 论 的滚 动循环 模 式 , 让 学生 在 学 中做 、 做 中学 , 担当“ 学生 ” 和 1概述 “ 准职 业人 ” 两 种身 份 , 实现 学工 交替 。具体 上 讲也 就是 第 建 筑业 是 国 民经 济 的“ 晴 雨表 ” , 已经成 为其 重要 的支 二 学年 的 4个 学期 进 行 必要 的 文化 基 础 、 专 业平 台课 柱 产业 。 城 市化 、 节 能和 智 能建筑 市场 前景广 阔 , 在 这样 的 程、 专 业学 习领 域课 程 和拓 展 课 程 的教 学 , 结 合课 程 教 学 行 业 发展 背景 下 , 建筑工 程 管理专 业 的人 才市 场有 很 大的 内容 在校 内实训 车间开 展模 拟 项 目实训 , 在专 用 周开启 单 容量 , 需要 大量 的专 门管理人 才 。 但是 , 建筑 工程 管理专 业 项课 程 设计 : 第三 学年 上学 期 先进行 的 是综合 实训 的教学 是教 育部 2 0 0 4年颁布 的 《 普通 高等学校 高职 高专 教育 指 指导 , 接着 进行 的是综 合实训 项 目; 下学 期进行 顶 岗 实 习, 导性 专业 目录 ( 试行 ) 》 中设 置 的一个 新专业 , 起 步较 晚 , 各 然 后 回校 参加 答 辩 , 是 对 顶 岗实 习阶段 的理 论 总结 , 形 成 高职 院 校 的人 才 培 养模 式 单 一 , 培养 手 段滞 后 , 课 程 设 置 个理论 与 实践 不 断交替 进行 的循 环 系统。所 谓 “ 能力 递 泛而 不精 。 现 有高职 教育 建筑 工程项 目管理 专业人 才 不尽 进” 是 指 按职 业 能 力培 养 的递 进 特 点 , 将其 分 为基 本 技 能 如人 意 , 尚 不 能很 好地 适 应建 筑 业 发展 需 要 , 难 以 满足 社 培养、 专业( 岗位 、 职业 ) 能 力建 立 、 专 业 能力 提 升 、 能 力强 会 需求。为 此 , 本专 业设 置必须 对准职 业领 域 , 按职 业 岗位 化 四个 阶段 。第 一 阶段 : 基 本 技 能培养 。在 第一 学 年 的第 的需 求 设置 专业 , 具 有 明确 的职 业 岗位 指 向, 即 对准 市 场 二学 期 , 进行 基础 领域 ( 公 共文 化课 、 专 业基 础课 ) 课程 设 专业 。在 充分调研 市 场 的基础 上 我院从 2 0 0 7年就 开 设 理论教学, 奠定 专 业理 论 基 础 : 依 托校 内全 真模 拟 实训 基 了建筑 工程项 目管理专 业。本文拟 就建筑 工程 项 目管理专 地和 校 外施 工 现 场 , 进行 认 知 实训 , 由课 堂 ( 学 习) 到 实 践 业 人 才 的培 养模 式进行 一 些探讨 。 ( 工作 ) 交替 进行 学 习 , 奠定 专业 岗位 技 能基础 。 第 二 阶段 :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董伟贞张鑫浩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25期摘要:经济化的大力建设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市场对于技术性和管理性人才需求日益增多。
工程管理专业以输出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为教学目的,自开设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
顺应发展势头,高校已将该学科优化升级作为重要课题,但囿于传统培养模式存在局限性,需要分析比较国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立足现状整合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在建筑工程管理、物业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多个专业基础上整合后形成的新兴专业,教学内容涵盖工程项目建设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任务,始终秉持复合型集成性人才培养目标。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人才选拔门槛变高,校企人才输送—接纳出现不对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显现,因此,立足形势优化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以下,将针对该学科,从传统人才模式的局限性出发,分析当前国外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整合资源,进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囿于传统的培养模式的局限性(一)教学定位工程管理专业不同于其他工程技术专业学科,教学内容更为广泛,在工程技术的基础上,还增设经济、管理、法律三大领域,交叉性和综合性是它的专业特色。
但也正是由于许多高校对于这种专业特色拿捏不准,导致整个教学定位出现偏颇。
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专业方向单一化发展。
工程管理专业自1998年开设以来,现已遍及全国近400所高校,其间既有综合性院校,又有土木工程类专业院校,还有财经类院校等,由于各个高校办学重点不同,学科设置不同,实现学科协同发展技术能力有限等。
导致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方向存在单一化发展,无法综合性促进工程技术学科、经济学科、管理学科、法律学科同时发展,出现财经类院校针对该专业更注重经济管理,土木工程院校更注重工程技术培养等情况。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一、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国内的大部分工科院校都设有工程管理专业,虽然在培养模式、专业特色、课程设置有所区别,但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对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现状的调研,不难总结出当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在实际中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统一当前大多数学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都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思想,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因此在培养目标中都突出“四大教学平台、五大就业方向”。
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日趋成熟及竞争的不断加大,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强,他们需要能快速解决实际中专门问题的专门化的专业技术人员。
因此就形成了市场需求工程管理专业化与工程管理培养宽口径之间的不统一。
(二)实践教学不足,手段落后许多高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为次,这就造成学生只懂理论而实践操作能力差,使得学生缺乏工程意识和实践锻炼,不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
在实践教学中手段落后,方法单一,有些老师只是按照自己老师教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实践教学,缺乏主动创新精神,使得落后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当前教学要求,实践与理论脱节,实践一套理论一套,教学效果差。
(三)学生认识不足由于宣传力度不足,缺少入学专业教育,大多数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前景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造成他们对本专业就业的担心、与别的专业区分不清、对专业失去兴趣,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被动接受,机械式学习。
由于缺乏兴趣,有些学生把实习当作一次任务,应付过关,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学生讨厌实习,不去参加。
(四)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专业带头人缺乏,外聘教师过多,缺乏双师型教师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商洛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建设SWOT策略分析对于商洛学院这样的地方院校而言,要想提高竞争力实现快速发展,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专业建设,专业建设不仅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教学质量的好坏,而且关系到学校的生产及其发展。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摘要: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多,覆盖面广,且对人才的实践技能要求很高,本文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实际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对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工程管理;应用型;培养模式1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1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不明确。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目前的工程管理专业整合了原有专业目录中的建筑工程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面。
各高校在结合本校具体实际制定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时,既要满足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四个平台课程的设置要求,也要突出本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还得兼顾教学计划和总学时设置的限制,往往导致培养方案“宽而不专”。
这自然就产生了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宽口径与市场人才需求的专业化之间的矛盾。
此外,由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之间独立性较强、有机联系较弱,传统培养体系使得学生难以对专业知识整体把握和融会贯通,从而导致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差、适应周期长等突出问题。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希望培养出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必然要求大力开展工程管理实践教育。
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用人单位越来越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上手快”,在招聘时大多要求有专业实践经验。
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体系势在必行。
1.2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手段单一。
目前开设工程管理专业院校的基础差异较大。
生源和专业归属方面,有的以文科类专业为主,有的以工科类专业为主,有的以管理类专业为主,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归属院系也有不同。
因此很多开设该专业的高校,比较难分清应侧重工程教育,还是侧重管理知识教育,不仅培养目标不明确,进而影响到课程体系的设置。
因此,革新工程管理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建构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集成模式与教学创新体系,对保质保量的培养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价值。
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模式论文
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研究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特点和要求,通过分析重庆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探讨了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创新人才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b)-0000-00、1 引言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工程建设为背景而开展的管理活动,即在工程建设中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各项职能以尽可能的达到工程建设前设定的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等各项目标。
该专业具有鲜明的务实性和应用性特征,因此也必然要求学生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时刻联系实际问题,多思考、多实践,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能够以实际的工程问题为背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兴趣,并有一定的创新。
1.1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重庆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设立于1984年,主要以重庆市重点学科及一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重庆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西部交通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以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高等级公路运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为特色,注重理工基础和管理实际能力的人才培养。
目前重庆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40人。
目前该学科已形成有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学科课程体系,并形成以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造价为主要专业方向。
1.2 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统计,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均存在基础技术知识不扎实,不能很好的运用项目管理知识适应市场的需求,实践教学效果难以体现等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和设计不合理。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日益增多,实践教学经费越来越紧张,因此大部份高校实践教学课时所占比例较少,理论课程课时占绝大部分。
另外随着各高校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目标的转变,实践教学体系中缺乏对实践教学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设计,没有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创新
・ 2 6 9 ・
工程 管理 人才培 养模 式 的现状 与创新 胡 宁 Nhomakorabea徐 娜
( 北京工业大学耿 丹学院 经 济与管理 系, 北京 1 0 1 3 0 1 ) 摘 要: 工程管理作 为一 门集技术与管理的交叉性学科 , 在 目前 的教 育中课程表现 比较 混乱 , 占用学生时间和教 育资源。因此 , 应 以 开放 式教 学积极 的与 实践相联 系, 努 力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盼符合社会发展 需要的专业性工程人 才。 关键词 : 工程管理 ; 培养模 式 ; 教 育改革
3教 育的 改革 与 创 新 3 9 4 . 3 . 1 工程管理改革 的基本措施 【 2 ] 程凯. 高校课 程整合及教 育资源建设浅析[ J ] 河 南教育, 2 0 0 7 , 8 : 2 0 . 3 】 秦伟 , 张玉成.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 改革初探 [ J ] 硅湖职 业技 术学院 , ①面 向社会 的开放式教学 , 以就 业为导 向, 密切 与相关行业 进 【
些没必要 的课程就可 以不上 , 既 浪费时间又对 以后 的就业没有帮 助; 不光是 占了学分 还浪 费了教育资源 。 ④加强 学生实习实训基 地的建设 , 书本与 实践相结合 , 是 学生 了解并熟悉工作流程 , 为将来 的就业做准备 , 是一种教学的延伸 , 也 符合 了“ 宽 口径 , 厚基础 , 重技 能” 的思路 。同时 , 也可以给同学们更 多 的就 业 选 择 。 3 . 2工程管理改革 的最终 目标 培养 出熟悉工程技术又了解经 济管理 的复合型人才 。 适应现代 化建设 的需要 , 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 , 具备工程技术及经济管理 、 法律 知识等基本知识 , 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 , 与有较强 的实践能力 、 创新 能力 、 组织管理能力 的管理人才 , 并且有 良好 的人 际交往能力 。 毕业 生可从事工程咨询 、 项 目施工 、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的相关工作 , 专业 覆盖 面宽 , 从业范围广 , 社会需求大 。 4教 育 改 革 的 意义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合理,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如今,本文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普遍存为研究对象,从专业存在的目标定位不在重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轻实践课程教学够准确、专业课程教学结构体系设置不的现象,大大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合理、专业课程师资队伍比较薄弱、教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学方法滞后、实习基地数量欠缺等方面力的培养,学生普遍存在实际操作能力和为主要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构建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普遍较差等诸多现象。
适合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这就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能力要求相式,达到专业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攀枝花学院审计处 刘 强矛盾,也大大影响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而这些现象恰恰暴露出工程管理专业1 专业简介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严重不合理,对实践土木学院始建于1985年6月,是我校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基于此,急需调整工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院系之一。
学院秉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满足用人单位承“厚土秀木,建人筑心,微工精管,规对本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
划未来”的办学理念,形成了“433”工(3)专业课程师资队伍比较薄弱。
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强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讲业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1]授专业课程教师数量少,并趋于年轻化,型人才。
学院目前开设的专业有:城乡年轻老师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没有深规划、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测[1]厚的实践能力,而且工程管理专业缺少优绘工程5个本科专业。
秀的学术和学科带头人;第二方面,本专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业的专职教师中,有的年轻老师不是本专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能比较系业毕业的老师,而是通过后期不断学习来统的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完成教学,自己没有扎实的专业背景,这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样就导致所讲授的课程仅仅是完成教学工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作而已,也不能深入的分析课程内容,更人才。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路径论文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路径论文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社会对工程管理人员的需求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受多种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工程管理人才大都从工科相关专业学生中选拔。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开展,工程的复杂程度和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自然转化为工程的管理者已不能满足现代工程的需求,必须要专门培养掌握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工程管理人才[1]。
许多高校看到了工程管理专业良好的开展前景,已经或正在筹备开设该专业[2],因此,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的开展非常迅猛,工程管理专业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为我国近年来持续开展的工程建立提供了一大批从事工程管理及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
由于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也一直在进行着。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步入工作岗位后,需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并经取得执业资格方可担任工程经理、造价工程师等工作。
执业资格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通行做法。
目前,我国建立行业已经建立了房地产估价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等执业资格制度,根本上形成了以教育评估、执业实践、资格考试、管理、继续教育和信用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系[3]。
这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本文结合浙江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实践,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我校自xx年招收第一届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至xx年已招收6届,共培养学生约600余人。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专业的大量技术平台课程主要由土木工程系教师进行教学,而学院其他专业的管理类课程由工程管理系教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实验室能为学院其他专业提供实验条件,同样,学院其他实验室也为工程管理专业效劳,到达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我校迄今为止共有两届毕业生,共210人,其中xx届95人,xx届115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2018-11-01
一、新形势下构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1、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学者尽注重传授学生知识,并没有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至于学生不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过程中。
学校是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因为要想培养综合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需要教学者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例如:合作教学模式、小组学习模式等,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教学者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某个假设项目进行讨论研究,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教学者也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掌握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适当的调整教学计划。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全身心投入到工程管理学习中。
2、不定期组织开展实践活动,采用“模拟企业”式实践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社会形势。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诸多方面:认识实习、测量实习、施工实习、甚至于各种课程设计等。
当然这需要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将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
例如:教学者定期组织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过程中,可以是“模拟企业”的形式,使得学生详细了解应聘流程和对人才的要求,这样为学生实际参与到工程项目管理中创造了计划,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工程制度教学中教学者可以组织学生就近带学生带工地上进行对比教学;CAD制图时候也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本学校的浇筑物进行制图,倘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设计,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者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甚至于在土木工程课程中还可以在施工现场要求学生进行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等的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一定程度上还提升了教学效果,为教学者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这样学生在“模拟企业”中全面了解了工程管理,还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了学生参与到社会竞争中的自信心。
3、实现校企合作,企业为学校带来先进了管理理念,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尽管学校定期开展实践活动,但是就整体而言还不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脉络,就要求学校积极同校外企业合作,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对社会竞争形势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引起先进的管理理念;而在企业方面,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并在教学者和相
关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解决这个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为教学者适当调整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进而制定出实效性更强的教学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方面要全面培养“双师型”的教师,在各方面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引进高学历、学识水平高的教学者,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也为学校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奠定基础。
二、结语
新形势下构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在增强其参与社会竞争自信心的同时,为其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因而也就要求教学者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引起高度重视,而学生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能够明确了解社会竞争形势,一定程度上为其学习工程管理专业知识提供内在动力,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为教学者高质量完成教学计划提供可能,进而更好的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