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饵料课件 第10章生物饵料营养价值1214
生物饵料培养

水蚯蚓是水生环节动物寡毛纲中的淡水底栖生物,又名丝蚯蚓、红虫、红线虫等, 与蚯蚓同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蚯蚓为陆生,水蚯蚓为水生。
水蚯蚓,喜温,最适水温为25~28℃;体细长,呈暗红色,喜栖息于偏酸性、富有机质、水流缓慢的环境,以摄取底泥中有机碎屑及微生物为营养,因此终生生活在微流水、多腐烂有机物的水底淤泥中。
水蚯蚓营养价值全面,干品含粗蛋白62%,多种必须氮基酸高达35%,因其含大量的氨基酸,所以它是一种功能独特的诱食剂,是一切肉食性鱼类和名贵鱼类最理想的饵料。
随着养殖业,尤其是名特优新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开发利用水蚯蚓作为动物蛋白饲料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它的活饵料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养殖工作者所认识。
实践证明鳗鲡、虾、蟹、鲟鱼、胭脂鱼、大口鲶、龟、金鱼、热带鱼等的苗种阶段,用水蚯蚓培育的效果较之任何人工配合饲料都好。
水蚯蚓一年四季都可繁殖。
其繁殖是通过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方式来进行的。
每年7~9月份繁殖最快,其生长、繁殖适温范围为20~32℃,适宜水深3~5厘米,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PH值以5.6~9为宜,养殖池最好保持微流水。
在适宜的环境下,水蚯蚓每天繁殖量以整数倍进行,一般下种30天左右即可收。
但是水蚯蚓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要饲养好水蚯蚓应该从培育饲养管理和捕捞两个方面着手,其中水蚯蚓培育的饲养管理有如下工作。
一、注水与培育池水位控制为了保证培育池的水体不缺氧,在培养过程中,以保持微流水状态为好,但要注意水流不宜过大,也不能过小。
一般认为,流量达到5~10升/分钟即可。
保持培养基表面水深2~5厘米。
冬、春季节,如果天气好,白天池水可浅些,夜晚则适当加深池水。
夏、秋季光照强烈,池水宜深些二、遮光夏、秋季节,在水蚯蚓培育池上空覆盖遮阳网或搭架种植藤蔓类植物。
另外,还要防止青苔的繁殖。
三、投喂可以给水蚯蚓投喂鸡粪、猪粪、牛粪以及米糠、麸皮、面粉等。
饲料在投喂前最好先经过充分发酵腐熟。
蚓种下池后,每隔3~4天投喂1次,每次每平方米投喂发酵麸皮、米糠、花生麸、玉米粉等精料0.5千克和发酵粪肥2千克。
生物饵料课件 生物饵料培养绪论0822

一、微藻培养发展及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 1.1910年,首先由Allen和Nelson利用单种硅藻饲养
各种无脊椎动物;1938年Parke分离获得球等鞭金藻 的单种培养,证实等鞭金藻是双壳类的优良饵料; 1942年,朱树屏在我国首次发表“培养液的无机成份 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1962年,Guillard和 Ryther发明“F”配方。
二、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二)生物饵料的规模化或大量培养技术研究 • 研究特定培养条件下种群的生理生态特征、生
殖性能(生殖力)和抗逆性能(盐度、温度、 饥饿等变化)。研究大量培养的技术指标,如 合理的培养条件(水质条件、食物条件、生态 结构)和合理的培养密度等。
二、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体摄食;
• 5.一般培育的水产动物幼体均喜欢摄食
生物饵料,而且容易被消化吸收。
蓝细菌
紫色细菌
一、生物饵料培养学的定义
饵料生物:是指在海洋、湖泊等水域中自然生活的各种 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动物。 微粒饲料:为满足水产动物幼体的发需要,将不同的 营养物质加工、配合,制成相应生物饵料大小的颗粒 饲料产品,称为微粒饲料(MD)。微粒饲料的作用 与生物饵料相同,但它不是生物饵料。 生物饵料培养学:主要是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
• 轮虫的利用历史:日本学者Ito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
发现和开发了褶皱臂尾轮虫作为海水鱼幼体的生物饵 料;1967年Hirata&Mori利用面包酵母大量培养轮虫, 奠定褶皱臂尾轮虫作为鱼虾蟹饵料的重要地位。
• 轮虫的应用:已报道轮虫可作为60种海水鱼苗和18种
甲壳动物的生物饵料。
• 研究方向:筛选能抗高环境胁迫品系,筛选出超大和
• 枝角类:俗称鱼虫或红虫,是金鱼和淡水鱼类夏花
生物饵料

生物饵料培养和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养殖08-3班李雪志0801110312生物饵料作为饵料中的一大类,与配合饲料相比,有其特有的优点:种类繁多、易培养、增殖速度快、便于定向筛选,不污染水质和环境,营养均衡丰富、适口性强,能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能力,成本低等。
其中的光合细菌和单胞藻还能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藻类,特别是单细胞藻类的营养丰富,含有动物和人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各国学者都试图用藻类这一资源解决人类食物和动物饵料的缺乏问题。
另一方面 ,藻类可直接或间接的作为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饵料,因此,藻类培养对水产养殖具有更大意义。
单细胞藻类与我们的水产养殖息息相关,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及组成使养殖水体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水体中单细胞藻类的优劣决定了鱼、虾、蟹、贝类等生态环境的好坏。
在水体中培养单细胞藻类有多种方法,笔者将其总结如下:1培养单细胞藻采用不同的接种方式1.1在自然水域中直接培养单细胞藻在目前的大部分池塘养成及部分鱼、虾、蟹、贝类等育苗过程中,直接利用自然淡水或海水培养单细胞藻。
经过滤的海水或淡水里有硅藻、绿藻等各种单细胞藻;有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各种浮游动物;有多种小型底栖动物等,利用繁殖自然水体里本身就有的单细胞藻,促进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是目前水产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方法。
自然繁殖单细胞藻的时间要根据生产需要而定,其标准为鱼、虾、蟹、贝类等动物育苗开始后,或者其苗种投放池塘后,育苗幼体或投放的苗种要有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要有充足的生物饵料吃。
虾、蟹、鱼、贝类等的池塘养成,一般在放养苗种半个月前,开始施肥繁殖单细胞藻,根据水色、透明度调节施肥量及施肥次数,一般将水色调节为黄色或黄褐色,透明度为30~ 50cm。
水色及透明度不同,单细胞藻的品种组成及密度不同,不同的养殖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水色及透明度的要求不一样。
生物饵料培养教学计划

周次授课章节及主要内容摘要(含课程实验、实习)时数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 绪论2 生物饵料研究内容与发展1 第一章光合细菌的培养----第一节光合细菌的生物学2 光合细菌的生物学2 第一章光合细菌的培养----第二节光合细菌在水产上的应用2 光合细菌在水产上的应用2 第一章光合细菌的培养----第三节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保种2 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保种3 复习课 2 思考与总结3 第二章单细胞藻类的培养---第一节单细胞藻培养生态,方式,设施2 单细胞藻培养生态,方式,设施4 第二章单细胞藻类的培养---第二节单细胞藻类繁殖习性与因子2 单细胞藻类繁殖习性与因子4 第二章单细胞藻类的培养---第三节单细胞藻类培养及敌害防治2 单细胞藻类培养及敌害防治5 第二章单细胞藻类的培养---第四节单细胞藻类的分离,保种2 单细胞藻类的分离,保种5 复习课 2 思考与总结6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第一节轮虫的生物学2 轮虫的生物学6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第二节轮虫的培养 2 轮虫的培养条件方法7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第三节轮虫的营养营养强化2 轮虫的营养营养强化7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第四节轮虫的保种 2 轮虫的保种与休眠卵的保存8 复习课 2 思考与总结8 第四章卤虫的培养----第一节卤虫的生物学2 卤虫的生物学特性9 第四章卤虫的培养----第二节卤虫在水产上的应用2 卤虫在水产上的应用9 第四章卤虫的培养----第三节卤虫的采收与加工2 卤虫的采收与加工10 第四章卤虫的培养----第四节卤虫卵的孵化2 卤虫卵的孵化方法过程10 第四章卤虫的培养----第五节卤虫的增养殖2 卤虫的增养殖方式方法11 复习课 2 思考与总结11 第五章枝角类的培养 2 枝角类的生物学及培养方法12 第六章桡足类的培养 2 桡足类的生物学及培养方法12 第八章糠虾的培养 2 糠虾的生物学及培养方法13 第九章水生环节动物的培养---沙蚕的培养2 沙蚕的生物学及培养方法条件13 第九章水生环节动物的培养------丝蚯蚓的培养2 丝蚯蚓的生物学及培养方法14 复习课 2 思考与总结14 第十章生物饵料营养价值评估与强化---第一节微藻的营养作用2 微藻的营养作用15 第十章生物饵料营养价值评估与强化---第二节轮虫营养作用作用与强化2 轮虫营养作用作用与强化15 第十章生物饵料营养价值评估与强化---第三节卤虫的营养作用作用与强化2 卤虫的营养作用作用与强化16 第十章生物饵料营养价值评估与强化---第四节桡足类的营养作用作用与强化2 桡足类的营养作用作用与强化17 第十章生物饵料营养价值评估与强化---第五节其它生物饵料的营养作用与强化2 其它生物饵料的营养作用与强化17 实验一:光合细菌培养 2 光合细菌培养18 实验二:微藻的分离培养 2 微藻的分离培养18 实验三:卤虫的孵化 2 卤虫的孵化72《饵料生物培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海水养殖专业课。
生物饵料简介—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评价
如可通过营养强化弥补一些生物饵料如轮 虫和卤虫的脂肪营养缺陷。在微藻培养方 面,通过筛选和培养,最终选择富含 HUFA的藻种和藻种品系,以满足水产经 济动物幼体发育所需,并逐步建立生物饵 料的营养价值评价体系,研究提高生物饵 料营养价值的培养方法和技术。
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评价
生物饵料培养学的研究内容,决定了它 在水产养殖学科中的重要地位,是水产 养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而生物饵料 培养技术则日益成为水产养殖应用学科 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 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技能。
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评价
尽管生物饵料的营养丰富,能基本满足水 产经济动物幼体的营养需求,但由于生物 饵料的营养价值常随培养的食物种类而变 化,营养不稳定,而且一些生物饵料如按 照常规的规模化方式培养,作为水产经济 动物饵料,其营养也常存在缺陷。
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饵料的营养价值评价
特别是必需脂肪酸HUFA营养缺陷,所以,必须根据水产经济动物幼体的营 养需求,通过筛选、定向培养和营养强化,获得符合某种水产经济动物幼体 发育阶段营养需要的、营养全面和饵料效果好的生物饵料。
生物饵料学复习重点资料

生物饵料学复习重点资料生物饵料:是指经过筛选的优质饵料生物。
饵料生物:是指在海洋、湖泊等水域中自然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动物。
微粒饲料:为满足水产动物幼体的发需要,将不同的营养物质加工、配合,制成相应生物饵料大小的颗粒饲料产品,称为微粒饲料,微粒饲料的作用与生物饵料相同,但它不是生物饵料。
生物饵料培养学:主要是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二、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一)生物饵料的筛选筛选的原则:1、基本原则:(1)环境适应性;(2)培养的食物来源广;(3)生活史短(4)生殖力强。
2、营养物质丰富;3、大小适口;4、方便水产动物幼体摄食;5、营养级低。
(二)生物饵料的规模化或大量培养技术研究(三)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评价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评价动物饵料培养:通过筛选、定向培养和营养强化,获得符合某种水产经济幼体发育阶段营养需要的、营养全面和饵料效果好的生物饵料。
微藻培养:通过筛选与培养,最终选择富有HUFA的藻种和藻种品系,以满足水产经济动物幼体发育的需要。
逐步建立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评价体系,研究提高生物饵料营养价值的培养方法和技术。
生产实践中发现,微藻对鱼虾贝早期幼体开口阶段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微藻与动物性生物饵料混合投喂,可提高幼体生长率和存活率;微藻能刺激鱼虾蟹幼体的食欲;微藻能改善幼体肠道与环境中的微生物结构;微藻释放氧气来改善环境;微藻可作为动物生物饵料的食物。
二、生物饵料培养的终极目标:微粒饲料的完全取代微粒饲料代替生物饵料存在如下困难。
1、幼体开口饵料要求颗粒小,制成微小的饲料颗粒,很难保证每一颗粒具有相同的营养成份。
2、营养成份在水中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
由于饲料颗粒小,在水中溶失比较严重。
3、很难保证微粒饲料在水中的悬浮性。
4、对鱼虾蟹类幼体的营养需求了解非常有限,很难配制出营养均衡的微粒饲料。
5、鱼虾蟹幼体有限的消化吸收功能,限制了对饲料的利用率。
枝角类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二、生殖
1、孤雌生殖
四、观察鉴定方法
枝角类体型较大,行动缓慢,壳瓣和身体较为透明,便于观 察其形态结构。把标本用吸管移放到载玻片上,在低倍镜 下观察整体形态和壳瓣上的花纹。然后,盖上盖玻片使后 腹部压挤出壳瓣之外,观察后腹部各部分结构及其它结构。 枝角类固定后不会剧烈收缩变形,根据分类特征鉴定到属 一般困难不大,要鉴定到种,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别是有些 微小的差异,必须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并需要有足够的参考 资料。
长刺溞的生活史有年变化现象,一年 是双周期,另一年改为单周期。枝角 类生活史的改变是和环境的年变化和 枝角类的生理变化分不开的。
一、实验目的
实验 枝角类的形态观察
1.通过对枝角类常见种类的观察,掌握形态构造特征。 2.识别枝角类常见种类
二、实验用品
生物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吸管、纱布、擦镜纸、生物网
淡水种类可用曝气自 来水,内陆盐水种类 可在淡水中加入食盐 或海水调节盐度。
3.接种。枝角类接种的密度会影响培养的成败。培养 枝角类时接种密度越大,成功率越高,生长也越快。
4.投饵。枝角类的理想食物是单细胞绿藻、酵母、细 菌以及植物汁液。此外,大豆粉、玉米蛋白粉、蛋黄 等也可作为培养枝角类的补充饵料。
影响枝角类生殖量的高低的因素
• 种类、形体大小、龄期、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 食物:各种枝角类要求一定的食物量来保证其生殖量。饥饿的枝
角类雌体则不排卵,即使卵已排入孵育囊,也可能因食物不足而 被吸收。
光合细菌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二)开放式的微气光照培养
• 一般采用100-200升的白色塑料桶或卤虫孵化桶为培养 容器,以底部成锥形并有排放开关的容器较理想,在 底部装一气石,培养时微充气,在培养容器上方装一 灯光[40μE(m2·s)] 。容器经消毒后,加入消毒好的培养 液,接入20-50%的菌种母液,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 一般经过7-10天的培养,即可达到指数生长期高峰, 便可扩种或作为饵料。
营养代谢情况
3.繁殖方式:多以二分裂方式,例外的有出芽分裂 和极性伸长分裂。
光合细菌的培养
01特 征
02 分 离
培养 保存
03 应 用
01Part One 特征-3
四、生态分布
1.湖泊:半对流湖泊中,下层的停滞区,四季都有紫硫细 菌和绿硫细菌。全对流湖中,不易生长,但夏季下层可 繁殖。
2.氧化池:可大量繁殖。 3.活性污泥:生长好氧菌,红假单胞菌大量繁殖。 4.污水沟:数量少,夏季红螺菌优势,冬季紫硫菌占优势。 5.海水:厌氧层中,分布有各种光合细菌,盐度要求不一。 6.其他:池塘、沼泽、水田中均有分布。
➢ 红细菌目(Rhodobacterales) 有1科4属 • 红细菌科, ( Rhodobacteraceae)
➢ 根瘤菌目(Rhizobiales) 有3科7属 • 慢生根瘤菌科(Bradyrhizobiaceae)2个属 • 生丝微菌科(Hyphomicrobiaceae)3个属 • 红游动菌科(Rhodobiaceae)2个属
三、大量培养
(一)全封闭式的厌气光照培养 (二)开放式的微气光照培养 (三)培养流程
(一)全封闭式的厌气光照培养
• 采用无色透光的玻璃容器或塑料薄膜袋,经消毒后, 装入消毒好的培养液,接入20-50%的菌种液,使 整个容器被液体充满,加盖扎口,造成厌气培养环 境,置于有光的地方进行培养,在适宜的温度条件 下,一般经过5-10天的培养,即可达到指数生长期 高峰,便可扩种或作为饵料。
生物饵料

生物饵料复习资料1.生物饵料是从天然水域中,人工筛选出来的饵料生物。
2.生物饵料的优点(1)在水质方面:生物饵料是活的生物,在水中能正常生活,一般不会影响水质。
(2)在营养方面:生物饵料的营养丰富,适合水产动物的营养需要。
并且可以通过筛选,获得符合某种养殖对象的某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的、饵料效果好的生物饵料种。
(3)在大小适口方面:大多数贝类和其它水产动物幼虫开始摄食时,只能摄取几微米到十几微米大小的饵料。
这可以通过选择大小合适的生物饵料种进行培养来满足要求。
(4)在方便摄食方面:可以选择运动能力和分布水层都适合培育幼虫摄食的生物饵料种培养,便于幼虫摄食。
(5)在嗜食性和消化方面:一般培育的幼虫都特别喜欢吃生物饵料,而且容易被消化吸收。
3.培育的优良生物饵料种应具备的条件(1)不同的动物及同种动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对饵料大小的要求不同,生物饵料的个体大小应适合于养殖动物的摄食。
(2)生物饵料在水中的运动速度与在水层中的分布情况,应便于养殖动物摄食。
(3)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高,容易被消化吸收,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迅速。
(4)生物饵料及其产物无毒或毒性小,养殖动物的成活率高。
(5)生物饵料的生命周期短,生长繁殖迅速,最好是具有“爆发式增殖”能力的种类。
(6)生物饵料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易于大量培养,培养达到的密度大,产量高。
4.光合细菌(简称PSB)是一类能够利用光能作为能源进行生长和繁殖的细菌的总称。
5.光合细菌含量:总菌数:不低于30亿个/ml;活菌数:不低于20亿个/ml6.光谱指标:光吸收值A660>1.5,A490>2.5,A805>1.7,A860>1.97.光合细菌的作用机理:(l)光合细菌的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类胡萝卜素、辅酶Q、抗病毒物质和生长促进因子。
(2)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水域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能将被异养微生物分解活动形成的有机物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作为基质加以利用,促进养殖池底有机物的循环,使水质得到净化,病原菌难以发展,改善养殖环境。
饵料生物

培养参数:培养的技术参数:(1)培养基浓度以1--1.5%之间即可,1%浓度已足够达到50亿/毫升的含菌量;(2).酸碱度(PH)值:6.0-8.5最佳(适应范围6-10),培养基PH在6.5--7.5之间,不用再调PH值;(3).水硬度:PH值中性时10度以下。即调节PH值至8.0左右时,培养介质中的乳白色沉淀物不宜过多。(4).温度:34℃最佳(适应范围15℃-40℃)。(5).光照度:3000LX-4000LX最佳。即每25千克菌液需用60瓦左右的电灯泡进行光照,当然,太阳光最好且无需成本。(6).透气性:密闭、敞口皆可培养,以密闭并留一定的空气效果更好。(7).容器:透明或白色容器;大规模培养可用土池、水泥池等,菌液深度30厘米以下为佳。5、最新培养方法:如下培养方法比较简单:挖一个土坑,深40公分左右,里面垫一层塑料薄膜用来盛培养液,然后倒入培养液,接好种,控制培养液的深度在30公分以内,然后再在液面上再铺一层塑料薄膜,以防空气中杂菌污染和造成一定的密闭环境,然后,在太阳底下晒数日即长红,冬天则可在土坑上搭一塑料暖棚保温,也可在室内做一个这样的坑池,搭一塑料暖棚,内再放一火炉保温升温用,每半平方米悬一个60瓦白炽灯,离液面25公分之内。
南美白对虾育苗常用饵料使用课件

主讲人: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不 胜 人
龙 图 霸
一 入
天 下 风
生 一 场
业 谈 笑
红 尘 岁 月
云 出 我
醉 中催 辈
大纲
1
前言
2
饲料营养
3
饲料成分分析与作用
54
饵料投喂依据
饵料的营养成分
蛋白质
蛋白质是南美白对虾肌体构造生长和多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 主要营养物质。也是影响饲料成本的最主要因素 。
• 避光保存适宜
黑粒宝
●成分分析:
粗蛋白质 粗脂肪 50%t 5%t
水分 8%↓
灰分 粗纤维 15%↓ 3%↓
主要成分: 鱼粉、南极虾粉、乌贼粉、海 藻精、螺旋藻、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
主要用于调节水色兼提供营养。稳定水 质,保持水色以提供良好的繁殖环境,加快 幼苗变期进度提高存活率而制造 。用量: 12PPM 。
速应变需能的最有效的营养素。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
属于糖类化合物。 脂类: 脂肪最佳的能量储存方式, 是生物膜的骨架 ,同时还有很多的生 物功能
1、鱼、虾类等水生动物由于对碳水化合物特别是多糖利用率低, 故脂肪作为能源物质的作用显得特别重要。
2、磷脂是鱼虾饲料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虾一般不能合 成磷脂,鱼虾饲料中天然存在的磷脂一般不能满足需要。
多种维生素对光、热及其它因素均较敏感, 故贮存期间、预混料加工、高温高压制粒等均 会影响其稳定性,损失较多。为补偿这一损失, 必须超量添加,一般可超量添加5%~10%左右。 对维生素A、维生素K和维生素D3可超量3~4倍
酵母细胞壁
富含葡聚糖,甘露聚糖等功能性多 糖高分子。
增强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抗 病力,调理肠胃生态平衡,促进动物 健康生长。
水生环节动物培养—丝蚯蚓的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 交配时,两个体前端以腹面相 靠合,雄孔排出精液到对方受 精囊贮存。交换精液后各自分 开,待卵成熟后,环带分泌黏 物而形成带状的卵囊,卵产于 其中,卵囊向前移动到受精囊 孔处,精液即流入卵囊内而受 精。
• 卵囊由身体前端脱落于水底, 两端自动收缩而封闭,受精卵 在卵内发育成为小蚯蚓。
引种与接种
You投r te料xt
接种后至采收前每隔10~15 天,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 的粪肥200~250千克。
14
水质管理
1
早春的晴好天气,池水可浅
2
盛夏高温期池水宜深些
3
太大的水流不利于增产
4
静水状态又不利于溶氧
采收
晚上断水或减小水流量,造成蚓池 缺氧,第2天一早便可很方便地用 聚乙烯网布做成的小抄网舀取水中 的蚓团。每次蚓体的采收量以捞光 培养基面上的“蚓团”为准。
淤泥可从鱼塘、水坑、河沟、稻田或藕田等处挖取。
常用的配方有 配方1:牛粪50%,禽粪10%, 淤泥40%; 配方2:糖渣40%,猪粪30%, 淤泥30%;
配方3:酒相40%, 禽粪 20%,淤泥40%;
配方4:废平菇基料30%,废 纸浆30%,淤泥30%,猪粪 10%。
丝蚯蚓池塘要求
成分为极肥的池塘或水沟底部的淤泥,禁用黄泥和石 谷子土。
培养基必须具有淤泥的封闭性和 掩盖性,便于遮光和丝蚯蚓固定 其上,以免被水冲走;同时要具 有较好的透气性和穿透性,利于 载体的气体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培养基掺和了部分腐烂的植物 枯秆、树叶、糖厂的蔗渣(应 碎)、酒糟或腐熟的蚯蚓饵料 等松软物质。
土池小型培养
1、建池 2、培池 3、擂池 4、引种与接种 5、饲料与投料 6、管水 7、采收 8、提纯 9、暂养与外运 10、保存
生物饵料

绪论1生物饵料的概念:特指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人工培养的、适合养殖对象食用的优质的饵料生物。
饵料生物的概念: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生物、动、植物生物饵料学内容:(1)生物饵料的筛选(2)生物饵料规模化或大量培养技术研究(3)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评价2掌握优良生物饵料所应具备的条件(筛选生物饵料的标准)1、个体大小适合养殖对象摄食2、运动速度与分布水层便于养殖对象摄食3、营养价值高,容易被养殖对象消化吸收4、代谢产物无毒或毒性不危及养殖对象的健康5、生命周期短,生长繁殖迅速6、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易于大量培养3掌握生物饵料的优点1、对水环境的影响:使用生物饵料,对养殖水体的水质影响较小2、营养组成:生物饵料的营养丰富,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3、规格多样:生物饵料的大小可满足养殖对象的需求,不同生物饵料可组合成系列饵料,满足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4、可消化性好:大多数水产动物喜食生物饵料,而且容易消化。
自身含消化酶,可弥补幼体消化能力的不足5、可获得性佳:大多数水产动物能方便的摄食生物饵料,可针对养殖对象的运动和栖息习性,选择运动能力和分布水层都适合培养对象的种类第一章光合细菌1光合细菌的定义:光合细菌又称光养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群原核生物。
广义的定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狭义的定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且不产生氧气的细菌2光合细菌的特征:1)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2) 具多种异养功能(固氮、脱氮、固碳、硫化物氧化等)•3) 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氮、磷、硫)有密切关系•4) 在自然净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5) 是一大类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6) 没有形成芽胞能力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在废水处理中常用的为红螺菌属和红细菌属3光合细菌的色素主要存在细胞内的载色体或绿色包囊中:载色体存于与红螺菌科和着色菌科,由细胞膜陷入细胞质内而形成,并与细胞膜相连•绿色包囊存在于绿杆菌科和绿色丝状菌科,分散附着于细胞膜下面,是一个独立的球形细胞器光合细菌的色素主要有菌绿素a,b,c,d,e及类胡萝卜素4根据P S B进行光合作用时供氢体的不同,P S B的光合反应可分为三类:1、以硫化氢为供氢体:•CO2 + 2 H2S (CH2O) + H2O + 2 S •2、以硫代硫酸盐为供氢体:•2 CO2 + Na2S2O3 + 3 H2O 2 (CH2O) + Na2SO4 + H2SO4 •3、以有机物为供氢体:• CO2 + 2 H2A (CH2O) + 2 A5根据碳源利用的不同,光合细菌可分三种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利用无机碳•光能异养型:利用有机碳•兼性营养型:利用有机、无机碳6光合细菌在水产上的应用1作为养殖水体的水质净化剂2作为人工配合饵料的添加剂3作为鱼、虾、贝幼体的促生长因子,促进幼体生长、变态,提高成活率4作为动物性生物饵料的饵料,用于培养轮虫、卤虫、枝角类等动物性生物饵料5病害的防治作用7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注意事项1光合细菌为活得生命体,不可与消毒杀菌剂混合使用。
饲料

1.符合养殖鱼类营养需要 设计饲料配方必须根据养殖鱼类的营
习性和嗜好,选择适宜的饲料。如血粉含蛋白质高达83.3%,但可消化蛋白 仅19.3%;肉骨粉蛋白质仅为48.6%,但因其消化率为75%,可消化蛋白质 为36.5%,高出血粉一倍。又如菜籽饼的适口性差,可能会导致摄食量不足, 造成饲料浪费。 基酸的平衡,即必须选择多种原料配合,取长补短,达到营养标准所规定的 要求。
3.膨化颗粒饲料 成型后含水量小于硬颗粒饲料,颗粒密度约 0.6克/cm3,为浮性泡沫状颗粒。可在水面上漂 浮12~24小时不溶散,营养成分溶失小,又能 直接观察鱼吃食情况,便于精确掌握投饲量,所 以饲料利用率较高。 4.微型颗粒饲料 微型颗粒饲料直径在500微米以下,小至8 微米的新型饲料的总称。它们常作为浮游生物的 替代物,称为人工浮游生物。饲养刚孵化的鱼苗、 虾蟹类和贝类,也称为开口饲料。
4、桡足类 剑水蚤、镖水蚤等一类的 小型甲壳动物称为桡足类, 体长一般不超过3毫米,体 呈梭形,分为头、胸、腹 三部,头部第一触角发达, 胸部有附肢6对,腹部末端有尾叉1对。雌性腹部 常有1个或1对卵囊(图3-3)。幼体需经变态发育 才成为成体。胸部6对附肢,是主要游泳器官, 在水中划动有如木船的桡片(桨)故称桡足类, 其多以浮游藻类为食,是鲢、鳙鱼的良好饵料。
5.选用适当的添加剂 配合饲料的原料主要是动物性的原料和植
(二)颗粒饲料 饲料原料先经粉碎(或先混匀),再充分搅拌混合,加水和添 加剂,在颗粒机中加工成型的颗粒状饲料总称为颗粒饲料,可以 分以下四种: 1.硬颗粒饲料 成型饲料含水量低于13%,颗粒密度大于1.3克/m3,沉性。 蒸气调质80℃以上,硬性,直径1~8mm,长度为直径的1~2倍。 适合于养殖鲑、鳟、鲤、鲫、草鱼、青鱼、团头鲂、罗非鱼等品 种。 2.软颗粒饲料 成型饲料含水量20%~30%,颗粒密度1~1.3克/cm3,软 性,直径1~8毫米,面条状或颗粒状饲料。在成型过程中不加蒸 气,但需加水40%~50%,成型后干燥脱水。我国养殖的现有 品种,尤其是草食性、肉食性或偏肉食的杂食性鱼都喜食这种饲 料,如草鱼、鳗鱼;鲤鱼和鲈鱼等。软颗粒饲料的缺点是含水量 大,易生霉变质,不易贮藏及运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其他营养作用
1、维生素营养
除了脂肪酸营养外,微藻所含维生素对水生经济动 物幼体发育的影响也非常大。对大多数微藻,主要 维生素都基本类同,都含有高含量的维生素C、维 生素E、维生素PP(烟酸)。但不同生长条件以及 不同的培养条件,对微藻维生素的含量有影响。
2、氨基酸营养
不同微藻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而且基本都能满 足摄食微藻的动物的营养需求。其组成特点:天冬 氨酸、谷氨酸两种氨基酸比例最高。
二、微藻对水产动物幼体发育的营养作用(续)
(二)对虾蟹类幼体发育的营养价值
对虾类幼体发育到滤食性蚤状幼体阶段,这些阶段主 要摄食微藻,糠虾阶段水体中微藻的存在也有利于幼 体的变态与成活。经济蟹类幼体孵化之后,经过5期 蚤状幼体阶段,在前1-3期蚤状幼体阶段,微藻的供 给是非常重要的。
微藻的蛋白质含量占干重的30%左右,脂类占20 % 左右,能基本满足虾蟹幼体发育的需求。特别是微藻 脂肪酸含量对虾蟹幼体生长与成活有较大影响。
(1)硅藻。 HUFA主要为EPA; (2)金藻。 HUFA主要为DHA; (3)绿藻。总的特点是缺乏DHA。某些种 类含有较高的EPA含量,如微绿球藻和海水 小球藻。 (4)隐藻 。红胞藻属主要由C18系列和 HUFA的脂肪酸组成, EPA为12%, DHA 为8%。
2、环境因素对微藻脂类含量和脂肪 酸组成的影响
(二)微藻的脂类营养
1、微藻的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特点: 微藻的脂类分为两大类,中性脂和极性脂。中性脂主 要由甘油三酯、固醇酯类、游离脂肪酸组成。极性脂 主要由磷脂和醣脂组成。总脂的含量一般在7 %-20 %,磷脂占总脂的40%-70%。磷脂对鱼虾蟹幼体的 发育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藻类的脂肪酸组成有如下特点:
所谓营养强化即针对生物饵料的营养缺陷,有 意识地通过其摄食特定食物进行改善和补偿, 达到营养平衡和满幼体营养需求。
第一节 微藻的营养作用
一、微藻的营养 二、微藻对水产动物幼体发育的营养作用
一、微藻的营养
(一)微藻的生化成分 (二)微藻的脂类营养 (三)其他营养作用
(一)微藻的生化成分
微藻的生化成分与其生长阶段,培养条件如 光照强度、频率、温度、培养液等密切相关。 微藻蛋白质的含量为干重的15%-40% ,脂肪 含量为干重的5%-20% ,碳水化合物为干重的 5%-12%。
2、环境因素对微藻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组 成的影响(续)
(3)光照、温度和盐度对微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一般对于绿藻与红藻,光照的增加有利于PUFA的 合成,但对于许多硅藻、裸甲藻或金藻,低光照 可以增加PUFA的形成和积累。
温度对微藻PUFA 的影响因种而异,总的趋势是 随着温度的降低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增加,但生长 变慢,生物量降低。
a.12L:12D,对数期收获,贮存-7 ℃ 0;b.24L:0D,对数后期收获, 贮存-20 ℃ ;c. 24L:0D对数后期收获,贮存-20 ℃;d. 24L:0D, 离心,贮存于-30℃;e. 24L:0D,对数后期收获,立即分析。
二、微藻对水产动物幼体发育的营养作用
(一)对贝类幼体发育的营养作用 (二)对虾蟹类幼体发育的营养价值 (三)对其他生物饵料的营养作用 (四)对海水鱼幼体的营养作用
(三)卤虫强化过程中脂类的转化
(1)在HUFA的强化过程中,被卤虫吸收的外源脂 肪酸主要形成甘油三脂。 (2)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在24小时饥饿过程中, 不仅脂类的绝对量下降,而且脂类组分和脂肪酸组成 也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强化后的卤虫无节幼体不 马上投喂鱼虾蟹幼体,强化效果将大打折扣。
(四)其他营养成分的强化
第十章 生物饵料营养价值评价和营 养强化
第一节 微藻的营养作用 第二节 轮虫的营养与营养强化 第三节 卤虫的营养与营养强化 第四节 桡足类的营养与营养强化 第五节 其他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评价
传统的鱼虾育苗生产,多使用微藻—轮虫—卤 虫的饵料模式进行生产。但在育苗中出现不稳 定和不可预测性,其原因除了环境因素、病害 以外,生物饵料的营养缺陷是主要因素。生物 饵料中必需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基本上能够满 足鱼类和甲壳动物幼体的生长和基本代谢的需 要,而脂肪酸营养容易缺陷,特别是n3HUFA, 尤其是DHA和EPA,所以必须进行营养强化。
(三)对其他生物饵料的营养作用(续)
3、其他脂类的营养作用:微藻中富有固醇 类物质,可通过食物链满足那些自身不能 合成的种类的营养需要,比如甲壳动物。 4、其他营养(生态营养):动物性饵料 (轮虫、卤虫)投喂前可通过微藻的短暂 培养,降低肠道中微生物种群含量,提高 饵料营养价值。
(四)对海水鱼幼体的营养作用
(二)卤虫卵和无节幼体的维生素含量
卤虫无节幼体维生素含量一般高于其他海洋动物,但认为它仅 能满足海水鱼虾蟹幼体对维生素的最小需求量。
(三)不同品系卤虫脂类和脂肪酸组成
通常将不同品系的卤虫按其脂肪酸组成特点分为三类:(1) 具有相当高的EPA含量,一般大于10 %;(2)具有相当低的 EPA含量,一般小于5 %;(3) EPA含量5-10 %。 所有不同品系的卤虫其脂肪酸组成中都缺乏DHA
盐度对微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也因种而异。
三角褐指藻的培养基中,当NaCI浓度在0-5g/L时, EPA含量保持稳定,NaCI浓度超过5g/L时,EPA含 量迅速下降。
2、环境因素对微藻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组 成的影响
(4)微藻生长期不同对微藻总脂和脂肪酸的影响。
微藻在不同生长期,其总脂含量不同。一般在对数 生长后期或静止期以前,EPA和DHA的含量达最高。
二、微藻对水产动物幼体发育的营养作用(续)
(三)对其他生物饵料的营养作用
1、蛋白质营养:在用藻类培养轮虫中,发现轮虫 蛋白质、脂类含量与藻类非常相关,不过轮虫的氨 基酸组成不受藻类氨基酸的影响。通常微藻氨基酸 组成能够满足其他生物饵料的营养要求。
2、脂肪酸营养:对轮虫来说,微藻的HUFA组成和 含量对轮虫种群生长和繁殖没有影响。因此,不同 HUFA含量的微藻,只是相应影响轮虫的HUFA组成, 生产上采用高HUFA含量的微藻和食物强化轮虫的 这些脂肪酸的含量,以满足鱼虾幼体发育的营养所 需。对于桡足类,微藻的HUFA对其生长、生殖力 和体脂肪酸组成影响大。培养哲水蚤类时,应选择 富含HUFA的微藻,如硅藻、等鞭金藻。
二、卤虫无节幼体的营养强化及其在鱼虾蟹 育苗中的应用
(一)卤虫无节幼体脂肪酸营养强化 (二)强化效果 (三)卤虫强化过程中脂类的转化 (四)其他营养成分的强化 (五)强化卤虫无节幼体在鱼虾蟹类方面的应用
(一)卤虫无节幼体脂肪酸营养强化
目前卤虫强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微藻强化法。用富含 EPA和DHA的微藻进行强 化。 (2)乳化油强化法。用富含n3HUFA乳化油进行强化, 强化油在介质中浓度100-400mg/L,强化12-24小时。 (3)饲料中添加富含HUFA的鱼油强化法。 (4)用脂质体进行强化。 (5)用微胶囊饵料进行强化。将强化的营养物质制成 微囊颗粒,可被卤虫无节幼体滤食进肠道,将这些营 养物质传输给鱼虾蟹幼体。 (6)用微藻干粉进行强化。将富含必需脂肪酸的微藻 或海洋原生动物制成干粉,可直接对卤虫进行强化。
三、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强化
轮虫维生素强化主要以富含维生素C的微藻, 如等鞭金藻、小球藻和微绿球藻为主。如 提高轮虫维生素C含量,一般用乳化油强化 轮虫时,在其内加水溶性的维生素C。
四、轮虫作为鱼虾幼体生物饵料的营养评价
1、作为鱼虾幼体早期饵料的作用 轮虫在鱼虾蟹幼体发育方面的作用在今后相当一时 间仍是不可替代的。其原因:一是轮虫小,适于幼 体早期摄食,而且今后通过遗传改良,创造超小规 格的轮虫品系,对海水鱼幼体开口饵料应用前景广 阔。 2、作为鱼虾蟹幼体饵料的难以克服的营养缺陷 正由于轮虫不是海水鱼虾蟹幼体天然的饵料,所以 其营养存在缺陷,尤其是HUFA中DHA营养方面的 缺陷。
(1)营养盐的影响。
在营养盐中氮的影响最为显著。氮源不同,EPA含 量也各不相同。
(2)通气量和pH对微藻脂肪酸的影响。
PUFA合成中的去饱和需要分子氧,氧的有效性将 决定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例如增加培养基氧的 含量可提高某种单胞藻中PUFA含量。为了使藻类 产出更多的EPA, 培养基初时pH应保持在6-7。
1、磷脂的营养强化:强化饵料磷脂的含量在1-10 %,磷脂的添加多少与DHA的吸收成正比。 2、维生素的强化:卤虫无节幼体维生素C含量也可 通过强化来提高。如当乳化液中棕榈酸抗坏血酸酯 (AP)的含量为10-20 %时,在24小时内每克卤虫 无节幼体的维生素C含量可达2.5mg. 3、氨基酸的强化:卤虫必需游离氨基酸有必要进 行强化,但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强化方法。
(5)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处理对微藻脂肪酸组成 的影响。
对藻类进行异养和自养培养方式处理,可导致藻 类EPA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种类大不相同。菱形 藻异养培养EPA含量多于自养;舟形藻自养培养 EPA含量多于异养。
3、固醇类
微藻固醇的组成相对比较复杂,而且具有 种的特异性,在中性脂中主要以游离的形 式存在。高含量的固醇对贝类和甲壳动物 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不同种类微藻含固醇种类有差别。
二、脂类的营养强化
1、微藻营养强化:常用于强化轮虫的藻类有微绿球藻,其具 有高含量的EPA(30 %),它是轮虫培养的好饵料。另一个强 化轮虫的常用藻类是金藻,如球等鞭金藻,其DHA的含量比 较高,特别适合轮虫强化。 2、酵母添加鱼油的直接强化方法(油脂酵母法):脂肪酸营 养可在酵母中直接添加鱼油方法进行强化。一般鱼油添加量为 10 %。 3、油脂乳化法:用浓缩油制成乳化油强化轮虫,可提高轮虫 脂肪含量和HUFA的含量。 4、配合饵料进行强化:日本用浓缩的海水小球藻加维生素和 HUFA,培养轮虫效果非常好。欧州用CS饲料强化,每克轮虫 分别含EPA5.4mg、DHA4.4mg和n3HUFA15.6mg,效果好。 5、不同脂肪酸形式强化轮虫效果比较:轮虫脂类的HUFA的 提高和强化效果与饵料中的HUFA的化学形态有关。甘油三酯 饵料HUFA的强化效果高于磷脂型的HU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