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学概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规律,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既研究微观经济现象,也研究宏观经济现象。

二、价值与价格价值是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现。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

三、货币与信用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信用是借贷行为及基于信用的经济活动,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等。

货币政策和信用政策是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四、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研究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方法体系。

主要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国民经济核算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制定经济政策,分析经济形势。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在增长的基础上,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水平、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是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目标。

六、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政府为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

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

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为手段、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以资本家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者。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矛盾和问题。

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国家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为广大人民谋福利。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九、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全球经济体系。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生产关系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生产力最活跃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⑤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

1、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

2、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4、制度和体制区别:1)前者利益关系,后者组织关系;2)前者所有制关系,后者资源配制方式;3)前者稳定,后者及时调整。

5、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关系、产品分配。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经济社会经济两种基本形态:自然、商品。

: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体现为有用性: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商品本质属性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两方面。

⑥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二)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50个)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规律;商品、使用价值、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通货膨胀、价值规律;资本、劳动力商品、必要劳动、剩余劳动、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资本有机构成、相对人口过剩、无产阶级的贫困、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产业资本、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总周转;经济周期、经济危机;成本价格、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金融资本、金融寡头、商业信用、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土地价格。

二、问答题(45个)1、简述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3、商品经济的含义、产生条件和特点是什么?4、怎样理解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重性?5、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6、试述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7、什么是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8、为什么说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9、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何意义?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联系和区别?11、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12、为什么说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3、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的源泉问题?1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商品性?15、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16、在资本主义下,商品所有权规律是如何转化的?17、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怎样影响资本积累。

18、如何理解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必然性。

19、相对人口过剩是怎样形成的。

20、什么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21、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过哪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它要采取哪几种职能形式,其职能又各式什么?22、产业资本的循环形式有哪些?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3、如何衡量资本周转速度,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24、简述生产资本两种划分方法的依据、内涵和意义有什么不同?25、什么是固定资本磨损,造成固定资本磨损的原因有哪些?36、怎样考察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37、“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都表现为生产资料,具有完全相同的物质内容,因而不变资本实际上就是固定资本。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以及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4.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时,应重视对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和运行机制的研究,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某些有效措施。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劳动过程的三要素是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生产工具是最重要的,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水平。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3.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其中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着根本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因是因为它能提高生产力。

4.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了解生产力状况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生产居于首要位置,起决定作用,其他三个方面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6.社会生产方式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社会生产方式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7.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经济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作用,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在于它们是由人类社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经济规律的类型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共有的经济规律、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和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本章主要讨论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社会再生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了维持和扩大社会生产,必须重复进行的生产过程。

政治经济知识点

政治经济知识点

政治经济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规律及其原因。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常见核算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总消费(C)、国内总投资(I)、净出口(NX)等。

通过核算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结构和增长情况。

2. 经济增长与循环波动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循环波动则是指经济在短期内周期性的波动。

经济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劳动力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而循环波动则由经济周期性波动引起。

3. 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或需求超过供给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失业是指有就业意愿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菲利普斯曲线。

当经济运行过热时,通货膨胀率上升但失业率下降;相反,当经济出现衰退时,通货膨胀率下降但失业率上升。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另一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微观经济学知识点: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研究市场上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和需求情况。

供给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出售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曲线则表示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通过供求关系可以确定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2. 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对总效益的影响,边际成本则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对总成本的影响。

在决策时,比较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最优选择。

3.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研究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企业的定价和利润水平。

三、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政治相互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1. 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税收、补贴、价格管制等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导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人类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就植根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和变革之中4.生产力&生产关系5.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生产的基本要素6.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支配作用7.生产资料是构成生产力的物的因素→传导体→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9.物质资料生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生产,而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同时这种研究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规律,由此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规律11.狭义的生产关系: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12.广义的生产关系: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13.生产、分配、交换、消费14.生产是实际的起点,起支配作用;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式中间环节15.分配、交换和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都是由生产决定和派生出来的16.狭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由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上的经济关系构成的生产关系总和的性质17.生产&消费生产要素的消费;产品的消费直接是生产直接生产过程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需要消费可以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创造出生产的内在动机和目的18.生产&分配生产要素的分配先于生产,成为生产的前提,并决定着生产的结构和产品的分配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就是个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以及由此决定的个人在生产中的地位19.生产&交换活动和能力的交换;生产资料的交换;生产单位、部门之间的交换20.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决定,同时又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2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2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社会。

以下是一些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1. 社会制度:研究不同社会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比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体系。

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研究政府如何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包括税收、政府支出、货币供应等。

3. 阶级分析:通过研究社会中的阶级结构,理解不同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和权力关系。

4. 市场结构:研究市场的不同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和竞争性市场,以及这些结构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祉的影响。

5. 国际政治经济学:探讨国际间经济关系,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全球化等。

6. 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绩效和发展的影响,关注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

7.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如何形成,以及政府在资源配置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8. 发展经济学: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包括贫困、经济增长、资源分配等。

9. 环境政治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政策和制度如何影响可持续发展。

10.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市场、工资、职业选择等与劳动力有关的经济问题。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政治经济学的多个方面,它不仅关注经济现象本身,还强调政治、社会和制度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经济活动及其在社会中的背后驱动因素。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2.生产资料: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宗和。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5.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劳动资料:是生产中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

7.劳动对象:是人吧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8.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9.劳动力:活的人体中存在的,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10.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1.价值:凝结在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价值。

12.具体劳动: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有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就是有用劳动,又称具体劳动。

13.抽象劳动:搬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1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5.劳动生产率: 作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

16.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7.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18.价值规律: 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都交换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

19.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或量的比例。

20.生产社会化: 是指生产过程的本身社会化,既有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21.社会分工:是指劳动的分工,及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

22.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3.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叫做剩余价值率。

政 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 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以及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三、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质。

资本家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种方法来增加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增加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

四、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后果是一方面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即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的提高;另一方面导致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即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

五、资本循环与周转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分配的科学,研究人类活动的一门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理论、供求关系、成本效益分析、市场均衡和政府干预等内容。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以及政府的政治行为和经济政策等内容。

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分析、统计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理论建模等方法。

二、政治经济学理论1.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研究单位数量的变化对整体效果的影响,分析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确定最优决策。

2.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根据资源投入和产出效益的关系,分析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问题,确定最优决策。

3.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根据商品的需求和供应情况,确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分析市场均衡和资源配置的问题。

4.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税收和补贴、管制和监管等手段,调整市场秩序和资源配置,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

三、经济制度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自由竞争和自由交易的经济制度,通过价格机制和利润动机,调节资源配置和分配。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一种以国家计划和指导为基础,实行垄断和垄断经营的经济制度,通过行政指令和资源配置,实现国家利益和社会目标。

3.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体,既有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又有国家干预和调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目标。

四、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提高,通过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2.经济循环经济循环是一种经济活动的循环和流动,包括生产和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过程,实现资源的再生和利用。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8、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9、过度竞争:由于进入企业过多,已经使得许多企业甚是全行业处于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的状态,但是生产要素和企业仍无法从这个行业中退出,使全行业的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状态长期的持续下去的市场结构。
10、银行资本:是银行资本所有者为经营银行获得利润所投入的自由资本和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到银行的资本货币。
4、简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1)特点:资本的增殖性
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返还型
资本的风险性
(2)形态:货币资本形态
一、名词解释
1、产权: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人们在生产资料上形成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处分、转让、收益等关系。受到成文或非成文的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在法权方面就分别
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处分权、转让权和收益权。
2、资本积累: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把利益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生产地位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有制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属于本质关系层次。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属于经济运行关系层次,其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答: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经济系数是衡量社会财富分配的重要指标。在洛伦兹曲线中,它是指绝对平等线和实际洛伦兹曲线围成的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的比例。经济系数在0和1之间变动。
越接近于1,表示社会财富分配不平等。越接近于0,表示社会财富平等。
4.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区别:(1)含义不同: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大全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大全

1.商品的基本属性: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区别: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4.银行信用卡的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5.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设备技术,改进技术,;出国旅游和留学;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国内矛盾加剧;国家外汇减少等。

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7.影响价格的因素: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当供应量小于供求量时,降格上涨;当供应量大于供求量时,价格下降。

②价值决定价格: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以价值减小,价格降低。

8.价值规律的:①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9.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化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加。

③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④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探讨了经济与政治的交互作用,并就经济问题提供了政治解决方案。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通过国家计划和政府控制实现资源分配的经济形式,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指市场供求和私有财产权力的制度。

2. 政治经济学的根基:政治经济学源于古希腊时期的政治哲学,其根基主要基于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 现代政治经济学:现代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行为背后的政治力量和利益,以及如何通过政治手段来实现经济目标。

4.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指国家经济总体规模的扩大,而经济发展则强调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5. 政治经济学家的角色:政治经济学家研究理论,并就政府政策和经济变革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案。

6. 政府调控与市场自由:政治经济学讨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和限制。

7. 政治经济学中的关键概念:政治经济学涉及一系列关键概念,如供求关系、竞争、垄断、劳动力市场和财政政策等。

8.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政治经济学始于18世纪的古典经济学派,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后来发展为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不同思潮。

9. 政治经济学与全球化:政治经济学研究了全球化对国际经济秩序和国家政治力量的影响。

10. 政治经济学的应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等方面。

11. 政治经济学与社会公平:政治经济学研究了财富分配不均、社会不公平和贫富差距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2. 政治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可持续发展,即如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和社会公正。

13. 政治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关注的是如何分配资源,以实现最大程度的社会福利。

14. 政治经济学与全球经济危机:政治经济学研究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并寻找解决方案以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基本概念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经济规律分为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和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共同存在,但也存在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等差异。

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需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较为活跃时,生产关系较为稳定。

第二章基本概念商品必须是个有用物,是劳动产品,并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进行交换。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

货币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第三章基本概念资本是生产资料和货币资金的有机结合体,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资本家占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支配地位,工人则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价值与其工资之间的差额,是资本家所占有的利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表现为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剩余价值与工资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是发展生产力,但也带来了剥削和不平等。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是必然的,这导致了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即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这个过程中,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从而形成了平均利润。

当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各个生产部门都按照平均利润率取得平均利润,这使得商品不再按照价值出售,而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的生产价格出售,从而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
学整理
1. 定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分析经济活动的政治背景和对政治的影响。

2. 经济制度
- 市场经济制度:由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决定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计划经济制度:由中央计划机构安排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混合经济制度:结合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经济制度。

3. 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实际产出的增加。

- 经济发展:指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善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4. 经济循环
- 市场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 社会主义经济循环:包括计划、配置、分配和再生产等环节。

5. 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
- 政府干预:指政府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和
干预。

- 市场调节:指市场机制自身运行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分配资源。

6. 政治经济学理论
- 古典经济学:强调自由市场和个人利益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和社会主
义革命等议题。

-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以上是对政治经济学知识点的简要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深入了解,请查阅相关资料。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一、主要概念:1. 生产: 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 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 生产关系: 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 生产方式: 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 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即经济规律。

2. 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 生产起决定作用, 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 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 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 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 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 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 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基本概念 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 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 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总是受
第三章 基本概念 ①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一般用
剩余价值m与可变资本v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表示剩余价值总量即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相对剩余价值假定工作日长短已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改变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比例生产剩余价值和提高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基本原理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联系
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
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商品价值 =c+v+m
⑤剩余价值率( m’):剩余价值 (m)与可变资本 (v)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m’=m/v) 即(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 可变资本 或 =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用 M 表示剩余价值总量, V 表示可变资本总量,则 M=m ’*V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自然经济:指自给自足经济,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2、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产生条件:(1)社会分工的出现。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4、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5、使用价值:商品的有用性,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关系或比例由价值决定)7、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本质上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8、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1)对立性:两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2)统一性:商品必须同时具有这两个属性。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9、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2)抽象劳动,创造价值(3)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4)两者对立统一关系:a统一性:两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b对立性:具体劳动是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关系;抽象劳动是社会属性,体现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0、商品价值的质: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11、商品价值的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劳动量由劳动时间计算1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决定商品的价值量1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4、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1)平均熟练程度(2)科学技术(3)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合(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四)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15、价值形式的四个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2)总和的或扩大的(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本身有价值)16、货币:商品交换的媒介,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

具有5种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17、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矛盾(五)价值规律18、价值规律:(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3)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统一与对立2.交换价值:3.货币的双重交换价值4.货币的职能①价值尺度。

这种职能表现为货币作为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使商品的内在价值得以外在表现。

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上的。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②流通手段。

这种职能表现为货币作为买卖商品的手段来使用,起着媒介商品交换的作用。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最初是以贵金属条块形式出现的,这给商品交换带来了不便,于是就逐渐产生了具有一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标明面值的铸币。

铸币是由国家铸造的,并作为法定的货币来流通。

铸币长期流通发生磨损,其实际价值和它标明的价值相脱离,使得贵金属货币由价值符号来代表成为可能,于是纸币便应运而生。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贮藏手段。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使之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这就引起了人们贮藏货币的欲望。

货币退出流通而作为社会财富被人们贮藏起来,这就是货币的贮藏于段职能。

贮藏货币的职能可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流通量。

④支付手段。

在商品赊购买卖中,在赊购到期以货币来偿还债款时,货币便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还可以用于支付租金、利息、工资和赋税等。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既有利于商品流通和节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但也可能因债务偿还中断而影响商品经济的正常运行。

⑤世界货币。

货币超出一国的范围,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充当般等价物使用,这就是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

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表现在:一是作为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二是作为般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 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由-国转移到另一国。

作为世界货币,一般来说必须是贵金属条块的形式,特殊情况下某个国家由于经济力量十分强大,其铸币或纸币可在一定时期在世界很大的范围内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如第二次世更大战后的美元5.价值规律两个原则:①价值决定原则:价值决定价格②交换原则:等价交换二、剩余价值理论1.劳动力的特点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三、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社会再生产: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过程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

资本家用来购买工人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是工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的。

资本家所积累的全部资本都是共荣创造的,包括资本家追加的不变资本。

→简单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资本价值的再生产、生产关系在生产的统一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4.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在转化为资本,及剩余价值资本化。

实质:通过无偿占有剩余价值来增值资本,继续榨取更多剩余价值。

内因:追求剩余价值;外因:竞争剩余价值源泉资本积累源泉扩大再生产5.资本技术构成:反应生产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x/l资本价值构成:不变资本构成和可变资本构成的比例c/v(c=px v=wl,x为生产资料,l为劳动力数量,p为价格变动,w为劳动力工资)→资本有机构成具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个别资本增大(资本积聚&资本集中)6.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聚: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自己的资本——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资本集中:存量资本合并与联合成大资本(促进资本积累)7.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积累的进行必然会引起资产阶级财富和无产阶级贫困的同时积累四、资本的循环和周转1.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A ——货币资本①购买阶段G=W=Pm+A…P…W’——生产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②生产阶段W= Pm③售卖阶段W’—G’——商品资本2.资本的周转: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3.周转速度:资本周转一次所用的时间 or 在一定时间内资本可以周转多少次数。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4.资本的周转时间5.资本的周转次数:n=U/u(U为一年的时间,u为周转一次需要的时间6.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按照它的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有形磨损:生产性使用或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物质损耗)(无形磨损:至固定资本偶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价值损失,又叫精神损耗)7.折旧:资本所有者依据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依次以货币形式提取的补偿,他是固定资本进行价值补偿的一种办法。

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固定资本平均使用年限折旧率=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8.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影响总周转速度因素:①固、流动周转速度,②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9.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①加快固定~周转,可以减少和避免~无形磨损带来的损失,提高固定资本的利用率。

②加快资本周转,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预付流动资本散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10.年剩余价值量M=m’vn年剩余价值率M’=m’vn/v=m’n m’=c/v五、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社会资本的运动特点: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①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还包括个人消费②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还包括商品、剩余价值流通③既考察价值补偿,也考察实物补偿2.社会总产品(社会总商品资本):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3.社会总资本在生产的两大理论前提:①价值构成原理:C+V+M②两大部类原理:i.按最终用途分为生产资料&消费资料ii.社会生产分类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第I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第II部类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能性:货币的出现;必然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六、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生产成本K=c+v 指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W=c+v+m →W=k+m——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费资本的增加额。

进一步表现未全部所用资本的增加额3.把剩余价值当做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

4.利润:指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产物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用p表示。

——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联系:源泉相同,量上相等,p是转化形式,m是本质、内容区别:m是v的产物,p被看做是c+v的产物5.利润率p’=m/c+v影响因素:①提高剩余价值率②改变资本有机构成③加快资本周转速度④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省⑤降低生产资料购买的价格6.只有资本有机构成=平均有机构成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等于其所创造的剩余价值7.平均利润率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①各个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②社会资本在各个部门的分配比例8.生产价格: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剩余价值按照灯亮资本要求等量利润的原则在各个部门均衡分配的结果。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各部门生产价格和商品价值不一定一致,但社会总商品价值=总生产价格(商品价值W=k+m=c+v+m)→社会总剩余价值=社会平均利润总额→生产价格以价值为基础,生产价格随价值变化而变化。

9.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v下降)→M/总资本下降→平均p’下降——不意味着利润量下降——利润量取决于①平均利润的高低②资本量的大小七、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产业资本→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2.商业资本独立:①必要性:数量up,流通时间延长②可能性:i.产业资本循环中,商业资本为分工提供可能 ii.产业资本循环中总有一部分资本处于流通领域,为商品资本独立提供可能。

3.商业资本运动公式:G-W-G’4.商业资本职能:①对产业资本而言,完成了从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W’-G’②对商业资本而言,商品资本变为货币的形态没有最终完成(卖了才行),所以其职能商品资本职能5.积极:加快商品流转;有利于产业资本专门从事生产经营;有利于节约流通资本,增加生产资本;有利于加速产业资本周转消极:容易造成销售、生产、消费脱节;造成虚假需求虚假繁荣,加剧盲生产6.商业利润:商业投资者从事商品经营活动而获取的利润 G-W-G’(G+△G)本质: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利润,是生产领域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商业利润量必须等于平均利润7.商业利润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通过利润的平均化转移过来的。

但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工人仍有剥削——商业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8.生产性流通费用的补偿——从增加价值中补偿纯粹性流通费用的补偿——从产业工人和商业工人创造的m中扣除补偿公式: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纯粹流通费用预付总产业资本+预付总商业资本八、借贷资本、地租、1.借贷资本:直接带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带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2.借贷资本的特点:①作为商品的资本——资本商品②是一种有双重身份的资本——对与所有着而言,是一种所有权资本或财产资本;对于使用者而言,是一种只能资本③最具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3.运动公式G-G-W(Pm+A)…P…W’-G’-G’4.利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支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其界限:0<利息率<p’5.平均利润=利息+企业利润利息率影响因素:①平均利润的高低②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③法律和习惯6.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特点:①土地所有权与土地经营权相分离②劳动者拜托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成为雇佣劳动者,受到农业资本家和大土地所有和的双重剥削。

7.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农业资本家为了取得土地所有权,而缴纳拿给土地所有者的,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体现了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8.农产品价格=c+v+平均利润+地租。

9.租金≠地租,租金包括地租、固定资本的折旧费和利息、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和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10.级差地租:指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他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

→社会生产价格有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

→实质:由于优等土地和中等土地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价格低于劣等土地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

产生条件:土地的生产条件的优劣差别。

产生原因:土地资本主义经营的垄断。

→级差地租的源泉:不是来自土地,而是来自投入土地的劳动,即耕种优等地、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11.级差地租Ⅰ&Ⅱ一:由于不同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

二: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