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案 无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和证明声音是由于发生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说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识别回声现象,用机械运动的知识结合声音的传播速度进行简单的回声测距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感悟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了解自然界及生活中振动发声的实例,能简单解释自然界及生活中一些发声现象,体会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述。

(3)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利用转换法和科学推理的物理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在活动中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利用控制变量思想研究物理的方法。

(固体传声)教学用具:音叉水槽铁架台乒乓球细线口琴录音机磁带蜡烛火柴真空铃(气泵,电池盒,泡沫)小闹钟(扣碗)土电话(长线)分层教学环节:提问分层习题分层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前预习:设计实验 1.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 2.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课堂导学:●学生展示预习作业1,老师点评补充,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典型实验:1.喉咙发生2.音叉发生(触摸,乒乓球,水花四溅)3.鼓面振动(桌面振动),如何观察到它们的振动?问:如何消除手拍桌面时,风带来的影响?如果纸片效果不明显如何改进?4.乐器图片(口琴钢琴笛子)展示,让学生体会是什么物体在振动?●小结1.物理研究方法小结:转换法2.知识小结: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

●知识过渡:声音的传播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人耳的?空气。

2.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介绍声波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材分析】初中课标的要求是: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是声现的方法得出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此外通过组织学生例举生活中振动发声的实例,巩固知识突出重点;对于声音的传播可采用实验与师生谈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推理总结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突破教学难点;对于声速由于难度不大,可由学生自行观察“小资料”分析讨论得出相关结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受温度和不同介质的影响,回声;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会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以及声速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过学习声音的产生的过程,体会通过实验与分析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关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难点:真空中不能传声【教学方法】运用实验法、谈话法和讲授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口述现实生活中的声现象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提出问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知识教学(一)声音的产生:实验: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2)分别用手触摸正在说话和未说话时候的咽喉。

(3)用手触摸正在发声和未发声是的小音箱喇叭内壁。

学生讨论:学生说出亲身感受到的、听到的和看到的实验现象。

分析:(1)振动的橡皮筋、喇叭内壁振动、咽喉(声带)振动,有声音发出。

(2)橡皮筋、喇叭内壁、咽喉(声带)不振动,没有声音产生。

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1、实验演示——真空罩实验师:抽去真空罩中的一部分空气,同学们听到闹钟声音的音量如何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生:音量减小了;原因是真空罩中的空气减少了。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声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对声音特性的了解就显得很重要。

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成为本章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中考考查时,该部分知识点难度较低,却是每年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声的产生和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声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减弱噪声的方法,所以平时学习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声现象与生活的联系。

1.声现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有关声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本章的兴趣,在第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有了一点了解,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学习,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并让学生试着去总结,归纳。

2.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操作有些还掌握不好,如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每次拨动都应控制用力大小相同,但学生很难控制,可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再让学生听录音机快放和慢放时的声音加以区分。

3.学生对“声的利用”很感兴趣,但具体的应用还不清楚,教师要多举例,并鼓励学生多搜集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

4.在本章中,学生会接触到开放性试题,由于刚刚接触,对学生的答案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本章的教学建议如下:1.对课本上安排的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3.在学习中可运用比较、归纳、转化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更明确。

4.在学生印象中,噪声是有害的,在讲课时,可通过阅读或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它的利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5.在实验过程中,可对学生渗透研究物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次备课优秀教学案例: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次备课优秀教学案例: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物理学的兴趣。我会通过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实验和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他们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和实用价值。
同时,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和推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和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我会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如,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的乐器,观察和分析乐器的声音产生原理;或者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和体验声音的传播,如在安静的教室和嘈杂的街头对比声音的传播效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将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我会使用图示、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同时,我还会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在技能方面,我希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声音的强度和频率,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此外,我还希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声音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与声音相关的问题,如噪音控制、音效设计等。
1.分组:在课堂上,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人数根据班级人数和活动性质进行合理分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实验创新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实验创新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量筒,纸杯,音叉,音箱,真空压缩袋,手机,蓝牙音箱,水,塑料桶,密封袋,塑料罩,土电话,蜡烛,火柴,泡沫,乒乓球等。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探究液体传声实验中,用密封袋装手机,浸没在水中,问学生能否听到声音,同时用盐或者糖等倒入量筒中,此操作意在改变液体种类,渗透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的探究思维的培养。

改进真空铃实验,用轻便的真空压缩袋取代了噪音大,携带不便的抽气机,取材简单,操作方便。

既能让学生亲身动手感受声音的大小变化情况,同时也可以看到空气多少的变化,现象更直观,便于学生推理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更好的认识声音依靠介质传播这一教学难点。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有两个环节,其一是探究声音产生环节;其二是探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环节;教师演示实验由三个环节,其一是引课实验,激发学生好奇心。

在探究声音在液体中传声实验中,将手机放入密封袋中浸没于水中。

并不断向水中加盐,糖等液体,换用多种液体来进行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培养学生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的探究思维。

教师通过演示真空铃实验,让学生更好的观察现象。

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更好的理解了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 了解声音是具有能量的。

声速以相关知识。

人耳结构及听声和发声能力。

3、会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动手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音备课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音备课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音备课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掌握声音的特性与传播规律。

3.了解声音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声音的基本原理和产生方式。

2.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规律。

三、教学难点1.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的解释和应用。

2.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2.板书工具和白板。

3.实验器材:发声器、细火柴棒、弹簧、玻璃棒等。

4.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例如播放一段好听的音乐,让学生们畅谈自己对声音的感受和了解,引导学生们思考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方式。

第二步: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1.邀请学生观察发声器的结构,并请学生描绘出发声器的原理图。

2.解释发声器的工作原理:当电流通过发声器线圈时,线圈内的铁芯会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快速振动,从而震动空气,产生声音。

3.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第三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特性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1:让两名学生分别用发声器和接收器,相距一定距离,进行暗中交流。

通过计时器计算出声音的传播时间,从而计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2:让学生通过观察水中传播声音的实验,思考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

2.讲解声音的特性:–音调:通过调整发声器的频率,观察音的高低变化。

–音量:通过调整发声器的振幅,观察音的大小变化。

第四步: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1.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反射现象。

–实验:让学生用发声器向墙壁发出声音,在不同位置用接收器接收声音,并观察声音的反射方向和音量变化。

2.讲解声音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3.讲解声音的干涉现象:–引导学生用光源和狭缝模拟声音干涉,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解释声音干涉的原理。

第五步:应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 1. 如何通过反射利用声音定位方位? 2. 如何利用声音折射改变声音的传播方向? 3. 如何利用声音干涉增强声音的音量?六、课堂练习1.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生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乙]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生丙]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生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师]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很让我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二、进行新课[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生甲]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生乙]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生丙]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宏亮的击鼓声、[生丁]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生戊]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生甲]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生乙]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拨动、[生丙]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师生共同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vibration)产生的[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声音产生的奥秘被我们揭开了谜底,为我们的成功合作鼓掌、[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情绪十分高涨、[想想议议][师]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生甲]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生乙]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生丙]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生丁]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生戊]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生己]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生庚]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师]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很好、关于声音的发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生]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师]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生甲]声音由发声体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生乙]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生]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师]刚才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生]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师]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生]意见有分歧、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介质、[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演示]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生]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师]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生]随着空气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师]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真空不能传声、[师]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生]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看录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ound wave)、[想想议议][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生甲]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生乙]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生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生丁]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师]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我们已经知道了: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投影]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生甲]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生乙]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25 ℃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生丙]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想想做做][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第一组:百米赛跑时,测出计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s,再测出计时员从看到发令枪发令时的烟雾到听到枪声的时间t,利用v=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第二组:测出海底的深度s,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测出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用的时间t,利用v=就可以算出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第三组:对着山崖喊话,测出从喊声发出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t,再测出喊话者距山崖的距离s,利用v=,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第四组:利用声纳对着墙壁发出超声波,它会自动记录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被墙壁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共用的时间t,再测出声纳与墙壁之间的距离s,利用v=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第五组:两个同学相距较远的距离s,让其中的一位同学喊话,并记下开始喊话的时刻t1;当另一位同学听到喊声时,也记下听到喊声的时刻t2,则利用v=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师]同学们刚才设计的方案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祝贺同学们成功的设想,课后若同学们能通过实验测出声速,就更加完美了、[动手动脑学物理]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方法(1):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弹性较好的细棍,细棍顶端固定一根细弹簧,弹簧上连接一个轻质小球,敲打桌子,轻质小球也随着跳起舞来、方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方法(3):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s1=1500 km,快车的速度v1=105 km/h,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1= =14.3 h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s2=1200 km,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v2=600 km/h,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2= =2 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v3=340 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s3=1000 km,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3= =0.8 h3、能听到两次敲打声、第一次声音是由铁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中的空气传来的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四、布置作业P16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写在作业本上、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2一、单元(成章)教材分析:1、体现初中物理的启蒙性,注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第二章声现象声音就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关键方式,就是常用的物理现象.本章通过对声现象的自学,并使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声的利用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掌控.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就是本章科学知识的基础,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社会的广为注重,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掌控将沦为一个代莱热门话题.本章共有4节:1.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诉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在相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以及我们就是怎样听见声音的.2.第2节“声音的特性”,介绍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探究了决定它们的因素,以及超声波、次声波.3.第3节“声的利用”,了解了声与信息、声与能量.4.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掌控”,了解了噪声的来源、危害,以及掌控噪声的途径.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教学安排了若干个实验探究活动,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声音的传播”、“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等.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物理实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1.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晓得声音就是如何产生的;晓得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晓得声音在相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晓得声源测距的原理;晓得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同意它们的因素;晓得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晓得噪声的危害和掌控噪声的三种方法.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传播的,体验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参观和播放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三环:自学展现意见反馈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培育学生对科学的爱好,并使学生乐意积极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自学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等有关科学知识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特别就是关心残疾人.通过介绍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减少学生对科学的爱好.【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在相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掌控噪声的三种方法.【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鼓励学生确切地介绍声在社会生活、科技中的利用.【课时建议】本章共计4节,建议5课时.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第2节声音的特性 (1)课时第3节声的利用………………………….1课时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转换法:在重新认识声音就是由表达意见体振动产生的过程中将看不到的振动通过水花溅、纸屑跳动、乒乓球跳动等现象彰显出.2.比较归纳法:通过比较物体发声和未发声的区别以及对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3.实验推理小说法: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时,应用领域了实验与推理小说结合的方法.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型崭新讲课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重新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晓得声音就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3.晓得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晓得声音在相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4.介绍人类听见声音的过程;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耳就是如何听见声音的;晓得骨传导的原理和应用领域.备课笔记教导学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目过程与方法步探究问题的方法.标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1.通过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培育学生对科情感、态度学的热爱.与价值观2.通过自学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鼓励学生维护自己的耳朵,同时学会关心残疾人.橡皮筋、塑料尺、锣、小提琴、口琴、教学教具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重点准备工作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教学1课时难点传播的条件.课时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振动停止,发声也立即停止.2.相同表达意见体的表达意见部分通常相同.钢琴就是依靠琴弦的振动表达意见的;瀑布就是依靠水课前的振动发声的;青蛙是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进度表习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还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但无法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稳固教师鼓励学生备考上一章内容,并传授学生所搞的习题(教师可以存有针对性地放复习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学生开始学习声学的第一章,本节是第一节,是研究声音的基础。

在本节中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得出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为后续研究声音奠定基础。

二、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三、学情分析声音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学生对于声音并不陌生,学习时不会觉得太难,这样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因此掌握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当然本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本章中的探究问题不是很难,教师只要适当的加以引导,学生应该能够完成探究任务。

在探究过程汇中,教师应当注意帮助个别动手能力差、总结能力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探究任务,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学到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培养学生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在学习机械运动的基础上,本节让学生接触声学的初步知识。

声现象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而对声的了解则可以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

让学生在探究物理现象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记住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会利用回声测量距离。

5、会解释生活中的有关声音传播的现象。

学案导学【导学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能够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源即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具体理解为:(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如婉转的鸟鸣是靠其气管的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引起的振动;笛子和箫都是依靠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蝉的发音器就在腹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振动而发出声音;“泉水叮咚”主要是由于泉水的振动发声;气球破裂时发出的爆响主要是空气的振动发声;人发出声音靠的是声带的振动。

(2)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会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

(3)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来相同的声音,记录声音的方法有早期的机械唱片、现代的磁带和激光唱盘等。

【基础训练1】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 A )A.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 B.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C.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 D.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导学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这些传播声音的媒介,我们称之为介质.没有介质,声音是无法传播的。

声音传播的具体过程是:振动的物体带动周围的介质,产生相应的振动。

这些随发声物体振动的介质,又带动较远的其他介质振动,从而使振动向外传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4)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4)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设计思想】初二学生由于刚刚学习物理学科,会以为物理与自己的生活离得很远。

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关键的。

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师准备】音叉、小鼔、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塑料袋,鸣蜂器。

【学生准备】橡皮筋、直尺、小木棍、烧杯,水,水槽,音叉、小闹钟(鸣蜂器)、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现场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声音》请学生认真观察和倾听引导提问:这些声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声音,关于声音,你想知道哪些关于声音的知识?学生回答:这么优美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入我们的耳朵呢?声速是多少?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新人教版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班级:学号:姓名:一、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简单解释有关声现象的实例;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知道空气中的声速;学习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难点:探究物体传声实验。

二、快乐自学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____________传播的、2、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m/s、3、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_____m、三、合作探究【学点一】声音的产生实验器材:鼓、泡沫,音叉,水、音乐发声器、塑料袋、尺子、笔帽等;1、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请同学们想办法,动手设计巧妙的实验,让桌面上的物体发生各种声音,同时,调动我们的听觉、视觉和触觉,观察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要想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你是怎样做的?① 你用了哪些器材? ② 怎样使它发出声音的? ③ 怎样使它停止发声?④ 它发声时有什么特点?请用一句话概括你的结论:2、请你列举:生活中振动发声的例子,并说明是靠什么振动发声的?【学点二】声源思考: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家使尺子、纸、水、笔帽等都发出了声音,哪些是由固体发声的,哪些是由液体、气体发声的?请同学们大概分分类。

由固体发声的是:由液体发声的是:由气体发声的是: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跟踪练习:将纸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看到纸片上下不断跳动,这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学点三】声音的保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30页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声音保留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保留声音的方法吗?(小组内交流)【学点四】声音是怎么传播的1、思考:课堂上老师没有紧贴在同学的耳朵上讲话,而同学们就能听到老师的声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掌握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2.学会使用示波器观察声波波形,了解声音的频率、振幅与响度的关系。
3.能够运用声音的传播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如回声、共鸣等。
4.掌握声音的传播速度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调查学校附近的主要噪声源,分析其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设计一个减少噪声污染的方案,可以是技术措施,也可以是管理措施。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产生的。
-声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____,在气体中传播速度____。
-声音的传播速度公式为____。
2.选择题:设计一些选择题,让学生判断声现象的描述是否正确,以及对噪声防治措施的理解。
-以下哪种情况下会产生回声?(A.声音在房间内反射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在水中传播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
4.实践题: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在家里找一个长而空的容器,如走廊或空的水管,敲击一端,记录声音传播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在水中放入一个发声的玩具,记录水面振动的情况,并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5.研究性学习:布置一个关于噪声污染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调查身边的噪声源,并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
-以下哪项措施能有效防治噪声?(A.在室内安装吸音材料B.大量使用耳机C.提高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D.在噪声源附近居住)
3.计算题:布置一些与声音传播速度相关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辆汽车在空气中鸣笛,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计算声音在5秒内传播的距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规律;•能够举例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学习内容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特性4.声音的应用三、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传播的规律。

四、学习过程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形成压缩区和稀疏区,从而产生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打一块木头时,木头会振动,空气被挤压和稀疏,从而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机械波。

机械波是一种需要介质传播的波动现象。

例如,当我们说话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别人的耳朵中。

在传播过程中,声音会经历以下几个过程:•振动: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压缩区和稀疏区的形成:物体振动使周围的介质形成压缩区和稀疏区;•压缩区和稀疏区的传播:压缩区和稀疏区会依次传播,形成声音的传播。

3.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由声音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由声音振幅的大小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声音的长短:声音的长短由声音的持续时间决定,持续时间越长声音越长,持续时间越短声音越短。

4.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通信:电话、对讲机等都是利用声音进行信息传递的;•音乐:音乐是利用声音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的;•警报:警笛、火警报警器等都是通过发出大声的声音来引起注意的。

五、学习小结声音是通过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进行传播。

声音具有高低、强弱和长短等特性,可以应用于通信、音乐和警报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和实践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以及声音的特性和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声音的反射和吸收,以及声音的计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3.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规律。

二、学习内容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三、学习重点1.声音的本质是物体的振动;2.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四、学习方法1.仔细观察实验现象;2.记录实验数据;3.思考和总结。

五、学习过程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个实验来观察和验证这个过程。

实验1:搓擦带来的声音准备一根橡皮擦和一段木棍,用力搓擦橡皮擦和木棍的表面,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声音。

实验记录: - 橡皮擦和木棍擦擦产生的声音:(填写实际观察到的声音特点)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橡皮擦或木棍受到力的作用产生振动时,会产生声音。

实验2:敲击产生的声音准备一支铅笔或书写笔,用手指轻轻敲击铅笔或书写笔的一端,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声音。

实验记录: - 敲击铅笔或书写笔产生的声音:(填写实际观察到的声音特点)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铅笔或书写笔受到力的作用产生振动时,也会产生声音。

实验3:弹奏乐器产生的声音准备一件乐器,如吉他、钢琴或小提琴等,在正确的位置弹奏乐器的弦或键,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声音。

实验记录: - 弹奏乐器产生的声音:(填写实际观察到的声音特点)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乐器的弦或键受到力的作用产生振动时,也会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个实验来观察和验证声音的传播。

实验4: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准备一个长长的实验台或桌子,找一个铁制的物体,如铁匙或铁慎,用力敲击铁制物体,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实验记录: -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情况:(填写实际观察到的声音传播特点)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非常快,并且传播距离较远。

实验5:声音在液体中传播准备一个杯子,将杯子里装满水,用手指蘸湿并轻轻摩擦杯口,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人教版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以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橡皮筋、塑料尺、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有关的声现象。

二、进行新课(一)自学思考同学们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请同学们看课本27页“想想做做”完成学案(一)教师巡回参与各个小组问讯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共识,并及时点拨。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蝈蝈的叫声是蝈蝈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电唱机是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二)实验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它是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知道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蕴含的物理道理。
电音音乐伴随可视效果,造成视觉冲击
聆听
感受声音的产生伴随振动,以及声波的可视化。
章首内容,对全章内容进行整体介绍
渲染气氛,勾起学生对声音探究的好奇心
引出课题
新知探究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发声体(声源)
3.记录声音的方法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①气体
2.声波
②液体
提供器材,布置任务
播放动画:在离听声者距离相同处发出相同的声音,钢轨上的人最先听到,其次是水中,然后是空气,真空的人听不到。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指导学生观察声速表:
①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②声速通常固体>液体>气体
播放视频,介绍回声的原理
学生举例:
①隔墙有耳
②古代军队
观察动画
寻找规律
阅读教材,自学。
重点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关键
观察、实验、表述
教具
音叉、橡皮筋、乒乓球、钢尺、水、鼓、泡沫小球、铁架台、音箱、纸杯等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设置活动引入课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中的第1节内容。

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

本章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虽不是重点,但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本章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等都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从知识和技能上应该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速三个问题。

为了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和“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的新课程理念。

二、说学情分析声的产生和传播的物理原理比较抽象,不易为学生所认识,八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是以具体的、形象的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一些简单的、现象明显的实验,演示声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使学生了解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另外,学生在这之前已经经历过速度的学习,这对学生学习本节课“声速”部分是十分有益的。

三、说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等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五、说教法、学法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是本节教学的两个中心环节,我采用实验、质疑、引导学生观察等实验探究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

对于声速、回声的知识,我采用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得出初步的猜想或者判断,然后设立悬念、激疑,在学生中营造各持己见、百家争鸣的讨论氛围,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的问题,选出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2.设计一项关于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a.选择实验器材,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b.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c.撰写实验报告,阐述实验原理、过程和结论。
3.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的小论文。
a.分析声音在通信、音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b.探讨声音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困扰。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习惯,使学生对自然界充满敬畏之心。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声音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
a.解释声音产生的原因。
b.说出声音传播的条件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c.分析生活中的声现象,如回声、共鸣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声音产生与传播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2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加深对声音产生与传播原理的理解。
a.解释声音产生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b.说出声音传播的条件,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c.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声现象,如回声、共鸣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音现象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感知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但在理解其物理原理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学生对声音的基本概念和传播条件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方面尚需加强。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有待提高,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奥秘。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作业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作业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总分:24分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是小明列举的实验与事例,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吹响笛子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 C.人们先听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笔,把钟敲响后,将纸从笔尖拖过,在纸上被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2.一个小孩吹气球,由于用力过猛,“啪”的一声气球吹破了,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 C.吹气时球内气体振动发生的响声3.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4.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多次敲击声,听到敲击声次数是()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生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听到声音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2分,共14分)6.(6分)《黄河大合唱》中有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它们的声源分别是 ______ 、______ 和 ______ 。

7. (4分)某某的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______ 产生的;鼓声通过 ______ 传到观众处。

8.(4分)根据以下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两条。

你获得的信息:① ______② ______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1)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9.人而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约为0.1秒,由此可见,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人距离障碍物至少多远?参考答案1. D2. D3. D4. B5. D6. 空气马的声带黄河水7. 振动空气8. 解:通过表格可知,①声音在同一温度下(15℃或25℃),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故可以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不同;②同一种介质(例如空气)温度不同,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故可以得出结论:介质的温度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点:1、设计探究的实验;2、声现象的分析
自主预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_。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可以在固体、________和________中传播,但真空________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_________。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________,一般情况下,气体液体固体V V V >>。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 。

当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发生变化。

不同频率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

4.回声是声音的________现象,对着山崖、高墙喊话,声音会被山崖、墙壁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就听到了回声。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s 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________m 。

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 声的产生
活动1:观察课本图,播放有关声的视频。

思考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更有创意?
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发生的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3:共同体验:(1)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

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

(2)击鼓。

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运动”的方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声音的传播
想一想:老师讲课声是怎样传到耳朵的?
探究1: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另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吗?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在一个玻璃缸内盛有水,手拿两块石头在水中撞击,在外面也能听到撞击声。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传播声音,他们都是能够传声的介质。

议一议:声怎样向外传播的?
声音向外传播时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与水波相似)
探究3:真空也能传播声音吗?
让学生观看真空罩实验的录像。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交流: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如何进行交流呢?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声速
看一看:阅读课本“声速”中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①声传播的快慢用_________描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

②声速大小跟_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_有关,一般情况下, _________中的声速最大(填固体、液体、气体)
③同种介质中,温度升高,声速变_________(填大、小)
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声现象,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停止,其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靠_______传播的,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能传播声音的介质,由于_______中什么都没有,所以它不能传声。

3、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小于_______中的速度,更小于_______中的速度。

三、达标检测
1. 鸟鸣是靠其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_______发声的,清脆的蟋蟀叫声是靠左右翅摩擦引起的__________发声的,笛子和萧都是依靠其_____________发声的。

2. 在冬天风大的日子里,电线杆上架设的电线会嗡嗡的响,这种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3. 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击鼓时,会看到碎纸屑在鼓面上不断地跳动,在此实验中,小纸片的作用是()
a 使鼓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使鼓的振动时间延长
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4、“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分别是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的。

5、坐在教室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
a 教室不能产生回声
b 教室产生的回声从门窗缝隙中跑掉了
c 教室反射产生的回声正好抵消
d 教室太小,四周反射来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无法分辨
6、一辆停在山崖前某处的汽车某时刻鸣笛后,经过1.2s后听到了回声,若声音在空气中
传播速度是340m/s, 则汽车中的人距山崖的距离是()
a 170m
b 408m
c 204m
d 34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