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
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篇一:宁德市2022-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质量检测宁德市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卷总分值150分,时间为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A.卓然〔zhuō〕温暖〔xù〕奏效〔z?u〕舴艋〔zà〕....B.皓月〔gào〕嶙峋〔lín〕山坳〔āo〕社稷〔jì〕....C. 瞥见(piē) 昏眩〔xuàn〕褶皱〔zě〕晌午(xiǎng) ....D. 精髓〔suǐ〕撩人〔liáo〕祈求〔qí〕欢谑〔xua〕....2. 以下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 麻痹磅礴惦算别开生面B. 炫耀恍惚蓬篙大音希声C. 庠序校勘扶摇屡见不鲜D. 笨绌勤勉缄默流畅圆润3.以下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沉着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B.理性地看,我们还不能对中国航空发动机有过分乐观的展望,一挥而就来解决中国....航空的“心脏病〞问题极不现实。
C.人生充满无数的起伏转折。
最后,能够返璞归真,去掉浮华和噱头,去掉故弄玄虚,....复原生活的本真面目,便是走对了路,过明白了生活。
D.为了避难,43岁的晋文公开始了流亡生活。
他颠沛流离,尝尽苦难,辗转19年才得以回国,最后成为了春秋霸主,真可谓大器晚成。
....4.以下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2分〕....A.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B.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享受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
C.近20年来,中国大学里的学术腐败行为和观念,似乎越演越烈,大有燎原之势,已经引起社会广泛的议论和民众的强烈不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内阅读2(含答案)

课内阅读“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
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什么作用?2.加点的“精神食粮”指代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4.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做”没有说)参考答案:1.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 阅读附答案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阅读附答案分,每小题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2)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4)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5)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6)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7)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8)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9)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10)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3)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小题1:对第三段“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所表达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始他作为一名进步知识分子,因不满于反动派的统治,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
B.后来他逐渐成为一名民族战士,在全国范围宣传动员革命,争取民主反对独裁。
C.面对敌人的卑鄙的行径,闻一多越讲越气愤,慷慨激昂,声调自然也越来越高。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仅供同学们参考,希望同学多思考,运用真觉得智慧写出更好的答案!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
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3、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4、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5、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6、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7、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阅读理解题第一部分阅读赏析(一)1. 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 选文中闻一多先生都“做”什么了?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3. 分析段中两处划线字的含义。
(1)“诗兴不作”:这是文言说法,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4. 选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描写?试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
肖像描写:炯炯目光、目不窥园。
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作用:使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
5. 选文最后一段,在文章里起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过渡。
仅。
(二)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1.给加粗的字注音。
锲.而不舍(qiè)硕.果硕(shuò)目不窥.园(kuī)2.概括本段叙述的主要内容(含标点不超过15字)。
闻一多潜心钻研写成《唐诗杂论》3.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答:不是“不动”,而是在“动”,在废寝忘食地“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动。
这个“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
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
4.选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对前文作了总结。
第二部分阅读赏析1、这几段文字主要写了闻一多哪些方面的“说”和“做”?答: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
2、解释下列词语。
⑴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_。
⑵一反既往:改变过去一贯的做法。
3、“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和“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特点?答:义正辞严,声震天地,蔑视敌人。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拓展练习及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一)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①这几天,大家知道,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①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成什么话?②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
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③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④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⑤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参考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参考答案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的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
闻一多先生不仅在学问上造诣深厚,而且他的言行举止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和后来的人们。
闻一多先生在言辞上非常谦和有礼,他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看重。
他常说:“法则应该生于自己,而不应该加于他人。
”他在与人交往时总能以亲和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个人,从不傲慢自大,也不把自己的知识和才华摆出来炫耀。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和能力,应该互相尊重和帮助。
他总是耐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并以积极的态度去回应。
他的谦和待人的风范深深地感染着许多人,让人们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深度。
除了言行举止外,闻一多先生在行动上也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教育家和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担当。
他曾经主张反对汉奸,积极参与抵抗敌人的活动,为保卫祖国的安全和民族的尊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战争期间,他还积极组织救援活动,帮助受难的人民脱离困境,展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的这些行动无不体现着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崇高义务和社会责任。
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不仅影响了他的学生和后来的人们,也对中国现代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的谦和待人的品质和高尚的道德风范给人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鼓舞着人们积极向前。
他的言行举止和他所做的事情,都表达了他对人类进步和社会正义的追求,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我们应该向闻一多先生学习,以他为榜样,做一个有责任感、有人格魅力的现代人。
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所展现的品格和价值观影响着他的学生和后来的人们。
他对教育和文化的追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为人们开拓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他一直坚持以学问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
闻一多先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和道德观念。
我的母亲阅读答案闻一多先生

篇一:我的母亲阅读答案闻一多先生篇二:我的母亲阅读答案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答案]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片段,完成问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_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答案-牛bb文章网话题:,,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片段,完成问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做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梦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小题1:能概括选取文中心意思的一项是()a.闻一多研究志趣正浓b.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几年辛苦,完成《唐诗杂论》一书。
d.闻一多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小题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衰微的民族要振兴,只有依靠学者的研究成果。
b.闻一多先生兴趣广泛,不仅是诗人、学者,还钻研中国古典医学。
c.闻一多先生在努力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d.说明闻一多先生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热情极高。
小题3:对选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
12。 闻一多阅读理解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来往甚密,相知很深。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三、正课1。
朗读课文,可以由老师范读,或者放录音、录像等,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诵读本文的积极性。
2。
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讨论并归纳: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作为学者的方面。
”写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第二部分:从“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到完。
写闻一多先生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说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
3。
质疑:文章两个部分写出了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
闻一多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讨论并归纳:闻一多先生的前期是一名卓越的学者,后期是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4。
质疑: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怎样过渡的? 讨论并归纳: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作者在这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5。
细读文章,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
(1)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研究志趣正浓、向古代典籍钻探、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废寝忘食,几年辛苦,写成《唐诗杂论》。
《说和做》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课文《说和做》(臧克家)选段,完成15~19题。
(15分)①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②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③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④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⑤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⑥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⑦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⑧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⑩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⑪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5.选段有关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分)答:16.第①段中的“小声说”是指声音低吗?你怎样理解?(3分)答:17.找出文中与第③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答:18.第⑨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体现了闻一多先生什么精神?(3分)答:19.说说第⑪段的作用,并以“贝多芬”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
(4分)答:答案:(一)(15分)15.①起稿政治传单;②群众大会演讲;③参加游行示威。
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原文及练习

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原文及练习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原文及练习【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原文】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
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稍驻,后政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浓黑,近似“一”字。
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
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图书馆在楼上。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
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
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
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
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摁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
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
伏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2)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一、背景介绍闻一多(1899年-1947年),原名闻圣诚,字翔龙,山东山亭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教育家和民主人士。
他被誉为“民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并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
闻一多先生在文学创作、翻译和文学批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在他坚持的古文运动、口语文学和辅助语文教材等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闻一多先生的教育观念中,他强调了对学生的启发阅读,认为阅读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因此在他的课堂上,进行阅读是很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
本文将根据提供的标题,为大家总结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闻一多先生的教育思想。
二、闻一多先生的上课阅读答案1. 阅读的目的和意义闻一多先生认为,阅读是扩展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
在他的课堂上,阅读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读取各种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培养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促使学生思考、分析和综合各种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人文经典,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感知能力。
2. 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阅读目的,闻一多先生在课堂上采用了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其中的几种方式:•分段阅读:根据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将文章分成若干个段落进行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大意和重点;•标注和摘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被鼓励标注关键词、重点句子或段落,并摘抄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有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联系实际:闻一多先生鼓励学生将阅读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其中的道理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生活与阅读相结合的能力;•多种途径阅读:除了课堂教材,闻一多先生还鼓励学生多读原著、名著、报刊杂志等不同类型的文本,让学生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
《最后一次讲演》(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汪曾祺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
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
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
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图书馆在楼上。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
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
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
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
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
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
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闻一多先生上课 课外阅读理解提高(含答案)

闻一多先生上课副标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1.闻一多先生上课汪曾祺1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
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
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2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
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图书馆在楼上。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簃”,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3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4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5楚辞班人不多。
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
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
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
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也许还可加上几句:“成礼兮会鼓,传葩兮代舞,春兰兮秋菊,长毋绝兮终古。
”6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1原文: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
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
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
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图书馆在楼上。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楚辞班人不多。
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 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
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
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
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也许还可加上几句:“成礼兮会鼓,传葩兮代舞,春兰兮秋菊,长母绝兮终古。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婿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
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
伏羲女蜗,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2023春统编版七下语文考点梳理与集训:《说和做》阅读练习(含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赫然(hè)校补(xiào)排衙(yá)气冲斗牛(dòu)B.窥探(guī)硕果(shuò)卓越(zhuó)兀兀穷年(wù)C.独裁(cái)衰微(shuāi)迭起(dié)慷慨淋漓(kǎi)D.弥高(mí)迥乎(jiǒng)深宵(xiāo)锲而不舍(qì)【答案】C【解析】A. “校”读jiào,“斗”读dǒu;B. “窥”读kuī;D. “锲”读qiè;故选C。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 ) (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答案】籍裁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注意“籍”不要写成“藉”,“裁”不要写成“栽”,“颗”不要写成“棵”。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答案】D【解析】“兀兀穷年”的意思是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这里使用错误。
4.对下列语句的表达方式判定有误的一项是()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记叙)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答案]与木心先生在一起的时光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答案]与木心先生在一起的时光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59244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7b.png)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答案]与木心先生在一起的时光阅读答案篇一: 与木心先生在一起的时光阅读答案与木心先生在一起的时光斯滕伯格①2010年12月,我们有幸会见并采访了当今世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木心先生。
他对任何一个有幸与其相识的人均影响重大,对于许多通过其写作和艺术作品来认识他的人来说,木心的影响力同样强大。
在创作生涯中,他始终与他的受众保持着距离。
他的一生践行着福楼拜的信条:“呈现艺术,隐退艺术家”。
②我们第一次看见他的作品是通过网上一小幅山水画《会稽春晖》的复制品,画中的世界迷失在广阔无垠的时空中,雾霭沉沉的远山以君临之姿凌驾于近处的小屋之上。
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微妙平衡如同直接以意志刻写在纸上的记忆,直抵人心与思想。
然后我们又知道了他的“狱中笔记”,在其中他以雄辩、探究的智慧创造了与历史上的思想大家之间的虚构对话。
③陈丹青计划作为我们的引荐人,与我们一同前往。
如果木心先生喜欢并信任我们,那么他会同意我们的拍摄,否则,我们将无功而返。
我们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显然,木心很反感被采访,我们还得知,即使他同意采访,也很可能情绪易怒且缺乏耐心。
大家都知道,被问及昔日尤其是他的牢狱生活时,木心总是转弯抹角地回答,或干脆保持缄默。
对木心先生来说,他断不自认为“受迫害的艺术家”,但谈论这个话题,就像是给那些一心想为木心贴上这个标签的人提供更多弹药。
木心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艺术作品本身,而艺术作品如何或者为何被创作其实无关紧要。
”④显然,为了表示诚敬,也为了建立融洽的关系,我们应该赠送礼物。
听说他热爱西方古典音乐,我们就带上了一盒全套贝多芬弦乐四重奏CD。
见面时木心先生安静地说“你好”,随后把我们带到客厅。
面对面坐着时,他打量着我们。
他戴着一顶遮盖着前额的羊毛帽子,面色十分平静,只有锐利的双眼不断轻微移动着,透过厚厚的镜片斜视我们。
他显然对愚蠢的采访者不抱耐性。
我们试着通过翻译向他阐述拍摄这部电影的用意。
我们告诉他,这部电影将成为他的一幅肖像。
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拓展阅读(附答案)

闻一多先生上课(汪曾祺)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
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
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整天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
图书馆在楼上。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簃”,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
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
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
他写字有一特点,爱用秃笔。
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儿...”.。
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摁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
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
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全世界无第二人。
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诗。
《铁骨铮铮闻一多》阅读答案

《铁骨铮铮闻一多》阅读答案《铁骨铮铮闻一多》阅读答案铁骨铮铮闻一多云晓光抗战暴发了,闻一多开始蓄胡须。
他说:“赶不走日本人,我就不剃胡子,看它能够长多长!”七年过去了,他的胸前黑须盈尺,但是日本人还是没有被赶走。
有一天,闻一多居然见到了街头有饿死的国民党士兵,要知道,这是在大后方昆明啊。
闻一多先生不再潜心学问了,他拍案而起道:“这个国家,我们不能不管了!”他出席各种进步会议,他在会上的发言犹如狮吼虎啸,不做任何的掩饰。
他的发言,老实人听了连胆子都要被吓破,谁都知道国民党统治黑暗,弄不好,脑袋就没了,但是闻一多先生不怕。
他当着国民党军官邱清泉的面发问道:“国家糟到这步田地了,我们再不出来讲话,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我们不管,还有谁管?有人怕青年闹事,我倒以为闹闹无妨。
现在只有一条路,革命。
”他在另一次大会上说:“三十年了,居然国家还像三十年前一样,难道袁世凯还没有死吗?”闻一多不仅这样说,还跑到街上去,和青年学生一起游行。
齐胸的长须飘荡,步履沉稳。
国民党非常讨厌他,给他起了个俄式外号叫“闻一多夫”,说他是领俄国人卢布的,还叫他“闻疯子”,闻一多的学校职务也被解除了。
但是闻一多不怕,他已经看出国民党政府不会帮助这个国家了,就和它对着干,他在一次校友会上说:“前两天有一家报纸骂了蒋介石,他的党徒就不干了,说侮辱了什么。
为什么蒋介石就不能骂,他为国家造了多少孽,坑害了多少人民?我有名有姓,我就要骂:‘蒋介石王八蛋!’”和闻一多一样的还有李公朴,他也是铮铮铁骨,国民党派特务暗杀了他。
闻一多赶到医院去,李公朴已经死了。
闻一多抚摸着他的遗体说:“你走吧,我一定跟你来,我决不躲避。
”鉴于国民党的蛮不讲理和特务的疯狂,很多人都劝他躲避一下,闻一多说:“李先生可以为民殉身,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我们这时不站出来,用什么来告慰死者?”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布满了特务。
闻一多上台骂道:“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仅供同学们参考,希望同学多思考,运用真觉得智慧写出更好的答案!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
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3、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4、说说对下面的理解
5、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6、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7、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8、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短)
9、请简要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一句话)
10、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11、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2、作为学者有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果累累品格。
革命家有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大勇、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3、“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仅……还……”“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都是起关联作用的,“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4、①“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宣传动员革命,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
②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
闻一多先生最初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
③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作好了牺牲的.准备,表达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5、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争取民主、宣传革命)
6、“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说),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做),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7、“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充满着对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目不窥园。
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
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8、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行一致的伟人。
9、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10、闻一多先生既有鼓舞人心,极其震撼力的言论,又有伟大的行动实践,言行一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11、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目的:
1. 学习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
2. 理清教学设计>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精选典型材料来记述人物言行的方法。
3. 体会文中含蓄、精练、富有感情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