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相关法规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相关法律问题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相关法律问题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相关法律问题引言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管理和激励方式,不仅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也在非上市公司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然而,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涉及到一系列法律问题,包括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等方面的规定。
本文将重点讨论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涉及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一、合同法的适用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主要涉及到与员工之间的合同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股权激励协议属于一种特殊的合同形式,其具有合同的基本要素和法律效力。
因此,在进行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时,应当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二、公司法的规定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还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
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在非上市公司中进行股权激励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公司章程的规定: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应当符合公司章程的规定,包括限制股权转让的条款、优先购买权等。
2. 股东会决议: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需经股东会通过,并书面备案。
3. 股东权益平等原则: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应当遵循股东权益平等的原则,保护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法的相关要求在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还需要考虑到劳动法的相关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股权激励涉及到的员工应当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合同,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 劳动报酬:股权激励作为员工的劳动报酬形式之一,涉及到员工的权益保护问题。
公司应当依法支付员工的股权激励权益,并明确相关规定。
2. 解除劳动关系:如果员工在股权激励期间解除劳动关系,公司应当依法清算员工的股权激励权益,并与员工协商解决相关问题。
四、纳税义务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还涉及到相关的纳税义务。
根据税法的规定,员工获得的股权激励权益需要纳税。
公司应当及时履行纳税义务,并为员工提供相应的税务支持。
五、解决方法为了合法合规地进行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1. 法律咨询:非上市公司可以寻求专业的法律咨询机构的帮助,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符合法律要求的股权激励方案。
法律法规:公司法关于股权激励有什么规定?
公司法关于股权激励有什么规定?
小编希望公司法关于股权激励有什么规定?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很多公司会以股份进行激励,公司法也在这些方面进行了规定,可以奖励给职工一定股份,以增强员工与公司的利害关系,从而最终给公司带来收益。
那么公司法关于股权激励有什么规定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一、公司法第二节关于股份转让的激励
第一百四十三条例外情形第三款规定:若公司“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则可以回购本公司股份。
二、对股权激励的解读
国内上市公司早期对股权激励的探索,基本上是以个案为主,取决于地方政府对政策的“开放”程度,控股大股东的让利空间,因此大多数采取了一条较为迂回曲折之路。
于是,国内上市公司长效激励机制,通过多种变通途径来推进,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重要障碍,这使股权激励未得到有效推行。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推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出台,扫清了国内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部分基础性障碍。
如解决了激。
9《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财政部 国资发分配[2006]175号)
关于印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通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国资发分配[2006]17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财政厅(局),各中央企业:为指导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以下简称上市公司)规范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中长期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充分调动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规范上市公司拟订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我们制定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政策性强,操作难度大。
为规范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试行股权激励实施分类指导。
对中央企业及其所出资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其股权激励计划在报股东大会审计表决前,由集团公司按照《试行办法》规定的程序抱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或部门审核;对中央企业所出资三级以下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其股权激励计划在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前,报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或部门备案。
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或部门自从收到完整的股权激励计划申报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未提出异议的,国有控股股东可按申报意见参与股东大会审议股权激励计划。
二、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试行股权激励办法,应严格按《试行办法》规定的条件执行。
在试点期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或财政厅(局)统一审核批准后,报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备案。
三、对在《试行办法》出台之前已经公告或实施了股权激励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按照《试行办法》予以规范,对股权激励计划修订完善并履行相应的审核或者备案程序。
科创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法规
科创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股权激励计划的基本要求:上市公司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时,应当符合相关法规的基本要求,包括合法合规、公平公正、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等。
2. 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对象:股权激励计划应当向公司员工以及符合条件的外部人员开放,同时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得歧视任何人。
3. 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应当合法合规,可以通过公司股份、公司债券、定向增发等方式获得。
4. 股权激励计划的考核标准:股权激励计划应当设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包括业绩指标、考核周期、考核方法等,以确保激励对象的努力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
5. 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程序: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包括制定计划、股东大会审议、董事会授权、激励对象认购股份、公示与公告等环节。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公正的原则,确保激励对象的合法权益。
6. 股权激励计划的变更和终止: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如遇到不可抗力、法律法规变化等情况,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变更或终止。
7. 监管要求:监管部门对科创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管,要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确保计划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总的来说,科创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法规旨在规范公司的股权激励行为,确保激励对象的合法权益,同时促进公司的长期发展。
这些法规要求公司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明确考核标准,确保激励对象的行为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
同时,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科创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监管,以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股权激励相关法规汇编
股权激励相关法规汇编(201908)一、法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年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57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修订)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年修订) 141二、中央及国务院文件 14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4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 168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通知 17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183国务院关于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的通知 189三、行政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 196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 197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 210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 226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 241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 252《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起草说明 256关于印发《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258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2019年修订) 267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 340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问答——定向发行(一) 352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问答——定向发行(二) 353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 354 关于贯彻《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的通知 357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开转让说明书内容与格式指引(试行) 358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申请文件内容与格式指引(试行) 364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主办券商尽职调查工作指引(试行) 368中小企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4号:股权激励 380主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3号——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 394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8号——股权激励计划(2016年修订) 410关于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细则》的公告 424 关于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437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通知 441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447关于印发《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的通知 451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45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458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46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46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46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 468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 469财政部税政司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有关负责人就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税收政策答记者问 47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公告 480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2号的通知 482关于试点创新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和期权激励的指引 484科技部、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486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 490 关于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实施细则》的通知 494关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实施细则》的通知 514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527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 531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18年修订) 536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 552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证券登记规则(2019年修订) 557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业务指南(2019年修订) 564科创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备忘录第四号——股权激励信息披露指引 571。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核心业务人员。
第三条股权激励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公平、公正、公开;(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三)长期与短期激励相结合;(四)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股权激励计划第四条股权激励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激励对象;(二)激励方式;(三)激励数量;(四)激励条件;(五)激励期限;(六)激励价格的确定;(七)解锁条件;(八)行权安排;(九)其他相关事项。
第五条股权激励计划应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并提交股东大会批准。
第三章激励对象第六条激励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一)为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核心业务人员;(二)在公司任职满一定年限;(三)对公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四)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无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章激励方式第七条股权激励方式包括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等。
第八条限制性股票是指在一定期限内,激励对象按照约定价格购买公司股票,但股票权利受到一定限制,如解锁期限、解锁条件等。
第九条股票期权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约定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利。
第五章激励数量第十条激励数量应根据公司规模、激励对象的贡献程度、公司股价等因素合理确定。
第十一条激励数量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
第六章激励条件第十二条激励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一)公司业绩达到一定指标;(二)激励对象个人绩效评价合格;(三)公司股价达到一定水平。
第七章激励期限第十三条激励期限应根据激励对象职位、贡献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最长不超过10年。
第八章激励价格的确定第十四条激励价格应不低于以下两者中的较高者:(一)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1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二)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
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10.24•【文号】国资发考分规〔2019〕102号•【施行日期】2019.10.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改革正文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考分规〔2019〕102号各中央企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支持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建立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核心骨干人才的积极性,推动中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现就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科学制定股权激励计划(一)中央企业应当结合本集团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动所控股上市公司建立规范、有效、科学的股权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激励工具,系统构建企业核心骨干人才激励体系。
股权激励对象应当聚焦核心骨干人才队伍,应当结合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行业竞争特点、关键岗位职责、绩效考核评价等因素综合确定。
中央和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不纳入股权激励对象范围。
(二)股权激励方式应当按照股票上市交易地监管规定,根据所在行业经营规律、企业改革发展实际等因素科学确定,一般为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等方式,也可以结合股票交易市场其他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进展情况,探索试行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激励方式。
(三)鼓励上市公司根据企业发展规划,采取分期授予方式实施股权激励,充分体现激励的长期效应。
每期授予权益数量应当与公司股本规模、激励对象人数,以及权益授予价值等因素相匹配。
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及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首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授予的权益数量占公司股本总额的比重,最高可以由1%上浮至3%。
上市公司两个完整年度内累计授予的权益数量一般在公司总股本的3%以内,公司重大战略转型等特殊需要的可以适当放宽至总股本的5%以内。
股权激励法规及备案要点介绍
股权激励法规及备案要点介绍一、背景介绍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股权激励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激励方式。
股权激励是指通过给予员工股权的方式,既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又可以激励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共赢局面。
然而,由于股权激励涉及到涉及到股权、法律等众多复杂的问题,了解股权激励的法规要求及备案要点,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对股权激励的法规及备案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二、股权激励法规介绍2.1 公司法股权激励作为一种特殊的薪酬形式,其设置和运作都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在公司法中,相关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司章程中应当明确股权激励的设立和实施,以及参与员工的资格要求、规定和限制;•公司章程应当规定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期限;•公司章程中应当对股权激励计划的变更和终止进行规定;•股权激励计划应当经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并披露。
2.2 证券法股权激励涉及到股权的转移和使用,因此与证券法也有一定的关联。
在证券法中,相关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司发行的股权激励相关股票应当按照证券法的规定进行登记、交易和披露;•公司发行的股权激励相关股票应当遵守证券法的相关要求,特别是对于非公开发行的情况,还应当符合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要求;•公司发行的股权激励相关股票在交易过程中,应当遵守证券法的相关规定,特别是对于内幕交易等行为的规定。
2.3 监管部门的规定除了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外,股权激励还需要符合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监管部门的规定会有所不同。
在我国,相关规定主要由中国证监会和上交所制定和发布。
•中国证监会对股权激励计划的设立和实施,以及参与员工的资格要求、规定和限制等作出了详细规定;•上交所对于股权激励计划申报和备案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股权激励的备案要点介绍3.1 资格要求和规定股权激励计划需要明确参与员工的资格要求和规定。
通常要求员工满足以下条件:•公司员工;•在公司内具有一定的工作年限;•表现良好或达到一定的绩效指标。
员工股权激励 新规
员工股权激励新规
员工股权激励是一种常见的激励机制,通过给予员工购买或获得公司股票的机会,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升绩效并与企业利益紧密相连。
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政策,员工股权激励的新规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持股期限要求:新规可能规定了员工在获得股权后需要满足一定的持股期限才能行使股权或出售股票。
这样可以确保员工长期参与企业发展,并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相关。
2. 股权激励范围扩大:新规可能扩大了可以参与股权激励计划的员工范围,例如包括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
这样可以更广泛地激励员工,增强团队合作和企业稳定性。
3. 限制条件和封闭期:新规可能设定了一些限制条件,例如员工必须达到一定的绩效目标才能获得股权,或者设定了一定的封闭期,在此期间员工不能行使或转让股权。
这样可以保护企业的长期利益,防止短期行为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4. 税收政策调整:新规可能调整了员工股权激励的税收政策,包括减免个人所得税、优惠税率等,以提升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吸引力。
股权激励计划的法律规定与实施
股权激励计划的法律规定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是一种通过向公司的员工或管理层提供股权作为激励工具的方案。
它旨在激励员工和管理层为公司的利益努力工作,并在公司的发展中与公司共享成功。
在国内外企业中,股权激励计划已成为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探讨股权激励计划的法律规定与实施。
一、法律规定在国内,股权激励计划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股份有限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这些法律规定,公司可以通过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来向员工或管理层提供股权。
首先,股份有限公司法规定了股权激励计划的基本要求和限制。
根据该法,股权激励计划必须符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能损害公司股东的合法权益。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股权激励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
其次,劳动法对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给予了相应的法律保护。
根据劳动法,公司应当向员工明确股权激励计划的权益和限制,并签订书面协议。
同时,公司还应当制定合理的退出机制,以保护员工的权益。
二、实施过程与方法1. 设定激励目标: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前,公司需要明确激励的目标和达成条件。
这可以包括公司的业绩目标、员工个人的贡献目标等。
2. 设计计划方案:根据公司的需求和员工个人的情况,设计具体的股权激励计划方案。
这可能涉及股权分配比例、激励周期、行权条件等方面。
3. 确定股权来源:确定从哪里获取股权用于激励,例如可以从公司已有的股权中划分出一部分,或者向员工购买新发行的股份等。
4. 激励实施与管理:一旦股权激励计划制定完毕,公司需要将其实施和管理起来。
这可能涉及员工的行权申请、行权期限的确定、行权后股权的转让等。
5. 引导与监督:为了确保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实施,公司需要定期进行引导与监督。
这可能包括向员工提供相关培训、制定激励计划的宣传活动等。
三、股权激励计划的优势与挑战股权激励计划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可以激励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国资委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的通知
国资委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4.23•【文号】•【施行日期】2020.04.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考核评价正文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的通知各中央企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推动中央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国资委在总结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现印发给你们,供参考。
国资委2020年4月23日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建立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股权激励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充分调动上市公司核心骨干人才的积极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关于修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决定》(证监会令第148号)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指引,供企业在工作中参考使用。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出资企业控股或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或者其衍生权益为标的,对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管理、技术和业务骨干实施的长期激励。
第四条本指引用于指导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按照本指引及相关规定指导上市公司科学制定股权激励计划、规范履行决策程序,做好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管理工作。
第五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依法规范,公开透明,遵循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治理机制。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激励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提高公司经营业绩,促进公司稳定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适用于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注册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或交易的公司。
第三条上市公司应依法开展股权激励计划,并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
第二章股权激励计划的建立第四条上市公司应由董事会提出股权激励计划的设立,并征得股东大会的同意。
第五条股权激励计划的设立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激励对象和范围;(二)激励措施和方式;(三)激励期限和解除条件。
第三章股权激励对象第六条股权激励对象包括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
第七条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董事、监事、总经理等。
第八条核心技术人员包括公司关键技术研发、生产操作、销售等相关职务人员。
第四章股权激励措施与方式第九条股权激励措施主要包括股票期权、股票奖励和股票份额。
第十条股票期权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激励对象享有购买或认购公司股票的权利。
第十一条股票奖励是指公司给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作为奖励。
第十二条股票份额是指公司给予激励对象一定比例的股权份额。
第五章股权激励期限和解除条件第十三条股权激励期限应明确规定,并在一定期限内行使或解除股权激励。
第十四条解除条件包括激励对象离职、违反公司规定等情况。
第十五条在解除条件发生时,公司应根据股权激励计划的具体约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附件本文档附件包括以下内容:附件一: 股权激励计划报备表格附件二: 股权激励方案模板附件三: 股权激励计划变更申请表格附件一: 股权激励计划报备表格附件详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报备表格》。
附件二: 股权激励方案模板附件详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模板》。
附件三: 股权激励计划变更申请表格附件详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变更申请表格》。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法》:指中国证监会设立的法律法规,用于规范中国证监会的监管职责和权力等。
股权激励计划的法律规定与实施
股权激励计划的法律规定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在当今商业领域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它作为一种激励措施,旨在通过股权的分配和奖励来激励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贡献。
然而,为了确保这种激励计划的顺利实施,必须遵守一系列法律规定。
本文将就股权激励计划的法律规定与实施进行论述。
一、法律规定1. 适用法律股权激励计划的法律规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
就以中国为例,股权激励计划的主要法律基础包括《公司法》、《证券法》、《劳动合同法》等。
这些法律规定了股权激励计划的设立程序、股权分配方式、股权激励对象的限制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等。
2. 设立程序股权激励计划的设立程序主要包括计划制定、审议和公告等环节。
首先,公司应当制定股权激励计划的具体方案,明确计划的目标和内容。
然后,该方案需经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审议和批准,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公告。
这些程序的执行有助于确保计划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 股权分配方式股权激励计划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合理的股权分配方式。
在制定分配方案时,公司可以选择股票期权、股票奖励、限制性股票等多种方式。
不同的分配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员工,例如高管层、核心骨干员工和普通员工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股权激励计划的期限和行权条件等因素。
4. 股权激励对象的限制为了确保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法律对股权激励对象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通常情况下,只有公司内部的员工可以成为股权激励计划的对象,而外部人员、顾问和承包商等都不在计划的范围之内。
此外,一些特殊的行业或企业也可能存在特定的限制或要求。
5. 相关法律责任对于股权激励计划的违法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公司违反了设立程序或存在任何不合规的行为,可能会面临民事、行政甚至刑事处罚。
因此,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务必谨慎,确保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二、实施过程1. 建立内部机制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的初期,公司应建立相应的内部机制,以确保计划的顺利进行。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2018年修正)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8.15•【文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48号•【施行日期】2018.09.15•【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证券正文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2016年5月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16年第6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根据2018年8月15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
上市公司以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实行股权激励的,适用本办法;以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实行股权激励的,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本办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不得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实行股权激励中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第四条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和其他相关规定的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五条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出具意见的证券中介机构和人员,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保证所出具的文件真实、准确、完整。
第六条任何人不得利用股权激励进行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等违法活动。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七条上市公司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实行股权激励:(一)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三)上市后最近36个月内出现过未按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公开承诺进行利润分配的情形;(四)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实行股权激励的;(五)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股权激励计划的法律效力与实施条件是什么?
股权激励计划的法律效力与实施条件是什么?股权激励计划是公司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提高公司业绩和竞争力,而实施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
本文将探讨股权激励计划的法律效力与实施条件,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一、股权激励计划的法律效力1. 法律依据股权激励计划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对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主体、激励对象、激励条件、实施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2. 法律效力股权激励计划的法律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法性:股权激励计划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公司法》、《证券法》等。
否则,激励计划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2)约束力:股权激励计划一旦生效,对公司和激励对象具有约束力。
公司应按照计划约定的条件向激励对象授予股权,激励对象也应按照计划约定的条件履行相应义务。
(3)可诉性:股权激励计划生效后,若公司和激励对象之间发生纠纷,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条件1. 实施主体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主体为公司,包括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需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2. 激励对象激励对象主要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业务)骨干人员。
激励对象的确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3. 激励条件(1)公司业绩条件: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应具备一定的业绩条件,如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等。
(2)个人绩效考核条件:激励对象应满足个人绩效考核要求,如完成年度考核指标、项目成果等。
(3)公司合规性条件:公司应具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主体资格,如公司设立、注册资本、股权结构等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4. 实施程序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方案:公司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等机构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方案,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公司股权激励新规范:2024年证监会发布
公司股权激励新规范:2024年证监会发布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公司股权激励成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实践中,股权激励机制存在一些弊端和风险,使得一些公司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困惑和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24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发布了新的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旨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这一机制。
背景公司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向员工提供股权作为激励手段的制度。
它可以使员工与公司的利益保持一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公司的绩效和竞争力。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股权激励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缺乏规范性制度是公司股权激励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主要依靠公司自主设计和执行,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依据。
这导致了股权激励方案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员工在实施过程中难以评估和预期自己的权益。
其次,公司股权激励存在激励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有研究表明,一些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后,并没有明显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绩效,甚至有些员工对股权激励缺乏兴趣和信心。
这主要是因为激励机制设计不合理,激励对象和激励方式不匹配,导致激励效果不佳。
最后,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监管不足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于公司股权激励的监管还不够完善,监管制度滞后于市场需求。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容易导致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时违法和违规,损害了员工和投资者的利益。
新规范的主要内容1. 法律法规的完善新规范明确了公司股权激励的法律法规依据和制度框架。
在新规范下,公司必须遵守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执行股权激励方案。
这将有助于提高股权激励制度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为员工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激励机制。
2. 激励机制的优化新规范提出了对激励机制的优化要求。
公司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特点和动机,合理确定激励对象和激励方式,确保激励机制与员工的价值观和期望相匹配。
同时,公司应制定适当的考核和评估制度,及时调整激励措施,使股权激励能够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股权激励法律规定
股权激励法律规定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
它通过将公司的股份分配给员工作为激励,既能够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也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发展的动力。
然而,为了确保股权激励的公平、合理和可持续性,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对股权激励法律规定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股权激励的法律依据股权激励作为一种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其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公司法、劳动法和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公司法规定了企业内部股权的分配和流转规则,劳动法则规定了员工权益保护的基本原则,而证券法则规定了企业股权激励行为的监管和合规要求。
二、股权激励的设计要素和限制股权激励的设计要素主要包括激励对象、股权种类、激励条件、激励比例和激励期限等。
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时,企业需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员工需求来确定合适的激励对象,并考虑到激励股权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激励条件的设定。
此外,企业还需要遵守法律规定和市场监管机构的限制,确保股权激励行为的合法合规。
三、股权激励的合同约定为了规范股权激励行为,合同约定成为一种常见的方式。
股权激励合同通常包括合同当事人、激励期限、股权份额、激励条件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防止合同纠纷的发生,并为法律监管提供依据。
四、股权激励的税务考虑股权激励不仅涉及到劳动法和公司法的规定,还需要考虑税务方面的问题。
税务政策对于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印花税等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企业在设计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应综合考虑税务方面的因素,确保依法纳税。
五、股权激励的实践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股权激励法律规定的具体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股权激励实践案例:案例一:某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将公司10%的股份分配给核心团队成员,以激励他们提高绩效和创新能力。
该计划设定了一定的绩效指标和持有期限,以确保激励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案例二:一家初创企业通过股权期权计划,将未来一定期限内可以购买公司股份的权利授予给员工。
股权激励规定
股权激励规定
股权激励是指企业通过向员工提供持有或购买公司股权的机会,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增加公司的价值。
股权激励规定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自身情况,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管理股权激励的制度,以保障股权激励的公平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下面是股权激励规定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股权激励对象:规定了哪些员工可以参与股权激励计划,一般以公司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为主。
二、股权激励比例:规定了员工可以获得的股权比例,一般根据员工的贡献和职位等级来确定。
三、股权激励方式:规定了员工获得股权的方式,包括直接赠与、购买、期权等。
四、股权激励期限:规定了员工获得股权后的锁定期限,以及是否可转让等。
五、股权激励条件:规定了员工必须满足的条件,例如工作年限、绩效评估等。
六、股权激励管理制度:规定了股权激励的管理流程、申请条件、审批程序等,以确保激励计划的公平公正。
七、股权激励风险控制:规定了员工在参与股权激励计划中的风险和责任,以及企业应对风险的措施。
八、股权激励信息公开:规定了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中应当公开的信息内容和方式,以保障员工的知情权。
九、股权激励的法律法规依据:规定了股权激励计划的合法性依据,以确保激励计划的合规性。
十、股权激励的奖励和回报机制:规定了员工获得股权激励后的奖励和回报机制,以增加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股权激励规定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旨在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促进公司的长期发展。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制定股权激励规定,并加强对规定的执行和监督,以实现股权激励的目标。
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法规汇总
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法规汇总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法规汇总一、背景介绍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是指通过给予员工持有股份的方式,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并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为了规范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实施,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被制定和修订,以下是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法规汇总。
二、国家法规和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该法规对股权激励的一般原则进行了规定,明确了股权激励的目的、原则和实施方式。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雇主可以将股权作为劳动报酬的一种形式,与员工通过劳动合同约定。
3.《国有企业职工股权激励办法》该办法对国有企业职工股权激励的具体方式和操作流程进行了规定,包括激励对象选择、股权分配比例、股权投资和退出机制等。
4.《国有企业职工持股试点办法》这一政策文件明确了国有企业职工持股试点的范围和要求,提供了相关股权激励试点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政策支持。
5.《关于国有企业职工持股试点若干问题的通知》针对国有企业职工持股试点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该通知给出了明确的解答和指导,帮助国有企业顺利实施股权激励。
三、地方性法规和政策1.各省市国资委下发的地方性股权激励实施细则不同省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地方性实施细则,对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了规定。
2.各地人力资源部门下发的地方性劳动合同范本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源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本地区股权激励的劳动合同范本。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见附件一、附件二的内容。
附件一:《国有企业职工持股试点申请表》附件二:《职工股权投资协议范本》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股权激励:通过给予员工持有股份的方式,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并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2.国有企业:由国家出资或国有资产控股的企业。
3.股权:指企业的所有权或部分所有权,可通过股份的形式进行表达和交易。
4.股权分配比例:国有企业职工持股的比例,可以根据国家法律和政策进行设定。
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法律规定
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法律规定一、引言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激励手段,通过给予员工持有公司股权的权利,旨在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并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然而,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必须遵守一系列法律规定,以保障员工权益同时规范企业行为。
本文将针对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法律规定展开阐述。
二、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定义与目的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是企业为了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企业绩效而采取的一种薪酬形式。
它是通过向员工发放股票、期权或以其他形式提供公司股权的方式,让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与企业共同分享企业的成长收益。
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目的是激发员工的归属感、责任感和积极性,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利益高度一致。
三、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法律依据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特别是公司法、劳动法以及证券法等相关法律。
下面将详细介绍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法律依据:1. 公司法:根据《公司法》,公司可以向其员工发行股票或者认股权证,并规定了相应的程序和限制。
企业应当依法进行股权登记、股权转让和股权激励等相关事项。
2. 劳动法:根据《劳动法》,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必须符合平等、自愿、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不能侵犯员工的劳动权益。
同时,员工股权激励计划需要明确约定员工股权的来源、数量、期限等关键条款,保障员工的权益。
3. 证券法:根据《证券法》,企业发行股票或者股权激励计划涉及到的证券交易需要遵循证券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披露、审批等程序。
四、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主要要素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涉及到多个要素,下面将介绍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主要要素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1. 股权来源: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股权来源可以是现有股东转让、新发股票、股份回购等方式,而这些股权转让需要遵循相关的股权转让程序。
2. 股权数量: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应明确规定员工获得的股权数量,一般以股份数或比例进行确定。
企业应当在合理范围内确保员工获得一定比例的股权,以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适用激励类型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
上市公司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实行股权
激励:(一)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三)上市后最近36个月内出现过未按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公开承诺进行利润分配的情形;
(四)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实行股权激励的;
(五)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激励对象:上市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或者核心业务人员,以及公司认为应当激励的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直接
影响的其他员工。
不得成为激励
对象:
独立董事和监事
单独或合计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
配偶、父母、子女
(一)最近12个月内被证券交易所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二)最近12个月内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定
为不适当人选;
(三)最近12个月内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
出机构行政处罚或者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四)具有《公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情形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参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
(六)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计划的有效期从首次授予权益日起不得超过10年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
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外部董事(含独立董事,下同)占董事会成员半数以上;
(二)薪酬委员会由外部董事构成,且薪酬委员会制度健全,议事规则完善,运行规范;
(三)内部控制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健全,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劳动用工、薪酬福利制度及绩效考核体系;
(四)发展战略明确,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良好,经营业绩稳健;近三年无财务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记录;
(五)证券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股权激励的方
式
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
标的股票来源向激励对象发行股份、回购本公司股份及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确定
股权激励对象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
上市公司母公司(控股公司)的负责人在上市公司担任职务的,
可参加股权激励计划,但只能参和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
划。
在股权授予日,任何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的人
员,未经股东大会批准,不得参加股权激励计划。
授予的股权数量总量0.1%-10%;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
首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授予的股权数量原则上控制在1%以内。
上市公司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获授的本公司股权,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批准的除外。
授予高级管理人员的股权数量按下列办法确定(一)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高级管理人员个人股权激励预期收益水平,应控制在其薪酬总水平(含预期的期权或股权收益)的30%以内。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总水平应参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部门的原则规定,依据上市公司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办法确定。
(二)参照国际通行的期权定价模型或股票公平市场价,科学合理测算股票期权的预期价值或限制性股票的预期收益。
按照上述办法预测的股权激励收益和股权授予价格(行权价格),确定高级管理人员股权授予数量。
股权的授予价格(行权价格)(一)上市公司股权的授予价格应不低于下列价格较高者:1.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一个交易日的公司标的股票收盘价;
2.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30个交易日内的公司标的股票平均收盘价。
(二)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拟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其股权的授予价格在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满30个交易日以后,依据上述原则规定的市场价格确定。
实施方式应采取分次实施的方式,每期股权授予方案的间隔期应在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以上
禁售和解锁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每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其禁售期不得低于2年。
禁售期满,根据股权激励计划和业绩目标完成情况
确定激励对象可解锁(转让、出售)的股票数量。
解锁期不得低
于3年,在解锁期内原则上采取匀速解锁办法。
其他规定授予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股权,应根据任期考核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行权或兑现。
授予的股票期权,应有不低于授予总量的
20%留至任职(或任期)考核合格后行权;授予的限制性股票,
应将不低于20%的部分锁定至任职(或任期)期满后兑现。
上市公司不得为激励对象按照股权激励计划获取有关权益提供
贷款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财务资助,包括为其贷款提供担保。
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
通知
一.加快完善
公司法人治理
结构
二.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其授予和行使环节均应设置应达到的业绩目标,1.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股权时的业绩目标水平,应不低于公司近3年平均业绩水平及同行业(或选取的同行业境内、外对标企业,行业参照证券监管部门的行业分类标准确定,下同)平均业绩(或对标企业50分位值)水平。
2.上市公司激励对象行使权利时的业绩目标水平,应结合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特点和自身战略发展定位,在授予时业绩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不得低于公司同行业平均业绩(或对标企业75分位值)水平。
凡低于同行业平均业绩(或对标企业75分位值)水平以下的不得行使。
三.合理控制股权激励收益水平,实行股权激励收益和业绩指标增长挂钩浮动(一)对股权激励收益在计划期初核定收益水平以内且达到考核标准的,可按计划予以行权。
(二)对行权有效期内股票价格偏高,致使股票期权(或股票增值权)的实际行权收益超出计划核定的预期收益水平的上市公司,根据业绩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和股票价格增长情况合理控制股权激励实际收益水平。
即在行权有效期内,激励对象股权激励收益占本期股票期权(或股票增值权)授予时薪酬总水平(含股权激励收益,下同)的最高比重,境内上市公司及境外H股公司原则上不得超过40%,境外红筹股公司原则上不得超过50%。
股权激励实际收益超出上述比重的,尚未行权的股票期权(或股票增值权)不再行使或将行权收益上交公司。
(三)上述条款应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或股权授予协议上予以载明。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以及上市公司市场化程度和竞争性的不断提高,将逐步取消股权激励收益水平限制。
四.进一步强化股权激励计划的管理
以业绩考核结果确定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水平1.上市公司应以严格的业绩考核作为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前提条件。
上市公司授予限制性股票时的业绩目标应不低于下列业绩水平的高者:公司前3年平均业绩水平;公司上一年度实际业绩水平;公司同行业平均业绩(或对标企业50分位值)水平。
2.强化对限制性股票激励对象的约束。
限制性股票激励的重点应限于对公司未来发展有直接影响的高级管理人员。
限制性股票的来源及价格的确定应符合证券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且股权激励对象个人出资水平不得低于按证券监管规定确定的限制性股票价格的50%。
3.限制性股票收益(不含个人出资部分的收益)的增长幅度不得高于业绩指标的增长幅度(以业绩目标为基础)。
严格股权激励对象范围,规范股权激励对象离职、退休等行为的处理方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重点应是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直接影响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骨干,不得随意扩大范围。
未在上市公司任职、不属于上市公司的人员(包括控股股东公司的员工)不得参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
境内、境外上市公司监事不得成为股权激励的对象。
股权激励对象正常调动、退休、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授予的股权当年已达到可行使时间限制和业绩考核条件的,可行使的部分可在离职之日起的半年内行使,尚未达到可行使时间限制和业绩考核条件的不再行使。
股权激励对象辞职、被解雇时,尚未行使的股权不再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