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一)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整理归纳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整理归纳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整理归纳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知识点非常的多,其中地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中地理的课程中,地貌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联系紧密。

因此,整理和归纳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对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貌的基本概念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景观形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河流等。

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不断地运动和变化造成的,同时也受到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

二、地貌的分类1.按构造性质划分:包括地壳隆起、地壳坳陷、地震带、火山带、地幔上升等。

2.按海拔高度划分:包括高山地带、山地地带、丘陵地带、平原地带、海洋地带等。

3.按地形、构造和成因划分:包括古老地貌、新生地貌、静止地貌、活动地貌等。

三、中国的地貌中国地貌多样,主要分为高山地带、山地地带、丘陵地带、平原地带和南北沿海地带,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1.高山地带:包括喜马拉雅山地、昆仑山地、南天山山地、大青山山地、祁连山山地、横断山山地等。

2.山地地带:包括南岭山地、武夷山山地、五岭山地、黄山山地等。

3.丘陵地带:包括岩溶丘陵、黄土丘陵、河北丘陵、鄂西丘陵、川西丘陵等。

4.平原地带:包括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南平原等。

5.南北沿海地带:南部的南雄平原、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平原等,北部的渤海平原、江苏沿海平原等。

四、世界的地貌世界上的地貌非常的丰富,包括高山、盆地、沙漠、草原、河流等。

1.高山:包括珠穆朗玛峰、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洛矶山、安地斯山等。

2.盆地:包括鄂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亚马逊盆地、刚果盆地等。

3.沙漠:包括撒哈拉沙漠、戈壁沙漠、澳大利亚沙漠、蒙古沙漠等。

4.草原:包括非洲大草原、美洲大草原、蒙古草原、欧洲草原等。

5.河流:包括长江、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等。

五、地貌对人类的影响地貌是人类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基础,它不仅直接影响了人类的居住和发展,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资源。

地貌的高低、平缓、陡峭程度对农业、林业和牧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一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一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一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总结喀斯特地貌是指由于地表地下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表地下具有独特地貌特征的地区。

它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地貌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们也会接触到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对高一阶段学习的喀斯特地貌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溶蚀作用。

溶蚀作用是指地表水或地下水中溶解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通过溶解矿石、岩层中的碳酸盐矿物,形成碳酸溶液,继而对岩石进行溶蚀作用。

在喀斯特地区,溶蚀作用主要由于碳酸盐岩的存在而引发。

溶蚀作用使得地表和地下的岩石形成裂隙、洞穴等特征。

二、喀斯特地貌的地貌特征1.地表特征喀斯特地表地貌特征主要有岩溶塔、喀斯特平原和岩溶斑点等。

岩溶塔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尖峰状地貌,如中国的喀斯特天门山。

喀斯特平原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平坦地区,如中国的贵州喀斯特大地貌。

而岩溶斑点则是指多个天坑、洞穴等喀斯特地貌特征集中在一起形成的区域。

2.地下特征喀斯特地下地貌特征主要有岩溶洞穴、地下河系和地下溶洞等。

喀斯特洞穴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地下空洞,如中国的乌龙洞。

地下河系则是指地表水源形成的河流在地下继续流动的地下系统。

地下溶洞是由于地下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空穴,常常有奇特的地质景观。

三、喀斯特地貌产生的地质灾害尽管喀斯特地貌有其独特的美景,但也存在一些地质灾害。

在喀斯特地区,由于地下洞穴的腐蚀作用,地表可能会发生塌陷、地陷等灾害。

同时,喀斯特地区地下河流也可能引发水灾问题。

在建设中,需要特别注意喀斯特地区的地质特点,以避免潜在的灾害。

四、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保护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如中国的喀斯特地貌以贵州为代表,全球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有斯洛文尼亚的普莱谢夫察、美国的卡尔斯巴德洞穴等。

保护喀斯特地貌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工作,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切忌盲目开采、污染。

五、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常见地貌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类型特征1.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2.XXX:凹槽、沟槽间的突起地表3.洼地:底部平坦喀斯特地貌4.峰丛、峰林:呈锥状耸立5.塌陷漏斗、陷塘:随着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为塌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为陷塘地下以溶洞为主,溶洞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向喀斯特地貌上发育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一起形成了石柱。

4.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及其成因: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态XXX→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峰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溶水洞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成因溶蚀淀积5.喀斯特地貌的影响①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②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③水文:地表水缺少,多地下暗河④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少⑤旅游资源丰富6.射电千里镜的选址问题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夏季降水集中;地貌:群山深处,喀斯特地貌发育,形如“巨碗”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②存在较多的弧形漏斗,天坑,洼地,可利用天然地形,削减工程量。

③喀斯特地貌岩石透水性较好,有利于排水,底部裂隙多,可以免雨季淹没射电千里镜,比较平安。

2、河流地貌1.河流地貌的概况⑴概念:河流感化于地表所构成的各类地貌⑵成因分类:①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的进程中,不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资带走(搬运感化),使得一局部地表物资削减(腐蚀感化),构成的腐蚀地貌。

②河流聚集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资,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构成的聚集地貌。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剧烈。

①云贵高原在地质时期是一片热带浅海,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②地壳抬升,海水退缩,形成了高原;③在流水的侵蚀(化学溶蚀)与沉积(化学沉积)作用下,云贵高原形成了众多喀斯特地貌。

5、喀斯特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称为溶沟。

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流水的溶蚀作用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被称为坝子,为重要农业区。

峰丛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

峰林当峰丛进一步溶蚀,基座被切开,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散布,则被称作峰林。

孤峰峰林进一步发展,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称为孤峰,状若石笋,形态各异。

(2)地下喀斯特地貌 6、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残丘地表山峰经长期溶蚀作用残留的低矮山丘。

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洞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地下暗河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河道石钟乳、石幔(或)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的岩体,按形态不同可分为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石钟乳是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石帘是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

高二地貌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貌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貌知识点归纳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地形特征,是地球表面地形的总和。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地貌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表面特征和地理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地貌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地貌的基本概念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地形特征的总称。

它可以分为宏观地貌和微观地貌。

宏观地貌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大规模地形特征,如山地、高原、平原等;微观地貌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小尺度地形特征,如河流、湖泊、坡面等。

二、地貌的形成和变化地貌的形成和变化是由多种地质和地学过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这些过程包括构造运动、风化侵蚀、河流侵蚀、冰川作用、海洋侵蚀等。

1. 构造运动:地壳的构造运动是地貌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地壳的抬升和下沉、地壳的抬升和下沉、地震、火山活动等都会对地貌产生影响。

2. 风化侵蚀:风化是由大气和水分对岩石物质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过程。

风化侵蚀是地貌形成的重要过程之一,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地貌特征,如岩石崩塌、溶蚀洞、石柱等。

3. 河流侵蚀:河流的流动和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河流侵蚀可以形成峡谷、河谷、河口等地貌特征。

4. 冰川作用:冰川是由积雪经过长时间的压实而形成的巨大冰体,冰川运动对地貌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冰川作用可以形成冰川流出地形、冰碛地貌等。

5. 海洋侵蚀:海洋的侵蚀作用是地貌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洋的波浪、洋流、潮汐等都会对海岸线和海底地貌产生影响。

海洋侵蚀可以形成海岸崖、海蚀平原等地貌特征。

三、中国的地貌特征中国是一个地貌非常丰富多样的国家,其地貌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山地:中国拥有丰富的山地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南部和西北地区。

常见的山地有喀斯特地貌、太行山、秦岭、昆仑山等。

2. 平原:中国的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

高考地理地貌与地貌类型

高考地理地貌与地貌类型

高考地理地貌与地貌类型地貌是指地壳表面形成的各种地形和地表特征的总称。

它是地球表面构造活动的结果,是地球长期以来的地壳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产物。

对于地理学考试来说,地貌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在考试中对地貌及其类型的认识和理解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一、地貌的定义与分类地貌是地壳上陆地表面的各种形态的总称。

地貌的形成与构造运动、风化作用、水的作用、冰雪和重力的作用等有关。

地貌有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高原:指相对平坦和连绵的地表,具有较高的海拔和广阔的面积。

高原通常由巨大的岩石块状构成,是地壳构造抬升后的产物。

例如,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由造山运动形成。

2. 山脉:是地壳的隆起带,具有较大的海拔和陡峭的坡度。

山脉是由地壳板块的挤压和隆起形成的,代表性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3. 山地:是指在山脉周围形成的地形,其地势较高,坡度较大。

山地通常由多个山峰和山谷组成,地形起伏较大。

中国的川西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地貌。

4. 平原:是相对平坦和广阔的陆地表面,没有明显的起伏。

平原通常由沉积物覆盖而成,是河流冲积、风力作用和海洋沉积的结果。

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都是中国的广阔平原地貌。

5. 丘陵: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地势较高,但坡度较缓。

丘陵通常由构造抬升和侵蚀作用共同形成,地形起伏较小。

英国的丘陵地貌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

6. 河谷:是河流侵蚀剧烈地区形成的地形,具有狭长而陡峭的特点。

河谷分为V型谷和峡谷两种类型,是水的作用造成的。

云贵高原的剑门关就是一个典型的河谷地貌。

二、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地貌类型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等。

1.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成的基础,地壳运动会导致地形的隆起和沉降。

例如,地壳的抬升会形成高原和山脉,而地壳的下降会形成低洼地区和盆地。

2. 气候:气候对地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候可以通过降水、风力、冰雪和温度等因素影响地表的风化和侵蚀过程。

地理高一知识点地貌

地理高一知识点地貌

地理高一知识点地貌地理学中的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地势形态的各种特征和变化。

它是地球形成和发展的结果,受到地质、气候、水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地貌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预测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理高一阶段的地貌知识点,帮助你掌握地貌的基础概念和主要类型。

一、地貌基础概念1. 地貌的含义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各个地区的地势形态和地表特征的总和,包括山脉、平原、丘陵、盆地、峡谷等各种形态。

2. 地貌的形成原因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地质作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等。

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火山作用、构造抬升等;气候作用包括风蚀、冰蚀、水蚀等;水文作用包括河流侵蚀、海洋侵蚀、地下水溶蚀等。

3. 地貌的分类标准根据地貌形态的特点和成因,地貌可以分为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

构造地貌是由地壳的抬升和下降引起的地貌变化;侵蚀地貌是由水、风、冰等侵蚀力量造成的地貌类型;沉积地貌是由河流、冰川、河口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二、地貌类型1. 山地山地是地表上相对较高的地区,通常由连续的山峰、山脊和陡峭的山坡组成。

山地的形成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如地山脉的抬升、构造斜坡的形成等。

2. 平原平原是较为平坦的地貌类型,通常位于山地和海洋之间。

平原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如河流沉积平原、冰川冲积平原等。

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和居住区,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

3. 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貌形态,具有相对较低的海拔和坡度。

丘陵的形成通常是由侵蚀作用引起的,如河流侵蚀形成的河谷丘陵、风蚀形成的风成丘陵等。

4. 盆地盆地是相对于周围的山脉或高地而言,中间部分下陷形成的地区。

盆地通常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如地块下陷形成的地块盆地、断裂活动引起的断块盆地等。

盆地内通常积聚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5. 河流河流是地表水体在重力和水文作用下沿着一定路径流动形成的地貌类型。

河流通常由源头、上游、中游、下游和出海口组成。

河流对地貌的塑造和改变具有重要作用,如侵蚀谷地、形成洪积平原等。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和地表的各种地形。

它由地形、地势和地表覆盖物等组成,反映了地球内部构造和外力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对高中地理中的地貌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地貌基本概念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总和,由地形和地表覆盖物构成。

地形指的是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等特征,地表覆盖物则包括土壤、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

地貌的形成是由地内作用和地外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地貌类型1. 山地:山地是由地壳的抬升形成的,山地通常呈现出陡峭的山峰和峡谷。

山地呈现出的形态特征与构造和侵蚀作用有关。

2. 高原:高原是由抬升起来的地壳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多为相对平坦、高海拔的地形。

高原通常具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资源。

3. 平原:平原是地壳的下陷或沉积物的堆积造成的相对平坦的地表。

平原地区通常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是人口密集地区。

4. 台地:台地是由地壳抬升后,经过长时间的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平坦的高地。

台地地貌常常呈现出层状的岩层和宽广的地势。

5. 河流:河流是地表水流经地壳抬升和侵蚀作用形成的。

根据河流的特征和形态,可以分为冲沟、河段、峡谷、河口等类型。

6. 湖泊:湖泊是由地壳抬升或河流沉积形成的,是相对静态的水体。

湖泊的形成和消失与地壳抬升、侵蚀和水系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7. 冰川:冰川是由大量积雪堆积形成的巨大冰体,对地表形态产生巨大影响。

冰川的形态可以是冰川舌、冰碛、冰湖等。

8. 海洋:海洋是地球表面面积最大的水域,由大洋和海湾组成。

海洋的形成与地壳板块运动和海洋沉积作用密切相关。

三、地貌的形成原因1. 构造作用: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地壳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构造运动抬升或下陷形成了山峰、高原和盆地等地貌。

2. 侵蚀作用:地表的侵蚀作用包括风蚀、水蚀、冰蚀、海蚀等。

它们通过磨蚀、剥蚀和交通作用改变地表的形态。

3. 沉积作用: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水体的运动和堆积,是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高中地理关于地形知识点

高中地理关于地形知识点

高中地理关于地形知识点1、地形概况(1)陆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界线: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盆地。

海拔lOOO米~2000米。

界线:第三级阶梯——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海拔500米以下。

海上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2、主要山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弧形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4.43米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的山脉:参见书本90页5、地震、火山、泥石流1.地震a.位于环太平洋和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上,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b.我国主要地震带: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2.火山a.山西大同附近——死火山。

b.白头山天池,五大连池——休眠火山。

c.台湾大屯火山群的七星山、新疆于田附近——活火山,3.泥石流a.形成条件: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疏碎屑物质多,植被不良,夏季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

b.多发生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

高中地理地质知识点☆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表形态特征:以ХХ地形为主(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主要地形区分布位置(多种地形条件下)。

2.地势高低:哪边高哪边低(如地势西高东低等);地势起伏状况。

3.特殊区域特征描述: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4.沿海地区考虑海岸线:非洲海岸线平直;欧洲西部地区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地形地貌成因分析: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等1.河口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由于地形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高中地理地貌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地貌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地貌的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中地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了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其形成机制。

地貌不仅与地理学有关,同时也与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学等相关科学密切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高中地理地貌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构造地球是一个由固态、液态和气态组成的球体,其核心可以分为内核和外核,地幔和地壳构成表层。

地壳是人类生活的土地,它经常发生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表塌陷等自然灾害。

尽管地球的表面看起来非常平滑,但这个“外壳”在东西、南北和垂直于表面的方向上都在不断地变形。

从根本上来说,地球的构造和地貌的形成具有密切关联。

二、地貌的类型1. 塔式地貌塔式地貌指由玄武岩、玄英岩等质地更加坚硬的岩石所堆积而成的山峰地貌。

塔式地貌地域常见于中国的贵州、四川等地区。

在塔式地貌中可以看到古老的山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 阶地地貌阶地地貌是由河流、岸线或者古洞穴等等作用于土壤所形成的平坦而又缓坡的沟谷地貌。

阶地地貌分布广泛,包括长江、黄河及其支流。

3. 傠洼地貌傠洼地貌是由岩石受到风化、侵蚀,溶解的地表方位被慢慢侵蚀、冲刷所形成的深度较大的凹地地貌。

这种地貌通常出现在固体岩石地区,如喀斯特或花岗岩地区。

4. 码头地貌码头地貌是由海水浸蚀陆地所形成的山丘、崖、半岛等陆地地貌。

这种地貌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是最集中的地区是中国的华南地区以及日本的海上。

三、地貌演变地貌演变是指地表地形的变化。

地球上的地貌变化是一种持续性过程,既包括缓慢传统的地质作用,也包括地震、火山活动等快速的地貌变化。

地貌演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地貌与环境地貌是现代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貌的形成对环境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人类活动、人口膨胀、城市化等因素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高速公路、铁路、河流治理等工程设施的建设也会改变地貌和水文地理。

总之,地貌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地球表面的构造和形成机制,以及环境对地貌的影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一风积地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风积地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风积地貌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风积地貌知识点归纳总结】风积地貌是指由于风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

在地质学中,风是一种重要的地貌形成力量,具有独特的地质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风积地貌的知识,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一、风积地貌的形成条件和特点风积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强风的作用、干旱的气候和大量的风沙。

在这些条件下,风能对地表松散物质进行侵蚀、运输和沉积,形成独特的地貌。

风积地貌的主要特点如下:1. 地貌多呈现平坦、开阔的特征:风在地表的扫除作用使得地表松散物质逐渐被移除,形成一个相对平坦的地貌景观。

2. 地貌表面常常覆盖有风成沉积物:风将携带的沙子和尘埃沉积在地表,形成沙丘、沙漠、风成砾石等特征。

3. 地貌形状独特:风积地貌形状各异,常见的有大尺寸的沙丘、风蚀洞穴、砾石滩、风成砾丘等。

二、主要的风积地貌类型1. 沙丘沙丘是风积地貌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它是由于风将沙子沉积在地表而形成的。

按照形状和大小,沙丘可分为穗丘、冈丘、星丘等。

沙丘常常位于干旱地区、海岸线附近或者沙漠中,呈现出优雅的弧线形状。

2. 冻胀砾石滩冻胀砾石滩是寒冷地区特有的风积地貌类型。

在这些地区,寒冷的气温会导致地表的砾石在冬季膨胀,夏季融化后又收缩。

这个过程中,砾石会被风力吹运、推移,形成独特的砾石滩。

3. 风成砾丘风成砾丘是由于风力的作用将砾石堆积而成的地貌类型。

这种地貌常见于半干旱地区的山麓、河滩、冲积扇等地方,呈圆形或半圆形的丘陵状。

4. 风蚀作用风力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的过程称为风蚀作用,是风积地貌的重要成因之一。

风蚀作用造成的地貌有风蚀洞穴、风蚀坡、风蚀台地等。

三、风积地貌的地理分布风积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的不同地区。

其中,风成沙丘是最为典型的风积地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和种类。

沙漠和沙漠边缘地区是风成沙丘的主要分布区域,如撒哈拉沙漠、蒙古戈壁等。

此外,风夹湖盆、古风成地缘湖盆等地区也有风积地貌的分布。

高一地理人教版关于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人教版关于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人教版关于地貌知识点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由于风、水、冰、重力等因素造成的地形特征。

地貌研究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于揭示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过程和地壳变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对于地貌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将从地球的形状、地壳运动、地层和地势等角度,简要介绍一些高一地理人教版中关于地貌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近似是一个椭球体,其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形状不规则,导致地球在表面存在地势起伏。

二、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层岩石的大规模垂直或水平运动。

它包括地壳运动的产生原因、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等内容。

地壳运动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三、地层地层是地壳中的一层,是由沉积岩和火山岩等构成的。

地层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变历史、地壳的组成和变化规律,通过地层对比可以推断地层的相对年代和地质历史。

四、地势特征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

地势是由地表的地形、地貌、地势、地下构造以及气候和水文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地势特征主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和盆地。

1. 山地山地是指地表地势相对较高,以山脉、岳峰等为特征的地形。

山地分布广泛,可以分为太行山脉、长江三角洲山地、喀喇昆仑山脉等。

2. 高原高原是指地表地势相对平坦,相对海拔较高的地形。

高原地带气候多样,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

3. 平原平原是指地表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形,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

4. 盆地盆地是指由山脉、山地环绕而成的地下构造活动形成的地表地势较为低洼的地形。

盆地多分布在陆地内部,如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

...通过对以上地貌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演变过程,以及地球上不同地形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以加深对地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1、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岩石地貌类型之一。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

③ 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

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高中地理【专题总结】会考到地貌知识点整理

高中地理【专题总结】会考到地貌知识点整理

高中地理【专题总结】会考到地貌知识点整理【专题总结】2020年100%会考到地貌知识点整理知识点1、地貌的定义概念: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相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地貌动力(营力),分为内动力与外动力内动力: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与地震。

外动力: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

一、地貌成因(四大点记下来)(一)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二)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气候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地貌组合。

1.高纬和高山寒冷气候条件下,冰川冰缘作用是主要外动力。

2.温湿气候条件下地表径流丰富,流水作用是主导外动力,各种流水地貌类型普遍发育。

3.干旱气候条件下,风与间歇性洪流成为主要外动力。

4.山地气候与地貌均因高度而异。

5.同一地区气候变迁和外动力组合发生变化可以出现不同类型的气候地貌叠置的现象。

(三)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各种岩石因其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性质、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力常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相同。

(四)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通常有两种方式:1.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例如破坏植被加速地表侵蚀;2.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如修建梯田或水平沟使原本平滑的山坡转而具有阶状结构。

二基本地貌类型(看一看就行)基本地貌类型可以分为:山地、平原(一)山地山地是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的总称。

(二)平原平原是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形态类型。

据海拔高度,可以分为低平原(<200m)和高平原(高原)。

当平原四周被山地环绕时,平原及面向平原的山坡共同组成一种新的地貌类型-盆地。

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图总结

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图总结

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图总结在地理学中,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地势和地表特征,是地壳构造、气候、水文、生物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中地理将地貌作为重要的知识点之一,通过学习地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就高一地貌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一部分:地壳形成与地貌类型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岩石和土壤。

地壳形成主要有构造地貌和风化侵蚀地貌两种类型。

1.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引起的地貌。

例如,山脉、高原、盆地等都属于构造地貌。

这些地貌形成的原因通常是地球板块的运动与碰撞。

2. 风化侵蚀地貌风化侵蚀地貌是由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例如,河流、海滩、溪谷等都属于风化侵蚀地貌。

这些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气候、水文和生物等因素造成的。

第二部分:主要地貌类型简介地球表面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地貌类型,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主要地貌类型。

1. 高山地貌高山地貌是指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脉地区。

高山地貌包括山峰、山谷、冰川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构造运动和风化侵蚀有关。

2.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海拔较低,具有广阔而平坦的地貌。

平原地貌包括河流平原、冲积平原和海岸平原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沉积作用有关。

3.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指海拔在500-2000米之间的地区。

高原地貌包括河谷、盆地和山地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构造隆起和侵蚀作用有关。

4.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指由河流侵蚀形成的地貌。

河谷地貌包括V型河谷、峡谷、峡湾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河流的冲刷和侵蚀有关。

5.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指由不同水文条件形成的地貌。

湖泊地貌包括火山湖、冰碛湖和断层湖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地形隆起、断层和水文环境有关。

第三部分: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貌不仅仅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 经济利用:地貌的不同类型为农业、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冲积平原适宜发展农业,而山地地貌则可以用于旅游和观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4.1常见地貌类型考点基础练考点一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及其周边地区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

桂林山水北起兴安,南到阳朔,有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

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人们将其自然景观总结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A.石钟乳B.石笋 C.石芽 D.峰林2.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A.流水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冲积作用C.流水的溶蚀作用D.冰川的刨蚀作用3.典型的喀斯特淀积地貌形态有()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答案】1.D2.C3.B【解析】1.峰林是基部断续相连,群峰林立的石灰岩地区的地貌形态,“簪山”地貌类型是峰林,D正确;石钟乳和石笋是地下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溶洞中,AB错;石芽指可溶性岩石表面沟壑状溶蚀部分和沟间突起部分,C错。

故选D。

2.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石芽→石林→峰林、峰从→孤峰→残丘,溶沟→洼地→溶蚀谷地,落水洞,成因是流水溶蚀作用;,C正确、ABD错。

故选C。

3.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及地下暗河、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而溶洞中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石柱等是流水的淀积作用形成的,B正确、ACD错。

故选B。

电望远镜(FAST),它建于贵州平塘县大窝凼,是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

它就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刚好盛起望远镜如30个足球场面积大的巨型反射面。

下图为FAST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4.“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稳定,地下水不易下渗B.环境优美,大气能见度好C.地形独特,开挖工程量小D.人口稠密,基础设施完善5.该地区喀斯特地貌()A.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可溶性岩石广布B.溶蚀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形成石柱C.淀积作用形成从地面向上长高的堆积体是石钟乳D.不易形成水土流失,有利于农业发展【答案】4.C5.A【解析】4.由材料可知,“中国天眼”主要用于天文观测,选址大窝凼主要原因是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多天坑、溶洞,地下水容易下渗,A错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便于安置射电望远镜,建设工程量小,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C正确,D错误;环境优美与“中国天眼”选址无关,B错误。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中,巴丹吉林沙漠以湖泊、奇采、沙山等闻名于世。

该地年降水量40~80mm。

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5个,冬季不结冰。

该地沙丘广布,最高选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

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

2014年12月,该地寻找饮用水源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共开掘八口井,每昼夜近1万立方米的优质矿泉水喷涌而出。

(1)分析巴丹吉林沙漠降水少的原因(2)有学者认为该地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试推测其依据。

(3)试分析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

答案:(1)深居内陆,离海较远;地形阻挡,水汽难以到达。

(2)断裂带经过该地,地下水在断层处出露;该地位于西北内陆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水温高(可能来自地下水)该地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欠发育(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少)。

(3)该地位于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多大风天气携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

解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风力堆积地貌的成因,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1)从巴丹吉林沙漠的地理位置看,该地位于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从图中看,该地周围多高大山脉,阻挡了湿润气流进入,气候干旱,降水少。

(2)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的原因主要从图中断裂带的位置及当地主要补给类型考虑。

由于当地降水稀少,补给类型以地下水补给为主,且断裂带经过该地,且西北内陆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温度高,推出是地下水在断层处出露。

(3)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可以从沙源、风向、地形等方面回答。

沙丘是风力沉积地貌,所以首先要分析沙子的来源,多沙与气候有关,地区降水少容易形成沙漠。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被水溶解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地貌。

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中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而成,而地下喀斯特地貌则是因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河流地貌是指河流在不同地段形成的不同地貌类型。

河段可分为上游、中下游和河口段。

常见地貌类型有V形河谷、多发育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等。

风沙地貌是指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地貌。

主要分为风沙侵蚀地貌和风沙堆积地貌,常见地貌类型有风蚀柱、风蚀蘑菇和雅丹等。

海岸地貌是指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主要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常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滩和沙坝等。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岩石的可溶性密切相关。

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河流地貌的地貌类型与河段位置有关,如V形河谷多见于上游,多发育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则多见于中下游和河口段。

风沙地貌的分布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关,多分布于西北地区以及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海岸地貌的形成与海浪等作用密切相关,常见的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滩和沙坝等。

观察地貌需要注意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的,而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则是因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同时,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与岩石的可溶性密切相关。

此外,风沙地貌的分布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关,多分布于西北地区以及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同时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也会影响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

具体影响因素包括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水分条件、水的酸性等。

岩石的可溶性越强,喀斯特作用的空隙和裂隙就越大,透水性也会更强。

水的溶蚀力则受二氧化碳含量、有机酸含量、无机酸含量等因素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一)黄土地貌loess landform
发育在黄土地层中的地形。

黄土是第四纪陆相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占陆地面积的1/10。

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①沟谷纵横、地面破碎。

中国黄土高原沟谷密度达3000~5000米/平方千米,最大10000米/平方千米。

沟谷下切深度为50~100米。

沟谷面积占流域面积的30%~50%,有的达60%以上。

地面坡度>15°的约占黄土面积的60%~70%,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二) 重力地貌gravitational landform
坡地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为块体形式,故又将这种移动称为块体运动。

按运动方式分为:崩落、滑动、蠕动3类。

形成的重力地貌类型有:①崩塌,又可分为山崩、塌岸和散落而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崩塌地貌。

②滑坡。

③蠕动土屑。

④土溜,又分为冻融土溜、热带土溜。

有时也将山地沟谷中的泥石流列入重力地貌。

实际上,它是重力地貌与流水地貌之间的过渡性地貌类型。

地表风化松动的岩块和碎屑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块体运动过程而产生的各种地貌现象的总称。

其过程分两类,一是突发性过程,时常造成灾害;一是非灾变性缓慢过程。

产生的地貌
现象是:上部山坡物质不断被迁移,使山坡逐渐后退;山麓就近接受缺乏分选的碎屑堆积,减缓坡度;整体山坡形态随二者而不断变化。

重力地貌类型分为侵蚀类型和堆积类型,前者以陡崖为主;后者主要有倒石堆、石流坡(岩屑坡)、滑坡台阶、滑坡鼓丘、泥石流扇、泥流阶地和石冰川等。

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指各种风化作用生成松散的风化层和岩石风化裂隙,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与产状,地形形态,水活动浸润作用降低岩土强度与休止角,侵蚀、潜蚀与溶蚀作用产生临空面而增加岩土剪力、震动等。

它们随各地自然条件变化而不同,故重力地貌有一定的区域性。

人为因素指各种经济活动破坏斜坡自然稳定态。

重力地貌普遍存在,甚至存在于海底。

因其具有一定的环境效应,包括突发性灾害地貌过程和地表沙石化,故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重力地貌的发生存在变形时间效应,故具有可预测性。

中国成功地预报了1985年6月12日湖北秭归新滩大滑坡。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三) 构造地貌structural landform
由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地貌。

包括地质时期的构造和新第三纪以来形成的新构造。

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有:板块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火山构造地貌、熔岩构造地貌和岩石构造地貌。

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构造受外力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地貌。

如背斜山、背斜谷;向斜山、向斜谷;断层崖、断层线崖等。

由新构造运动形成的褶曲、断层等遗迹,称为新构造。

新构造运动可以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地貌,如上升的山地、丘陵、台地;下降的平原、盆地;间歇上升的阶地
等。

大范围的地壳水平运动使地壳产生挤压或拉张,可以形成大规模的大陆褶皱山系高原、大陆裂谷、断陷盆地;大陆边缘的岛弧、海沟、大陆波;洋底中脊、火山等地貌类型。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四)湖泊地貌lake landform
由湖水作用(包括湖浪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湖浪是风力在湖泊表面引起水质点振动的现象。

湖浪可以改造河流携带的、湖岸边坡被剥蚀下来的物质,在岸边形成湖泊滨岸地貌。

湖浪冲击边岸,形成的激浪流拍击湖岸,形成了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湖蚀地貌,如湖蚀崖、湖蚀穴、湖蚀阶地等。

湖积地貌有:湖积阶地、湖积平原、湖积沙坝等。

入湖河流所携带的物质,在湖口地区可形成湖滨三角洲。

由于风、气压、山崩、滑坡、地震等可以引起湖水位围绕一定位置发生有节奏垂直升降变化的定振波,从而形成水下崩塌、滑坡、浊流谷地、浊流扇等。

当湖泊不断填充淤塞,湖水变浅,逐渐向沼泽方向演化形成沼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