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第17章 流域环境管理
流域生态学与流域生态系统管理
流域生态学与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流域生态学与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灾后重建的生态学思考蔡庆华刘建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1、数年以前,结合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以及我们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期的工作积累和发展方向,我们曾提出了要以内陆水体及其汇水区域为对象,对水、陆生态学进行相互渗透及融合,并结合地理学、非线性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流域生态学研究的想法。
围绕此次洪涝灾害成因与对策的反思,我们发现,我们所提出的多学科协作,研究流域内高地(upland)、沿岸带(riparian)以及水体(waters)生态系统间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规律的想法,与国务院提出的洪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32字指导方针,即"封山植树、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是非常一致的。
2、人类文明主要集中于淡水生境。
世界的河流、湖泊、水库、溪流和湿地提供了大部分饮用、农业、卫生和工业用水,同时也是大量鱼类、两栖类、水生植物、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的栖息地。
长期以来,湖沼学(或者说淡水生态学、水生生物学,这三个术语的主体是一致的)一直是生态学思考和管理实践的先驱和领导者。
但现代生态学研究更为迫切地需要与数学、地学、计算机科学等之融合,景观生态学是较好的例子。
然而景观生态学不易与淡水科学结合:因为水体常作为不透明的、异质的嵌块在景观地图上被描绘,并且水体科学家不常借用景观生态学的工具和概念解释它们,其原因在于:淡水生态系统格局很难被看到(多一个水的介质、可视的格局也很短暂),淡水是陆地海洋的"生境岛屿(habitat islands)"(空间上断裂、功能上隔离)。
但通过区域湖沼学(regional limnology)和湖泊区域(lake districts)的研究,已做了某些尝试(Fisher,1994)。
3、由于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就水而论水可能存在障碍,应从更高一个层次研究水体,将视野从水体扩大到汇水区域(对静水水体而言),或流域(对流水水体而言),开展流域层次的生态学研究。
流域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1、流域:也叫集水区,是指由地形确定的河流某一排泄段面以上的积水面积的总称。
2、流域蒸散发:是指植物蒸腾,水(陆)面蒸发,包括植被截留的水量总和。
3、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绿色植物净初级生产力减去生态系统异氧呼吸消耗的剩余部分。
4、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的过程。
5、自然干扰:指无人为活动介入的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干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如林火、风暴、火山爆发、地壳运动、洪水泛滥、病虫害等。
6、河岸带:广义是指靠近河边植物群落包括其组成、植物种类多度及土壤湿度等高低植被明显不同的地带;狭义指河水—陆地交界处的两边,直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
7、大气氮沉降:大气中的氮元素以NHx(包括NH3、RNH2 和NH4+)和NOx的形式,降落到陆地和水体的过程叫氮沉降。
8、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以流域为单元,应用生态系统基本原理,合理保护,开发水、土及其他资源,兼顾流域上下游水文关系,提高生态系统生产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达到资源永续利用。
二、判断对错并改正1、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属于流域生态系统。
(属于)2、自然条件下,岩石矿物风化是流域内氮元素的主要来源。
(大气沉降和植物固氮)3、生物需氧量是一个描述水中氧含量的水质参数。
(水中污染物)4、黄河河口湿地属于河流湿地类型。
(滨海湿地)5、大气是地球上最大的氮库。
6、流域碳输入最根本的来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7、溪流倒木通常能够增加水生动物栖息地的多样性。
8、农田滥用氮磷等化肥往往对附近河流造成点源污染。
(面源)三、简答题1、流域内的水循环包括哪些环节?降水:是大气中水汽饱和后凝结,以雨、雪、冰雹、冻雨或雾滴等形态降落到地面过程的总称;林冠截持:降水由于植物枝叶表面吸附力和粘滞力等作用储存于林冠表面的现象;流域蒸散发:植物蒸腾,水(陆)面蒸发,包括植被截留的水量总和;径流:某一河流断面一定时间内流出水的总称;入渗:是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通过土壤表面进入土壤从而改变土壤内水分状况的过程。
《流域综合治理》课件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治理技术,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提高流域综合治理的技术水 平。
公众参与与社区共治
公众意识
提高公众对流域综合治理的认知和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愿。
社区共治
鼓励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流域综合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 格局。
03
流域综合治理的策略与措施
法律法规与政策保障
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流域综合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政策措施
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流域综合治理。
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
资金保障
加大政府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资金支持 。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
加强科研创新,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和技 术手段,推动流域综合治理的科技创新 。
VS
人才培养
重视人才培养,加强相关专业教育和培训 ,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流域综合治 理人才队伍。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经验
学习借鉴国际上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国际合作
采取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生 态修复和防洪减灾等多项措施,以实 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综合治理案例
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背景
黄河流域是中国的重要水源地,但长期以来面临着水资源短缺、 水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
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实施了水资源统一管理、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节水灌溉等多项 措施,以保障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
特点
流域综合治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长期性和协同性 的特点。系统性是指流域综合治理需要从整体出发, 全面考虑流域内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综合性 是指流域综合治理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包括工 程和非工程措施;长期性是指流域综合治理需要长期 坚持,不断优化和完善;协同性是指流域综合治理需 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各方共同参与,形 成合力。
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
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在当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之下,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流域是水系的基本组成单位,它包括了源头、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各个环节,以及相关的陆地和生物资源。
保护好流域的生态环境,对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人民的健康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涉及到水源的保护。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所有生物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流域是水的集散地,保护流域的生态环境就是为了保护水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水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
因此,保护流域的生态环境,防止水污染和水土流失,就成为了保证水源稳定供给的重要手段。
其次,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涉及到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自然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基石,也是人类生活的依托。
由于人类的活动,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湿地被填充、草原被开垦,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保护流域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物种,为后代留下绿色的家园。
此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也涉及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流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其中的各个环节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如果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会对水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也会对人类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保护好流域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维护水资源的稳定供给,也可以促进农业、工业和旅游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那么如何保护和管理流域的生态环境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水污染的防治。
建立健全水污染的排放和治理制度,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更新。
同时,加大对农业和工业生产中的污染源的监管力度,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
其次,我们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和河床淤积。
开展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工程,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固碳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对敏感生境和珍稀物种的保护。
流域生态系统过程与管理
该书的目录还体现了其前瞻性和开放性。作者在书中不仅介绍了当前流域生态 系统研究的成果和进展,还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这种前 瞻性和开放性的态度,使得该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对于读者了解学 科前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流域生态系统过程与管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理论与实践 结合紧密、前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通过深入分析该书的目录,我们可以更好 地了解流域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管理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流域 生态系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接下来,书中详细阐述了流域生态系统的关键过程,包括水文循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 地球化学循环等。这些过程是维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基础,也是进行流域管理的重要依 据。书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数据,揭示了这些过程在不同尺度上的表现和作用机制,帮助读者全 面了解流域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书中还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水利工程、土地利用变化、污染物排放等。 这些人为因素对流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水资源的枯竭、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 环境的恶化。书中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发展与保护之间寻求平 衡。
书中还提到了水质及水污染的基本概念,以及美国的水质标准和水质测定方法。 这不仅增强了我对水质问题的理解,也为我提供了一套评估水质的标准和工具。 对于流域碳的输出和储量变化,我认识到这不仅关乎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 也直接影响到流域生态的健康与稳定。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对流域土壤侵蚀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中详细介绍 了土壤侵蚀的研究方法和防治措施。这不仅让我了解到土壤侵蚀对生态环境的 破坏性影响,也为我提供了一套防治土壤侵蚀的思路和方法。
精彩摘录
流域生态系统过程与管理是一门深入研究流域生态系统中生物、化学和物理过 程的科学,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来保护和恢复这些生态系统。在这篇 文章中,我们将分享《流域生态系统过程与管理》这本书中的一些精彩摘录, 以展示该领域的魅力和重要性。
23389环境科学培训资料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摘自百度文库课程代码:课程负责人:课程中文名称: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 Science Generalit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2课程学时数:36授课对象:环境科学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无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现代环境理念、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有一初步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的基本概念一、环境的定义二、环境的组成与分类三、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四、环境的功能与特征第二节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三、全球环境问题第三节环境科学一、环境科学的定义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三、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四、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五、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六、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七、环境科学的未来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老师填写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一节地球环境一、地球的形成二、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二、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性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四、生态系统的演化与平衡第三节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二、水资源三、土地资源四、矿产资源五、生物资源六、能源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老师填写第三章社会环境第一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一、史前文明二、农业文明三、工业文明四、生态文明第二节人口与环境一、人口与人口过程二、世界人口发展状况三、中国人口发展状况四、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五、地球人口环境容量第三节城市环境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二、城市化及其进程三、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四、城市生态系统五、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措施六、生态城市及其建设第四节经济与环境一、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方程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四、工业发展模式第五节社会环境一、政治与环境二、国际关系与环境三、法律与环境四、军事行动与环境五、贸易与环境第六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老师填写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一、水体污染二、大气污染三、土壤污染四、固体废弃物污染五、有毒化学品污染六、环境噪声污染第二节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一、水污染治理与控制二、大气污染治理与控制三、土壤污染治理与控制四、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与控制五、有毒化学品污染治理与控制六、环境噪声污染的治理与控制第三节环境污染预防一、环境污染预防概述二、工业污染预防技术三、污染预防计划四、污染预防的法律法规与策略五、污染预防的教育与研究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教师填写第五章环境价值与经济第一节环境介质理论一、环境价值的构成二、环境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第二节环境价值的评估方法一、直接市场评价法二、揭示偏好评价法三、意愿调查评价法四、评价方法的选择第三节环境价值评估的应用一、费用效益分析二、环境经济核算三、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第四节环境经济手段一、环境经济手段的界定和分类二、排污收费三、排污权交易四、环境税五、生态补偿第五节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含义与特征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三、循环经济的层次四、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教师填写第六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一、环境管理的概念二、环境管理的特点三、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四、环境管理的主要方法和手段第二节环境规划管理一、环境规划的概念二、环境规划的类型及内容三、环境规划的作用第三节环境政策管理一、环境政策的概念二、环境管理政策工具三、中国环境政策体系第四节中国环境管理制度一、基本框架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三同时”制度四、排污收费制度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六、限期治理制度七、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八、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九、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第五节环境法制管理一、环境法及环境法制二、环境法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三、中国环境法律体系四、环境法律责任第六节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一、污染控制模式的转变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七节环境保护的国际行动一、国际环境会议二、国际环保机构和组织三、国际环保活动四、环境日五、环境教育六、环境保护公约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教师填写第七章环境理念与伦理观第一节人类的环境观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及其发展二、传统环境观三、现代环境观第二节环境伦理观一、环境伦理观的概念二、环境伦理学第三节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道德规范一、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二、环境道德的主要规范三、环境道德范畴四、环境道德行为评价与教育第四节环境伦理观的实践一、决策和管理中的环境伦理二、经济活动中的环境伦理三、社会发展中的环境伦理四、法制中的环境伦理五、科学发展观中的环境伦理本章主要讲授:环境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流派;环境伦理学的发生发展;环境伦理在社会经济等活动中应用与实践。
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引言流域是指一片地区内,由一条或多条河流及其支流所形成的地理单位。
流域环境管理是指对流域内的土地、水、生物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以期为流域环境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综合管理原则1.综合考虑:流域环境管理应充分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综合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
2.生态优先:流域环境管理应以生态系统的健康为优先考虑,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功能,维护流域的生态平衡。
3.可持续发展:流域环境管理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水资源管理原则1.水量平衡:流域环境管理应保持水资源的平衡,合理分配水量,防止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2.水质保护:流域环境管理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保护水质,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3.水生态恢复:流域环境管理应重视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修复湿地,增加河流的自净能力,提高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四、土地资源管理原则1.土地利用规划:流域环境管理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考虑土地的生态功能,保护耕地和生态敏感区。
2.土地治理:流域环境管理应加强土地治理,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3.生态恢复和保护:流域环境管理应注重生态恢复和保护,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
五、生物资源管理原则1.物种保护:流域环境管理应注重物种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生物的生态平衡。
2.生物栖息地保护:流域环境管理应加强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湿地、森林、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生物资源合理利用:流域环境管理应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制定合理的捕捞和狩猎政策,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六、社会参与原则1.广泛参与:流域环境管理应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鼓励公众参与决策,形成多元共治的管理模式。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第⼀章绪论1.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以⼈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与⼈类发⽣相互作⽤的⾃然要素及其总体。
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类⽣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改造的⾃然因素的总体2.环境的分类聚落环境(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森林环境、草原环境、海洋环境、湖泊环境城市环境、农村环境、开发区环境) 地球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3.⼋⼤公害事件的致污因⼦烟尘,SO2,光化学烟雾,甲基汞,镉,煤尘重⾦属粉尘4.当今全球性的三⼤环境问题全球变暖,酸⾬沉降,臭氧层空洞5.环境问题引发的第⼀第⼆次⾼潮第⼀次:⼋⼤公害事件第⼆次:全球性\⼴域性环境问题,⼤⾯积的⽣态破坏,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6.标志环境科学产⽣的书籍《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第⼆章⽣态学基础1.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产⽣条件:理想状态——⾷物充⾜,空间不限,⽓候适宜,没有天敌等;增长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定的倍数增长,第⼆年是第⼀年的λ倍。
计算公式:t 年后种群的数量为(N0为起始数量, t 为时间,Nt 表⽰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
)此⽅程画出的曲线开始时呈指数增长趋势,后来增长趋势逐渐缓慢,最后(在接近环境容纳量K 时)达到⽐较稳定的停滞⽔平,呈现“S ”形,所以⼜叫做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
种群数量由0→K/2值时,种群增长率增⼤种群数量在 K/2值时,种群增长率最⼤种群数量K/2 →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不断降低种群数量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但种群数量达到最⼤,且种内⽃争最剧烈。
2.群落概念:同⼀时间内,⼀定区域中不同⽣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在⼀起形成的⼀个集合体 N t =N 0λt结构:垂直结构:⼤多数群落的内部都有垂直分化现象,即成层现象。
⽔平结构:不同种群在⽔平⽅向上的分区现象。
演替:(1)原⽣演替概念:在从未有过⽣物⽣长或虽有过⽣物⽣长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原⽣裸地上发⽣的⽣物演替,⼜称为初⽣演替。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
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所指的是狭义环境问题。
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1.环境科学的产生:环境科学是伴随着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研究而诞生和发展的。
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交叉为特点的综合科学,它以环境学位核心,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工程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人文科学、环境管理科学等主要分支学科。
2.环境科学的内涵、功能与作用:环境科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调整和控制人类行为的方法以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协同演进的目的。
从根本意义上来看,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关于人类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三、环境管理任务1.转变环境观念2.调整环境行为3.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一、政府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二、企业1.作为管理主体的企业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三、公众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公众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于发展一、环境管理学的形成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手段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 90年代初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又通过了《里约宣言》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二、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1.环境管理学: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
环境管理所需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问题。
环境科学概论第17章 流域环境管理-精选文档-PPT精选文档
4. 流域洪涝灾害
08年入讯以来灾情数据不完全统计
受灾 地区 陕西
死亡人数 死亡26失踪26
受灾人口 74.71万
经济损失 6.54亿
受灾原因 洪水
安徽
山西 山东 新疆 云南 四川 湖南 湖北
死亡43
不详 死亡32失踪10 死亡11人 死亡163失踪8 死亡163失踪33 死亡5失踪1 死亡68失踪25
2. 流域水资源短缺
黄河断流
3. 流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概况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43 km2, 其中严重流失面积约11 km2。据统计,每年入黄泥沙 在16亿t左右(三门峡河段)。近几十年来,引起水土流 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是人为破坏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据 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资料,黄土区华池县境内森林线后 退20 km,富县一带的森林线平均每年后退0.5km,子 五岭林区的正宁和宁县,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 森林被破坏面积为造林面积的6.4倍,分别为1 553 km2和230km2。水土流失面积的不断扩大,还表现在 垦荒面积的盲目扩大,如延安地区从1977-1979年间, 开垦荒地1200 km2。
流域环境管理与实践
一、流域基本概念
所有包含某水系(或水系 的一部分)并由分水界或其 它人为、非人为界线(如灌 区界、地貌界等)将其圈闭 起来的相对完整、独立的 区域,其实质是地球陆地 水及其所携物质在自然状 态下、在重力作用的驱使 下发生汇集、运移和沉积 (或消耗)过程并因此形成一 系列相互密切联系、具有 特定范围的区域的集合。 流域:地表及地下水系水线所形成集水区域的统称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概况
我国南方红、黄壤地区为仅次于黄土高原的严重水 土流失区,近几十年来,水土流失又有所加剧。长江 上游水土流失面积35.2万km2,占全流域的62.6%, 土壤侵蚀量14.1亿t,占全流域的62.9%,主要集中 在金沙江下游地区,嘉陵江、沱江流域,乌江上游以 及川东、鄂西的三峡库区。在中下游地区,位于秦巴 山地的汉江上游、湘西山地的沅水中游、清江中上游, 江南红壤丘陵区的湘江和赣江中上游,以及大别山南 麓中上游,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据调查,湖南水土 流失范围由20世纪50年代的34个县(市)扩大到2019 年的87个,流失面积由1.87万km2增加到4.72万 k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1.18%,年流失土壤1.8 亿 t。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232012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其它非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以人类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人类生态系统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阐述环境科学分支学科及其在环境治理与保护中的作用。
使学生能够分析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环境概念、环境基础理论、环境问题等基础知识;2.环境基础学科、环境分支学科体系;3.环境问题产生原理及防治途径与手段。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自学与终身学习能力。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
重点讲述课程难点,以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具有不断适应环境与发展的能力。
2.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为主,课堂与课外结合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终生学习能力。
3.适当聘请校外管理与技术人员开展环境保护讲座。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先修物理、化学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课外查阅文献,学会循序渐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环境问题、综合进行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重点考核学生掌握的概念及基础理论,综合分析环境问题并进行污染综合防治。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0-50%,大作业占50-100%。
(七)参考书目1.《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刘静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2.《环境科学概论》,方淑荣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7;3.《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周敬宣,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9;4.《环境学导论》,王羽亭、井文涌、何强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9;5.《可持续发展导论》, Rogers.P.P、Jalal.K.F、郝吉明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二、中文摘要以人─地环境复合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了环境的发生和发展,并深入剖析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系统阐述了环境科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规律,结合学科前沿领域、热点问题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流域环境学 PPT
三、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三)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污染补偿机制
流域内水污染补偿,对向共用水体排入污染物的污染者征 收水资源污染补偿费,并向水污染受害人和治理者进行补 偿。
流域水资源利用补偿,在流域内部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水 资源利用的补偿制度。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专指对生态功能或生态价值的补偿, 包括对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及其功能付出代价,作出牺 牲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经济补偿等。
流域环境管理
09生物工程(1)班 高龙强、龚乐稳、黄鸣恩、
李化勤 李建友、李锐敬
一、流域环境问题及其特征
(一)流域的概念:
流域一般以某一水体为主,包括此水体邻近的陆域, 它往往分属于多个不同级别的行政单元管辖,如省、市、 县直到村。流域有大有小,但其上述特点是共同的,因此 是一类特殊的区域。
一、流域环境问题及其特征
三、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建立新的流域环境管理体制
当前,流域环境管理体制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建立流域 管理委员会,代表流域各地区实施对流域全权、统一协调 管理。
(二)制定全流域环境规划
流域环境管理在方法上必须以全流域环境规划优先。 在全流域环境规划中,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包括环境质量 标准和排放标准在内,排污总量的分配,水资源使用的分 配都必须兼顾各行政单元和各行为主体发展的合理需要, 都必须考虑到全流域社会经济总体实力提高的需要。
二、流域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二)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仍旧是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 的原则,界面控制原则、冲突协同原则和共赢原则——避 免在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成了一个“祸水式”财富 的局面。这些原则从经济、法律角度出发简化为:开发者 保护,损害者负担,享用者付费,整治者得利。
环境保护概论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
习题:
1、下面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A. 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生态演替 D.信息传递
2、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A. 城市内物种的比例严重失调 B.物质流和能量流强度大
C. 分解者进行异地分解
D.人工因素占主导地位
3、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A. 结构上的标志 B.功能上的标志
第一章 绪论
5、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什么? A. 烟尘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C.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
6、环境公害事件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 。
A. 影响范围大
B.有公害疾病出现
C.大量人员伤亡 D.形成时间较长 E.影响时间长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概论
1、什么是环境? 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 人类的生存环境。
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星际环境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环境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 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 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2、环境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从人类诞生开始就存在着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就出现了环 境问题。从古至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也在发展变 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章 绪论
3、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哪几类? A.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 B.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C.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 D.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及答疑 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性质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考试内容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环境及其组成;近代环境科学及环境学。
第二章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经。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第四章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在环境保护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任务与方向;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人口的增长与控制人类人口的增长;未来一百年的世界人口;环境保护与人口控制;我国人口的控制问题。
第七章粮食问题粮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世界粮食的供应情况;农药污染的防治与发展方向;利用生态学原理提高粮食产量。
能源与环境当前世界能源的消耗情况;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的能源供应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太阳能的利用;未来的核能;地热能。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我国能源的现状;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第十一章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关于水资源的一些基本概念;世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章海洋污染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海洋污染的现状;海洋污染的特点;海洋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海洋污染的控制。
第十三章大气的污染大气的组成;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污染源;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各论;空气污染和人体健康。
第十四章大气污染气象学地球大气圈的结构;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空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
第十五章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与其防治对策全球变暖与防治对策;臭氧层破坏与防治对策;酸沉降与防治对策。
环境科学概论 整理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生态学、地理学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讲授,目标是培养以上专业学生的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及环境科学的总体轮廓,包括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分科、发展与特点。
特别是重点了解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引起的以上环境要素的污染特征,包括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掌握污染物在各环境要素中的转化规律及污染物扩散模式。
同时了解全球当前主要的热点环境问题,初步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环境问题和环境科学的产生1.环境(Environment)1.1 什么是环境环境,就词义而言,是指周围的事物,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个主体而言,从这一角度上讲,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会随着“主体”的变化而改变。
“环境”一词,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同样会随着学科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对于生态学,由生态学的经典定义:“研究生物之间及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不难看出生态学中的环境是相对于生物这一主体而言的外部世界,它包括光照、水分、土壤,温度、地形地貌等。
什么是环境科学中的环境?对于伴随着20世纪50年代前后“环境问题”,更确切地说是“环境污染问题”的第一次高潮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渐扩大其研究内容的环境科学来说,其主体是人类。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的定义应该是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全部。
这里的外部世界包括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周围事物。
它包括非生物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也包括生物环境(Biological environment)。
1.2 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概念(1) 生态(Ecology)生态学的定义颇多,从最初的1866年德国博物学家E. Haeckel在其所著《普通生物形态学》》中给生态学下的最经典的定义:“研究生物之间及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到1972年现代著名生态学家E.P.Odum在其出版的教科书《生态学基础》中的定义:“生态学为研究自然界的构造和功能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2.2 流域环境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2) 管理原则
公平合理利用水资源 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保护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系统 保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 流域整体综合规划、开发与保护 以供定需
17.2.3 流域环境管理的内容与特点
(1) 流域环境管理的内容 制定流域水资源管理政策 制定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并逐步实施 水量分配与调度 水污染控制措施 防汛与抗洪 河流水情、水质预报
17.1.2 流域功能
汇流功能
水文功能
蓄水功能
流
调节功能
域
功
能
化学迁移功能
生态功能
栖息地功能
17.1.3 流域的特点
系统性
动态性 周期性
开放性
层次性
不平衡性
人为干预性
17.1.4 流域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加剧(表17-1) 水污染日趋严重(表17-2) 断流问题(表17-3) 河流泥沙淤积 生态环境恶化 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表17-4)
表17-1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与侵蚀量
表17-2 1997年及1998年中国流域水质状况(据国家环境公报数据)
流域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珠江流域
淮河流域
海河流域 辽河流域 松花江流
域
主要水质类型
Ⅲ类或优于Ⅲ类 Ⅳ类
Ⅲ类或优于Ⅲ类 一级支流劣于Ⅴ类 二三级支流劣于Ⅴ
类
Ⅴ类、劣于Ⅴ类
劣于Ⅴ类
Ⅳ类
1997该水质类别 占全流域比例 (%)
表17-3 黄河利津断流情况统计
断流时间
最初
4.23 5.14 5.31 5.18 6.3 5.27 5.14 5.17 6.8 6.26
最终
6.29 7.11 6.27 5.25 6.27 7.9 8.24 6.29 6.17 6.30
断流天 数/d
19 20 13 8 5 21 8 36 10 5
17.2.3 流域环境管理的内容与特点
(2) 流域环境管理的特点
整体性和关联性
区段性和差异性 层次性和网络性 开放性和耗散性
17.3 流域环境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
17.3.1 基本原理
极限性原理 水环境容量
区域性原理 水环境功能区划
水资源承载力
17.3.2 管理方法
(1) 基本方法 规划方法 控制方法 (2) 基本分类 按其环境管理范围分 按环境管理性质分 按环境管理活动程序分
第17章 流域环境管理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概述 流域环境管理的内涵 流域环境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 流域环境管理体制建设 流域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案例研究
17.1 概述
17.1.1 基本概念
流域:地表及地下水分水线所形成集水区域的统称。 流域环境
图17-1 流域环境示意图
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断流时间
最初
10.1 6.27 4.4 5.15 3.16 2.13 4.3 3.4 2.14 2.7
最终
10.17 7.1 7.14 6.1 8.1
10.12 10.16 7.23 12.18 12.23
近30年流域水质逐渐恶化,现已严重污染
2. 官厅流域水冲突背景
上游经济目标和下游水量水质目标间的冲突
图17-2 官厅水库流域图
3. 官厅流域水冲突分析
(1) 冲突对象
上游:河北张家口 北京延庆县
下游:北京市 中央政府
(2) 冲突对象可选策略
中央政府 资金支持
北京市 负担部分费用
污染者付费
断流天 数/d
17 5 24 16 83 60 74 122 136 226
表17-4 我国人均资源与世界平均比较
资源 项目
土地/hm2 耕地/hm2 森林/hm2 草场/hm2
地表径 /m3
木材/m3
中国
0.96
0.10
0.12
0.35
2700
0.05
世界
平均 3.27
0.37
0.65
0.76
11 000
17.4.4 流域水事纠纷裁决制度
流域水量不足、水质恶化造成地区间水矛盾 流域管理机构拥有“负责省际水事纠纷调处”
的职责
建议建立流域水事裁决制度与程序
17.5 流域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17.5.1 生态环境需水
传统的水资源分配 方案的不足
首先满足生态环境 需水的新思维模式
17.5.2 跨流域管理
17.4 流域环境管理体制建设
17.4.1 流域环境管理与协调
——国际流域环境管理经验
注重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注重依法治水 建立民主协商制度是流域水资源管理重要原则
流域管理中各国都重视经济手段的运用
17.4.2 水资源开发与保护
为协调保障流域各地区适当用水利益,在流 域地区间有必要明确水资源管理职责。
一. 国内外现状
国外:美国、俄罗斯和印度等 我国:南水北调
二. 面临的主要问题 调出区与调入区的水资源管理 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的矛盾 调水与节水的矛盾 需水与供水的矛盾
17.6 案例研究 ——官厅水库流域水资源利用与冲突
1. 概况(图17-2)
承担供给北京1/4人口的生活饮用水、部分工
农业用水任务
67.7
66.7
52
52
71 50
50
70.6
1998年该水质类 别占全流域比例
(%)
75
74
72
干流劣于Ⅴ类 48
主要污染因 子
挥发酚、COD
氨氮、COD、 挥发酚
氨氮、总汞、 COD
非离子氨、 COD
62 61.4
67
氨氮、份
1972 1974 1975 1976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0.67
17.2 流域环境管理的内涵
17.2.1 流域环境管理的意义
政府部门决策的依据 为管理者合理有效的实施调控 可以为有效监督提供保障
17.2.2 流域环境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1) 管理目标 合理开发利用有限资源和防治洪涝等灾害 协调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 监督、限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及污染行为 统筹规划,合理分配流域内有限资源
职责划分标准的确定:
流域协调管理委员规定各地可用水量、出
境水量与水质
地方政府间签订水协定,由流域管理机构
监督执行情况
17.4.3 流域环境保护补偿机制
流域内水污染补偿
核心:水资源污染补偿费的征收和管理
流域水资源利用补偿
浙江金华签订有偿转让用水权协议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专指对生态功能或价值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