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理性疼痛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_综述

合集下载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 Na . .、 v 19和 N x 根 据 钠 通 道 对 河 豚 毒 素 a; (vX) 敏感 性 分 为 两 类 :vXS(vX 敏 感 ) 1r 的 1r — 1r 和 T X R(vX不 敏 感 ) 通 道 。T X— T — 1r 钠 T S的钠 通 道有 Na . 、 v16 N v17 主要 表达在 有髓 鞘 A纤 v11Na .、 a . , 维上 ; Na18 Na19主要存 在 于无髓 鞘 C纤维 而 v .、 v . 上 。外周 神 经 损 伤 后 1r R钠 通 道 下 调 , 损 伤 vX— 受 神经纤 维钠 通道 重新 分布 _。通 过反 义技术 剔 除掉 7 ] Na18基 因可 以阻 止 外周 神 经 损 伤 后 的痛 敏 和 异 v. 常 痛敏 , 示 VGS 预 C有 助 于 D G 神 经 元 高 度 兴 奋 R 性 的产生 。另 外 ,r )S钠 通 道 a3亚 单 位 或 Na ]]( r一 v 13 新表 达 , 种钠 通道 失 活后 恢 复更 快 , 利 于 .重 这 有 受损伤 D G神经元在相对较低 阈值下重复兴奋 , R 产 生异位 和 自发放 电 。
点 , 以避免 目前 治疗 药物 引起 的 中枢 副作用 。 可 1 1 异 位放 电 . 多数 学者支 持这 种假 说 : 痛产 生 疼
于受损伤的神经轴突和临近的 D G传来 的异位冲 R 动 , 种异 位 冲动 的产 生 与 初 级 传 人神 经 纤 维 神 经 这 元兴奋性升高 , 以及他们在脊髓形成的突触接触增
前炎症介质对伤害性感受器的敏化 。离子通道表 ] 达的改变可能是受损伤神经纤维兴奋性增高和放电 的原 因 ; 经损 伤后 背 根 神 经 节 ( I ) 神 D 神经 元 肽
类 表达 的改 变对 NP的产 生 和维 持也 发挥 重 要 的作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病因、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并重点关注了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针对不同病因和症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展望了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的发展前景。

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促进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定义、特点、病因、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展望1. 引言1.1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神经系统异常引起的持续性疼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研究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临床治疗中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

随着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病因和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方法用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干预等。

仍然存在一部分患者对治疗难以满意或疗效不佳的情况,这也使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研究变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与特点,病因与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治疗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方案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取得更多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2. 正文2.1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与特点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疼痛症状,主要由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病变引起。

其特点包括疼痛的持续性、严重性和刺痛感,通常出现在患者的肌肉、骨骼和神经部位。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特点也包括疼痛的部位明显和特异性,且通常伴随着其他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如感觉异常、感觉过敏等。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常见但难以治疗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介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与病因,探讨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分析药物治疗研究的进展,评述物理疗法和心理治疗在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并总结最新临床研究成果。

结合前沿科技和医学进展,展望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的发展前景,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与康复机会。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定义、病因、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治疗、临床研究、发展前景、研究方向1. 引言1.1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源自于神经系统病变或损伤的疼痛症状,常表现为持续性、锐痛或灼热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拥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近年来,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治疗等方面。

药物治疗研究不断探索新的药物和疗法,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和提高生活质量;物理疗法和心理治疗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通过物理疗法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减轻疼痛,通过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更好地应对疼痛。

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显示,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和完善,效果逐渐显现,许多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仍存在着许多挑战,包括疼痛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一、耐受性等问题。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多种疗法联合应用以及新技术的引入,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安全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2. 正文2.1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与病因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疼痛,其病因复杂多样。

神经病理性疼痛通常是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病变导致的疼痛感觉异常。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一、神经病理学疼痛的定义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这个概念由世界疼痛研究协会提出,指的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者功能异常所引起的疼痛。

由于NPP 产生的机制复杂,疼痛程度重,治疗效果差,疗程长。

与组织损伤所致的急性疼痛不同,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复杂,治疗困难,常规镇痛药物(如阿片类麻醉镇痛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均无明显疗效。

已成为困扰患者,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造成个别患者厌世情绪的主要原因。

如何控制这一顽疾,已成为从事疼痛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和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的首要重任。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与实在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体验,即通常所指的慢性疼痛,时间超过三个月的一种慢性状态或过程。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The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的定义是:原发于或原发病灶引发的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

感染、创伤、代谢性疾病、肿瘤化疗、手术、射线、神经毒性药物、神经受压缺血、炎症和肿瘤的侵袭都可引起神经性(中枢性和周围性)疼痛。

它与急性疼痛不同,可以持续存在,对机体无益,甚至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自发性疼痛表现为针刺、电灼、撕裂、刀割样疼痛、诱发性疼痛又被称作感觉异常和痛觉过敏。

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包括从物理损伤到代谢性复合性神经病变。

它与临床症状之间关系复杂。

常见的病因有:外伤性机械损伤(神经受压、截肢、脊髓损伤、术后疼痛、幻肢痛)、代谢性或营养性(糖尿病、糙皮皮、尿毒症)、病毒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艾滋病性神经痛),神经毒性(长春新碱、顺铂、铊、砷、放疗)、缺血性(脑梗塞、脑卒中)、神经递质功能障碍(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症),其他(恶性肿瘤、三叉神经痛、脉管炎、硬化病)。

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主要包括:(1)异位放电:神经损伤后,损伤部位附近传人神经元的放电水平可明显增加,这已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得到了证实。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慢性疼痛,包括神经痛、神经纤维瘤、神
经结缔组织疾病等疾病。

这些疾病通常由于神经受损,包括神经炎、神经损伤和神经病变,导致神经异常兴奋和异常感觉传导,引起疼痛感觉增加和扩散。

神经病理性疼痛对患者的
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并且治疗困难。

近年来,一些新型药物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针对疼痛传导通
路的新型靶向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抗体(NGF-Ab)和N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已被证
实具有显著的疼痛缓解作用,并且相比传统治疗更为有效。

一些基因治疗方法,如基因转
染和RNA干扰等,也被用于改变疼痛感受神经元的基因表达,从而减轻疼痛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也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常用的物理疗法
包括电刺激疗法、热疗法、冷疗法、按摩疗法等。

这些疗法通过改变神经传导和血液循环
等方式,来减轻疼痛和促进组织修复。

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神经解剖修复术、神经阻滞术和神经刺激术等。

这些手术可以通过修复受损神经、阻断疼痛信号传导或
模拟神经活性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当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个体差异导致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药物副作用等问题。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探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寻找更
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加强个体化治疗的研究,以提高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进展国际疼痛研究会( IASP ,1994) 将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

神经病理性疼痛病因和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还不甚清楚,因此,对其治疗尚缺乏有效手段。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更是将解决疼痛作为重点医学问题来加以研究,因此与疼痛相关的研究投入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对抗疼痛的队伍中来。

目前,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已经成为神经生物学领域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病理性疼痛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特别是在初级感觉神经元和脊髓水平的研究上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为进一步探索治疗此类病症提供了基础。

本章节将对目前一些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第一节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细胞因子一、神经生长因子(一)神经生长因子家族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 NGF)及后来发现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 , NT-3)和神经营养因子-4/5(neurothophin-4/5, NT-4/5)、神经营养因子-6(neurotophin-6, NT-6)均属神经营养因子范畴。

由于它们的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即在基因结构上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故将它们统称神经生长因子家族。

此外,还有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n,GDNF),但它们在分子结构和受体类型上与NGF 家族不同。

(二)NGF 在神经痛中的作用NGF 是对神经元的存活、生长发育、分化、再生和功能维持起调控作用的分子。

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长期性的疼痛症状,其发生机制比较复杂,包括与炎症、神经元损伤、神经系统改变等因素有关。

目前,关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首先,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关。

当身体组织受到损伤时,会出现急性的炎症反应,炎症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一些促炎性介质和促痛介质,例如前列腺素、组织胺等,这些物质与神经元、突触结构等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作用,从而引发疼痛感受。

此外,炎症反应还会引发周围神经炎,从而导致神经系统的异常改变,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

其次,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还与神经元损伤有关。

在一些情况下,神经元损伤是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原因。

例如,在神经系统感染、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等疾病中,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会引发神经元损伤,从而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

此外,在手术、创伤、放疗等过程中也可能产生神经损伤,进而引发神经病理性疼痛。

最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还与神经系统改变有关。

在神经系统发生某些改变时,也会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

例如,在疼痛结构中,突触可经历一些调节和可塑性的变化,这种可变性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此外,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和离子通道的改变也会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如钾通道和钠通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已经广泛研究。

综上所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多种生理和病理因素。

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效应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从调节递质、离子通道的分子水平,到建立动物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再到开发新药物、新治疗手段,都将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多的可能。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它通常是由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而引起的。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进展。

本文将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抗抑郁药、抗痉挛药和抗癫痫药等。

1. 镇痛药阿片类药物是目前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首选药物之一。

例如吗啡、哌替啶等。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2. 抗抑郁药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这类药物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时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

3. 抗癫痫药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可以通过抑制神经元兴奋性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

这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比较稳定,对一些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有较好的疗效。

二、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物理疗法包括电疗、热疗、冷疗和按摩等。

1. 电疗电疗是通过电刺激神经末梢来减轻疼痛的方法。

常用的电疗包括经皮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和脑电刺激等。

这些电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症状。

2. 热疗和冷疗热疗和冷疗可以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减轻肌肉紧张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

热疗和冷疗通常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 按摩按摩可以通过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等方式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对于一些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按摩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

三、神经阻滞治疗神经阻滞治疗是一种通过在神经节或神经干上注射麻醉药物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的方法。

常用的神经阻滞治疗包括硬膜外神经阻滞、脑脊液阻滞和神经节阻滞等。

神经阻滞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并且疗效较为稳定。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于神经系统发生了异常改变而导致的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呈现长期性、难以控制的特点,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使患者在心理和社会方面受到影响。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就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1.药物治疗:以往,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主要是以镇痛药物为主,比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三环类抗抑郁剂、镇痛药、抗癫痫药等等。

近年来,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也有所创新。

比如,靶向载体治疗是目前新的疼痛治疗方式之一,这种技术是基于“细胞外泵”或“搁置功能”,在药物到达病变部位时释放药物基团,从而增强治疗效果。

例如,常见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动剂(EGFR)阻断剂曲妥珠单抗作为靶向载体,通过靶向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包括了物理疗法等。

电疗则是其中的一种,主要方法是将电流传导至人体神经系统,通过不同频率、强度、波形等对神经病理性疼痛进行治疗。

电疗有刺激影响神经神经传导以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通过改善神经功能,迅速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

3.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需要手术干预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可以采用一些特定的手术来解决疼痛症状。

例如,可以针对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变、颈椎病变等通过手术切除局部病变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4.心理治疗: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心理治疗包括心理咨询、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式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心理行为等方面改善疼痛症状,起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总结: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难以治疗的疾病,目前临床治疗手段还有待不断的探索和开发。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心理治疗是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主要手段,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显著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神经系统异常引起的慢性疼痛。

这种疼痛常常持续时间长、严重程度高且难治疗,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重大影响。

近年来,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规治疗方法。

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和抗癫痫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以减轻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局部麻醉药物和局部注射类固醇也被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可以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缓解疼痛症状。

物理疗法也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治疗方法。

常见的物理疗法包括热疗、冷疗、电疗和按摩疗法等。

研究表明,物理疗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细胞再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疼痛症状。

心理治疗也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常常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精神压力,改善疼痛症状。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和瑜伽等。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电刺激神经和肌肉,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减轻疼痛症状。

研究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

神经阻滞疗法也被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该方法通过注射局麻药物或神经阻滞剂到神经或其分支,阻断疼痛传导,减轻疼痛症状。

研究表明,神经阻滞疗法可以快速缓解疼痛,但其效果持续时间较短。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和神经阻滞疗法等均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中。

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疗效不稳定、副作用较多等。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受损或异常活动的神经或神经系统所导致的慢性疼痛,属于一类比较特殊的疼痛。

它的临床表现与病因复杂,通常难以对症治疗,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手段不断发展和完善。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在这些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药物治疗是通过使用药物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和程度。

具体的治疗药物包括镇痛药、抗抑郁药、抗癫痫类药物等。

其中,抗癫痫类药物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左乙拉西坦等。

这些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神经元过度兴奋而起到镇痛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外,物理治疗也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物理治疗手段包括热疗、冷疗、电疗等。

热疗可以由体外或是体内输入,有助于放松紧张的肌肉、减轻炎症,从而改善疼痛症状。

冷疗则可以消除疼痛的局部炎症,减轻肌肉或软组织损伤后的肿胀和疼痛。

手术治疗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来说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通常应用于其他治疗方式无效的情况下。

常见的手术治疗包括去神经术、特定区域神经切断术、植入植物神经刺激器等。

不过,手术治疗风险大、疗效不稳定,需要权衡治疗效果与治疗风险。

同时,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治疗手段,如心理疗法、营养疗法、物理治疗等也都是较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综上所述,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应结合具体的病情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虽然治疗时间可能较长,但只有坚持治疗和调整治疗方案,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也应进行必要的自我管理和保健,从而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对生活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进展 (1)

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进展 (1)

药物 加巴喷丁缓释剂 度洛西汀 利多卡因贴剂
强阿片类
8%辣椒素贴剂
卡马西平 奥卡西平 大麻类
变化 一线新增 一线新增 一线降为二线推荐 周围NeP
二线降为三线推荐
三线升为二线推荐 外周NeP
三线降为推荐等级不确 定 推荐级别为弱反对
说明
基于GRADE强推荐,证据质量高
因证据质量弱,但安全性高
因其潜在的药物滥用风险,尤其是高 剂量 证据质量高,但有效范围小,需培训 使用,长期使用会使感觉神经有潜在 安全问题 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的安全性最差, 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结果阴性,药物滥用可能
号的敏感性N增加eP的维的兴持奋性主异常要升高在或者中枢痛敏的发化生
外周神经损伤后,受 损的细胞和炎性细胞
突触传递增强
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活动 增多
钙离子通道 钠离子通道 氯离子通道
会释放出化学物质可
感受域扩大
钾离子通道
使伤害感受器发生敏 化放大其传入的神经 信号
对外界刺激阈值降低 对阈上刺激的反应增强 放大疼痛信号的传递
NeP的疼痛的性质和特点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痛觉过敏和自发性疼痛; 疼痛部位与其受损区域一致; 主要表现为病程长,多数超过3个月;
膨胀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组..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8(12):705-712
近五年发表的NeP药物治疗指南或共 识
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在治疗NeP应用
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均可与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的α 2-δ 亚基结合,减 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抑制痛觉过敏和中枢敏化
普瑞巴林是第二代α 2-δ 亚基结合 抗惊厥药,在加巴喷丁基础上进行 结构修饰,增加与α 2-δ 亚基结合 的亲和力,从而减少多种兴奋性神 经递质的过度释放

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了获得高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方法,本研究对近几年国内外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

大量动物模型实验研究证实,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激活、C-纤维的敏化调节、嘌呤受体信号的激活以及TNF-α细胞因子释放等途径或机制共同作用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针对这些机制的研究可指导临床从不同途径阻断疼痛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从而治疗该类疼痛,并可為通过减少外周刺激、提高疼痛阈值、阻断疼痛感觉传导等相应手段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Abstract] In order to obtain a highly effective method of treating neuropathic pain,the research of neuropathic pain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are analyzed,a large number of animal models of experimental study confirmed that the activation of cornu dorsale medullae spinalis astrocytes,sensitization regulation of C-fiber,the activation of purinergic receptor signal and release of TNF-α cytokine and other ways or mechanisms effecting jointly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neuropathic pain.Researches on these mechanisms can guide clinic to block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ain from different ways to treat this kind of pain,and it provide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reating neuropathic pain through the reduction of peripheral stimulation,increase of pain threshold,blocking of pain feeling conduction with the corresponding means and so on.[Key words] Pain;C-fibre;Astrocyte;P2X4 receptor;Tumor necrosis factor-α国际疼痛研究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于2011年将神经病理性疼痛重新定义为“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或继发性损害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1]。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神经系统损伤或异常引起的疼痛症状,常见于神经根损伤、
带状疱疹、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变等疾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因为其机制复杂,临床症状不一,很难找到一种通用的有效治疗方法。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
展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正在取得显著的进展。

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治疗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对于由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寻
找抗病毒药物治疗疼痛的方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对于椎管狭窄和脊髓损伤等引起的
疼痛,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治疗选择。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还可以结合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因为疼痛会对患者的心理和
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疼痛感受。

康复训练
则可以增强患者的身体功能,提高疼痛耐受力。

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在不断取得进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具体
情况是不同的,需要个体化治疗方案。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深入探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
机制,并发展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效果。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神经系统的病理性改变引起的疼痛,可以是单一神经根、周围神经、神经节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所引起。

其特点是疼痛反应超过了临床疾病所能说明的范围,并且常常伴随着感觉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以及情感障碍,这种疼痛往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功能。

目前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

药物治疗是当前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其中,口服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惊厥药、抗痉挛药、非甾体抗炎药等。

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能够缓解疼痛症状。

此外,局部应用的外用贴片、凝胶、喷雾等也是常用的治疗方式。

近年来,局部应用的外用制剂逐渐被重视,临床研究发现,局部应用的药物能够减少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缩短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药物在局部的作用时间,也就是说,局部应用的外用制剂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

但是在药物治疗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药物依赖性,长期使用会增加患者的药物负担、副作用等问题。

物理治疗是另一种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方法,通常包括热疗、冷疗、电疗、按摩和针灸等。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进行诊断,然后采用不同的物理手段进行治疗。

例如,针灸和按摩能够刺激神经末梢,改善神经营养和代谢,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电疗则能够刺激人体的神经和肌肉,改善神经营养和代谢,减轻疼痛。

在物理治疗中,疗效因人而异,需要专业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手术治疗也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窄,具体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适应症包括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射频消融等。

其中,射频消融是比较新的技术,它能够准确皮下神经或者神经根的位置,实施短效的、高温度消融,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但是,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风险,对医生操作技术和临床经验的要求也非常高。

总体而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进展与未来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进展与未来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进展与未来神经病理性疼痛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疼痛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手术、外伤等)、带状疱疹、椎间盘突出、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损伤、头部创伤或中风等。

近几十年致力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数量急剧增加,临床研究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包括定义更新和分类。

疫情期间,还出现一个新名词COVID-19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

另外合理的联合治疗、药物再利用、非药理学方法(如神经刺激技术)和个性化治疗管理仍是未来研究重点。

今天就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定义、分类、评估和管理简述一下未来研究的热点及方向。

一、定义和分类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首次定义神经病理性疼痛:由神经系统原发病变或功能障碍引发或诱发的疼痛。

2008年被修改为:由影响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直接引起的疼痛。

2011年以来神经病理性疼痛被正式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

这一定义将“功能障碍”一词去除,因为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往往与神经病变或组织损伤相关。

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现被称为第三种疼痛类型,包括纤维肌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和肠易激综合征。

2017年,IASP对慢性疼痛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现已纳入世卫组织的《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ICD-11)。

每种疾病都是更详细的内容模型的一部分,该模型描述了支持明确诊断的调查,包含疼痛严重程度、时间特征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代码。

这是第一个国际公认的综合分类,代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管理向前一大步,可能有助于改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报告和治疗。

急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急性神经病理性疼痛(通常与炎症有关)包括术后疼痛,急性坐骨神经痛,或急性带状疱疹,以及其他少见的情况,如格林-巴利综合征。

此外,很多患者接受具有神经毒性的化疗,如奥沙利铂或顺铂,可能有急性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当减少剂量或停止化疗时,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能有持续性CIP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麻醉科100730国凯罗爱伦黄宇光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与多种周围神经障碍相关联的一组共同表现的症状,包括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尿毒症、营养缺乏和化疗药物(新碱、顺铂等)相关的神经障碍;也包括:格-巴二氏综合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进行性神经病性肌萎缩病、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Ⅰ型和缺血性神经病变等(Gregory T,2001)。

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1994)将这种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医学领域的挑战性研究课题,目前发病机制不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

近年来,对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子、细胞机制,特别是在初级感觉神经原和脊髓水平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为进一步探索此类痛症提供了基础。

而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和治疗带来了新思路。

下面就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动物模型、分子机制、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

1.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的研究大多来源于动物模型;尽管模型还存在不少缺陷,但是它为理解和探索人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动物模型的缺点是动物无法语言交流,对动物的疼痛测量多基于主观行为反应,比如测量痛敏和异常痛敏的阈值。

最常见的动物模型包括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CCI)(Bennet GJ,1988)、坐骨神经部分损伤模型(PNL)(Seltzer Z,1990; Malmber,A.B., 1998)、脊神经选择结扎模型(SNL)(Kim SH, 1992)、坐骨神经轴索切断模型(Wall,P.D.,1979)、背跟节慢性压迫模型(CCD)(Hu SH, 1998;Song XJ, 1999)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模型(Decosterd and Woolf CJ, 2000)等。

通过测量神经损伤侧肢体脚爪皮肤的感觉阈值,即通过测量对热照射、机械刺激引起的痛敏(hyperalgesia)和冷、触异常痛敏(allodynia)来确定模型是否成功建立。

另外还有通过注射细胞毒药物比如四氧嘧啶和链脲霉素(STZ)建立的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常用的方法是采用静脉或腹膜注射STZ。

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上观察到疼痛症状比如异常痛敏和机械、温度痛敏(Rashid M, 2002)。

还有其他几种动物模型,比如化疗药物引起的细胞毒性神经病变,通过静脉注射新碱模拟出了这种疼痛模型(Aley K O,1996);小鼠感染单纯带状疱疹病毒,开发出了急性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模型(Takasaki I.,2000)。

上述多种神经损伤模型在许多方面不相同,提示其发病机制也不相同。

这些模型的多样性发生机制可能反映了临床不同神经病理性痛的表现多样性,通过对各自模型机制的深入探讨,可能会有助于提出针对临床各种神经病理性痛的有效治疗方案和策略。

2.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子机制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痛觉过敏、异常痛敏、感觉缺失和自发性疼痛。

其中中枢和外周敏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Millan MJ,1999);中枢机制包括脊髓背角神经原的兴奋性升高、抑制性中间神经原的去抑制作用和神经损伤后Aβ纤维长入背角浅层等;外周机制包括异位放电、脊髓背跟神经节(DRG)交感神经的分布增加和损伤后的传入纤维表现型的改变,外周敏化与DRG神经元的转录水平改变密切相关。

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出复杂各异的感觉异常,主要与神经系统损伤的类型以及个体差异有关。

对所有类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试图采用一种机制来解释显然是行不通的。

患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时,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可产生和维持疼痛症状。

从概念上讲没有一种机制是疾病特异性的,每种疾病可能存在与之相关的几种典型机制;多种机制可能共同表现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类型中,或者一种机制可能在不同类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作用。

这样对每一位病人疼痛的解释可能需要假设一种或者多种机制同时起作用。

另外由于疼痛系统处于动态变化中,因此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和临床表现也是随时间变化的。

外周神经损伤不仅引起损伤部位的功能和生化的改变,而且损伤神经的其他部位比如脊髓和大脑神经元也会发生病理改变。

因此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多种外周和中枢机制发挥着作用(Bridges D,2001)。

2.1外周机制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神经功能、生化和形态学特性的变化;外周神经损伤后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自发放电(Liu X,1999;Sun Q,2004)、离子通道表达的改变(Dickenson A H,2002)、初级传入末梢的间接出芽(Devor M,1979)、交感神经长入背跟神经节(McLachlan E M.,1993; Zhang JM,2004)以及前炎症介质对伤害性感受器的敏化(Michaelis M.,1998)。

离子通道表达的改变可能是受损伤神经纤维兴奋性增高和放电的重要原因(Matzner O,1994;Chung JM,2004);神经损伤后DRG神经原肽类表达的改变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也发挥重要的作用(Hokfelt T,2000);外周机制的阐明为未来新药的开发提供了靶点,这样可以避免目前治疗药物引起的中枢副作用。

2.1.1异位放电多数学者支持这样的假说:疼痛产生于受损伤的神经轴突和临近的背根神经节传播来的异位冲动(Fields HL,1999);这种异位冲动的产生与初级传入神经纤维神经元兴奋性升高,以及他们在脊髓形成的突触接触增加有关;新的电压敏感钠通道亚单位在这些部位表达,这些钠通道在产生异位冲动方面起重要作用;电压敏感钠通道亚单位可能和细胞外基质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轴突生长和髓鞘形成;通过mRNA对通道亚单位进行差异调节来影响钠通道功能,有助于改变损伤神经原的兴奋性(MichaelC,2002);有研究表明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元细胞膜钠通道的密度增加是产生疼痛异位放电的重要原因(Matzner O,1994; Hokfelt T,2000);另有研究显示SNL模型大鼠的DRG神经原Na1.3和Nax表达上调,并且Na1.3和Nax在异位放电和疼痛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Chung JM,2004)。

有研究表明起源于异位的异常传入放电是感觉异常、感觉迟钝和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原因(.Ichikawa K,2001)。

有研究显示神经元维持重复放电能力依赖于细胞膜的在共振特性,并发现神经损伤后这种共振特性增加。

对切除的大鼠DRG 神经原进行电信号记录,结果显示一些神经细胞在膜电位附近有域下振荡,振荡的振幅、频率和相干性呈现电压敏感性;当这种振荡达到域值即可引起动作电位。

研究表明这种振荡对维持静息膜电位和去极化的峰电位是必要的。

不存在这种振荡现象,即使重度去极化神经元也不能维持放电。

神经的损伤增加了域下振荡神经元数目的比例,因此产生异位峰值放电的神经元比例增加;这些发现提供了更多的证据:钠电导有助于维持这种振荡性电活动(.Ichikawa K,2001)。

有趣的是也有遗传因素的影响存在,显示不同种系大鼠对相同类型的神经损伤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2.1.2 离子通道表达的改变大量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在初级传入神经原上表达,这些通道对神经元细胞膜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非常重要。

电压门控Na+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or-dependent sodium channels,VGSC/VDSC)由α亚单位和一个或几个β辅助亚单位构成(Goldin,2000)。

目前已经克隆出9个VGSC的α亚单位(统一命名为Na V1.1-1.9)和3个β亚单位(β1-3),此外还有一个胶质细胞源性VGSC亚单位,命名为Na x(Novakovic,2001)。

β亚单位调节通道的开放和膜上通道的表达水平(Vijayaragavan,2001)。

DRG神经元上至少存在6种钠通道亚单位:Nav1.1、Nav1.6、Nav1.7、Nav1.8、Nav1.9和Nax;根据钠通道对TTX的敏感性分为两类:TTX-S(TTX敏感)和TTX-R(TTX不敏感)钠通道(Waxman S G,1999)。

TTX-S的钠通道有Nav1.1、Nav1.6、Nav1.7,主要表达在有髓鞘A纤维上;而Nav1.8、Nav1.9主要存在于无髓鞘C纤维上(Waxman S G,1999)。

有研究显示外周神经损伤后TTX-R钠通道下调(Dib-Hajj S,1996),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受损伤神经纤维钠通道的重新分布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发挥重要作用(Gold M S ,2003..);通过反义技术剔除掉Nav1.8基因可以阻止外周神经损伤后的痛敏和异常痛敏(Porreca F.A ,1996;.),预示VGSC有助于DRG神经元高度兴奋性的产生(Lai J,2004)。

另外有研究显示外周神经损伤后TTX-S钠通道α3亚单位或Nav1.3重新表达(Waxman S G.,1994; Abe M ,2002),这种钠通道失活后恢复更快,有利于受损伤DRG神经原在相对较低阈值下重复兴奋,产生异位和自发放电。

因此钠通道是未来神经病理性疼痛新药开发的重要靶点之一。

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元上分布有高阈值电压依赖性(Voltage-gated or-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s,CGCC/VDCC)Ca2+离子通道,分为L-、N-、P/N和R-型;VDCC Ca2+通道由α1亚单位和至少两个辅助亚单位β和α2/δ构成(Cataldi,1999)。

VDCC的α1亚单位的异同决定了各种VDCC亚型功能、通道特性和分布;钙通道也是神经元上的重要调控分子。

临床上加巴喷丁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可能是作用于电压敏感的钙通道发挥作用的(Bayer K,2004)。

外周神经损伤后钙通道表达的改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缺乏N型电压敏感性钙通道的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受到抑制(Saegusa H ,2001)。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中,向神经损伤部位注射N 型钙通道阻滞剂,可以缓解热痛敏的程度(Xiao W H ,1995);有研究显示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α2/δ明显上调,鞘给予α2/δ反义寡核苷酸可以明显减轻异常痛敏(Li CY,2004)。

在其他通道中,超极化活化的环核苷调控的pacemaker 通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也发挥重要作用(Chaplan S R ,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