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成土过程
土壤学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及土壤剖
全文电子教材土壤与土壤资源学(上篇:土壤学)林学专业第二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及土壤剖面第一节岩石风化一、风化作用的概念及类型当岩石处在风化它的环境条件下时,它是很稳定的,但一旦条件发生的变化,为了在新的条件下达到平衡,岩石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位于地壳深部的岩石,由于地质作用的结果露出地表,岩石本身因外压力的减少而产生膨胀,导致岩石产生缝隙和裂纹。
同时岩石与大气接触以后,受到各种自然因素(主要是水、热及空气等)和生物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长期的和复杂的。
根据外界因素对岩石作用的性质,可以将风化作用区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当然,在自然界这两类作用是紧密相联系的,有时很难把它们区分开来。
生物的活动,就其对岩石或矿物的作用性质而言,也是以物理或化学的方式作用于岩石矿物的。
也有人将生物活动所引起的岩石或矿物的风化,称为生物风化。
由于地球表面广泛的存在着大量的生物,它们在风化过程中起着积极的影响,以至在自然界中地表物质的风化过程几乎都有生物参加。
从原始幼年土形成来看,风化过程先于土壤形成,风化过程先产生形成原始土壤的母质,因此风化过程可以说是土壤形成的基础。
从现代的土壤形成和发展来看,风化过程则是成土过程本身的一部分。
(一)物理风化过程物理风化又称为机械崩解作用,主要是由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磨擦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
温度变化可以引起物质产生热胀冷缩。
岩石是由各种矿物组成的,而各种矿物的热学性质是不同的,例如石英的热膨胀系数为0.0000075,而正长石为0.000020,当昼夜或季节温度变化时,在矿物之间的接触面上产生张力,使岩石产生裂隙和崩解。
粗粒结晶的花岗岩,由于结晶矿物的膨胀幅度较大,这种作用更为明显。
含有暗色矿物的岩石,由于提高了岩石的热辐射能力,温度变化比较大,因此像玄武岩、辉长岩及辉绿岩等一些深色岩石,常产生剥蚀现象。
而由单一矿物集合的岩石或浅色岩石(如石灰岩、石英岩等),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小,崩解也比较慢。
第二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3.母质透水性对成土作用有显著影响
总而言之,土壤母质与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土壤 机械组成有着先天的关系,同时也影响到土壤成土作用。
土壤的形成过程
(1)岩石风化过程 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 形成原始土壤 形成成熟土壤 高等植物
(2)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3)高等植物生长过程 微生物、低等植物 风化作用 岩石 成土母质
盐化、脱盐过程
盐化过程是指土体中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积 聚的过程。发生在滨海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形成具 盐化层的盐渍土。
脱盐化过程是指盐 渍土中可溶性盐在 降水、人为因素等 作用下降低或排出 土体或迁移到下层 的过程。
碱化、脱碱化过程
碱化过程是指土壤胶体上吸持较多交换性钠,使土壤呈碱 性反应,并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过程。结果在土壤底层形 成具碱化层的碱化土,pH值大于9.0。 脱碱化过程是指通过淋洗和化学改良,从土壤吸收性复合 体上除去钠离子的过程。 盐化与碱化相伴随进行。先盐化,发生脱盐化过程,土壤 胶体发生交换性钠吸附,从而产生碱化,即碱化土是盐化、脱 盐化相互交替的结果。
“岩漆”阶段:自养型微生
物
“地衣”阶段:异养型微 生物-原始微生物群落 “苔藓”阶段:生物风化 与成土过程速度升高
有机质聚积过程 是指在各种植物和水、 热等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在土体中特别是土层上部大 量积累有机物的过程。
黏化过程
土体中粘土矿物的生成和聚集过 程。可分为残积黏化过程和淀积 黏化过程。 残积黏化:原生矿物进行土内风 化形成黏粒,未经迁移。 淀积黏化:风化作用形成的黏粒 受水份的机械淋洗,迁移到一定 深度的土层聚集,是该层黏粒含 量增加,质地变黏。
处于A层的下面,是物质淀积作用造成的。淀积的 物质可以来自土体的上部,也可来自下部地下水 的上升,可以是粘粒也可以是钙铁锰铝等,淀积 的部位可以是土体的中部也可以是土体的下部。 一个发育完全的土壤剖面必须具备这一个重要的 土层。
成土的过程
成土的过程
土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才得以形成。
土的形成主要发生在地球的表面或土壤中。
大气影响、气象影响、地表影响以及生物影响,这4种力量是土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大气影响主要通过风力和水蒸气来产生,风力可以将岩石粉碎,然后悬浮在空气中,水蒸气则可以在岩石表面上形成一层水滴,日夜变换加温带来了结晶膨胀,地壤层中的物质逐渐分解,最终形成尘土和土颗粒。
气象影响则表现为自然灾害带来的冲刷,如洪水和风沙,大量的水和风力可以把岩石粉碎,然后使之悬浮在空气中,有些岩石也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直接分解,微小而不可见。
地表影响是指植物和动物活动所带来的影响,植物会促进岩石粉化,动物活动也会将土壤层中的物质搅动,使之重新构成新的颗粒。
最后,生物的影响是指生物的代谢会对土壤中的元素进行细胞内的勃识,并转化成生物燃料,同时也会将其他物质回归环境。
由此可见,土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才能产生出一个复杂的土壤系统。
只有理解中土的形成来源史,才能充分发挥土壤的潜力,实现美好的生活未来。
土壤成土过程-2013.10.11
土壤基本成土过程(12+2)2013.10.111、原始成土过程(1)形成条件:在冰雪覆盖、寒冷干燥的条件下。
(2)形成过程: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层的岩石风化物上着生低等植物,如地衣、苔藓及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开始累积有机质,并为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条件。
(3)剖面表现:淀基层(B)(4)概括:指低等生物(真菌、地衣苔藓)开始在岩面上着生,促使岩石风化和成土作用发生发展的过程。
(5)主要特点:土体浅薄,无明显的腐殖质层。
2、腐殖化(生草化)过程(1)形成条件: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作用下(2)形成过程:分为两个过程①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内部的各种高分子和低分子成分,以及他们代谢产物的分解过程。
②土壤微生物利用上述代谢产物合成腐殖质的过程(3)剖面表现:腐殖质层(A h)(4)概括:是指腐殖质形成并累积于土体中尤其是表层形成腐殖质层的过程。
3、土壤泥炭化过程(沼泽化过程)(1)形成条件:地下水位较高、排水不良地方的有机物质的厚层聚集(2)形成过程:湿生植物因嫌气环境不能彻底分解,而以不同分解程度的有机残体累积于地表,形成一个泥炭层或粗腐殖质层。
(3)剖面表现:泥炭层(H)(4)概括:在低洼积水的沼泽土中,在厌气条件下,有机残体进行不彻底的分解和微弱的腐殖化过程,而以泥炭的形式聚积形成泥炭层。
4、土壤灰化过程(1)形成条件:寒温带针叶林植被下(2)形成过程:有机酸(主要是富里酸)溶液在下渗过程中,使上部土体中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淋失,土壤矿物质中的硅铁铝发生分离,铁铝胶体遭到淋失,并淀积于下部,而SiO2则残留在土体上部,从而在表层形成一个灰白色淋溶层次——灰化层。
(3)剖面表现:灰化层(E、A2)(4)概括:是指在冷湿的寒温性针叶林植被下,土壤表层尤其是亚表层,SiO2残留,R2O3及腐殖质淋失的过程。
5、土壤富铝化过程(1)形成条件: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
(2)形成过程:原生矿物强烈分解,盐基离子和硅酸大量淋失,硅铁铝氧化物在次生黏土矿物中不断形成造成铝、铁、锰氧化物且相对累积,使土体呈鲜红色,甚至形成铁盘层。
土壤地理学教案——第二章:土壤发生
第二章土壤发生第一节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一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土壤是独立自然体,与地球四大圈层相互作用。
19世纪末道库恰耶夫提出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
Π=∫(КОГР)ТΠ:土壤、К:气候、О:生物、Г:岩石、Р:地形、Т:时间。
本世纪40年代美国土壤学者詹尼(H.Jenny)提出与道库恰耶夫相似的函数关系式:s = ∫(cl,o,r,p,t…) s 土壤,cl气候,o,生物,r地形,p母质,t时间s = ∫(o, cl,r,p,t…) …代表尚未确定的其他因素。
s = ∫(r,cl,o, p,t…)s = ∫(p,cl,o,r, t…)s = ∫(t cl,o,r,p,…)s = ∫(…cl,o,r,p,t)格林认为气候最重要。
涅斯特鲁耶夫强调地形的作用。
威廉斯提出生物是主导因素,土壤的本质是肥力,肥力的发生、发展是生物的发生、发展、活动与演替的结果。
柯夫达提出土壤形成还受其它因素影响:例如:火山土肥力高;地震使土层混乱;地下水位升高造成沼泽化、盐碱化;新构造运动使地形上升,土壤侵蚀加剧;地形下降,土壤上沉积物积累。
二土壤与成土因素的关系(一) 土壤发育与母质关系: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母质中的一些性质如机械组成、坚实度、渗透性、矿物组成和化学特性等都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
母质中的磷、钾、钙、硫等元素也影响着土壤的肥力。
1 影响土壤质地:酸性岩母质含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抗风化力强的浅色矿物较多,多形成酸性的粗质土;基性岩母质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抗风化力弱的深色矿物较多,多形成土层较厚的粘质土壤。
发育在残积物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也较粗,石块多;坡积物上的土壤质地较细,夹有带棱角的石块;洪积物与淤积物上的土壤砂粘成层,黄土母质质地均一;南方在石灰岩、玄武岩上的土壤质地粘重。
2影响土壤化学元素成分: 从酸性岩到基性岩母质随含硅量减少,Fe、Mn、Mg、Ca含量增加。
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2
(一)湿度因子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表 1
气候大区 湿润 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 极干旱 表 7.2 中国气候分区 年干燥度 <1.0 1.0~1.6 1.6~3.5 3.5~16.0 >16.0
中国气候大区划分 自然景观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半荒漠 荒漠
据《中国自然地理》(1981)
湿度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影响土壤中物质的迁移(emigration)
五、地形与土壤发生的关系
(一)地形与母质的关系
坡积物
冲积物 洪积物
残积物
(二)地形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地形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三)地形与土壤发育的关系
例如,随着河谷地形的演化,在不同地形部位上, 可构成水成土(河漫滩) → 半水成土(低级阶地) → 地带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级阶地)的发生系列。
六、成土时间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一)土壤年龄 土壤年龄是指土壤发生发育时间的长短,通 常把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1)土壤粘化层的形成
特别在温带,暖温带生物气候条件下,一般在 土体内部(20~50 cm)发生着强烈的原生矿物(岩 浆冷凝形成的矿物)的分解和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过 程,或者上层粘粒向下机械淋洗过程。因此,在心土 层粘粒明显聚积,形成相对粘重的层次,叫做粘化层 (下图)。
由土壤粘化过程所形成的模式土层示意图
第二节 土壤形成过程
自然界中土壤的形成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一系列生 物,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构成)。由于成土条 件的复杂性,决定了土壤形成过程总体的内容、性质 及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土壤形成中物质 能量迁移、转化的各自特点,我们可将土壤形成过程 总体,区分出各个具体的成土过程。
5.2土壤的形成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探究。同时,我还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潜能。
此外,我还会创设多种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会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学习,如比较法、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2.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土壤侵蚀、土壤污染等,并提出解决措施。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组织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的分类和土壤的功能。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如共同完成土壤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土壤的奥秘。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片农田会有不同的土壤类型?”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形成的原因。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各种土壤类型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4.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学习任务。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潜能。这种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土壤,让他们认识到土壤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二章土壤形成与发育
第八章土壤发生、分类与分布第一节土壤形成的过程一、土壤形成的实质:是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的矛盾统一。
二、植物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地质大循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产物通过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最终流归海洋,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成为各种海洋沉积物,以后由于地壳运动或海陆变迁,露出海面又成为岩石,并再次进行风化,成为新的风化壳—母质的过程。
这个需要时间极长而涉及范围极广的过程,称为物质的地质大循环。
实质:(1)、主导因素是气候。
(2)、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
(3)、岩石遭到破坏,营养淋失。
(4)提供了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即母质,初具养分,还具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但性状不良。
三、植物营养物质的生物小循环(生物小循环)物质的生物小循环是指有机质在土体中不断分解和合成的作用。
初具养分>生长低等植物→吸收养分物质合成自身的有机体分解———>有机残体分解为无机(保存了可溶性养分)————>经微生物mi物和简单的有机物一部分重新进入地质大循环的过程中。
一部分保存在母质中→为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反复作用疏松散碎体可溶有有机、无机物质,可生长高等的植物,从而跃升为土壤。
实质:(1)主导因素是生物(2)作用时间短,作用范围小,(3)养分得到保存,避免了地质大循环的养分的淋溶、散失。
(4)成土作用:完善土壤养分,增加有机质,尤其形成了腐殖质,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体发生分化。
四、两者关系: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
生物小循环是地质大循环的一部分,大循环为小循环提供了基础条件,没有大循环,也就没有小循环,没有小循环也就没有养分的集中、累积,促进母质的分化,性状得不到改良。
生物小循环与地质大循环的过程相反,但又建立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
土壤形成过程就是建立在此两者的基础上,这一对矛盾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土壤肥力也就得到不断地发展。
五、主要成土过程1.富铝化过程:富铝化过程是指土体中脱硅、富铁铝的过程。
土的形成过程
土壤的形成过程分为原始成土过程和次生成土过程。
1.原始成土过程:指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层岩石风化物上,由
生长在这里的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细菌、放线菌、真菌、藻
类、地衣、苔藓等)开始积累有机物,为高等植物生长创造条件,即形成了土壤母质。
2.次生成土过程:指在已经形成的土壤母质上,由微生物和高等
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形成腐殖质并进一步分化为土壤。
这个过程主要通过生物、蒸发、溶解、淋溶、水化、氧化和还原等作用完成。
总之,土壤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种自然因素和生物作用共同参与。
土壤形成过程【可编辑全文】
钙积层
钙积层
7.盐化过程和脱盐化过程
盐化:土体中易溶性盐类随毛管上 升水向表层移动与聚积的过程。
发生条件:除滨海地区外,盐化过 程多发生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图2-13 盐化过程图解
脱盐化:盐化土中的可溶性盐类被 大气降水或灌溉水溶解,随土壤下渗水 流从土体中淋失的过程。
8. 碱化过程和脱碱化过程
2.3.2 土壤剖面的重要形态特征
有机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和母岩层 过渡层
图5-16 土壤剖面构型的一般综合图式
2.4 土壤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和 演替
2.4.1 土壤的个体发育 是指土壤从岩石风化产物或其
他新的母质上开始发育的时候起, 直到目前状态的真实土壤的具体历 史。
土壤剖面发育的一般模式如图5-17所示。
2)地表物质迁移转化的主要形式 ①溶解迁移 ②还原迁移 ③配合迁移 ④悬浮迁移 ⑤生物迁移
※ 溶解迁移 *特点:受重力作用,向下淋溶迁移 *迁移顺序: 最容易迁移元素:Cl,S 容易迁移元素: K > Na > Ca > Mg (理论); Ca > Na > Mg > K (实际);
(为什么?) 惰性元素:Fe, Al, 几乎不能迁移:SiO2
图5-17 土壤剖面发育的一般图式
2.4.2 土壤系统发育(略)
2.4.3 土壤的演替(略)
图2-14 土壤旱耕熟化过程图解
土壤退化过程
土壤退化过程(soil degradation)是指因 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 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 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 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土壤剖面形态、土层形态、土壤结 构体形态的观察是土壤资源调查和土 壤地理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土壤学第二章 岩石风化物与土壤形成
第二章矿物岩石的风化和土壤形成主要内容:●第一节风化作用●第二节风化产物的类型●第三节土壤的形成第一节风化作用一、风化作用任何事物只是处于它生存的环境时才能稳定。
当地表的矿物和岩石处于和它形成时的不相同的外界条件时,这种稳定性被破坏,从而发生变化,这就是风化作用。
二、风化作用的类型1、物理风化:又叫机械崩解作用。
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矿物岩石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
风化的结果使大岩石变成碎块,增大接触面,更利于化学风化进行。
2、化学风化: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
主要因素:水、二氧化碳、氧气等化学风化作用的类型有4个: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矿物与含二氧化碳的水相遇,引起矿物分解并形成新矿物。
氧化作用三、岩石风化的产物包括三部分:1、可溶性盐: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氯化物等.2、合成次生矿物:如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以及铁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3、残余的碎屑:各种难风化的矿物和岩石的碎屑。
四、矿物风化的难易1、影响因素:外界环境条件和矿物本身的成分和结构。
2、外界条件相同时,矿物风化的相对稳定性。
由易到难顺序为:石膏,方解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粘土矿物第二节风化产物的类型一、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有五种:1、硅质风化物:2、长石质风化物:3、铁镁质风化物:4、钙镁质风化物:5、轻软岩风化物:二、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矿物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层,是土壤形成的母质。
●根据搬运方式和沉积特点将母质分为定积母质和运积母质。
●1、定积母质;●2、运积母质;●3、第四纪沉积物。
1、定积母质:●又叫残积母质,岩石就地风化而形成的产物。
2、运积母质●根据搬运的方式又细分为:(1)坡积母质:(2)洪积母质:(3)冲积母质或冲积物(3)冲积母质或冲积物●是由经常性的水流将风化物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形成的。
●特点:砾石磨圆度好,分选性好。
成土过程
7、潜育化过程
指低洼积水地区土体发生的还原过程。 土层缺氧,还原占优势,高价铁锰转化为 亚铁锰,形成一个颜色呈蓝灰或青灰色的 还原层。
8、潴育化过程
指土壤形成中的氧化 还原过程。主要发生在直 接受地下水浸润的土层中, 由于地下水雨季升高,旱 季下降,土层干湿交替, 引起土壤中铁锰物质处于 还原和氧化的交替过程。
2. 试分析重要成土过程特点及其发生的环境条件。 3. 据有关资料:【中国大兴安岭北部灰土(相当于
漂灰土)剖面表层活性Fe2O3和Al2O3含量均低于2%; 而在心土层活性Fe2O3和Al2O3含量均超过4%;底 土层活性Fe2O3和Al2O3含量均在3%以下】。试结合 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在寒温带针叶林条件下,土壤中 Fe2O3和Al2O3迁移转化特征。
泥炭化过程 腐殖化过程
3、灰化过程
指土体亚表层SiO2残留, 铁铝氧化物及腐殖质 淋溶及淀积的过程。
在寒温带针叶林下最发 育。
形成两个差别明显的淋 溶层和淀积层。
P代表年均降水量;PE代表年均陆面蒸发量
与土壤矿物迁移转换相关的成土 过程有:
黏化过程(clayification) 富铝化过程(alitization)
4、铁铝化过程
指土壤形成中土体脱硅、富铝铁过程。 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发 育,在弱酸条件下,盐基离子和硅酸根离 子随水淋溶,铁铝氧化物相对富集起来。 红壤、砖红壤上表现最突出的一种成土 过程。
5、钙化过程
指碳酸盐在土体中淋 溶、淀积的过程。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发育。
淋溶作用较弱,易溶 性盐类大部分淋失,硅铁 铝氧化物在土体中基本不 发生移动,钙在土体中淋 溶淀积,在土体中、下部 层位形成一个钙积层。
11、人为熟化过程
土壤的成土过程
土壤的成土过程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土壤的成土过程!你可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土壤,它的形成那可是有着一番奇妙旅程呢!就好比盖房子,得先有个基础不是?土壤的形成也是这样。
最开始啊,得有个“原材料”,这就是母质啦。
这母质就像是盖房子的砖头瓦片,是土壤形成的根基。
然后呢,气候就像个调皮的魔法师,来给这母质施魔法啦!它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刮风,一会儿又阳光暴晒。
这雨水能把母质冲刷、溶解,风呢又能带来一些别的物质掺和进来。
这就好像做饭,得加各种调料才能让味道更丰富呀!生物们也来凑热闹啦!那些小小的微生物、蚯蚓啥的,它们在土壤里忙忙碌碌,把有机物分解,让土壤变得更肥沃。
你想想,这不就像一群勤劳的小工人在努力工作嘛!还有那些植物呢,它们扎根在土壤里,吸收养分的同时也给土壤带来了生机。
时间这个“大导演”也在默默地发挥着作用。
一年又一年,土壤在气候、生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从一开始的粗糙简单,变得越来越细腻、丰富。
咱就说,这土壤的成土过程像不像一场精彩的表演呀?各种角色都在上面尽情发挥,最后呈现出一个神奇的作品。
你走在大地上,脚下的每一寸土壤都有着它独特的故事呢!它们可能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雨,见证了无数的生命诞生和消逝。
它们看似普通,却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你想想,如果没有这土壤的成土过程,我们能有这么肥沃的土地种庄稼吗?能有这么美丽的花草树木吗?所以啊,可别小看了这土壤,它可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呢!我们得好好爱护它,珍惜它,让它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呀!土壤的成土过程就是这么神奇又有趣,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艺术家,默默地塑造着我们脚下的世界。
我们是不是应该对它多一些了解和尊重呢?毕竟,它可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呀!。
泥土的形成过程
泥土的形成过程嘿,大家好哇!今天咱来聊聊泥土是咋形成的。
有一回啊,我去乡下玩。
哎呀,那乡下的土地可真肥沃,种啥长啥。
我就好奇了,这泥土是咋来的呢?“哎呀,这可真让人好奇。
”后来我问了当地的农民伯伯,伯伯可热情了,给我讲了泥土的形成过程。
伯伯说啊,泥土的形成那可是个漫长的过程。
一开始呢,是岩石。
“哎呀,这岩石咋变成泥土呢?”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就会风化。
就像一块大石头,时间长了,表面就会变得坑坑洼洼的。
“哎呀,这可真神奇。
”风化后的岩石会变成小块的石头和沙子。
“哎呀,这还不是泥土呢。
”然后呢,一些微生物就会来帮忙啦。
这些微生物可小了,我们肉眼都看不见。
但是它们可厉害啦,能把石头和沙子里的营养物质分解出来。
“哎呀,这可太牛了。
”接着,植物也来凑热闹了。
植物的根会扎进土里,把泥土紧紧地抓住。
“哎呀,这可不能让泥土跑了。
”植物还会落下叶子和枯枝,这些东西在土里腐烂后,就会变成泥土的一部分。
“哎呀,这可真有意思。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乡下看到一块荒地。
“哎呀,这地咋不长东西呢?”农民伯伯说,这块地以前是种过庄稼的,但是后来没人管了,就荒了。
但是只要好好整理一下,还是可以种出好庄稼的。
“哎呀,这可咋整理呢?”伯伯说,要先把荒地上的杂草拔掉,然后把土翻一翻,让阳光晒一晒。
这样可以杀死土里的害虫和病菌,还能让泥土变得更松软。
“哎呀,这可真有办法。
”总之啊,泥土的形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岩石、微生物、植物等很多东西共同作用。
“哎呀,以后咱看到泥土,可别小瞧它哦。
”希望大家都能了解泥土的形成过程,珍惜我们脚下的土地。
“哎呀,一起爱护土地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放出营养元素,如 氮素;促使土壤颗粒 发生团聚 。 ©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N
K P Ca Mg
有机质积累过程(生物小循环)
三、主 要 成 土 过 程
1、有机质聚积过程:在各种植被下,在土体中,特别是土体 表层进行的有机质的聚积过程。 2、粘化过程:土体中粘土矿物(粘粒)的形成和聚积过程。 (残积粘化、淋淀粘化 粘化层 ) 3、脱硅富铝化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是在湿热条件下的主要 成土过程,形成具有富铝化特征的土壤 4、钙化过程:指碳酸盐在土体中的淋溶淀积过程。(脱钙、 积钙) 5、灰化过程 6、潜育化、潴育化和白浆化过程
土壤剖面示意图
A00 A0 A B C
土壤的形成过程(小结)
I 成土母质形成 I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始土壤形成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III 成熟土壤形成
岩石风化过程
一些能适应恶劣环 完整坚硬的岩 境的微生物和低等植 石在外力作用下, 物,如藻类、地衣、 苔藓在成土母质上着 开始风化破碎, 形成疏松的母质, 生,它们的出现促进 了岩石风化、有机质 将矿物岩石中所 的积累和细土的增加, 含的养分释放出 形成土层浅薄、腐殖 来。 质累积不多的原始土 壤。为其他高等植物 的繁衍创造有利条件。
2.水化作用
定义:指水分子与矿物化合生成含水矿物的化学 作用。 例如赤铁矿遇水变成褐铁矿: 2Fe2O3+3H2O--→2Fe2O3·3H2O 矿物发生水化后,体积增大,内部结构松弛, 呈松散状态,易于崩解。
3.水解作用
定义:矿物与水发生反应而分解的作用,是化 学风化中最重要的过程。 例:正长石的水解作用,形成次生粘土矿物高 岭石,胶体物质氧化硅,可溶性盐分碳酸钾。 其反应过程如下:
二、成土因素作用与关系
母质-----物质基础,养分来源等 生物---有机质来源,富积养分等 气候---风化过程、生物活动、降水等等 地形---母质运动与分布、生物及水热再分配等 时间----成土过程的进程与深刻等
关系:++++++++++++++++++
地球化学过程(地质大循环)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
物 理 化 学 风 化
差异风化
+
第二节 成土母质与类型
一、定义: 成土母质指矿物岩石风化后形成 的疏松碎屑物,这些疏松碎屑物是形 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因此称为成土母 质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
二、母质类型
1.原积物 (残积物) 2.坡积物 3.洪积物 4.冲积物 5.湖积物 6.浅海沉积物 7.风积物 8.黄土及黄土状物质 9.第四纪红色粘土 10.冰川沉积物和冰水沉积物 不同地貌单元分布着不同的母质类型, 不同的母质类型有其各自的特点。
第二章 土壤的形成
土壤组成组成.jpg
Soil Formation
第一节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 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岩石发生 物理和化学的变化称为风化。 岩石发生风化的原因: 地壳中的岩石,处于它所形成的环境条件下,即 高温、高压和缺氧的环境条件。在各种地质作用下, 岩石露出地表后,就处于常温、常压和有水、有氧、 有生物活动的环境条件下。岩石在新的环境条件下 经受干湿、冷热的变化,受到水、热和生物条件的 影响,使岩石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会使岩石的性 质、成分相应地发生变化,以达到新的平衡。
黄铁矿氧化的结果使矿物体积增大,组织疏松,同 时产生的硫酸可以与岩石矿物中的盐基物质化合, 形成各种硫酸盐对其他矿物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5. 碳酸化作用
定义:碳酸与岩石中的金属离子发生反应形成 碳酸盐的作用 。 水从大气中溶解了相当多的CO2,所以 导致带有有一定酸性。当水分渗入地下,从 植物的腐殖酸中获取更多的CO2。从而加速 了矿物的溶解,这在石灰岩地区最为明显。
物理风化的结果
物理风化使岩石失去原来的坚实性,由大变小, 颗粒由粗变细,形成疏松多孔的岩石碎屑。 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没有改变,但物理 性质却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改变了岩石与水和 空气的关系,产生对水和空气的通透性。 岩石破碎后表面积增大了,增加了与空气、水 的接触面积,为化学风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人类活动状况: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
合理耕作经营 不合理耕作经营
高等植物着生过程 高等植物出现加快了土 壤的形成,高等植物对分散 在母质中的营养元素进行选 择性吸收,合成有机质,并 累积于土壤表层,有机质经 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殖质,有 机质的大量出现和腐殖质的 形成改善了土壤的保水保肥 性能,对土壤的气热状况有 了协调能力,从而形成了成 熟土壤 。
四、 人类对土壤的改造作用
三、母质形成的阶段性
1.碎屑阶段 这是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物理风化占优势,化学风 化不明显,只有氯和硫元素发生移动,母质中主要是碎屑物质,其 成分基本上与母岩一致。 2.钙积阶段 这一阶段大部分氯和硫已淋失,Ca、Mg、K、Na等元 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有些钙游离出来,形成碳酸钙,往往沉积在碎 屑孔隙内,母质呈中至碱性反应。黑钙土、栗钙土等土类的发育就 停留在这一阶段。 3.酸性铝硅阶段(硅铝化类型)这一阶段的母质中Ca、Mg、K、Na 都受到淋失,同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 酸性反应,颜色以棕或红棕色为主,黄棕壤及部分棕色成土母质的 发育至此阶段。 4.铝阶段(富铝化类型)这一阶段母质中的盐基和硅酸全部淋失, 残留的只是硅和铝的氧化物,形成鲜明的红色,母质呈酸性至强酸 性。我国华南的红壤、砖红壤的成土母质发育至此阶段。
石钟乳图片
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使原来的矿物分解消失,产生新的矿物;
另一方面使风化物颗粒更加细微,形成了次生 粘土矿物和胶体状态的物质,从而增加了风化 物蓄水保肥的性能,岩石、矿物中的养分也开 始释放出来。
(三)生物风化作用
岩石和矿物在生物影响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称生物 风化作用。 1.生物的机械破碎作用由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的岩石机 械破碎作用(物理风化)。例如:根劈作用,即植物的根 系伸入岩石裂缝中,由于根的不断加粗,使岩石裂缝不 断扩大,再加上根系为了吸收养分和水分,会不断地向 岩石深入扩展,时间久了,岩石就会被根“劈”开。 2.生物的化学分解作用有些生物在生命活动中靠分泌酸 类物质分解岩石,从中吸取营养物质。例如地衣能分泌 地衣酸来溶解岩石,许多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时会产生 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促进岩石、矿物的化学分解作用。
K2O·Al2O3·6SiO2+3H2O--→Al2O3·2SiO2·2H2O+4SiO2+2KOH
正长石
高岭土
硅胶
4.氧化作用
定义:自然界的氧是最普遍的氧化剂,特别是在潮 湿且富氧的条件下,氧化作用就更加强烈。岩石 中的很多矿物都能被氧化生成新矿物 。 例:黄铁矿在潮湿条件下发生氧化作用:
2FeS2+2H2O+7O2-→2FeSO4+2H2SO4
C
耕作土壤 E D 土 壤 肥 沃
根据以上简式,写出字母代表的内容,以表示出生 物(包括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土 壤 退 化
人类耕作、培育
生物类别(包括人类活动):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
微生物、低等生物着生 高等生物着生、生长
一、岩石风化作用的类型
由于作用因子的不同,岩石风 化作用过程的特点各异,风化 可分为: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 风化三大类型。
(一)物理风化
岩石发生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只造成 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 的变化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如岩石、矿物在 物理风化中受冰冻作用、膨胀收缩作用、温度 因素等影响的破碎。 原因: 1.热力作用 2.冰劈作用 3.风和流水的作用 4.冰川作用 5.卸荷作用
(二)化学风化
定义:岩石和矿物在大气,水及生物的相互 作用下发生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变化。 发生原因: 1.溶解作用 2.水化作用 3.水解作用 4.氧化作用 5.碳酸化作用
1.溶解作用
定义:指岩石矿物溶解于水的作用 常温下云母的溶解度是0.00029%。1份石英 可以溶解于1万份水中,石灰岩遇到含二氧 化碳的水而溶解: CO2+H2O--→H·HCO3 CaCO3+H· HCO3--→Ca(HCO3)2
第三节 土壤的形成过程
一、 成土因素:
自然成土因素 :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成 土时间等。 人为作用:人类活动的意义就是加强生物累积 过程减少养分淋溶损失,不断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形成过程是异常复杂的,经历的时间 也是相当漫长的。但综合起来,从总体上看, 土壤形成不外乎是由土壤的有机质积累和地球 化学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改造方式:灌溉、施肥、翻耕等。 合理改造:形成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 如北方的黑垆土,南方的水稻土等。 不合理的耕作经营,通常会导致土壤 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 利用时必须:重视土壤的保护和培育, 做到用养结合,促进土壤不断改良。
学习思考提示:
土壤形成过程简介: 岩石
风化
成土母质
A
原始土壤
B
成熟土壤
生物风化
生物风化作用结果
生物风化作用使岩石风化物更加细微, 并能与化学风化一样产生次生矿物、 胶体物质,释放累积养分,与化学风 化作用所不同的是产生了土壤生命动 力源泉----有机质。
四、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岩石的风化速度和强度差异是很大的。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内因:岩石矿物本身的性质。岩石的矿物成分单一,胀缩性小,较 难风化。矿物成分复杂,由于不同矿物抗风化能力强弱不一,部分矿 物先行风化,有利于岩石崩解。矿物颜色不同,吸热情况不同,风化 也不同,一般深色矿物容易风化。矿物颗粒细小并且大小一致的岩石 比颗粒粗大及斑状结构的岩石抗风化能力强。有层理、片理结构及垂 直节理的岩石因易进入水分和空气而较容易风化。 2.外因:岩石所处的环境条件。气候干旱的沙漠地区,岩石以物理风 化为主,温度变化的作用占优势,常形成颗粒粗的砂质和粉砂质土壤。 温带湿润气候区,化学风化占优势。热带湿润气候区化学风化和生物 风化强烈,形成颗粒较细的红色风化物。另外,地形中坡地和陡崖地 段风化较山麓强烈。有植被覆盖时物理风化作用较弱,但因水分丰富, 再加上生物的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作用,使岩石的化学风化作用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