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著阅读三国演义人物---曹操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99个主要人物速写,迅速读懂三国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99个主要人物速写,迅速读懂三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被用于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主题曲,最是恰当。
曹操的一世枭雄,刘备的草莽崛起,诸葛的神机妙算,张飞的义薄云天......三国是一部英雄之书,它的关键词,是阴谋阳谋、尔虞我诈、乱世、寂寞……曹魏人物▶曹魏缔造者1.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从小聪明机警,有侠气。
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
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197年—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
曾在赤壁被孙刘联军用火攻战败。
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
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2.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
公元220年—226年在位。
曹操的第二个儿子。
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子。
曹操死后继任为魏王,不久便废了汉献帝刘协,自己做了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爱好文学,为当时文坛领袖,现存有流传的诗歌四十多首,后人编辑出版有《魏文帝集》。
▶曹魏文官3.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
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
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
4.荀彧(字文若),颍川大家,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
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5.郭嘉(字奉孝),是曹操初期的第一谋士,谋略高超(也可能是曹操为招贤而借奉孝之名流布的谣言所成其名),可惜英年早逝,让曹操大为叹息。
6.贾诩(字文和),早年跟随张绣,后来成为曹操最信赖的谋士。
7.荀攸(字公达),荀彧之侄,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
【提纲修改】论《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的演变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的演变提纲
一、引言
二、曹操的外貌特征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这一部分要简写)
(一)曹操的外貌特征
在分析一个人物形象时,要分析他的外貌和人物性格,通常人物的性格就决定了这个人物接下来的命运,人物的外貌特征则是人物性格的外在体现。
(二)曹操所处的时代背景
除了外貌之外,分析人物还要从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思考。
三国时期无疑是一个乱世,群雄割据,正是这种混乱的时代造就了曹操多疑、奸诈的性格,“乱世之奸雄”。
三、《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正面形象
人们印象中的曹操往往是奸诈、阴险的代表,实际上,该形象具有双面性,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成功的军事家、思想家和冒险家,能够任用贤才,勇于进取,所以在分析该形象时,不能避开其身上的诸多优点。
(一)文武双全
(二)坦诚
(三)温情
四、《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反面形象
《三国演义》之所以被后人喜欢,主要在于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尤其是曹操,其在乱世之中礼贤下士的高尚品格被罗贯中刻画得惟妙惟肖,与其奸诈的阴暗面自然地融为一体。
曹操生性多疑且手段残忍,出于稳固军心的动机,又被赋予了善作表面文章的特点。
(一)为人奸诈
(二)生性多疑
(三)篡权
五、《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综合分析
本章从性情、忠奸、人才三个方面全面综合地分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一)性情
(二)忠奸
(三)人才
六、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修改建议:
文章在逻辑层次上需要修改,在简述曹操的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时,叙述和评价相结合,第五部分的内容可以融合进上面两个部分进行阐述,不用单独分析。
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

《三国演义》复习资料(一)1、主要人物简介:人物字相关简介刘备玄德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东汉远支皇族,幼贫,贩鞋制席为业,后起兵,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后曾投多人而不得志,自得诸葛亮后,采用联吴抗曹战略,大败曹操于赤壁。
既而夺取荆州、汉中等地。
终成三足鼎立之势。
称帝于成都。
诸葛亮孔明蜀军师,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
更被水镜先生说为“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为开辟蜀国立下赫赫战功。
他决胜千里之外,其《出师表》为后人所传诵。
曹操孟德终生以“宁可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为信条,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政治家,更于其二子共称为“三曹”。
“挟天子以令诸侯”、北霸中原,三国鼎立的最强盛的霸主。
孙权仲谋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与刘备联合,打败曹操与赤壁。
后又打败刘备,称帝于武昌,曾采用设农官、屯田等进步政策,但赋役重、刑罚残酷,民怨大。
关羽云长蜀将,汉寿亭侯,刘备结拜二弟,曾过五关斩六将,在被俘时说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壮烈语句,西蜀五虎上将之首。
败走麦城被杀。
张飞翼德蜀国骠骑大将军,五虎上将之一,刘备结拜三弟,曾智取瓦口关,长坂桥上大叫一声吓退曹军四十万,其凶猛无比,被后世称为“猛张飞”。
赵云子龙蜀将,五虎上将之一,在长坂坡上单骑救主,曹操见之更是欲将其招服。
其智勇双全,无人能比。
黄忠汉升蜀将,五虎上将之一,八十多岁尚能拉开百斤之弓智取定军山,刘备深用之。
马超孟起蜀将,五虎上将之一,马腾之子,曾率兵夺下长安城,使曹操深为苦恼。
与张飞大战千余合而不份胜负。
吕布奉先三国时第一猛将,初从并州刺使丁原;后杀原从董卓;又因貂禅杀卓。
后任奋威将军,封温侯,割据徐州后被曹操擒杀。
周瑜公瑾三国时吴国名将,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曾率大军大破曹兵于赤壁。
精音乐,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2、著名战役火烧新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官渡之战对战方:袁绍--曹操兵力对比:袁绍十倍于曹操结果:曹操胜利!曹操赤壁之战对战方:曹操--孙权兵力对比:曹操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周瑜夷陵之战对战方:刘备--孙权兵力对比:刘备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陆逊新野之战: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青梅煮酒话“奸雄”-《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青梅煮酒话“奸雄123青梅煮酒话“奸雄”-《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胡宝鑫(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00)摘要:三国世界,波澜壮阔。
作为一个典型的英雄辈出的历史时代,有无数的文学作品对其进行了撰写与 讴歌。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个性鲜明的传奇人物纷纷袍笏登场。
然而传奇人物众多,但其中最为杂糅 复杂却又吸引人眼球的人物非曹操莫属。
作为三国最大集团实力的领袖,曹操具有相当的研学价值。
但由于 《三国演义》其本身带有“拥刘反曹”“拥汉忠君”的作者主观立场,对曹操的描述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公平”。
作为一部通俗小说,《三国演义》塑造出的曹操的文学形象,比其他三国学术性著作如《三国志》中的曹操形 象更为被大家所接受。
本篇论文因此希望通过对《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本身情节的研究,来加深有关曹操 这一特定人物的人物形象理解,通过系统化的梳理、分析,得出相应的形象结论。
关键词:三国曹操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1207.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6) 2卜0123-02首先,我们需知道《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东汉末年,反映三国时期时势造英雄的主题的长篇历史小说。
其描绘的历史背景和主题的重点就落在雄主、谋士、勇将等历史人物的身上,也是这部小说的主要落笔点。
作为主要人物的曹操,他的生平是《三国演义》的故事脉络和重要行文线索之一。
一、曹操的性情论曹操在“三国”,给人的是一种复杂、自私、善变的印象。
《三国演义》中在第一回曹操人场介绍便稍长于刘备等人的人物介绍,对其描绘篇幅最长,而后直至第七十八回身死,刻绘出的是一位性格最为复杂、立场因素转变最为频繁的君主形象。
小说开篇点出曹操的狡诈不顺,这种反面性格便暗示曹操本身的多层次复杂性格,为其之后的转变奠定基础。
比如对吕伯奢的滥杀和“梦中杀人”事件。
这固然是一方面,但也很片面。
曹操杀伐果断,有中正堂皇之风,善断更善行。
从刺董献刀,到洛阳勤王,又 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大道之基已定。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曹操

孟德啊!只有你自己明白,“是非成败转头空,浪花淘尽英雄”,功与过留与后人评说,我下的《三同演义》中,曹操那阴险的心理令人生畏:在京剧中曹操那白脸奸臣的角色在众人心中早己根深蒂固,……声声笑里藏刀,总让人毛骨悚然。也许是因为他违背了传统的中庸思想,所以背上了奸诈、狡猾的恶名,引来千古辱骂¨
"论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么曹操到底是好是坏呢?引起了众人争议。
曹操说:“欲攻敌,必先谋。”重视谋略是曹操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曹操的军事思想深受历代兵家和学者称道。《三国志》作者评价曹操“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曹操的军事思想》节选)
话题6:进取心
材料加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龟虽寿)
毛泽东:殷纣王(通常称之为“暴君”)精通文学和军事,秦始皇和曹操全都被看作坏人,这是不正确的。
郭沫若:他是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人,史书所载,他能够不信天命,不信鬼神,毁灭邪祠,破除迷信,禁止厚葬,禁止复私仇,讳不避权贵,举能扬侧陋,敢于公开下令要选用被人称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
范文澜: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这首诗充满着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东汉末年的战乱,给生产力带来极大破坏,经济萧条,白骨累累,给人带来一种感伤颓废的情绪。曹操的这首诗如一阵春风,吹散了这种伤感的情绪。他的乐观主义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激励人生进取。在闲难时期,曹操能激流勇进,积极向上,敢于向命运挑战,这是一种十分高尚的人生情操。(《论曹操的诗》节选)
中考四大名著阅读练习题——《三国演义》含答案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
体裁:《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主要内容: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练习题一、单选题1.献连环计火烧赤壁的是谁?(C)A.诸葛亮B.郭嘉C.庞统D.曹操2.曹操在哪场战役中大败袁绍?(A)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讨伐董卓D.合肥之战3.曾经和关羽,张飞兄弟两人打得不分上下的第一武将为谁? (A)A.吕布B.魏延C.孙权D.孙策4.关羽在离开曹操时唯一带走的曹操的赠物是什么?(D)A.美女B.金银C.奴役D.赤兔马5.孔明征南蛮时曾七擒七纵孟获,当孟获第七次被马岱抓住时,他对马岱说什么话?(A)A.能不能换张新面孔丫B.士可杀不可辱C.如果今天不杀了我,你会后悔的D.快杀了我吧6.“垂手过膝,目能顾其耳。
”描写的是谁?(B)A.庞统B.刘备C.伊籍D.诸葛亮7.被尊为“中国武圣”的英雄是(C)A.马超B.赵云C.关羽D.吕布8.刘关张三人出场时(C)最有钱。
A.刘备B.关羽C.张飞D.无法确定9.煮酒论英雄时他们看到了(C)的自然现象。
A.台风B.沙尘暴C.龙卷风D.彩虹10.官渡之战中(D )投靠曹操而使曹操获得了胜利。
A.高览B.荀彧C.荀攸D.许攸11.“割发代首”的人是(B)。
A.刘备B.曹操C.张飞D.诸葛亮12.“煮酒论英雄”的主人公是(C)A.刘备张飞B.诸葛亮周瑜C.曹操刘备D.赵云关羽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谁说的?( C)A.诸葛亮B.曹操C.刘备D.周瑜1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 B )A.诸葛亮B.周瑜C.曹操D.孙权15.刘备三顾茅庐,请谁出山辅佐他?( C )A.许攸B.鲁肃C.诸葛亮D.杨修16.赤壁之战时,周瑜曾经和哪位大将使用“苦肉计”:( D )A.程普B.吕蒙C.黄忠D.黄盖17.在赤壁之战中,是谁听取庞统的连环计,导致所有战船被烧?( B )A.孙权B.曹操C.刘备D.周瑜18.张飞在长坂坡吓死谁?( B )A.关羽B.夏侯杰C.曹仁D.吕布19. 赤壁之战中,谁献策诈降曹操?( A )A.黄盖B.许诸C.典伟D.王允20. 孔明最后一次北伐时病死在哪里?( B )A.长坂坡B.五丈原C.新野D.街亭21.王允通过谁使董卓与吕布反目?(C )A、曹操B、袁绍C、貂蝉D、孙尚香22.庞统殒命何处?(B )A、白门楼B、落凤坡C、三江口D、铜雀台23.谁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A )A、徐庶B、赵云C、曹仁D、蔡瑁24.官渡之战中是谁离开袁绍改投曹操使得曹操扭转战局?(D )A、荀攸B、贾诩C、曹洪D、许攸25.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属下哪位将军单骑救幼主?(C )A、马超B、魏延C、赵云D、黄忠26.谁大闹长坂坡?(C )A、赵云B、吕布C、张飞D、甘宁27.谁前往东吴单刀赴会平安而返?(C )A、赵云B、鲁肃C、关羽D、姜维28.马谡失守何处?(B )A、汉中B、街亭C、公安D、荆州29.木牛流马是谁制造的?(C )A、司马懿B、曹真C、诸葛亮D、姜维30.曹操为何发兵徐州攻打陶谦?(D )A、报杀兄之仇B、报杀妻之仇C、报杀子之仇D、报杀父之仇31.荆州落入东吴之手,关羽兵败,退守何处?(A )A、麦城B、襄阳C、江夏D、公安32.脑后有反骨的是谁?(A )A、魏延B、董卓C、袁绍D、曹操33.孔明死后,蜀军用孔明的木人像惊走了谁?(B )A、陆逊B、司马懿C、鲁肃D、孟获34.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的是谁?(C )A、司马懿B、许攸C、陆逊D、吕蒙35.布下八阵图以退吴军的是谁?(D )A、徐庶B、庞统C、郭嘉D、诸葛亮、36.姜维兵败何处?(C )A、三江口B、上方谷C、牛头山D、玉泉山37.诸葛亮派往东吴劝孙权退兵的是?(C )A、马超B、孟获C、邓芝D、蒋干38.蛮王孟获共被诸葛亮擒获几次?(C )A、五B、九C、七D、八39.诸葛孔明用什么计策大破藤甲军?(A )A、火烧B、水淹C、落石D、滚木40.诸葛孔明用什么计策使得司马仲达退兵?(D )A、反间计B、苦肉计C、离间计D、空城计二、填空题。
《三国演义》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重点梳理:含中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三国演义》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重点梳理:含中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它从东汉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记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群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描摹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群众对政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主要人物事迹及其性格特点《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三国演义资料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袁绍与曹操在白马相持,刘晔献霹雳车之计,大破袁绍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据守之地。曹操于黎阳与袁绍相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轻兵袭白马,大破袁军。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袁绍不和,投奔曹操。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曹操亲率精兵突袭乌巢,使袁绍不战自败。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从谏如流,善于用人。(许攸是曹操同窗,初投曹操时,问军粮之事,曹操并不具实以告,表现出曹操的狡诈、城府极深。但最终他决定依许攸之计行事,也表现出他的善于决断。)
关羽
外貌
那人生得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用青龙偃月刀
性格
性格特点
关羽“义绝”:忠肝义胆,智勇双全。
温酒斩华雄
三国前期,曹操发起联军讨伐董卓。董卓的先锋是华雄,华雄是三国第一高手吕布的手下,也是非常勇猛,一连杀了联军好几个大将。联军正愁无人能敌华雄之时,关羽按耐不住请战。可是刘备这时没什么地位,关羽的军衔也小得可怜。于是联军盟主袁绍反对,怕被敌人耻笑军中无人。但是曹操见识过关羽的能力,很赞赏他,于是为他斟酒。关羽说等斩了华雄回来喝也不迟。于是飞身上马冲入敌营,不一会儿就提着华雄的人头回来了,这时候酒还是热的。这就是温酒斩华雄!
爱民如子,宽厚待人
三顾茅庐
徐庶帮刘备打了几次胜仗就被曹操用计骗了过去。临走时徐庶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关张三兄弟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其间刘备的虔诚、耐心与张飞的不屑、不满和焦躁形成鲜明对比。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也通过写诸葛亮的好友、岳父等人的仪表、见识的超凡脱俗,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智非凡。)
高考名著阅读之《三国演义》

高考名著阅读之《三国演义》1.简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情节中曹操刘备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答:“煮酒论英雄”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2. 简述《三国演义》中一次精彩的用计。
答: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
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
诸葛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
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
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3.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关羽“勇”的一个故事。
答:例1: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
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
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
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
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
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
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
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例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
曹操欲收服关羽,热情款待.赐美女、金银、官职。
后来关羽挂印封金,只收下赤兔马,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
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斩杀六将,最终完成使命。
例3:单刀赴会: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
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
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
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
实则以鲁肃为人质。
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
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4.简述诸葛亮尽忠的一个例子。
答:刘备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退守到白帝城。
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多面性-毕业论文

乱世枭雄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多面性摘要:《三国演义》是流传至今为数不多的经典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把曹操刻画成为一个封建社会剥削阶级的典型代表人物,读者可从文中清楚的看到曹操身上的性格多面性,他睿智机敏又奸诈狡猾,他求贤若渴又嫉妒人才,他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他奖罚分明又残忍狠毒. 使曹操成为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少见的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形象.关键词:三国演义形象分析多面性曹操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一部有很高艺术成就的作品。
小说写了近五百个人物,其中有诸葛亮、刘备、曹操、张飞、关羽、赵云、孙权、周瑜等形象鲜明,脍炙人口。
由于《三国愿意》的政治思想倾向是“拥刘反曹”,所以作品把刘备和曹操作为了主要的对立面。
刘备主要以宽仁待民,曹操以残暴待民;刘备待士以诚心和义气,曹操则全用权术和机诈。
正是因为背景的需要和曹操自己本身的品性,形成了曹操形象的多面性。
他集功罪于一身,既是体恤百姓的领袖,又是残暴无辜百姓的暴君;既是统一北方的英雄,又是奸诈狡猾的奸雄;既是知人善知的伯乐,又是心胸狭隘的人物。
所以当时最有名的人物鉴赏家,评论家许劭给曹操评价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可见他极为多样的写照,现在我从《三国演义》中分析一下曹操形象的多面性。
一、睿智机敏又奸诈狡猾曹操的睿智机敏在《三国演义》中刚出场时就使人另眼相看。
文中第四回孟德献刀中,王允集众人商讨谋董贼之事时,众人都掩面大哭,有一个人却抚着手大笑,这人就是曹孟德,也叫曹操。
众大臣只有他知道哭是对这件事一点也没有用的。
于是他决定用行动来证明一切,就借王允的七星宝刀,准备次日刺杀董卓。
这个决定虽然现在看有些鲁莽,但是却足以证明了这个曹操非等闲之辈。
第二天,曹操持宝刀来到相府,“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待立于侧”,当吕布这一高手一出,曹操便准备动手,可是“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在背后拔刀。
”[1]p40紧要之时,曹操并没有被吓卧,而是灵机一动,“乃持刀下跪”,献董卓于宝刀一口,这才暂时解决了杀身之祸。
小学生晨会-三国人物曹操介绍

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 月的阔大胸怀。
龟虽寿
神龟虽寿, 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 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 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短歌行(二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 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
曹操的
文学成就
(一)曹操诗的特点
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 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建 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主要作品
《短歌行》 《观沧海》 《龟虽寿》 《步出夏门行》《度关山 》 《对酒》
《薤(xiè)露行》 《蒿(hāo)里行》《苦寒 行》
观沧海
东临碣石, 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 秋风萧瑟,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幸甚至哉! 以观沧海。 山岛竦峙。 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歌以咏志。
曹操的 政治功绩
1.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著有 《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 2.曹操是魏国的奠基人,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 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 3.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 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对社 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中考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三国演义》-刘备、曹操、孙权、关羽、张飞

《三国演义》导读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小说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主要人物(一)刘备1、“仁”的代表一一刘备形象:面如冠玉,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性格: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狡诈、有心计的人,是“圣君”的代表。
情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占领荆州夺取汉中建立西蜀夷陵之战白帝托孤2、精彩片段●桃园豪杰三结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女三英战吕布〈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
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
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
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赚城斩车胄)“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请简述这个故事。
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
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
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简析“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情节中曹操刘备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名著阅读)-教师考试必备

《三国演义》(名著阅读)考试必备重点情节梳理1.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次战役。
答:①官渡之战: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
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
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
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
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②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
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
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
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
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
曹操大败北还。
③彝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
开战之初,蜀年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
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
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疲惫不堪,戒备松懈。
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
刘备逃回白帝城。
不久羞愧发病而死。
④水淹七军:公元219年秋季,关羽在襄阳、樊城抗曹。
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
大意的于禁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全军覆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擒。
⑤汉中争夺战: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
张飞打败张邰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半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
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军令,借故斩杀杨修,不久退兵。
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结合具体的情节思考赤壁之战中为什么孙刘联军能以弱胜强?答:天时胜:刘备汉室宗亲,操乃汉贼。
曹军流行疾病。
东南风起。
地利胜:南方多江河,北军不善水战。
人和胜:曹操骄傲,心气浮躁。
荆州新降,人心未附,士气低落。
孙刘背水一战,决心很大。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文学常识

《三国演义》文学常识汇总(中考必背)(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一、内容简介:《三国演义》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
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二、人物及性格特征:曹操: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
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征,清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鞠躬尽瘁。
刘备:一代枭雄,宽厚仁爱,求贤若渴。
关公:忠义,智勇双全。
刘备教育刘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三、对联一副:三顾茅庐,刘玄德礼贤下士;六出祁山,诸葛亮赤胆忠心。
四、关云长-----《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对联一副:千里走单骑,侠肝义胆;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
五、诸葛亮-----火烧新野;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
对联两副:A、神机妙算七擒孟获,亮节孤忠六出祁山B、一片丹心《出师表》,万斛深情《诫子书》赞美诸葛亮的诗句:A、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B、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六、三国歇后语: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刘备摔孩子---- 收买人心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草船借箭——自有妙计草船借箭——巧用天时草船借箭——有误(雾)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东吴招亲——弄假成真董卓进京——来者不善董卓进京——不怀好意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七、三国成语: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作奸犯科、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妄自菲薄、指日可待、初出茅庐、危急存亡之秋八、三国人物谜语:1凿壁偷光(孔明)2准备就职(蒋干)3鸡蛋(黄忠)4千里驹(马良)5不卖铺盖(刘备)6降落伞(张飞)7天子允诺(王允)8花容玉貌(颜良)9山东宁静(鲁肃)10镀金(黄盖)九、相关练习:1、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描写了先后发生在官渡、赤壁和夷陵的三个弱军打败强军的故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名篇阅读-《三国演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名篇阅读-《三国
演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名篇阅读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
贯中。
这部小说以三国时期为背景,描绘了三国鼎立的历史事件和
各个英雄人物的生平故事。
小说以汉末末年为背景,讲述了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
国之间的纷争和争斗。
故事中,曹操担任丞相,统一北方,刘备在
蜀国建立了政权,孙权则在江东建立了吴国。
三国之间互市博弈,
相互攻伐,最终曹操被刺杀,刘备,孙权成为吴国的最后一任国君。
小说中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
他们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高强的军事才能,还在政治、文化等方面
有很大的成就。
他们的形象代表了忠诚、勇敢和英雄主义精神,是
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形象之一。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也是一部揭示人性、政治和军事策略的作品。
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权谋、谋略、智慧的斗争。
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充满了战略和策略的较量。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的精彩和多样性。
这不仅是一部娱乐性的小说,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总之,《三国演义》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小说,以其精彩的故事和各个英雄人物的塑造而闻名。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文化和人性的复杂性,对中国古代历史有更全面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曹操——《三国演义》
曹操,人们都以其为“奸臣”“枭雄“。
可是我认为这样评论过于笼统,曹操是一个有三重性格的人。
曹操的第一性格------雄才大略,有勇有谋,目光长远。
他从小就胸怀大志,在第一回中就提到,他设立五色棒,有犯禁的人,无论是豪门贵族还是贫民百姓一般对待。
而在讨伐董卓的时候,舍身行刺董卓,虽未成功但也是一个值得赞扬的行为。
在第十四回中,曹操声势渐大,这时天子混于战乱,朝不保夕,急招曹操保驾,这时曹操想出了一个著名的计策:“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样至少有三个好处,一,可以以天子的名义发布诏书,命令诸侯。
二可以给自己添上“正义”,“护国”的光环。
三,可以随时威胁皇帝“禅让”皇位,从而“名正言顺”的称帝。
7、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
刘备寄于曹操篱下,以种菜掩人耳目。
一日,曹操请刘备坐饮畅谈。
曹操问天下谁是英雄,刘备答了袁绍等人的名字,都被曹操否定。
刘备反问曹操,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大为吃惊,匙箸落地。
此时雷声大作,刘备借雷声掩饰吃惊,使曹操认为其胆小如鼠,不复怀疑。
(这一情节表现了曹操野心勃勃和刘备极深的城府。
)
第十六回中,刘备走投无路来投靠曹操,曹操的很多谋士都建议曹操杀掉刘备,可曹操说:“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
极有远见。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
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
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
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法不加于尊”。
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
于是拿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
“望梅止渴”就是其中一例。
请简述“望梅止渴”的情景。
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
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
”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
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9、官渡之战
9、官渡之战(这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第三十回
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
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
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夜袭乌巢。
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
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128)
51、曹操抹书间韩遂(59回)
曹操想要除掉武艺超群的马超,于是就给韩遂写了封信,将信中的一些“紧要处”用笔涂掉。
信中的那些涂抹引起了马超的怀疑,他认为韩遂与曹操之间有秘密交易。
后来曹操又使用其他小手段加深了马超的疑心,终于马韩反目成仇,互相残杀,马超冲入韩营帐剁去韩遂
之手,曹操坐收渔利。
曹操的第二个性格------多疑,残忍
他在行刺董卓失败,逃跑到一个朋友家准备过夜时,听见有磨刀的声音,怀疑有人想杀他。
于是悄悄靠近厨房,听见有人说:“缚而杀之,何如?”“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
’”于是和陈宫一起冲进去,“无论老幼,尽数杀他第二个性格是多疑,不顾一切之。
”可等他“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
”原来不是杀他,而是杀猪。
可见曹操疑心之重。
曹操在兖[yǎn]州招兵买马,招贤纳士得荀彧,荀攸,郭嘉等谋士,于禁等大将。
这时曹操兵多将广,就请老父亲一同居住。
不曾想途中被陶谦叛部所杀,曹大怒,领兵来徐州。
欲将城中百姓尽数杀绝。
许攸问粮——第三十回
官渡之战前夕,许攸为袁绍所逼而投奔曹操。
曹知许来投,跣足出迎,还先拜于地。
攸说明来由,并问曹军军粮多少。
操先答可支一年后改口半年,攸拂袖出帐,操为挽留攸曰“三月耳”,攸笑操果为奸雄。
操就附耳说只有此月粮。
攸大声道“粮已尽矣”,操愕然。
而后,攸出谋取乌巢,使曹军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131字)
曹操的第三个性格------卑鄙,不择手段
第五十回,败走华容道。
因为地面泥泞,无法行走,他命兵士以稻草铺地,兵士早已精疲力竭纷纷累倒,他竟骑马踏着兵士的身体走过。
有人忍不住哭泣,他下令,再有哭泣者斩。
杀粮官
在一次与袁术的战役中,攻敌久攻不下,军粮渐渐不足,曹操就暗自命令粮草官克扣粮草,士兵怨恨的时候,曹操就把粮草官王垕杀掉,挂起来示众。
说粮草官故意克扣粮草,盗窃官粮。
又命令所有兵士奋力攻城,终于攻破。
华佗之死——第五十八回
曹操为建殿砍伐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噩梦惊醒后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不见效。
华歆荐华佗,操立马差人将华佗请来。
华佗认为操病根在脑,需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去病根。
操疑华佗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将华佗收监拷问,使其屈死狱中。
华佗所著《青囊书》也因此失传。
(133字)
曹操“梦中”杀人(72回)
曹操生性多疑,常恐别人暗中加害于他,便对手下说自己梦中好杀人,睡觉时,旁人不要靠近。
一次睡觉时被子滑落,近侍替他盖上,他跃起杀了近侍,又躺下睡觉。
醒后故意惊呼:“何人杀我近侍?”左右以实告,才假装悲伤,命厚葬之。
众人皆以为曹操果真梦中杀人,唯行军主簿杨修明曹操之意,说:“丞相非在梦中,而是汝等在梦中也。
”
曹操:多疑、狡诈
雄才大略——击败袁绍,统一北方;
用兵如神——火烧乌巢,以少胜多;
爱才如命——收留关羽,放走赵云;
狡诈多疑——梦中杀人,冤杀华佗;
自大轻敌——赤壁遭火,汉中折兵;
一代文豪——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心狠手辣——董承抄斩,马腾灭门;
丑的可爱——踏麦田以发代首,避马超割弃须袍;
美酒佳人——对酒当歌表雄心,只因好色祭典韦;
乱世奸雄——先借宝刀刺董卓,后挟天子令诸侯;
经典评语:治世能臣,乱世奸雄。
曹操主要事件:
讨黄巾,伐董卓,灭吕布,破二袁,平北方,挟天子,令诸侯,败赤壁,称魏王,死终臣。
曹操
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奸诈狡猾,玩弄权术
生性多疑,滥杀无辜———误杀吕伯奢,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梦中杀人,冤杀华佗
骄傲自满,过于轻敌-------赤壁之战的失败,慢待张松,坐失西川
欺君罔上,窃国谋逆-------挟天子以令诸侯,许田围猎
妒贤嫉能------杨修之死,阔,一盒酥,鸡肋,杨修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官渡之战期间,许攸献计,曹操跣[xiǎn]足出迎
胸襟开阔,豁达乐观------曹操杀了于他有恩的许攸,却放了很多对不起他的人。
官渡之战后,发现大量“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曹操“命尽焚之,更不再问”
依法治军,爱护百姓-------割发代首,敲冰拽船
善纳良言,从谏如流---- 文学家
《观沧海》
《龟虽寿》
曹操的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