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汇总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
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
超重:FN〉G,失重:FNr}3。
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
高考高中物理总复习资料
- -1第一章 力 物体的平衡一、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 ……(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 2.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 3.按产生条件分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二、弹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⑴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⑶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如果轻直杆只有两个端点受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轻杆两端对物体的弹力的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
例1. 如图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的小球的球心在O ,重心在P ,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
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
解:由于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在A 点,弹力F 1应该垂直于球面所以沿半径方向指向球心O ;在B 点弹力F 2垂直于墙面,因此也沿半径指向球心O 。
注意弹力必须指向球心,而不一定指向重心。
又由于F 1、F 2、G 为共点力,重力的作用线必须经过O 点,因此P 和O 必在同一竖直线上,P 点可能在O 的正上方(不稳定平衡),也可能在O 的正下方(稳定平衡)。
例2. 如图所示,重力不可忽略的均匀杆被细绳拉住而静止,试画出杆所受的弹力。
解:A 端所受绳的拉力F 1沿绳收缩的方向,因此沿绳向斜上方;B 端所受的弹力F 2垂直于水平面竖直向上。
由于此直杆的重力不可忽略,其两端受的力可能不沿杆的方向。
杆受的水平方向合力应该为零。
由于杆的重力G 竖直向下,因此杆的下端一定还受到向右的摩擦力f 作用。
例3. 图中AC 为竖直墙面,AB 为均匀横梁,其重为G ,处于水平位置。
BC 为支持横梁的轻杆,A 、B 、C 三处均用铰链连接。
试画出横梁B 端所受弹力的方向。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电磁学总复习
高三物理总复习电磁学复习内容:高二物理(第十三章 电场、第十四章 恒定电流、第十五章 磁场、第十六章 电磁感应、第十七章 变交电流、第十八章 电磁场与电磁波)复习范围:第十三章~第十八章电磁学§.1 第十三章 电场1. (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2)应用起电的三种方式:摩擦起电(前提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发生摩擦)、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不接触导体),使导体带电)、接触带电.注意:①电荷量e 称为元电荷电荷量C 1060.119-⨯=e ;②电子的电荷量e 和电子的质量m 的比叫做电子的比荷C/kg 1076.111⨯=em e. ③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电荷量平分.2. 库仑定律.⑴适用对象:点电荷.注意:①带电球壳可等效点电荷. 当带电球壳均匀带电时,我们可等效在球心处有一个点电荷;球壳不均匀带电荷时,则等效点电荷就靠近电荷多的一侧.②库仑力也是电场力,它只是电场力的一种.⑵公式:221r Q Q k F ⋅=(k 为静电力常量等于229/c m N 109.9⋅⨯).3.(1)电场: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存在电场(电场是描述自身的物理量...........),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电场力. (2)ⅰ. 电场强度(描述自身的物理量........): E = F / q 这个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电场强度E 是矢量,物理学中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即正电荷受的电场力方向,即E 的方向为负电荷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的反向. 此外F = Eq 与221r Q Q k F ⋅=不同就在于前者适用任何电场,后者只适用于点电荷.注意:①对检验电荷(可正可负)的要求:一是电荷量应当充分小;二是体积也要小. ②E = F / q 中F 是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q 为检验电荷的电量③凡是“描述自身的物理量”统统不能说××正此,××反比(下同).ⅱ. 点电荷的电场场强2r kQ E =对象就必须是以点电荷Q 为场源电荷的电量,因此它只适用于点电荷形成的电场.注意:若两个点电荷相距为r ,将两个点电荷移近至r 趋近于零,由2r kQ E =知,这时的E 为无穷大.(×)(这时的两个点电荷不能看作质点了,不符和2r kQ E =的适用条件)4. 电场线: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与电场线的走向方向相同的那一个方向). ①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电场线越密(疏)场强越大(小). ②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可用实验来摸拟,而电场线都是假想的线.相等的平行直线.附:若电场线平行,但间距不等,则这样的电场不存在.[简证:假设存在,W AB = qES =U AB q ,因为E 不同(由于间距不同造成)且S 相同,所以S E U S E q q U AB AB ⋅=⇒⋅⋅=⋅]④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是直线型(如图).⑤电场线不可能相交,也不可能闭合.(不同于磁感线)⑥电场线不是带电粒子的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但可能重合.(例如:匀强电场中粒子沿电场线运动). ⑦电场线从正电荷出来终止于负电荷(包括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无穷远处或来自无穷远终止于负电荷). ⑧等势体永远不会有电场线(如果有电场线,必定有电势降低,这与等势体矛盾).5. 静电屏敞: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重新分布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当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不再做定向移动时,此时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注意: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但导体表面的场强不为零,场强方向垂直于外表面(等势面). 6. 电势差、电势、电势能、等势面. (一) 电势差(电势差是标量).①Uq W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和初未位置的电势差有关,q 的“十,一”一同代入计算)②电势差跟带电量q 无关,只跟电场中的两点之间的位置有关. 这表示电势差是反映电场自身的物理量............... ③电势差单位:V ,1V=1J / c ,电势差的绝对值表示的就是电压. ④Ed U =(只适用于匀强电场,d 为等势面间的距离),E 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二)电势(特殊的电势差,同样是标量“+,—”之分表示的是大小,B A AB U ϕϕ-=初电势减去未电势). ①零电势的选取:大地或大地相连的物体或无穷远处.注:大地不能看作电源,大地可当作导体处理. 例如:→RAVRAV,得A 、V 表读数相同.②电势与零电势选取有关,电势差与零电势选取无关.③电势的高低仍然由电场自身来决定→反映电场自身的物理量........... ④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⑤电势为零是人为选取的.例如电场强度为零的区域电势一定为零(×)(电场强度为零是客观的,它一般是在等势体内)注意:①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就一定由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若初速度不为零,就由低电势向高电势运动)②带电粒子是在电场力作用下,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③初速度为零的正、负电荷一定朝着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因为初速度为零,所以电荷的运动是电场力的方向,如图. 若不知初速度是否为零,则正、负电荷不一定朝着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可能向电势能高的地方运动)④在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任意一点,电势总是大于零的(选了无穷远为零电势)同理在负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任意一点,电势总是小于零的→往往就使负电荷在这个电场中的电势能大于正电荷的电势能.⑤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用时,可能出现的运动状态是匀速圆周运动或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或匀加或匀减速直线运动.(三)电势能.①q ⋅=ϕε q U ⋅=∆ε(q 的“+,—”一同代入计算,它表大小) 注:q εϕ=,J 10εA =和J 10εB -=,则A ε>B ε,这与重力势能类似.②电势能由电荷性质与电势差共同决定................. ③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④电势能与机械能守恒的形式是:未未末初初初ϕϕq mgh mv q mgh mv ++=++222121(条件是:只受电场力和重力) 注意:放在电场中某一定点的正电荷,其电量越多,只有电势能不一定越多.例如:把电荷放在零电势上. (四)等势面.①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由ο900cos =⇒=⋅⋅=θθs f w 得)并且电场线由高电势的等势面指向低电势的等势面. ②任意两个等势面不可能相交.③初未位置在同一等势面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对电荷不做功.空间上则是一个球.⑤发生静电平衡的导体是等势体,等势体无电场线. ⑥等差等势面间的距离越小的地方,场强越大(如图).常用判断方法:赋值法等差等势面的分布[附]:常见的等势面分布.Ⅰ. 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等势面.l 线是等势线,且选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则l 的电势为零. 电场强度E 是向两边递减. 电场线分布(越稀疏),放在O 点E 合为最大(与L 线上的E 合相比较,若与L '线上E 相比较,0点的电势是最小的)Ⅱ. 等量的同种电荷的等势面.l 线是电场线,l 线上的电势自O. 在O 点E 合=0. 电场强度是自O 点向两边是先增后减, 当33arccos=α时,E 合为最大.(同为负电荷,则亦一样)注:在L 线上放上负电荷,则负电荷是往负运动的;在L '线上放上正电荷,则正电荷是往负运动的.简证:令33cos (cos 1cos 2)32(212)cos 1)(cos1(cos2sincos 22322222=-=⇒⋅≤--=⇒=αααααααα当y y Ⅲ. 匀强电场的等势面.7. 电容: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①i. 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的过程叫做充电,这可以用灵敏电流计观察到短暂电流充电稳定后,电路中就无电流了,但两极板的电势差就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其它形势的能转化为电场能.ii. 把充电后的极板接通电荷互相中和(电荷没有消失,只是失去了电量而已),电容器就不再带电,这个过程是放电,这可形成短暂的放电电流,电场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共同判断方法可简记为充电时,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电容器正极板(负极同理). 放电时,则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电容器负极板(负极同理).②kd S C U Q U Q C πε4,⋅=∆∆==(k 为静电力常量,ε为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 为正对面积)电容是电容器本身........的性质...,这与电势差、场强是相同道理. 例如:C-U 图像应为图1,而不是UQ C ∆∆=得图2 注:在一个电容器充电稳定后,若突然使极板间距离减小,则极板电势大于 电动势(C↓U 不变→Q↓→电荷返回电源→必有电势差→ϕ极板>ϕ电动势). ③电容是标量,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F. pF 10μF 101F 126==④静电计是检验电势差的,电势差越大,静电计的偏角越大,那么电容就越小(假设Q 不变). 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是库仑定律.⑤ⅰ. 容器保持与电源连接,则U 不变.U kdSCU Q πε4==→d 增加,Q 减小(减小的Q 返回电源);d 减小,Q 增加(继续充电).注:插入原为L 且与极板同面积的金属板A (如图). 由于静电平衡A 极内场强为零→相当于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缩短L 距离,故C 是增加(ε是空气为最小,故也是增加的)同时dU E =同样E 是增加的.ⅱ. 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则Q 不变dUE =→d 增加,E 减小;d 减小,E 增大. SkdQ d U E ⋅==επ4→无论d 怎样变化,E 恒定不变.注:仅插入原为L 且与两极板面积相同的金属板A ,则同样是d 减小c 增大,U 减小,E 同样不变. ⑥电容器的击穿电压和工作电压:击穿电压是电容器的极限电压.额定电压是电容器最大工作电压.αEE合E++d dE 合COS αsin kQd 2α=28.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加速电场(设q 的初速为零).mqU U qU mv 2212=⇒=注:不考虑重力的有电子,质子H 11,β粒子,α粒子(He 42);考虑重力的有宏观带电粒子(如带电小球,带电液滴). (二)偏转电场(既使粒子发生偏转同时也被加速). 偏转量dmv qUL y 2022=偏转角Lymdv qUL 2tan 20==θ推论:①荷质比相同的粒子以相同的初速度,以相同的方式进入同一电场,则偏转量和偏转角相同 ②动能相同的带电粒子,电量相同时,以相同方式进入同一电场,偏转量偏转角相同(荷质比相同) ③动量相同的粒子,电量与质量乘积相同时,以相同方式进入同一电场偏转量偏转角相同(荷质比相同) (三)加速电场与偏转电场综合.①dU LU y 1224=(由dm q U m Eq a m qU Lt at y 212,2,21====得),则d U L U y 1224=叫示波器的灵敏度.②带同种电荷,但电荷量不同的n 个带电粒子由静止先经过加速电场,然后经过偏转电场,则这n 个粒子的轨迹是一样的(简证:dU L U qU m L md qU y m qU v 122122114221,2=⋅⋅==与电荷量无关).§.2 第十四章 恒定电流1. (一)电源、电流、电阻.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电流强度是标量)电源的正极电势高,负极的电势低.因此电源的电压叫做电动势.电动势E (标量)是由电源本身性质决定........的,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电能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若是理想电源即内阻为零E=U 内+U 路.①在外电路中电流是从高电势流向低电势.②在内电路中,电流是从低电势(负极)流向高电势(正极)③tqI =(与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大小无关),I=nqSv (S 横截面积,v 定向移动速率,n 单位体积的自由电荷个数) 注:ο1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自由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电流速率.ο2如果正、负两种电荷往相反方向定向通过横截面积而形成电流,这时对应q 为两种电荷的电荷量之和(负电荷等效反方向过来的正电荷)若是同种电荷,则是电荷量之差④欧姆定律:RU I =适用对象:金属,电解质溶液(对气态导体和半导体不适用)或者是伏安特性曲是直线即纯电阻.⑤电阻定律:SL R ⋅=ρ,R .是反映自身的物理量.........,ρ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称为材料电阻率.纯金属的电阻率小,而合金的电阻率大.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是随温度变化,有的随温度增高而增大.有的随温度增高而减小,而有的随温度增高而不变化. 例如:在灯泡(“220,100W”)工作时电阻为484Ω,则不工作时的电阻是小于484Ω(随工作而升高的温度使R 变大).附:①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受温度、光照、掺入微量杂质影响.②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数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为的现象,这个现象叫做超导,共温度称为超导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零.③rR E I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④EI= U 路I+ U 内I,,U 路I 叫做外电路的消耗功率或者电源输出功率, U 内I 叫做内电路的发热功率.U 路=E —Ir (适用于一切电路),EI 叫做电源功率或者电路总功率.注:①当电源两端短路时,R 外=0,此时路端电压为零. ②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图象: (二)电功和电功率.dAL +++++(短路电流)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图象部分欧姆定律图象电功率单位:瓦特w, 电功单位:J 常用单位:kwh 千瓦时又称“度“1kwh = 3.6×610J ①W=UIt(适用于一切电路) t RU Rt I W 22==(适用于纯电阻电路)②UI tWP ==(适用于一切电路) RU R I P 22==(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③焦耳定律:Rt I Q 2=(适用于一切电路) W 总=RtI t RURt I 222==(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电功等于电热)W 总=W 机+W 热=UIt=+Rt I 2W 机=UIt (适用于非纯电阻电路)④热功率P=R I 2(适用于一切电路) P=UI=P 热+P 机=R I 2+P 机(适用于非纯电阻电路) 注:①电动机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W 总=W 机+W 热 而在电动机被卡住的情况下,W 总= W 热等效于纯电阻电路,电动机在因电压不足而不能转时,也同样可等效纯电阻电路,亦可用欧姆定律.②在纯电路电路中,电路上消耗的总功率等于各个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之和(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③电源输出功率曲线: ο1当R 外= r 时,此时电源输出功率为最大.简证:P 输=⇒+'+='+RR r EI ),R (R I 2P 输2rRR rR R E )R (R R)R (r E 2222++'++'='++'+=有最大值,则R '+R = r .ο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的条件同样是R+r =R '时,这时采用R 与r 等效为一个新的电源内阻.简证:P 滑=22r)(2R E 2r 2R R r)(R R E R )rR R E(R I 22222⋅+≤++'++'='++'='⋅(当r R R +='时取等) ④关于并联电路的最大电阻电路问题. 推导:22111212121R R R R R R R R ≤⇒≥+=当R 1 = R 2, R 有最大值.⑤处于开路的用电器相当于一根导线(如图). (R 1相当于一根导线)⑥串联,并联,混联特点是:其中任何一个阻值增大,则总电阻增大.2.(一)电流表的改装. ①电流表G 改装电压表V. ②电流表G 改装电流表A.(“量程”指通过电流表、电压表的满偏电流、满偏电压、电流表、电压表本身就是用电器) (二)伏安法测电阻.①伏安法测电阻原理:部份电路的欧姆定律. ②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电流表外接法:在电压表的内阻远远大于R 时,使用(此时I 0≈0). 电流表内接法:在电流表的内阻远远小于R 时,使用(此时V 0≈0).附:如果不知道Rx ,Rv ,RA 的阻值,可用试触法,即通过不同的电表连接方式的电路,看电压表电流变化情况.如果电流表变化明显,说明电压表内阻对电路影响大,应选用电流表内接法同理,若电压表变化明显选用电流表外接法(简记为电流内接,→电流表变化大.电压外接→电压表变化大).→用百分比来判断变化大小. 例如:用内接法,A 表为1mA,V 为2V ;用外接法,A 表为2mA ,V 表为3V ,则A ϕ=(2-1)/2>V ϕ=(3-2)/3,故A 表变化大,选内接法.§.3 第十五章 磁场1. 磁场、磁感线.(1)磁场的产生. 磁极磁场磁极; 磁极磁场电流;电流磁场电流.(2)磁场的作用:①磁场法对放入其中的磁极有力的作用(同各磁极互相排斥,异各磁极互相吸引). ②磁场对放入其中的通电导线亦有力的作用,相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互相排斥. (3)磁场的方向性,在磁场中的任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亦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两处有着重点符号文字等价).(4)磁感线:假想的一族曲线,在磁体外部从北极出发同到南极在内部从南极到北极→闭合的曲线(电场线是非R1→→滑动变阻器的阻值III 与I 相同R 1,另一部份电阻处于短路状态闭合曲线,其相同点都是不相交的曲线). 但是磁感线从磁体N 极出发,终止于磁体S 极是错误的,那是因为磁感线是回到S 极. 此外,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是匀强磁场. 注:①磁感线走势的方向上的切线方向为磁场方向. 特别的,在磁场内部(如图) 则不能等效小磁针了.②磁感线虽然是假想的线但可用实验摸拟. ③磁感线的疏密表磁场或磁感应强度的大小.(5)地磁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磁场,是地球北极是地磁场的南极,地球南极是地磁场的北极,两极的磁感线是垂直地球两极. 在赤道,磁感线是与地球表面平行的. 2. 安培力、洛伦磁力.(1)①安培力: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对它的安培力.②F 安=IBL (L 为有效长度,如图有效长度,L 平行于B 时,F 安为0,L 垂直于B 时,F 安为最大). 注:用B = F/IL 来测量B=F 安/IL,非匀强磁场时需要L 足够短. ③B 叫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自身的物理量..........T. ④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某点磁场的方向为该点磁感应强度的方向(B 为矢量).⑤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感线和通电导线所在的平面.注:一小段通电导体放在磁场中A 处受磁场力比放在B 处大,则A 处磁感应强度比B 处磁感应强度大.(×)[不知放入方式,即F 安=BIL 中L 是有效长度不知. 又如同一通电导体在a 、b 受力情 况,不能判断](2)①洛伦磁力:磁场对运动电荷....能够有洛伦磁力. ②F 洛 = qvB(v 为有效速度,如图有效速度,v 0平行于B 时,F 洛 = 0,v 0垂直于 B 时,F 洛为最大)③F 洛与v 有瞬时对应关系,即v 瞬对应瞬时洛伦磁力.④洛伦磁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f 洛垂直于v 与B 确定的平面,故f⊥v 由微元法知W f =0)⑤安培力不同于洛伦磁力,安培力可以做功. (若电荷沿等势面移动,安培力不做功) 注: F 洛 = qVB 可由F 安 = (nqSv)LB 是nLS 个运动电荷所受的合力.3. ⑴电荷在洛伦磁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qVB = mv 2/ r Bq mv r =→,而qB2r v 2r T ππ==. 由此可见,荷质比相同的粒子以相同速度进入同一磁场,其轨道半径相同;带电量相同的粒子以相同的动量进入同一磁场,其轨道半径相同,荷质比相同的粒子,进入同一磁场,其周期相同.注:①电场或磁场都会使运动带电粒子发生偏转.②利用质谱仪对某种元素进行测量,可以准确测出各种同位素的原子量.⑵带电粒子的初速度v 0与B 成θ角进入磁场:粒子做螺旋运动,将粒子的速度v 0分解为两个方向,一个与B 垂直分量0v v =⊥θsin ,另一个与B 平行的分量θcos 011v v =,粒子由于v 0而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θsin 0Bqmv R =另一方面,v 11在其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的合运动就叫做螺旋运动,其螺距(粒子运转一周前进的距离)θπcos 20Bqmv S =.附:推导Bqm v S πθ2cos =附:(1)推导qBd P =∆由f=qBV 得∑∑==∆=∆ni i i ni t qvB t f 11∑∑==∆==∆=∆⇒ni ni i i P qBd P t f 11注意:①P ∆与d 必须垂直. ②在P ∆方向除有络伦磁力(或络伦磁力分力)外不能在有其他力或者其它力的合力为零. (2)应用举例.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带电粒子(重力不能忽略),以速度V 0从上竖直进入一宽度为d 的匀强磁场区域中,磁感应强度为B ,试求粒子飞出磁场的方向?很明显,在X 方向除洛仑磁力外无其他力的作用,所以θcos mv P x =∆qBd =,而粒子在下落过程中只有重力作功,所以有2020222121v gd v mgd mv mv +=⇒=-代入上式则得有效长度BBBS202cos vgd m qBd +=θ.⑷电荷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速度选择器.→=⇒=BEv qE B qv 00即满足V 0的粒子到达右端,值得一提的是,若粒子从右端射入,由于V 的方向与从左端射入v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则还需将电压变化.§4. 第十六章 电磁感应 1. 磁通量、电磁感应、感应电流. (1)磁通量:Φ= BS (B 为匀强磁场,S 为有效面积) ①Φ是标量,但有正负(不表大小)“+”表示给定的一个平面来讲,是穿入(穿出)比如穿过某面的磁通量是Φ,将面转过180°穿过该面的磁通量为Φ-②磁通量单位是韦,单位Wb.③初未Φ-Φ=∆Φ特别地当磁感应强度反向时:Φ-=Φ-Φ-=∆Φ2. ④产生感应电流图象:(互余关系)(2)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一是电路闭合,二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有变化.(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 n t∆∆Φ或E=BLv (L 为有效长度—垂直于磁场的长度,v为有效速度—垂直于磁场的切割速度→可归纳为“三垂线”- B 、L 、v 三者相互垂直) 附:ⅰ两种常见的有效长度.ⅱ回路构造法:可将A 、B 两端用直线相连,构成闭合回路,该闭合回路没有感生电流,说明直线AB 上的感应电动势与弧B A )上的感应电动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抵消,所以弧B A )上的感应电动势就等于AB 线上的感应电动势,AB线长就是B A )弧长的等效长度,所以对这样一类非直线导体,它的等效长度可用“回路构造”法,与安培力中等效长度用“回路构造法”类似.①对于上式,常用E = nt∆∆Φ,计算一般时间E 感的平均值,而E=BLV 常用于计算瞬时电动势. ②产生感应电动势不同于感应电流,其电路是否闭合对是否产生感应电动势没有影响. ③两种切割公式:(一)平动切割BLV E 感=.(二)转动切割中v BL w L 21BL E ⋅=⋅⋅=.SL S 21=扇 ∆Φ=22121BL B L L BS ⋅=⋅⋅⋅=∆θθ中v BL L 21BL E θΔt ⋅=⋅⋅=⇒=ωω④RQ ∆Φ=适用于电流没有反向的前提下.⑤若线框在磁场中运动,由于Φ没有变化,则不产生感应电动势,也无电流,但是当视AD 、BC 为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则有A ϕ>D ϕ,B ϕ>C ϕ只是加起来就为零而已.(4)楞次定律: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可归纳为Φ是增加的,B 感与B 原反向;Φ是减小的,B 感与B 原同向.注意:①当闭合回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一定产生感应电流.(×)[例如:线框上下平动,总之,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判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的充要条件]②I 感的方向是内电路的方向→常用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但要得注意的是电源内部的电势高低,是由低电势(负极)流向高电势(正极).OA AB 为弧AB的有效长度AB 为弧AB的有效长度+v 0③整个闭合回路在磁场中出来时,闭合电路中一定产生电磁感应电流.(×)[线框在磁场中与磁感线平行时] 2. 自感.(1)自感现象属于电磁感应现象,它是由于通电线圈中自身电流变化而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 (2)作用:阻碍原电流的增加,起延迟时间的作用(3)I 自的方向:原I 是增加的,自I 的方向与原I 相反;原I 是减小的,自I 的方向与原I 方向相同(4)ΔtΔI L ΔtΔΦn E 原自⋅=⋅=(L 为自感系数,描述线圈产生自感电动势大小本领的物理量其单位为享,用H 表示μH 10mH 101H 63==,它的大小是由线圈本身决定.......) 注:决定自感系数的因数-线圈的自感系数是由线圈本身决定的,与通不通电流,电流的大小无关.线圈的横截面积越大,线圈越长,匝数越密,它的自感系数就越大.实际上它与线圈上单位长度的匝数n 成正比,与线圈的体积成正比.除此外,线圈内有无铁芯起相当大的作用,有铁芯比没有铁芯,自感系数要大得多.附:至于灯泡中的电流是突然变大还是变小(也就是说灯泡是否突然变得更亮一下),就取决于2I 与1I 谁大谁小,也就是取决于R 和r 谁大谁小的问题:如果R >r ,灯泡会先更亮一下才熄灭;如果R = r ,灯泡会由原亮度渐渐熄灭;如果R <r ,灯泡会先立即暗一些,然后渐渐熄灭.〈当R >r ,则I 1<I 2 当S 断开,则灯泡的电流为I 2 RI R I P 2122φ⋅=变亮;当R = r ,则I 1=I 2,当S 断开,则灯泡电流为I 1,保持原亮;当R <r ,则I 1>I 2,当S 断开,则灯泡电流为I 2,变暗.〉可见灯泡的这种瞬间变化,取决于灯泡电阻R 与线圈直流电阻r ,而不是线圈的自感系数,线圈的自感系数决定了这种缓慢熄灭持续的时间,L 越大,持续的时间越长. 自感总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即尽可能的维持原电流的大小,但是最后灯泡还是要熄灭.(5)线圈L 的3种等效状态1°通电瞬间相当于一个无穷大的电阻 2°通电稳定时,相当于一根导线3°断电时,相当于一个电源(6)自感的防止:用双线绕法——产生反向电流,使磁场相互抵消. 3. 日光灯. (1)电路图.(2)起动器和镇流器作用:①起动器实际上就是一个自动开关,一通一断,使通过镇流器的电流急剧变化,如果一直接通,则不能使水银导电. ②镇流器在日光灯起动时提供瞬时高压,而在日光灯正常工作时起降压限流的作用. §5. 第十七章 交变电流 1. 直流电,交流电 (1)直流电(DC ):电流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2)交流电(AC ):电流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流.2.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原理E = nBS ωSin ωt (从与中性面垂直的时刻开始计时)若是从与中性面垂直位置开始计时,则t nBS ωBSωE ω=.附:1°中性面(B⊥S 的位置)有Φ为max 等于BS ;E=0V ;每经过一次中性面,电流改变一次,对于一个周期,则电流改变两次.2°S 与中性面垂直有0=Φ,E=BS ω,t∆∆Φ为max. (→=Φt BS ωωcos 不乘以→=t nBS E n ωωsin ,乘以n )3. 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根据电流热效应的定义,相同电阻,相等时间,产生相等的热量;I 、V 表就是该交流电的有效值,铭牌A 、V 表读数都是有效值,一般来说,最大值E=NBS ω;而平均值,则是E = nt∆∆Φ,当计算通过导体的电量时,用平均值. 注:对于正弦或余弦交流电有如下关系:2Imax I 有效=,2Umax/U 有效=.4. 变压器、改变交流电压的设备.原线圈副线圈输出输入。
(完整word)高中物理基本知识及在高考中所占分值分配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及各知识点分值分布情况汇总编制:马玉娟职务:教师【必修1】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基础) (P8)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 时间和位移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特殊运动)(P30)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5 自由落体运动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基础)(P50)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 弹力3 摩擦力4力的合成5力的分解(受力分析专题、正交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P67)1 牛顿第一定律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4力学单位制5 牛顿第三定律6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P85)(牛顿三定律是研究力与运动的基础)学生实验课题研究课外读物【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特殊运动) (P1)1 曲线运动2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3抛体运动的规律4实验:研究平抛运动5 圆周运动6 向心加速度7 向心力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会用到力的分解和合成,进而求向心力)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P28)1 行星的运动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 万有引力定律4万有引力理论成就5宇宙航行6经典力学的局限(一般会考察1个选择题,主要是和同步卫星相比较,大约占分值6分)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P50)1 追寻守恒量2 功3 功率4 重力势能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6 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7 动能和动能定理8机械能守恒定律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P75)(力,电,磁中功能关系都会用到,作为工具)【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P1)(出1个选择题,占6分)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 库仑定律3 电场强度4 电势能和电势5 电势差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 电容器与电容8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和磁场相结合,出一个综合大题,大约18分)第二章恒定电流(P40)1 电源和电流2 电动势3 欧姆定律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 焦耳定律6 电阻定律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8 多用电表9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0简单的逻辑电路(会出实验题,大约占10分)第三章磁场(P79)1磁现象和磁场2磁感应强度3几种常见的磁场4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课题研究附录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课外读物(P108)[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P1)1、划时代的发现2、探究电磁感应产生条件3、楞次定律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5、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6、互感和自感7、涡流(一般会有1选择和1大题,主要考察电磁学及产生的运动,大约占24分)第五章交变电流(P33)1 交变电流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 变压器5 电能的输送,(一般会有1个选择题目,大约占6分)第五章传感器(P55)1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2传感器应用(一)3传感器应用(二)传感器的应用实例附一些原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课题研究怎样把交流变成直流(P77)(一般不单独出题,常与恒定电流结合出选择题)【选修3-3】第七章分子运动理论(P1)1物体是有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的热运动3分子间的作用力4温度和温标5内能第八章气体(P19)1气体的等温变化2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4气体热现象和微观意义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P37)1固体2液体3饱和气和饱和气压4物态变化中的能力交换第十章(P59)1功和内能2热和内能3热力学第一定律能力守恒定律4热力学第二定律5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6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P86)【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P1)1 简谐运动2 简谐运动的描述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 单摆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P23)1 波的形成和传播2 波的图象3 波长、频率和波速4 波的反射和折射5 波的衍射6 波的干涉7 多普勒效应(简谐运动、机械波一般会考一个选择题或选修中的一问,大约占4分,和交变电流相联系)第十三章光(P49)1光的折射2光的干涉3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4光的颜色色散5 光的衍射6 光的偏振7全反射8激光第十四章电磁波(P82)1电磁波的发现2电磁振荡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5电磁波谱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P104)1相对论的诞生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4广义相对论简介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P117)【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P1)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2动量守恒定律(一)3动量守恒定律(二)4碰撞5反冲运动火箭6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P27)1能力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2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3崭新的一页:例子的波动性4概率波5不确定关系第十八章原子结构(P51)1电子的发现2原子的核模式结构模型3氢原子光谱4玻尔的原子模型第十九章原子核(P73)1原子核的组成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3探测射线的方法4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5核力与结合能6重核的裂变7核聚变8粒子和宇宙课题研究(P108)力学占物理高考总分值的 38% 电磁学占38%能量约占4%选修3-4占15分,约20% 课标卷中物理总分110分,占理综卷总分的36.667%(考试时间分配约55分钟)。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复习资料一、运动学1. 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位移(s):物体从出发点到终点所走过的路径长度,可以是正负值。
- 速度(v):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
- 加速度(a):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
- 位移公式:s = vt,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 速度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3.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随时间变化,加速度不为零。
- 位移公式:s = v0t + (1/2)at^2,其中s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t 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 速度公式:v = v0 + at,其中v表示速度,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 速度平方公式:v^2 = v0^2 + 2as,其中v表示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位移。
4. 自由落体运动- 特点: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竖直方向上为加速度。
- 位移公式:h = (1/2)gt^2,其中h表示高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5. 斜抛运动- 特点:物体同时有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速度。
- 位移公式(竖直方向):h = v0yt - (1/2)gt^2,其中h表示高度,v0y表示初速度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 位移公式(水平方向):x = v0xt,其中x表示水平方向上的位移,v0x表示初速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t表示时间。
二、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会保持下去,直到有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 其他力学相关知识点- 弹簧力:弹性物体受到的力。
- 摩擦力:两个物体接触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重力:地球或其他物体之间的吸引力。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文档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word完整版)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_动能__动能定理,推荐文档.doc
高中物理专题讲义动能 动能定理知识简析 一、动能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 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E k= ?mv 2,其大小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相对量。
二、动能定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W 1+ W 2+W 32 2 2 2 + = v v 0 1 m 1 m 1.反映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原因——力对物体所做功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理解为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增加, 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小. 所以正功是加号,负功是减号。
2.“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 E K > 0 表示动能增加, E K < 0 表示动能减小.3、动能定理适用单个物体,对于物体系统尤其是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不能盲目的应用动能定理. 由于此时内力的功也可引起物体动能向其他形式能 (比如内能) 的转化.在动能定理中.总功指各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 这里我们所说的外力包括重力、 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 4.各力位移相同时,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同时,分别求力做功,然后求代数和. 5.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使我们有了牛顿第二定律、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的分量表达式. 但 动能定理是标量式. 功和动能都是标量, 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 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在 处理一些问题时,可在某一方向应用动能定理. 6.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 为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 即动能定理对恒力、 变力做功都适用; 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也 均适用. 7.对动能定理中的位移与速度必须相对同一参照物. 三、由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推出动能定理 设物体的质量为 m ,在恒力 F 作用下,通过位移为 S ,其速度由 v 0 变为 v t , 2 2 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 ① 根据运动学公式 2as v t v 0②11 2 1 2由①②得: FS= 2 m v t2m v0四.应用动能定理可解决的问题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凡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的问题,利用动能定理求解一般比用牛顿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求解要简单的多.用动能定理还能解决一些在中学应用牛顿定律难以解决的变力做功的问题、曲线运动等问题.规律方法1 、动能定理应用的基本步骤应用动能定理涉及一个过程,两个状态.所谓一个过程是指做功过程,应明确该过程各外力所做的总功;两个状态是指初末两个状态的动能.动能定理应用的基本步骤是: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并分析运动过程.②分析受力及各力做功的情况,受哪些力?每个力是否做功?在哪段位移过程中做功?正功?负功?做多少功?求出代数和.③明确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 k1及 E K2④列方程W=E K2一 E k1,必要时注意分析题目的潜在条件,补充方程进行求解.2、应用动能定理的优越性(1)由于动能定理反映的是物体两个状态的动能变化与其合力所做功的量值关系,所以对由初始状态到终止状态这一过程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轨迹、做功的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等诸多问题不必加以追究,就是说应用动能定理不受这些问题的限制.(2)一般来说,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求解的问题,用动能定理也可以求解,而且往往用动能定理求解简捷.可是,有些用动能定理能够求解的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却无法求解.可以说,熟练地应用动能定理求解问题,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和方法,应该增强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主动意识.(3) 用动能定理可求变力所做的功.在某些问题中,由于力 F 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不能直接用 W=Fscosα求出变力做功的值,但可由动能定理求解.23、应用动能定理要注意的问题注意 1.由于动能的大小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而动能定理是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因此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动能的大小应选取地球或相对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作参照物来确定.注意2.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在某些问题中由于力 F 的大小的变化或方向变化,所以不能直接由W=Fscosα求出变力做功的值.此时可由其做功的结果——动能的变化来求变为 F 所做的功.注意 3.区别动量、动能两个物理概念.动量、动能都是描述物体某一时刻运动状态的状态量,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动量的改变必须经过一个冲量的过程,动能的改变必须经过一个做功的过程.动量是矢量,它的改变包括大小和方向的改变或者其中之一的改变.而动能是标量,它的改变仅是数量的变化.动量的数量与动能的数量可以通过P2=2mE K联系在一起,对于同一物体来说,动能E K变化了,动量P 必然变化了,但动量变化了动能不一定变化.例如动量仅仅是方向改变了,这样动能就不改变.对于不同的物体,还应考虑质量的多少.注意 4.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的区别,两个定理分别描述了力对物体作用效应,动量定理描述了为对物体作用的时间积累效应,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且动量定理是矢量武;而动能定理描述了力对物体作用的空间积累效应,使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动能定理是标量式。
(word完整版)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整理打印版),推荐文档
力知识要点: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一种作用效果是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另一种作用效果是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即产生加速度。
这两句话既提示我们研究力学问题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突出相互作用双方中的主体研究方向),又指出分析或量度受力可以从形变或加速度两个方面下手,这也就成为了研究力学问题的总出发点。
二、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三、对力的概念的几点理解:1、力的物质性。
不论是直接接触物体间力的作用,还是不直接接触物体间力的作用;不论是宏观物体间力的作用,还是微观物体间力的作用,都离不开施力者,都离不开物质。
2、力的相互性。
施力者同时是受力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种性质,分别作用在相应的两个物体上。
并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3、力的矢量性。
物体受力所产生的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的作用方向和作用位置有关。
所以,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力的合成和分解遵从矢量平行四边形法则。
4、力的作用离不开空间和时间。
力的空间累积效应往往对应物体动能的变化;力的时间累积效应往往对应物体动量的变化。
5、在力学范围内,所谓形变是指物体形状和体积的变化。
所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速度的变化,包括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变化,即产生加速度。
四、力的种类:力的分类方法非常多,常用的有按力的性质命名;按力的效果命名;按力的本质归结。
比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等是按力的性质命名的。
张力、压力、支持力、阻力、向心力等等是按力的效果命名的。
自然界一切实在的相互作用,按本质说,都可以归结为四种,即: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
高中物理课中出现的弹力、摩擦力、分子力从本质上看都是微观粒子间的电磁相互作用。
核力又包括具有不同本质的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五、重力:1、重力的定义一般有以下两种。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家教资料必备)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课标解读认识运动1 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2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简化为质点时间时刻3街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4 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5 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6 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运动信息物体运动的速度7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8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9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0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1 是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2 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13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14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 /s 时”都是指时刻。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笔记(人教版){最新-最全}
高中物理第一节力,重力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物质性)2.要产生力至少要两个物体。
3.力是物体(施力物体)对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
4.研究支持力时:桌面为施力物体,木块为受力物体研究压力时:木块为施力物体,而桌面为受力物体二.力的三要素1.内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问题:①作用点是否一定在物体上?不一定②作用在物体上不同的点效果是否一样?也不一定)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牛顿(N)3.力的图示法和示意图:图示法要求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具备,另外还有标度。
示意图只要求两个要素(方向和作用点,高中作图多是这种)三.力的分类1.按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按效果命名:如推力,拉力,向心力等。
记忆技巧:按性质命名的力由名称可知其产生原因,按效果命名的力由名称可知其作用结果。
四.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区别于地球的吸引力)2.重力的方向:正确说法有①竖直向下②垂直于该处水平面向下3.重力的大小:①计算公式:G = mg②重力的大小与位置有关:在地球表面随纬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增大; 在地球上同一地方随高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减小。
(根据万有引力来推导)注意:重力的大小变化实质上是由g的大小变化引起的。
(质量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所以g 的大小变化规律和重力的大小变化规律一样。
4.重力的作用点(即为重心)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②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
例3:铁环,篮球等③悬挂法(只)可以测薄板形物体的重心。
悬挂法是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物体的重心。
但注意悬挂法并非任何时候都可适用,有条件成立,强调薄板,物体厚度可忽略,其他条件不需要。
第二节弹力一.弹力的产生过程(弹力的定义)内容: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受力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称为弹力。
主谓宾:物体(施力物体)对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二.弹力的产生条件:相互接触且挤压例6:物体A沿墙壁自由下滑,它和墙壁之间有没有弹力?V(接触但不挤压,所以无弹力。
高中物理总复习常识整理
高中物理总复习常识整理高考物理常考常识点对高考物理复习非常重要,其主要包括力与运动、动量与能量、电磁场、振动和波等常识点。
下面就让我们给大家共享一些高中物理总复习常识整理吧,期望能对你有协助!高中物理总复习常识整理篇一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二s/t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2]1/26.位移s=V平t=Vot+at2/2二Vt/2t7.加速度a=/七{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s=aT2{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m/s;加速度:m/s2;末速度:m/s;时间秒;位移:米;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lm/s=3.6km/h。
二、质点的运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二Vo2.竖直方向速度:Vy二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1/21/2)6.合速度Vt=1/2=[Vo2+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x=gt/V07.合位移:s=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r/T2.角速度=/1=2/T=2f3.向心加速度a=V2/r=2r=2r4.向心力F心=mV2/r=m2r=mr2=mv=F合5•周期与频率:T=l/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米;角度:弧度;频率:赫;周期:秒;转速:r/s;半径:米;线速度:m/s;角速度:rad/s;向心加速度:m/s2。
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天体水平}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1/2;=1/2;T=21/2{M:中心天体水平}5.第一宇宙速度Vl=l/2=l/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2=m42/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髙度,r地:地球的半径}髙中物理总复习常识整理篇二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1/2F1F2时:F=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二Feos,Fy=Fsin四、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目级10-10米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S:油膜表面积2}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很多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功效力。
物理基础知识
高中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要点第一部分力学一、力和物体的平衡:1.力⑴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①成对出现,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②力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原因;③力是矢量,其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⑵力的分类:①按力的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
②按力的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阻力)。
⑶力的图示:①由作用点开始画,②沿力的方向画直线。
③选定标度,并按大小结合标度分段。
④在末端画箭头并标出力的符号。
⑷力的示意图: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实际受力作用点和方向大概情况的图(用于物体受力分析)2.重力⑴产生:①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但不等于万有引力)。
②方向竖直向下。
③作用点在重心。
⑵大小:①G=mg,在地球上不同地点g不同。
②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出。
⑶重心:①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或不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除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与质量的分布有关。
③重心可用悬挂法测定。
④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⑴产生:①物体直接接触且产生弹性形变时产生。
②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③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有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弹力是否存在可用假设法判断,即假设弹力存在,通过分析物体的合力和运动状态判断。
⑵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F=KX,X-是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
4.摩擦力⑴静摩擦力:①物接触、相互挤压(即存在弹力)、有相对运动趋势且相对静止时产生。
②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③除最大静摩擦力外,静摩擦力没有一定的计算式,只能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按力的平衡或F=ma 方法求。
判断它的方向可采用“假设法”,即如无静摩擦力时物体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
⑵滑动摩擦力:①物接触、相互挤压且在粗糙面上有相对运动时产生。
②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与物的运动方向相反)②大小f=μF N。
(完整word版)新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华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高一物理必修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
二、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标准的另一个物体。
1. 参考系是假定不动的物体,研究物体相对参考系是否发生位置变化来判断运动或静止。
2. 同一运动,选取不同参考系,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比较几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物体作为参考系才有意义。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 方便原则(可任意选择参考系),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三、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1. 质点只是理想化模型2. 可看做质点的条件:⑴ 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可代替整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平动时; ⑵ 不是研究物体自转或物体上某部分运动情况时; ⑶ 研究物体运动的轨迹,路径或运动规律时;⑷ 物体的大小、形状时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小,可以忽略时。
四、时间:在时间轴用线段表示,与物理过程相对应,两时刻间的间隔;时刻: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与物理状态相对应,某一瞬间。
区分:“多少秒内,多少秒”指的是时间;“多少秒末、初、时”指的是时刻。
五、路程:标量,表示运动物体所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位移:矢量,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长度为位移大小,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路程大于等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两者大小相等。
矢量,有大小,方向的物理量;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的物理量。
六、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常用工具。
电磁打点计时器:6V 交变电流,振针周期性振动t=0.02s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20V 交变电流,放电针周期性放电t=0.02s 。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研究实验 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1. 限位孔竖直向下将打点计时器固定,连接电路;2. 纸带与重锤相连,穿过限位孔,竖直上提纸带,拉直并让重物尽可能靠近打点计时器;3. 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七、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 单位(/m s ) 转换:11//3.6km h m s =1.平均速度: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位移S 与时间t 的比值,它的方向为物体位移方向,矢量,/v S t =;2.平均速率:路程S 路与时间t 的比值,标量,/v S t=率路;平均速率一般大于平均速度,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两者大小相等。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高考物理考试答题技巧一、考场中心态的保持心态安静:心静自然凉,脑子自然清醒,精力自然集中,思路自然清晰。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引言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和预测周围的世界。
二、基本概念1. 物质:构成宇宙一切事物的基本实体。
2. 能量:物理系统进行工作的能力,分为动能、势能等。
3. 力:作用于物体上的推或拉,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5. 功:力作用于物体并使其移动的结果。
三、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总动量保持不变。
3. 功和能量- 功:力沿着某路径的积分。
-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四、热学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物体热冷程度的度量。
- 热量:能量的转移,通常由于温度差异。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系统中的表现。
3.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五、电磁学1. 静电学- 电荷: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能引起电场。
- 库仑定律:电荷间作用力的计算。
2. 电流和电路- 电流:电荷的流动。
- 欧姆定律: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3. 磁场- 磁场:由运动电荷产生的场。
- 安培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六、波动和光学1. 波的基本特性- 波长、频率和振幅:波的基本参数。
- 横波和纵波:波动的两种类型。
2. 声波- 声波: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纵波。
- 多普勒效应:波源和观察者相对运动时波的频率变化。
3. 光波-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波遇到不同介质时的行为。
- 干涉和衍射:光波叠加和绕射现象。
七、现代物理1.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不考虑重力时,物理规律的不变性。
高考资料高中物理公式汇总大全word打印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物理简直是最难的学科之一了,但是就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情况来说,物理,只要你用心及掌握了基本功,高分还是很容易的。
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0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0)/24.末速度Vt=V0+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02+Vt2)/2]1/26.位移s=V平t=V0t+at2/2=Vt/2t7.加速度a=(Vt-V0)/t(以V0为正方向,a与V0同向(加速)a>0;a与V0反向(减速)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测量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t 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 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0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0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0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0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要点第一部分力学一、力和物体的平衡:1.力⑴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①成对出现,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②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和引起形变;③力是矢量,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⑵力的分类:①按力的性质分类。
②按力的效果分类(可以几个力的合力)。
⑶力的图示:①由作用点开始画,②沿力的方向画直线。
③选定标度,并按大小结合标度分段。
④在末端画箭头并标出力的符号。
2.重力⑴产生:①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但不等于万有引力)。
②方向竖直向下。
③作用点在重心。
⑵大小:①G=mg,在地球上不同地点g不同。
②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出。
⑶重心:①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或不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除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与质量的分布有关。
③重心可用悬挂法测定。
④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⑴产生:①物体直接接触且产生弹性形变时产生。
②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③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有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弹力是否存在可用假设法判断,即假设弹力存在,通过分析物体的合力和运动状态判断。
⑵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F=KX,X-是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
4.摩擦力⑴静摩擦力:①物接触、相互挤压(即存在弹力)、有相对运动趋势且相对静止时产生。
②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③除最大静摩擦力外,静摩擦力没有一定的计算式,只能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按力的平衡或F=ma方法求。
判断它的方向可采用“假设法”,即如无静摩擦力时物体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
⑵滑动摩擦力:①物接触、相互挤压且在粗糙面上有相对运动时产生。
②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与物的运动方向相反)②大小f=μF N。
(F N不一定等于重力)。
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摩擦力既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5.力的合成与分解⑴合成与分解:①合力与分力的效果相同,可以根据需要互相替代。
①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任何矢量的合成都适用,力的合成与分解也可用正交分解法。
③两固定力只能合成一个合力,一个力可分解成无数对分力,但力的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⑵合力与分力关系:①两分力与合力F1+F2≥F≥F1-F2,但合力不一定大于某一分力。
②对于三个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它们同向时为最大合力,但最小合力则要考虑其中两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关系,例如3N 、4N 、5N 三个力,其最大合力F =3+4+5=12N ,但最小合力不是等于三者之差,而是等于0。
6.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⑴物体所处状态:①此时物体所受合力=0。
②物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⑵两平衡力与作用反作用力:①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其效果可互相抵消,它们不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②作用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不同的物体上,其效果不能互相抵消(其效果要结合各个物体的其他受力情况分析),但必是同一性质的力。
7.物体的受力分析⑴确定研究对象:①隔离法:研究对象只选一个物体。
②整体法:研究对象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③应用整体法一般要求这几个物体的运动加速度相同,包括系统中各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当加速度不同时,也可应用)。
⑵作力的示意图(力图):①选择对象。
②按顺序画:一般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画受力图,应用整体法时系统中各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内力)不要画。
③注意摩擦力:是否存在,方向如何。
④注意效果力:它是由其他的“性质力”如弹力、重力等提供的,不要把这些“效果力”再重复作为一个单独的力参与受力分析。
⑤作图准确。
二、直线运动:1.基本概念⑴时刻与时间:时刻对应的是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时间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⑵位移与路程:位移是起点至终点的直线距离,是矢量。
路程是起点至终点的实际长度,是标量。
2.匀速度直线运动⑴速度:①对应的位移,只要位移大小或方向改变,速度即改变。
②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是一个恒量,即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⑵速率:①对应的路程。
在曲线运动中,路程是曲线的长度。
⑶平均速度:①是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t S t S V 路≠= ②在速度不同的几个运动中,它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总位移/总时间)。
⑷匀速直线运动图象:①S -t 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速度。
②V -t 图象,是平行于t 轴的一条直线,图线所包围的面积=物体的位移。
3.匀变速直线运动⑴加速度:①用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是矢量。
②在其他运动中,它不一定指速度变化的大小,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 t =V 0 +at S=V 0 t+at 2 /2 as 2V V 202t += 2V V V t 0+=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为正,a 与V 同向,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为负,a 与V 反向。
⑶v -t 图象:①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线的斜率=a 。
②图线与X 轴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⑷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①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加速度都是g 。
②竖直上抛可分为上、下两个运动求解,也可直接应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计算,当速度为负值时,表示物体处于下降阶段,当位移为负值时,表示物体在抛出点下方⑸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些特点:①ΔS =aT 2:相邻两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
②位移之比:V 0=0时,从起点算起,1t 、2t 、3t ……nt 时间内的位移之比S 1 ︰S 2 ︰S 3 ︰…︰S n =1︰4︰9︰…︰n 2 。
V 0=0时,从起点算起,第1t 秒、第2t 秒、第3t 秒……第nt 秒时间内的位移之比△S 1 ︰△S 2 ︰△S 3 ︰…︰△S n =1︰3︰5︰…︰(2n -1);③从V 0=0算起,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t 1︰t 2︰t 3︰……t n =1︰)23(:)12(--……)1n n (--④速度关系:时间中点的速度=该段的平均速度。
位移中点速度V B 与该位移起点速度V A 和终点速度V C 关系:2V V V C A B +=。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中点的速度都比时间中点速度大。
4.注意点⑴匀减速直线运动:有下面三种情况:①物体可以返回且加速度不变时,如竖直上抛运动,公式V t =V 0 -at 和S=V 0 t -at 2 /2适用于整个过程。
如果已知返回过程某时刻的速度,可以负值代入速度公式计算,如果已知返回过程某位置处于抛出点的另一侧,其位移可以负值代入位移公式。
②物体不能返回的运动,如汽车刹车后t 秒的位移和速度,以上两公式只适用V t =0前的过程,此类问题一般要先判断汽车刹车后可运动的时间。
③物体可以返回但加速度不同,如竖直上抛时存在空气阻力,则要分上升和下落两段单独计算。
物体可以返回运动时,在返回点的速度=零,但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⑵公式2V V V t0+=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些题目中使用它,可以使计算简化,对于加速度不变的往复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如果物体处于下落过程,此时的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公式中的V t 要取负值。
⑶相追相遇的问题:要注意用作图的方法分析各物体的运动情况,并在图上逐个注明物理量。
在追赶运动中,追上的条件不但与两物体的位移有关,还与两物体的速度有关,一般情况时,要把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作为临界条件。
⑷竖直分离问题:叠在一起的两物体一起向上运动时,要使上面的物体与下面的物体分离,例如用手竖直向上抛物,要使物离开手,先有一个向上加速过程,然后要有一个向上减速过程,只有当向下的加速度大小增大到g 以后时,物体才开始脱离手,因此g 是分离的临界加速度(此后手的向下加速度要大于g )。
⑸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其速度仍然不断增大(只是每秒速度增加量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此时物体的速度最大。
三、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针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认识,经过通过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观察它滚上另一个斜面(平面)运动情况的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理想实验。
当物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物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物在水平面上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是受到阻力的缘故。
⑵惯性:①物体保持原来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②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所有物体的固有性质。
③它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受力情况无关。
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在同样力作用下,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
用惯性解释现象时,着重强调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⑴特点:a=F/m是一个瞬时作用规律,即a是F作用所产生,与F始终同向,同时变化,同时存在或消失。
⑵应用:①进行受力分析是应用F=ma解题的关键步骤。
②按加速度方向列式。
③与运动学结合计算时一般以加速度为中间量。
④注意物体运动中加速度是否变化。
3.牛顿第三定律⑴特点:①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性质相同。
②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一定相同,也不能互相抵消。
③借助F和F 的关系,可以通过改变研究对象分析问题,但此种情况下答题时要注意引入牛顿第三定律答题。
4.力学单位制国际单位制:力学中-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热学中-热力学温度(开)、物质的量(摩尔),电学中-电流强度(安培),是国际基本单位。
由这些基本单位推导出的单位,如牛(千克·米/秒2)等,是导出单位。
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单位制。
5.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解题要求⑴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或运动状态分析,画出分析图。
⑵力的分解和合成:物体受多力作用时,注意是否要把力按效果进行分解,分解时应选择什么方向的座标轴。
⑶列出相关量的关系式:按正交分解时分开列式。
⑷找出相关量和变量:在同一题目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单个或系统),列式时,选择未知量数少、已知量和相关量多的公式,注意有的物理量的大小和方向是否变化,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⑸当物体的加速度为已知时,即相当于知道物体的合力,如果要求某一个力,此时在作力的分析图时,要把合力作为一个已知量。
6.超重和失重⑴超重: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它的重力,作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的物体,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⑵失重: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的物体对支持物压力或拉力小于重力;完全失重:自由下落或绕地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的物体对支持物压力或拉力=零。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液体的浮力也为零)7.注意点⑴牛顿运动定律只在低速(相对于光速)、宏观(相对于微观粒子)条件下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