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治疗配穴
常见病的穴位埋线治疗
运动系统疾病
膏肓综合征 取穴:阿是穴(膏肓处痛) 配穴:秉风、颈百劳 疗程:一般一次即愈
运动系统疾病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取穴:阿是穴、肾俞、足三里、巨髎、环跳、秩边 方法:阿是穴1-2个、肾俞、足三里均双侧,余患侧 疗程:2个月一次,总疗程4-6次
皮肤五官科疾病
牛皮癣 取穴:肺俞透风门、驷马三穴、肝俞、曲池、大椎、心俞、足三里、肾俞、血海、灵台透身柱、
皮肤五官科疾病
湿疹 取穴:腺内穴、足三里、驷马三穴、曲池、血海、大椎、风市 配穴:面部加合谷,头部加外关,腰背加委中,胸腹加足三里,阴部加三阴交,局限性加阿是穴 方法:2号线2cm 疗程:15天一次,四次一个疗程
皮肤五官科疾病
神经性皮炎 取穴:血海(双)、曲池(双)、皮损区(阿是穴) 方法:3号线2cm 疗程:半月一次
二组:患侧四白、阳白透太阳、颊车透地仓、承浆透地仓、地仓透迎香、足三里 方法:面穴9号针2号线埋入2cm,其它1号线1cm,足三里取健侧,余穴取患侧 疗程:一周一次至愈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坐骨神经痛 取穴:一组:腰2-5夹脊穴、阿是穴、环跳穴 二组:肾俞、白环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 配穴:腰腿冷痛、遇冷加重加秩边、命门,腰腿刺痛、夜间痛甚加膈俞、血海,腰腿隐痛、恶风畏寒加足三里、
次
循环系统疾病
高血压病 取穴:血压点(C6旁开2寸)、足三里、心俞、曲池 配穴:肾俞、太冲 疗程:2周一次,6次一个疗程
循环系统疾病
高脂血症 取穴:足三里、内关、三阴交、脾俞、肝俞、太冲 配穴:肾虚加肾俞,痰瘀阻滞加三焦俞,痰浊中阻加膀胱俞,脾胃气虚加胃俞、三焦俞,活血化瘀加肾俞,膀
胱俞 方法:1号线2cm 疗程:15天一次,两侧交替用,6次一个疗程
穴位治百病
瘦身——滑肉门
这个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中医说胖人多痰湿,痰湿往往是由于饮食过于肥厚、甜腻等伤了脾胃引起的,另外内分泌失调也很容易形成痰湿。滑肉门最大的作用就是润滑,将没用的东西分泌出去,所以,痰湿体质、脾虚、想要减肥的人一定要多利用这个穴,平时没事就多按摩摩。
可以在工作间隙来做,先将右手搭到左肩,四指尽量展开,抓牢肩部,掌心紧贴肌肉,做旋转按摩,同时其余四指做抓提的按摩动作。另外还有一个方法,效果更好,那就是拔罐。可以去除人体的寒气,对于因为气血不通和寒凉形成的冻肩有很好的作用。
落枕——悬钟
引发落枕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肩部受凉、寒气侵袭导致的。悬钟穴在外踝尖上3寸的地方,同时刺激手上的后溪穴和脚上的悬钟穴,等于双管齐下,手脚并用,给我们的颈椎一个有力的支撑。
痔疮——长强
对于中气下陷,如脱肛、痔疮、便秘等,可以通过按摩长强穴来防治。趴在床上,让家人帮忙艾灸长强穴,每次20分钟左右,长强处感到发热就可以了。也可以在晚上睡觉前,将双手搓热,然后趁热顺着腰椎尾骨往下搓,搓100下,让长强穴处感到发热就可以了。
脚气——委中、委阳
侧卧,弯曲膝盖,在腘窝中点的位置就是委中,委中旁边就是委阳。在腘窝内抹一点点润肤油,将腿伸直,用食指和中指在腘窝内用劲按摩。长期坚持,不仅可以防止脚癣毒气的深入发展,也是防治膝盖、腰背疼痛的好方法。
玉枕穴在后脑勺,很不好定位,所以将先前推荐过的“手指犁”改造一下,变成“五指梳”,也就是将五指自然放松,散开,像一把梳子一样。然后从前额梳到后脑勺,用指腹的位置,这样不容易伤到头皮,要稍微用劲一点,这样头皮才能受到刺激,梳个50次左右,一直到头皮有酸胀的感觉为止。
穴位按摩——肩颈腰椎疾病
降低血脂——丰隆
常见皮肤病针刺穴位
常见皮肤病针刺穴位荨麻疹主穴:曲池、合谷、血海、膈俞、委中配穴:风热袭表配大椎、风池;风寒袭表配风门、肺俞;胃肠积热配足三里、天枢;血虚风燥配足三里、三阴交。
呼吸困难配天突,恶心呕吐配内关。
取穴位置:曲池:在肘区,屈肘成直角,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血海: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膈俞: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委中: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大椎: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风池:在经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风门:在脊柱区,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肺俞: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天枢: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天突:在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内关: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湿疹主穴:曲池、阴陵泉、血海、阿是穴、风市,配穴:湿热浸淫配合谷、内庭;脾虚湿蕴配足三里、脾俞;血虚风燥配膈俞、三阴交。
阴囊湿疹配箕门、曲泉、蠡沟;肛门湿疹配长强;肘、膝窝湿疹配尺泽、委中;面部湿疹配风池、颧髎。
取穴位置:曲池:在肘区,屈肘成直角,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血海: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风市:在股部,髌底上7寸:直立垂手,掌心贴于大腿处时,中指尖所指凹陷中,髂胫束后缘。
合谷: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内庭: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脾俞: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膈俞: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降压歌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
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
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
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
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
糖尿病歌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
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
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效最明。
颈椎好了歌何因导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朝疼痛无踪影。
董氏奇穴常见疾病治疗学
(一)鼻膜炎: 1、 驷马、通天、通关。 2、驷马三穴(膝膑骨外上缘直上分别 7.
5、9.5、11.5 寸)同时取 6 穴 3、指驷马 (食指背侧第二节外侧,四 分法取三穴) 火腑海(前臂背侧肘下 三寸,火山后二寸)迎香(鼻翼旁)
(二)酒糟鼻:P26 1、三棱针或七星针点刺正本穴,三四次即
四肢躯干
一、上肢疾病
(一)手指麻:P63 1、针肾关、复溜特效。 2、针火菊穴;九里穴;下三皇;木斗、木
留;对侧五虎一穴。 3、双凤穴点刺有效。
(二)食指痛:P70 1、针四花中穴特效。 2、针健侧五虎一特效。
(三)手酸:P71 1、针健侧侧三里、侧下三里。 2、健侧外关(双手双侧),健侧肾关。 3、手腕关节痛:健侧侧三里,健侧腕骨加
2、侧三里留针半小时,亦有效。 3、针门金穴亦有效;木穴甚效。 4、火腑海亦有效。 (七)鼻过敏:P25 1、针驷马、通天、通关。 2、木穴。 3、大白、火主。 4、开四关(合谷、太冲) 特效方:小青龙汤(含麻黄、黄芪的方子), 不能太晚喝,否则容易失眠。 (八)蓄脓症:P27 1、鼻子蓄脓使用木穴的效果很好,驷马穴 也不错。 2、开四关,效果亦佳,加曲池更好。
2、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 45 分钟,
4、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治慢性久
5、呕吐伴头晕,灵骨甚效。
年头痛甚好(配太阳穴刺血效更好)。
正脑三穴: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
3、针灵骨,立可缓和头痛。
止(立即见效)。
4、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
(二)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P31、P65 1、四花外点刺,再针患侧三里、侧下三里。 2、三重点刺,再针驷马、通肾。 3、 三重穴(足外踝尖直上向前外开 1 寸,
人体常用穴位
人体常用穴位头面部穴位1.百会穴Δ位置: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
主治:升阳固脱,振奋阳气,清热开窍,健脑通络。
适用于健忘失眠、精神不振、头昏脑胀、目眩耳鸣、中气下陷、内脏垂脱、头痛、高血压、中风、等病症,为人体阳气聚会之气。
2.风池穴Δ位置:颈项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袪风解表,清头明目,通脑活络。
适用于颈项强痛,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高血压、等病症。
对发热恶寒、热病汗不出、目赤痛、鼻塞、耳聋气闭、耳鸣、牙痛、中风昏迷、口眼歪斜等病的疗效也非常显著。
穴位配伍:①配合谷穴、丝竹空穴治偏正头痛;②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视;③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风;④配风池穴、血海穴、百虫窝穴治疗荨麻疹。
3. 哑门穴Δ位置: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主治:缓解治疗头重、头痛、顽固性头痛、失眠、精神烦躁、鼻出血、呕吐不止、癫痫、瘫痪等。
穴位配伍:①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穴渚)、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②配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③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
④配风池、风府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⑤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⑥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⑦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
4. 风府穴位置: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3厘米,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主治:癫狂痫证,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
穴位配伍:①配昆仑、束骨治狂证多言不休;②配肺俞治狂走欲自杀;③配腰俞治足不仁;④配二间、迎香治鼻衄。
⑤配风市,有疏风通络的作用,主治寒伤肌肤经络。
⑥配肺俞、太冲、丰隆,有理气解郁的作用,主治狂躁奔走,烦乱欲死。
5. 太阳穴Δ位置: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约一横指凹陷处。
主治:醒脑明目,风镇痛,清堵除烦。
针灸推拿科住院患者常见病协定处方
针灸推拿科住院患者常见病理疗处方一、腰痛1.普通针刺治疗主穴:肾俞、腰夹脊、委中、阿是穴。
随证配穴:风寒湿阻滞证配关元、腰阳关;气滞血瘀证者配血海;肝肾亏虚证配命门、三阴交、太溪。
随症配穴:大腿、小腿的前侧痛配伏兔、足三里;外侧痛配环跳、阳陵泉、悬钟;后外侧配承扶、委中、承山、昆仑。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依据病情采用补泻手法。
每日针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日。
留针:留针40分钟,TDP照射。
2.平衡针疗法主穴:腰痛穴、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操作:强刺激、不留针、嘱患者卧床休息。
(二)艾灸疗法取穴:病变压痛点(阿是穴)、肾俞、腰阳关、环跳、秩边、承扶、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昆仑、绝骨、足临泣。
操作:每次选用5个穴位,连续施灸20分钟,至局部皮肤发红为止,每日灸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日。
(三)推拿疗法:操作:①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先立于患者的一侧,双手拇指自胸腰段开始自上而下挤压华佗夹脊穴至腰骶部为一遍,往复做3~5遍.;后沿竖脊肌用滚法,手法轻柔有渗透性,约3~5min,再于对侧用同样手法。
②掌压法。
③局部取肾俞、关元俞、大肠俞、上髎、次髎、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等穴上分别用一指禅推法和拿法,约5~7min。
④脊柱微调法。
⑤患者取俯卧位,再两侧腰骶段竖脊肌行擦法,以透热为度。
以上手法一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中央型突出较大者,有明显的骨质疏松者,突出物有钙化者,伴有严重的椎管狭窄者、椎弓根骨折或伴有脊椎滑脱症者、脊柱有器质性病变者禁用此法。
二、颈椎病(一)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运动针灸、平衡针、腹针、头针、手针、火针、铍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体针选穴: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穴。
加减:风寒畀阻者加风门、风府祛风通络;劳损血瘀者加膈俞、合谷、太冲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肝肾亏虚加肝俞、肾腧、足三里补益肝肾、生血养筋;根据压痛点所在取肩井、天宗疏通经气、活络止痛;上肢及手指麻痛甚者加曲池、合谷、外关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头晕、头痛、目眩者加百会、风池、太阳祛风醒脑、明目止痛;恶心、呕吐加天突、内关调理胃肠。
艾灸治疗70种常见病
1 肠胃不好,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2 扁桃体炎用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 大便不规律: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
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
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孔或六孔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10 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见上面的图可以找到)11 早泄灸关元、中极、八髎穴。
12 霉菌性阴道炎: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三阴交。
13 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可以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jiao.(见上面有图)15 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见上面有图)16 十二指肠溃疡,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
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灸关元、子宫、三阴jiao和隐白.20 宫颈炎: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见上面有图)21 肝郁、口苦、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石学敏常见病针灸配方示图
磁能经络通的实用手册从心里关注自己健康的朋友,欢迎您来到伯明翰健康逸站,在这里我们为您提供周到、安全和有效的健康服务。
人们为了获得健康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只要是和健康有关的信息我们统统的接受。
21世纪是健康产业的“黄金世纪”,在保健产业百家争鸣的今天,我们不知道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进行维护。
其实保健的方法很简单,早在上古时代的人们就已经给我们作处理答案。
只要做到“顺天应时,作息有度,饮食有节,适度宣泄”才会对身体的健康是大有脾宜,从祖国的传统医学观点来看是十分正确的。
中医讲究“气顺血旺”只有“气血旺盛”人才能“百病不生”!如何做到气血旺盛呢?答案很简单,“若要气血旺,经脉先通畅”。
“经脉是气血流行的通道,穴位是气血凝聚之处”,通过对穴位的施术就可以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黄帝内经》有云:“经脉者,所以决生死,疗百病,不可不通”。
传统的中医经脉和穴位保健方法是通过针具和艾灸来疏通经脉,在操作上要十分的小心,否则就会出现意外和危险,所以许多人出现“晕针”现象。
伯明翰健康逸站推出的“磁能经络通”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晕针”问题。
磁能经络通是祖国传统医学向现代化迈进的标志,利用高科技永磁体技术和磁束高度聚焦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加安全、便捷、无交叉感染和禁穴的绿色针灸器具,根据经络腧穴理论,融合点穴、按摩、磁疗、刮痧四大功能于一体,自己做自己的针灸师,适合全家人保健使用。
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健康的保障。
古往今来,中医针灸技术为国内外许多朋友带来福音,创造的奇迹不胜枚举,被誉为“中华神技”。
掌握针灸技术的人备受尊重。
中医经络保健享誉海外。
新式针灸中华“磁能经络通”的出现为弘扬“中华国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点按、滑动等简单的技法让难懂的针灸知识变得简单,“通则不痛,通则不痛”,“疼痛就是穴位”哪里疼痛、不舒服就针哪里。
常年的风湿痛、老寒腿、肩周炎、腰痛;失眠、头痛、痛经、消化不良、脑瘫以及陈旧性扭挫伤恢复起来效果显著。
常见病的穴位埋线治疗
皮肤五官科疾病
脱 发
取穴:防老穴(百会后一寸)、健脑穴(风池下5 分)、阿是穴 配穴:两鬓脱发者加头维,头皮痒者加大椎,油脂 多者加上星 方法:防老穴向百会后进5分,健脑穴向前下进5分, 4号线埋0.5cm;阿是穴“+”字或双“+”字埋3 号线 疗程:一般仅治疗一次,可20天重复一次
运动系统疾病
肩周炎 取穴:健侧肩髃透臂臑、肩前缝透臂臑、阳 陵泉、八字对应点 方法:均健侧取穴,要针感,动气针法;2号 线9号针埋入2cm 疗程:多数针入痛止,可一周后换穴位
运动系统疾病
腰椎骨质增生 取穴:腰夹脊3-5旁、骨刺三针(曲池穴 上2、4、6寸)、风市 配穴:太冲、内庭、足临泣 方法:1号线2cm 疗程:15天一次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坐骨神经痛跳、承扶、殷门、委中、 阳陵泉 配穴:腰腿冷痛、遇冷加重加秩边、命门,腰腿刺 痛、夜间痛甚加膈俞、血海,腰腿隐痛、恶风畏 寒加足三里、三阴交 方法:4号线,1-3cm,交替使用 疗程:15天一次,6次一个疗程
皮肤五官科疾病
湿 疹
取穴:腺内穴、足三里、驷马三穴、曲池、血海、 大椎、风市 配穴:面部加合谷,头部加外关,腰背加委中,胸 腹加足三里,阴部加三阴交,局限性加阿是穴 方法:2号线2cm 疗程:15天一次,四次一个疗程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神经衰弱
取穴:人中、合谷、太冲、足三里、内 关、神门、心俞、肾俞、颈夹脊1-3 配穴:失眠加风池透风池,头疼加太阳, 记忆力减退加百会、四神聪 方法:1号线为主 疗程:15天一次
(完整版)耳穴治疗常见病症取穴参考表
内生殖器、外生殖器、对屏尖、内分泌、肾
对屏尖、内分泌、神门、肾上腺、内生殖器
对屏尖、内分泌、神门、肾上腺、外生殖器
内生殖器、对屏尖、内分泌、神门
艇角、膀胱、内分泌、肾上腺、肾
肾、缘中、内分泌、神门
胰胆、内分泌、三焦、神门
口、食道、胃、十二指肠、内分泌
内分泌、缘中、皮质下、肾、交感
肺、内分泌、脾、枕、肾上腺、肾
肺、内分泌、睾丸、面颊区
肺、肾上腺、枕、大肠、内分泌
相应部位(点刺)、肺、枕、肾上腺
口、内分泌、神门、舌、肺
颌、神门、(牙痛点)
颌、口、肾上腺
舌、口、内分泌、心、肺、小肠
舌、内分泌、交感、肺、枕、脾、小肠、肾
颌、肺、肾上腺、口、脾
内分泌、缘中、(乳腺)、枕
(乳腺)、内分泌、肾上腺、枕
乳腺囊肿
乳腺炎
急慢性阑尾炎
胆囊蛔虫症
胆结石
内外痔
冻疮
扭伤、压伤
习惯性脱臼止痛
急性蜂窝组织炎
骨膜炎
晕车、晕船
甲亢
痛经
白带过多
月经不调
闭经
附件炎
子宫内膜炎
慢性盆腔炎
产后宫缩痛
早泄
功能性子宫出血
扁桃再出后痛
内耳眩晕症
毛囊炎
带状疱疹
皮肤瘙痒症
荨麻疹
扁平疣
神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
痱子
斑秃
脱发
中耳炎
耳鸣
听力减退
鼻出血
肺、内分泌、枕、交感、肾上腺
肺、肾上腺、枕、神门
相应部位(点刺)、肾、肺、内分泌
肾、肺、内分泌、枕
肾、内耳、内分泌、枕、外耳
几个常见穴位的位置与作用
肩井穴穴位位置图及作用按摩肩井穴的作用与好处提高性功能、治疗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帮助入眠、疏导水液等。
肩井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方法/步骤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1. 2【按摩肩井穴位的作用与好处】1、治疗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2、缓解治疗肩背痛、颈项痛、落枕、牙痛、乳痈、乳腺炎、肩周炎、肩软组织损伤、上肢痛、难产、半身不遂、胞衣不下、肺炎、扁桃体炎、瘫痪、四肢厥冷、中风不语、诸虚百损等 3、提高性功能2. 3【温馨提示】按摩肩井穴位的按摩力度不要过重、过久,尤其有血压高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可久按重按。
按摩肩井穴的方法:1、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摩左肩的肩井穴,用力按压5秒之后慢慢放开,重复十次之后换左手。
2、用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摩右肩的肩井穴,依然是重复十次。
注意事项•特别注意:孕妇不能按摩肩井穴,很容易造成流产的。
•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
小海穴穴位位置图及作用按摩小海穴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头痛、项强、耳鸣、颊肿、肘臂痛、瘰疬、癫痫等,小海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方法/步骤:小海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小海穴位于人体的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屈肘取穴。
1. 2【按摩小海穴位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头痛、项强、耳鸣、颊肿、肘臂痛、瘰疬、癫痫等按摩小海穴的功效:生发小肠之气。
【温馨提示】小海穴位配伍:小海穴配手三里穴缓解治疗肘臂疼痛。
针刺小海穴的方法:小海穴向上斜刺寸。
艾灸小海穴的方法:小海穴艾条灸5-20分钟,小海穴艾炷灸3-5壮。
按摩小海穴的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小海穴穴位,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
注意事项•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
委阳穴位位置图和作用按摩委阳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治疗腰脊强痛、腹满、小便不利等。
病症治疗主穴配穴考点归纳
病症治疗主穴配穴考点归纳
在中医治疗中,病症的治疗往往需要选取主穴和配穴进行针灸操作。
不同的疾病需要选取不同的主穴和配穴,因此了解这些配穴的考点非常重要。
1. 风湿病治疗:
主穴:足三里、曲池、合谷、风池
配穴:肺俞、脾俞、肝俞、肾俞
2. 内科疾病治疗:
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曲池
配穴:大椎、神阙、太冲、阴陵泉
3. 妇科疾病治疗:
主穴: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
配穴:神阙、太溪、涌泉、命门
4. 消化系统疾病治疗:
主穴:足三里、中脘、内关、曲池
配穴:太冲、大椎、神阙、伏兔
5.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主穴:肺俞、风池、手太阴肺经穴、足三里
配穴:大椎、神阙、太冲、攒竹
以上是一些常见病症的主穴和配穴选取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针灸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合的穴位。
针灸中的针灸配伍与方剂应用
针灸中的针灸配伍与方剂应用针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针灸疗法的有效性与针灸配伍和方剂应用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针灸中的针灸配伍与方剂应用的原则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针灸疗法。
一、针灸配伍的原则针灸配伍是指在针灸治疗中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针灸配伍的原则如下:1. 对症配伍:针对不同的疾病症状,选择适合的穴位组合。
例如,对于胃痛症状,可以选择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进行配伍。
2. 相互协同:在配伍时,穴位之间应有相互协同的作用,以加强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消化不良症状,可以选择足三里和关元两穴位配伍,以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恢复。
3. 避免冲突:在配伍时,应避免相互冲突的穴位组合。
例如,对于月经不调症状,不宜选择足三里和涌泉两穴位配伍,以免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方剂应用的技巧方剂是指将药物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制剂,用于辅助针灸治疗。
方剂应用的技巧如下:1. 个体化应用:针对不同的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方剂应用。
例如,针对肝火旺盛的患者,可以选择清热解毒的方剂进行应用。
2. 配伍合理:在方剂的应用中,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治疗需要,合理选择药物配伍。
例如,对于感冒症状,可以选择麻黄汤等方剂进行应用。
3. 注意剂量和辨证施治:在方剂应用中,要注意药物的剂量控制和辨证施治。
例如,对于血瘀症状,可以选择活血化瘀的方剂,并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具体调整。
三、针灸配伍与方剂应用的临床应用针灸配伍与方剂应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以下是几个常见疾病的例子:1. 失眠:针对失眠症状,可以选择心俞、神门等穴位进行针灸配伍,并搭配益智安神汤等方剂进行应用。
2. 颈椎病:针对颈椎病症状,可以选择肩井、天柱等穴位进行针灸配伍,并搭配活络通经片等方剂进行应用。
3. 肩周炎:针对肩周炎症状,可以选择肩井、曲池等穴位进行针灸配伍,并搭配化湿消肿丸等方剂进行应用。
常用配穴
以下组穴及手法经武老讲解并演示进行记录。
武老精于提插手法,操作要求轻、巧、快、弹(即反弹力量)、借(借人体本身正气以激发经气),补泻手法有明确量化标准,力度上重泻轻补,频率上慢泻快补,幅度上大幅度为补小幅度为泻,持续时间上1~5秒为补、大于5秒为泻。
下面将所总结20组穴位总结如下。
1.中风三才穴取穴:人中,下极泉(极泉下1.5寸),复溜功用:醒脑开窍,抑急扶缓,滋肾柔筋主治:窍闭神匿,肢体挛痿手法:人中行雀啄手法,以病人眼球湿润为度;下极泉行提插泻法,针感放射到指尖为度;复溜行提插泻法,针感可上下放射,而引发下肢抽动为度。
体会:此组穴位人中为天,下极泉为人,复溜为地,称为中风三才穴。
用以治疗中风及后遗症效果显著。
但临床应用时应对病人辨证分期,上肢痉挛则须刺下极泉飞经走气。
2.五心穴取穴:人中,劳宫(双),涌泉(双)功用:开窍醒神,清心泻火主治:癔病、昏厥、癫狂、痉挛性斜颈、失眠,以及神机逆乱的疾病。
手法:人中行雀啄手法,手法要强,以病人眼球湿润为度;劳宫,涌泉提插重泻。
体会:武老以五心穴为主治疗痉挛性斜颈二十余例均获得较好效果,同时在其他一些与精神因素有关的疾病中运用常获奇效。
需要注意的是人中穴的手法一定要做到病人眼球湿润为度,否则效果会受影响。
3.舌针组穴取穴:舌面:舌根,舌尖,中央,四畔舌下:金津,玉液,舌下穴(舌与下腭交界处,舌系带边缘)功用:调理脏腑,交通阴阳,鼓舞气血主治:全身诸疾手法:采用点刺法,可少量出血。
体会:舌针是利用舌的器官特性及五脏六腑的经络联系,依据中医理论在舌的界定部位辨证针刺,而达到调理脏腑经络气血,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
临床操作简便,疗效快捷。
4.三廉泉取穴:正廉泉(前正中线,喉结上缘),上廉泉(前正中线舌骨上缘),前廉泉(颏后1寸,下颌骨后缘)功用:滋补肝肾,通关利窍,活络利舌主治:津液不足,言语不利,吞咽障碍及咽喉部疾患。
手法:正廉泉雀啄补法留针;上廉泉,前廉泉提插泻法后出针。
太渊配穴的不同疗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症和症状,以及与太渊穴位配合使用的一些穴位:
对于太渊穴位:
1. 太渊配合列缺、孔最: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
这些穴位的配合可以促进肺部的气流通畅,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
2. 太渊配合人迎:用于治疗无脉症。
人迎穴位可以补充人体的气血,增强循环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流动,促进血液循环。
3. 太渊配合太冲、球后:用于治疗视神经萎缩。
这些穴位的配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眼部的氧气和营养供应,改善视神经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根据传统中医的理论和经验来描述的,具体的治疗方案仍需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和确定。
如果您有相关的健康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或中医针灸师,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环跳配穴的不同疗效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病症和症状,以及与环跳穴位配合使用的一些穴位:
1. 环跳配合大肠俞、阳陵泉、委中: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
2. 环跳配合足三里、解溪、三阴交:用于治疗下肢麻痹及肌萎缩性疾病。
3. 梨状肌损伤是环跳穴主治特长。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根据传统中医的理论和经验来描述的,具体的治疗方案仍需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和确定。
如果您有相关的健康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或中医针灸师,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病症和症状,以及与环跳穴位配合使用的一些穴位:
1. 环跳配合大肠俞、阳陵泉、委中: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
2. 环跳配合足三里、解溪、三阴交:用于治疗下肢麻痹及肌萎缩性疾病。
3. 梨状肌损伤是环跳穴主治特长。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根据传统中医的理论和经验来描述的,具体的治疗方案仍需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和确定。
如果您有相关的健康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或中医针灸师,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病治疗配穴————————————————————————————————作者:————————————————————————————————日期:常见病治疗配穴一、支气管系统疾病1、咳嗽:水金、水通(这董氏奇穴治疗咳嗽特效穴),再配合一日四时分刺法效更佳,朝刺鱼际,午刺俞太渊、夕刺合尺泽,夜刺井少商。
2、水金、尺泽。
3、列缺、太渊,痰多加丰隆。
4、天突、尺泽。
5、天突、列缺。
二、支气管哮喘1、水金、水通。
2、鱼际、尺泽。
3、内关,强心配复溜。
4、严重者在尺泽刺血,稳定后用水金、肾关、复溜(标在肺、本在肾)。
三、感冒1、液门、三间(液门在三焦经,能增强人体免疫机能,三间为大肠经之穴与肺相表里。
两者一为荥穴,一为俞穴,荥俞主外经,因此治感冒甚效)。
2、发烧可加大椎、曲池,或者三商刺血。
咳嗽加水金,喉痛加鱼际。
3、风池、肺俞、丰隆。
四、急性咽炎1、少商、商阳刺血。
2、液门、鱼际(交交叉取穴,左右各取一穴)。
五、慢性咽炎1、太冲(古歌决应用此法最多)。
2、鱼际、液门,交叉取穴。
3、少商、商阳刺血。
4、肾关、太溪。
5、肾关、照海。
6、列缺、照海。
六、心血系统疾病(一)心动过速1、内关、郄门。
2、少海、神门。
3、心常穴。
4、内关、足三里。
5、内关、间使。
6、通关、通山。
(二)、心房纤颤1、内关、通里。
2、内关、间使。
3、神门、心俞。
(三)心律不齐1、内间、间使。
2、内关、足三里。
3、心常、心门也有效。
4、通关、通山。
5、内关、通里、少府。
(四)、冠心病1、内关、足三里。
2、内关、太冲。
3、内关、间使。
4、通山、通关。
5、尺泽区刺血效佳。
6、四花中外刺血。
(五)心绞痛1、尺泽、曲泽刺血效佳。
2、足三里、丰隆刺血(董氏四花上外刺血)。
3、董氏火包穴、足三里、内关。
(六)胆固醇偏高、血脂肪过高。
1、外关、支沟。
2、丰隆。
(七)高血压1、曲池、太冲。
阳陵泉(若肾性高血压加复溜)。
2、四花中外刺血。
3、耳背耳尖刺血。
4、背部五岭穴刺血可立降血压。
5、太阳穴刺血。
(八)低血压1、内关、足三里。
2、太冲、涌泉或复溜。
3、曲池、足三里。
4、灸膈俞。
(九)贫血1、大椎、膈俞灸。
2、悬钟。
3、内关、足三里。
4、肝俞、膈俞。
5、三重穴。
(十)无脉症1、内关、太渊。
2、足三里、太冲。
3、太渊、复溜。
(十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井穴、委中、尺泽刺血。
2、上肢曲池、内关、太渊(少血)。
3、下肢:足三里、绝骨、太冲。
七、神经系统疾病(一)脑震荡1、昏迷:十二井穴、太阳刺血。
2、后遗症如头痛、头晕、癫痫:五岭、太阳刺血。
3、正筋、正宗加溃霄刺血。
4、发宣刺血。
(二)脑肿瘤1、上瘤穴,委中刺血。
(三)脑挫伤:合谷、太冲、风池、神庭,侧额区刺血。
(四)外伤性癫痫1、后溪、申脉、间使。
2、五岭或太阳刺血。
(五)脑积水1、百会、人中、风池、太阳刺血。
2、正筋、正宗、上瘤穴。
(六)高血压脑病1、百会、太阳刺血。
2、曲池、内关、太冲。
(七)脑血管痉挛:1、百会、大椎、合谷、行间。
2、曲池、太冲。
(八)脑血栓(无昏迷过程)1、曲池、阳陵泉。
2、四花中外刺血。
3、灸灵骨、大白、风市。
(九)脑溢血(有昏迷情况)1、十二井穴刺血。
2、针人中、内关、涌泉、正会。
(十)蜘蛛网膜下腔出血1、十二井穴刺血。
2、人中、内关、涌泉、正会。
(十一)半身不遂1、木火穴。
2、灵骨、大白、风市,如加强补肾加水金、肾关。
(十二)癫痫1、后溪、申脉。
2、五岭穴刺血。
(十三)神经衰弱(失眠)1、肝肾阴虚:四关穴,或用间谷加太冲,配风市穴、下三皇效更好。
2、多年失眠耳尖耳背刺血最具特效。
(十四)癔病1、人中、内关。
2、开四关。
3、失音穴加灵道、神门。
(十五)帕金森(震颤性麻痹)1、上三黄、下三皇交替使用(每次取肝穴二针肾穴一针,或肾穴二针肝穴一针)。
2、开四关、曲泽、涌泉。
3、头针正会、前会、后会等穴。
(十六)脑炎后遗症1、三重穴。
2、曲池、阳陵泉。
3、绝骨、太冲。
4、灵骨、大白、风市。
(十七)脊椎、软骨压迫(长骨刺)。
1、人中(通督脉)、后溪、束骨。
2、中九里(少阳主骨,抵骨针或消骨刺)、复溜(肾主骨),上两组可配委中刺血效更佳。
(二十)、坐骨神经痛1、灵骨、大白主穴。
2、鼻翼。
3、膀胱经痛加束骨牵引针。
4、少阳经痛加足临泣牵引针。
5、严重者可在委中刺血效佳。
(二十一)周围性颜面神经麻痹1、口腔刺血。
2、耳背刺血。
3、足三里、上巨虚(逆针向上深针二寸留针90分钟效佳)。
4、侧三里、侧下三里。
(二十二)三叉神经痛1、侧三里、侧下三里。
2、三间、后溪。
3、液门、内庭。
4、耳背耳尖刺血,太阳穴刺血。
(二十三)肋间神经痛1、阳陵泉、支沟。
、2、严重者四花中外刺血。
3、足临泣、内关。
(二十四)舌下神经麻痹1、金津、玉液刺血。
2、通里、商丘。
(二十五)重症肌无力1、液门、公孙。
2、曲池、足三里。
3、驷马穴。
4、陷谷。
(二十六)头痛1、前头痛:公孙、阴陵泉、中脘,太阳、足面前头区刺血效佳。
2、偏头痛:太阳穴痛针陷谷,少阳经痛针足临泣、风市,太阳穴刺血对阳明及少阳经偏头痛都有效,也可在足侧面偏头区刺血。
3、头顶痛:束骨、涌泉。
4、颅内痛:太冲(肝经通于脑内)。
5、感冒头痛取三间、液门。
6、头风痛:申脉、金门。
(二十七)夜游症1、开四关、丰隆。
2、四花中、下。
八、消化系统疾病(一)口腔炎1、劳宫。
2、大陵。
3、下三皇。
(二)食道狭窄1、水金。
2、内关、足三里。
3、天突、膻中。
4、总枢穴刺血。
5、足千金。
(三)胃痉挛1、足三里、内关。
2、梁丘、3、劳宫。
4、承山、5、正筋。
(四)膈肌痉挛(打膈)。
1、间使。
2、内关。
3、膻中。
4、足三里。
5、水金、水通。
(五)胃、肠十二指溃疡1、梁丘。
2、内关、足三里。
3、四花上、中、外刺血。
4、解溪刺血。
(六)胃下垂:中脘、气海、足三里针加灸。
(七)急性肠胃炎1、中脘(针后拔罐特效)。
2、四花中外刺血。
3、尺泽刺血。
4、内关、门金。
(八)急性肠炎(拉肚子)1、曲池、门金。
3、肠门穴。
(九)消化不良1、足三里、陷谷。
2、公孙、天枢、中脘。
(十)肠功能紊乱1、土水穴。
2、曲池足三里。
(十一)急性胰腺炎:地机、梁丘,四花中外刺血。
(十二)胆囊炎1、木枝穴、火泉穴。
2、胆囊穴、四花中外刺血。
(十三)阑尾炎1、足三里、阑尾穴(有压痛点处深针、久留针、强捻)。
2、四花中外刺血。
(十四)肝炎1、急性:肝门穴,肠门穴。
2、慢性:天黄、其黄、肝门。
、3、腕骨、至阳。
(十五)脱肛1、灸长强或百会。
2、针承山。
3、肛裂委中刺血。
(十六)痔疮1、委中、承山。
2、二白。
3、其角、其门、其正。
九、泌尿征生殖系统病(一)遗尿1、肾关、三阴交效佳。
2、中极、关元。
(二)夜尿:肾关、关元、中极、灵骨,如前列腺肥大加太冲。
(三)尿崩1、关元、中极。
2、下三皇。
(四)肾炎、肾孟炎。
1、通肾、通胃、通背。
2、复溜、阴陵泉。
3、灸水分。
4、中极。
(五)膀胱炎1、气海主五淋。
2、中极、太冲(上下交通)。
3、下三皇、太冲。
、(六)阴囊炎1、太冲、大敦、三阴交。
2、足内踝刺血。
(七)睪丸炎1、灸阳池。
2、太冲、大敦、三阴交。
3、足内踝刺血。
(八)前列腺炎1、太冲、中极。
2、骨灵、太冲。
3、中极、三阴交。
(九)遗精1、肾关(敛肾)。
2、关元、三阴交。
3、水通、下三皇。
(十)早泄1、肾关、三阴交。
2、关元、中极。
(十一)尿路感染1、太冲、下三皇。
2、行间。
3、气海。
(十二)滴虫阴道炎:蠡沟(十三)有经不调1、快多为血热:三阴交、曲池、内庭。
2、慢多为血寒:三阴交、关元、灵骨。
3、或快或慢:三阴交、四关穴。
(十四)经闭1、承浆(特效)。
2、天枢、水泉(配针)。
(十五)痛经1、内庭、三阴交。
2、门金特效。
(十六)、白带过多1、气海、下三皇。
2、灵骨、下三皇。
(十七)子宫下垂1、灸百会。
2、针三阴交。
(十八)子宫出血1、针大敦、隠白(直接灸更好)。
2、加灸中极、关元、严重者灸百会。
(十九)胎位不正:灸至阴。
(二十)子宫后屈1、妇科、内庭。
2、中极、三阴交。
(二十一)不孕症1、妇科、还巢。
2、多年不孕,三阴交至内踝一带刺血。
十、运动系统疾病(一)颈部落枕:1、承浆、重子、重仙特效。
2、后溪(不能左右转动)、束骨(不能前后转动)。
3、正筋、正宗。
(二)、脊椎1、胸椎:人中、后溪、昆仑。
2、腰椎:人中、后溪、灵骨。
3、尾椎:心门特效。
、4、上各段椎体痛都可以委中刺血。
5、骨刺均可针人中、后溪、束骨。
(三)膝盖痛1、内关。
2、肩中。
3、太冲或行间。
4、严重者三金穴刺血。
5、退化性关节炎(骨刺):四花中下贴骨针以消骨刺。
(四)肩痛1、三间、液门。
2、泻尺泽或刺血。
(五)肘痛1、灵骨、曲池。
2、手三里。
3、外关、阳陵泉。
(六)腕痛1、阳陵泉,侧三里、侧下三里。
2、外关、液门(少阳经处痛)。
3、太阴、阳明经痛五虎一,太阳经痛腕骨、后溪。
(七)手指痛1、五虎一。
2、阳陵泉。
3、肾关。
(八)急性腰扭伤1、人中。
2、中白、下白。
3、后溪、承山。
4、委中刺血。
(九)小腿抽筋1、次白效佳。
2、人中、承山。
3、背部精枝穴刺血。
(十)五十肩1、肾关、足五金。
2、泻尺泽。
3、条口透承山。
(十一)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刺)1、人中、后溪、束骨、风市、复溜。
2、委中刺血。
(十二)后背痛1、重子、重仙。
2、承山。
3、委中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