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三期中语文试卷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近年来,微短剧的热度持续走高,成为视听领域引人注目的新势力。
爆火的微短剧引发业界的关注,国内多个以微短剧为主题的行业发展论坛陆续举行,各大长短视频平台纷纷入局微短剧。
种种迹象表明,微短剧正在获得主流市场认可,成为影视行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微短剧风潮的兴起,主要原因在于满足了观众碎片化的娱乐需求。
微短剧的单集时长一般不足10分钟,甚至可以短至几十秒,主题明确、情节连贯、节奏较快、冲突集中、反转频繁、情绪带动性强。
传统电视剧用几十集才能讲完的故事,在微短剧中可以被浓缩成10分钟,并集结了各种热门元素,让观众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情绪满足,大大节约了追剧的时间成本。
此外,制作方和播放平台越来越重视垂直细分领域的用户需求,利用算法不断制作、推荐迎合用户特定需求的同类微短剧,以“精准投喂”的方式增强用户黏性,也推动了一些类型微短剧的持续火爆。
数量的井喷式增长给微短剧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微短剧创作题材日渐丰富,视野日渐开阔,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不少微短剧的自觉选择。
在古风、甜宠等传统题材之外,微短剧已开始涉足乡村、校园、职场、科幻等更多领域。
不少剧集注重聚焦社会议题,洞察大众情绪,引发情感共鸣。
如《拜托啦奶奶》描述农村留守老人与城市叛逆少女的反差,在啼笑皆非又充满温情的故事中,引发人们对留守老人和儿童群体生存状况与情感世界的关注和思考,触发了观众的高频互动。
《逃出大英博物馆》用拟人化手法讲述化身古代女子的玉壶逃出博物馆、寻找回家之路的故事,传达流落海外文物的思乡之情,使“让文物回家”的愿望变得形象直观,激发了观众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在叙事和视听上,探索符合微短剧规律的表达方式,用更新颖的风格讲好故事,成为时下微短剧的追求。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A)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D(A“比西方的思维方式更先进”于文无据;B“主要是由‘救世’的现实诉求这一历史情境决定的”强加因果;C“并不符合推理论证的形式有效性”违背文意)2.(3分)D(“核心载体”推断错误)3.(3分)C(第⑤段主要谈的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一脉相承”。
A说的是中国古代逻辑代表受诸子学说影响,BD说的是诸子学说与中国古代逻辑的关系,C说的是墨家逻辑在国际上的重要性)4.①需要科学合理地应用中西比较的研究方法,看到中西逻辑思想的异同,这是交流互鉴的前提;②需要立足中华经典文献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的自身特点,力图实现中西逻辑思想的交流对话与互补共进。
(4分。
每点2分,从“异”“同”两方面分析,意思对即可;从避免问题角度答题,最多得2分)5.①从运用中西比较方法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②从对中华文献典籍梳理研究工作的困难分析得出;③从对中华话语体系的底层思维逻辑梳理分析得出。
(6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B(B“包含着作者对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思考”错)7.(3分)D(“夸张”错)8.①进入连绵起伏的唐古拉山脉后心生激动;②迎着漫天雨雪行进时感觉战战兢兢;③看到雪野生灵冒雪前行时倍感惊奇。
④弃车前行,攀登高坡时的渴望与坚定。
(4分。
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9.①“小”既指文章的篇幅小,也指着眼大江源这一小处选材,风雪、细流等细小景物入文;②“大”指文章有大气象,包含着对基因密码、时间伟力、生命源泉等的思考,底蕴丰富,意境高远;③ “小”中见“大”,深化了主旨,“小散文”的格局里融入了“大文化”的气象,在大江源的山水描绘中浸润了寻根文化、生命哲思。
(6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A C F(得柏耆,口授其词,使耆执笔书之,持以入镇州。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意义非同一般,关键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的解读来自学术界,视角总体上也离不开三个维度,即力量之变、时局之变以及中国的定位。
人类社会任何一次称得上“大变局”的历史现象,几乎都发端于物资力量对比的变化。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即是生产力革命。
某种程度上说,谁主导了世界生产力,谁就能推动力量之变。
进入21世纪后,力量的平衡在西方与非西方国家之间发生了明显变化。
世界首次面临“力量中心”从西方国家向非西方国家转移。
在这轮“力量之变”中,最突出的变量是中国因素。
尽管如此,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即将结束时,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东西方的力量天平并没有完全改变,充其量只能说在逼近力量均衡的临界点。
时局之变是事实,但如何变还未可知。
用某些学者的话说,如今的世界秩序正在进入“无人区”。
一方面,西方主导世界秩序的能力出现式微,但意愿却一点都没有降低;另一方面,非西方国家参与国际治理的意愿在增强,但却在能力上还没有达到与西方势均力敌的程度。
随着东西方力量的天平进一步向非西方倾斜,“问题”只会变得越来越尖锐。
按常理说,西方只有通过改革,在现有体系中更多地吸纳非西方国家的诉求,才可能维持世界秩序的平稳运行。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西方更倾向于循着历史的惯性,凭借历史积累的优势,延续西方的主导地。
换句话说,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世界,对时局之变的回应,远不如历史上它们“创造”世夫序时那样包容和理性。
而另一方面,非西方国家不会坐等“被塑造”。
世界秩序进入“无区”,也意味着时局之变中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来说,中国如何定位都尤为关键。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能够进行思维是人类的特权——正是思维的能力,使人类超越了自身体力上的限制,取得了相较于其他生物而言更加令人骄傲的成就。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很大兴趣的一个领域,经常被简写成“AI”,它是否具有人的思维呢?AI的目标是用机器尽可能地模仿人的精神活动,或许还能在这些方面最终改善并超出人的能力。
迄今为止,AI已经进展到何种程度呢?可以公正地说,AI虽然的确做了许多聪明的事,但其对真正智慧的任何模拟都还远未成为事实。
柯尔贝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的电脑程序成功地模拟成一位精神疗法专家,以至于某些病人发现自己宁愿要电脑而不要人类的医疗家,并且对电脑比对人类更愿意袒露自己的内心。
虽然这会给人一种电脑具有某种理解力的可怕印象,然而在事实上它一点儿也没有,它只不过是遵循着某种相当简单的既定规则而已。
计算机下棋也许是机器被认为能够“智慧作为”的最好例子,因为一些机器在与人对弈时实际已达到极受尊敬的“国际大师”的水准。
其实,下棋机除了精确的计算能力外,还大大地依赖于博学多闻。
如果落子动作要求非常快,下棋机总的来说比相当多的弈手都要高明一些,如果每一着允许的时间更长,则弈手的表现相对地要比机器好。
人们可以依照如下事实来理解这一切:电脑是基于准确和快速的广义的计算来决策,而弈手则依赖于利用相对缓慢的意识作出“判断”。
一些人宣称人工智能已经为理解精神品质,譬如快乐、痛苦、饥渴等提供了途径。
以格雷·瓦尔特的乌龟①为例。
它的行为模式在电池快用完时就要改变,然后它以被设计好的行为方式补充自己的能量存储。
这和人类或任何动物感到饥渴时的行为非常类似。
当瓦尔特乌龟以这种方式行动时,我们说它饥饿了,并非错误的语言表达。
动物在饥饿时,无疑存在某些类似的动作,但是动物的行为模式的改变会更加复杂、更加微妙。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在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超己的观念必须在团体格局中才能发生。
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
但是孔子却常常提到那个“仁”字。
《论语》中对于“仁”字的解释最多,但是也最难捉摸。
孔子有不少次数说“不够说是仁”,但是当他积极地说明“仁”字是什么时,他却退到了“克己复礼为仁”“恭宽信敏惠”这一套私人间的道德要素了。
孔子的困难是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并不容易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
仁这个观念只是逻辑上的总和,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但是因为在社会形态中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的缺乏具体性,所以凡是要具体说明时,还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类的道德要素。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
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得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费孝通对儒家的挑战就在于发现了儒家的一个内在困难,孔子并不能“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因此儒家道德体系一直都没有完成普遍性的理论构造。
按照费孝通的社会学解读,儒家道德所以缺乏普遍原则是因为它把道德实践限制在私人道德关系范围内,而这个私人道德体系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是自我主义的,以私解释一切,这样,由私所定义的实践就不可能支持普遍原则了。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2024.11(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唐代《括地志》云:“太行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幽,为天下之脊。
”《尚书·禹贡》中已出现“太行”之名:“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在古人的理解中,太行山直通碣石山及海域,不仅绵长,而且广大。
比大更甚谓之“太”,古代地理学者有“天下之山,莫大于太行”的共识。
太行山从北向南呈“S”形,东西宽40-50公里,由群山组成一个极大的“矩阵”。
其中名山荟萃,诸峰林立,王屋、云台、狼牙、五台等山峰自南而北牵手耸立,仿佛华夏大地上的另一道长城。
剧烈的造山运动和千百万年的冰蚀水侵,使太行山随处可见落差巨大的断崖峭壁和深不可测的深山峡谷,形成了多样的自然地貌。
山顶平台、山崖平台、山崖陡坎组成了阶梯状地形,高峻壁立、连绵不绝的长崖三面围合形成了围谷或瓮形山谷,还有百转深幽的曲峡、一线天式的地缝,棱角鲜明、嶙峋峥嵘的塔峰丛、岩墙、孤峰、石柱等。
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貌被称为“太行地貌”。
太行山东麓群峰拔地,列嶂摩天。
尤其是南太行,与平原之间几乎没有过渡,犹如被直接劈开了一样。
而西麓则黄土深厚,相对徐缓。
这样差别巨大的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北宋沈括登太行山时,在山崖间发现了一些海螺贝壳,指出“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现代地质学研究证实了他的论断,240万年前,太行山开始大幅隆起,东侧盆地则不断沉陷,东麓的大断裂便造成了地形上的一升一降。
新生的太行山如一道巨型城墙,阻挡了西北季风带来的滚滚沙尘,在太行山西侧沉积成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众多的河流又硬生生在墙体上冲出一条条孔道,将滚滚泥沙一股脑儿倾泻入古华北海,长出了30多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语言文字运用(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莫春者,泰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达了中国古贤的人生意趣,也了古人向往的美育图景。
美育在中国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从来不是一技一艺的传习,也不是理论概念的记诵,而是全身心的文化沉浸和场景感受,因而具有总体性特征。
与之相应,中国美育资源也。
皎皎明月、悠悠晴空、山峦溪流、市井勾栏,万事万物都拨动着人们的心绪。
这是我国美育的特色和传统,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这就要求美育资源的重组。
蔡元培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就提出过,美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入手,社会美育又包括从美术馆、剧院到博物馆,从道路、建筑到公墓,真可谓方方面面,无所不包。
()。
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也具有全方位和总体性特征,美育资源的重组也有多个层面。
最基础的是传统美育资源的数字化,把文字、线条、歌曲、影像乃至诗歌、小说、色块、唱腔、旋律、镜头等转化为可在网路空间再现、传输和存储的形态。
从而为互联网美育所用。
进一步则是将那些因网而生的新的文化能力、文化样态和文化活动转化为美育资源。
比如,动漫、网游等作为一种的网络文艺形态已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但其美育价值还远未得到发掘。
事实上,动慢、手游、网游以及各种新媒体艺术展等文化产品或活动,都给人以美的熏陶,并激发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生活的思考,无不具有美育意义。
应该说,类似资源并非隐藏在网络世界深处,相反,它们完全体现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网络活动之中,只是由于这种活动与我们固有的美育经验重叠较少,因而需要全新的眼光、思维和话语,方能加以认识、激活和运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描绘汗牛充栋新鲜不可捉摸B.描绘包罗万象新兴不可捉摸C.描写包罗万象新鲜高深莫测D.描写汗牛充栋新兴高深莫测2.下列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时代在进步,首要的显然是互联网,今天我们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B.时代在进步,今天我们显然首要的是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到互联网C.时代在进步。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高三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近期,王峰团队的百万字人工智能小说《天命使徒》面世引发关注。
联想到去年由清华大学沈阳团队创作而成的人工智能短篇小说《机忆之地》,可以看到,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革命性变化,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发展,似乎开始朝向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高峰攀登。
②面对人工智能,艺术家似乎很难有护城河。
青年科幻作家慕明在小说集《宛转环》的《自序:从猿到神》里想象到,60年后,曾经坚固的“写作”观念早已崩塌,“当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无论是博尔赫斯还是汪曾祺,曾被看作写作者指纹的语言风格被抽象、编码”,可以运用到任何原始文本之中。
因此,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词句段落,人工智能都能用自己的方式阅读、思考和创作。
到那时,“写什么”“如何写”的方法论问题已经解决,而难住人工智能的将是“为什么写作”这个哲学命题。
③就现实而言;不难发现人工智能正在对写作领域进行“包抄”。
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至今人工智能已能写出较为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
而在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创作中,不少作家都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来收集、整合资料,并让其承担撰写情节大纲、激发叙事灵感等功能。
更不用说在更宽泛的写作领域,人工智能对各类制式写作的驾驭已经炉火纯青……对此,文艺创作者们的态度是复杂微妙的:重复性工作日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它永远也不可能取代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023-2024高三语文期中参考答案
海淀区2023—2024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3分)C 2.(3分)C 3.(3分)D 4.(3分)B5.(6分)答案要点:①有助于深入理解本民族的集体意识和文化深层编码,更好地表达自我。
②有助于提高文化和民族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
③有助于在时间的长河中确认自身,传承民族生活及其精神文化传统。
【评分说明】一点2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6.(3分)C 7.(3分)D 8.(3分)C 9.(3分)D10.(6分)答案要点:①彰显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卓著功勋。
②激励学子学习范仲淹的精神品质,传承其事业。
③称颂董侯修建书院的功绩,包括建堂过程中没有扰民。
【评分说明】一点2分。
11.(10分)(1)(4分)参考答案:齐:看齐其:自己的习:温习,练习徙:迁移,转变【评分说明】一词1分。
(2)(6分)参考答案:①“省”的内容,包括品德、行为、学业等方面。
②“省”的目的和意义,进德修业,成为不忧不惧的君子。
③“省”的态度习惯等,需要每日进行,长期坚持。
④“省”的方法途径等,发现别人或自己有错时都要反省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评分说明】一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2.(3分)D 13.(3分)A14.(6分)答案要点:①从壮阔的阅兵环境、魏军的军容气势等,可看出诗人的自信与豪情。
②写古人不战而屈人之兵、自身兴农筑室的决策等,可看出政治家的壮志与远谋。
③用“六军咸悦康”与“东山诗”相比,可看出期望与周公比贤的胸怀抱负。
【评分说明】每点2分,其中“壮思”内涵1分,结合诗句1分。
15.(8分)①翠峰如簇②绛皓驳色③亲朋无一字④万里悲秋常作客⑤竭诚则胡(或“吴”)越为一体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⑦小弦切切如私语⑧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评分说明】一句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或字迹不清,该句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6.(3分)D 17.(3分)A18.(6分)答案要点:①常熟山湖秀美,拥有独特的江南韵致,山湖间似有古调琴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新疆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人类文明形态的角度看,人类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表现为不同文明形态不断演进更替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其相互作用。
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产生,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旧的文明形态已经难以驾驭并容纳愈益发展的生产力和文明成果;二是新的文明形态已经发育起来,并达到一定成熟程度。
旧的文明形态走向衰落,新的文明形态繁荣兴盛,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变迁。
长期以来,凭借西方现代化的先发优势和话语权强势,一些西方学者极力宣扬资本主义文明是普世的文明形态。
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带来其无法克服的弊病,诸如经济危机频发、物质主义膨胀、贫富两极分化、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对外掠夺扩张等,这些弊病不仅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阻碍,而且越来越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桎梏。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危机。
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西方现代化模式没有也不可能给出科学回答,更难以满足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诉求,世界迫切需要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引领和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出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之路,极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强调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练习用时150分钟。
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注意事项: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2题。
国风音乐是指由现代与古典曲风融合而成的新音乐类型。
很多国风音乐喜欢用古诗词作歌词,或者巧妙地将古诗词化用在歌词中。
即使新创作的歌词,也大都喜欢使用富含古意的典故、意象。
如果把一首国风歌曲中的所有意象开来,就是一幅生动的图画。
听音乐时,人们会被各种意象带入一种“古风意境”,仿佛。
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
这使得国风音乐在情感表达上不像西方音乐那般直白,听众需要不断咀嚼歌词的含义,对作品进行抽丝剥茧般的欣赏,才能获得的审美体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铺陈身临其境与众不同B.铺展身临其境独一无二C.铺陈设身处地与众不同D.铺展设身处地独一无二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大量使用的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
B.大量使用的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国风音乐的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
C.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
D.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国风音乐的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
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阿房宫赋》杜牧唐朝借古讽今B.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北宋奏章体C. 《大学之道》孟子战国散文D. 《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俄国小说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有答案)
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无用的”知识罗素①在开始谋生之前,人们没有时间什么都去学习,无疑“有用的”知识是最有用的。
它建立了当代世界。
没有它,我们就没有机器、铁路、飞机。
现代知识已带来人们普遍健康状况的大大改善,与此同时也发现了如何使用毒气去毁灭大城市的方法。
同以往比起来,我们今日世界最明显的特点在于“有用的”知识。
②同样必须承认许多传统文化教育是愚蠢的。
儿童花很多年的功夫去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法,而终究既不能也不想(除了小部分之外)去读希腊文或拉丁文著作。
从各方面考察,现代语言比拉丁文和希腊文更可取。
它们不仅更有用,而且能在更少的时间内给予更多的文化知识。
文明的进展如此迅速,使得古代知识在解释当今问题上,比起现代国家和关于这些国家的最近历史的知识更少得到运用。
③但是,教育除了直接的实用目的外,还应有其他目的。
④现代城市居民的娱乐方式愈来愈趋向于被动,趋于懒散地观看他人的技艺和表演。
这些人的娱乐方式虽然无可厚非,但总比不上那些受过教育而且具有与工作无关的广泛的智力兴趣的人。
由于技术进步,机器代替了人类劳动,人们的闲暇增多了,那些有充分的智力活动和兴趣的人,自然能沉浸在高尚的快乐中。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总分评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门为中国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亿计的人才,不过,教育短板依然突出,尤其是考试模式、教育公平等问题广受诟病,又叠加个别环节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导致中小学生负担太重,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
中央近期的一系列教育治理举措,是主动谋变之举。
教育治理须重视两点。
首先,教育谋划要着眼长远。
唯其如此,教育治理举措才能切中要害,避免左支右绌。
教育,说到底是人的培养,它贯穿人的一生。
在漫长的过程中,理想的成效与潜藏的问题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露。
一旦发生偏差,后果非常严重。
这就要求每项教育政策出台时慎之又慎,尊重数千年来中外教育实践的普遍规律。
其次,教育须革故鼎新,培养的人才须适应并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
经济发展离不开教育发展,不同的教育体系可以支撑不同的经济产业形态,比如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保障了德国工业多年来长盛不衰。
而过往四十多年,中国成功将人口数量转变为人口红利,支撑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促成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中国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大规模传授富有成效,这在中国经济昔日处于追赶阶段时是适用的。
然而进入新时代,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并避免“卡脖子”现象,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无疑摆在了突出位置。
因此,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需要调整。
有学者感叹中国教育“均值不低,方差过小”,如果这一现状不改变,建设创新型国家就难有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正努力打造“全方位,高水平”社会新格局,教育自不例外。
对外开放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小学到大学,通过学术交流、人才交换、合作办学等途径,中外教育已经建立起紧密联系。
如今,尖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中国教育的开放之门也应越开越大。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3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名句默写(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2)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崇不呼天也;,。
(《屈原列传》)(3)李密《陈情表》中运用乌鸦反晡的典故的一句是:,(4)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六国论》)(5),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十年来,小品文热持续不降,也可以说是当代社会的一种奇观。
文学告别了紫高和沉重,主向轻松和自由。
____ 。
小品文的危机,正隐敞在小品文盛行之时。
①不少读者偏嗜小品文,流连于此,两不知此外有更为瑰面辉煌的世界。
②我们似乎逸入了一个逃避崇高、走向世俗的时代,而极端者,甚至定向鄙俗化、市侩化。
③一些作家,也只追求空灵闲适的文风,而不愿追求更为壮美的艺术境界。
④装深沉反成统薄,饰高旷却显浅陋;甚而求雅得俗,小品文也就成为无聊碎语了。
A.④③①②B.②3①④C.①③④②D.②①③④(2)下列这则活动通知的划线部分有一处语句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关于举办教育论坛的通知为促进语文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话平台甲,上海某高校教育研究中心拟举办以“语文之美教育之贵”为主题的数育论坛(乙)。
诚邀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莅临受教丙。
本论坛不收取会务费,差旅费烦请自理丁。
论坛时间:2023年11月24日-26日论坛地点:上海市某高校逸夫楼报告厅联系人:张老师联系电话:(+86*************二、阅读(70分)小明阅读《汉语与中国文化》一书,以下是该书引言的部分内容以及小明的读书摘录。
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题。
引言(部分)①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
然而以往人们谈论语音与文化的关系多限于词汇的层面。
早期人种语言学的工作就是为一种文化内容中各方面的相对比重给出词汇指数。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27分)现代文阅读I”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复杂概念,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对江南的地理内涵与文化意义都有不同的理解与“江南..阐释。
从历史上看,“江南”这个词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即地理江南、政区江南、经济江南与文化江南。
首先是地理的江南,唐代以前,古人对江南的看法基本上是地理意义上的。
先秦及秦人眼中的“江南”,主要指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楚地(今湖南、湖北)。
汉人眼中的“江南”包括的地域更有扩大,指长江以南除四川盆地之外的广大地区,实际就是字面意义的“长江之南”。
晋室南渡以后,“江南”地理概念所指的中心,逐渐由西向东,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转移。
其次是政区的江南,从唐代开始,江南逐渐演变为一个行政区。
安史之乱之后,作为监察专区的“道”逐步实体化,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区。
宋代改道为路,设有江南东、西路。
元代之后,江南主要是作为经济区的江南。
明清之后,环太湖地区的东南区域成为备受国家倚重的经济区,所指就是“八府一州”之地,即当时最为富庶的苏南、浙西地区。
三国孙吴立国,特别是永嘉南渡之后,作为一个文化“区域”的江南渐次形成。
周振鹤在《释江南》中指出,江南具有地域、经济和文化三层内涵。
如果说地理、政区、经济的“江南”,其核心在物理空间、经济产业与政治运作体系,是对“何处是江南”的探求;那么想要理解“文化江南”,似乎更应当去关注人们在何种意义或期待上去看待江南,也就是“江南是什么”。
历史地理学家张伟然先生认为在唐人心目中,江南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区。
作为独特的文化区域,“江南”是“佳丽地”,是“好山水”,江南的山、水、特有的物产植被以及经济地位是形成其特有文化品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唐代人心目中这个文化区域所独有的特点。
美学研究者刘士林先生则认为“诗情”与“审美”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0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5 分)
I. B (A项中“鲜”读“ xi①”,C项中“筵”读“ y岔”、“便”读“ pi印”,D项中“胝”读“ zh
1. 应读y ing )
2. D (A项中“己”应为“已”、“义”应为“意”,B项中“上”应为“尚”,C项中“撕”应为“厮”、“敝”应为“蔽”)
3. C (“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用在此处不妥)
4. C (A项自相矛盾,B项主客倒置,D项成分残缺,句式杂糅)
5. A (B项冒号管不到句终,将“可见”前的逗号改为句号。
C项前一问号应为逗号,后一问号应为句号。
D项顿号误用导致大并列与小并列混淆)
二、(12 分)
6. B
7. D
8. A
9. C
三、(9分)
10. A (B使:使者;C抗:高;D旌:表明,显示)
II. B (①②⑤均是突出柳庆之“勇”;⑥则表明柳庆有勇有谋)
12. C (“贼人中有人通过写匿名信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自首却又担心治罪的心情”不符合原文意思)
四、(14分)
13 •⑴姓孟的完全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他竟然对柳庆说:“今天你如果给我带上了镣铐,以后
你又该用什么(方法)放掉我呢?”(“殊” “乃” “何以”各1分;句意1分)
⑵如果这话可以应验,我柳庆大概可以实现“高封”吧?(“傥” “其”各1分,句意1分)
⑶你如果要辩明他没有罪,那么我也一定要治你的罪。
(“亦”“坐”各1分,句意1分)
14. (8分)(1)“草树”本是无情之物,但“知”和“斗”二字用拟人的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草树爱春、惜春之情。
(2分)
(2)无论是持贬抑的看法,还是持褒扬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贬抑。
杨花榆荚本无才识,既无绚丽的色彩,也无妩媚的姿态,(2分)经风一吹,纷纷飘落,只知道像雪花那样漫
天飞舞,虽然有了短暂的张扬,但顷刻间化为乌有。
(2分)褒扬。
杨花榆荚不像百花那样鲜艳美
丽,但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天,它们也加入了留春的行列,(2分)为留住春色不惜牺牲自身,像雪
花那样漫天飞舞,为增加春意而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2分)
15. (6分)(1 )枯松倒挂倚绝壁,但见群鸥日日来,吴楚东南坼。
(2)《呐喊》,精神胜利法。
(3)《百年孤独》。
五、(共23分)
16. (共5分)①从高尔基的《海燕》中,开始知道有海;②从描写大海的文字中,臆造着心中
之海;③躺在山坡上,仰望旷远的天空,虚构着想像中的海;④在珠海见到真实而具有生命的海;⑤在裴济,走进大海体内,了解了大海。
(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
17. (4 分)
(1)表达了很晚才见到大海的惋惜之情(1分)和对大海渴望之情。
(1分)
(2)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1分)和被大海所悦纳的喜悦之情(1分)
18. (4分)文章开头由《海燕》引出自己对大海的向往之情,(1分)为下文写自己对海的追求与感悟作铺垫,(1分)同时奠定感情基调;(1分)结尾借《海燕》进一步点明大海的内涵,深化文章的主题。
(1分)(意思对即可)
19. (5分)必须围绕本文语言上的特点进行举例赏析。
如,本文语言生动形象。
“仿佛一片春天的原野,只须一个轻轻的挥手,撒下任何一粒种子,都会唤醒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一句运用比喻和比拟,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海的明净和空灵,以及它对我心灵的洗涤和净化,表达了作者对大
海的痴情。
(特点2分,举例1分,赏析2分。
意思对即可)
六、(共10分)
20. 例文:唐老师:您好!林枫的脚崴了,我陪他到市二医院去检查治疗,尽量在晚点名前赶回。
方文
(称呼、署名1分;事由1分;返校时间1分;通顺、得体1分)
21. (4分)07届毕业生近三成至今未就业。
(“ 07届毕业生” 1分,“近三成” 2分,“至今未就业” 1分)
22. 画外音一:园林工人精心装饰着武汉,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画外音二:生态学家呼吁,去掉装饰,还原冬天的本色。
七、(60分)参照08年湖北高考语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柳庆字更兴,是解州人。
父亲柳僧习,担任过北齐的奉朝请。
柳庆自幼聪明机敏,有度量。
博览群书,而不重视章句。
当时柳僧习任颍川郡守,地域接近京郊,民间多有豪强大族。
将要推选乡官,他们各自依仗权贵势力,争着前来私相嘱托。
一时无法选定,柳僧习对
儿子们说:“权贵们私相嘱托(的人),我一概不用。
他们派来的人现在准备回
去了,必须一一有个答复。
你们各自按照这个意思为我起草一封信。
”柳庆于是拟好复信,复信说:“下官受国家的委派在大郡做官,举荐乡官时,贤能的人就起用,没才德的就不用。
这本是朝廷规定的长期不变的制度。
”柳僧习读了信,赞叹道:“这孩子有气概,大丈夫理该如此。
” 于是依据柳庆所拟之信作了答复。
大统十年,柳庆被授予尚书都兵郎中。
广陵王元欣,是魏皇室的亲族。
他的外甥孟氏,屡次横行不法。
有人告发孟氏盗牛。
柳庆将其逮捕审讯,确认情况属实,立即下令把他监禁起来。
姓孟的完全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他竟然对柳庆说:“今天
你如果给我带上了镣铐,以后你又该用什么(方法)放掉我呢?”元欣也派人辩解孟氏无罪。
孟氏因此更加骄横。
柳庆就隆重召集僚属吏员,公开宣布孟氏倚仗权贵虐害百姓的罪状。
说完,就命令用笞刑将孟氏
打死。
从此以后,皇亲贵族收敛气焰,不敢再侵害百姓。
有一胡姓人家被劫匪抢劫,郡县派人侦查调查,没有人弄清贼人来自何处,(因受牵连)邻近胡家而被捕囚禁的人很多。
柳庆认为这伙贼人是一群乌合之众,可以用欺骗他们的方法找到他们。
于是写了一封
匿名信,贴在多处官府衙门前,信上说:“我们一起抢劫了姓胡的人家,同去的人多混杂,很担心最终秘
密泄露。
现在我想出面自首认罪,害怕免除不了死罪。
如果能让先自首的人免除罪责,我就前来告知详情。
”柳庆于是又贴出(自首)免罪的布告。
过了两天,广陵王元欣的家奴两手反绑来到布告下自首,于
是将所有参与其事的劫匪全部抓获。
柳庆坚守正道,明察秋毫(的事迹),大都和这些事相似。
柳庆常常
感叹道:“过去于公断案没有偏差,吩咐家人将家里的大门修高大等待封赏。
如果这话可以应验,我柳庆
大概也可以实现高封吧?”
太祖曾经对安定国的臣子王茂十分恼怒,要杀掉他,但王茂并没有犯罪。
朝中大臣都了解这情况,却没有人敢进谏。
柳庆就进宫与太祖争辩。
太祖更加恼怒道:“王茂应该杀掉,您如果要辩明他没有罪,那
么我也一定要治你的罪。
”于是(叫人)把柳庆抓到太祖面前。
柳庆言辞神情一点都不屈服,高声说道:“我私下听说国君如果不通达事理就不是明君,臣下如果不敢(与国君)争辩就不是忠臣。
我努力竭尽驽
钝忠诚,确实不敢吝惜生命,只是担心您(被人)看做不明之君而已。
”太祖于是醒悟过来并且要赦免王茂,但是已来不及了。
太祖情绪低落。
第二天,太祖对柳庆说:“我没有采纳您的意见,于是让王茂受冤
屈而死。
可以赏赐给王茂家一些钱物,以表明我的过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