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第一章1、教育广义:一切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安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都可以称之为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特点一是:有固定的场所或专门的教师、固定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二是:具有特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育内容3、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4、职业教育:指在学校内或学校外为提高职业熟练度而进展的全部活动,它包括学徒培训、校内指导、课程培训、现场培训和全员再培训5、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从事职业工作做准备的教育6、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性-实践性-社会性-终身性-全民性7.20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为自强不息引进和研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催生了中国近代早期的学校职业教育体系。
8、教育思潮劳作教育思潮:兴起于德国-代表人凯兴斯泰纳内容:劳作是具有教育价值的个人活动方式培养为国家服务的有用公民是教育的目标。
.v。
.建立劳作学校,贯彻劳作学校的精神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最正确手段普职整合教育思潮:美国-代表人杜-以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整合为核心-重视人的开展教育就是生活,学校就是社会,做中学。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美国核心:CBET实践:澳大利亚的职业与继续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国际劳工组织的模块化技能培训模式[〔mes〕终身教育思想:代表性的法国人保罗.朗格朗--影响是国际性的。
内容:P26-27第二章1、职业教育的功能智育-德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功能:是教育对整个社会的维持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的目标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开展,在所以教育功能中,育人功能是最为根本的一项大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开展规律,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在受教育者身上施加影响,培养所期望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的素质的教育过程,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引言概述:第一大点: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特点
1.职业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2.职业教育的分类及其特点
3.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
4.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5.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大点:职业教育中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分解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4.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第三大点:职业教育的实施过程管理
1.学生入学与招生管理
2.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管理
3.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
4.实习与实训管理
5.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
第四大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职业教育师资的特点和要求
2.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途径和方式
3.师资培训与发展机制
4.师德与职业道德建设
5.师资队伍的管理与评价
第五大点: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
1.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
3.职业教育评估与认证
4.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5.职业教育国际比较与合作
总结:
本文详细梳理了职业教育学的知识点,从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特点、教学设计、实施过程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与评价等五个大点进行了阐述。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目标,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管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
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掌握职业教育学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职业教育学复习
1、职业教育学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以职业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揭示职业教育现象中存在的规律,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职业学校的出现是职业教育确立的标志。
3、教育领域中的规律有两种,一种是特殊规律,又叫局部规律,它有其特定的作用范围和具体的实现条件。
另一种是一般规律,又叫基本规律,它是具有普遍适应性,并能对全局产生影响的规律。
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有两条,一条是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律;二是职业教育与受教育者得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4、职业教育学是教育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5、劳作学校运动:乔治·凯兴斯泰纳是劳作教育思潮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他认为,“劳作学校”不是传统的“书本学校”,而是一种既能学习掌握初步的生产知识和技术,又能在学生的“内心”树立起劳动的价值观念,并且形成为国家服务思想的学校。
主要思想如下:一,在学校培养目标方面,劳作学校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它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展儿童的全部精神生活,发展儿童的能力。
二,在教育方法方面,凯兴斯泰纳认为知识必须从经验中去获得,技能必须从生产作业的练习中去培养。
三,在课程改革方面,他主张手工劳作教育,除在各门科目中进行外,还应该成为一门学科,并且由有能力的专门教师来负责教学。
6、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关于职业教育的目的,黄炎培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培养职业教育的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7、职业教育学是一门揭示职业教育规律,研究如何培养人的职业兴趣、职业既能、职业道德的科学。
8、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以一定社会为背景,以传递人类知识和经验为手段,以培养理想的人为目的,以直接影响人性的发展为方式,是人类有意识把进行自身素质生产、再生产的实践活动。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职业教育学的关键知识点。
一、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特点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它与普通教育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
首先,职业教育的目标具有明确的职业导向性。
其旨在为学生提供特定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其次,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习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再者,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具有灵活性。
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以确保学生所学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结合。
二、职业教育的类型职业教育涵盖了多种类型,以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习者。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包括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
为初中毕业生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级技术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则包括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和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
侧重于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此外,还有各种短期职业培训课程和成人职业教育,为在职人员提供了提升职业技能和更新知识的途径。
三、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方法职业教育的课程通常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组成。
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专业基础课程为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则直接针对特定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在教学方法方面,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被广泛应用。
项目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来掌握知识和技能;案例教学法则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教学法利用模拟的工作场景,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
四、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职业教育学复习重点
职业教育学复习重点简答题一、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一切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都可以称之为教育;而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的活动二、职业教育的概念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准备进入某一就业领域以及有效加入职业界的一种手段;终身学习的一个方面以及成为负责任的公民的一个准备;有了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促进消除贫困的一种方法。
三、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四、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终身性、全民性五、职业教育的功能(一)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德育的功能和智育的功能(二)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六、教育目的的结构(一)内涵:是指教育目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二)要求:一是关于身心素质方面的(核心部分),二是关于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在社会价值方面做出的规定(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三)层次结构:第一层是国家规定的教育的目的,反映社会对教育的总要求,对一个国家的各种形式的教育起宏观控制和调节作用。
第二层是各级各类学校以国家总的教育目的为指导,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
第三层次是课程与教学过程目标。
(四)结构特性:教育目的的现实性和超前性七、确定职业教育目标的现实依据1.教育目的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2.社会条件和社会需要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直接依据3.受教育者自身条件和合理需要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八、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1.职业教育的分布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关2.办学主体多元化,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3.吸收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社会力量紧密结合九、专业设置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需要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动态性原则;5.适度超前原则;6.效益最大化原则;十、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1.课程目标的定向性;2.课程方案设计的适应性;3.课程内容的实践性;4.课程模式的多样性;5.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十一、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1.实践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过程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差异性原则十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标准及专业知识2.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能力3.“双师素质”教师4.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5.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身心素质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相关的职业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名词解释1.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2.职业特征:(一) 目的特征性:职业活动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酬为目的(二)社会特征: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三)稳定性特征:职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并具有较长生命周期(四)规范性特征: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五)群体性特征:职业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员数3.教育:广义: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曾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4.职业教育: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一种教育5. 壬戌学制: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
6. 劳作学校:就是在每所国民学校,进行实在的工作计划,增设实习工场、校园、烹调室、缝纫室、实验室等,以便系统地培养学生体力劳作的兴趣、习惯和技能。
二、问答题1、试述我国教育产生发展的历程P4(一)原始社会教育:人类生产力低下,人类活动的目的主要是繁衍和生存。
因此该阶段的教育也十分原始,处于教育的萌芽状态(二)夏、商、西周时的教育:产生阶级、国家、文字;文化得到一定发展,老师开始分化出来,学校得到初步发展;(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该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度时期。
私学兴起,‘学术官守’、‘学在官府’被冲破;(四)秦汉到两宋时期的教育:中华民族从融合、形成到初步稳定的时期,也是我国的封建教育体制逐渐完善定型的时期;(五)元、明、清时期的教育: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退没落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实行高压专制,八股取士也逐渐走向没落腐朽;(六)现当代教育:民国以后,我国在引进吸收国外教育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一套从初等到高等教育。
2、如何理解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P101913年,黄炎培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
(完整版)职业教育学重点归纳
职业教育学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实业学堂是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这是我国企业办学之始。
2、我国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和(“劳动预备制度”),规定每一个公民就业前都要接受一定时间的职业教育。
3、黄炎培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并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4、MES是英文(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 )的缩写,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际劳工组织)借鉴德国等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经验,创立的职业教育理论。
5、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
6、(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下设师范院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
7、(1979)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技工师范学院等四所学校,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门为(职业学校)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
8、古代职业教育形式“家传世袭制”、“师徒相传制”和“学徒制”。
9、1917年通过的《史密斯—休斯法案》正式确立了美国职业教育体系与制度。
10、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具有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组织(个别化)、教学评价客观化的特征。
11、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三种类型。
12、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基本技巧、方法和能力。
一般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育和管理学生技能)四项技能。
13、1917年(黄炎培)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强烈指出教育不与(职业)沟通教育的问题所在、社会各行各业不能健康发展的问题所在。
14、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过程是:(职业岗位分析);学生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编制课程文件)。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一、职业教育(一)名词解释1.教育一切有目的培养人活动的总称。
教育是以一定社会为背景,以传递人类知识和经验为手段,以培养理想的人为目的,以直接影响人性的发展为方式,是人类有意识地进行自身素质生产、再生产的实践活动。
一定的社会和阶级,总是通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知识和能力,成为本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
2.学校一种有组织、有系统的专门教育机构,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和主体。
3.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之间进行的教育活动,一般是长辈对晚辈的教导、劝诫、管束等。
4.职业从分工角度说,指在业人口(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口)从事工作的种类。
从个人角度说,人们在社会中从事的满足其生活的专门性工作。
5.就业指生产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组合,使有生产能力的劳动者成为从事某种生产或社会服务的劳动者,进入生产过程。
换言之,就业实质上就是一个“人”与“职业”的结合,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进一步实现人与职业的优化组合,提高劳动效益和生产率。
6.劳动预备制度指组织新生劳动力和其他求职人员,在就业前接受1—3年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在国家政策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的一种制度。
7.就业准入制度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
8.职业教育是指在一定普通教育基础上,为适应某种职业需要而进行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职业所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我国对职业教育这个术语的使用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我国的职业学校创始于清朝末年(19世纪60年代),当时称实业教育,学校称实业学堂。
这在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即葵卯学制中有规定。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一.职业教育的定义
职业教育是指针对职业技能和知识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有职业技能和知识的人才,使他们未来能够在职场上获得成功。
二.职业教育的本质
职业教育本质上是把职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习者,让他们能够胜任各种行业的职位,并能够在未来更高的技能水平获得更大的成就。
三.职业教育的起源
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古典文明指导成年人分别在农业、建筑,以及木匠和铁匠等职业的培训,以获得有关知识或技能。
在当代,职业教育更多的是侧重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行业相关的课程,以及在实践和专业知识上的培训。
四.职业教育的功能
(1)帮助学习者提升就业能力:职业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习者工作的熟练程度,帮助他们脱颖而出,也能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
(2)开发学习者潜力:职业教育能帮助学习者发掘潜能,让学习者在实践期间有所成长,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3)激励学习者追求成功:通过职业教育,可以激励学习者克服挑战、把握机会,从而获得未来的成功。
五.职业教育的类型
(1)就业技术类:有学历的、非学历的以及无学历的。
《职业教育学》考试课知识点
《职业教育学》考试知识点绪论1.什么是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以职业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揭示职业教育现象中存在的规律,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职业教育有哪些一般规律?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有两条,一是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律;二是职业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3.重要教育家。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在学校教学计划中增加实际应用课程,在国语学校开设有机械工艺原理课程,拉丁语学校开设医学、农学、机械工艺学等课程。
代表著作《大教学论》。
(2)德国教育家乔治·凯兴斯泰纳倡导劳作教育,代表著作《劳作学校的概念》。
(3)美国教育家杜威重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其代表著作之一《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专门列了“教育与职业”一章。
4.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1)关于职业教育的目的。
黄炎培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并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2)关于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
黄炎培认为,办职业教育机构的基本方针是社会化和科学化。
(3)关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黄炎培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4)关于职业教育道德理论。
黄炎培主张敬业乐群。
(5)关于职业指导工作。
黄炎培提出职业指导的中心是适应“社会分工”和“人类个性”需要。
(6)此外,黄炎培还对职业教育的学制、招生、考核、经费、师资培养、行政管理、实习、职业教育的概念、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与普通教育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做过系统的论述。
第一章职业教育的概念1.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在本质上的区别:教育活动的目的、组织手段、活动方式及对象的属性有自身的特殊性,“育人”或“培养人”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它有专门的机构(学校)承担和专职人员(教师)负责,对以专门接受学习任务的人(主要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育和训练,或者说是按照人们当前的认识水平对“整体的人的造就”。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第三章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第一节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一党和国家的法律及教育方案法律和政策是影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因素,其容包括教育的指导思想、人才的培养规格及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1996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国职业教育法》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二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依据。
1、社会经济形态的拓展要求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竞争意识。
2、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培养大量本土化、外向型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学制、学历及国家职业分类与职业技术等级标准四、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这些需要包括:受教育者个体终身学习的需要;受教育者个体就业与创业的需要;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二节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目标:培养与现代生产力水平及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具有以某种职业资格为核心的良好职业素质与发展素质的中、高级技术应用人才。
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一)社会人才结构模型发展:“金字塔”型理论模式——“职业带”人才结构理论——“阶梯状”人才结构理论“阶梯状”理论认为:现代人才结构主要是由于人才的不同系列(类型)、层次、素质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比例构成的。
不同系列、不同层次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存在质的差异。
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系列的人才结构,每一系列人才部又可以分成从低到高的不同层次,各系列人员之间有交叉,每一系列部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衔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阶梯人才结构体系。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把社会人才按其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标分为四类: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二)职业分析职业分析是对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分析过程,即对某一特定职业的特质和容所作的多层次程序分析。
职业教学复习重点
职业教育学复习重点第一章:1、职业教育:适应个体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在一定的文化水平基础上,培养人们获得一定职业资格,以及继续深造、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
特征: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大众性,终身性。
2、(学徒制)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
3、中国最早的职业学校是(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所农业学堂是(浙江蚕学馆)。
4、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美国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史密斯—休斯法),该法以拨款方式大大促进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5、德国于1969年通过了《职业教育法》,1981年又通过了《职业教育促进法》。
6、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
7、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这是1903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
8、北洋政府于1922年颁布了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壬戌学制),即《学制系统改革案》,以职业学校代替旧学制中的实业学校,第一次从学制上确立了职业学校的名称。
9、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是(黄炎培)。
10、中华职业教育社自1917年在上海成立。
11、《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
12、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
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13、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职业教育国际化,职业教育终身化,职教教育管理法制化,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职业教育全民化,职业教育协同化,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
14、巴洛夫和福斯特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职业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两位学者。
15、“双元制”的双元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两个教育主体——企业与职业学校;受训者的双重身份——学生与学徒;两种法律依据——职业教育与学校法。
第二章(重点章):1、职业教育与政治:(1)政治对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决定职业教育的地位,政治决定职业教育受教育者的权利,政治决定职业教育的目的和性质;(2)职业教育对政治的维护与促进作用:职业教育维护现实的政治关系,职业教育影响社会政治生活质量,职业教育可以促进一定政治目标的实现。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1)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1)1.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2.教育:(广义)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3.职业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教育4.职业教育特点;(1)社会性(2职业性(3)实践性(4)实用性(5)技能性(6)终身性(7)大众性5.职业教育学的发展过程;(1)萌芽阶段(2)独立学科形成阶段(3)完善和发展阶段6.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往往以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等概念充实之7.职业教育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化,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8.确定职业教育目标的现实依据;(1)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2)人才市场的需求及发展趋势9.教育制度;是国家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的政策法令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及其运行机制10.职业教育制度;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制度,即针对职业教育而制定的体系制度11.教育制度的特点:(1)强制性(2)规范性(3)公平性(4)继承性(5)时代性(6)完善性12.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学校按照社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分成的学业门类13.专业设置;是指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14.影响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1)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2)社会职业的分类和发展(3)收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4)教育资源(5)职业资格制度15.课程;从广义上说课程是科目、经验、计划、目标、文本假设。
本质上看课程是知识的选择和组织16.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领域为实现职业教育目标通过知识选择与组织所形成的知识体及其方案。
17.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⑴定向性⑵职业性(3)实践性(4)灵活性1&主要课程模式;(1)三段式课程模式(2)能力本位课程模式(3)MES课程模式(4)双元制核心阶梯课程模式(5)职业群集课程模式(6)工作本位课程模式(7)学习领域课程模式19.职业课程开发;是指产生职业教育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职业教育课程组织以及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等环节。
高等职业教育学基础知识职业教育重要考点笔记高职教师备考必背
⾼等职业教育学基础知识职业教育重要考点笔记⾼职教师备考必背第⼀章绪论记⼀句话:⾼职教育,有其鲜明的"职业性"有别于普通⾼等教育,是专门研究与⾼职教育有关的现象,揭⽰⾼等职业教育产⽣与发展的规律为重任,丰富⾼等职业教育理论、促进⾼等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的界定和特征职业是⼈⼀⽣从事的⼯作、岗位和所扮演的⼀系列⾓⾊的综合,它既是可以从中获取应有报酬的岗位,⼜是扮演⼀定社会⾓⾊、履⾏⾃⾝社会职责的天地,它还是使个⼈的⼈⽣价值得以体现的场所"。
1.职业的内涵【选择题】第⼀,活动的技术性。
有其专门的职业技能或技艺,如各种中⾼级技⼯、技师、⼯程师、设计师、教师、医⽣、演员等,都得经过⼀定的学习、培训达到相应的技术⽔平,才能从事其他职业⼯作。
各级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开展,也充分说明了职业的这个属性。
第⼆,活动的价值性。
职业不仅能实现个体谋⽣的需求,解决个⼈的"主要⽣活来源",⽽且还能使个体发挥其潜能,实现其⼈⽣价值(即作为创造者的价值)。
第三,活动的社会性。
职业的这个本质内涵反映着每个⼈与社会的关系。
2.职业教育及其特征⼴义:职业教育泛指各种增加⼈们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职业意识和态度.使⼈能积极并顺利地从事某种职业的教育活动∶狭义:指学校职业教育,即通过各级职业学校对学⽣进⾏的⼀种有⽬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职业教育活动,使学⽣获得必要的职业知识、技能、态度和情感,做好从事某种职业的准备。
特征:职业定向性、技能实训性、社会适应性⾼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按其层次⽔平可区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等职业教育。
现代⾼等教育已不再仅仅是精英教育,同时也是向⼤众化⽅向发展的教育;⾼等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在⽣产、建设、管理、服务⼀线的⾼级技能型⼈才,学制⼀般为3年,要求学⽣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职业实践能⼒。
⾼职教育的渊源和发展趋势1.萌芽【了解】职业是社会分⼯的产物。
职业教育学考试全部重点
第一章1.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
3.20世纪50年代,我国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简称《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大类,66中413小1838个细类(职业)。
4.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大众性、终身性。
5.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1)职业教育的萌芽:学徒制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官员中也承担着一部分职业教育。
2)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从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末为职业教育的开创阶级。
(1866年6月由左宗棠奏设的福建船政学堂)3)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美国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史密斯一休斯法”,(该法以拨款的方式大大促进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巴洛夫与福斯特是二战后国际职业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两位学者。
4)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壬子葵丑学制》,这学制到1922年新学制产生时才被废止。
中华职业教育社自1917年成立,黄炎培等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创始人。
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
6.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解答、论述)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2)职业教育国际化(3)职业教育终身化(4)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度(5)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6)职业教育全民化(7)职业教育协同化(8)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第二章1、论述职业教育在农民工当中的作用?(P30)2、职业教育促进农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1)促进农民产业意识的萌芽和产业经营能力的提升2)促进农民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理念的建立(3)促进农民对自身发展问题的自觉关注3、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1)为经济发展输送技能技术型人才2)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3)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经济对职业教育的作用?1)经济发展水平并制约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其发展规模和速度纵向发展快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3)经济发展程序决定和制约职业教育的结构4)经济体系决定职业教育管理体系4.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1聚合企业文化2选择企业3传递、传播企业文化4创新企业文化第三章2.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就是培养目标构成的具体内容,也即职业教育目标达成后受教育者所应达到的规格和质量(1)职业知识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职业基础、职业资格、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等(2)职业能力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操作技能、技术分析和学习潜力。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学习]
一:职业教育的内涵是指适应个体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在一定的文化水平基础上,培养人们获得一定职业资格,以及继续深造、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
二: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大众性、终身性。
三:学徒制学徒制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如道士、和尚、牧师、医生、工匠和商贩等职业人,就是通过学徒制在寺院、道观、店铺、工场等地所培养出来的。
四:中华职业教育社1917年成立,继续通过集会、讲座、出版活动、职业指导、兴办职业学校等方式,致力于职业教育的宣传和实践工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黄炎培堪称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
1926年,黄炎培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六:第七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14年6月召开。
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七: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化、职业教育国际化、职业教育终身化、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化、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职业教育全民化、职业教育办学协同化、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
八:职业教育的政治功能政治对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职业教育对政治的维护与促进作用。
九: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制约性、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十: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递与保存功能、文化选择与活化功能、文化交流与融合功能、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传递与发展企业文化的功能。
十一:试理解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职业教育是促进中等教育结构调整,加速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有效手段、职业教育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职业教育促进了现代教育体系的构件与完善,加快了教育的现代步伐、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必要策略。
十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指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它明确了通过职业教育,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规定了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方向、规定与内涵,是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职业教育实践活动是否富有成效的标准。
(完整版)职业教育学重点归纳
职业教育学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实业学堂是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这是我国企业办学之始。
2、我国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和(“劳动预备制度”),规定每一个公民就业前都要接受一定时间的职业教育。
3、黄炎培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并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4、MES是英文(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 )的缩写,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际劳工组织)借鉴德国等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经验,创立的职业教育理论。
5、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
6、(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下设师范院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
7、(1979)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技工师范学院等四所学校,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门为(职业学校)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
8、古代职业教育形式“家传世袭制”、“师徒相传制”和“学徒制”。
9、1917年通过的《史密斯—休斯法案》正式确立了美国职业教育体系与制度。
10、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具有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组织(个别化)、教学评价客观化的特征。
11、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三种类型。
12、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基本技巧、方法和能力。
一般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育和管理学生技能)四项技能。
13、1917年(黄炎培)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强烈指出教育不与(职业)沟通教育的问题所在、社会各行各业不能健康发展的问题所在。
14、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过程是:(职业岗位分析);学生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编制课程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教育广义:一切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都可以称之为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特点一是:有固定的场所或专门的教师、固定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二是:具有特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育内容3、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4、职业教育:指在学校内或学校外为提高职业熟练度而进行的全部活动,它包括学徒培训、校内指导、课程培训、现场培训和全员再培训5、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从事职业工作做准备的教育6、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性- 实践性- 社会性- 终身性- 全民性7、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为图自强而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人才的目的催生了我国近代再早的学校职业教育制度8、教育思潮劳作教育思潮:兴起于德国- 代表人凯兴斯泰纳内容:劳作是具有教育价值的个人活动方式培养服务于国家的有用公民是教育的目标建立劳作学校,贯彻劳作学校的精神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最佳手段②普职整合教育思潮:美国- 代表人杜威- 以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整合为核心- 重视人的发展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③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美国核心:CBET实践形式:澳大利亚职业与继续教育模式、德国双元制、国际劳工组织的模块技能培训模式(MES)终身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法国保罗.朗格朗- 影响是国际性的内容:P26-27第二章1、职业教育的功能智育- 德育- 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教育功能:是教育对整个社会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教育的目标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在所以教育功能中,育人功能是最为根本的一项大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在受教育者身上施加影响,培养所期望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的素质的教育过程,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小德育: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的德育内容P35职业道德特点:职业性- 实践性- 继承性- 多样性- 纪律性智育功能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所需要的实际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智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政治功能政治对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决定职业教育的地位- 受教育者的权利- 目的和性质职业教育对政治的维护与促进作用:职业教育维护现实的政治关系- 影响社会政治生活力量- 促进一定政治目标的实现经济功能指职业教育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培养劳动技术大军,使人们的思想、行为、习惯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要求社会功能指它对于社会变迁和优化社会阶层结构所能起到的作用,即是指教育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以及如何有助于形成现代社会分层,以及个体向上的社会流动。
文化功能广义:普遍的认知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普遍的把它看做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化、宗教、传统习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类型: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规范文化- 行为文化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活化文化功能- 文化选择功能- 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第三章1、教育目的广义:人们对教育活动结果的一种期待,期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指一个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总的要求和标准,即对教育所要造成的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规格2、教育方针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该时期的基本路线和基本任务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总的方针。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职业教育目的内容:发展全面- 人才层次与类型- 工作面向及要求职业教育目的是国家教育目的在职业教育的具体化,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和总要求3、确定职业教育目标的现实依据教育目的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社会条件和社会需要时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直接依据受教育者自身条件和合理需要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第四章1、体系指若干相互关联的客观事物或作为客观事物反映的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如工业体系、思想体系、作战体系等教育体系: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育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包括教育行政系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和采用远程教育手段的教育系统职业教育体系内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教育实施机构以及各级行政管理组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系统2、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职业教育分布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办学主体多元化,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 吸收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社会力量紧密结合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吸引力偏低- 职业教育体制性障碍- 缺乏法律保障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现代性- 系统性- 开放性- 多元性- 独立性4、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制- 呈工字形特点:在学校职业教育层面上,学生通过对不同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不仅可以选择职业教育,也可以选择普通教育。
在办学上,该体系突出双元特色,即:两种教育机构-学校和企业,两类教学内容-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两种教材-企业实训教材和学校知识教材,学生两种身份-企业学徒和职业学校学生,两类考试-技能考试和资格考试,两类证书-行会考试证书和企业学习证书、学校毕业证书5、美国职业教育体系:单元制特点:灵活性- 开放性6、英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国家统一资格框架想的职业教育体系特点:涵盖学历教育,对应的不是某一个工作岗位7、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共同点注重教育公平- 注重终身教育- 注重开放性- 注重衔接和沟通第五章第一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概述一、专业与专业设置(一)专业广义:指专门人才所从事的特定的业务领域或某一大类职业。
狭义:指教育机构培养专门人才的学业门类。
(二)专业设置指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
所谓“设立”,是指专业的新建与开设,所谓“调整”则是指专业的变更或取消。
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主要标志,是职业教育组织机构的显著特点。
专业设置关系到职业学校办学是否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能否适应学生的择业需要,广泛吸引生源,保持专业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它是“决定一所学校和全国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的基本因素”。
三、专业设置的意义1.是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有效服务的关键2.是职业学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第二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则与要求一、专业设置的基础原则1.方向原则2.需要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动态性原则5.适度超前原则6.效益最大化原则二、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1.必须遵循国家的产业政策2.必须科学规范3.要有全局观点4.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第三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程序与方法一、专业设置的程序(一)进行社会调查(二)组织专家论证(三)进行专业设计P1161.职业分析。
是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的前提和依据,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颇为流行的一种先进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的做法。
2.专业设计大概包含以下内容①确定专业名称②制定专业培养目标③规定修业年限④界定业务范围⑤指出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⑥指出专业的专门化方向或专业方向三、专业设置的方法(一)新专业设置的方法1.异质设置法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设置与学校原有的专业性质想去甚远、甚至根本不同专业2.同质设置法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与学校原有专业相近的专业3.单质设置法就是一所学校只能设置性质相同的若干专业或一个专业(二)旧专业拓展的方法延伸拓展法---复合拓展法---扇面拓展法---滚动拓展法---增补拓展法(三)专业调整的方法1.中心放射法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依靠学校的主干专业,辐射出与主干专业相近的专业。
2.基础定向法就是专业设置中分两个阶段进行。
3.综合通用法就是借鉴一些国家“通用教育”的做法,根据产业、行业和职业岗位的分类,采用宽而广的综合方式,设置比较宽广的专业。
第六章职业教育课程第一节职业教育课程概述二、职业教育课程的类型1.学科课程也称为分科课程。
学科课程以学科基础知识为主,把知识体系以学科的方式进行分类设计的课程,重视系统性基础知识的积累。
古代的柏拉图、近代的夸美纽斯、赫尔巴赫都是学科课程的理论奠基人。
2.活动课程如果以哲学观为标准,课程可以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从其他角度出发,课程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从是否列入教学计划的角度,可以分为显露课程与隐蔽课程。
从课程的组织方式来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①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②从课程内容的性质上可分为工具类课程、知识类课程、技艺类课程以及公关类课程③从学习规定上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④从课程的实施可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⑤从课程的结构上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社会实践课等三、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一)课程目标的定向性(二)课程方案设计的适应性(三)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四)课程模式的多样性(五)课程实施的开放性第三节当代职业教育的主要课程模式三、“双元制”课程模式P139“双元制”课程模式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采用的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中的理论课采用综合课的方法,以职业实践活动为核心,培训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围绕其呈阶梯式上升设计,因此也称核心阶梯课程模式。
“双元制”课程模式的特点1.职业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2.实践活动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3.详细周密的实践课程计划四、MES课程模式P141MES课程模式每个单元都呗制成实施培训用的教学小册子,每本小册子相当于一套完成的微型课程资料,包含6个方面内容:P143MES课程模式的特点1.培训大纲与学习单元基于科学的工作任务分析,根据每个岗位具体的任务和技能要求,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开发成不同的技能模块和相应的学习单元,编制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培训材料。
2.课程弹性大,教材组合灵活3.以技能为核心4.具有评估反馈系统,对社会产生和经济的发展有快速反应能力第七章职业教育教学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征(一)教学对象的复杂性(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三)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四)教学场所的开放性第二节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P163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和教学实践经验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