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课《芦苇荡》教案

合集下载

《第单元第2课芦花荡第一课时》教案

《第单元第2课芦花荡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单元第2课芦花荡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芦花荡的自然风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氛围。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主人公雁翎哥的勇敢和智慧。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芦花荡的自然风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氛围。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主人公雁翎哥的勇敢和智慧。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分析雁翎哥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芦花荡的地理位置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芦花荡的自然风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氛围。

2.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芦花荡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其美。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雁翎哥的形象,讨论其勇敢、智慧、善良等特点。

2.学生举例说明雁翎哥的勇敢和智慧。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雁翎哥的心理变化,理解其成长过程。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芦花荡的地理位置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芦花荡的自然风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氛围。

2.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芦花荡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其美。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雁翎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学生举例说明雁翎哥的勇敢和智慧。

4.教师提问:雁翎哥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出了智慧?四、案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雁翎哥在课文中的心理变化。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雁翎哥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出了勇敢?3.教师提问:雁翎哥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出了善良?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雁翎哥的读后感。

《芦花荡》教案优秀3篇

《芦花荡》教案优秀3篇

《芦花荡》教案优秀3篇芦花荡语文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

2、赏析“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在回味故事情节中,品味老头子的传奇色彩。

4、学习英雄们不怕艰难,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性格,培养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目标2、3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看过电影《小兵张嘎》吗?(看过)那么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河北白洋淀)影片中那涌起阵阵绿色涟漪的芦苇,那夕阳斜照下深沉宁静的芦苇,那一望无际的水域深深吸引了我;小英雄嘎子的机智勇敢更是让我惊叹。

今天,我们将再次踏进白洋淀,去认识一位老英雄。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芦花荡》。

二、作家作品介绍:(有哪位同学来说说作者简介,哦,你来说。

)1、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2、哦,说得不错,老师再向大家补充一点:孙犁年轻时曾在白洋淀生活过一段时间,对那里的人和事很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他曾经满含深情地说: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帷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

在《芦花荡》里,作者将这种力量赋予一个老人,演绎出一段悲壮地传奇!三、绘声绘色说老人。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地老人,请同学们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说说老人给你的印象。

(为了节省时间,我给同学们分了四个大组,每组从一个方面来找就行了,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从描写,我看到了一位的老人。

)答案示例:①“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老师也看到了一位“瘦而有精神”的老人。

)②“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他找不见我们。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

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这位同学是从语言上来说的,主要体现老头子的“自信和自尊”)③“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2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2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luhuadang lesson 2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2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芦花荡模板(通用版)2、篇章2:芦花荡范文(标准版)篇章1:芦花荡模板(通用版)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词语;2、速读全文,复述全文3、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难点: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

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揭题解题,简介作者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识记重点字词:提防()竹篙()苇塘()疟子()寒噤()一梭机枪()蹿()仄歪()趴()飒()转弯抹角()吆喝()()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跟读全文,复述故事内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人物性格):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2、思考品味,具体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①、爱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品主题。

1.3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3.2理解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感悟作品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孙犁及其创作背景。

1.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了解课文大意。

2.课堂阅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故事情节。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内容3.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梳理故事情节。

3.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4.学习生字词4.1教师逐个解释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4.2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词的句子,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时内容。

1.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分析人物形象2.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如芦花荡、老爷爷、小女孩等。

2.2学生分组讨论,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形象的关键语句。

3.感悟作品主题3.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主题,如家乡之美、亲情、友情等。

4.欣赏文学作品4.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如描写自然风光、人物形象等。

4.2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

2.摘录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仿写。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感悟,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023最新-《芦花荡》教案优秀9篇

2023最新-《芦花荡》教案优秀9篇

《芦花荡》教案优秀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9篇《芦花荡》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芦花荡教案的写作思路。

《芦花荡》教学设计篇一【说课过程】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芦花荡》,这篇课文位于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第一单元的课文均以战争为题材,今年恰好是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此时学习《芦花荡》一文,正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芦花荡》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作品,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在河北白洋淀上,一个抗日老英雄,护送两个女孩寻找队伍的故事。

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主人公老头子的形象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白洋淀奇特的水上风光让人心生向往,文章优美明丽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了那一片一望无际的芦花荡中,一同去感受这片土地上令人荡气回肠的抗日豪情。

基于上面对于教材的分析和教学方法的构想,我确立了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⑴ 准确把握小说三要素的概念,能够运用小说三要素分析本文。

⑴ 区分人物描写的不同方法,能够综合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来构建人物立体形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他的妙处,并分析其作用⑴ 赏析主要人物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和传奇色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 在白洋淀的美丽风光中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捍卫国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⑴ 从文中老头子等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派艰险、豪迈乐观的英雄性格,让学生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重点:1、通过体会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难点:1、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

2、优美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我决定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复述法、品读法、讨论探究法、联想拓展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来实现。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8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8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8篇)《芦花荡》教案篇一训练重点:复述故事情节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课时安排:两课时步骤:一课时1、导入年近六十,照例该养老了,看看我们身边现在那些退休人员的生活吧。

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着这么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头—— 2、简介作者、作品孙犁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其名篇《荷花淀》。

《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评论界称之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茅盾评介:“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3、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正音、解词)浸提防尖利悠闲疟yo子疟疾寒噤n 蹿un 仄歪飒飒挂花泅i’水转弯抹角吆喝yo 张皇失措央告4、整体感知课文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 概述故事(芦花荡里生活着那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勇敢的姐妹;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

我们的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运送粮草,护送干部)全靠一个近六十的不带枪的非常自信的老头子。

一次,她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一个女孩受了伤,他觉得丢脸,发誓要报仇。

他诱敌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钩住鬼子并用竹篙痛打,消灭了十几个日寇。

⑴ 文中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老头子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5、复述故事情节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也可以打乱课文顺序有创造性地复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范文三篇《芦花荡》的主要内容是在抗战时期,有个年近六十岁的老英雄,在平日里数次越过了日本鬼子的封锁线,给苇塘中部队各方面的供给提供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也得到大大增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2、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2、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脉络;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探讨“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一、导入二、阅读文本,思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老头子护送大菱二菱进苇塘,由于他的大意,大菱受了伤,第二天老人赤手空拳诱杀鬼子报仇。

三、默读课文,思考:1、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其性格。

明确: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2、“过于自信和自尊”是什么意思?明确:既自信和自尊过了头,又非常自信自尊。

3、文章是如何刻画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过于自尊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在书上圈画。

明确:他对苇塘里的负责人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地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对她们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

二菱洗脸,大菱怕弄出水声,让鬼子听到,可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这里看出他因为胆子大,所以失去了警惕,是自信过分。

鬼子的探照灯照过来的时候,他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实际照见了,这里也看出他太自信了。

大菱挂了花,他没有看到,还在说:“不怕,他打不着我们!”这个老头子太自负了,太大意了。

老头子过于自尊的地方呢?明确:当大菱受伤后,老头子浑身无力,“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我没脸见人”,心理很是愧疚,感到没面子,心理想到: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海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4、为了挽回面子,老头子是怎么做的?明确:他用莲蓬引诱鬼子,然后把他们引到渔民下了鱼钩的地方,一个人勾住了十几个鬼子,然后就用竹篙痛打鬼子的头明确:最后这场情趣横生、痛快淋漓的精彩战斗,更显出老人的智慧与自信,富有传奇色彩,挽回了老头子的自尊。

《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

《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

《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希望能够帮到你!《芦花荡》教案篇1课型:教读研讨课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教学重点:1.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

2.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探究: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预习提纲: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二、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三、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

初中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三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三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初中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芦花荡》的故事发生在美丽的白洋淀里。

小编整理了初中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芦花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之情,老当益壮的气概。

2、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3、掌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合作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老英雄的爱与恨,智与勇。

2、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环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疑点:战争是残酷的,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具有诗情画意?教学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小说的特征和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之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这里芦芽竞出,满淀碧翠;这里蒲绿荷红,岸柳如烟;这里芦花飞絮,稻谷飘香;这里坚冰似玉,坦荡无垠,这里就是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

但六十多年前,这里却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千里白洋淀,演绎出一幕幕抗日的传奇故事。

《芦花荡》的故事就发生在美丽的白洋淀里。

二、课前预习 1.走近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孙梨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

本文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苇塘(wěi)寒噤(jìn) 疟子(yào) 舀水(yăo) 提防(dī) 3.解释下列词语。

A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B仄歪:倾斜,歪斜。

C张皇失措:慌慌张张D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这篇小说主要刻画了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芦花荡》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芦花荡》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

《芦花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的分析,来理解本文中国式的传奇色彩,深刻、具体地体会本文小说三要素构思的精巧。

2.鉴赏环境描写的特点,体会其对主题的表达作用。

3.从美的角度体会战争的罪恶。

教学重点目标一教学难点目标二教学设想孙犁的这篇《芦花荡》是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

情节舒缓中曲折,人物个性鲜明,环境充满诗情画意。

讲授这篇文章,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解“写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应该从“为什么这样写”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说的构建技巧,培养有意写作的意识。

教学围绕传奇展开,在学生的原始问题中层层展开,以抽丝剥茧的形式呈现思考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方法自读发现,提取信息。

文本细读,深思争鸣。

教学过程:一、引入文本,简单认识小说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写了什么。

1.浏览全文,说说这篇小说写了什么。

明确:老头儿,在芦花荡,护送两个女孩,因为失误大菱受伤,老头子用一根竹篙智杀鬼子为大菱报了仇。

2.设疑激趣,明确目标。

(1)设疑:小说有哪些地方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2)明确目标:孙犁是如何打造这一传奇的。

三、鉴赏情节之传奇(一)情节是怎么写的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句子。

(可以用原文)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菱不可能受伤,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大菱就是受伤了。

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头子不可能放弃护送,但是,因为_____________老头子想放弃护送。

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头子不可能杀掉鬼子,但是,因为_____________老头子就是杀掉了鬼子。

2.学生交流,教师评价引导。

如:因为老头子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一样,从来没有出过事情,所以大菱不可能受伤,但是,因为老头子过于自信大菱就是受伤了。

因为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闺女,老头子不可能放弃护送,但是,因为觉得没脸见人(过于自尊)老头子想放弃护送。

《芦花荡》示范课教案(通用

《芦花荡》示范课教案(通用

《芦花荡》示范课教案(通用《芦花荡》示范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芦花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小说主题、品味精彩语言及人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小说主题。

2. 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了解其对表现人物形象和渲染气氛的作用。

3. 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芦花荡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分享学习心得。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第一段,讲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6. 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7. 情感升华:讨论课文主题,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乡。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芦花荡》2. 自然环境描写:芦花荡、河流、天空、野鸭等3. 精彩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诗意4. 小说主题:热爱大自然,珍惜家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语言通顺,观点明确,不少于2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大自然和家乡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自然环境描写的分析2. 精彩语言品味3. 小说主题的理解与讨论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一、自然环境描写的分析1. 描述方式: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芦花荡的景色生动形象。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但决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就连那个女孩子受伤后的几声__,也被轻轻一笔带过去了,作品要高昂浓重地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的性格,并从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例子。

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分析老头子人物的传奇色彩,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4阅读自读课文孙梨的文章《吴召儿》,并比较异同,进一步体会孙梨文章的风格。

教学过程: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二复述《芦花荡》和《吴召儿》两篇文章的大概内容。

思考并讨论:1老头子和吴召儿两人性格的异同?并找出相应的例子。

--相同点:豪爽干练乐观自信勇敢机智爱憎分明有抗日热情责任感强。

不同点是:老头子过于自尊和自信。

2人物性格探究: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并体会这一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老头子对苇塘里负责的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在淀里撑着船那种悠闲自得的心情;送两个小女孩进苇塘,以为万无一失;大女孩受了伤,他觉得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觉得丢了脸,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这些都是他始终非常自信自尊的表现。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三塑造人物的方法塑造人物的方法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

八年级语文上:第2课《芦花荡》教案(人教新课标)

八年级语文上:第2课《芦花荡》教案(人教新课标)

2.芦花荡教学目标:1.休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

4.培养的爱国热情,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带领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3.整体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难点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

一、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古老的燕赵大地上,有一片富饶的水域,她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映射着美丽的光芒。

她就是:白洋淀。

古往今来,白洋淀不仅以他的美丽的环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成为痛击侵略者的战场。

有“壕沟设险歼顽伪,芦荡出奇灭倭兵。

英雄垂功抗日史,中外讴歌颂雁翎”的传颂。

例如著名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

还有妇孺皆知的经典战争影片《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皆取材于此。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著名作家孙犁写的一篇精彩的小故事——《芦花荡》。

(二)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2.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提.防(dī ) 竹篙.(ɡāo) 苇.塘(wěi) 疟.子(yào)寒噤.(jìn)吆喝.(hè)仄.歪(zè)趴.(pá)蹿.(cuán)飒.(sà)3.作者简介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白洋淀派”代表作家。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散文集,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芦花荡》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芦苇荡》教学设计2[范文]

《芦苇荡》教学设计2[范文]

《芦苇荡》教学设计2[范文]第一篇:《芦苇荡》教学设计2[范文]《芦苇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赏析小说的人物美、景物美,把握刻画人物的多种手段,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我们充分体会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感觉《芦花荡》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身处磁场,我们似乎身不由己。

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芦花荡》,赏析小说的人物、景物。

二、赏读小说中的人物1.以小组为单位,就“你认为小说中人物的刻画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小组组长作总结归纳。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明确: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为“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很丰满,很真实,很可爱。

“丰满”表现在小说中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写出了人物的各个方面,具有一种立体美;“真实”表现在作为一个大英雄,小说不仅写其智勇双全,而且写其过于自信、自尊,写他自责、歉疚;“可爱”表现在“老头子”对待两个女孩的态度上。

2.引导学生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的手段,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学生读课文,画出相关语段。

外貌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

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

”肖像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语言描写:“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我没脸见人。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

愿意看,明天来看吧!”……心理描写:“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

《芦苇荡》教案

《芦苇荡》教案

《芦苇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⑵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⑶理解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2、水平目标:⑴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⑵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⑶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德育目标: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教学重点】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探究问题: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

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实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感受课文内容的传奇色彩,并探究传奇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同学们,你们一定听到过很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老头子”的故事。

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能够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

(板书文题。

)设计二:请大家翻开课本前面的彩色插图《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

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们高大的身影。

芦苇荡教案

芦苇荡教案

芦苇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芦苇荡的生态环境和生长习性;2.掌握芦苇荡的分类、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3.学习芦苇荡的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芦苇荡的生态环境和生长习性1.芦苇荡的生态环境:水、土、气候等;2.芦苇荡的生长习性:生长速度、生长周期、繁殖方式等。

2. 芦苇荡的分类、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1.芦苇荡的分类:科、属、种等;2.芦苇荡的形态特征:茎、叶、花、果等;3.芦苇荡的分布情况:国内外分布情况、分布区域等。

3. 芦苇荡的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1.芦苇荡的生态功能:保护水土、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等;2.芦苇荡的应用价值:食用、药用、工业用等。

4. 观察芦苇荡的实验操作1.观察芦苇荡的生长情况;2.观察芦苇荡的形态特征;3.观察芦苇荡的生态功能。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芦苇荡的生态环境、生长习性、分类、形态特征、分布情况、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等知识点;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观察芦苇荡的生长情况、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等;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芦苇荡的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介绍芦苇荡的生态环境和生长习性;2.引导学生思考芦苇荡的分类、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3.提出芦苇荡的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

2. 讲授环节1.讲解芦苇荡的生态环境和生长习性;2.讲解芦苇荡的分类、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3.讲解芦苇荡的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

3. 实验环节1.观察芦苇荡的生长情况;2.观察芦苇荡的形态特征;3.观察芦苇荡的生态功能。

4. 讨论环节1.讨论芦苇荡的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2.总结芦苇荡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了解芦苇荡的生态环境和生长习性;2.学生能够掌握芦苇荡的分类、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3.学生能够学习芦苇荡的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4.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芦苇荡初中教案

芦苇荡初中教案

芦苇荡初中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提高自己的词汇量。

(3)了解芦苇荡的特点和生态环境,增长自然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3. 芦苇荡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了解。

教学难点:1. 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应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词和短语表。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芦苇荡的特点和生态环境,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芦苇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生词和短语学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表,引导学生朗读并记忆。

2. 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词和短语。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生词和短语。

2.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二、观察与想象(15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芦苇荡的景象。

2. 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出自己心中的芦苇荡。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芦苇荡生态环境、表演课文情节等。

芦苇荡教学设计

芦苇荡教学设计

芦苇荡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年级:初中主题:芦苇荡教学设计一、导言芦苇荡是一篇经典的散文,通过描写大自然中的芦苇荡,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本教学设计将以芦苇荡为素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习掌握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2. 通过分析文中的描写和抒情手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a. 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b. 分析文中的描写和抒情手法;c. 学习芦苇荡这篇散文的基本背景;d. 文本阅读和思考。

2. 教学方法a. 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结合的方式进行;b. 配合教材,进行文本阅读和分析;c. 小组活动,让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观点;d. 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根据芦苇荡的描写,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安排1. 教师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芦苇荡的图片和板书关键词,引起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思考和兴趣。

2. 学习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10分钟)a. 教师讲授散文的基本特点,如抒情性强、描写细腻等;b. 引导学生分析芦苇荡中的散文特点和写作技巧。

3. 分析文中的描写和抒情手法(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对比描写、拟人描写等;b. 给出具体的句子例子,并请学生分析这些描写手法的作用。

4. 学习芦苇荡这篇散文的基本背景(10分钟)a. 教师简要介绍芦苇荡的基本背景,如地理位置、景观特点等;b. 引导学生通过教材阅读,深入了解芦苇荡的独特之处。

5. 文本阅读和思考(25分钟)a. 学生课前阅读芦苇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本阅读;b. 小组活动,学生自由讨论芦苇荡给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6. 写作练习(20分钟)a. 教师给学生提供写作题目,要求学生以芦苇荡为素材进行写作;b.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写作,可以写景、可以抒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花荡孙犁目的要求: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教学重点: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义。

2、学习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教学难点:对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教学安排:两课时教材分析:《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

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

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方法:讲述。

过程:一.导入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但在这个世界上,战争却时有发生。

于是,热爱和平的人民积极投身战斗,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

电视剧《小兵张嘎》就是一例。

在嘎子的故乡——白洋淀,这样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奇的老英雄。

(幻灯①显示课题、作者)二、揭题解题,简介作者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三、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1、读准字音提防dī竹篙gāo苇塘wěi疟子yào寒噤jìn吆喝yāo he一梭机枪suō蹿cuān仄歪zè趴pā扒bā飒sà转弯抹角mò2、掌握下列多音字(1)提:提()防提()纲(2)疟:疟()子疟()疾(3)喝:吆喝()喝()水3、词语积累:(1)诗情画意:富有诗和画的意境。

(2)自如:活动或操作不受阻碍。

(3)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4)胆寒:害怕。

(5)阴森:阴沉,害怕。

(6)提防:小心防备。

(7)尖利:尖锐;锐利。

(8)能耐:技能,本领。

(9)悠闲:闲适自得。

(10)央告:央求。

(11)阴惨:阴沉暗淡。

(12)水淋淋:形容物体上水往下滴的样子。

(13)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14)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15)歇凉:乘凉。

(16)吆喝:大声喊叫。

(17)遮掩:遮蔽,遮盖。

(18)现眼:方言,出丑丢脸的意思。

(19)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

四、整体感知:1、放录音,学生跟读全文,复述故事内容故事发生的时间:抗日战争时期;地点:白洋淀地区;故事的主人公:老头儿——交通员性格:过于自信与自尊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2、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五、教师小结: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

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

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作者用了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一方面写条件:敌人封锁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不带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

精神自信,业绩突出。

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这种写法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可应用。

六、作业练习1、巩固字词2、阅读课文,进一步体会3、课后练习{基础训练}第二课时课型:新授。

方法:讲述。

过程:一、复习导入。

二、思考品味,具体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1、爱国。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A、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按说应该在后方安度晚年,但他却像英勇的交通员。

“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B、他说“你什么也靠给我”,这是他的豪言壮语,可见,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

C、“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他勇敢悠闲,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

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爱憎分明。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如此深情,对敌人则满怀仇恨。

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

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3、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

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

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

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

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

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三、小说的三要素:(一)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

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二)情节要素: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

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三)环境要素: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

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

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四.把握文章主题本文写的是残酷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却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

作者仍以沉静从容的姿态书写白洋淀的美丽风光,细心镌刻白洋淀的英雄代表老头子。

设想你就是孙犁,能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吗?幻灯⑩表现家乡祖国的美以及人们为此作出的努力,老头子身上所展现的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

五.延伸:爱国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新时期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再次明确提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背离祖国为耻”。

爱我们美丽的祖国,你有哪些具体的行动。

自由作答示例:珍惜在校的每一刻,努力学习,为将来能报效祖国奠定基础;与一切不法分子做斗争,维护祖国的利益……六、小结:真正的爱国情感,是从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开始,从你接触的每一位凭着诚实劳动养活全家的人开始,从平凡的生活中解读人的情感开始,从逐步了解用血汗写就的几千年文明开始,而不是空喊。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芦花荡孙犁人物——真实环境——诗情画意情节——传奇色彩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1、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慨。

2、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过于自信与自尊。

4、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