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大江东去》的艺术处理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演唱心得
该 曲全 曲根 据原词上 下两 阕分为两部分 ,也 可以
一
种 高 度 浓 缩 的 音 乐 小 品 ,演 唱 时 要 非 常注 意 细 节 ,
看作是带尾声 的_部 曲式 。 一 第 部分是 “ 庄严 的』‘ ” 、 , 饭
是 字、词和音乐 的完美结合 。其 内容丰 富,大 部分用 在 F大 调和 d小调之间变 换调式调性 。采用 宣叙 起
握等方面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是声情 并茂 、艺技结合、 写景和怀 古来抒发感情 。如 匕半 阕对赤 壁的描写和赞 艺术表现等方面 的高度统 。
美 ,寓情 于景,情景交融 。 卜 阕刻 画剧瑜形象倾注 半
了作者对 历史英雄 的敬仰 。最后 借 “ 樽还酹江 月 ”
1 中国艺术歌 曲的特点 11古诗词与 音乐的完美结合 . 作 曲家根 据古诗词 抑扬顿挫 的特 点进行创 作,表
饱满和 声效果 ,急切而紧凑 的音型节 奏 ,烘 托 出 “ 乱 以及 “ ”和 “ ”的关 系 。内容 决定形式 ,形 式又 情 声 石 崩云 ,惊 涛裂岸 ,卷起千 堆雪 。江 山如画 ,一 时多 表现 内容 ;从内容 出发选 择演唱手段 ,又通过演 唱手
保 留
曲 目,本 人作为男 中音也经常演 唱此 曲, 以下 以男中
艺术 歌 曲一般 比较 短小精 致,结构合理 ,是作 曲 音 的演唱体会对该 曲进行具体分析 。 家经过 深思熟虑 、多次修 改和 吟唱后 的精致杰 作 。是
一
的部分特 点 ,同时艺术 表现性要求 极高 ,表现手段 与 奴娇 ・ 赤壁怀 古 》。作 者 古伤怀 ,想古代 豪 杰, 作 曲技 法更加复杂和细 腻,作 曲家在 创作时侧重表现 借古传颂 之英雄业绩 ,思 自己历遭之挫 折 。不能建功 人 的 内心世界 , 曲调表 现力强 ,伴 奏 占有重要 地位 。 对演 唱者- 声音 收放 的控制 、语 言的表达 、情感 的把 在 立业 ,壮志难酬 ,词作抒发 了他 内心忧愤的情怀 。 《 念奴娇 》一词在写 作方法上 的丰 要特 点是 结合
古诗词艺术歌曲《大江东去》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大江东去》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
李璇
【期刊名称】《当代音乐》
【年(卷),期】2024()5
【摘要】《大江东去》是中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青主根据宋代文人苏轼词作《念
奴娇·赤壁怀古》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被视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开篇之作。
这首歌曲成功地将西方声乐体裁与中国传统文学进行结合,并借用西方艺术歌曲的
创作手法,形象表达出了苏轼词中豪迈的气势和怀古之情,全曲旋律质朴、意境深远、结构严谨,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文章从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作者介绍和创
作背景入手,继而对歌曲的曲式结构、伴奏和旋律进行了分析,且进一步探究了该作
品的演唱处理以及情感表达,希望能够为演唱者准确把握整首作品的风格特征和情
感基调提供一定的参考。
【总页数】3页(P141-143)
【作者】李璇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5
【相关文献】
1.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作品及演唱分析
2.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侬词》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
3.古诗词艺术歌曲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以张乃诚
《关雎》为例4.古诗词艺术歌曲《长相思·其一》的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5.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道情》的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析歌曲《大江东去》的演唱(一)
简析歌曲《大江东去》的演唱(一)《大江东去》是青主1920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的,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
①十年后,在上海由青主自办的“X书店”出版了带钢琴伴奏的五线谱乐谱,从此《大江东去》受到歌唱者们的喜爱,至今仍是专业音乐院校的必唱曲目及音乐会的保留曲目。
青主在创作上借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把苏轼的词意用音乐的表现手法进行了艺术的创作,“使作品既具有淳朴、宽广的气息,又富有舒展、潇洒的格调,还有幻想式的浪漫主义意味,是作者抒发对世事感慨之佳作。
”②在异乡为古诗词谱曲,当然有思念祖国的强烈情绪。
歌词来源于宋代大词人苏轼豪放派的代表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于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谪居黄洲时所作,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
起笔高唱入云,气势可与“黄河之水天山来”相侔。
可以说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历经坎坷,心情是沉郁的、复杂的,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拿周瑜和自己相比,喟叹不遇明主、壮志未酬,“人生如梦”,年华已逝,只能举杯对月,一醉消愁了。
但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而是一种豪情壮志,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青主以通谱的写法,着重抒发原词中豪放的气势和怀古抒情的感慨。
这首作品受舒伯特、沃尔夫等人艺术歌曲的影响,注重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不以诗词的声韵为主,强调用音乐来刻画诗的意境,反对将诗歌的声韵作为束缚音乐的锁链。
他认为:“声韵是宣布音乐的死刑的一种东西。
”“新派的乐歌作曲法是要用音乐发挥那首诗的意义,并不是要用音乐配那首诗的声韵。
”③在《大江东去》乐谱的封底附有青主写的一篇文章——《作者的话》,文中回忆了《大江东去》的产生经过:1920年夏,青主和友人在雷鸣暴雨中划着小艇到湖中作冒险之游,精神上受到很大振奋。
当他回到住所后,“一面听着外面风雨和松涛的声音,一面忽得到这首乐歌的动机,思量一夜后,到了明天,吃过早餐,于是坐在钢琴面前,把昨夜得来的动机,接着苏东坡那篇大江东去的词句略为修理一下,随即把它写出来,这就是这首乐歌的缘起。
论《大江东去》的演唱分析及情感表达
论《大江东去》的演唱分析及情感表达发布时间:2021-09-06T16:33:09.30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2期作者:李智[导读] 青主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基础创作出《大江东去》,该歌曲采用了新型的歌曲形式表现了古代诗词的特殊意境,并完美地将古代词人的意境、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歌曲演绎技巧三者结合起来。
李智南宁市鑫利华小学摘要青主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基础创作出《大江东去》,该歌曲采用了新型的歌曲形式表现了古代诗词的特殊意境,并完美地将古代词人的意境、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歌曲演绎技巧三者结合起来。
本文不仅分析了《大江东去》的词、曲创作背景和内涵,而且对青主创作此歌曲时所用的演唱方法、节奏和处理情感的方式进行详细的解读,从而能够使得广大音乐教育者更好地学习该歌曲,进而为此类作品的分析解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良好借鉴。
关键词:青主;《大江东去》;演唱方法引言《大江东去》是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它被认为是青主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歌曲开创了我国艺术歌曲的先河,是我国最早的艺术歌曲之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到黄州以后创作的,他借助怀念古人的方法抒发了自身壮志未酬的感慨和人生如能的迷茫。
而青主在创作《大江东去》时,我国也处于革命刚刚失败的阶段,青主触景生情,与苏轼当时的情感形成了有力的共鸣。
青主在创作过程中选用了合适的西方创作技法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塑造出给人印象深刻的意境和思想内涵。
一、创作背景及意义《念娇奴·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时所作,他借助怀古抒发壮志未酬人生如梦的感慨,而青主在创作《大江东去》时恰逢国内格局大变,那时、那地、那景于无意间激发了青主的创作欲望。
《念娇奴·赤壁怀古》的慷慨激昂和《大江东去》厚重曲调相互结合,为后来者谱写了一首富有历史内涵而又与众不同的歌曲。
从青主的《大江东去》看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001[摘 要] 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发轫于20世纪初,其创作汲取了西方艺术歌曲的伟大成果,在形式上采用西方作曲技法的同时,又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是中西方文化完美交融的产物。
青主(廖尚果)是这一时期艺术歌曲创作者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大江东去》被公认为中国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歌曲。
从青主的《大江东去》入手,分析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关 键 词] 青主;《大江东去》;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特征从青主的《大江东去》看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邓舒扬中国艺术歌曲作为一种音乐与诗词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将诗词以音乐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以钢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对旋律、和声、节奏、织体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创作,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艺术歌曲是伴随着20世纪初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大变革而出现的,是20世纪上半叶音乐文化史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创作在借鉴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创作方法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与发展。
从艺术歌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来看,它是中国近代社会思潮演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现象、新成就。
一、《大江东去》的创作背景与时代特点(一)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中国艺术歌曲源于中国近现代的新文化运动。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我国大批知识分子纷纷远赴重洋,前往欧洲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理念,正是这些人将西方的观念、技术、文化、艺术等引入我国,推动了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
这些留洋海外的学子在学习专业的同时,也学习西方的作曲技法、专业技能和音乐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赵元任、青主、黄自等,他们的歌曲创作比较注重结合现实生活,反映五四时期我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体现出那个时代知识青年迫切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的思想诉求,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大江东去》创作于1920年,青主于德国留学期间完成,是一首现代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
青主在这首作品的创作中借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大胆创新,描绘了一系列英雄人物形象,该作品不仅具有淳朴、宽广的气息,还有较强的舒展、潇洒格调,而且其中也蕴藏着一定的浪漫主义意味。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中的钢琴伴奏特点分析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中的钢琴伴奏特点分析摘要: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是青主以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作曲的代表性声乐作品。
本文通过分析这首歌曲中的钢琴伴奏几个角色、功能特点,分析钢琴这种西洋乐器与中国昆曲特征的旋律曲调相融合的几个层面特点,揭示出中外音乐文化的结合特点,展现出钢琴多样性的表现力和富有渲染性的音色,在作品中很好地承担了西方歌剧中咏叹调与宣叙调职能的角色定位,从而很好地阐述了钢琴伴奏部分对于这首作品深层次的意境诠释。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深层内涵钢琴伴奏《大江东去》沈阳音乐学院/索晓畅一、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基本语境中国古诗词艺术源远流长,展现出了悠长的中国古代诗词雅韵与水彩泼墨般的历史画卷。
譹訛艺术歌曲的创作中也大多尊重传统古诗词中的意境、情境和音韵特点,在以诗词为蓝本的基础上,发掘音乐的表现力与二者间的融合力。
以古典诗词作为歌词进行创作的艺术歌曲,大多注重突出伴奏的作用,注重发挥其古典的音韵节奏特点,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展现出歌曲的内涵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为古诗词创作歌曲的数量增多,围绕着严谨歌词韵律、典雅的结构形态、鲜明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特征所展开的音乐、文学内涵发掘手段也更为多样,能够体现出更为深刻的历史人文,作品往往耐人寻味,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特点也具有很好的欣赏性、接受性特点。
上世纪三四十年我国作曲家青主创作的《大江东去》是一首风格独特的艺术歌曲,多年以来深受国内外的音乐爱好者及专业演唱者喜爱。
这首歌曲中的伴奏也以其独特的渲染作用和暗示性、象征性的技法效果得到人们的青睐,长期以来被作为音乐会常见的保留曲目之一。
在众多同类诗词声乐曲目中,青主的这首《大江东去》不仅是当时我国艺术歌曲较少的环境下诞生的一首精品,也是在艺术歌曲领域比较成功的典范。
青主根据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气势、情感特点将其进行旋律与伴奏创作,形成了一首风韵独到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特征。
苏轼创作的古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本身也是一首尽显其才华的作品,是其所有诗词中最负盛名的一首代表作品。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情感表达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情感表达与演唱分析摘要我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碰撞,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与国外的艺术歌曲文化相融合,并在中国特有的诗词文化基础上结合外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而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大江东去》作为此类歌曲的经典曲目,开创了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先河,它是由杰出的音乐家青主所创作,歌词来源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作,唱曲上既继承了我国传统音乐的作曲技法的优良之处,又吸取了西方作曲技法的精华。
通过中西文化合理的舍取,在节奏上保留了我国古诗词特有的句读,在旋律上大胆创新,不再有音律的束缚。
经典的曲目总是被后人不断学习借鉴,不断被爱好者所传唱的,作为演唱者,想要将这首《大江东去》艺术歌曲完美演绎,很好地把握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法,不仅要研究中国的古诗词文化,还要对该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在演唱过程中打动观众。
本文主要通过对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创作背景、情感表达、演唱分析三大方面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演唱者有所借鉴和提升。
关键词: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情感表达;演唱分析引言歌曲《大江东去》是我国经典的艺术歌曲,它是在西方作曲和沉淀的几千年的古诗词文化之间通过创新融合而创造出来的一部优秀作品。
如何将这首作品的感情表达和演唱技巧完美表现,这需要演唱者对其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古诗词有它独特的格式与韵律,在演唱的过程中感觉不好把握,要想完美演绎这部作品,其前提要有古诗词文化内涵,并在掌握音乐形象表达内心感受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的深入了解,才能将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通过演唱真情意切的表达出来,使其演唱效果,足以感染在场的听众,产生强大的感染力。
所以想要把握《大江东去》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韵味,对其感情表达和演唱分析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创作(一)歌曲创作背景1.历史背景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歌词来源于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作者47岁时所作,当时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两年有余,坎坷的人生经历使得心中的愁闷无处诉说,只能通过游历山河来舒缓心中的愁绪。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创作手法分析
婉 、伤悲 ,而洋溢着一种豪情壮志 。苏轼将政治上 的失意 、经历 的坎坷 、心情 的沉郁一股脑儿
付诸 滔滔江水 ,而对祖 国壮丽 山河的热爱之情跃然 纸上 。苏轼 的豪情壮 志 、爱 国之情 以及坎坷
投稿 日期 :2 0 - 2 2 090— 1
作者简 介 :黄 承箱 ( 6 一 ),男 ,安徽天长 人 。苏 州科技 学院 音乐学 院副教授 ,研 究方 向:作 1 6 9 曲理论 与钢 琴演 ( )奏 与教学 。 伴
国的深 切思念 寄托在 音乐中 。以苏轼般的豪情壮志 暗示着他对 未来的信心和执着 。
二 、韵 辙 、 字 声 的 旋 律 化 手 法 分 析
1 、韵辙与旋律走 向
我 国古代词调有 严格的格律规范 ,字音 的平 仄直接体现语言潜在 的音乐性 。尽管经历 了漫
长的历史进程 ,词调 已经消亡 ,但 字声仍 在 。在 中西诸多艺术 中 ,诗 歌与音乐最为亲近 。中国
浅析《大江东去》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艺术大观83摘要:《大江东去》是独具有我国特色的古诗词类艺术歌曲,是我国博大精深的古诗词文化与国外艺术歌曲创作技法结合的产物。
想要对《大江东去》此类优秀的艺术歌曲进行表现和诠释,不仅需要演唱者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还要恰如其分地掌握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及情感表达方式。
关键词:大江东去;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一、词曲介绍1.词介绍《大江东去》的词作者为北宋诗人苏轼,该作品的歌词选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联想古代豪杰,赞颂古代英雄豪杰的雄功伟业的同时,感慨自己的经历和挫折。
抒发的是作者一腔热血而又不能像古代豪杰那样建功立业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2.曲介绍这首《大江东去》的曲作者为我国著名音乐家青主先生。
在1920年,青主留学德国,远在他乡的青主在一个月圆之夜想起了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思乡之情不能自已,遂作此歌,以抒思国之情。
在该曲的创作上采用了西方近代作曲技法,结合了古诗词的意境原貌,要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
二、《大江东去》的演唱技巧1.咬字、吐字的规范性1.1演唱前与现代白话文不同,古诗词讲究韵律与押韵,而且不同的古诗词又有着不同的韵律特征。
在演唱《大江东去》之前,应对其歌词进行通读和钻研,通过前期熟悉和掌握歌词来帮助歌唱过程中的发音,避免歌唱过程中因为歌词的处理而分散过多精力。
1.2演唱时在演唱过程中的咬字发音时要注意字腹时值和归韵时间的把握。
在一开始的练习中可以通过幅度大、夸张的方式咬字,做到下巴放松,迅速有力地咬清字头,字腹则主要和歌唱的共鸣腔保持通畅,字尾部分的回收不可操之过急,要体现出韵味和回味感。
1.3要着重注意有色彩的字和易错字《大江东去》没有戏剧性的内容,但是有丰富感情色彩。
在旋律的处理上,尤其是一些弱音的处理上,气息的保持不能随声音力度而降低,要以充足的气息保持弱音的发展,使弱音下的咬字连贯。
2.节奏停顿方面的处理由于《大江东去》为古诗词类艺术歌曲,作者在表现上加入了部分特殊的节奏型,这些节奏停顿不仅仅作为气口出现,往往还有更深层次的蕴意,可将其分为以下两种:2.1表现型停顿表现型停顿往往跟强弱记号变动有关,一如歌曲一开始的“浪”字、“是”字以及第20小节的“江”字之前的强弱变化为从f至p,由pp至sf,再从mf 转到f,强弱转变尤为突出,若掌控的有失偏颇就会显的生硬而突兀,这与演唱者的演唱状态与歌曲处理能力有关。
青主的两首代表性艺术歌曲《大江东去》 《我住长江头》的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
一度创作分析
在《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的创作中,青主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 融合,表达了对家乡、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大江东去》中,青主通过旋律与歌词的完美结合,将长江的恢弘气势和祖 国的深沉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运用丰富的和声和音色变化,使歌曲更加立体 生动。此外,青主还通过采用民间音乐元素和古风曲调,为歌曲注入鲜明的民族 特色。
总结
青主的两首代表性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展现了他深厚的 音乐造诣和对家乡、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在歌词创作中,青主运用古风语言、 优美的韵律和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歌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一度创作中,青主通过旋律与歌词的完美结合,表现了对家乡的热爱、对 生命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而在二度创作中,青主则借鉴西方音乐元素和编 曲技术,为这两首歌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时代特色。他的创作风格独特、充满 创新精神,使这两首歌曲成为永恒的经典之作。
在《大江东去》的二度创作中,青主借鉴了西方音乐创作手法,为歌曲注入 了现代音乐元素。他通过采用新颖的和声、丰富的音色以及现代编曲技术,为歌 曲营造出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独特氛围。此外,青主还对歌曲的节奏和动态进行 了精细刻画,使歌曲在传达情感的同时,也充满了生动的艺术表现力。
在《我住长江头》的二度创作中,青主则将西方古典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相 融合,为歌曲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他通过在歌曲中运用小提琴、大提琴等古 典乐器,使歌曲散发出浓郁的古典韵味。此外,青主还通过对歌曲结构的巧妙安 排,使得整首歌曲听起来既具有流畅的旋律线条,又不失层次感和立体感。
谢谢观看
青主的两首代表性艺术歌曲《大江 东去》 《我住长江头》的一度创
作和二度创作
01 引言
目录
02 歌词分析
合唱《大江东去》艺术特色
合唱《大江东去》艺术特色作者:崔玮晨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3期摘要:在当代的舞台表演中,我们经常可以在其中看到不少的歌唱表演,但是在大型的晚会上,歌唱节目通常是以团体合唱的方式进行表演。
其中《大江东去》这首歌通常就以合唱的形式以团体模式进行展现,表现出作曲者寄予在曲子中的气势。
本文通过对《大江东去》这首歌曲的创作人以及创作背景的解析,对这首歌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当代的合唱艺术,对合唱《大江东去》提出了特殊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大江东去;合唱;艺术特色《大江东去》作为我国较早使用合唱的歌曲,也是我国近代具有代表意义的艺术歌曲,其在大众之间的传唱度非常广。
随着当前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在日常生活必须需求以外的休闲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看重,所以我国的艺术事业也开始迅速发展,所以在此基础上,我国的合唱事业也得到了发展,无论是在人员的参与度上还是在曲子的完成度上,当代的合唱团人员经过了专业的培训之后,都能对其进行很好的提高。
同时,越来越的歌曲中,也需要合唱,因为在许多追求气势或者音域的乐曲中,合唱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
一、《大江东去》的作者《大江东去》由瞿希贤作词,青主作曲的一首作品,现在说作曲者青主。
青主是广东人,在年少时候因为表现良好被广东省政府送到德国留学,但是在留学期间,他接受了音乐的影响,发现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纵使自己不是音乐专业,但还是努力选修了钢琴作曲的课程,被萧友梅称赞为“具有创作天才的音乐家”。
而瞿希贤则是我国上世纪最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合唱作曲家,在创作合唱歌曲的方面非常的具有天赋,她写出了许多各具风格的合唱作品,有的轻快,有的柔和,这些作品再加上合唱团的演绎就能很好地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
二、歌曲创作背景《大江东去》是作曲者青主在德国留学期间所创作的,因此在创作上多借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歌词主要来源于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是我国古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而这首词是他居住在黄洲时所创作。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演唱分析
2024年 第2期- 31 -文化发展研究Research on Cultural Development一、绪 论(一)选题目的和意义艺术歌曲是西方音乐发展历程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在我国生根发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在众多古诗词歌曲中以青主创作的《大江东去》为代表。
他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得到灵感,所创作的《大江东去》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
笔者选择青主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大江东去》的创作渊源、音乐分析及相关研究为主要参照内容,厘清《大江东去》的音乐艺术特点,并对歌曲演唱的技术和要领进行解析。
(二)研究现状和立题依据现今国内对青主及其歌曲的研究不胜枚举,有关《大江东去》的文章共有273篇。
笔者对文献进行阅读整理,分类如下:1.《大江东去》的演唱分析。
如杨筱音《青主的两首代表性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的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探求中国艺术歌曲演释的真谛》、罗琪娜《〈大江东去〉版本读解与演唱诠释》、易靖平《〈大江东去〉的风格特征及演唱处理》等文章。
2.中西方音乐交流与融合。
如毕海燕《中西音乐交融的硕果——从青主的〈大江东去〉看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开端》、秦萌《从青主的〈大江东去〉看中西文化的融合》、裴斐《艺术歌曲〈魔王〉与〈大江东去〉之比较分析》等文章。
3.青主的艺术歌曲研究。
如宋丽萍《青主艺术歌曲研究》、王希若《青主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等文章。
4.《大江东去》的钢琴伴奏。
如吴洁《艺术歌曲〈大江东去〉钢琴伴奏的意境创造》、任音《论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钢琴伴奏技术》、彭蕾《关于混声合唱〈大江东去〉的钢琴伴奏解析》。
5.《大江东去》的艺术特征分析。
如张云霞《论青主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刘也愚《试析早期中国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艺术创作手法》等文章。
对这些文章进行阅读,笔者认为青主的作品研究价值是非凡的。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代表着中西文化的交融。
简析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感情处理
简析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感情处理作者:孙燕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2期【摘要】中国古诗词文化拥有几千年的沉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与国外艺术歌曲创技法相互融合,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古诗词类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作为其中的优秀作品,演唱者需要对其进行深刻分析,不仅要积累中国古诗词文化内涵,还要把握演唱风格的韵味并处理好感情。
本文将对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在演唱过程中的感情处理展开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江东去;艺术歌曲;感情处理一、咬字、吐字的规范性演唱任何歌曲都一定要注意咬字吐字清晰规范,这种歌词为古诗词的要尤其注意,因为古文表达较为简略,因此每个字的意义都十分重要,在演唱时要是稍有一点没唱准确,就会误导听众。
我们演唱时要注意在正确的发声方法下把每个字的字音发清楚,运用良好的气息支撑来完成字头、腹、尾的连接。
(一)演唱前古诗词和白话文不同,古文都有其自身的独特韵律和平仄押韵规律,因此演唱这类艺术歌曲首先要对词进行仔细的斟酌和推敲。
这样做一方面会对歌词熟悉巩固,有利于在歌唱时把字音发清楚,歌唱时不会在想歌词上花太多的功夫,可以把注意力多集中在对作品思想感情的处理上,另一方面,掌握了词的押韵规律,可以更好地体味作者动机,有利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整个作品中,更好地把握作品。
比如在歌曲的第一小节,旋律的高音放在“江”和“东”两个字上,头尾两个字的旋律音高低于中间两个字。
在演唱时,眼前心中都要有这首词,虽然在唱,但要感觉自己是在朗诵这首词,这样才能唱出此曲该有的古韵来。
(二)演唱时演唱中咬字时要着重注意字腹部分的时值和归韵的时机。
初期练习可以较为夸张的进行咬字,放松下巴,咬字头的时候要快速而有力,并且要咬清楚,字腹的部分则主要要和歌唱的共鸣腔保持通畅,字尾不能收的太过急促,要有结束感。
回忆风云人物周瑜的部分在歌曲的第二部分,更需要将当年他那从容不迫的英雄气概表现出来。
(三)要着重注意有色彩的字和易错字这首歌曲最精彩的地方不是戏剧性的内容,而在于旋律上对一些词的弱音处理,但在唱的时候不能单纯的小声唱,声音弱下来,气息不能弱,要保持住气息,才能避免声音发虚和咬字不连贯的问题;高音“一时多少豪杰”中的“杰”和“灭”以及最后的“月”字音区都比较高,这时咬字就要靠近口腔内部,也就是用上颚去咬字,初学时要注意口腔放松;还要注意一些简单易错的发音,比如说“一樽还酹江月”的“还”要念huan而不是hai。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作品及演唱分析
豁然开 朗的感觉 。 “ 江山如画 , 一 时多少 豪杰 ! ” , “ 江
山如 画” ,是对气魄雄伟景色 的描 写 , “ 一时 多少 豪 杰” 歌颂了无数英雄 的飒爽英姿 。 下阌怀古 。 “ 小乔 ” , 当时有名的东吴美女 , 可谓 国色流离 、 资貌绝伦 。“ 谈笑间 , 樯橹 灰飞烟灭 ” , 显 示 出当年周瑜那种儒雅 的风度 , 突出 了周瑜蔑视 强 敌 的气概 。仅仅 简单 的 “ 灰飞 烟灭 ”字字 力道 十 足 ,从 而反衬 出潇洒 的周 瑜大破 曹军 时的易如 反 掌。 “ 故 国神游 , 多情 应笑我 , 早 生华发 ” 这三 句话 , 表 达 了 此人 潦 倒 的 一 生 ,抱 负 没 有实 现 就 衰 老 了。此 句也 感慨 了人 的一 生 中充满 了变数 , 世 间
业 的学生 , 在校期 间积累了一些对这首 作品的理解
时间如流水 ,英雄豪杰 的风功伟业都 已成 为历史 ,
好似这江水滔滔不绝奔 向大海不 复返。 “ 故垒西边 , 人道是 : 三 国周 郎赤 壁” , “ 故垒 ” 说明 了烽 火连 天 、
与演 唱体 会 , 将从 三个层 面对《 大 江东去》 的歌 曲与
藿 - 1
日
[ 摘
—
—
—
—
—
一
●张旭 伟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 《 大江东去》 作品 及演唱分析
要] 中国古诗词文化拥有几千年 的沉淀 , 博 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与 国外艺术歌曲创作技 法相互融合, 创造 出与 众不 同的古诗词类艺术歌 曲。歌 曲《 大江东去》 作 为其 中的优秀作品 , 演唱者需要 对其进 行深刻分析 , 不
青主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创作技法探析
编, 1 9 7 9 , 1 0 .
代 和声语 言,那么 ,我 们在拥有雄 厚的 民族音 乐和多声 因素 结构的
基 础上 ,学 习他们探索和 声语言 的有 宜经验 ,再开 掘我们和 声的 民 族 风格 的创 新思路必 定是行之有效 的,创造 出更新的符合 民族审美 特 点 ,表达 内容和艺 术表现 目的相 统一的和声 语言 。在探 求和声 民 族 化发展 的途径 中,选 择这三位音 乐大师 的和 声技法作为参 照系 , 虽不 是惟 一途 径和 方法 ,但从 宏观 和微观 上 看我 国和 声 民族化 发
- 嚣
青 主艺 术 歌 曲 大 江 东 去 创 作 技 法 探 析
童 雅 涵
(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北京 1 0 0 0 4 8 )
摘 要: 艺术歌 曲 《 大江东去》是音 乐理论家青主 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文 以该作品为研 究对 象进 行具体 的鉴赏与分析 , 对其作曲家、题材 内涵作 了简要 阐述 ,并对其音乐创作与发展手法进行 了细致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炼其艺术特征, 了
住 长 江 头 》。
第 一乐句 由弱起开始 ,4 d , 节 。旋律开始在 “ f ”力度上 的四度
上行跳进 ,音响 高亢,营造 出宏伟 的气 势,之后旋律反 向进入级 进
的平稳进 行 ,构成 向上后 下的正波型旋律 线条 ,音 乐音响平衡 。之
后旋律在 “ P ”的力度上发展 ,呈连续下行 的态 势,使音 乐转 入一种
诚然 ,这 三位音 乐大 师都是在善 于学习和汲取 前辈或 同辈的和 声写作成功 经验 的基础 上,为表达 内容和艺术表 现 目的而创造 了现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演唱技巧及情感处理
便 利。 因此 , 在当前形势下 , 非 洲大 陆成为跨 国企业进行国际迁
移的最佳选择 。
参考文献 :
3 . 经济危机影响 明显 。在此次经济危机 中 , 非 洲的资本流 动明显减缓 , 金融信贷急剧减少 , 许多行业受到重创。 矿业和基
础设施建设 是非洲受 打击最为严重 的两个领域 。赞 比亚、 刚果
法、 演唱技巧 与情 感处理方 面做 了深入探 讨 , 为演唱者 的表 演
与 学习提供依据 。
中的大线条 , 不要在休止符处断掉气 息 , 失去乐意。 演 唱者要用
扎实积极 的气息支持 , 打开共鸣腔 , 使声音饱满有力 ; 吐字要清
晰准确 , 字头要清楚 , 字腹要饱满 , 字尾要收好 ; 行腔要 圆润 、 流
非洲大陆为各行各业 提供 了无 限的投资机会 , 是 国际迁移 的最佳 目的地 。 以下数据说 明了把非洲作为 国际迁移 目的地所
带 来 的发 展 机 会 :
一
『 4 】 白玫. 跨 国公 司的 国际迁移战略 研 究Ⅱ ] _ 河南师 范 大学 学报
( 哲 学社会科 学版) , 2 0 0 3 , ( 0 2 ) : 3 4 — 3 5 . [ 5 】 叶素文. 日本跨 国公 司迁移 中国的动 因及 对策 田. 当代 经济 ,
[ 2 】 逸思. 新 国 际 劳动 分 工 背景 下人 1 : 7 迁移 流 动 与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亚的铁矿项 目的投资总额 都较原计划减少 了一半 以上。同时 ,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 资也极度缩水 。 四、 非洲 面临的发展和投资机会
的互动关 系Ⅱ 】 . 科技 致富向导, 2 0 1 1 , ( 3 2 ) : 1 6 . 【 3 ] 陈健 . 跨 国- 2 ' -  ̄全球价值链 、 区位 分布及其 影响 因素研 究卟 国际贸易问题 , 2 0 1 0 , ( 1 2 ) : 2 5 — 2 8 .
青主《大江东去》音乐特色分析
The Mu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Qingzhu's "the
Yangtze Eastward"
作者: 王珊铭
作者机构: 韶关学院音乐学院,广东韶关512000
出版物刊名: 韶关学院学报
页码: 157-159页
主题词: 青主;艺术歌曲;大江东去;音乐分析
摘要:我国早期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继承了德奥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同时又结合了我国传统音乐特点与语言习惯,这一体裁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是随着我国专业音乐创作队伍的形成而逐渐兴起的。
青主的《大江东去》是我国早期优秀艺术歌曲的代表之作,体现了早期中西音乐交融之后所产生出的新音乐的艺术特征。
他的成功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对这一西方声乐艺术体裁在我国的迅速传播、发展和壮大积累了宝贵的创作实践经验,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歌曲《大江东去》的艺术处理【摘要】当我们要学习演唱一首歌曲时,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这部作品,怎样在会唱的基础上能做到准确的表现;这些都需要我们要从歌曲的各个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分析,去提炼,只有将作品了解透彻,才能将作品演绎精确、符合原著之意。
本文以歌曲《大江东去》为例,具体地分析了在演唱中如何进行艺术处理。
【关键词】《大江东去》;曲式结构;艺术处理
歌唱是演唱者借助表现的形式,将书面的艺术语言有声化,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传递给演唱对象,在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要完整表现曲谱、歌词,还要对歌曲进行艺术雕琢处理,使歌曲得到再创造。
因此,在接到一首新作品后,我们首先要对作品的主要内容及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做个深刻的理解;同时,要了解作者的情况、该作品的写作时期和历史背景,分析作品中感情的基调、写作目的。
然后,运用各种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段,使声音与情感有机结合,完成对歌曲的艺术处理,达到艺术的准确表现和再创造。
下面就以歌曲《大江东去》为例,来谈一下如何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一、作者简介
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笔名青主,又名黎青主,广东惠阳人。
著名音乐家、教授、翻译家;音乐著作主要有《乐话》
与《音乐通论》,是我国近代较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论著。
同时创作出许多著名的独唱曲如:《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红满枝》、《赤日炎炎似火烧》等。
二、作品创作背景
《大江东去》是中国新音乐史上的第一首艺术歌曲。
作品是由青主根据宋代诗词家苏轼的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改编而成。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当时苏轼因被他人诬告政治失意,发配至湖北黄州,望着赤壁滚滚东去的江水,触景生情,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作下此诗以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心中的诸多感慨。
1920年夏,青主和友人在雷鸣暴雨中划着小艇到湖中作冒险之游,精神上受到很大振奋。
当他回到住所后,“一面听着外面风雨和松涛的声音,一面忽得到这首乐歌的动机,思量一夜后,到了明天,吃过早餐,于是坐在钢琴面前,把昨夜得来的动机,接着苏东坡那篇大江东去的词句略为修理一下,随即把它写出来,这就是这首乐歌的缘起。
”在这首《大江东去》作品中,青主综合运用了中西方调式以通谱的写法,着重抒发原词中豪放的气势和怀古抒情的感慨。
三、歌曲结构分析
《大江东去》全词共分为上下阕两个部分,歌曲采用的是二段体的结构形式。
其中上阕第一乐段(1-22小节),是由a乐段(1-8
小节)、钢琴间奏(9-14小节)、b乐段(15-22小节)三部分组成。
该乐段为带有抒情叙事性的宣叙乐段,以朗诵似的音调写成,颇有诵吟,咏叹特点。
不稳定的调性a乐段(1-8节)从e小调到g小调,钢琴间奏(9-14小节)从g小调到e小调,b乐段(15-22小节)从e小调到g小调,及远距离的转调使人仿佛回到那历史的激流中;同时也演绎着历史上的战争风云及人世间的沉浮,把听众引向历史的无限遐想之中。
下阕第二乐段(23—53小节)此乐段中调性由小调转为明朗的同主音大调,节奏从容不迫,旋律宽广抒情。
诗人怀古抒情、借物喻己通过描写周瑜的潇洒形象和战争场面,感慨自己的政治抱负。
乐曲是稍快的行板,音乐风格与上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乐段是由c乐段和尾声两部分组成。
c乐段(23—42小节)是非方整型结构,由4个乐句组成,乐曲开始是以e小调为主的阴郁色调,随后转入了e大调为主的明媚色彩,接着又出现小三度的阴暗色调,乐曲转回了e小调。
曲调不断的变化使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刻画出了迥然不同的艺术境界。
全曲的尾声(43—53小节)共11小节,在尾声中旋律是在e小调主和弦的持续低音上,意境深遂,低回婉转地唱出了“人生如梦”的感慨。
这里,再次用一系列的休止将旋律线切断,表现出一种雄伟悲壮的气氛。
之后,经过四小节的休止,仿佛“此处无声胜有声”之后,突然又以齐声唱奏的方法唱出了“一樽还酹江月”,从回忆中重新回到现实,使人为之一振,
我们仿佛看到词人恢复了往日豪气勃发的本色,音乐完全没有了小调的柔弱、温婉,而以酣畅的大度上扬的旋律,豪迈地结束全曲,令人荡气回肠。
四、艺术处理
我们在演唱这首作品时,首先一定要把握住词本身的意思,充分理解作者的感情基调,才能在整体构思的时候对作品的演唱了然于胸。
同时,我们还要着重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作品中对比艺术的处理
对比艺术是音乐表现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有力度、音色、节奏、乐句等之间的对比,通过运用这些对比因素能将音乐本身的内在美感再现出来,使音乐的表达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也能将音乐的形象和内容表现的更加精准贴切,从而增强音乐的感染力。
对比艺术运用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品音乐内容表现的正确与否。
因此,在演唱中我们应妥善处理歌曲中的对比因素。
在这首作品中,作者也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因素,像p,sf这种大落差的力度对比经常出现,但是在处理这种对比的时候,我们不仅要从音量控制的强弱处理,还应更多的从歌唱情绪中来体现,即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另外,乐句的对比在该作品中也比比皆是,例如“卷起千堆雪”这句就用mf与pp两种力度来重复演唱,这种对比生动的再现了浪起浪落的自然景色。
同时,宣叙和歌唱性音调的成功运用,也是本曲的一大特色,使其成为具有歌剧咏叹调
的艺术歌曲。
如全曲中ab两乐段的对比十分明显,a段是宣叙调风格的写景,b段是咏叹调风格的抒情,在演唱中也要把握住这两种风格的不同,才能准确的将乐曲情绪表现到位。
(二)作品中休止符的处理
这首作品中青主使用了大量的休止符,按我们平时对休止符的理解是:休止符就是在这个地方给演唱者提供换气的气口,而这首作品采用的休止符所要表达的含义远远不仅限于此意。
词中“浪淘尽”中“浪”字前面的休止符、“人道是”里“是”字后面的休止符以及“江山如画”里“江”字前的休止符等,这些休止符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使演唱者在短暂时间内换气,更主要的是要把休止符理解成:是为下一句的情绪转换做准备的表情符号,使接下来情绪的表现能一步到位。
而歌词中“故垒西边”中间的休止符、“乱石崩云”中间的休止符、“惊涛裂岸”中间的休止符,以及“卷起千堆雪”中间的休止符等,这些休止符的运用并不是为了让歌唱者换气或停顿,而是为了加强语气上的需要,在这里非但不能换气,还要表现出“声断气不断”的感觉,不然就会出现破句的结果。
另外,尾段中“人生如梦”之间运用了七拍的休止符,这里肯定不是为了让演唱者长时间在此喘气休息,而是作者认为谈及“人生”这个严肃的话题时需要用时间去思索,同时给予听众充分遐想,有着“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味。
由此可见,同一个音乐符号也能表现出不同的内涵,这就需要演唱者在歌唱实践中,要具体地分析其含义、
具体地去处理表现。
总之,歌唱者在演唱歌曲前必须要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歌词的语言规律、音乐风格特点以及曲式结构等内容,然后根据作品内容表现的需要将个人对作品的感情体验融进其内,运用自己的音乐思维展开内心的丰富想象,最后创造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王珊铭青主《大江东去》音乐特色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7).
[2]秦萌《从青主的看中西文化的融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11).
[3]吴波论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演唱 [j].教授论坛,2006(6).
[4]梁茂春中国第一首优秀艺术歌曲——青主的《大江东去》.音乐周报.2003.1.31.第7版.
[5]柳志勇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论声乐教学中的矛盾及其辩证施治》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