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诗经》两首 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2单元+4 《诗经》两首+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2单元+4 《诗经》两首+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愆.期(qiān)垝垣.(huán)孔疚.(jiù)尔卜尔筮.(shì) 涉淇.(qí) 夙.兴夜寐(sù)咎.言(jiū) 自我徂.尔(cù) 桑葚.(shèn)帷裳.(chánɡ) 嗟.叹(jiē) 咥.其笑矣(diē)【答案】“垣”应读yuán,“咎”应读jiù,“徂”应读cú,“咥”应读xì。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忧心孔疚,我行不来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解析】①“莫”同“暮”;③“泮”通“畔”;④“尔”通“”;⑤“匪”通“非”;⑦“于”通“吁”;⑧“说”通“脱”。

【答案】 B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耽:耽误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解析】耽:沉溺。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导学号:08332032】A.其黄.而陨B.二三..其德C.夙.兴夜寐D.雨.雪霏霏【解析】D项,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

A项,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B 项,二三:数词活用作动词,有时二,有时三。

C项,夙: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

【答案】 D5.下列句子中,没有借代用法的一项是( )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C.披坚执锐,以挡来敌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解析】A项,“复关”代指从复关来的“氓”。

C项,“坚”“锐”代指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D项,“总角”代指少年时代。

【答案】 B阅读《采薇》,完成6~9题。

(教师用书独具)【导学号:08332033】6.这首诗的前三章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前三章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3:第4课 《诗经》两首(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3:第4课 《诗经》两首(含答案)

《诗经》两首【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音乐性质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以四言诗为主,也有五言诗和杂言诗。

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四言诗:每句4字或以4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

盛行于西周。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

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

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

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数诗作。

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作为当时四言诗的代表。

氓【重点理解】通假字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于嗟鸠兮(于,通“吁”)犹可说也(说,通“脱”)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古今异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三岁..食贫古义:指多年。

今义:年龄。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古义:指将帅。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古义:指士兵。

今义:人格卑鄙的人。

词类活用(1)其黄.而陨(形容词作动词,变黄) (2)雨.雪霏霏(名词作动词,下) (3)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 (4)岂不日.戒(名词作状语,每天) (5)士贰.其行(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 (6)二三..其德(数词作动词,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一词多义(1)靡⎩⎪⎨⎪⎧靡.室劳矣 (副词,无、没有)望风披靡.(动词,倒下)(2)载⎩⎪⎨⎪⎧载.笑载.言 (动词词头,无义)怨声载.道 (动词,充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动词,负荷,承受)十五载.而成帝业 (量词,年)(3)言⎩⎪⎨⎪⎧载笑载言. (动词,说)体无咎言.(名词,预兆)言.既遂矣 (助词,不译) (4)乘⎩⎪⎨⎪⎧乘.彼垝垣 (动词,登上)将士乘.胜,进攻其城 (介词,趁着)乘.其财用之出入 (动词,计算)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量词,用以计算车、 马、舟等。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9:第4课 《诗经》两首(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9:第4课 《诗经》两首(含答案)

《诗经》两首氓【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中的《诗经两首》是高中阶段首次出现的《诗经》选篇。

本单元还选有《离骚》(节选)、南北朝诗歌,显然是按诗歌史的发展脉络编排的。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学习本课,就要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先民的艺术创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从而继承民族文化的传统基因。

《氓》与《采薇》均是反应先民现实生活的诗篇。

对文本的价值定位当在生活化地感知先民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便了解诗歌发展之“流”,从而对传统文化、文学的源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学过语文教材中的《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对《诗经》已经有所了解,课堂上只作简单回顾。

分析人物形象之余,根据学生身心特征,也可作爱情观教育。

【教学目标】《诗经》虽是两千多年前的“流行歌曲”,但现在读来语言已经生涩。

因此,要走进《氓》,先要读懂文本;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诗经》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加进新的知识。

如何把必要的知识转化为鉴赏《氓》的能力十分重要。

因此,应引导学生通过《氓》以及后续诗篇的学习,逐渐获得《诗经》鉴赏的能力。

《氓》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巩固有关《诗经》的文学、文化常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对《氓》熟读成诵;(2)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氓》的主题内涵,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先民的艺术创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2.教学难点:体会《氓》的主题内涵,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先民的艺术创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教学方法】对《氓》的鉴赏需要充分熟悉文本。

比如要记住文中的异读词、通假字,掌握一些特殊用法;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能对《氓》熟读成诵;诵读中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的意蕴;注重生活化地阐释文本,注重审美情趣的培养,附加爱情观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美丽的诗歌,有的与作者一起被世代吟诵,有的即使作者无处可寻也依然沉吟在我们心底,就像诗经一样。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习题: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习题: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4《诗经》两首《诗经》,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

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余温尚存。

只有阡陌属于自己。

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

我想,应该再好好读读《诗经》了,古韵古风的诗句里,流淌着美丽永恒的情结和无限的憧憬与寄托。

它是写我的吧,否则我的心灵为何被它吸引与温柔着呢。

轻轻地从书橱里抽出它来,捧着,如同捧着一个千年悠悠之梦氓,一个对感情不忠贞的人,一个对爱情不专一的人,一个不念往日恩爱、无情无义的人,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人。

而《卫风·氓》中的女子,在粉红的爱情里痴迷陶醉时,她纯真浪漫、柔情似水;陡然跌落至婚变的黑色深渊后她怨恨悲痛、伤心绝望;几番挣扎后,她战胜自我,勇敢决断,最终浮出水面,重新上岸,完成了心灵之河的一次胜利的穿越,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运用角度]“责任”“承诺”“爱情”“悲剧”“对比”等。

【课外运用】示例一:悲剧是把美撕碎给人看,鲁迅如是说。

氓妇正是用自己沉痛的人生经历把少女时代最美的梦想——爱情,无情地撕碎,血淋淋地展示给世人:鲜嫩的桑叶必然会枯黄飘零,忠厚的丈夫会变得无比残暴,昨天还信誓旦旦地承诺,明天就会“不思其反”,爱情之美转眼就随风而逝。

我敬佩这种撕碎,这种展示,就像敬佩德国每年都会在全国展示反映纳粹暴行的图片。

敢于正视并反思自己悲剧人生的,一定拥有坚韧强大的心灵;敢于直面并批判自己民族悲剧历史的,一定是清醒自信的国家。

正视悲剧,促人成熟。

与之相比,《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西厢记》都太缺少这种彻底、这种决裂、这种沉痛、这种坦荡。

它们最终都安排了一个比较美好的结局。

它们,不敢逼视人生的悲剧,就像日本不敢坦然面对历史一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4 《诗经》两首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4 《诗经》两首 含答案

第二单元DIERDANYUAN4《诗经》两首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1.导学号95114007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章的叙事手法颇似电影的蒙太奇,写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B.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忠厚老实。

女主人公接受了氓的爱情,但婉言拒绝了男主人公急于成婚的要求。

C.在讨论婚事的过程中,男主人公表现得急躁、任性,女主人公则温柔、体贴、情深义重,并主动约定了婚期。

D.在恋爱中,女主人公非常痴情,经常登上高处眺望,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而且很随便地应付婚事。

E.第三章写桑树枝繁叶茂,光彩鲜艳,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陶醉之情。

解析D项,“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理解错误,诗中也没有表现出“很随便地应付婚事”;E 项,“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理解错误,这是比兴手法,引出后文女主人公对婚姻的思考,不是”。

答案DE2.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

解析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谓发生了由“氓”“子”“尔”到“士”的变化,情感也经历了由陌生、熟悉、热恋到疏远的变化。

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参考答案女主人公开始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

当面称对方为“子”,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想法。

“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感情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试题:4《诗经》两首+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试题:4《诗经》两首+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

第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歌4《诗经》两首一、课外阅读( 一) 阅读下边的诗歌 , 达成 1~2 题。

子衿《诗经·郑风》①青青子衿 ,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 子宁不嗣音?挑兮达兮②,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 如三月兮 !【注】①嗣音:传音讯。

②挑兮达兮:单独往返走动的样子。

1.这首诗采纳了如何的表达手法 ?从构造上看 , 拥有如何的特色 ?分析 : 此题考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构造方式的能力。

能够看出, 这首诗采纳的是倒叙手法 , 构造上拥有《诗经》的共同特色——重章叠句 , 这可从《氓》《采薇》中看出。

答案 : 全诗采纳倒叙手法。

从构造上看 , 诗歌的前两章拥有重章叠句的特色。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最后一句“一日不见 , 如三月兮” 有什么含意 ?分析 : 此题考察评论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这首诗的内容比较显然 , 最后一句采纳了夸张手法, 能点出写相思之苦这层意思即可。

答案 :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可望穿秋水 , 不见人影。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变为难过与幽怨。

最后一句的含意是: 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慌意乱, 来往返回地走个不断, 感觉固然只有一天不见面, 却仿佛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 二) 阅读下边这首宋词, 达成 3~4点绛唇题。

闺思李清照孤独深闺 ,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 几点催花雨。

阑干 , 祇是无情绪。

人哪处 , 连天芳草 , 望断回来路。

倚遍3. 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词句开篇点题, 并经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目上的反差, 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

B. “惜春”一句 , 直言其愁 , 后一句则描绘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 , 如雨点落下的情况 , 表示春季回去 , 惜春、惜花 , 也示意惜青春、惜容貌。

C.词人“倚”字后边缀以“遍”字, 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烦恼 ; “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 , 单独一人无所作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档: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档: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诗经》两首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

2.思维与审美:(1)把握形象,理解情感;(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句的章法。

氓激趣导入一提到中国古代的男女婚姻,我们便会想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词,可是远古时代的先民们是不是真的一定要遵从“父母之命”呢?《诗经·氓》就形象地反映了古人的婚姻恋爱情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氓》这篇课文。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一章)氓.(民。

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之蚩蚩..(忠厚的样子。

一说,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抱布贸.(交换,买或卖)丝。

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就)我谋.(商量,计议)。

送子.(你)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拖延)期,子无良媒。

将.(愿,请)子无.(通“毋”,不要)怒,秋以为期。

请概括段意:写女子对定情情景的回忆。

(第二章)乘.(登,升)彼垝.垣.(倒塌的墙。

垝,毁坏、倒塌),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泪)涟涟。

既见复关,载.(动词词头,无义)笑载言。

尔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尔筮.(用蓍草的茎占卦),体.(卜筮的卦象)无咎.(灾祸)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财物)迁。

请概括段意:写女子对出嫁情景的回忆。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感叹词。

于,通“吁”)鸠兮.(相当于现..(润泽的样子)。

于嗟代汉语的“啊”),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男子的通称)耽.(沉溺)!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脱身)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请概括段意:总述女子由婚后生活得出的教训。

(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坠落)。

自我徂尔..(食..(多年)食贫..(嫁到你家。

徂,往),三岁物贫乏,指生活贫困)。

淇水汤汤..(车两旁的布幔)。

..(水势很大的样子),渐.(溅湿、浸湿)车帷裳女也不爽.(过错),士贰.(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其行。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4课《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4课《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

第4课《诗经》两首(一)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偕:共同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爽快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违反D.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乘.彼垝垣,以望复兴(乘坐)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灾祸)C.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财物)D.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没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副词,又)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助词,没有实义)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介词,把)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代词所指的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指桑树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其:指那男子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尔:你,这里指那男子家.D.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之:指兄弟5、对下列两组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彼.竭我盈,故克之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6、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歌。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B.《采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害,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C.《采薇》中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丰富、复杂。

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

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已方的装备大加赞赏,表现出一种自豪感。

D.《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篇章结构经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采薇》全诗即采用这种形式。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代还风行九月九日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茱萸节①茱萸入药②,可用它③养身袪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 第4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已纠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 第4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已纠错)

岂不日戒,狁孔棘________急____________。

岂敢定居?载笑载言不思其反一月三捷8.翻译下列句子。

(1)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答案:(1)唉,姑娘呀,不要对男子过于迷恋。

(2)女子没有什么过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各题。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狁之故。

不遑启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止,句尾语气词)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甚,很)C.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维,同“为”,是)D.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捷,接)答案:C解析:维,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10.下列对诗句所表达意思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靡家靡室,狁之故。

不遑启居,狁之故”一句表明这次将士出征边关是为了抗击“狁”侵犯国土,同时也表现出戍边战士的爱国情操。

B.“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一句写出了戍边将士紧张的边关生活和频繁的战斗经历。

C.“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一句主要表现了戍边的官兵在战场上同仇敌忾,同心杀敌。

高中语文新同步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2单元 4 《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新同步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2单元 4 《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4 《诗经》两首一、读准字音氓.( )之蚩.( )蚩 匪我愆.( )期 象弭.鱼服( ) 将.( )子无怒 乘彼垝.( )垣 自我徂.( )尔 淇.( )水汤.( )汤 渐.( )车帷裳.( ) 靡.( )有朝矣 咥.( )其笑矣 隰.( )则有泮 小人所腓.( ) [答案] méng chī qiān mǐ qiāng guǐ cú qí shāng jiān chángmǐ xì xí féi二、辨识通假(1)匪来贸丝( ) (2)于嗟鸠兮( ) (3)犹可说也( ) (4)隰则有泮( ) (5)岁亦莫止( )[答案] (1)“匪”通“非”,不是 (2)“于”通“吁”(3)“说”通“脱” (4)“泮”通“畔”,边岸 (5)“莫”通“暮” 三、一词多义(1)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言⎩⎨⎧载笑载言.( )体无咎言.( )言.既遂矣(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3)遂⎩⎨⎧言既遂.矣( )无往而不遂.,无至而不通(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寻向所志,遂.迷( )(4)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将士乘.胜,进攻其城( )乘.其财用之出入(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5)德⎩⎨⎧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以功受赏,臣不德.君( )(6)靡⎩⎨⎧靡.室劳矣( )靡.费( )望其旗靡.( )(7)载⎩⎨⎧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怨声载.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五载.而成帝业( )(8)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以.其无礼于晋( )(9)即⎩⎨⎧来即.我谋( )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 )[答案] (1)愿,请/将领/持/率领 (2)说/预兆/助词,无实义/流言 (3)顺心,满足/通,达/终究,最终/终于 (4)登上/趁着,凭借/计算/读shèng ,量词,用以计算车、马、舟等 (5)品德、德行/恩德,恩惠/感激 (6)无、没有/浪费/倒下 (7)动词词头,无义/满,充满/负荷,承受/读zǎi ,年 (8)把/用,用来/目的连词,可译为“来”/因为 (9)就/连词,如果,假如四、词类活用 (1)夙.兴夜.寐 ( )________ (2)士贰.其行 ( )________ (3)二三..其德 ( )________ (4)三岁食贫. ( )________ (5)岂不日.戒,狁孔棘( )________[答案] (1)名词作状语 在早晨;在夜里 (2)数词用作动词 不专一,有二心 (3)数词用作动词 反复无常 (4)形容词作名词 贫苦的生活 (5)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天五、古今异义 (1)氓.之蚩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泣涕.涟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角之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岁..食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君子..所依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人..所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古义:民众,百姓,这里指男主人公。

高中语文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

4 《诗经》两首流连于《诗经》卷轴上的笔墨,是岁月窖藏而出的芬芳。

有时只需要一刻微妙的默契,一盏茶,一缕午后的阳光,一处静默的角落,一种守口如瓶的心情,便能从《诗经》淡至极美的文辞里满载一船星辉,在自由而恬雅的时空里觉察人间的清欢已如约而至。

读《诗经》,仿佛是在梳洗那一段历史的脉络。

即或关山阻隔,岁月迢迢,对于过往,我们常是仰望的姿态,但在涩暗的纸面里,与古人的心情对话,依旧刻写着真实。

历史的古桥头,有多少文字无比静默地栖迟着,有多少墨迹仍苍劲地伫立着。

当它们涩暗的纸面被时间读到,重读,深读,都像是一场对历史的回顾,对人生的思考。

我们从一卷卷典籍词章中走过,也将从一段段历史的厚重中走过,像思想的幽居者,在古典文籍中端详它流转的模样。

氓,一个对感情不忠贞的人,一个对爱情不专一的人,一个不念往日恩爱、无情无义的人,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人。

而《卫风·氓》中的女子,在粉红的爱情里痴迷陶醉时,她纯真浪漫、柔情似水;陡然跌落至婚变的黑色深渊后她怨恨悲痛、伤心绝望;几番挣扎后,她战胜自我,勇敢决断,最终浮出水面,重新上岸,完成了心灵之河的一次胜利的穿越,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运用角度] “责任”“承诺”“爱情”“悲剧”“对比”等。

示例一:悲剧是把美撕碎给人看,鲁迅如是说。

氓妇正是用自己沉痛的人生经历把少女时代最美的梦想——爱情,无情地撕碎,血淋淋地展示给世人:鲜嫩的桑叶必然会枯黄飘零,忠厚的丈夫会变得无比残暴,昨天还信誓旦旦地承诺,明天就会“不思其反”,爱情之美转眼就随风而逝。

我敬佩这种撕碎,这种展示,就像敬佩德国每年都会在全国展示反映纳粹暴行的图片。

敢于正视并反思自己悲剧人生的,一定拥有坚韧强大的心灵;敢于直面并批判自己民族悲剧历史的,一定是清醒自信的国家。

正视悲剧,促人成熟。

与之相比,《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西厢记》都太缺少这种彻底、这种决裂、这种沉痛、这种坦荡。

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4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4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诗韵人生第4课《诗经》两首学案1文本研读(一)实词1.通假字(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曰归曰归,岁亦莫.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彼尔.维何,维常之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岂不日戒,狁孔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1)氓.之蚩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顿丘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秋以为..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泣涕.涟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岁食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总角之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薇亦作止.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狁孔.棘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1)为⎩⎨⎧ 秋以为.期 三岁为.妇(2)思⎩⎨⎧ 不思.其反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词类活用(1)其黄.而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三..其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夙.兴夜.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岁食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岂不日.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雨.雪霏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虚词 5.(1)以⎩⎪⎨⎪⎧ 以.尔车来 以.望复关 秋以.为期 以.我贿迁 (2)其⎩⎨⎧ 其.叶沃若 不思其.反(3)之⎩⎪⎨⎪⎧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不遑启居,狁之.故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士之.耽兮(三)文言句式6.(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秋以为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莫知我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7.(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04诗经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04诗经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愆:拖延B.以我贿.迁贿:财物C.渐.车帷裳渐:逐步D.夙兴.夜寐兴:起身【解析】C项“渐”,动词,溅湿,浸湿。

【答案】 C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C.①送子涉淇,至于..暴矣..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D.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解析】A项“以”,①介词,把;②连词,用来。

B项“其”,①②都是代词,他。

C项“至于”,①动词,到达;②就,表承接。

D项“之”,①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

【答案】 B3.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遑.启居,狁之故遑:恐慌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路:战车C.岂敢定居?一月三捷.捷:胜利D.王事靡盬.,不遑启处盬:休止【解析】A项“遑”的意思是“闲暇”。

【答案】 A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B.①彼路斯何?君子之.车②夫晋,何厌之.有C.①君子所依,小人所.腓②取武阳所.持图D.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②吾属今为之虏矣.【解析】A项“止”,①句尾语气词;②动词,阻止。

B项“之”,①助词,的;②宾语前置的标志。

C项“所”,意思相同,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D项“矣”,①表陈述语气;②表感叹语气。

【答案】 C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靡.室靡家,狁之故②三岁为妇,靡.室劳矣B.①忧心烈烈,载.饥载渴②既见复关,载.笑载言C.①忧心孔疚,我行.不来②女也不爽,士贰其行.D.①戎车既.驾,四牡业业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解析】A项“靡”,都是“没有”的意思。

B项“载”,都是动词词头,没有实在意义。

C项“行”:①从军远行;②品行,德行。

D项“既”,都表示“已经”的意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7:第4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7:第4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答案

《诗经》两首氓【教学目标】1.掌握诗中的难字难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3.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

4.理清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5.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1.掌握《氓》中的难字字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难点】1.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2.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设想】首先讲解诗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在同学们熟悉诗的基础上谈谈诗的写作特点,以便让同学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另外,还要通过诗联系实际,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痴情女子负心郎,是诗人创作的母题。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诗人对之进行过阐释,我们今天阅读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感受作品的震没和恒久的生命力。

体会、品味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二、《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1.“风”“雅”“颂”“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

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2.“赋”“比”“兴”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则是触物兴词,由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三、整体把握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答案

[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及思想内容,背诵两首诗2.掌握诗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等赏析古代诗歌的关键语句能力目标1.分析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学习倒叙手法的运用情感目标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理解古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知作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知背景]1.《氓》本诗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

郑、卫一带风俗更是浪漫,桑涧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氓》反映的正是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一出悲剧。

诗歌深刻反映了春秋时期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可悲命运,显示了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也在客观上揭露和控诉了那个时代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2.《采薇》本诗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他历史记载的考订,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的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狁的记载。

[知常识]1.《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氓》《七月》等。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赋、比、兴是按表现手法分的。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4课 《诗经》两首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4课 《诗经》两首含答案

《诗经》两首一、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学习诗中的融情于景、比兴及重章叠唱的手法并体味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分析《氓》诗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2.探究《氓》诗中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

3.揣摩《采薇》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体会征人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情感经历。

三、书目推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作为最古老的中国文学源头,它是一部越读越觉美妙的经典。

为什么斑驳的岁月未使它绽放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它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中蒙受损失?请同学们去读读作家安意如的《思无邪》,她说“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或者去看看鲍鹏山的《第三只眼看〈诗经〉》,学会怎样用别样的阅读方法解读《诗经》。

同学们,让我们穿越《诗经》的河流,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也让美丽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吧。

四、文本教学(一)导入请学生背诵毛泽东《沁园春·雪》。

思考:“稍逊风骚”何意?“风骚”何意?为什么特别点“风骚”?明确: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介绍《诗经》知识《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的精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

下面请一学习小组介绍《诗经》这部伟大的作品。

请大家完成《学案》中文学常识题。

播放朗读音频,要求学生完成《学案》字词注音任务。

学生自由诵读诗歌。

注意四言诗的节奏韵律。

(二二节拍)整体感知,结合注释疏通大意。

(小组讨论解疑)自读文本,思考:①《氓》侧重叙事,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从诗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女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这首诗写了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

故事从“氓”来向她求婚写起,女子虽然对他求婚的方式有些不满意,但还是答应了他;接下来写了两人的恋爱生活,着重表现了女子对“氓”的痴情;两人很顺利地结了婚;婚后的生活贫困、辛苦,女子毫无怨言地操劳着家务;时光流逝,随着生活的好转,“氓”的脾气却变得粗暴起来,他的行为也荒唐起来,对女子始乱终弃并且没有回头的意思,女子只能自己伤心难过。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4:第4课 《诗经》两首(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4:第4课 《诗经》两首(含答案)

《诗经》两首作者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以四言诗为主,但也有五言诗。

背景回放1.《氓》本诗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

郑、卫一带风俗更是浪漫,桑间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诗歌深刻反映了春秋时期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可悲命运,显示了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也在客观上揭露和控诉了那个时代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2.《采薇》本诗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他历史记载的考订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狁(即犬戎)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的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狁的记载。

知识链接1.《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又称“国风”,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

2.四言诗四言诗:每句4字或以4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

盛行于西周。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

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

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诗经》两首
诗经里的春天
三月韶华胜极,诗经里的春天迢迢赶来,停在青衣女子的指尖。

这些诗经里的女子,犹如去岁枝头不肯凋谢的花朵零落在春天的田畴,择取野菜,疗饥果腹。

循着野菜清香微苦的气息,也许你已不能认出它们被时间模糊的容颜。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蘩,是白蒿。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薇,是嫩豌豆苗。

“薄采其芹。

”芹,不是水芹,也不是大叶芹,是水草……这些田间地头水泽泼辣生长的野菜,在诗经里是如此端庄古典,不容轻狎,今天突然照面常有惊艳之感。

春雨潇潇的夜晚,清越的歌吟引领我,在诗经里穿行。

外面的世界越来越静,静到如同沉船后的深海,而我的内心是如此浩繁。

窗外,草木正一日比一日丰盈,梨花如雪,覆盖田野,桃花红彻,燃尽千山,油菜花如轰轰烈烈的洪水涌到脚下。

植物的气息在夜晚妖娆热烈,升起于古中国的田野,田野上劳作的女子,女子心中,远方的征人。

那个采着卷耳的思妇,她忧伤地叹息:“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采了又采,可是半天不满一小筐。

我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征人说,采了又采,冒出芽尖。

说回家何时回家,转眼间就到残年。

还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婚,如兄如弟”……这些诗句,如一轮明月,映照岁月的无限暖意和诗意。

“温柔敦厚,诗教也。


说的是诗经,说的也是野菜。

野菜,这宅心仁厚的女子,耕田绩布暖老温贫,现在,已经不再需要它来普渡众生,却依然葆有淡泊的品性和清洁的风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二、背景探寻
1.《氓》是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2.《采薇》这首诗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

《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

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狁之故。

’云云。

”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

三、文体知识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合作探究
1.结合《氓》这首诗歌的内容,请分析概括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纯洁善良,对氓真心实意,一片真情,且信守诺言;二是任劳任怨,婚后挑起生活重担,却毫无怨言;三是刚毅不屈,遭到丈夫遗弃,毅然离去。

2.《氓》是一首叙事诗,全诗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叙述故事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氓》全诗六章,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

第一、二两章写弃妇和氓由恋爱到结婚的过程。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其中第三章追悔自己误落情网,第四章指责婚后氓对她的折磨,第五章诉说被遗弃后娘家兄弟对她的冷酷讥笑。

最后一章表示她对负心汉的怨恨和决绝。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故事完整,有首有尾,可以看到弃妇悲剧的一生。

3.《采薇》描写边境生活的内容有哪些?写了哪些细节?体现了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
二、归纳总结
图解文章
1.《氓》
2.《采薇》
主旨探微
1.《氓》是一首叙事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2.《采薇》是一位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赋之诗,诗中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一、百变素材
1.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