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水拒油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防水防油防污助剂,皮革拒油拒水剂,防水整理剂,防水防油防污整理剂

合集下载

第五章拒水拒油讲解

第五章拒水拒油讲解

• 三、防污、易去污整理
• 一般来说,防污整理并不特别困难,只需在树 脂整理时加入合适的添加剂即可达到目的,这种 具有防污性能的添加剂就称为防污整理剂。
• 织物整理主要用耐久性或半耐久性防污剂。
• (一)交联固着型防污剂
• 这类防污剂本身和纤维、织物并无结合能力, 但可和树脂整理剂或交联剂合用,因交联作用而 固着于纤维上,从而增进防污的耐久性。
• 除了吡啶和羟甲基化合物以外,还有其他 化学反应性拒水剂,以共价键和纤维反应, 并产生耐久性的拒水效果。
• 二、有机氟拒水、拒油、防污整理
• 含氟化合物不仅具有拒水性,而且对表面 张力低的各种油类还具有拒油性,有机氟 类整理剂与其它整理剂的整理效果比较见 表5-4。
• 总之,这类含氟整理剂与有机硅类和烃类 整理剂相比,在表面活性、拒水性、拒油 性、拒污性、耐洗性、耐热性和耐腐蚀性 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在防水性方 面,其耐洗性比有机硅防水剂高10倍以上。 由于有机氟化合物可以赋予纺织品以优异 的性能,因此从它问世以来,发展极为迅 速。
• 一、一般拒水整理 • (一)暂时性防水整理

• (二)耐久性拒水整理
• 为了使织物具有耐洗涤性、耐干洗性的耐 久拒水性,拒水剂必须能和纤维的官能团 发生化学反应而彼此牢固地结合,从而发 展了反应性拒水剂。
• 1、脂肪酸的铬络合物 • 2、吡啶季铵盐类防水剂 • 3、N-羟甲基化合物类拒水整理剂 • (三)其它反应性拒水剂
第三节 拒水拒油纺织品生产
• 拒水整理使用的拒水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 石蜡一铝皂乳液;②吡啶季胺盐和硬脂酸铬络合 物;③羟甲基三聚氰胺衍生物;④有机硅型化合 物及⑤有机氟系列化合物等。其中,有机氟化合 物的拒水、拒油、防污性能优异。近年来,随着 有机氟工业的发展,有机氟精细化学品和含氟功 能性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新型氟精细化学品代表 之一。

防火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吸湿排汗剂,抗静电助剂,防紫外整理剂

防火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吸湿排汗剂,抗静电助剂,防紫外整理剂

3. 结论(1)以N-羟甲基二甲氧基磷酸酯酰胺为有效成分的阻燃剂PEKOFLAM DNP、非耐久阻燃剂XR-600与含氟拒水整理剂WR-1同浴整理效果较好,对阻燃、拒水、拒油效果影响小。

(2)与单纯进行阻燃整理相比,同浴整理会增大织物断裂强力的下降幅度。

对色差的影响不显著,同浴整理后织物撕破强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阻燃剂PEKOFLAM DPN对织物撕破强力影响较小。

(3)综合考虑同浴整理对织物拒水拒油及阻燃效果的影响,可阻燃剂PEKOFLAM DPN与WR-1同浴整理棉织物,且对棉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影响较小。

阻燃剂FPK8002是针对于纯棉、麻、粘胶等纤维素织物研发的耐久阻燃整理剂。

该产品的主要成分是含氮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与树脂等化学助剂联合使用,采用浸轧—焙烘工艺。

处理后的织物具有耐久的阻燃效果:无续燃和阴燃现象;残留甲醛含量低于300ppm;强力损失小;对织物的手感和色泽影响低,毒性低;耐水洗和干洗。

广泛应用于各种室内装饰、床上用品、睡衣、童装及玩具、野营帐篷;飞机、船舶、汽车上使用的各类纺织品。

国家棉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中国纺织科学研究测试中心一致证明:FPK8002通过了GB 50222-1995标准。

HERST公司主要产品有:防紫外整理剂、抗紫外线整理剂、抗菌整理剂、抗菌助剂、纺织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处理剂、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汗速干加工剂、纳米香味微胶囊整理剂、香味加工剂、织物面料抗菌剂、纳米维生素微胶囊加工剂、阻燃整理剂、防火整理剂、纺织阻燃剂、阻燃涂层胶剂、阻燃助剂、甲壳素整理剂、防螨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防螨整理剂、皮革防霉抗菌剂、防霉整理剂、抗静电整理剂、防静电剂、防蚊加工剂、防虫加工剂、防油防水整理剂,含氟拒油拒水防污整理剂、芦荟丝素胶原保湿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纳米银抗菌剂、羽绒抗菌除臭剂、纺织品防霉剂、纳米负离子加工剂、纳米远红外加工剂、远红外负离子发生剂、高发泡印花浆、珠光印花浆、金粉印花浆、银粉印花浆、仿活性印花粘合剂、富锗整理剂、天然物(丝素蛋白、绿茶、艾蒿、卵磷脂、仙人掌)整理剂、舒适性(凉感、调温、唐辛子暖感、自发热)整理剂等精细化工产品。

第四节拒水、拒油和防污整理剂

第四节拒水、拒油和防污整理剂
• 在石蜡乳液中引入聚合物,可改善其稳定性和整理品的耐久性,如聚乙烯 醇,聚乙烯、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丁酯、硬脂酰丙烯酸酯或硬脂酰甲基丙 烯酸酯-十二碳琥珀酸-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乙烯基-甲基丙烯酸共 聚物或乙烯基-甲基丙烯酸-乙酸乙烯共聚物。通过引入交联剂可改善整理效 果的耐久性,提高纤维素纤维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和抗皱性。
一浴法来代替。即将铝皂制成分散液,以明胶、聚乙烯醇为保护胶体,之后 又有乳化石蜡和铝皂并用的方法,用石蜡铝皂做拒水剂,价格低廉,工艺简 单,拒水效果好。它的缺点是耐洗涤性差、不耐磨,是一次性的拒水整理。 铝皂虽然不溶于水,但可以溶解于碱性溶液中,故铝皂的耐洗性较差。由于 锆皂的疏水性和耐洗性都比铝皂好,因此以锆盐代替铝盐,可以有效地改善 整理品的耐久性。

• 石蜡-铝皂是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拒水剂,特别适用于不常洗 的工业用布,但它不耐洗涤,不能持久,只有暂时性的拒水效 果。使用锆等稀土元素的化合物代替铝皂,可以提高洗涤性。
• ③高分子树脂类防水整理剂 作为防水剂的树脂,主要是由C11 以上的烷基酚类制成溶液,织物浸渍后干燥,再用甲醛和乙二 醛溶液处理,焙烘后即生成防水性树脂。它的优点是能够沉积 在织物上,赋予织物高度的拒水特性。缺点是处理液带酸性, 在烘干及热处理时,容易使纤维素纤维织物发生脆损;由于处 理液带酸性,容易使印染织物发生变色,采用直接染料染色的 织物尤为严重,久用或经洗涤后,拒水作用陆续丧失。
• 织物拒水整理的历史源远流长,十九世纪初出现了铝皂和石蜡乳液的二浴法 拒水整理工艺,先将织物浸轧用肥皂分散的石蜡乳液,再浸轧醋酸铝溶液。 这种工艺有很好的拒水性,但不耐洗涤,用锆皂代替铝皂可以提高耐洗性。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了一端具有反应性基团的长碳链拒水剂,如羟甲基 硬脂酰胺、十八氨基甲酸酯羟甲基衍生物、烷基醚化二羟甲基脲与长碳链醇 和长碳链酰胺合并使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硬脂酰胺亚甲基吡啶氯化物,其 商品名为著名的Velan PF,由英国ICI公司于1937年推出,可用于耐久性拒水 整理。同一时期还出现了氨基树脂用硬脂酸或十八醇变性,生成长碳链酯或 醚的拒水剂,至五十年代完成商品化,如Phobotex FT、FTS、FTG等。二十世 纪四十年代,杜邦公司的R.K.Iler提出了配价络合型拒水剂,其商品牌号为 Quilon Werner,为硬脂酸或豆蔻酸的铬络合物。但这类拒水剂本身呈深绿 色,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1947~1948年出现的有机硅拒水剂是拒水整理的 重要发展。美国道康宁公司最早指出,含氢有机硅聚合物是织物拒水剂的必 要成分。但聚甲基含氢硅烷整理后的织物手感发硬,需要与有机硅弹性体配 合使用。有机硅类拒水剂用于合成纤维织物效果较好,但用于纤维素纤维织 物上时,耐久性不够,需要加交联剂。有机硅类拒水剂整理织物的耐气候牢 度是其它各种拒水剂所不及的。

拒水、拒油整理工艺流程

拒水、拒油整理工艺流程

拒水、拒油整理工艺流程我国拒水(防水)和拒油整理纺织品的整体质量逐年提高,目前已具有较高的技术和生产水平,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检测和控制的意识也日益增强。

以欧美市场客户要求,对2006年我国拒防水、拒油和易去污整理纺织品主要功能性指标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24630次各类织物的防水效果检测中,不合格率为3.94%;在24370次的拒水效果检测中,不合格率为11.33%;在8230次的拒油效果检测中,不合格率为5.10%;在9340次的易去污整理效果检测中,不合格率为4.50%。

这反映了我国拒水、拒油和易去污整理产品总体水平较高。

从抽样结果看,若按欧美产品质量要求,我国拒水、拒油和易去污整理产品的主要功能性指标平均不合格率为6.86%,其中拒水整理产品的不合格率相对较高(11.33%)。

这是因为拒水效果检测大多采用AATCC22(ISO4920)喷淋表面沾水试验,对织物布面效果和整理的均匀性要求较高,同时所选用的整理剂和工艺控制也需优化。

目前,我国对拒水拒油整理纺织产品的性能测试主要采用四类标准方法,即美国标准(AATCC和ASTM)、欧洲标准(ISO)、中国标准(GB/T和FT/z)和实验室标准(BV、3M、DuPont和ITS等)。

出口产品则根据不同客户的习惯和要求,基本采用美标、欧标和实验室标准。

具体测试指标根据产品要求确定,但主要分拒水(防水)、拒油和易去污三类。

其中,拒水和防水测试指标有淋雨透湿、表面沾水、拒水滴和耐静水压等四项;拒油测试主要是拒油滴;易去污测试则是将油滴或不同污物施加到织物上,再进行一定条件的水洗,判断污迹残留状况。

有时在对拒水整理产品进行透湿性能测试时,必须按照客户要求的程序和方法,采用透湿杯进行蒸发法或吸湿法试验。

1.拒水、拒油整理工艺1.1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层压层压织物拒水、拒油性能好,耐水洗,耐高水压,但需要专门的层压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成本高。

国外较好的PTFE薄膜主要有美国高尔公司的Gore—Tex薄膜和荷兰AKZO公司的Sympatex薄膜;国内主要有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研制的薄膜。

功能整理

功能整理
功能整理
目的:满足生活、称为 功能整理。
一、拒水、拒油整理
拒水、拒油整理就是用疏水性物质
对织物表面进行处理,降低纤维的 表面能,使织物不易被水和油所润 湿。 所用的疏水性物质称为拒水剂或拒 油剂。
拒水整理与防水整理的区别
拒水、拒油整理后织物的纤维间和纱线间仍 保存着大量的孔隙,仍保持良好的透气和透 湿性,适用于服装面料。 防水、防油剂则是一种能成膜的物质,整理 后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不透水、不溶于水的 连续薄膜,赋予织物防水、防油性。但整理 后织物不透气,手感也较粗糙,适用于室外 的纺织品。
覆盖论
热论
阻阴燃论
协同阻燃效应
1.催化脱水论
通过促进纤维的催化脱水炭化和交联,改
变热分解历程和分解产物的比例,减少热 分解产物中可燃性的气体和液体,增加难 燃性固体炭的量来达到阻燃效果的。
适用性
该理论主要适用于纤维素纤维。 含磷阻燃剂的阻燃可根据此理论。
2.气相论
通过抑制可燃性分解产物的氧化,干
4.脂肪烃三聚氰胺衍生物类 拒水整理剂
这类拒水剂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和具有长链结构的脂肪酸、酰胺、 醇的相结合
代表产品
拒水剂703和防水剂AEG。 主要应用于天然纤维及合成纤维的 拒水处理。
5.脂肪酸金属络合物类 拒水整理剂
脂肪酸可以与铬、钛、铝等金属离子络 合而形成脂肪酸络合物,具有拒水性, 其中以铬为最常用。 防水剂CR、防水剂AC都是这类拒水剂。
脂肪长链拒水剂在纤维 表面排列示意
分布状态与拒水的关系
拒水、拒油剂有规则地整齐排列,分子非极 性端基都在外层,拒水、拒油效果好。 拒水、拒油剂在纤维表面的浓度要适当高一 些,尽可能使拒水、拒油整理剂能整齐地排 列在织物的表面。

防水防油助剂,拒水拒油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防水防油防污助剂,皮革拒油拒水剂(0002)

防水防油助剂,拒水拒油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防水防油防污助剂,皮革拒油拒水剂(0002)

防水防油助剂,拒水拒油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防水防油防污助剂,皮革拒油拒水剂防油防水整理剂HS1100是以纳米含氟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分的拒水拒油整理剂,适用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混纺织物的三防整理。

处理后的织物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油、防污的效果;同时赋予织物丰厚的手感,使织物远离各种有害细菌及污染。

HS1100一般采用于浸轧——焙烘工艺,对织物的手感与色泽影响低;且对人体安全,对皮肤无刺激、透气舒适;耐水洗和干洗。

目前广泛应用于雨具、风衣、油田工作服、台布、帆布、帐篷及包装用布等。

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HS1100整理后的织物拒水性可达到90分以上;拒油性可达到4级;无芳香胺残留物;无PFOS和APEO;PFOA的含量<1ppm。

韩笑防水、防油、防污多功能后整理技术研究进展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谢孔良【摘要】本文综述了防水、防油、防污多功能后整理技术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有机氟系列防水、防油、防污多功能整理剂的结构特征、联合增效效应、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和发展方向,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1.前言根据国内外纺织品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生活的需要,技术含量高的多功能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纺织品如服装面料、无纺布、装饰用纺织品、地毯、产业用纺织品等迫切要求进行同时具有防水、防油、防污等多功能整理,而又不改变织物在透气、透湿等方面的性能,这方面的后整理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防水领域里,我国目前使用的防水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石蜡一铝皂,由石蜡、硬脂酸铝皂等配成的乳液②吡啶季胺盐和硬脂酸铬络合物③羟甲基三聚氰胺衍生物④有机硅型防水剂⑤聚醚、聚氨酯系列⑥有机氟系列以上几种防水剂真正起到防水、防油、防污性能而又具特效作用当属有机氟系列,实际上,随着近年来有机氟工业的发展,有机氟精细化学品和含氟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新兴氟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含氟织物整理剂是有机氟精细化学品代表之一。

由于有机氟织物整理剂能够赋予织物以优异的拒水、拒油、防污、抗静电等特性,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非常活跃,本文重点论述这类整理剂的结构特征和研究进展。

纺织品后整理的六大技术给大家安排一下

纺织品后整理的六大技术给大家安排一下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纺织品后整理的六大技术给大家安排一下国际上功能性纺织品的利润和高附加值往往通过后整理来实现。

那后整理的常用的实用技术有哪些呢?小编给您讲解一下。

一、发泡涂层技术发泡涂层技术最近有新的发展。

印度最新的研究表明,纺织材料的耐热性主要通过滞留在多孔结构中的大量空气来实现。

要提高经聚氯乙烯(PVC)和聚氨基甲酸酯(PU)涂层的纺织品的耐热性,只要在涂层处方中加入某些发泡剂、研究者说,PVC涂层所用的发泡剂比PU涂层更加有效,这是由发泡剂在PVC涂层中形成更有效的封闭空气层,邻接表面的热损失减少10%-15%。

二、有机硅整理技术最佳的有机硅涂层可使织物的抗撕裂性提高超过50%。

有机硅弹性体涂层的柔韧性高,而弹性模量低,在织物撕裂时允许纱线迁移并形成纱束。

一般织物的撕破强力总是低于拉伸强力。

然而当有涂层后,可使得纱线在扯破延展点上移动,两根或更多的纱线相互推动,形成纱束而显著提高抗撕裂性。

有机硅涂层能产生拒水效果,以致纺织品不会吸收太多的水分,以防浸湿效果重量增加较多。

该有机硅橡胶层可滤去阳光中大部分有害的紫外射线,且手感柔软。

有机硅涂层现已用于气袋织物、热气球、滑翔伞、大三角帆、帐篷、睡袋、以及许多高性能的运动休闲织物。

三、防水拒油整理技术荷叶的表面是一有规则的微结构表面,能够防止液滴浸湿表面。

该微结构使液滴和荷叶表面之间藏有空气。

荷叶具有天然的自洁作用,即超级防护性。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正在使用脉冲UV激光产生的潜能,试图模仿这种表面。

纤维表面用脉冲UV激光(激发态激光)进行光子表面处理,以产生一个有规则的微米级结构。

若在气态或液态活性介质中改性,光子处理能与疏水或疏油整理同时进行。

在全氟-4-甲基-2-戊烯存在下,利用辐照,能与末端疏水基键合。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是尽可能完善改性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和结合适当的疏水/疏油基团,以获得超级防护性能。

这种自洁效果以及使用时所需维护少的特性,在高技术织物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FH系列含氟拒水拒油剂(环保型)

FH系列含氟拒水拒油剂(环保型)

FH系列含氟拒水拒油剂(环保型)FH系列含氟防水整理剂能够赋予棉、麻、丝等天然纤维与涤纶、锦纶、尼龙等合成纤维、及其混纺交织物高度耐久的防水整理效果,具有优良的耐水性和耐干洗性。

该产品不含PFOA,APEO。

一、性质外观:乳白色-淡黄色乳液有效物成份:氟碳树脂离子性:阳离子性含固量(%): 20-35%比重(20℃): 0.98~1.05PH值: 2~5溶解性:易稀释分散于软水中二、特点1、氟防水整理剂能够赋予棉、麻、丝等天然纤维与涤纶、锦纶、尼龙等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高度耐久的防水效果。

特别是对于涤纶、锦纶、尼龙等合成纤维织物能够赋予其高度耐久的防水效果。

2、整理过程无须高温焙烘。

3、与传统的氟防水剂相比,具有高度的耐摩擦牢度和耐洗牢度,对于色光也几乎无影响。

4、与N一羟甲基树脂整理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5、不含溶剂,不易燃,属于环保产品。

6、易分散于冷水中(建议使用软水),使用方便。

三、加工方法氟防水整理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整理剂复配使用,用于棉制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永久防水处理。

氟防水整理剂用量及条件因加工织物种类、加工条件,所要求的性能而异,一般我们建议为:氟防水整理剂用量: 10-50g/L浸轧率: 60~80%干燥: 100℃~110℃×1分钟焙烘: 140℃×2分钟或160℃×1分钟四、保管和使用注意事项1、密闭、阴凉放置,贮藏于室内,不得混入其它杂质。

在冬季如果存放在室外时要防止冻结.如果贮藏溫度低于0℃,产品会固化或流动性变差,可重新加热到25℃,搅拌本产品即可恢复原状,不影响使用性能。

2、储存时,有时会在产品底部有少许沉淀,但不会影响产品本身性能,无须处理。

3、使用后请盖紧,防止产品挥发或混入异物。

4、本产品虽然对人体无强毒性,但是使用时要注意不要进入眼内或粘到皮肤上。

5、织物整理前一定要经过仔细处理,不能有表面活性剂残留。

6、由于氟化物整理剂耐剪切力较差,因此使用时尽量小心低速搅拌.长时间高速搅拌,会在氟化物整理剂表面形成一层奶油状泡沫,这会破坏乳液组分,所以一定要去除产品表面堆积的泡沫,不建议添加消泡剂。

三防整理剂,四防整理剂,纺织防水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衣料拒油拒水整理剂,拒油拒水整理剂,防油防水整理剂

三防整理剂,四防整理剂,纺织防水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衣料拒油拒水整理剂,拒油拒水整理剂,防油防水整理剂

PFOS的禁用与含氟防护整理的动向杨栋樑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原载:第七届全国印染后整理论文集(2008.12);一、问题的由来美国杜邦公司是最早企图利用含氟聚合物赋予纺织品新的防护(拒水、拒油-防污和易去污)功能的尝试,而3M公司(Minnesota Mining Monufactering)则是首先实现含氟共聚物成为防护功能整理(Scotchgard Protector)商品化。

据称:这类防护功能整理剂的开发创意,来源于一个偶然现象。

即在1953年某一天,年轻的化学家Petery Sherman不小心将某种氟化合物液体洒在新买的网球鞋上,随后发现网球鞋在穿用过程中不易被沾污;3M公司对这一发现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Petery Sherman 和Sam Smith共同研究,终于在1956年研发成Scotchgard Protector商品,此后,其应用范用逐渐向皮革,造纸等领域推广。

由应用含氟化合物的面影响生态环境受到指责的,最早在氟烷烃(即氟利昂)使臭氧层出现空洞,并不断扩大而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由于禁用氟利昂使家用冰箱的制冷技术逐步向无氟制冷技术方向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环境保护署基于对环境管理以及对人体键康考虑,中止了全氟辛基磺酸化合物(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s PFOS C8F17SO3-)的生产和使用,并注意到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不沾锅中,含有可能使人体致癌的有机氟化合物问题。

随后,各国对PFOS的毒理性与生态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欧洲议会,于2006年12月27日发布"限制全氟辛基磺酸化合物(PFOS)销售及使用的指令"(2006/122/EC),并重申欧洲议会于2006年10月25日通过的有关PFOS的限量规定,将于2007年12月27日前成为各成员国的国家法律,同时,2008年6月27日起实施。

面料后整理33种方法,学会了就是大师!

面料后整理33种方法,学会了就是大师!

后整理是赋予面料以色彩效果、形态效果(光洁、绒面、挺括等)和实用效果(不透水、不毡缩、免烫、不蛀、耐燃等)的技术处理方式,面料后整理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主法改善面料的外观和手感、增进服用性能或赋予特殊功能的工艺过程,是纺织品“锦上添花”的加工过程。

后整理方法可分为物理/机械整理和化学整理两大类,根据后整理的目的以及产生的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整理、外观整理和功能整理。

后整理的目的1.使纺织品幅宽整齐均一,尺寸和形态稳定如定(拉)幅、机械或化学防缩、防皱和热定型等。

2.增进纺织品外观包括提高纺织品光泽、白度,增强或减弱纺织品表面绒毛。

如增白、轧光、电光、亚文、磨毛、剪毛和缩呢等。

3.改善纺织品手感主要采用化学或机械方法使纺织品获得诸如柔软、滑爽、丰满、硬挺、轻薄或厚实等综合性触摸感觉。

4.提高纺织品耐用性能主要采用化学方法,防止日光、大气或微生物等对纤维的损伤或侵蚀,延长纺织品使用寿命。

如防蛀、防霉整理等。

5.赋予纺织品特殊性能包括使纺织具有某种防护性能或其他特种功能。

如阻燃、抗菌、拒水、拒油、防紫外线和抗静面料后整理33种方法,学会了就是大师!电等。

面料后整理技术的发展朝着产品功能化、差别化、高档化,加工工艺多样化、深度化方向发展,并强调提高产品的服用性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近几年来,不断从其他技术领域引进借鉴各种新技术,如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生物工程、超声波技术、电子束辐射处理、喷墨印花技术、微胶囊技术、纳米技术等,以提高加工深度,获得良好的整理产品。

随着人类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关注,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提倡“低碳”经济,后整理技术要求进行环保“绿色”加工,生产“清洁”、“低碳”的纺织产品。

面料的基本后整理方法有:稳定尺寸、改善外观的整理方法,改善手感优化性能的整理方法,使面料获得多功能、高附加值的整理方法,使面料高级化的整理方法,满足特殊要求的整理方法。

各种后整理方法1.预缩预缩是用物理方法减少面料浸水后的收缩以降低缩水率的工艺过程。

含氟整理剂拒水拒油原理

含氟整理剂拒水拒油原理

含氟整理剂拒水拒油原理
一、氟碳化合物
含氟整理剂的主要成分是氟碳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的氟原子取代了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形成了具有极低表面能的分子。

这种分子结构使得含氟整理剂具有超低的表面能,使水滴和油滴在接触整理剂表面时产生“荷叶效应”,难以停留和渗透。

二、表面能低
由于含氟整理剂的表面能极低,其表面的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弱,使得水和油无法在整理剂表面形成有效的润湿和附着。

水滴和油滴在接触整理剂表面时会形成球状,易于滚落和擦拭,从而保持表面的清洁和干燥。

三、氢键排斥
含氟整理剂的分子结构中,氟原子的电负性极强,能够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形成强烈的氢键排斥作用。

这种作用使得水滴在接触整理剂表面时无法形成有效的附着,易于滚落和擦拭。

同时,这种氢键排斥作用也使得油滴难以在整理剂表面停留和扩散。

四、疏油性能
由于含氟整理剂具有超低的表面能,其表面的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弱,使得油滴无法在整理剂表面形成有效的附着。

含氟整理剂的疏油性能非常好,能够有效防止油污的吸附和扩散,保持表面的清洁和光滑。

五、持久性
含氟整理剂的拒水拒油性能具有很好的持久性。

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含氟整理剂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受到外界因素(如紫外线、氧化等)的影响,不易发生化学变化和性能退化。

此外,含氟整理剂的加工工艺成熟稳定,能够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总之,含氟整理剂的拒水拒油原理主要归功于其超低的表面能、氢键排斥作用以及良好的疏油性能和持久性。

这些优点使得含氟整理剂成为一种高效、环保、持久的整理剂,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纸张等材料的防水防油处理。

亲水易去污整理剂,吸湿排汗剂,抗静电助剂,防紫外整理剂,高发(精)

亲水易去污整理剂,吸湿排汗剂,抗静电助剂,防紫外整理剂,高发(精)

拒水拒油整理剂HS1100构造或组分:含氟有机化合物;用途及应用方法:合用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混纺织物的防水、防油整理;1、浸轧工艺:〈1〉用量: 10~ 50g/l〈2〉工艺流程:浸轧(轧液率: 60~70%)→ 干燥(110℃×2~3min)→ 焙烘(170℃×1min)包装储存: 60kg 铁桶包装。

0℃以上常温储藏,保质期一年。

韩笑棉型机织面料的易去污整理工艺研究何艳芬 1,武晋 2,张芳 1 1.嘉兴学院服饰与艺术设计学院.浙江嘉兴 31400l;2.欣悦印染有限企业技术中心.浙江嘉兴314016【纲要】采纳易去污整理剂 AL-12 对不一样机织面料进行易去污整理,经过改变整理剂浓度、浴比,变换焙烘温度和时间等影响易去污成效的因向来优化整理工艺,进而剖析出拥有较好易去污成效的面料及与之对应的工艺,同时对整理前后边料的悬垂性、强力、透气性和抗皱性等服用性能进行了测试和比较,试验结果表示,整理后边料在保持原有服用性能的同时兼具较好的易去污能力。

【重点词】:易去污整理;工艺;性能;剖析【中图分类号】 TS l.95 文件表记码: B 文章编号: l 005-9350(2009)ll-0023-04跟着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各行业生产效率日趋提升,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为适应这一要求,防污和易去污整理崭露头角。

经易去污整理的织物可大大减少清洗困难,缩短洗衣时间,所以,织物易去污整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织物的易去污整理 [1] 是指织物。

旦沾污后,污垢在正常清洗条件下简单洗净,而且在清洗液中不会从头沾污。

易去污整理是使纤维减弱对油污的吸附,沾污后易于洗除和清洗时不再沾污的一种加工方法[2] 。

织物经易去污整理后‘般拥有以下特征: (1)防污:排挤污物,使之不易沾污到织物上。

(2)易去污:污物即便沾附在纤维上,也能简单经过清洗等手段使之零落。

(3)防再沾污:清洗后从纤维上零落的污物不易再沾附到纤维上。

织物拒水拒油含氟整理剂的替代取向

织物拒水拒油含氟整理剂的替代取向

m 1 。P O 是 中等 毒性 的肝 致癌物 ,可增加人类 患 o) FS 癌症 的风 险 ,此外 还具 有胚 胎 毒性和 潜在 的神经毒 性 ;P O 在 环境 中和 生物 体 内不分 解 ,生物 蓄积性 FS
强 , 会 引起 生 物 体 脂 肪 代 谢 紊 乱 、 能 量 代 谢 障 碍 、 诱 导 过 氧 化 作 用 等 。 研 究 表 明 , P O 即使 在 浓 硝 酸 FS 溶 液 中 沸 煮 l 也 不 分 解 ,只 有 在 高 温 焚 烧 时 才 能 发 h 生 裂 解 。但 全 氟 化 合 物 具 有 很 高 的稳 定 性 , 能 够 经
理剂的替代取向 。
关键词 :拒 水拒油整理 ;P O ;整理 剂;替代取 向 FS
中图分类号 :T 9 .7 S 15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 3 02 1 )4 0 1- 3 0 5 9 5 (0 10 - 0 1 0
P O 全 称 全 氟 辛 烷 磺 酸 基 化 合 物 , 是 纺 织 品 和 FS 皮 革 制 品 防 污 处 理 剂 的 主 要 活 性 成 分 ,广 泛 应 用 于 民 用 和 工 业 产 品 生 产 领 域 ,是 目前 最 难 降 解 的 有 机
W L =V s +Y L —YI s
( 3)
合 并 ( )和 ( )式 ,则得 : 1 3
WL s=y L+y L o c s 0=yL ( + os0) 1c () 4
( )式 中,表示粘着 功的 v 和C S0 4 O 都是可以
测 定 的 , 因此 ( )式 具 有 比较 实 际 的意 义 。 4 拒 油 作 用 的 基 本 原 理 与 拒 水 作 用 是 十 分 相 似 的 , 只 是 油 类 的 表 面 张 力 约 为 2 ~ 4 m / , 比 水 0 0Nm , (28 Nm 7 . m / )低 得 多 。没 有 经 过 整 理 的 纤 维 素 纤 维 的 临 界 表 面 张 力 高 于 7 m / , 因 而 不 仅 没 有 拒 油 2 Nm

防水防油剂组合物及防水防油剂添加剂组合物

防水防油剂组合物及防水防油剂添加剂组合物

防水防油剂组合物及防水防油剂添加剂组合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众多工业领域中,防水防油的需求无处不在。

从衣物面料到建筑材料,从电子产品到汽车内饰,防水防油性能的优劣往往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而实现这一性能的关键,就在于防水防油剂组合物以及防水防油剂添加剂组合物的合理设计与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防水防油剂组合物的主要成分。

一般来说,它包含了氟碳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以及一些特殊的聚合物。

氟碳化合物因其极低的表面能,可以有效地使物体表面形成一层疏水疏油的保护膜。

有机硅化合物则凭借其良好的柔韧性和耐候性,为保护膜增添了稳定性和耐久性。

而特殊的聚合物则起到了增强附着力和改善涂层性能的作用。

防水防油剂组合物的作用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当它被应用到物体表面时,其分子会迅速地在表面铺展并形成一层紧密排列的分子膜。

这层膜就像一道屏障,阻止了水和油的侵入。

水和油由于无法与物体表面直接接触,只能在其表面形成水珠或油珠,从而轻易地滑落。

然而,要实现理想的防水防油效果,仅仅依靠基础的防水防油剂组合物往往是不够的。

这时候,防水防油剂添加剂组合物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添加剂组合物通常包含了表面活性剂、催化剂、交联剂等成分。

表面活性剂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它能够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促进防水防油剂在物体表面的均匀分布,确保形成的保护膜没有薄弱环节。

催化剂则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提高防水防油剂的固化速度,缩短处理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交联剂的加入则进一步增强了保护膜的强度和稳定性。

它使防水防油剂分子之间形成交联结构,大大提高了保护膜的耐磨损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在实际应用中,防水防油剂组合物及添加剂组合物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和要求来决定。

例如,对于衣物面料的处理,需要考虑到防水防油性能的持久性以及对衣物手感和透气性的影响。

而在建筑材料的应用中,除了防水防油性能外,还需要关注其与建筑材料的相容性以及对环境的友好性。

在研发和生产防水防油剂组合物及添加剂组合物时,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拒水拒油整理

拒水拒油整理

目录1、内容简介 (3)3拒水作用机理 (4)3.2拒水原理 (5)4、拒水拒油整理剂的种类 (6)4.1铝皂和锆皂 (6)4.2蜡和蜡状物质拒水剂 (6)4.3金属络合物 (7)4.4吡啶类拒水剂 (7)4.5 N一羟甲基化合物拒水剂 (8)4.6有机硅拒水剂 (8)4.7含氟拒水整理剂 (9)4.4.2丙烯酸酯类含氟拒水剂 (10)4.4.3短氟碳链型拒水剂 (11)5影响拒水拒油整理效果的因素 (11)5.1拒水拒油整理剂的结构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11)5.2拒水拒油整理剂的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12)5.3整理液pH值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12)5.4 焙烘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13)6测试标准及测试参数 (14)6.1拒水级别测试 (14)6.2耐水压性能测试方法 (15)6.3耐水洗测试 (15)6.4织物的透气性测试 (16)7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6)7.1存在的问题 (16)7.2、发展方向 (16)7.2.1短氟碳链型拒水剂 (16)7.2.2含氟和其它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17)7.2.3含硅氟化物拒油整理剂的开发 (17)7.2.4纳米技术应用 (17)参考文献: (18)拒水拒油整理1、内容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拒水拒油整理,分析了拒水拒油整理的现状,讲述了整理机理,以及一些拒水拒油整理剂。

同时分析了影响该整理的工艺因素,最后进行了性能测试方面的介绍。

提出了以后发展的方向。

2、拒水整理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所谓的拒水拒油整理就是织物表面施加一种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整理剂,改变纤维表面的组成,并以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式与纤维结合,使织物不再被水或常用油类(如食用油、机油等)所润湿,所用整理剂被称为拒水剂或拒油剂拒水拒油整理剂实际上就是一种表(界)面活性剂,而表(界)面活性剂是一大类化合物,具有在界面上富集、显著改变界面性质的特点。

为满足特殊环境下作业的要求,拒水拒油整理纺织品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针织物的拒水拒油多功能整理

针织物的拒水拒油多功能整理

层 稳定 的气 体薄 膜 ,使 油和 水无
法 与材料 的表 面接 触[ 3 1 。纳米粒子 高度分散在纱线之 间 、 维之 间和 纤 纤维表面 ,它们 与有机氟树脂 、 黏 合剂 在纤 维表 面形 成一 层 很薄 而 致 密 的膜 ,阻止 了油 污 的进一 步
化工 艺 ) 待测指 标。 一
配 置工 作液一 室 温 二浸 二 轧 ( 浸渍 1 i,轧余率7 %~ 0 一 n m 0 8 %)
预 烘 (0 10℃ , mn 一 焙 烘 ( 优 1 i) 按
的表 面性能 ,使纤 维 的 表面 张力
低 于 油 的表 面 张力 。水 的表 面张 力 远 大于 油 的表面 张力 ,所 以织 物获 得拒 油 的性 能后 自然也 就 有 了拒 水 的性能 。利 用有 机 氟树 脂 对织 物进 行拒 水 拒油 整 理 ,是 在 织物 表面引 人表面能很 低 的—CF 1 基 团 。有机 氟化 合物 中起拒 水拒 油作 用 的是全 氟烷基 ( - 。, _C )
高 , 透气性有所下降。 但
关键 词 : 纳米材料 ; 拒水 ; 拒油 ; 有机 氟树脂 ; 针织物 ; 整理
中图分类法 :S 9 . T 155 7 针 织物 具有 柔 软 、 舒适 、 弹性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0 4 3 (O 6 0 — 0 3 0 10 — 0 3 2 O )7 0 4 — 3 重 20g ; 棉法 式罗 纹 ,8t , 0 m2 ] 涤 1 x e 克重2 0g 2 0 / ;涤 纶 单 面 网眼 布 , m
又保持其原 有的性能 , 为一个重 成
要 的研究课题 。
3 型烘箱 、 E 防水性 能仪 、 G 9 — A Y 9 16
型 电子织物强力机 , G B 4 1 型 Y ( )6 D

衣料拒油拒水整理剂,防油防水整理剂,拒水拒油剂,防水防油助剂

衣料拒油拒水整理剂,防油防水整理剂,拒水拒油剂,防水防油助剂

防油防水整理剂HS1100是以纳米含氟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分的拒水拒油整理剂,适用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混纺织物的三防整理。

处理后的织物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油、防污的效果;同时赋予织物丰厚的手感,使织物远离各种有害细菌及污染。

HS1100一般采用于浸轧——焙烘工艺,对织物的手感与色泽影响低;且对人体安全,对皮肤无刺激、透气舒适;耐水洗和干洗。

目前广泛应用于雨具、风衣、油田工作服、台布、帆布、帐篷及包装用布等。

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HS1100整理后的织物拒水性可达到90分以上;拒油性可达到4级;无芳香胺残留物;无PFOS和APEO;PFOA的含量<1ppm。

韩笑含氟防水防油剂1 前言自本世纪初人造纤维工业化生产以来,至今化纤已占了纺织纤维中的五成以上。

其中,涤纶产量又占了化纤产量的一半以上,因此涤纶是纺织用化学纤维中左右全局的最大一个品种。

近年来,随着涤纶细旦、超细旦纤维的迅猛发展,除了在仿真丝薄型服装面料方面应用广泛之外,用于装饰和产业方面,如:帐篷、高性能清洁布、汽车,飞机等内装饰布、地毯、沙发面料、墙布等也愈来愈广泛。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产品向功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已成为未来纺织品发展的主要趋向,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品除了传统的坚牢、耐用等力学性能要求外,各种舒适性能、外观性能和特殊性能等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些经过特种整理的新型纺织品能给人们提供各种优异的功能,从而满足特殊用途的要求,涤纶织物的防水透湿及拒水拒油整理就是其中之一[4]。

2 防水与防水透湿整理2·1 防水性织物的防水性是指织物阻抗水分子透过的性能。

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在织物的表面涂上一层不透水的涂层,如聚氯乙烯树脂、聚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等,以消除其透水性,此类方法过去应用较多,但却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因为这种涂层不能透过水蒸汽,它限制了人体汗液蒸发后的散发,并使水汽冷凝在织物的内表面,穿着很不舒服。

拒水拒油及防污整理

拒水拒油及防污整理
O 纤维素 NC5H5 O C17H35

高温时会释出吡啶而形成十七烷基纤维素醚。 为了避免在反应中释出的盐酸对纤维素纤维的损伤作用。用醋酸 来代替盐酸与十八烷醇起作用得到十八烷基氧甲撑吡啶醋酸 酯.它与纤维素起反应得到十八烷基氧甲撑纤维素醚。

为了避免在反应中释出的盐酸对纤维素纤维的损伤作用。用 醋酸来代替盐酸与十八烷醇起作用得到十八烷基氧甲撑吡啶 醋酸酯.它与纤维素起反应得到十八烷基氧甲撑纤维素醚。


拒水剂外观为清澈透明或稍带绿色的浓稠液体,阳离子性。 合成工艺路线为:三氧化铬、盐酸、异丙醇→还原→络合→冷却 →混合→成品 CR可用于棉麻丝毛以及合纤织物的拒水整理,也可用于玻璃纤 维、皮革、纸张的拒水整理。这种整理耐多次干洗和水洗(低于 45℃ ),属透气性防水、此外兼有柔软、透气、防霉、防污及不 “粉化”的特点。
拒水整理
根据拒水耐洗涤性,可将拒水整理分为非耐久、半耐久和耐久性 整理。 按标淮方法洗涤, 耐久性防水:洗涤30次以上,仍有一定防水效果, 半耐久性防水:耐洗5-30次; 非耐久性防水:耐洗5次以下。

非耐久性拒水整理
石蜡金属盐法:最适用且加工方便的是石蜡铝皂法,分为一 浴法和二浴法 一浴法: 将醋酸铝和石蜡肥皂乳液混在一起使用。为避免破乳发生沉 淀,在乳液中要预先加入保护胶体,如明胶等
纤维素 OH
+

N OH37C18 纤维素
+
C5H5 H3C
COO
-
+
CH3COOH
+ C5H5N
WH37C18ONH H2N W
OH37C18
O
+
与羊毛反应得到:
OH37C18

拒水、拒油与防水、防油有何区别?

拒水、拒油与防水、防油有何区别?

拒水、拒油与防水、防油有何区别?
技术支持:广州庄杰化工有限公司
采购咨询:壹叁捌贰玖柒零陸陸陸壹(雷小姐)
拒水剂、拒油剂习惯上也称为防水剂和防油剂,但拒水、拒油与防水、防油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两种概念,拒水剂、拒油剂是一种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整理剂,能改变纤维表面层的组成,使水和油不易在织物表面展开。

整理后的织物的纤维间或纱线间仍保存着大量的空隙,这样织物扔保持良好的透气透湿性,不会恶化织物的手感和风格,有助于人体皮肤和服装之间微气候调节,增减穿着舒适感,适用于服装面料。

而防水、防油剂则是一种能成膜的物质,整理后通过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不透水、不溶于水的连续薄膜来赋予织物防水、防油性,如橡胶等借物理方法阻挡水、油的透过,以致经防水防油整理的织物往往不透气和不透湿,手感也比较粗糙,一般只用于室外的通过涂层整理得到的防雨材料、遮阳材料,如雨衣、雨伞、帐篷、篷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水透湿织物的研究进展杨晓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原载:六届后整理论文集;123-126(lq025)【摘要】介绍了防水透湿织物的种类及其加工方法,探讨了其防水透湿的机理,对防水透湿加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聚氨酯的应用作了分析。

【关键词】防水透湿涂层聚氨酯随着纺织加工技术的发展,防水透湿织物成为一种新型高档纺织品,它集防水、透湿、透气、挡风、保暖于一体,这类服装穿在身上,既能防雨防风,又能排汗透气,穿着舒适,因外称之为"可呼吸织物"(breathable)。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接触水,进行室外活动或工作,这样就对服装提出了防水,能抵御雨水和风寒的要求,但同时对其透气、透湿性也有一定的要求。

人体在静止状态下,每小时排出60-70ml的汗液;在运动状态下每小时排出500ml汗液(对应于织物透湿量为0.7-1.2kg/m2·24h):而剧烈运动时,每小时排出的水分高达1000ml(1.9kg/m2·24h)。

如果汗液不及时散发,潮湿度增大,既产生潮闷之感,又会造成大量的热量散失。

防水透湿织物就是这样一种织物,能自动调节透湿性,使体内排出的汗液及时散发至外界,同时又能够抵御外界水的穿透和寒风的侵袭,从而起到透湿保暖的作用,使人体感觉非常舒适。

防水透湿织物首先被开发用在军服、防护服的生产上,现在已广泛用于运动服、旅行包、帐篷等的制造。

此外,防水透湿织物还可作外伤敷料,使伤口皮肤干燥,细菌不侵入,也可作外科医生工作服和无尘工作室的防尘工作服。

1 防水透湿织物的生产方法及透湿机理1·1 紧密型防水透湿织物采用超细纤维(细度小于:1dtex)紧密织造,使织物的经纬交织间的间隙或织物复合物的孔径界于水滴最小直径(100µm)与水蒸气或空气的直径(0.0004µm)之间,达到防水透湿的目的。

因此,其透湿机理主要是水汽在纱线空隙之间的简单自然扩散、纤维束之间的毛细管传递以及在单根纤维间的扩散。

水气在纱线空隙之间的扩散和在纤维束之间的毛细管传递是由织物从内到外的水蒸汽压力梯度所控制的。

水汽在单根纤维间的扩散主要涉及水蒸气吸附在织物内表面纤维上,通过纤维扩散,在织物外表面解吸。

当纱与液态水接触时,孔隙或毛细管提供了毛细吸水能力,在毛细管上产生的附加压力P(pa),与界面张力a的关系如下:P(pa)附加压力 = 2αcosθ/Rα为液气界面张力(N/m),20℃时水的α值为0.0725,θ为材料与液体的接触角,R为孔径。

随着纤维细度的减少,孔隙直径R按同比例减少,由此可见:表示孔隙或毛细管的排液能力的附加压力随孔径的减小而增大,故超细纤维对液态水的排放是十分有利的[1]。

紧密织物的产品有超高密织物、特高密织物,最早研制出的是一种称为Ventile的相当紧密的全棉高支高密织物,干态时人体排汗产生的水汽在纱线之间的空隙中通过亲水纤维扩散和通过纤维束进行毛细管传送,透湿性较好,在遭雨淋时,棉纤维的亲水性引起纱线膨胀,使纱线之间的空隙从10μm减少到Bμm、在短时间内能防止水的渗透,但手感变得僵硬,不利于穿着。

现在的紧密型防水织物多是超细聚酯或尼龙纤维织物,纤维之间,纱线之间紧密排列,耐水压达104-l05Pa,如经防水处理,可获得长期的防水效果。

高密织物轻薄耐用、透湿性好、柔软、悬垂性好、防风,但防水性差、织物撕裂性能差,纺纱需特殊处理(纱线和细纤度),生产成本高,加工困难。

1·2 涂层型防水透湿织物(Coating finish fabrics)用涂层工艺涂布,封闭织物表面的孔隙,获得防水性,其透气性则是通过涂层剂在织物表面形成含有大量微孔的薄膜或薄膜中的亲水性基团的传递通道而获得的。

制备涂层剂的高聚物有聚氯乙烯、聚乙烯、聚氯丁橡胶等,近年来,聚氨酯材料(polyurethane,简称:PU)除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性以外,其良好的耐磨性、抗化学及水解性、耐低温性、弹性使其在应用的范围和自身性能的改善方面得到极大的发展,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

1·2·1微孔涂层法(Micro-porous flim)雨滴的直径通常为l00µm-30000µm,而水蒸气分子直径为0.0004µm,微孔涂层的防水透湿织物是根据水汽分子和雨滴尺寸相差悬殊的事实,设计微孔的大小,一般为2-5µm,织物外侧的水滴由于表面张力不会渗入,而水蒸汽能自由通过从而具有防水透湿功能。

1967年,Fonseca G.F得出了泡沫涂层微孔防水织物的传湿速率经验公式:WVT = AB/[T+0.71d(l-B)]WVT为传湿速率,B为孔隙率,T为厚度,d为微孔直径,A为常数Tagawa等人根据Hager-Posuille方程得出了传湿量公式:W = π×d4×ρ×n×g/(1.09×102×L)W为传湿量,d为微孔直径,ρ为传输物质密度,n为孔数,g为重力加速度,L为涂层厚度[3],在织物上形成微孔的方式主要有:湿凝聚法、干法涂层法、泡沫涂层法。

1·2·1·1湿凝聚法湿凝聚法是最早有美国杜邦(DuPont)公司研制成功,利用聚氨酯溶于DMF等水溶型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特性,将溶于DMF的聚氨酯涂层液涂敷到织物上,放置于水中,由于聚氨酯不溶于水,而DMF与水可以互溶,使得水与聚氨酯内的DMF发生置换,通过双向扩散,水不断从树脂溶液中萃取出溶剂DMF进入水相,水则进入聚氨酯涂层膜中,使聚氨酯发生凝固,形成皮膜,在皮膜中形成大量相互贯通的蜂窝状多孔结构,孔隙直径在0.5-2µm 之间。

透湿性可达4000g/m2·24h,耐静水压力200cm。

代表性品牌有日本东丽(Toray)公司的"Entrant",美国Burlington公司的"Ultex",英国Nylaperm公司的"Tarka"。

1·2·1·2 干法涂层法将聚氨酯树脂的有机溶液(如甲苯、丁酮),加入水中制备W/O乳液,然后在织物上涂层,在不同温度下蒸发,低沸点的溶剂首先蒸发,水在涂层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当达到一个临界值时,聚氨酯析出,并形成大量微孔。

透湿性约为4000g/m2·24h,防水性为2.45×105Pa(25000mmH2O),该法工艺简单,但有机溶剂的挥发,易造成环境污染。

代表产品有比利时UCB Special Chemical公司Ucecoat 2000。

1·2·1·3 泡沫涂层法采用聚氨酯中加入阳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涂层过程中,加入发泡剂形成泡沫状,涂敷到织物上,当空气从膜中逸出后,膜形成微孔,从而使其有透湿性能。

由于微孔存在,其防水性较差。

代表产品有Ciba Geigy公司开发的 Dicrylan(丙烯酸酯类)系列。

1·2·2 致密亲水膜涂层法(Hydrophilic Film)这是一种防水性好,又具有透气性的加工方法,透气性机理明显不同于微孔薄膜。

利用高分子物质分子链中含有一定量的亲水性基团(-OH、-COOH、-NH2),这些基团作为水分子的阶石,水分子由于氢键和其他分子间力,在高湿度一侧吸附水分子,通过大分子键的热运动,由亲水基团传递到低湿度一侧解吸,形成"吸附-扩散-解吸"过程,达到透气目的,其防水性来自于薄膜自身的连续性和较大的表面张力,是一层致密的实心层。

无论是溶剂型还是水性涂层剂,采用直接涂层法,溶剂挥发或水分挥发而形成无孔薄膜。

由于膜中没有微孔,防水性能好,透气性稍逊。

一般在织物表面需拒水整理,否则会在表面形成层水膜,影响透气性,透气量可达4500g/m2·24h,耐水压可达数十万帕。

代表产品有英国Baxenden化学公司生产的Witcoflex Staycool、X-Liner等,比利时UCB Special Chemicals公司的Ucecoat NPU 产品,德国Bayer公司的Impraperm,日本东纺制造公司的Bion Ⅱ,日本三菱化成公司的Excepor U等。

1·3 薄膜层压型防水透湿织物(laminated fabrics)此工艺是将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薄膜(通常是微孔薄膜),采用特殊的粘合剂,层压或粘结到各类织物上,获得防水透气的效果。

1976年,PTFE(聚四氟乙烯)膜防水透湿的层压织物Gore-tex研制成功。

功能性膜分为微孔型、致密亲水膜和微孔亲水结合膜。

微孔膜防水透湿机理与微孔涂层类似,其成膜方法有水溶性聚合物分散体形成泡沫,干燥后压制成膜;相分离法;"干式"凝固拉伸成膜。

致密亲水膜的防水透湿机理如同亲水性涂层,利用亲水性高聚物制成致密实心膜而后粘贴到织物上。

典型的产品有Gore-tex织物,Sympatex膜织物(PET膜),Bion Ⅱ膜织物(PU)[4]。

22防水透湿织物的发展趋势防水透湿织物的加工方法已经逐步形成,目前处于技术完善与产品迅速发展阶段,不同加工方法生产的防水透湿织物由于机理的差异,也各有优点和缺点。

紧密织物技术工艺简单,织物手感、悬垂性和透湿性好,而防水性较差。

微孔膜防水透湿织物的防水和透湿的载体不同,前者是膜,后者是微孔故能兼顾防水性和透湿性,但微孔易堵塞。

致密膜防水透湿织物的防水和透湿载体是相同的,虽不存在堵塞的问题,难以同时保证优良的防水性和透湿性。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防水透湿织物的加工向绿色加工、增加织物的多功能性、降低成本方面发展。

2·1 环保型聚氨酯涂层剂的开发当前聚氨酯涂层,不管是干法还是湿法生产,所用的聚氨酯涂层剂大多是溶剂型,含有70%左右的DMF、甲乙酮、甲苯等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对环境造成污染,易燃易爆,且溶剂回收困难,湿法加工的设备中溶剂回收装置价格昂贵,而干法的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发展水乳性聚氨酯涂层胶,在生产过程用水代替有机溶剂,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美国Polytech公司的Urcatech就是在这方面着手,而被誉为"面向新世纪的高科技产品"。

近年来,水性聚氨酯涂层剂的研究开发也较活跃,但和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段距离,所以,该领域的科研人员也深知肩上的重担,正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2·2 调温功能聚氨酯的应用聚乙二醇PEG(polyethylene glycol)在织物用聚氨酯涂层中具有透湿和热调节双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