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的发送系列 — 发送缓存的管理(一)

TCP的发送系列 — 发送缓存的管理(一)
TCP的发送系列 — 发送缓存的管理(一)

TCP的发送系列—发送缓存的管理(一)

数据结构

TCP对发送缓存的管理是在两个层面上进行的,一个层面是单个socket的发送缓存管理,

另一个层面是整个TCP层的内存管理。

单个socket的发送缓存所涉及的变量。

[java]

struct sock {

...

/* 预分配缓存大小,是已经分配但尚未使用的部分 */

int sk_forward_alloc;

...

/* 提交给IP层的发送数据大小(累加skb->truesize) */

atomic_t sk_wmem_alloc;

...

int sk_sndbuf; /* 发送缓冲区大小的上限 */

struct sk_buff_head sk_write_queue; /* 发送队列 */

...

/* 发送队列的总大小,包含发送队列中skb负荷大小,

* 以及sk_buff、sk_shared_info结构体、协议头的额外开销。

*/

int sk_wmem_queued;

...

};

整个TCP层的内存相关变量。

[java]

struct proto tcp_prot = {

.name = "TCP",

.owner = THIS_MODULE,

...

/* 设置TCP的内存压力标志,把tcp_memory_pressure置为1 */

.enter_memory_pressure = tcp_enter_memory_pressure,

/* 检查sock是否有剩余的发送缓存(sk_wmem_queued < sk_sndbuf)。

*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可以使用TCP_NOTSENT_LOWAT选项来避免占用过多的发送缓存。

*/

.stream_memory_free = tcp_stream_memory_free,

...

/* TCP目前已经分配的内存 */

.memory_allocated = &tcp_memory_allocated,

/* TCP内存压力标志,超过tcp_mem[1]后设置,低于tcp_mem[0]后清除 */ .memory_pressure = &tcp_memory_pressure,

/* TCP内存使用的最小值、压力值、最大值,单位为页 */

.sysctl_mem = sysctl_tcp_mem,

/* 每个sock写缓存的最小值、默认值、最大值,单位为字节 */

.sysctl_wmem = sysctl_tcp_wmem,

/* 每个sock读缓存的最小值、默认值、最大值,单位为字节 */

.sysctl_rmem = sysctl_tcp_rmem,

.max_header = MAX_TCP_HEADER, /* 协议头的最大长度 */

...

};

atomic_long_t tcp_memory_allocated; /* Current allocated memory. */

int tcp_memory_pressure __read_mostly;

初始化

(1) tcp_mem

tcp_mem是整个TCP层的内存消耗,单位为页。

long sysctl_tcp_mem[3] __read_mostly;

tcp_mem - vector of 3 INTEGERs: min, pressure, max

min: below this number of pages TCP is not bothered about its memory appetite.

pressure: when amount of memory allocated by TCP exceeds this number of pages,

TCP moderates it memory consumption and enters memory pressure mode, which is exited when memory consumption falls under min.

max: number of pages allowed for queueing by all TCP sockets. Defaults are calculated at boot time from amount of available memory.

在tcp_init()中,调用tcp_init_mem()来初始化sysctl_tcp_mem[3]数组。tcp_mem[0]是最小值,为3/32的系统内存。

tcp_mem[1]是压力值,为1/8的系统内存,也是最小值的4/3。

tcp_mem[2]是最大值,为3/16的系统内存,也是最小值的2倍。

[java]

static void tcp_init_mem(void)

{

/* nr_free_buffer_pages()计算ZONE_DMA和ZONE_NORMAL的页数,* 对于64位系统来说,其实就是所有内存了。

*/

unsigned long limit = nr_free_buffer_pages() / 8;

limit = max(limit, 128UL); /* 不能低于128页 */

sysctl_tcp_mem[0] = limit / 4 * 3; /* 最小值设为3/32的系统内存 */

sysctl_tcp_mem[1] = limit; /* 压力值设为1/8的系统内存 */ sysctl_tcp_mem[2] = sysctl_tcp_mem[0] * 2; /* 最大值设为3/16的系统内存 */

}

(2) tcp_wmem

tcp_wmem是每个sock的写缓存,单位为字节。

int sysctl_tcp_wmem[3] __read_mostly;

tcp_wmem - vector of 3 INTEGERs: min, default, max

min: Amount of memory reserved for send buffers for TCP sockets. Each TCP socket has rights to use it due to fact of its birth. Default: 1 page

default: initial size of send buffer used by TCP sockets.

This value overrides net.core.wmem_default used by other protocols.

It is usually lower than net.core.wmem_default.

Default: 16K

max: Maximal amount of memory allowed for automatically tuned send buffers for TCP sockets. This value does not override net.core.wmem_max. Calling setsockopt() with SO_SNDBUF disables automatic tuning of that socket's send buffer size, in which case this value is ignored. Default: between 64K and 4MB, depending on RAM size.

tcp_wmem[0]是最小值,为4KB。

tcp_wmem[1]是默认值,为16KB。

tcp_wmem[2]是最大值,为4MB。

tcp_rmem[0]是最小值,为4KB。

tcp_rmem[1]是默认值,为87380字节。

tcp_wmem[2]是最大值,为6MB(之前的内核为4MB)。

[java]

void __init tcp_init(void)

{

...

/* 初始化sysctl_tcp_mem数组 */

tcp_init_mem();

/* Set per-socket limits to no more than 1/128 the pressure threshold */

/* 系统内存的1/128,单位为字节 */

limit = nr_free_buffers_pages() << (PAGE_SHIFT - 7);

max_wshare = min(4UL * 1024 * 1024, limit); /* 不能低于4MB */ max_rshare = min(6UL * 1024 * 1024, limit); /* 不能低于6MB */ sysctl_tcp_wmem[0] = SK_MEM_QUANTUM; /* 最小值为一页,4KB */ sysctl_tcp_wmem[1] = 16 * 1024; /* 默认值为16KB */

/* 取系统内存的1/128、4MB中的小者,并且不能低于64KB。

* 也就是说如果系统内存超过512MB,那么最大值为4MB。

*/

sysctl_tcp_wmem[2] = max(64 * 1024, max_wshare);

sysctl_tcp_rmem[0] = SK_MEM_QUANTUM; /* 最小值为一页,4KB */ sysctl_tcp_rmem[1] = 87380; /* 默认值为差不多85KB */

/* 去系统内存的1/128、6MB中的小者,且不能低于87380。

* 也就是说如果系统内存超过768MB,那么最大值为6MB。

* 在较低内核版本中,是如果系统内存超过512MB,最大值为4MB。

*/

sysctl_tcp_rmem[2] = max(87380, max_rshare);

...

}

(3) 发送缓存区上限sk->sk_sndbuf

sock发送缓冲区的上限sk->sk_sndbuf在tcp_init_sock()中初始化,初始值为tcp_wmem[1],

一般为16K。

[java]

void tcp_init_sock(struct sock *sk)

{

...

sk->sk_sndbuf = sysctl_tcp_wmem[1]; /* 16K */

sk->sk_rcvbuf = sysctl_tcp_rmem[1]; /* 85K */

...

}

(4) wmem_default和wmem_max

/proc/sys/net/core/wmem_max和/proc/sys/net/core/wmem_default,

默认值为256个的负荷为256字节的数据段的总内存消耗。

对于TCP而言,wmem_default会被tcp_wmem[1]给覆盖掉,而wmem_max作为一个上限,

限制着用户使用SO_SNDBUF时可设置的发送缓存的大小。

[java]

#define _SK_MEM_PACKETS 256

#define _SK_MEM_OVERHEAD SKB_TRUESIZE(256)

#define SK_WMEM_MAX (_SK_MEM_OVERHEAD * _SK_MEM_PACKETS)

__u32 sysctl_wmem_max __read_mostly = SK_WMEM_MAX;

__u32 sysctl_wmem_default __read_mostly = SK_WMEM_MAX:

int sock_setsockopt(struct socket *sock, int level, int optname, char __user *optval,

unsigned int optlen)

{

...

switch (optname) {

...

case SO_SNDBUF:

/* 设置的值不能高于wmem_max */

val = min_t(u32, val, sysctl_wmem_max);

set_sndbuf:

/* 用户使用SO_SNDBUF的标志 */

sk->sk_userlocks |= SOCK_SNDBUF_LOCK;

/* 发送缓存的上限,其实是两倍的用户设置值!*/

sk->sk_sndbuf = max_t(u32, val * 2, SOCK_MIN_SNDBUF);

/* Wake up sending tasks if we upped the value. */

sk->sk_write_space(sk); /*有发送缓存可写事件 */

...

}

...

}

sock发送缓存上限的动态调整

sk->sk_sndbuf为socket发送缓存的上限,发送队列的总大小不能超过这个值。

(1) 连接建立成功时

调用tcp_init_buffer_space()来调整发送缓存和接收缓存的大小。

[java]

/* Try to fixup all. It is made immediately after connection enters

* established state.

*/

void tcp_init_buffer_space(struct sock *sk)

{

struct tcp_sock *tp = tcp_sk(sk);

int maxwin;

/* 如果用户没有使用SO_RCVBUF选项,就调整接收缓冲区的上限。

* 调整之后,一般sk->sk_rcvbuf会大于初始值tcp_rmem[1]。

*/

if (! (sk->sk_userlocks & SOCK_RCVBUF_LOCK))

tcp_fixup_rcvbuf(sk);

/* 如果用户没有使用SO_SNDBUF选项,就调整发送缓冲区的上限。

* 调整之后,一般sk->sk_sndbuf会大于初始值tcp_wmem[1]。

*/

if (! (sk->sk_userlocks & SOCK_SNDBUF_LOCK))

tcp_sndbuf_expand(sk);

tp->rcvq_space.space = tp->rcv_wnd; /* 当前接收缓存的大小,只包括数据 */

tp->rcvq_space.time = tcp_time_stamp;

tp->rcvq_space.seq = tp->copied_seq; /* 下次复制从这里开始 */ maxwin = tcp_full_space(sk); /* 接收缓存上限的3/4 */

if (tp->window_clamp >= maxwin) {

tp->window_clamp = maxwin;

/* 最大的通告窗口,变为接收缓存上限的3/4的3/4 */

if (sysctl_tcp_app_win && maxwin > 4 * tp->advmss)

tp->window_clamp = max(maxwin - (maxwin >>

sysctl_tcp_app_win),

4 * tp->advmss);

}

/* Force reservation of one segment. 至少要预留一个MSS的空间 */

if (sysctl_tcp_app_win && tp->window_clamp > 2 * tp->advmss &&

tp->window_clamp + tp->advmss > maxwin)

tp->window_clamp = max(2 * tp->advmss, maxwin - tp->advmss); tp->rcv_ssthresh = min(tp->rcv_ssthresh, tp->window_clamp); tp->snd_cwnd_stamp = tcp_time_stamp;

}

a. 调整接收缓冲区的上限sk->sk_rcvbuf

调整之后的sk->sk_rcvbuf,一般为8倍的初始拥塞控制窗口(TCP_INIT_CWND)。

[java]

/* Tuning rcvbuf, when connection enters established state. */

static void tcp_fixup_rcvbuf(struct sock *sk)

{

u32 mss = tcp_sk(sk)->advmss;

int rcvmem;

/* 初始的rwnd一般为2倍的初始拥塞控制窗口,即20个MSS。

* 所以rcvmem是40个MSS段耗费的总内存大小,包括协议头、sk_buff和* skb_shared_info结构体。

*/

rcvmem = 2 * SKB_TRUESIZE(mss + MAX_TCP_HEADER) *

tcp_default_init_rwnd(mss);

/* 如果让系统自动调节接收缓存的大小(默认是的) */

if (sysctl_tcp_moderate_rcvbuf)

rcvmem <<= 2; /* 增加一倍 */

/* 如果rcvmem比tcp_rmem[1]大,那么更新接收缓冲区的上限。

* rcvmem一般会比tcp_rmem[1]大。

*/

if (sk->sk_rcvbuf < rcvmem)

sk->sk_rcvbuf = min(rcvmem, syscl_tcp_rmem[2]);

}

初始的接收窗口大小,一般为2倍的初始拥塞窗口大小,即20个MSS。[java]

u32 tcp_default_init_rwnd(u32 mss)

{

/* Initial receive window should be twice of TCP_INIT_CWND to enable

* proper sending of new unsent data during fast recovery (RFC 3517,

* Section 4, NextSeg() rule (2)). Further place a limit when mss is larger

* than 1460.

*/

u32 init_rwnd = TCP_INIT_CWND * 2; /* 设为初始拥塞窗口的2倍 */ if (mss > 1460)

init_rwnd = max((1460 * init_rwnd) / mss, 2U);

return init_rwnd;

}

tcp_moderate_rcvbuf让系统自动调节接收缓存的大小,默认使用。

tcp_moderate_rcvbuf - BOOLEAN

If set, TCP performs receive buffer auto-tuning, attempting to automatically

size the buffer (no greater than tcp_rmem[2]) to match the size required by

the path for full throughput. Enabled by default.

b. 调整发送缓冲区的上限sk->sk_sndbuf

调整之后的sk->sk_sndbuf不少于2倍的拥塞控制窗口(tp->snd_cwnd)。

[java]

/* Buffer size and advertised window tuning.

* Tuning sk->sk_sndbuf, when connection enters established state.

*/

static void tcp_sndbuf_expand(struct sock *sk)

{

const struct tcp_sock *tp = tcp_sk(sk);

int sndmem, per_mss;

u32 nr_segs;

/* Worst case is non GSO/TSO: each frame consumes one skb and

* skb->head is kmalloced using power of two area of memory.

*/

/* 当不使用GSO/TSO时,一个TCP负荷为MSS的段所消耗的总内存 */

per_mss = max_t(u32, tp->rx_opt.mss_clamp, tp->mss_cache) +

MAX_TCP_HEADER + SKB_DATA_ALIGN(sizeof(struct

skb_shared_info));

per_mss = roundup_pow_of_two(per_mss) +

SKB_DATA_ALIGN(sizeof(struct sk_buff));

/* 数据段的个数,取TCP_INIT_CWND、tp->snd_cwnd和

* tp->reordering + 1中的最大者。

*/

nr_segs = max_t(u32, TCP_INIT_CWND, tp->snd_cwnd);

nr_segs = max_t(u32, nr_segs, tp->reordering + 1);

/* Fast Recovery (RFC 5681 3.2):

* Cubic needs 1.7 factor, rounded to 2 to include extra cushion * (application might react slowly to POLLOUT)

*/

sndmem = 2 * nr_segs * per_mss; /* 2倍 */

/* 如果默认的发送缓冲区上限tcp_wmem[1]小于本次计算的值sndmem,

* 那么更新sk->sk_sndbuf。由于默认值为16K,所以肯定会更新的:)

*/

if (sk->sk_sndbuf < sndmem)

sk->sk_sndbuf = min(sndmem, sysctl_tcp_wmem[2]);

}

(2) 建立连接以后

当接收到ACK后,会检查是否需要调整发送缓存的上限sk->sk_sndbuf。

tcp_rcv_established / tcp_rcv_state_process

tcp_data_snd_check

tcp_check_space

tcp_new_space

[java]

static inline void tcp_data_snd_check(struct sock *sk)

{

tcp_push_pending_frames(sk); /* 发送数据段 */

tcp_check_space(sk); /* 更新发送缓存 */

}

如果发送队列中有skb被释放了,且设置了同步发送时发送缓存不足的标志,

就检查是否要更新发送缓存的上限、是否要触发有发送缓存可写的事件。

[java]

static void tcp_check_space(struct sock *sk)

{

/* 如果发送队列中有skb被释放了 */

if (sock_flag(sk, SOCK_QUEUE_SHRUNK)) {

sock_reset_flag(sk, SOCK_QUEUE_SHRUNK);

/* 如果设置了同步发送时,发送缓存不足的标志 */

if (sk->sk_socket && test_bit(SOCK_NOSPACE,

&sk->sk_socket->flags))

tcp_new_space(sk); /* 更新发送缓存 */

}

}

[java]

/* When incoming ACK allowed to free some skb from write_queue,

* we remember this event in flag SOCK_QUEUE_SHRUNK and wake up socket

* on the exit from tcp input handler.

*/

static void tcp_new_space(struct sock *sk)

{

struct tcp_sock *tp = tcp_sk(sk);

/* 检查能否扩大发送缓存的上限 */

if (tcp_should_expand_sndbuf(sk)) {

tcp_sndbuf_expand(sk); /* 扩大发送缓存的上限 */

tp->snd_cwnd_stamp = tcp_time_stamp;

}

/* 检查是否需要触发有缓存可写事件 */

sk->sk_write_space(sk);

}

在什么情况下允许扩大发送缓存的上限呢?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sock有发送缓存不足的标志(上层函数作判断)。

2. 用户没有使用SO_SNDBUF选项。

3. TCP层没有设置内存压力标志。

4. TCP层使用的内存小于tcp_mem[0]。

5. 目前的拥塞控制窗口没有被完全使用掉。

[java]

static bool tcp_should_expand_sndbuf(const struct sock *sk) {

const struct tcp_sock *tp = tcp_sk(sk);

/* If the user specified a specific send buffer setting, do not modify it.

* 如果用户使用了SO_SNDBUF选项,就不自动调整了。

*/

if (sk->sk_userlocks & SOCK_SNDBUF_LOCK)

return false;

/* If we are under global TCP memory pressure, do not expand.

* 如果TCP设置了内存压力标志,就不扩大发送缓存的上限了。

*/

if (sk_under_memory_pressure(sk))

return false;

/* If we are under soft global TCP memory pressure, do not expand. */

/* 如果目前TCP层使用的内存超过tcp_mem[0],就不扩大发送缓存的上限了 */

if (sk_memory_allocated(sk) >= sk_prot_mem_limits(sk, 0)) return false;

/* If we filled the congestion window, do not expand.

* 如果把拥塞控制窗口给用满了,说明拥塞窗口才是限制因素,就不扩大发送缓存的上限了。

*/

if (tp->packets_out >= tp->snd_cwnd)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发送缓存的申请

在tcp_sendmsg()中,如果发送队列的最后一个skb不能追加数据了,就要申请一个新的skb来装载数据。

[java]

int tcp_sendmsg(struct kiocb *iocb, struct sock *sk, struct msghdr *msg, size_t size)

{

...

if (copy <= 0) { /* 需要使用新的skb来装数据 */

new_segment:

/* Allocate new segment. If the interface is SG,

* allocate skb fitting to single page.

*/

/* 如果发送队列的总大小sk_wmem_queued大于等于发送缓存的上限

sk_sndbuf,

* 或者发送缓存中尚未发送的数据量超过了用户的设置值,就进入等待。

*/

if (! sk_stream_memory_free(sk))

goto wait_for_sndbuf;

/* 申请一个skb,其线性数据区的大小为:

* 通过select_size()得到的线性数据区中TCP负荷的大小 + 最大的协议头长度。

* 如果申请skb失败了,或者虽然申请skb成功,但是从系统层面判断此次申请不合法,

* 那么就进入睡眠,等待内存。

*/

skb = sk_stream_alloc_skb(sk, select_size(sk, sg),

sk->sk_allocation);

if (! skb)

goto wait_for_memory;

...

}

skb的线性数据区中,TCP payload的大小是如何选取的呢?

1. 如果网卡不支持scatter-gather,那么TCP负荷的大小为一个MSS,不用管分段和分页。

2. 如果网卡支持分散聚合。

2.1 如果网卡支持GSO,那么TCP负荷的大小为2048 - MAX_TCP_HEADER - sizeof(struct skb_shared_info),

多出来的数据会在skb的分页中。

2.2 如果网卡不支持GSO。

2.2.1 如果MSS大于PAGE_SIZE - MAX_TCP_HEADER - sizeof(struct

skb_shared_info),

且不超过分散聚合所支持的最大长度64k,那么TCP负荷的大小为

PAGE_SIZE - MAX_TCP_HEADER - sizeof(struct skb_shared_skb),剩余的数据放在分页区中。

2.2.2 否则TCP负荷的大小为一个MSS。

[java]

static inline int select_size(const struct sock *sk, bool sg) {

const struct tcp_sock *tp = tcp_sk(sk);

int tmp = tp->mss_cache;

/* 如果网卡支持分散聚合 */

if (sg) {

/* 如果网卡支持GSO */

if (sk_can_gso(sk)) {

/* Small frames wont use a full page:

* Payload will immediately follow tcp header.

*/

/* 线性数据区中TCP负荷的大小 = 2048 - MAX_TCP_HEADER -

sizeof(struct skb_shared_info).

* 较早的版本是把tmp直接置为0,把数据都放在分页中,这会浪费内存。

*/

tmp = SKB_WITH_OVERHEAD(2048 - MAX_TCP_HEADER);

} else {

/* 值为PAGE_SIZE - MAX_TCP_HEADER,也就是一页中除去协议头的剩余部分 */

int pgbreak = SKB_MAX_HEAD(MAX_TCP_HEADER);

/* 如果MSS大于一页中的剩余部分,且不超过分散聚合所支持的最大长度64k,

* 那么线性数据区中TCP负荷的大小为一页中出去协议头的部分,剩余的数据

会放在分页区中。

*/

if (tmp >= pgbreak && tmp <= pgbreak + (MAX_SKB_FRAGS - 1) * PAGE_SIZE)

tmp = pgbreak;

}

}

return tmp;

}

#define SKB_WITH_OVERHEAD(X) \

网络管理答案(第3版)

第一章ao 导论 思考题 1-1 什么是网络管理?简述它的重要性。 答: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能够有效、可靠、安全、经济地提供服务。(P4) 网络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网络设备的复杂化使网络管理变得复杂。 2、网络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依赖网络的有效管理。 3、先进可靠的网络管理也是用户所要求的。(P4) 1-2 网络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答:网络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满足运营者及用户对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开放性、综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P5) 1-3 网络管理主要涉及哪些基础理论与技术? 答:网络管理是一门高度综合和复杂的技术,除其自身包含丰富的内容之外,还涉及多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性能分析理论、网络的可靠性理论、网络优化理论、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等。(P6-P13) 1-4 面向对象的分析技术与面向过程的分析技术相比有哪些主要区别?面向对象 分析技术的优点是什么? 答: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与面向过程技术相比的区别在于:面向过程技术是将处理问题的方案看成一个过程,然后把过程逐步分解为更小的过程,直至小过程的复杂程度易于处理为止;面向对象技术是将问题看成是事物(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定义有关对象的属性、可产生的或被施加的操作以及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处理问题。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面向过程技术是以动词为中心,而面向对象技术是以名词为中心。 面向对象分析技术的优点包括: 1、面向对象分析技术更符合人们以名词为中心的思维习惯,更易于理解和掌 握。 2、面向对象分析技术特有的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以及同质异构性在克服 复杂性方面具有优势。 a. 抽象性提供了对于复杂对象的单纯接口。 b. 封装性对复杂的个体实现了细节的隐藏。 c. 继承性可以非常方便地表达事物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的层 次关系。 d. 同质异构性在保证了对象的外部接口不变的前提下,解决了网络设 备升级改造后管理上的向后兼容等问题。 (P10-P11) 1-5 网络管理的5 个功能领域是什么?答:1、配置管理 2、性能管理 3、故障管理 4、安全管理 5、计费管理(P16) 1-6 网络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网络管理的内容包括:业务量控制、路由选择、网络自愈、网络信息安全和

企业危废暂存、处理、处置常见问题与对策!

企业危废暂存、处理、处置常见问题与对策! 一、危险废物是什么,其有什么特别之处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新版)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废物特性的废物。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污染性一种或几种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或者是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都属于危险废物。具体参见08版危废目录与16版危废目录对比。 二、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修正);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新版);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2007);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2013);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2005); 三、常见问题 1) 危险废物贮存是否规范,不得露天堆放; 2) 危险废物贮存地及包装是否有标识,需要有清楚、正确的标识; 3) 危险废物自建处理装置设施运转是否正常; 4) 部分企业没有危险废物清晰、详细的台账; 5) 是否对危险废物进行有效分类; 6) 是否按时完成危险废物动态管理相关信息的申报和执行联单制度。 四、环保检查啥 检查危废暂存、处理、处置场所是否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是否符合相关选址要求,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等。 检查排污者是否向江河、胡博、运河、渠道、水库及其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倾倒废弃物的地点倾倒固体废物。对于危险废物的贮存、处理处置检查危废暂存场所是否设置了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设施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等危险废物,应设置专用堆放场地,并必须有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防治措施。 固体废物转移: 1)检查固体废物转移的情况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班级:信管11302 姓名:王丽健学号:201306609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世界带人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新生产力的代表,建立一个优良的信息系统,有利于信息的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随着当前信息化人才的分工细化,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可以采取大专业中的不同培养方向。这既符合企业的不同需求,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建设的思考 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我校于2006年起开办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为了提高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美国大学的本科专业设置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信息科学专业下的分支方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既要求学生学习管理类知识,又需要与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因而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专业培养方案更新的建设意见和思路 培养目标的细分和完善根据目前的培养方案,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在培养方向上可有以下三个方向。 l、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信息化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目前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在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被广泛使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概念已经被广泛所接受。该方向应该以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规划为培养重点。利用目前管理学院与国内知名的企业管理软件制

造企业金蝶所共同建立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实验室,开展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案例教学,特别是重视企业资源规划(ERP)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熟练掌握ERP的使用,了解企业运作的业务流程,并对其中的某个流程如产品生产、供应链管理等相当熟悉。 2、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中或专业汀服务机构的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工作的人才。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来自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安全威胁已经为企业的正常运作埋下了隐患。大部分建立了自身网站的企业缺乏网络人侵防御机制,没有响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一旦遭到黑客的人侵,企业的重要信息将泄漏,并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的内部网络(D扛RENET)也需要进行严格管理,对网络的运行进行维护和管理。作为企业中的网络管理员,应合理调配资源,控制企业中的不良访问。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少企业开始采用远程分销体系,例如温州的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采用了远程分销体系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总部远程调控,实时掌握各门店的销售信息、库存信息、财务信息等,并加以综合分析。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企业虚拟网(VrN)因而在该方向的培养中应该以计算机网络、企业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为重点。建设相应配套的先进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实验室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实验室中就可以直接以企业的实际运作方式进行网络管理的模拟,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实践学习。 3、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专业的培养不能拘泥于既定的课程体系,也要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网络传输技术飞速发展,目前正处nN4向正佰的过渡中,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新的网络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动向。流媒体点播已成为当前的热点并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盈利模式。而月少6H动画的风靡更证明多媒体技术成为了网络经济的新动力,并形成了产业。应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而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把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从事多媒

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缓冲区管理办法

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缓冲区管理办法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缓冲区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上海市水资源管理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置原则) 综合考虑本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现状,根据本市河网水系的潮汐、汇水区等特点,分层次、精细化实施水源保护区管理。在按照国家技术规范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以及准水源保护区外,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缓冲区(以下简称“缓冲区”),进一步确保本市饮用水水源质量和安全。 第三条(部门职责) 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全市缓冲区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区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缓冲区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交通、海事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缓冲区内码头、船舶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公安、住房城乡建设管理、规划资源、水务、农业农村、绿化市容、市场监管、城管执法、应急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缓冲区环境保护工作。 第四条(政府责任) 市、区政府和街镇对本行政区域内缓冲区的环境质量负责。街镇应当在区生态环境、规划资源、经济信息化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将本辖区范围内缓冲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网格化监管,建立环境问题发现、报告和处置机制,助力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 第五条(企业事业单位义务) 缓冲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防止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履行污染监测、报告等义务,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依法主动公开环境信息。 第六条(缓冲区划定程序) 缓冲区范围的划定和调整,由市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水务、规划资源、经济信息化、交通、农业农村等部门以及相关区政府在组织专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串口通信中接收数据时延迟处理与缓存处理的解决方案(C#)

串口通信中接收数据时延迟处理与缓存处理的解决方案(C#) 利用串口进行通信,当发送方(A)将数据写入串口后,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将数据传送给接收方(B),B通过调用串口读方法comm.read(参数)即可将数据读出。原理十分简单,但最近在利用串口处理SM-42无线传输时,数据总是一段一段的传到B,并不能在 comm_DataReceived方法中单纯使用read方法将数据接收完全。我知道用缓存机制,但由于经验少(正在实习),到网上找了找大牛们的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发现有两种方法可以处理。 方法一:comm_DataReceived(Comm控件的数据接收方法,当有数据来临时会触发)会创建一个线程(悲哀,因为之前不知道它另辟线程,所以自己编写了一个线程处理函数),因此当串口在等待数据时,不影响主窗体或主线程的操作。所以当数据到来时,可以通过Thread.Sleep(100)让接收函数休息100毫秒,这100毫秒做什么用呢?就是让所有的数据都到达B时再读取,这样就逃避了分批到达的问题。很明显,这是在糊弄。因为万一100毫秒都不够呢?所以,方法二更合适。 代码 1private void comm_DataReceiv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2{ 3 Thread.Sleep(100); //等待100毫秒 4int nReviceBytesNum =comm.BytesToRead; ///收到的字节数。 5byte[] ReadBuf = new byte[nReviceBytesNum]; ///定义接收字节数组 6 comm.Read(ReadBuf, 0, nReviceBytesNum); ///接收数据 7}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主要用以内部人员的上网行为进行管理,对其所发布的信息进行审计,防止不良信息散发到互联网上,阻止学生访问不良网站,阻断不必要的网络应用,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创造一个绿色的上网环境。 技术要求如下: 1、产品基本要求: 产品部署产品可通过旁路、透明桥接、网关三种对网络数据流进行采集、分析和识别, 实时监视网络系统的运行状态,记录网络事件、发现安全隐患,并对网络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存储、分析和协议还原; 在旁路方式下,系统可以支持多个网口同时采集数据。 产品资质必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 证》,通过以下检测标准: 1) GA658-2006 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场所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信息代码 2) GA659-2006 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场所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数据交换格式 3) GA660-2006 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场所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上网服务场所端功 能要求 4) GA661-2006 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场所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远程通讯端功能要 求 5) GA663-2006 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场所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远程通讯端接口技 术要求

6) MSTL_JBZ_04-024 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场所信息安全管理系列标准检验实 施细则 网络接口产品为硬件形态具有2个以上1000M网络接口 2、系统封堵功能: 系统提供的不良网站1、系统提供百万条以上网址列表,并支持网址库的自动在线升级; 数量和分类 2、网址库具有不良网站的分类,包括不良言论、暴力、毒品、色情等不良网址。用户可以自定义网站支持用户根据学校内部的网络应用特点自行定义网站分类和网站站点,系统可分类以对自定义的网站进行按管理策略进行封堵或放行等监控。对IM类软件的控管 IM类协议的识别: QQ |--文件传输 |--音视频 |--网络硬盘 |--游戏 |--远程协助 |--聊天 MSN |--聊天 |--文件传输 |--音视频 |--游戏 Yahoo |--文件传输 |--视频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网上作业习题答案

单选题 1. 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是() (A) 生成逻辑模型 (B) 调查分析 (C) 将逻辑模型转换成物理模型 (D) 系统实施 难度:较易分值:1.0 2. 系统设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的依据。 (A) 系统规划 (B) 系统分析 (C) 系统实施 (D) 系统评价 难度:较易分值:1.0 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3. 为数据仓库提供最底层数据操作的数据库系统及外部数据的是( ) (A) 数据元 (B) 纪录 (C) 数据源 (D) 原始文件 难度:较易分值:1.0 4. 那些检查网络系统完整性和完全性的人是()

(A) 黑客 (B) 管理员 (C) 用户 (D) 系统分析员 难度:较易分值:1.0 5. E—R模型属于( ) (A) 信息模型 (B) 层次模型 (C) 关系模型 (D) 网状模型 难度:较易分值:2.0 6. 不属于直接存取文件组织的实现方法是() (A) 直接地址法 (B) 相对键法 (C) 杂凑法 (D) 分块法 难度:较易分值:1.0 7. 一个组织在做战略规划的时候,其方向和目标是由()确定的 (A) 项目负责人的观点 (B) 外部的环境 (C) 经理的长处与抱负

(D) 多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 难度:较易分值:1.0 8. ()不是MRP依据的关键信息 (A) MPS (B) 金融信息 (C) BOM (D) 库存信息 难度:较易分值:1.0 9.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面向( ) (A) 主题 (B) 应用 (C) 决策 (D) 管理 难度:较易分值:1.0 10. 管理组织按其层次与幅度的关系可分为金字塔结构和() (A) 直式结构 (B) 矩阵结构 (C) 扁型结构 (D) H型结构 难度:较易分值:1.0 11. 常用的保密技术不包括( ) (A) 防侦收

各类型网站-缓存解决方案

门户类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和飞速成长,门户网站已经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通道。每天大量网民点击访问,网站速度和网络稳定等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 1、网站运维技术复杂 2、网站影响力大,对网络灾备要求高 3、网络服务众多,传输机制复杂 4、用户众多,分布广泛,网络情况复杂,响应速度要求高 5、易遭受攻击,网站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高 某门户网站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以新闻、信息、下载内容为主,文字、图片与视频、音频结合,目前拥有30 多个频道和子网站。随着自身的不断成长,网站也面临了性能和可用性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一旦IDC 内的服务器停止工作或ISP 服务中断,如何保证网站始终在线?必须通过更快的响应速度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如何为客户提供最及时的响应?应用服务器由于服务器硬件的稳定性、流量压力超载、网络攻击等情况,经常会意外宕机,如何保证网络应用的7 ×24 小时持续性服务? 为解决以上问题,该门户网站使用了PowerCDN服务,确保了关键任务应用的快速、安全和容错性运行。无论该网站的客户所处全球位置如何,PowerCDN的Smart DNS都可将他们引导到具有最佳性能的可用PowerCDN节点,页面响应速度明显提升;同时源站隐藏在CDN节点后,大大减少来自互联网上的直接安全威胁;遇到热点事件的突发流量也不必为此单独购置专门的设备。 sns社区类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用户参与到互联网内容的管理、维护、存储、上传、分发等价值链条中,互联网逐渐转变成一个分散存储、读与写并存的多中心交互式平台,社会网络(sns)作为Web2.0的典型应用之一更是遍地开花。由于内容的生产者和组织者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分散,内容的多节点上传几乎与自上而下的下发变得一样普遍,于是本已拥塞不堪的网络带宽更显拥挤,在现有带宽条件下,如何提高网站接入速度和响应速度,进而改善用户体验,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这是所有sns社区类网站都必须面对并给出满意解答的一道课题。 1、网站交互性超强 2、文件种类和数量多而且复杂 3、安全保密性要求高

SNMP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分析

第4章 SNMP网络治理体系结构 CMIP网络治理体系结构对系统模型、信息模型和通信协议几个方面都提出了比较完备和理想的解决方案,为其他网络治理体系结构建立了理想参考标准。SNMP网络治理体系结构是为了治理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而提出的,与TCP/IP协议与OSI协议的关系类似,SNMP与CMIP相比,突出的特点是简单。这一特点使SNMP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应用,特不是在Internet 上的成功应用,使得它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目前差不多成为CMIP之外的最重要的网络治理体系结构。 4.1 SNMP体系结构 4.1.1 TCP/IP网络治理的进展 在TCP/IP的早期开发中,网络治理问题并未得到太大的重视。直到70年代,还一直没有网络治理协议,只有互联网络操纵信息协议(ICMP)能够作为网络治理的工具。ICMP提供了从路由器或其它主机向主机传送操纵信息的方法,可用于所有支持IP的设备。从网络治理的观点来看,ICMP最有用的特性是回声(echo)和回声应答(echo reply)消息对。那个消息对为测试实体间能否通信提供了一个机制。echo消息要求其接收者在echo reply消息

中返回接收到的内容。另一个有用的消息对是时刻戳(timestamp)和时刻戳应答(timestamp reply),那个消息对为测试网络延迟特性提供了机制。 与各种IP头选项结合,这些ICMP消息可用来开发一些简单有效的治理工具。典型的例子是广泛应用的分组互联网络探究(PING)程序。利用ICMP 加上另外的选项如请求间隔和一个请求的发送次数,PING能够完成多种功能。包括确定一个物理网络设备能否寻址,验证一个网络能够寻址,和验证一个主机上的服务器操作。 PING在一些工具的配合下满足了TCP/IP网络初期的治理要求。然而到了80年代后期,当互联网络的进展呈指数增加时,人们感到需要开发比PING 功能更强并易于一般网络治理人员学习和使用的标准协议。因为当网络中的主机数量上百万,独立网络数量上千的时候,已不能只依靠少数网络专家解决治理问题了。 1987年11月公布了简单网关监控协议(SGMP),成为提供专用网络治理工具的起点。SGMP提供了一个直接监控网关的方法。随着对通用网络治理工具需求的增长,出现了3个有阻碍的方法。 1.高层实体治理系统(HEMS):主机监控协议(HMP)的一般化。 2.简单网络治理协议(SNMP):SGMP的升级版。 3.TCP/IP上的CMIP(CMOT):最大限度地与OSI标准的CMIP、服务以及数据库结构保持一致。 1988年,互联网络活动会议(IAB)确定了将SNMP作为近期解决方案进一步开发,而把CMOT作为远期解决方案的策略。当时普遍认为:TCP/IP不久将会过渡到OSI,因而不应在TCP/IP的应用层协议和服务上花费太多的精力。SNMP开发速度快,并能为网络治理经验库的开发提供一些差不多的工具,可用来满足眼前的需要。

清理迅雷缓存文件办法

清理迅雷缓存文件办法 批处理脚本如下: @echo off echo 正在清除迅雷缓存文件,请稍等...... del /f /s /q D:\\vod_cache_data\\*.* rd /s /q D:\\vod_cache_data & md D:\\vod_cache_data\\ attrib +h D:\\vod_cache_data echo 清除迅雷缓存文件完成! echo. & pause 将上面这段代码复制下来,到桌面上新建一个“文本文档”,把复制的代码粘贴上去,保存并退出,再将建好的文本文档重命名,把文件的扩展名改成“.bat”(别告诉我这个都有难度),双击运行就OK啦!!! 注:为了防止迅雷看看影视缓存文件占用占用硬盘、频繁读取硬盘避免对硬盘造成不必要的 消耗磨损,以及避免文件后台上传影响网络流畅度,所以推出以下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方法如下: 将下列代码用记事本保存为bat文件,也就是将其后缀名改为.bat 后双击运行即可!运行后询问是否确认时输入Y并且回车完成免疫。 @echo 正在结束迅雷进程... @taskkill /im Thunder5.exe /f @echo 结速迅雷进程结束... @ping -n 2 127.1>nul @echo ------------D盘------------- @echo 开始删除D盘迅雷看看缓存目录... @D: @echo 切换到D盘根目录... @echo 切换到迅雷看看缓存目录所有文件夹... @echo 开始删除缓存目录... @RMDIR /S/Q vod_cache_data @echo 删除完成.... @echo ------------在E盘请继续------------- @pause @echo 开始删除E盘迅雷看看缓存目录... @E: @echo 切换到E盘根目录... @echo 切换到迅雷看看缓存目录所有文件夹... @echo 开始删除缓存目录... @RMDIR /S/Q vod_cache_data @echo 删除完成.... @echo ------------在F盘请继续------------- @pause

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网络管理,确保公司网络及信息平台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并充分利用公司网络资源,营造良好的办公网络环境,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网络设备、服务器、视频会议系统、计算机硬件、服务器硬件、软件、OA平台、人力资源系统、EMES系统等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第二章名词解释 第三条网络信息系统是指由网络设备、各类网络线路、服务器、计算机及其相关和配套的设备、设施、OA平台、人力资源系统、EMES 系统(包括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器材;视频会议系统设备等硬件、软件系统)构成的网络体系。 第四条网络设备是指在网络中起连接终端设备、网段作用并支持网络数据交换、传输的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 第五条终端设备是指接入公司网络,可由用户直接使用的设备。(如:电脑、投影、视频电视等) 第六条网络信息系统硬件(以下简称网络硬件)是指网络设备、各类网络线缆、终端设备及其相关配套设备、设施。 第七条网络信息系统软件(以下简称网络软件)是指支持网络硬件正常运行的内部配置信息和实现网络功能的应用软件。(如:路由器管理配置信息、服务器、计算机操作系统、EMES系统程序、数据库配

置信息等)。 第三章管理职责 第八条各公司网络管理员是管理网络信息系统,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职能管理人员,其基本职责包括: 一、负责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包括政策宣传、新技术研究推广、人员培训、需求调研、计划、规划方案制订、项目实施等。 二、负责公司网络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包括OA平台、EMES 系统等帐号的申请和开通。 三、负责公司接入互联网的管理,包括入网申请的审核、入网技术措施的确定、接入设备的管理等。 四、负责公司网络安全措施的制定、实施、监控、管理及对本公司员工关于网络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 第九条网络信息系统的网络硬件、网络软件和附属设备属于公司所有,不属于部门及个人所有,各部门、各岗位必须配合网络管理部门对网络信息系统资源进行统一调配、管理。 第四章网络硬件编码及管理 第十条网络硬件是整个网络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部件,为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体系,明确网络信息系统结构模型及管理体系,网络硬件管理实行编码标识与文档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各公司网络管理人员对接入网络的主要硬件设备、线路、终端设备进行编码标识并建立相关文档,具体包括 一、光缆标记及文档要求: 1、对于光缆编码采用四级7位英文字母与数字混合制编码:

arcgis缓冲区分析

练习5 1.空间分析的基本操作 空间分析模块 (1) 1. 了解栅格数据 (2) 2. 用任意多边形剪切栅格数据(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 (4) 3. 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 (7) 4. 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 (8) 5. 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 (9) 6. 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 (11) 7. 缓冲区分析(Buffer) (13) 8. 空间关系查询 (16) 9.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 (17) 10. 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 (21) 11. 邻域统计(Neighborhood) (23) 空间分析模块 本章的大部分练习都会用到空间分析扩展模块,要使用“空间分析模块”首先在ArcMap中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扩展>,在扩展模块管理窗口中,将“空间分析”前的检查框打上勾。然后,在ArcMap 工具栏的空白区域点右键,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找到“空间分析”项,点击该项,在ArcMap中显示“空间分析”工具栏。

执行“空间分析”工具栏中的菜单命令<空间分析>-<选项>设定与空间分析操作有关的一些参数。这里请在常规选项中设定一个工作目录。因为在空间分析的过程种会产生一些中间结果,默认的情况下这些数据会存储在Windows 系统的临时路径下(C:\temp),当设置了工作目录后,这些中间结果就会保存在指定的路径下。 空间分析工具栏 1. 了解栅格数据 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加载栅格数据:Slope1,在TOC 中右键点击图层Slope1,查看属性

SNMP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第4章 SNMP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CMIP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对系统模型、信息模型和通信协议几个方面都提出了比较完备和理想的解决方案,为其他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建立了理想参考标准。SNMP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是为了管理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而提出的,与TCP/IP协议与OSI协议的关系类似,SNMP与CMIP相比,突出的特点是简单。这一特点使SNMP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应用,特别是在Internet上的成功应用,使得它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目前已经成为CMIP之外的最重要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4.1 SNMP体系结构 4.1.1 TCP/IP网络管理的发展 在TCP/IP的早期开发中,网络管理问题并未得到太大的重视。直到70年代,还一直没有网络管理协议,只有互联网络控制信息协议(ICMP)可以作为网络管理的工具。ICMP提供了从路由器或其它主机向主机传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可用于所有支持IP的设备。从网络管理的观点来看,ICMP最有用的特性是回声(echo)和回声应答(echo reply)消息对。这个消息对为测试实体间能否通信提供了一个机制。echo消息要求其接收者在echo reply消息中返回接收到的内容。另一个有用的消息对是时间戳(timestamp)和时间戳应答(timestamp reply),这个消息对为测试网络延迟特性提供了机制。 与各种IP头选项结合,这些ICMP消息可用来开发一些简单有效的管理工具。典型的例子是广泛应用的分组互联网络探索(PING)程序。利用ICMP加上另外的选项如请求间隔和一个请求的发送次数,PING能够完成多种功能。包括确定一个物理网络设备能否寻址,验证一个网络能够寻址,和验证一个主机上的服务器操作。 PING在一些工具的配合下满足了TCP/IP网络初期的管理要求。但是到了80年代后期,当互联网络的发展呈指数增加时,人们感到需要开发比PING功能更强并易于普通网络管理人员学习和使用的标准协议。因为当网络中的主机数量上百万,独立网络数量上千的时候,已不能只依靠少数网络专家解决管理问题了。 1987年11月发布了简单网关监控协议(SGMP),成为提供专用网络管理工具的起点。SGMP提供了一个直接监控网关的方法。随着对通用网络管理工具需求的增长,出现了3个有影响的方法。 1.高层实体管理系统(HEMS):主机监控协议(HMP)的一般化。 2.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GMP的升级版。 3.TCP/IP上的CMIP(CMOT):最大限度地与OSI标准的CMIP、服务以及数据库结构保持一致。 1988年,互联网络活动会议(IAB)确定了将SNMP作为近期解决方案进一步开发,而把CMOT作为远期解决方案的策略。当时普遍认为:TCP/IP不久将会过渡到OSI,因而不应在TCP/IP的应用层协议和服务上花费太多的精力。SNMP开发速度快,并能为网络管理经验库的开发提供一些基本的工具,可用来满足眼前的需要。 为了强化这一策略,IAB要求SNMP和CMOT使用相同的被管对象数据库。即在任何主机、路由器、网桥以及其它管理设备中,两个协议都以相同的格式使用相同的监控变量。因此,两个协议有一个公共的管理信息结构(SMI),和一个管理信息库MIB。 但是,人们很快发现这两个协议在对象级的兼容是不现实的。在OSI的网络管理中,被管对象是很成熟的,它具有属性、相关的过程、通报以及其它一些与面向对象有关的复杂的特性。而SNMP为了保持简单性,没有这样复杂的概念。实际上,SNMP的对象在面向对象的概念下根本就不能称为对象,它们只是带有一些如数据类型、读写特性等基本特性的变量。因此IAB最终放松了公共SMI/MIB的条件,并允许SNMP 独立于CMOT发展。 从对OSI的兼容性的束缚中解脱后,SNMP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很快被众多的厂商设备所支持,并在互联网络中活跃起来。而且,普通用户也选择了SNMP作为标准的管理协议。 SNMP最重要的进展是远程监控(RMON)能力的开发。RMON为网络管理者提供了监控整个子网而不是

缓存管理需求说明

缓存管理功能需求说明 缓存管理开发背景 缓存管理功能的开发,意在减少系统对数据库的过多访问,通过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次数,改用访问内存的方式,提升系统的性能。直接从内存获取数据,较之从数据库获取数据,效率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 系统由于多次查询数据库,消耗大量系统资源,且查询效率可能因为开发者的个人能力导致查询效率不高,或占用过多资源影响系统性能。使用缓存管理,系统只有第一次查询访问数据库,而后皆通过访问内存取得数据,不需要在计较这次查询的SQL是否过于复杂,是否效率低下,直接取得数据返回即可。 第一部分、缓存管理 缓存管理提供了缓存工具类CacheUtils以供开发者对缓存进行自定义开发。如果开发者需要自己开发某功能需要涉及缓存管理则可以借助使用CacheUtils工具类来完成。本地缓存管理和redis 缓存管理的区分在于redis是否正确连接且启动。注意,是正确连接并且启动redis服务器。 关于开发者需要自行开发某功能的缓存管理需要了解CacheUtils怎么使用可以查看《缓存管理开发说明》 本地缓存管理 本地缓存管理是在redis没有正常启动运行的时候系统提供的缓存管理方式。本地缓存管理暂无任何持久化操作。对于缓存中的所有数据,在应用重启后一律清空,需要重新载入缓存。本地缓存

管理采用的是标准的key-value形式保存,于Java中采用的结构形式为HashMap结构,HashMap 有利于快速的存取,因而采用该结构保存本地缓存。其中key的类型为string,value的类型为object。本地缓存管理对于类型的限制基本没有。Value可以置入任何Java支持的对象。 本地缓存管理中,保存进入缓存只需要使用CacheUtils中的save方法进行保存即可,保存的数据在本地缓存中不做多余的处理,直接置入缓存中。由于采用的是以Object类型的形式保存,并不会对保存的数据进行转换,获取保存的缓存数据时直接使用CacheUtils中的get方法即可取得保存的数据,达到怎么存就怎么取,存什么取什么。无需更多的变换数据结构,更不会导致因为存储导致类型的变换或者数据的丢失。 由于存什么取得的就是什么,因而直接修改取得的数据对象有可能导致缓存数据也被修改。Redis缓存管理 Redis缓存管理需要开启redis服务器并正确配置连接信息,系统会在启动的时候检测redis是否可以正常连接启用,如果没有正常连接启用则使用本地缓存管理。 Redis缓存管理对于类型具有特别的要求,对于不同的数据类型需要使用对应的类型进行保存。且不允许使用复杂的对象类型进行保存,如list-object是不被允许的,需要转换为list-string的类型再进行保存,同理Map类型也不被允许使用Object,但是单个JavaBean是允许进行存取的。即redis 缓存管理不支持三维结构存储,仅支持二维结构存储。 Redis缓存管理的数据会有简易的持久化。即当redis停止后或者系统停止后,再次启动时redis 依然存有数据提供,不需要再次载入缓存。如果缓存设置了失效则可能会被清除。 Redis缓存管理保存、修改 由于redis数据类型的特殊性,所以所有Java中复杂的对象存储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转换后才可

Android6.0显示系统(三)管理图像缓冲区

Android6.0 显示系统(三)管理图像 缓冲区 一、BufferQueueCore BufferQueueProducer BufferQueueConsumer 上篇博客在Layer的onFirstRef函数中,调用了下面函数,创建了3个对象BufferQueueCore BufferQueueProducer BufferQueueConsumer。其中BufferCore是核心,把BufferQueueProducer 和BufferQueueConsumer对象连接在一起。 [cpp] view plain copy 在CODE上查看代码片派生到我的代码片 void BufferQueue::createBufferQueue(sp* outProducer, sp* outConsumer, const sp& allocator) { sp core(new BufferQueueCore(allocator)); sp producer(new BufferQueueProducer(core)); sp consumer(new BufferQueueConsumer(core)); *outProducer = producer; *outConsumer = consumer; } 1.1 生产者和core的联系 IGraphicBufferProducer 的大致接口如下,BufferQueueProducer类是接口IGraphicBufferProducer 的实现,使用BufferQueueProducer之前先要调用connect函数,使用结束后调用disconnect断开连接。 [cpp] view plain copy 在CODE上查看代码片派生到我的代码片 class IGraphicBufferProducer : public IInterface { public: virtual status_t requestBuffer(int slot, sp* buf) = 0; virtual status_t setBufferCount(int bufferCount) = 0; virtual status_t dequeueBuffer(int* slot, sp* fence, bool async, uint32_t w, uint32_t h, PixelFormat format, uint32_t usage) = 0; virtual status_t detachBuffer(int slot) = 0; virtual status_t detachNextBuffer(sp* outBuffer, sp* outFence) = 0; virtual status_t attachBuffer(int* outSlot, const sp& buffer) = 0; virtual status_t queueBuffer(int slot, const QueueBufferInput& input, QueueBufferOutput* output) = 0; virtual void cancelBuffer(int slot, const sp& fence) = 0; virtual int query(int what, int* value) = 0; virtual status_t connect(const sp& listener, int api, bool producerControlledByApp, QueueBufferOutput* output) = 0; virtual status_t disconnect(int api) = 0; virtual status_t setSidebandStream(const sp& stream) = 0; virtual void allocateBuffers(bool async, uint32_t width, uint32_t height,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大学网络教育 学年第一学期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数据的关系模型是由若干( A )组成的集合。 A.关系框架 B.网络框架 C. 层次框架 D.其他框架 2、目前最广泛使用的网络拓扑是( B )。 A.环形网络 B.星形网络P78 C.总线网络 D.无线网络 3、知识是指信息之间的结构化关联关系。知识可以分为( A )。 A.事实规则规律 B.事实规则方法 C.事实模型方法 D. 数据信息规律 4、C/S模式中,网络中的计算机被分为两大类( A )。P82 A.服务器/客户机 B.客户机/浏览器 C.工作站/服务器 D.个人电脑/HPC 5、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 C )。 A.系统规划的依据 B.系统实施的依据 C.系统设计的依据 D.系统评价的依据 6、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逻辑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是( A )。 A.顺序结构B.层次结构C.循环结构 D.选择结构 7、按照数据的动态特性划分,具有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应放在( A )中。 A.处理文件 B.主文件 C.周转文件 D.后备文件 8、字母缩写“CRM”代表( A )。P93 A.客户关系管理 B.物流管理 C.供应链管理 D.物料管理 9、对称加密技术的特点有( B )。 A.加密解密效率高 B.破译困难 C.密钥管理容易 D.解决了身份认证问题 10、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D )。 A.代码设计 B.输入输出设计 C.程序设计 D.系统分析 11、构成信息资源的最关键因素是( A )。

A.数据集中统一 B.应用数据模型 C.具有预测和控制能力 D.能够面向决策 12、SCM是( B )缩写。P142 Customer Management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 Client Management Change Management 13、将数据模型在设备上选定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的设计称( C )。 A.概念结构设计 B.逻辑结构设计 C.物理结构设计 D.数据结构设计 14、以下哪一项的内聚性最弱( A )。 A.偶然内聚 B.逻辑内聚 C.时间内聚 D.功能内聚 补充: 1、以下哪一项不是系统的判别特征( D )。 A.系统由若干要素组成 B.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C.系统具有功能和目的 D.系统要有不随环境变化的稳定性 2、数据字典的内容不包括( C )。 A.数据流 B.处理逻辑 C.数据管理机构 D.数据存储 3、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组织内容不包括( D ) A.确定规划领导小组 B.人员培训 C.制定战略规划具体步骤 D. 确定系统目标 4、从行业来看,( B )行业中应用ERP最多。B.制造 5、建设MIS的必要性取决于( C )C.管理需求的迫切性 6、可以建立模型来求解,但无法确定最优解的决策问题属于( B )问题。 B.半结构化决策 7、管理信息按管理活动的层次,通常分为三级:( C )。 C、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 8、数据详细分析的工具是( B )。B.数据字典 9、数据流程图的组成不包括( D )。D.输入 10、自下而上开发策略的优点是( A ) A.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 11、异时异地的群DSS是( D )。D.远程决策网

网络管理 思考题 参考课后答案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网络管理?简述它的重要性。 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能够有效、可靠、安全、经济的提供服务。 重要性:1、网络设备的复杂化是网络管理变得复杂; 2、网络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依赖网络的有效管理; 3、先进可靠的网络管理也是用户所要求的。 2、网络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网络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满足运营者以及用户对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开放性、综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3、网络管理主要涉及哪些基础理论与技术? 1)网络性能分析理论 2)网络的可靠性理论 3)网络优化理论 4)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 5)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 6)数据库技术 7)计算机仿真技术 4、面向对象的分析技术与面向过程的分析技术相比有哪些主要区别?面向对象的分析技术的优点是什么? 根本区别: 面向过程技术是将处理问题的方案看成一个过程,然后把过程逐步分解更小的过程,直至小过程的复杂度易于处理为止;面向对象技术是将问题看成事物(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定义有关对象的属性,可产生的或被施加的操作以及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处理问题。从语言学角度讲,面向过程技术是以动词为中心,而面向对象技术是以名词为中心。 优点: 更符合人们以名词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因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它特有的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以及同质异构性在克服复杂性方面具有优势。 5、网络管理的五个功能领域是什么? 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 6、网络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业务量控制、路由选择、网络自愈、网络信息安全、智能化网络管理 第二章 OSI 系统管理模型 1、基于远程监控的管理框架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将网络资源的状态和活动用数据加以定义后,远程监控系统中需要完成的功能就成为一组简单的数据库的操作功能(即建立、提取、更新、删除功能)。网络管理系统NMS在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