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
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前言为了更好地支持国家重点专项和科技项目的研究,促进科技创新,国家科技部发布了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本文将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介绍和解析。
重点专项项目申报重点专项是针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通过集中投入、集成创新、重点突破,推进关键技术、前沿领域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
根据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重点专项项目分为青年科学家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三部分。
青年科学家计划青年科学家计划是国家为鼓励青年学术和科技创新而设立的一项项目,旨在提高我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2018年的青年科学家计划申报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建议书阶段。
截止时间为3月31日,申请人可以通过科技部门的官网在线提交建议书,重点内容包括项目简介、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
2.第二阶段:正式申报阶段。
根据建议书的评审结果,科技部门将筛选出获得批准的项目并通知申请人提交正式申请书。
申请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正式申请书,提交相关材料。
正式申报的截止时间为6月30日。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新型继承,旨在促进基础科学、前沿技术、前沿学科等方面的发展,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
2018年的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申报也同样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建议书阶段。
截止时间为5月15日,申请人需要提交建议书以及相关的申报材料。
2.第二阶段:正式申报阶段。
根据建议书的评审结果,科技部门会通知获得批准的项目负责人,要求提交正式申请。
正式申请的截止时间为10月15日。
重点研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是为更好地支持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国家级科技计划。
重点研发计划将在全国范围内计划性地推进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技创新。
2018年的重点研发计划包括预先研究、面上项目和重点专项三种类型。
1. 2018年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专项重点示范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2018年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专项重点示范项目申报指南一、典型行业智能车间应用示范项目1、面向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智能制造车间应用示范研究内容:研究制造工艺参数、质量数据的实时感知与分析技术、车间层控制网络/制造装备/物流装备互联互通技术、车间制造过程关键要素的数字孪生技术,加工精度建模与补偿技术、关键制造环节的工艺参数智能优化、数值模拟与虚拟加工/装配的可视化仿真技术、多目标/多任务协同的智能车间实时调控与运行优化方法,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为核心,高度集成先进传感、控制、检测、装配、物流及智能化工艺装备与生产管理软件,实现车间加工全要素互联、全数字集成、全过程智能监控和优化运行,在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以汽车零部件行业为背景,建立智能车间应用示范,具备信息-物理系统交互能力,支持20种以上工艺参数和质量数据的实时感知,支持10种以上的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物流装备、智能检测设备互联互通和状态监控,关键装备的数控化率90%以上且均具有智能化决策功能、联网率100%、制造过程的自动采集率8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20%。
完成时限:3年2、面向装备制造行业的智能制造车间应用示范研究内容:针对装备制造行业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重点开展产品制造过程加工工艺参数、质量数据的实时采集与数据融合技术、关键制造工艺的数值模拟与虚拟加工/装配的可视化仿真技术、加工设备的互联互通技术、面向制造过程关键要素的数字孪生技术、加工精度建模与补偿技术、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制造过程数据分析与优化决策技术研究,支持制造过程中工艺参数、设备状态、业务流程、质量信息等数据的集成与交互;高度集成先进传感、控制、检测、装配、物流及智能化工艺装备以及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等生产管理软件,实现制造车间的智能化管控;以装备制造行业为背景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以装备制造行业为背景,建立智能车间应用示范,具备信息-物理系统交互能力,开发面向设备互联互通和制造大数据汇聚的智能车间生产管控平台,支持10种以上工艺参数和质量数据的实时感知,支持10种以上的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物流装备、智能检测设备互联互通和状态监控,关键装备的数控化率达到90%以上且均具有智能化决策功能、联网率达到100%、制造过程的自动采集率达到8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20%。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模板】
附件2“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持续推动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支撑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和能源消费革命。
从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到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实现智能电网关键装备国产化。
到2020年,实现我国在智能电网技术领域整体处于国际引领地位。
本重点专项按照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大电网柔性互联、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与微网、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5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23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
1.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1.1 大容量风电机组电网友好型控制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大规模风电接入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求,研究大容量风电机组的电网友好型发电控制技术。
具体包括:典型双馈和直驱风机宽频动态特性及量化分析方法;风力发电机组对电网惯量和一次调频支撑的优化控制技术;风力发电在电网次/超同步频率的动态特性优化控制技术;电网故障暂态过程中风力发电设备支撑电网电压和频率的优化控制技术;不同电网运行条件下风力发电机组的载荷分析及稳定优化控制。
考核指标: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不低于2MW,惯量支撑响应速度≤200ms,一次调频支撑持续时间≥5min,有功支撑能力不低于10%Pn;耐受1.3pu持续500ms的暂态过电压;主动阻尼控制同时覆盖低频段、次/超同步频率段,完成风电机组的并网性能验证和示范应用。
1.2 分布式光伏多端口接入直流配电系统关键技术和装备(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为提高规模化、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能力,研究分布式光伏多端口接入直流配电系统的集成优化技术及装备,建立分布式光伏直流并网实证系统。
宁夏2018年农机化新机械研发申报指南
宁夏2018年农机化新机械研发申报指南一、支持重点落实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发展改革委《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优质粮食+草畜、蔬菜、枸杞、葡萄“1+4”特色优势产业,以解决我区特色优势产业中农业机械化作业亟待解决的瓶颈性环节为重点,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水平。
2018年宁夏农机化新机械研发项目重点支持以下几种新型机械的研发:(一)蔬菜机械。
围绕蔬菜产业发展,以减少劳动用工、节约成本为目标,支持研发螺丝菜播种机和空气源热泵杀青机。
研发机械具体功能和技术参数要求:拟研制螺丝菜播种机1种,可完成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功能,播深可调,行距可调。
配套动力45马力以上,播种深度5-10cm,可调,行距30-40cm,可调,工作效率4-6亩/h。
通过研制该类机械,解决我区螺丝菜种植无适宜播种机械的问题。
拟研制空气源热泵杀青机1种,利用空气源热泵,通过蒸汽发生装置、智能化控制、箱体等,创造适合农产品高温高湿的- 1 -杀青工况环境,完成杀青工艺,使产品节能环保。
批次杀青500㎏(黄花菜),批次用时1h,机器输入总工率18kW,配电380伏。
通过研制该类机械,解决我区蔬菜干燥采用常规燃煤热源易污染蔬菜造成脱水蔬菜品质低和对空气污染严重的问题。
(二)硒砂瓜机械。
围绕硒砂瓜产业,以降低劳动强度和作业成本为目标,支持研发新型硒砂瓜秧苗移栽机。
研发机械具体功能和技术参数要求:拟研制硒砂瓜秧苗移栽机1种,主要功能是可一次完成硒砂瓜秧苗移栽、滴灌、覆膜作业,解决砂地阻力大、开沟深度浅、保墒效果不好的问题。
工作效率7-10亩/h,行数1行,株距1.0-1.6m,可调,配套动力30-35马力,栽植深度5-10cm,覆膜宽度1m。
通过研制该类机械,解决我区硒砂瓜常规种植用工量大、成本高的问题。
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启动实施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
根据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的部署,科技部组织编制了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现予以正式发布。
本重大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创新和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主线,按照并跑、领跑两步走战略,围绕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五大方向持续攻关,从基础理论、支撑体系、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四个层面构筑知识群、技术群和产品群的生态环境,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妥善应对可能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人工智能成为智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面向重大需求的关键共性技术、新型感知与智能芯片等3个技术方向启动16个研究任务,拟安排国拨经费概算8.7亿元。
各研究任务要求以项目为单元整体组织申报,项目须覆盖所申报指南方向二级标题(例如:1.1)下的所有研究内容并实现对应的研—1—究目标,申请者应根据指南描述,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原则,根据指南研究内容提出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具体的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所含参研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实施周期为3—5年。
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的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
项目鼓励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调动社会资源投入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
对于面向重大需求的关键共性技术方向的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对于新型感知与智能芯片方向的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1.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聚焦人工智能重大科学前沿问题,以突破人工智能基础机理、模型和算法瓶颈为重点,重点布局可能引发人工智能范式变革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为人工智能持续发展与深度应用提供强大科学储备。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围绕网络强国战略与社会经济转型需求,重点突破智慧城市“感-联-知-用-融”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构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一体化服务系统,在京津冀、珠三角、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典型城市(群)开展集成创新与融合服务的示范应用,分级分类支撑50个以上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建设,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我国成为智慧城市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全球引领者。
推动物联网与智慧城市规模化发展和“三融五跨”共享,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链,使我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标准规范与产业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重点专项按照智能感知技术与智能终端、物联泛在接入技术与融合系统、城市建模技术与动态认知系统、城市综合决策技术与智能服务平台、城市信物融合技术与支撑体系等5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51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1.智能感知技术与智能终端1.1 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平台系统与应用验证(共性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类)研究内容:研究物联网平台化智能感知终端技术,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嵌入式智能终端处理系统平台,探索解决感知终端基础软硬件碎片化难题的方法。
研究物联网终端轻量级计算架构技术,感知数据的终端存储技术,实时高效感知数据的终端处理技术,支持感知信息智能处理终端化。
研发轻量级、低成本、低功耗、可重构终端处理平台化片上系统,研究多传感器集成、多传感信息融合处理,信息收发与控制、M2M终端协同、能耗管理、基于WEB的跨终端信息交互与协同操作技术等,实现终端的自主协同、自主智能处理和控制。
基于感知终端平台系统,研发基于自主芯片的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选择典型城市场景进行应用验证。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国科发资〔2017〕298号附件12“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现代食品加工产业是与公众的膳食营养和饮食安全息息相关的“国民健康产业”。
全球食品加工产业正在向多领域、多梯度、深层次、高技术、智能化、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随着一大批新技术(如云计算)的开发,新业态(如网络电商)的出现,新模式(如全产业链控制)的形成和新产业(如现代调理)的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不仅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空间”,成为引领和带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方便、美味、可口、实惠、营养、安全、健康、个性化、多样性”的产品新需求,以及“智能、节能、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的产业新要求已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也对食品加工产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支撑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启动实施“现代食品加工及粮—1—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按照全链条布局、一体化实施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食品产业在新型加工与绿色制造,粮食收储运技术装备,现代食品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与低碳化研发,全产业链质量过程控制开发,中华传统与民族特色食品工业化及工程化食品加工技术装备创制等关键问题与重大科技需求,旨在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新知识支撑,新工艺创建,新技术突破,新装备保障,新产品创制和新格局形成。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在2016年、2017年启动实施了30个项目的基础上,2018年拟发布14个任务方向,其中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9个任务方向,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类5个任务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2.56亿元。
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1. 民族特色工业化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研究内容:开展民族特色食品的品质评价与品质稳定性控制、工艺挖掘与工艺适应性改造等研究;突破民族特色食品连续化、标准化加工和品质保真技术瓶颈;开发民族特色食品的标准化、连续化、智能化和工业化加工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创制典型的民族特色的工业化传统食品,建立健全民族特色食品加工标准与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数字化、规模化、自动化、连续化、工程化、成套化核心装备与成套技术与装备。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附件7“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高速精密重载智能轴承、高端液压与密封件、高性能齿轮传动及系统、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以及先进铸造、清洁热处理、表面工程、清洁切削等基础工艺为重点,着力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突破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加强基础数据库、工业性验证平台、核心技术标准研究,为提升关键部件和基础工艺的技术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进一步夯实制造技术基础,掌握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和高端仪器仪表的核心技术,提高基础制造技术和关键部件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交通、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大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重型矿—1—山设备、新能源装备等重点领域和重大成套装备自主配套能力,强有力地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从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三个层面,围绕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和基础保障技术五个方向部署实施。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2018年,在五个方向按照基础前沿技术类、共性关键技术类和应用示范类,拟启动不少于43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6亿元。
为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投入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的技术创新,在配套经费方面,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应用示范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鼓励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由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已在考核指标后明确。
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
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度项目申报指南剖析
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度项目申报指南剖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智能农机装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推进农机装备行业的发展,国家设立了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度项目申报指南,以指导申报单位如何申请这些重点项目,促进农机装备行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度项目申报指南进行详细分析和剖析。
一、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度项目概述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度项目属于国家科技部重点支持的农业科技领域,致力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智能农业的发展。
重点专项度项目的申报开放于全国范围内,方便各地的农业科技人员、企业和组织参与申报。
二、申报条件和要求申报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度项目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和要求:1.申报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2.申报的项目必须属于智能农机装备领域,具有科技含量,能够增强农业生产力和效益。
3.项目的研究内容具有明确的创新性、实用性和示范性。
4.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研究经验。
5.项目须有成熟的申报方案和财务预算。
6.申报单位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交相关材料。
三、申报流程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度项目的申报流程如下:1.首先需要进行申报资格审查,确定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的企业或组织。
2.申报单位需要按照国家的要求,编制完整的科研申报计划书,包括项目所需的研究背景、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等。
3.申报单位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流程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申报资料和申报计划书,进行正式申报。
4.经过初审、评审、公示等环节后,最终确定项目正式获得国家级支持资金。
5.在资金获得后,申报单位需按照规定的计划和要求完成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定期汇报进度和成果。
四、申报成功的好处成功申报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度项目能带来以下好处:1.获得国家级的经济支持和帮助,为项目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必要的经费。
2018~2019年度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申报条件、时间、流程
2018~2019年度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申报条件、时间、流程申报要求(一)申报单位主要为广东省内注册的创新主体,包括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等;鼓励港澳地区高校院所作为牵头单位或独立申报;欢迎全国具备相应条件和能力的企事业单位申报,项目评审与立项过程按照相关规定与广东省内单位平等对待。
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联合相关优势单位进行申报。
如企业作为牵头单位,必须是高新技术企业或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在本领域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且以本领域领军人物作为项目负责人,项目总投入中自筹经费一般不少于70%。
省外单位牵头申报的,与省内单位公平竞争,择优纳入科技计划项目库中管理;入库的项目在满足吸纳广东单位参与到项目研发中(承担的工作量不少于30%)、在广东注册落户或团队加入广东省内单位、科研成果向广东单位转移转化等条件之一后,正式列入省级科技计划,拨付项目资金。
(二)项目内容真实可信,不得夸大自身实力与技术、经济指标,各单位须对申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并提供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函。
项目一经立项,将根据申报书内容转化生成合同书,无正当合理的依据不予修改调整。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项目负责人或申报单位不得进行申报或通过资格审查:1.项目负责人或企业法人有广东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以上(含3项)未完成结题的或有项目逾期一年未结题的(平台类、普惠性政策类、后补助类项目除外);2.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违规行为的;3.同一项目通过变换课题名称等方式进行多头申报的;4.项目主要内容已由该单位单独或联合其他单位申报并已获得省科技计划立项的;5.省内单位项目未经主管部门组织推荐的;6.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四)申报单位应认真做好经费预算,按实申报,且应符合申报指南有关要求。
专题一:水稻生产机械化田间管理技术与智能装备研究与示范(专题编号:0221)开展水稻生产机械化高效除草技术与智能装备、水稻生产机械化高效追肥技术与智能装备、水稻生产地面-航空高效施药技术与智能装备等智能农机装备研究;构建水稻生产机械化田间管理技术与智能装备体系,解决复杂水田作业环境下的高效田间管理技术难题。
农业科技2018年度申报指南建议
农业科技2018年度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区域发展项目一、重点支持方向以发展特色、生态和高效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开展区域农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适应新业态新模式、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乡村双创支撑平台,鼓励农业科技园区企业积极申报。
二、重点支持领域1. 我省特色种质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农业植物资源、畜禽遗传资源和地方特色优势水产品保护和利用技术,抗逆优质及适合设施栽培的品种选育和规模化育苗技术。
2.高效栽培、健康养殖主要农林作物、水产和畜禽的高效、生态与健康种养殖技术,专用有机肥、可降解农用地膜、新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研发。
3.重大农林生物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控监测技术,监测预警、快速诊断、应急处理及抗药性检测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开发,新型疫苗和新兽药的研发。
4.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副产物与废弃物综合利用、质量控制技术,高端生物保健食品和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提取分离等技术;智能化、节能农产品加工设备。
5.现代农业设施装备与信息化技术智能化农业和小型轻便作业装备、设施农业技术,新型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技术,农业生产过程监测、控制及决策系统与技术。
6.农业生态技术农业生态保护、农业有机废弃物消纳利用、高效节水、水土保持技术,耕地重金属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综合修复技术研发,退化耕地土壤修复技术、重要养殖海区污染源调查与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技术。
引导性项目一、重点支持方向重点支持地方特色农林作物和养殖动物遗传种质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高效栽培、健康养殖、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共性应用技术研发,农业设施装备、海洋农业、农业生态保护等技术。
二、重点支持领域1.种质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我省特色农业资源保护利用技术,抗逆、高产、优质新品种及适合设施栽培的优质专用品种选育,地方特色优势水产品和畜禽优良新品种选育的育种方法与规模化育苗技术。
“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国科发资〔2017〕298号附件15“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关乎“四化”同步推进全局。
智能农机装备代表着农业先进生产力,是提高生产效率、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国际农业及装备产业技术竞争的焦点。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结构调整,农机装备技术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凸显,农机产品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迫切。
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推动智能农机装备技术与产业发展,对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引领现代农业产业—1—发展的宗旨,立足“智能、高效、环保”,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主导装备产品智能化、薄弱环节机械化”的目标,进行智能装备、精益制造、精细作业的产业链与基础研究、关键攻关、装备研制与示范应用创新链相结合的一体化科技创新设计,启动实施“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
按照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与重大装备开发、典型应用示范等创新环节进行专项任务一体化部署,设置围绕农机作业信息感知与精细生产管控应用基础研究,农机装备智能化设计与验证、智能作业管理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智能农业动力机械及高效精准环保多功能农田作业、粮食与经济作物智能高效收获、设施智能化精细生产、农产品产后智能化干制与精细选别技术与重大装备研制,畜禽与水产品智能化产地处理、丘陵山区及水田机械化作业应用示范等11个任务方向。
按照专项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在2016年、2017年度已启动实施38个项目的基础上,2018年度拟发布11个任务方向,包括共性关键技术研究5个任务方向,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6—2—个任务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1.23亿元。
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国家科技部
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国家科技部附件11“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健康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本的需求,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我国国民对健康的需求快速增长,人们在希望“好看病、看好病”的同时,更加关注疾病的预防、个体功能的完善、健康状态的良好,以及健康寿命的延长。
本专项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要求,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科发社〔2017〕147号)、《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60号)、《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6〕66号)、《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5号)及《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等战略部署,突出“战—1—略前移、关口前移”,聚焦健康风险因素控制、老龄健康服务等关键问题,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健康失衡状态的动态辨识,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自主管理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人体健康状态量化分层、健康信息的连续动态采集、健康大数据融合分析、个性化健身技术等难点和瓶颈问题,构建以主动健康科技为引领的一体化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健康保障能力和自主性;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养老服务标准及评价体系,推进养老、康复、护理、医疗一体化的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连续性服务的生命全过程危险因素控制、行为干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的技术产品支撑体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科技支撑。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不足、科技创新支撑不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以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开放、分享、协同、融合”为发展理念,以提升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与水平为主题,以推进互联网与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新现代服务科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打造现代服务支撑平台,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跨学科、综合交叉科研团队和联盟建设,重塑现代服务业技术体系、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提高科技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的贡献度,创新发展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新生态,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现代服务科学理论、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新兴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科技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文化科技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等5个方向,共部署35项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7-2021年)。
2018年,拟在上述5个方向,按基础理论类、共性关键技术类、应用示范类,启动不少于23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3.75亿元。
应用示范类项目须有经费配套,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
鼓励充分发挥地方、企业与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拟支持项目数均为1-2项。
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涵盖二级标题下所列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
2018年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8年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工业领域(一)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1.柔性传感材料与传感器研发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柔性/可拉伸器件和导电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设计和研发柔性/可拉伸器件、导线、电极。
设计和研发适于可穿戴设备使用的新型柔性/可拉伸传感器件。
研究适合于柔性传感器应用于医疗和健康监测的算法,实现可穿戴复杂环境下的精准健康数据获取和分析。
2.柔性混合集成电路研发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柔性和刚性器件混合集成、柔性互联、柔性混合封装工艺,研究超薄硅集成电路及传感器的加工工艺。
研究柔性混合集成电路性能测试技术,开发柔性混合集成电路在疲劳载荷下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的测试工具。
研究柔性混合集成电路的失效机制及相应的结构优化方案。
3.柔性显示器件研发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柔性显示的薄膜封装技术,揭示材料特性和器件性能之间动态响应的影响规律,突破功能层薄膜本身在卷曲、折叠等力学作用下的稳定性关键技术。
4.柔性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发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高性能非富勒烯类受体材料,高效界面调控材料,柔性薄膜的微观形态调控技术,基于40 μm以下厚度柔性超薄晶硅的非掺杂异质结技术,构建新型高效材料体系。
5.柔性照明器件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柔性耐高温透明聚合物基板、柔性金属基薄膜透明电极、高效柔性发光材料、可穿戴柔性液晶显示材料和印刷电子辅助材料等相关材料制备研究,阐明光学特性、电荷输运和耐久性调控规律,研究对上述材料老化特性的实验室加速测试与评估的相关方法,突破高耐久性多功能柔性封装关键技术。
6.柔性储能器件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针对柔性储能的高性能正负极活性材料新体系,以及电解质和集流体等匹配性材料,重点探索基于石墨烯等二维纳米材料的新型储能材料的可控制备、储能机制及其在柔性储能器件中的应用技术。
发展创新的柔性电极结构设计方案与材料集成技术,研发柔性储能器件全流程制作工艺,评测柔性储能器件在反复受力与形变时的充放电性能、电极中各组成部分的界面结构和正负极材料微观结构的演化规律,研究器件的失效机制及相应的材料与器件结构优化方案。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8.08.03•【文号】国科发资〔2018〕108号•【施行日期】2018.08.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8〕10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智能机器人”等7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负责人。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
项目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申报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诚信审核把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关乎“四化”同步推进全局。
智能农机装备代表着农业先进生产力,是提高生产效率、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国际农业及装备产业技术竞争的焦点。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结构调整,农机装备技术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凸显,农机产品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迫切。
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推动智能农机装备技术与产业发展,对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宗旨,立足“智能、高效、环保”,瞄准“关键核1心技术自主化,主导装备产品智能化,薄弱环节机械化”的目标,进行智能装备、精益制造、精细作业的产业链与基础研究、关键攻关、装备研制与示范应用创新链相结合的一体化科技创新设计,启动实施“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
本专项按照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与重大装备开发、典型应用示范等创新环节进行专项任务一体化部署,设置围绕农机作业信息感知与精细生产管控应用基础研究,农机装备智能化设计与验证、智能作业管理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智能农业动力机械及高效精准环保多功能农田作业、粮食与经济作物智能高效收获、设施智能化精细生产、农产品产后智能化干制与精细选别技术与重大装备研制,畜禽与水产品智能化产地处理、丘陵山区及水田机械化作业应用示范等11个任务方向共47个项目。
2016年度首批指南已发布农机作业信息感知与精细生产管控应用基础研究、智能农业动力机械研发、粮食作物高效智能收获技术装备研发、经济作物高效能收获与智能2控制技术装备研发4个任务方向,已经支持21个项目。
2017年度已发布农机装备智能化设计与验证关键技术研究、农机智能作业管理关键技术研究、高效精准环保多功能农田作业装备研发、设施智能化精细生产技术及装备研发4个任务方向,已经支持17个项目。
2018年度指南根据专项实施方案按照五年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部署和“年度任务分解”,统筹考虑,以期全面实现专项各项目标任务。
按照专项实施方案的任务安排,2018年要完成专项实施方案确定所有47项任务部署,因此,拟部署重大技术装备开发、典型应用示范3个任务方向、11个研究方向任务。
2018年度指南拟启动项目国拨经费概算合计1.23亿元。
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1.果蔬冷链低损保质技术装备研发研究内容:针对蔬菜、油料、干果等产后加工技术落后的现实,加快以产品商品化为标准的产后清洁技术与装备优化升3级,减少损失,保障品质,提升安全卫生水平。
研究开发马铃薯等根茎类蔬菜干法无损清洁、高效清洗,圆白菜等甘蓝类蔬菜仿形修整及灭菌、灭虫等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开发油菜、油葵等草本油料及山茶等木本油料与核桃等干果的脱壳、去皮、清杂等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适应果蔬储藏工艺的冷链技术工艺与装备,并试验考核。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突破清洁、脱壳、去皮、清杂、冷链储藏等关键技术2~4项,研制马铃薯清洁、圆白菜修整、油料及干果的脱壳、去皮、清杂等设备4~6种,马铃薯等根茎类蔬菜洗净率≥98%,表面损伤率≤2%;圆白菜等甘蓝类蔬菜洗净率≥99%,破损率≤5%;油料及干果皮壳去除率≥98%;冷链技术工艺与装备具备物理环境、微生物滋生时间历程标示等智能运储监控功能,降低损失10%以上。
【预期性指标】制定标准2~4项;申请专利2~5项;发表论文5~6篇。
执行期限:2018~2020年4拟支持项目数:1-2项2.农产品绿色节能干燥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研究内容:以果品、蔬菜、菌类为对象,构建智能控制绿色节能干燥技术与装备体系,实现农产品商品化节能、保质加工。
研究果品、蔬菜、菌类干燥品质转变机理;突破高水分多重结构干燥工艺、分程变温组合干燥、基于品质的干燥耦合控制、数控及高效反馈和干燥热能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制热泵等绿色能源及组合干燥设备、薄膜干燥设备以及适合产地应用的太阳能烘干技术与设施,并试验考核。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突破果蔬、菌类高质节能干制与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2~4项;创制高效绿色节能干制装置与成套设备3~4种,成套干燥设备生产能力≥500kg/h,干燥效率提高10%以上,能耗降低10%以上;具备主要参数实时采集、故障诊断与自动监控功能。
【预期性指标】制定标准2~4项;申请专利2~5项;发表论文5~6篇。
5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3.优质果蔬智能化品质分级技术装备研发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对分级分等果蔬供应的巨大市场需求,以高效内外部品质分级为核心,形成果蔬自动化分级、包装和规模化储藏成套装备,实现果蔬分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
重点研究果蔬品质与营养保持工艺、高通量内外部品质分级等关键技术,研制物料自动定位、高通量柔性输送、高速精确分级、规格切制和节能高效预冷、自动化称重包装、工业化智能控温控湿储藏等成套装备,并试验考核。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突破内外品质高通量在线检测等关键技术2~4项;研制果蔬高效自动化分级包装、工业化储藏关键装置与成套设备等3~4种,尺寸分级能力≥15t/h、破损率增加率≤2%,内外品质单通道分级能力≥200个/分钟、分级精度≥95%;具备主要参数实时采集、故障诊断与自动监6控功能。
【预期性指标】制定标准2~4项;申请专利2~5项;发表论文5~6篇。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4.棉花智能化提级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研究内容:针对我国棉花国际竞争需求,攻克机采籽棉质量快速检测、异性纤维高效剔除技术难点,优化籽棉清理、轧花与皮棉清理工艺,开发减少机采棉纤维损伤的设备,实现皮棉等级提升。
研究机采棉高效清花工艺、低损伤棉花清理、轧花、异性纤维剔除、棉花回潮率在线测控与智能调湿等关键技术;开发智能调湿、高效异性纤维剔除、自动挑包组批出入库、仓储信息管理、成套设备智能控制等系统;研制新型棉花清理与轧花、棉花智能包装与装卸等设备,进行成套装备试验考核。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突破机采棉高效清花工艺、异性纤维高效剔除、棉花回潮率在线测控、减少棉纤维损伤的轧7花等关键技术4~6项;研制异性纤维剔除、棉花回潮率在线测控、新型棉花清理与轧花、棉花智能包装与装卸等成套装备1套;开发自动挑包组批出入库及仓储信息管理系统软件1套;机采棉加工线处理能力≥25t/h(籽棉),异性纤维清除率≥80%、皮棉含杂率≤1.8%、棉纤维长度损伤≤1mm。
【预期性指标】制定标准2~4项;申请专利2~5项;发表论文8~10篇;取得软件著作权5项。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5.名优茶智能精制加工技术装备研发研究内容:针对我国茶叶加工工艺与装备不配套的突出问题,以人工感知的数字化表征为重点,研制大型茶叶智能精制加工成套装备,替代进口,支撑我国茶叶加工业的竞争力提升。
研究茶叶杀青、提香、条形整理等工艺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调控、智能分选等技术;开发大型数控的茶叶杀青、提香、揉捻、整8形、杂劣剔除、选别等关键智能设备;集成研制名优茶智能化精制加工成套装备,并在具有地理性标志的茶叶主产区试验考核,替代进口,支撑我国茶叶加工业的竞争力提升。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突破茶叶加工工艺数字化、设备智能化控制等关键技术2~4项;研制杀青、提香、揉捻、整形、杂劣剔除、选别等关键装备组成的名优茶智能化精制加工成套装备1套,鲜茶处理能力≥400kg/h;工艺单元具备主要参数实时采集、故障诊断与自动监控功能,生产线实现数字化集成控制。
【预期性指标】制定标准2~4项;申请专利2~5项;发表论文5~6篇。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二、技术集成与示范6.牛羊屠宰与畜禽分割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研究内容:针对牛羊屠宰装备落后,畜禽自动化分割装备9缺乏的问题,开发牛羊自动化屠宰与畜产品自动化分割技术装备并进行应用示范,支撑牛羊屠宰和畜禽分割的自动化作业,实现畜禽屠宰产业技术升级和卫生安全水平的显著提升。
开展牛羊自动屠宰、家畜产品自动分割技术研究,研制同步卫检成套、多工位高效自动扯皮、家畜胴体自动清洗消毒与分割等装备,建立示范生产线;开展禽类自动化分割技术研究,研制鸡、鸭等禽体精确自动在线分割、分级和连续化包装等装备,与鸡、鸭屠宰生产线集成在线示范。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突破自动化屠宰、在线分割分级和自动化包装等关键技术5~8项;研制牛羊自动化屠宰、畜禽自动化分割与包装关键装置与成套装备4~6项,羊屠宰成套装备生产能力≥400头/h,牛屠宰成套装备生产能力≥50头/h,皮张破损率≤1%;禽类分割分级与包装成套装备生产能力≥6000只/小时;具备主要参数实时采集、故障诊断与自动监控功能;建立示范基地2~4处。
【预期性指标】制定标准4~106项;申请专利8~12项;发表论文5~6篇。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7.水产品自动剥制及分级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研究内容:针对水产品剥制主要依赖人工,自动化剥制及分级装备缺乏的问题,以鱼和虾为重点,突破高效剥制及分级技术装备,推动水产品加工业的装备技术升级。
重点突破鱼类清洗与低损去鳞、虾类剥制与壳肉分离等水产品预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研制淡水鱼和虾类等大宗水产品自动清洗、去鳞、去杂、剥制、分级等关键装备,配套包装等形成成套设备,开展产业化示范。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突破水产品自动剥制、分级等关键技术5~6项;研制水产品自动剥制和分级关键装置与成套装备3~5项;鱼类单机处理能力≥1t/h;虾类单机处理能力≥400kg/h;具备主要参数实时采集、故障诊断与自动监控功11能;建立示范基地2~3处,鱼类处理能力≥4t/h,虾类处理能力≥2t/ h。
【预期性指标】;制定标准3~5项;申请专利6~10项;发表论文5~6篇。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8.畜禽水产保质储运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研究内容:针对储运环境对畜禽与水产品卫生、营养、品质的重要性,以物理环境调控、微生物滋生时间历程标示等为重点,提升保质储运装备智能化水平。
研究环境对微生物滋生、品质的影响机理,突破规模储运多源信息追踪、环境调控、节能优化等核心技术,开发保质储藏智能化调控系统与装置、全程质量管理系统,集成形成储运成套技术装备,开展畜禽产品、水产品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突破畜禽与水产品低损耗保质储运关键技术5~6项;集成微环境信息感知与智能调控、多12源信息采集与无线传输及全程质量管理等技术,研制畜禽与水产品保质储运关键装置与系统3~4项;建立示范基地2~3处,示范基地物流过程损失率降低5%,产品可追溯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