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全部集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全部集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全部集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比例、统计与概率等。

本单元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巩固,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但程度参差不齐。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复习效果。

同时,学生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比例、统计与概率等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整理知识、自主复习的能力,学会运用归纳、比较、概括等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合作的学习态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比例、统计与概率等基本知识的巩固。

2.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整理与复习的相关资料、课件、案例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同学们,我们先来热一下身,看看谁能回答以下问题:100的因数有哪些?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比例、统计与概率等。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数的世界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稍复杂分数百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分数百分数问题。

2.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问题的特点和解法,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稍复杂分数百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法教学难点:分析理解稍复杂分数百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解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稍复杂分数百分数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找准单位“1”,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练习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式请同学们找出下列条件中的单位“1”,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独立思考(1)本班女生人数比男生多8%。

(2)面粉的重量比大米少14(3)一根绳子剪掉一部分后还剩1。

3师:第一题的单位“1”是什么?男生人数。

师:你是怎么思考的?根据已知条件,女生人数比男生多8%,多的是男生人数的8%,所以8%的单位“1”是男生人数师:那你可以得到怎样的数量关系式?预设1:男生人数×8%=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问:那如果要将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直接建立关系,数量关系式可以怎样表示?)预设2:男生人数+男生人数×8%=女生人数(讲解提问:男生人数乘以8%就得到什么量?是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

师:我们想将题目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两个量建立直接关系,只需用男生人数加男生人数乘以8%就得到女生人数。

)这样我们就通过已知条件找到了单位“1”,并分析出了数量关系。

师:第二、三题与第一题分析思考方式类似,只不过把百分数换成了分数,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的单位“1”是什么?可以得到怎样的数量关系式?生汇报(PPT直接出示后两题结果)师:同学们已经能熟练找准单位“1”并分析数量关系式了,现在有几位同学因为百分数问题产生了疑问,咱们去帮帮他们吧!(PPT第一题)三、例题讲解,分析对比出示例1图1例1、小明有25张邮票,小红的邮票比小明少20%,小红有多少张邮票呢?请学生先独立完成,巡视后请2人板演,一人分步一人综合请学生说明思考方法和思考过程师:大家基本都是这两种方法解决这道题,你是怎么思考的?出示例1图2,生回答师引导再次有序思考师:这是一道稍复杂百分数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我们要先找出百分数的单位“1”,20%的单位“1”是什么?小红的邮票比小明少20%,所以20%的单位“1”是小明的邮票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按照问题的特点肯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二、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进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取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进程:一、出示问题,选择策略一、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例1,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

二、引导交流:题中告知了咱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大杯与小杯容量的关系还可以如何表示?3、提问:按照题目给出的条件,求每一个小杯和每一个大杯的容量,有什么困难?若是720毫升果汁全数倒入小杯,而且知道正好倒了几个小杯,你会求出每一个小杯的容量吗?4、提出假设:若是把720毫升果汁全数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呢?全数倒入大杯呢?二、自主探索,运用策略一、探索:若是把720毫升果汁全数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结合例题中的示用意提问:一个大杯可以替换成几个小杯?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的依据是什么?由1个大杯可替换成3个小杯,你想到了什么?小结:若是把720毫升果汁全数倒入小杯,需要(6+3)个小杯。

二、探索:若是把720毫升果汁全数倒入大杯需要几个大杯?(1)提出问题后,要求让学生看图思考。

(2)交流中明确:将倒入6个小杯中的果汁倒入大杯中,按照“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3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1个大杯,6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2个大杯。

(3)小结:若是把720毫升果汁全数倒入大杯,需要(1+2)个大杯。

3、列式解答:引导:按照上面替换的结果,你能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学生尝试列式解答,交流计算结果。

4、查验。

引导:求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咱们可以如何查验?交流中明确:要看结果是不是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

2021秋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数的世界一教学课件苏教版

2021秋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数的世界一教学课件苏教版
12 5 5 5
1 1 12 3
1 36
典题精讲
解答(二):根据乘法分配律。 解: 5 1 4 12
12 5 5 5 5 1 4 5
12 5 5 12 5 (1 4)
12 5 5 5
12
学以致用
1.用简便方法计算。
6 16
5 65
我是这样想的。
原式可以改为:
6 1 1 6 5 65
我是这样想的。 根据题意可知:六年级 学生160人,达标120人
注:比或百分比都表 示比值,没有单位。
得出未达标人数:
160-120=40(人)
未达标:达标=40 :120
而达标率是达标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学以致用
2.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 标准》( 儿童组 )的有120人。未达标人数与达 标人数的比是多少?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呢?
课堂小结
大家想一想, 什么叫百分数?
分数四则混 合运算顺序?
化简比与求比 值的区别?
怎样用简便方 法计算?
谢 谢 观 看!
解: 160-120=40( 人 )
用百分数表示。
40 :120=1 : 3
120 160=0.75=75%
答:未达标人数与达标人数的比是1:3。 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75%。
பைடு நூலகம் 学以致用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3平方米,底边长是 2 米,
高多少米?
8
5
我是这样想的。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确保单位一致。
三角形面积=底 高 2
第七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数的世界 (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 义,进一步巩固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第3课时数的世界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第3课时数的世界教案苏教版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3课时数的世界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4页整理与复习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2、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一)找出单位“1”。

1、一本书已经看了1/3
2、实际比计划节约了25%
3、今年产量比去年提高3/8
4、乙数比甲数少2/5
(二)根据所给信息,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60%
2、一种彩电,现价比原价降低10%
3、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
(三)出示课本第114页第14题,对比练习。

学生读题,独立分析题意,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式解答。

完成后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解法上有什么不同?
二、巩固训练
1、做课本第114页第15题。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引导:这道题里的3个分数意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把什么看着“单位1”?
学生列式解答。

完成后集体讲评。

2、做课本第114页第16、17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列式解答。

完成后交流解法。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问题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策略探讨: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举、猜想等。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

4.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策略。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问题解决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从何下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举、猜想等。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互相学习、交流。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七单元第5课时 应用广角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七单元第5课时 应用广角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5课时应用广角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整理与复习第23-2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加强,通过收集信息和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和整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方面知识。

二、回顾与整理
1、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做课本第116页第23题。

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好的数据,分别计算出题中每个空的问题,直接填写在书上,完成后交流核对。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

出示课本第116页第24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要求这个纸盒的容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这些条件给我们了吗?怎样得到这些条件?
回答后让学生列式计算,完成后集体讲评。

三、综合运用、提高能力
出示课本第116页第25题。

让学生讨论:这三堆小正方体分别是怎样堆的?有什么不同?怎样能得到每堆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
有什么新的收获呢?你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百分数等。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百分数等基本知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百分数等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整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百分数的运算及应用。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百分数等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整理已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整理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制作PPT,准备实际案例。

2.学生准备:回顾本册书中的知识点,准备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自主整理和归纳。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百分数等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观点。

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期末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期末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数与代数概念、空间与几何概念、统计与概率概念,增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这部分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在复习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对易混淆概念的掌握情况,计算的正确率,普遍容易出错的问题等,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恰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在复习中,从知识的角度来说,需要注意两点:首先要注意突出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以使学生建立主要的知识脉络,提高复习的效率。

比如对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复习,就要在理解概念和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弄清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抓好基本技能。

其次就是要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好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

联系既包括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也包括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既要以初步认识知识为基础,又要与已有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充;横向联系如百分数的应用与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间的联系等。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复习时要注意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要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引导他们查找知识上的不足,进行一些基本练习等,以达到课标的要求;对于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要满足他们的进一步需要,如完成一些综合性的练习或稍难的练习等。

总之,要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计划,选择不同的复习方式。

1 数与代数1课时2 图形与几何1课时3 综合与实践1课时数与代数教材第112~114页的内容。

1.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能应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7单元 整理与复习 图形王国 教案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7单元 整理与复习 图形王国 教案

图形王国教材第115页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3.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1.复习整理“图形王国”的部分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在图形王国里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复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板书:图形王国)1.想想填填。

(1)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图形相同特征不同特征联系长方体正方体(2)怎样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呢?请把字母公式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图形表面积体积长方体正方体(3)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

生: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4)常用的表面积和体积和容积单位有哪些?(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下来)它们是如何规定的?你能写出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吗?生: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容积单位有升、毫升。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体积与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分米=1升。

生: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升),1立方分米(升)=1000立方厘米(毫升)。

师:比一比,看哪个一小组完成得最棒!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

(如下图)先在图中标出相关数据,再试着解答下列各题。

(1)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2)在鱼缸里注入40升水,水深大约多少厘米?(玻璃厚度忽略不计)(3)再往水里放入一些鹅卵石,水面上升了3厘米。

南京江宁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数的世界(第2课时)》教案

南京江宁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数的世界(第2课时)》教案

南京江宁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数的世界(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的世界》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分数的运算规则理解不深,导致运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灵活运用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学生教材、练习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小明有2/3杯果汁,小红有1/4杯果汁,他们一起喝了几杯果汁?”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思路和做法。

新苏教版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

新苏教版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

新苏教版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教学目标- 熟悉并掌握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的全部内容。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数与代数- 1.1 数的读写与扩展- 1.2 数的大小比较- 1.3 十进制的意义- 第二单元:有理数- 2.1 正数和负数- 2.2 有理数的加减法- 2.3 有理数的乘除法-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3.1 图形的分类与性质- 3.2 点线面的认识- 3.3 图形的对称性- 第四单元:直线与角- 4.1 直线的认识与性质- 4.2 角的认识与性质- 4.3 角的度量与比较- 第五单元:计量单位- 5.1 长度的认识与单位- 5.2 时间的认识与单位- 5.3 容量的认识与单位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研究效果。

- 归纳总结:通过归纳总结课堂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价- 日常表现: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 作业测试:通过教学单元的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 成绩考核: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对学生的整体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提高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巩固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册书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

2.学生准备:掌握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你们能回忆一下这些知识的主要内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例如:“小明有一块长方形的地,长是8米,宽是5米,请问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得出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包括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一定困难,如运算速度慢、错误率高、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深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2.难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复习题,包括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

2.准备PPT,展示复习知识点和典型案例。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复习内容。

然后,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同时,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南京江宁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应用广角》教案

南京江宁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应用广角》教案

南京江宁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应用广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应用广角》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应用,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知识,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分数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准备相关材料,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应用。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分数应用的具体情境,如购物、分食物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解答。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图形王国(1)》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图形王国(1)》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图形王国(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图形王国(1)》是本学期的最后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图形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平面图形的认识,这是学生对图形知识的一次重要拓展。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和命名各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这一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简单的图形知识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命名和识别图形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面对复杂图形时。

此外,学生对于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尚不熟悉,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各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并掌握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各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掌握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在面对复杂图形时,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命名,以及灵活运用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带领学生进入一个神奇的图形王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展示各种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和命名各种平面图形。

3.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数与代数概念、空间与几何概念、统计与概率概念,增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这部分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在复习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对易混淆概念的掌握情况,计算的正确率,普遍容易出错的问题等,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恰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在复习中,从知识的角度来说,需要注意两点:首先要注意突出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以使学生建立主要的知识脉络,提高复习的效率。

比如对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复习,就要在理解概念和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弄清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抓好基本技能。

其次就是要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好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

联系既包括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也包括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既要以初步认识知识为基础,又要与已有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充;横向联系如百分数的应用与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间的联系等。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复习时要注意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要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引导他们查找知识上的不足,进行一些基本练习等,以达到课标的要求;对于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要满足他们的进一步需要,如完成一些综合性的练习或稍难的练习等。

总之,要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计划,选择不同的复习方式。

1数与代数1课时2图形与几何1课时3综合与实践1课时数与代数教材第112~114页的内容。

1.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能应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

2.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

3.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

4.能够用分数、比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应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

2.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

3.能正确进行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

4.能够用分数、比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进入整理与复习。

(板书)师:想一想,在“数与代数”这一部分,我们学过哪些内容?自己整理一下这一部分的知识结构图。

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结构图,老师选出比较完整的课件展示。

(学生可能整理出如下的知识点)师:请四人小组互相说说这些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在这些知识点当中,你有哪些是掌握了的?有哪些还没有掌握?(学生可能会提出下面的问题。

)生: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师:全班一起来说一说分数乘法是怎样算的?生: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能约分的要约分。

师:分数的除法又是怎样算的?生: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并且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对分数的运算也同样适用。

生: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a×b=1,那么a和b互为倒数。

师:判断对错。

0的倒数是0。

()1的倒数是1。

()0.2没有倒数。

()学生讨论出结果,老师点评。

生:化简比和求比值。

师:谁能说说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生: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师:对于“数与代数”,我们就复习到这里,下面我们来做练习,要综合利用分数与比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6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求面积。

(教师指名小组回答,其他小组陆续报告答案,教师把答案一一写在黑板上,答案各不相同)生:16×5÷8÷2=5(厘米)16×3÷8÷2=3(厘米)5×3=15(平方厘米)师:究竟哪个答案对呢?生:我认为第一和第三种答案是对的,而第二种答案是错的,原因是16包含着两条长和两条宽,所以在求长和宽时要除以2。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看看哪个答案对,如果是第一和第三种答案,周长是16厘米;第二种答案的周长是32厘米。

现在你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吗?1.学校图书室新买来630本图书。

如果把这些图书按2∶3∶4分给低、中、高年级,低年级比高年级少分多少本?2.抽查两种品牌电视机的质量情况,甲品牌抽查50台,合格的有49台;乙品牌抽查80台,合格的有78台。

这两种品牌的电视机的合格率分别是多少?哪种品牌的电视机的合格率高?3.服装厂生产一批校服,前10天完成的套数与这批校服未完成套数的比是1∶3。

如果再生产150套,正好可以完成这批校服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这批校服共有多少套?课堂作业新设计教材习题教材第112~114页数的世界图形与几何教材第115页的内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1.复习整理“图形与几何”的部分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在图形王国里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复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1.想想填填。

(1)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图形相同特征不同特征联系长方体正方体(2)怎样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呢?请把字母公式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图形表面积体积长方体正方体(3)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

生: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4)常用的表面积和体积(或容积)单位有哪些?(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下来)它们是如何规定的?你能写出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吗?生:体积(容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体积与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分米=1升。

生: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毫升)。

师: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完成得最棒!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

(如右图)先在图中标出相关数据,再试着解答下列各题。

(1)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2)在鱼缸里注入40升水,水深大约多少厘米?(玻璃厚度忽略不计)(3)再往水里放入鹅卵石、水草和鱼,水面上升了2.5厘米。

这些鹅卵石、水草和鱼的体积一共是多少立方厘米?(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把一个长20分米、宽4分米、高12分米的长方体木料,平均分成3段,木料的表面积最多增加了多少平方分米?2.要挖一个长30米、宽20米、深2米的长方体游泳池。

这个游泳池最多能蓄水多少立方米?如果在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面贴磁砖,贴磁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把一个长8厘米,宽和高都是4厘米的长方体木料截成两个正方体,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每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4.用厚0.1分米的木块做成一个无盖小木盒笔筒,从外面量它的长和宽都是1分米,高2分米。

求这个小木盒的容积。

课堂作业新设计1. 20×12×4=960(平方分米)2. 30×20×2=1200(立方米)30×20+30×2×2+20×2×2=800(平方米)3. 4×4×2=32(平方厘米)4×4×4=64(立方厘米)4. (1-0.1×2)×(1-0.1×2)×(2-0.1)=1.216(立方分米)教材习题教材第115页图形王国18. (1)立方厘米(2)立方米(3)立方分米(4)立方厘米19. 30500.060.4580020. 长方形188平方厘米192立方厘米长方形128平方厘米96立方厘米正方形150平方厘米125立方厘米21. 1号和3号,2号和5号,4号和6号22. (1)74平方分米(2)2分米(3)6立方分米图形与几何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毫升)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综合与实践教材第116页的内容。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每位学生带一张长26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

师:学是为了用,本学期同学们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综合与实践)1.完成第23题。

(1)课前预先布置学生按要求去调查。

(2)课上,让学生分组汇报调查得到的数据,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完成填空。

(3)分析:从这些信息中,你们知道了什么?用百分数或比表示相关的信息有什么好处?2.完成第24题。

师:读题,思考,剪去的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怎样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生:四个角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

四个角剪去后,把四边凸出去的向上折起,就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

师:自己动手剪一剪、折一折、找一找,算一算,这个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生:折成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后,纸盒的长是原来的长方形的长剪去2个4厘米,宽是原来的宽剪去2个4厘米,高是4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